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1600000043

第43章 汪精卫重返舞台 (2)

众人一致赞成清党。傍晚,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召开紧急会议,蔡元培、李宗仁、古应芬、黄绍竑、张静江、吴敬恒、李石曾、陈果夫等人出席,公推前北大校长蔡元培为主席,讨论分共问题。据黄绍竑说,全体监委(二十人)只有五人出席会议,只占四分之一,蔡元培、古应芬、张静江三人其实都没有参加这次会议,“‘公推’一个不在场的蔡元培当主席,还把到会的人数说成是三分之二。这种睁着眼睛说胡话的撒谎伎俩也实在太拙劣可笑了”。蔡元培到底有没有参加这次清党会议,其实并不重要,蔡、古、张三氏不管有无出席这天的会议,他们支持清党的态度,都是很明确的。但蔡元培一介书生,以为清党是在法律范围内进行,竟没有想到是以“屠杀”的方式。

会议向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提出咨文,要求对各地“共产党首要危险分子、经党部举发者”,就近知照公安局或军警,暂时分别看管监视,免予活动,由全体中央执行委员会共议处分。对武汉政府(包括联席会议、二届三中全会)所产生的机关及其所发命令,应暂时搁置,不予执行。

4月3日,汪精卫在莫利哀路的孙文故居与蒋介石、吴敬恒、李宗仁、蔡元培、李石曾、李济琛等人会议。汪精卫劝蒋介石:“如果这一回东南与武汉开战,你失败了,国民党就此消失,共产党必就此起来;如果你得胜了,武汉被东南打倒的时候,无论右派的军队、左派的党员,一定不会同你蒋介石合作,你在党内的生命,怕要从此消失。”

蒋介石回答:“现在不是这个问题,现在是国民党生存的问题。如果国民党可以生存,无论什么责任我都可以负担起来;绝不能自己不负责任,从中取巧,来做一个好人。现在我们只有不管成败利钝,同共产党分离!”

蒋介石认为,当务之急有二,一是驱逐鲍罗廷,二是分共。大家都要求汪氏留在上海领导,汪氏则以总理的联俄容共与工农政策,不能擅改为由,左推右搪。吴敬恒情绪激动,竟跪在汪氏面前,请其改变立场。汪氏大窘,仓皇避上楼梯,连呼:“稚老,您是前辈,这样来我受不了,我受不了。”

吴敬恒提出检举中共案,要求各地立即实行清共。他断然表示:“此次监察委员会提出对共产党弹劾案,必将采断然之处置,故只系通知而非商榷。”汪氏听罢,愀然不乐。经黄绍竑、李宗仁出面转圜,一致请汪氏提出解决良策。

汪氏提出三项应急办法:一、汪精卫负责通告中共首领陈独秀,立即制止国民政府统治下之各地共产党员,应于开会讨论之前,暂时停止一切活动,听候开会解决。二、中央党部及国民政府迁鄂后,其命令如有妨碍党国前途者,于开会之前不必执行。三、各省党部、各执行机关如有捣乱分子在内阴谋破坏者,在汪所拟召集之会未能解决以前,应由各最高级长官饬属暂时制裁。蒋介石则允通电所有党务政治均由汪氏负责,统一于中央,本人专心军旅,对汪氏完全服从。

会后,汪精卫又登门拜访在上海蛰居的胡汉民,告以暂不执行武汉命令,各省有权惩治不法分子,党务问题定于4月15日在南京召开中央执行委员会解决等项措施。胡汉民深以为然。

国民党内部商议既定,汪精卫才与陈独秀、周恩来见面。汪氏质问陈独秀,共产党是否已提出打倒国民党、打倒三民主义的口号,并主使工人冲入租界?陈独秀坚决否认,绝无此事。为了表示合作诚意,陈氏亲自起草了一份《国共两党领袖联合宣言》,由汪精卫、陈独秀共同署名,4月5日,在《申报》全文刊登。宣言称:

中国共产党坚决的承认,中国国民党及国民党的三民主义,在中国革命中毫无疑义的需要,只有不愿意中国革命向前进展的人,才想打倒国民党,才想打倒三民主义。中国共产党无论如何错误,也不至于主张打倒自己的友党,主张推倒我们敌人(帝国主义与军阀)素所反对之三民主义的国民党,使敌人称快。

