登陆注册
15011600000062

第62章 吃喝二事

近年来,洋酒大行其道,喝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尤其是红葡萄酒有益健康的说法盛行以后,国酒更是退避三舍了。但无论如何,能喝洋酒,一是说明人们的钱包确实鼓起来了;二是说明大家的视线能够向外看了。钱包鼓,日子渐渐好过;向外看,不再谈洋色变。从这些表面现象,也可观察到我们社会进步的实质。

于是,公款请客也好,私费小酌也好,洋酒登堂入室,也算是一种时髦的风景线了。据行家讲,洋酒种类颇多,餐前餐后,饮法不一,或白或红,讲究颇多,但其统一的特点,便是价格不菲。三百五百,普普通通,成千上万,不算稀奇。我们最贵的国酒,和人家最便宜的洋酒,其值相等,但销路特好,多贵的洋酒也有人问津,天价的一瓶路易十六,老外只能驻足观看,而让包起拎走的,是咱们中国的款爷。所以外国的酒商对这个市价,摩拳擦掌,兴奋不已。因为他们发现,不论什么牌子的外国酒,到了中国的酒席上,只要打开瓶塞,倒出来的是液体,只有一个字,干!无论其它,然后,倒入口中,咽下肚去。

这班喝酒者,既不闻其香味如何隽永,也不观其色泽怎样晶亮,更不品品酒产地例如考涅克或香槟省的特色与风韵,也不问问酒的窖藏的年头是多么久远,甚至试一试刚倒出的酒液,给个评价也来不及,便招呼满上满上。其实,喝洋酒应与喝茅台,喝酒鬼,喝五粮液,不那么一致的。但入乡随俗,统统按照梁山泊忠义堂一百单八英雄那样,仰脖瞪眼,一饮而尽。看来,中国人的喝酒,还是延续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求其淋漓痛快,只有辣嘴巴、辣舌头、辣嗓子就满足的传统。

但主人说了,我有钱,我愿意这样喝,又奈我何。想想,好像也无可非议。现在,发财的人也真多,财大则气粗,气粗则允许自己随便,随意。譬如,驾私家车,扬长而过,突然,降下玻璃,朝马路上啐一口浓痰;譬如,听音乐会,皮包里的大哥大必然要响数次不可,那传呼机的蛐蛐声,更是此起彼落;譬如,头等舱里,非要把脚架到前面座席上,贵宾厅中,一个人要占三个人的位置,重要场合,人还未见声音先到,宴会桌上,声高八度满座皆惊;譬如,虽然浑身都用名牌包装起来,从头到脚都予以美容,然而一张嘴,满口脏字,村话连篇,令人掩耳,无法卒听;譬如,发了点财,来不及地穿金戴银,有了点钱,急忙忙满头珠翠,为炫耀那块钻石表,金项链,恨不能大冬天都光膀子,打赤膊;譬如,有了一张绿卡,马上瞧不起中国人,认识两个老外,立刻就当假洋鬼子,会说几句洋文,中国话就不够表达他的意思了,到过一些国家,便发现我们的月亮果然不圆了。这类发生在身边的物质富有、精神贫乏的例子,真是不一而足,不胜枚举的。

所以,这位品酒行家对我说,碰上这类饭桌上洋酒要点最好的,但喝起来却像喝二锅头一样在糟蹋粮食的老板,常有猪八戒吃人参果的感慨。于是,我想起庄子《秋水》篇里,那段魏牟对公孙龙的对话,倒也有点意思了。他说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个士家子弟,非常羡慕赵国人优雅的走路姿态,特地来到赵国首都邯郸,专门学习步行的礼仪和诀窍。结果,他不但没有学到赵人行走的本领,连自己原来的寿陵人的走路姿势和方法,也丢掉了,弄得他反而不会走路了。于是,无可奈何的他,只好爬着回到家乡去了。

这位燕国的公子哥儿,学习走路的地方,是在河北省邯郸市,至今那里还有个学步桥的地名,使人想起这则寓言。看来,物质的一切,是可以用钱买到的,但属于精神世界的一切,例如文化、素养、礼仪、知识等等,便不是付钞票就得到的了,因此就要认认真真的学习。最怕的是那种学得不地道,不彻底,不到家,学了半天只是皮毛,还自以为是,就难免要闹出学步桥上那位寿陵公子的笑话了。