…………

上海军事当局,表示服从中央,即或有些意见与误会,亦未必终不可解释。在共产党方面,爱护地方安宁秩序,未必敢后于他人;对于国民政府不以武力收回上海租界政策,亦表赞同,总工会亦已发表不单独冲入租界之宣言;对于市政府,亦赞同各阶级合作政策;事实俱在,更无造谣之余地。国共两党同志们,我们强大的敌人,不但想以武力对待我们,并且想以流言离间我们,以达其“以赤制赤”之计。我们应该站在革命的观点上,立即抛弃相互间的怀疑,不听信任何谣言,相互尊敬,事事开诚协商进行,政见即不尽同,根本必须一致。两党同志果能开诚合作,如弟兄般亲密,反间之言,自不获乘机而入也。

这个宣言两头不讨好,起不到缓和危机的作用。后来陈独秀承认,这是他“根据国际对国民党及帝国主义的政策”,搞出来的一个“可耻的宣言”,它摆出一种向国民党妥协的姿态,麻痹了广大中共党人。但在一批正在谋划分共的国民党人看来,它并不是显示中共的妥协,相反,倒显示出国共两党,似乎已平起平坐,从“容共”进化为“联共”了。这可惹恼了吴敬恒一干人等,随即在上海道尹署(特派员公署)召开谈话会,吴敬恒挥动着手中的报纸,声色俱厉地质问汪精卫:“中国从此即由两党共同统治了吗?”汪氏大笑回答:“这篇宣言说两党不可发生误会,并无两党共同统治中国的话。”

吴敬恒说,孙文的联俄政策,是要苏联援助中国革命,并非请他来共治中国。至于容共问题,乃容纳共产党个人加入国民党,服从三民主义,亦只是希望他们协助国民党革命而已,更非请其共治中国。“他们既要拥护共产党,我们也要拥护国民党。如果他们拥护共产党的言行,超过了友谊范围,要来共治中国,甚至想独治中国,那我们拥护国民党的力量更不能不大增。”吴氏进一步强调,“‘联共’二字在国民党文献中并无所闻,去年5月广州虽有国共联席会议,但其意旨仅在疏解双方友谊的误会,决谈不上‘联共’之说。”

汪精卫百般辩解,最终达成一致意见:4月15日在南京召集中央全体执行监察委员会联席会议,以求彻底解决。在此之前,采取四项应急办法:一、由汪精卫负责通知中国共产党领袖陈独秀,立即制止国民政府统治之下各地共产党的一切活动,听候开会解决;二、对武汉中央及政府所发命令,如有认为妨害党国前途者,概不接受;三、各军队、党部、团体、机关,凡有在内阴谋捣乱者,暂时取缔,加以制裁;四、凡工人纠察队等武装团体,应归总司令部指挥。

汪精卫在“三二○事件”上吃了蒋介石的亏,心里始终有一根刺,觉得此人难以合作,留在上海,就得听蒋氏的指挥棒,汪精卫心有不甘。他骨子里并不想联共,但他和斯大林一样,觉得共产党是只还没榨干的“柠檬”,还可以再利用一下,到武汉可以“挟共自重”,作为与蒋对抗的筹码。双方既各具怀抱,汪精卫便悄悄离开上海,上了前往武汉的船。

血海中的4月

这时,全国从南到北,反共空气愈来愈浓,像南方的浓雾一样化解不开。

3月31日,四川军人以武力解散重庆工农商学兵、反英大同盟召开之市民大会,封闭省党部、农民协会、总工会,解散工人纠察队,杀害共产党人杨闇公、陈达三、漆南勋、冉钧等人。4月2日,蒋介石解散第一军第一、第二师政治部,封闭自武汉迁来上海的总政治部。4月3日,福州举行拥蒋(介石)护党大会,主肃清跨党分子。4月6日,就在汪精卫动身前往武汉的同时,北京发生了奉军搜查苏联大使馆事件。