粥和饭,严格讲来,并无不同,只是水放得多寡而已。为什么要使水的成分增多,对饱尝饥馁之苦的中国人来讲,恐怕主要不是考虑到易于消化,而是因为嘴多米少,要让大家的碗里不空,只有多加水了。所以,粥是中国人的食品,是中国人的发明,自无疑义。关于粥,清代的袁枚在《随园食谱》里作了一个权威的论定:“见水不见米,非粥也;见米不见水,非粥也。必使水米融洽,柔腻如一,而后谓之粥。”以此标准,王蒙先生的“坚硬稀粥”,大概是不合格的粥,袁子才先生一定会摇头不迭的。

食粥一事,是中国旧时文人笔下时常涉及的,因而,有关粥的文字甚多。宋代费衮《梁溪漫志》里,有一篇《张文潜粥记》,讲得最透彻了。“张安道每晨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脏腑相得,最为饮食之良。妙齐和尚说,山中僧将旦,一粥甚系利害,如或不食,则终日觉脏腑燥渴。盖能畅胃气,生津液也。今劝人每日食粥,以为养生之要,必大笑。大抵养性命,求安乐,亦无深远难知之事,正在寝食之间耳。”这说明粥的作用,除物质外,尚有精神上的妙不可言之处。

宋代陆游有一首《食粥诗》,更将粥与长生法联系起来。“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眼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其实,这也是陆游的自勉罢了。因为在中国,凡贫困家庭,大都离不开粥。粥总是和粮食匮乏联系着的,一位伟人说过的“忙时吃干,闲时吃稀,干稀搭配”的“稀”,也就是粥。从陆游诗里,看到清寒文人于困顿中的超脱,于窘迫中的豁达。他笔下的粥,就不仅仅果腹了。

苏东坡“半夜不眠听粥鼓”的诗句,出自《大风留金山两日》这首诗。这是他在朝廷的倾轧中,被排挤出来,放浪江湖,跌落到生活底层,饱尝艰辛之后,才体会到这种饿肚子时聆听粥鼓的亲切感情的。大凡太快活,太优裕,经常酒足饭饱,声色犬马,桑那按摩,三陪服务的作家,是不容易体会饥饿、贫穷的真切滋味的。苏轼的另一首求粥的诗,更是坦荡无遮,一副穷文人的本色了:“岂如江头千顷雪,茅檐出没晨炊孤。地碓舂秫光似玉,沙瓶煮粥软如酥。老我此身无着处,卖书来问东家住。卧听鸡鸣粥熟时,蓬头曳杖君家去。”这时候的苏东坡,已经是一谪二贬,落拓不羁的文人,闻粥而去的浪漫情怀,多少是他在身处困境中的精神寄托了。假如有大款请客,小秘作陪,东坡先生就怕唱不出“大江东去”了。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什么人能跟什么人相通,来往,交际,接近,是有其规律的。看《水浒传》,便知道凡赞成“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好汉,才聚齐到梁山泊;淡茶一盏,薄酒一杯,小菜一碟,谈诗论文,肯定是《儒林外史》中文人雅士们的集会:而吆五喝六,猜枚行令,觥筹交错,水陆纷陈,不消说,在座的便是些《三言两拍》里官佐商贾,市井小人,酒肉朋友,饮食男女之流;若是听到抬轿吹拍之声,捧场喝彩之词,老爷伟大,长官英明,上司正确,仕途光明,便知是《官场现形记》里的盛会。彼此同为肉食者,脾性能接近。大家同是喝粥者,心情易相通;在官员那里落座的,保险不会有一位喝粥的文人。

旧时文人,很提倡甘于清苦的精神,在《颜氏家训》中,提到了一位叫裴子野的文人,说他“有疏亲故属,”凡“饥寒不能自济者,皆收养之。家素清苦,时逢水旱,二石米为薄粥,仅得偏焉,躬自同之,常无厌色。”只有自己饥饿过,才能体会别人饥饿的痛苦,裴子野与众亲友一齐捧碗啜粥,那是充满了人情味的温馨场面。同样,从郑板桥《家书》看到,给他弟弟的信里说“十冬腊月,凡乞讨者登门,务饷以热粥,并佐以腌姜。”也可知只有自己清寒过,才能了解别人清寒的窘境。中国文人与粥,这种不同一般的感情,都由于他们自身的贫苦体验而来的。正因如此,这些喝粥文人的文章里,才能多多少少地反映出民间的疾苦。

由此看来,若曹雪芹一直过着“钟鸣鼎食”“锦衣饫食”的生活,未必会写出《红楼梦》来。他的文友敦诚、敦敏兄弟,在诗中说到他贫居北京西山时的窘迫景况,“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使我们知道他是文人中的“食粥族”,正由于他家境没落以后,处在生活贫穷线上,才了解到人世的沧桑,时事的艰窘,仕途的险恶,命运的坎坷吧?