当时奉系军阀张作霖以安国军总司令名义开府北京,形式上由顾维钧任国务总理兼摄大总统职务,五色旗下,尚拥有直、鲁、奉、吉、黑、察、热数省地盘,与国民革命军相抗衡。为了稳定后方,从3月开始,北京大肆搜捕激进学生。担任京师警察厅司法科长的沈维翰追述,“其时京师(北京)警察厅内右一区警察署,在西交民巷发现工人分发秘密传单,当场拘捕七名,送请总厅法办。经连夜侦办,破获共产党秘密机关六处,发现大批文件,及扣押人犯100余人。不久又继续查获文件三大箱,扣押人犯二十余人。”

经过三昼夜的审讯,在被捕人士中,发现有李大钊之秘书李渤海(山东渤海人,北京大学毕业,为李大钊之学生)。此人向警方供出李大钊藏匿在东交民巷苏联大使馆的情报,并交出了一批共产党人的名单。4月6日,寒风习习的清明节。更大规模的抓捕行动开始了。沈维翰说:

但是俄国使馆在东交民巷的使馆区,根据辛丑条约,中国军警不能进入,尤不能携带武器,那该怎么搜查呢?而且公然搜查外国使馆,在外交史上也甚少前例,必将引起各国的反对和干涉。国务总理兼外交总长顾维钧不敢负此重责,张作霖乃决定由安国军总部径与美、法公使等洽商,并取得使团领袖荷兰公使欧登科之谅解,同意搜查俄使馆,并在警厅的公文上签字。于是就在4月6日上午,安国军和京师警察厅军警共三百余人,一律便衣,不带武器,进入东交民巷俄国使馆搜查。当时我曾建议携带消防队,因为我们深恐俄人放火烧毁文件及房屋,湮灭证据;此议为总监陈兴亚所接纳,即带消防队前往。俄人果然放火,虽经消防队灌救及时扑灭,销毁之文物也不在少数。总计在俄国大使馆抄获枪械及文件五大卡车,存放在京师警察厅,供各国驻华使领馆人员参观,公开展览七日之久。

军警动手之前,李大钊已经得到消息,有人劝他速速离去,他慨然表示:“张作霖无此大胆,即使可靠,只怕便衣侦探早在东交民巷布下天罗地网,要走走不了,一走反去送死。但是同志中有人愿离开的,不妨离开。”他自己死守不去。

整个搜捕行动,从上午11时持续至下午7时,北京军警搜查了苏联大使馆及远东银行、中东铁路办公处,拘捕了共产党人李大钊等六十多人。当晚公使团曾表示抗议搜查行动逾越范围,但那只是做做样子而已,对搜查苏联使馆,私底下无不拍手称快。北京随即由安国军总司令部军法处、京畿卫戍总司令部、京师高等审判厅和京师警察厅合组特别法庭,以何丰林为审判长,对李大钊等人进行秘密审讯,不准旁听,不准请律师。

张作霖马匪出身,哪里搞得清国共两党的异同,反正都是南方赤党,都是“乱党”,一律要严厉扑灭。被捕各人,无论是共产党人,还是国民党人,都受到了严刑拷问。《在俄大使馆之李大钊》一文这样记着:

同类推荐
  • 华夏大同

    华夏大同

    本书为《华夏大同》系列第一部《逐清》。某大学历史戏研究生王兆华在梦中接到一个神秘的穿越任务:推翻满清,光复神州。为了在三年内完成任务他选择了最简单的办法——穿越满清咸丰皇帝。面对势力强大的既的利益集团,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谈笑间便叫大清朝土崩瓦解、灰飞湮灭。本书是一本爽书,不过大部分情节均经得起推敲,喜欢历史的朋友可以进来看看。
  • 毛人凤大传

    毛人凤大传

    本书以大量史料为依据,将毛人凤的阴险、毒辣、好色展现给读者,力求再现民国时期一个特务头子血腥、淫逸、权欲与金钱交织的一生。
  • 这样读资质通鉴(第6部)

    这样读资质通鉴(第6部)

    青年学子亦可从中学到有别于课堂上的历史讲述,一部一直放在毛泽东床头的大书,一部曾经让毛泽东读了17遍的大书,《资治通鉴》是中国人的管理智慧。这样读《资治通鉴》,是为官者的管理智慧,是企业家的MBA教材,是奋斗者的行为指南。
  • 大元王朝1