敦诚的诗,自然有诗人的夸张成分。曹雪芹那时的确生计艰难,但尚可以到小铺去赊二两酒,看来,还不到只能以粥果腹,舍此别无其它的地步。因为,按常理,即使再薄的酒,也比再稠的甚至坚硬的粥,多费上几文。何况中国人喝酒,最起码要一碟花生米吧,连斯文扫地的孔乙己,还以茴香豆下酒呢!若以郑板桥自叙的“半饥半饱清闲客,无锁无枷自在官”而言,能相信他是一位吃了上顿无下顿的七品县令嘛?要饿得两眼发青,曹雪芹写不出《红楼梦》,郑板桥也画不出墨竹了。然而,他们过着的是当时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当无疑问。在物质水平上,与大多数人相同,因此在认识上,更接近劳苦大众一些,是自然而然的事。而那些戴着白手套,坐在象牙之塔里的作家,一天到晚打饱呃,从无饥饿之苦,穷困之痛,也就难以与喝粥的中国大多数人共鸣,便一点不奇怪了。

中国旧时文人,由于喝粥的结果,多半喝出一个淡泊的精神世界,实在是值得后人景仰的。他们或坚贞或自守,或安贫乐道,或充实自信,或知足不争,但在他们的笔下,却总是程度不同地要发出对社会,对民众,对国家,对世界的真实反响。有的,哪怕为之付出生命,也要说出大多数人想要说的话,这就是喝粥文人与大多数喝粥普通人的心灵感应了。

文学,要都是风花雪月,虚无缥缈,没有老百姓的真情实感,恐怕也够呛的。

同类推荐
  • 有幸集邮

    有幸集邮

    《王宏伟有幸集邮》是“王宏伟系列集邮图文集”的第一部,为《中国集邮报》资深记者王宏伟2005年创作的集邮图文作品汇集,由《记者调查》、《特别报道》、《人物春秋》、《邮界新闻》、《邮海指航》、《封片简戳》、《邮展殿堂》、《学术探究》、《甘苦心知》等9个部分组成。
  • 雷达自选集(散文卷)

    雷达自选集(散文卷)

    《雷达自选集:散文卷》这是一本雷达写的一本散文集,里面收录了雷达大量精选散文,于2006年10月1日在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
  • 锦城觅诗魂

    锦城觅诗魂

    成都是一座文学的城市。《锦城觅诗魂》作者赵丽宏专著的在成都的大街小巷漫游,在杜甫草堂凝思,在锦江岸畔寻觅,在浣花溪边流连,聆听这座城市深沉绮丽的诗人之心。诗歌的印记留存于一砖一瓦,静心感受,似乎能够隔着岁月听见文字的曼妙歌声。杜甫、薛涛、陆游、巴金、沙汀……《锦城觅诗魂》内蕴深厚的文字糅合空间的广度与时间的深度,将带你感受伟大文人留在这里的诗情画意。
  • 中国古代经典集粹(楚辞)

    中国古代经典集粹(楚辞)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在印度之外——印度海外作家研究

    在印度之外——印度海外作家研究

    共分六章。第一章介绍了赛特的生平和总体创作情况。第二章以《如意郎君》的思想内容为研究对象,指出这部作品对西方文化、世俗主义和宗教宽容、印度现代化发展以及中产阶级壮大等社会问题的看法。接下来的四章从空间、性别、结构和语言等几方面对小说进行研究。第三章从后现代地理学的角度切入,指出了作家虚构的布拉姆普尔城象征了50年代初期的印度,还分析了文本内部空间象征手法的运用。第四章从性别研究的角度,分析了《如意郎君》中的男性和女性形象构建与更新一代人物所承载的象征意义。第五章重点研究《如意郎君》的叙事结构。第六章对赛特的本土语言与英语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并指出其中的文化象征意义。
热门推荐
  • 水晶之恋一钢琴恋

    水晶之恋一钢琴恋

    她,钢琴天才,性格粗鲁,顽皮捣蛋,却善良真诚热情!一个偶然让她走进了于家当起了钢琴老师。认识了温文儒雅的于浩,邂逅了完美价值的超帅气男人尼斯,而隐藏在她背后的身世之迷也逐渐地解开,经历了一切磨难与痛苦后,真相终于揭晓,她才是那位真正的天之骄女!
  • 竹马哥哥别来无恙

    竹马哥哥别来无恙

    “小乐啊,今天你江阿姨来电话了,要咱们去他们家玩几天,顺便去看看你的文轩哥哥啊!小时候你们玩的可好了呢!”慕思乐看着自家老妈脸上的笑容,感觉怪怪的。对于安文轩,慕思乐只当他是……是哥哥。可是渐渐地,某人就不这么想啦!自从慕思乐上初中时对轩哥哥表白后,慕思乐因为没有得到安文轩的回答,便和爸爸妈妈一起搬去了B市,从那以后便再也没有见过安文轩。直到高考结束的这个假期……
  • 剑圣养成计划

    剑圣养成计划

    朱槿活了16年,从未见过有人能无耻的如此理所当然,可偏偏当时的自己就是没有看穿蓝小剑的本性误上贼船,如果有再来一次的机会他绝对会离她远远的,现在他只想问一个问题,还能跑的了吗?(女主文,轻松愉快欢脱风,女主不妖不艳不要脸)
  • 第一萌妃:狐王追妻万万次

    第一萌妃:狐王追妻万万次

    一朝穿越,顾浅浅横跨三个时空寻找三世恋人,是妖娆美艳的九尾狐王?是仙姿潇洒的天宫上仙?还是霸气冷傲的千年魔王?“嗷,都喜欢怎么选?点兵点将……”正当顾浅浅左右为难时,一个十岁萌娃突然出现,抱着她大喊“亲亲娘亲!”“等等……我是你娘亲,你爹爹是谁?”于是,一大一小的两只,开始了一场逆天的五界寻亲大战!
  • 若只如初见,我愿意再爱你一次

    若只如初见,我愿意再爱你一次

    当、习惯了太多,就变成了抹不去的惯性当、笑不出了,只会哭泣当、哭不出了,只有微笑
  • 坚守一生

    坚守一生

    福州刚刚解放的时候,打入国军内部的地下党爱上了国军司令官的女儿。就在这个时候,国军败退金门岛,那个地下党也奉命前往厦门就职,虽然厦门与金门岛只有一步之遥,可是他们俩切不能相见,更不知道对方过的好不好;但双方都不离不弃的爱着对方,直到永远。
  • 绝世剑狂

    绝世剑狂

    家族被灭,潜逃十二年后进入万剑宗,看拓跋绍如何为家族报仇,如何俘获美人芳心,站到武道巅峰成为传说。
  • 蓝罗雨

    蓝罗雨

    人生若只如初见,你是否还会对我不屑一顾。缠绵半生,所坚持的却不是爱情本身,而是对爱的执着。多年以后,蓝罗听雨,你是否还会记得少年时的初次相遇,回忆那些已随风淡去的往事。
  • 重生千金:依依向希

    重生千金:依依向希

    苏子依浑浑噩噩过完了第一世,善良纯真却众叛亲离,重来一世,擦亮双眼,又喜得空间,再也不要做圣母,该是我的谁都别想拿走。殷砚希用了七年时间,一步一步让苏子依依赖他,离不开他,算得妻心。只因为他相信这个世界上再也不会有人比他更爱苏子依,所以哪怕不择手段,机关算尽,他也要把苏子依护在自己身边,用尽一生去爱她
  • TFBOYS王俊凯不要丢下我

    TFBOYS王俊凯不要丢下我

    紫嫣,十年了,你还是不肯见我吗?你究竟是为了什么不肯见我?你离开我十年,但是你却不知道,在我找到你后,我又默默守护了你五年。(我保证结局是甜的,我发四!)喜欢本书的就加我QQ吧:1528319462,也希望大家可以加群:十年不长,群号码:429726168,多多支持我!新书《TFBOYS王俊凯,可我爱你》已上线,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