    大元王朝1

    本书以严谨的治学态度,详细解读了元朝的历史,使成吉思汗、忽必烈、元顺帝、耶律楚材等历史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了今人的面前;将蒙古军西征、丘处机与成吉思汗以及蒙元历史上的各种历史事件娓娓道来。对于今人正确认识元朝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 十八条好汉

    十八条好汉

    本小说讲的是历史,运用的是武侠写法,如同一剑西来,落雪飘飘,剑法招数有如下:一、场面宏大;二、轻松幽默;三、情感悱恻;至于出神入化、身临其境、如诗如画等等四五六七八招就待读者大大自己去慢慢体会与发现……笔者承诺有三:一、此书经典;二、此书就算不赚也是经典;三、此书如若完本更是经典!
热门推荐
  • 战神之复仇之甲

    战神之复仇之甲

    一次在神秘黑暗组织精心策划的阴谋中,青年陆子豪被无辜受害,之后由于种种原因,他被国家重新塑造起一个身体,之后便踏入了他的复仇之路,创建了国家的首个机甲战队,一路无畏
  • 重生之出版帝国

    重生之出版帝国

    当缥缈之旅再也不是萧潜所著,当戴小楼成为了军队长官之后……网罗无数网络写手,横扫世界出版界,发展外太空出版体系,建立强大的出版帝国;本书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另:因为涉及到太多写手和出版社以及网站,本书除了写手,信昌和起点会以真实名称出现之外,其余都不会,免得涉及到其他问题。不过即便如此,这些也与现实中的写手,出版社和网站没有任何关系。
  • 斗妖逍遥游

    斗妖逍遥游

    楚游天看着四个女子,凉爽的海风吹来,她们的头发随风飞起,粉色、紫色、淡绿色和淡蓝色的纱裙随风飘动,显得更是美丽迷人。他又望着四周茫茫大海,心中想自己是几辈子修来的福气,竟然能和四个貌若天仙的女子一起泛舟在大海上,普天之下,又有哪个男子能像他一样,若是没有妖界侵犯人界,他该有多逍遥快活。
  • 老婆是武林高手

    老婆是武林高手

    他,只不过是一名普通的高中生。却意外卷入武林世家的纷争当中。他,带出戒指世界里的人,但是万万没有想到,这竟是一场隐埋的祸患。新书《清纯校花赖上我》已经发布!!!!!!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源氏物语图典

    源氏物语图典

    诞生于1000年前日本平安时代的《源氏物语》,是世界上最早的小说。它以一种贵族化的华丽、唯美,史学家般的恢弘,向我们讲述了一段流传千年的爱情故事。
  • 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注

    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极道剑神

    极道剑神

    逆天为极,诸法为道,形意为剑,斩道为神。冯波,一个普通农民意外身死,穿越到异界剑武大陆,醒来发现身负血仇,为救妹妹独闯恶霸府宅。一柄断剑,逆天传承,在这以剑为尊的异界,虐天才,斩妖孽,威震五域,极道所至唯我剑神。
  • 学霸李少侠

    学霸李少侠

    一个小人物的酸甜苦辣的故事。一个从小生活在监狱里面的私生子的故事。一个三观正的热血少年的奋斗史。没有金手指,没有主角光环。智商情商都不算高的人只靠一点小聪明如何在人吃人的江湖里面生存的故事。
  • 第13号地球

    第13号地球

    当王彻发现自己坠落于平行世界时,他还坚信会有人来救他;而当他认清自己身处的环境时,就明白,活下去才是第一要务……一个天生废柴心怀梦想的穿越旅行一场起点超低、衰运不断的翻身仗一次跨越时空、鸡飞狗跳的大搜救一群身怀绝技、不作会死的各路英雄古怪的旅行社、神秘的平行联盟、潜伏于时空隧道深处的盗贼……求放过!科学派狂人、白痴的秀才、处女座的偶像公子……你们是来玩我的吧!第13号地球,不管走到哪里,你都是我们的家乡,我们誓死保卫的地方!
  • 六韬

    六韬

    《六韬》包括《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和《犬韬》,是以周文王、武王和姜太公对话的形式写成的一部兵书。《《六韬》是一部卓有价值的军事经典著作,在战国和秦汉时即已广泛流传,具有很大的影响,深受刘备、诸葛亮、孙权等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