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24500000014

第14章 王昌龄——依然宿扶风「之拾贰」

一生里,他送过多少朋友?送过朋友多少诗篇?到底有多少朋友送过他,也送给过他诗篇?这几乎成了一个谜。

我遍翻他的不同版本的全集,影印的,刻印的,插图本……见第一个字是“送”字的就有几十首之多。如果加上散失的那些呢?到底有多少?只一个小小的龙标任上,他就在龙标城东专门为送客建了一座临江楼,不知道宴饮过多少次、送走了多少人:他送了魏二、送了张四,也送了程六;送了狄宗亨、又送柴侍御;送了薛大赴安陆,又送了朱越;送了李棹游江东,也送了李十五;送了崔参军往龙溪,又送吴十九往沅陵……当然,还有芙蓉楼送辛渐,那不可遗漏了的朋友。

太多了,不看了。只看几个人送他的好了:

李白听说他遭贬(第二次)时,写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五溪为湘黔交界处的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在唐朝,那一带还被看做荒僻边远的不毛之地,也正是他要去的贬所的必经之路。而诗人为何被贬?当时殷璠在《河岳英灵集》评语中说“不矜细行”,新旧唐书也都说是“不护细行”,可见他并没有犯多大的过错,充其量只不过是细枝末节的小事,竟然一路风餐露宿漫漫跋涉,被贬谪到离京城长安三千多里外的“遐荒”,这就不能不使人同情和叹惜。我们不难想象出:寄游在外的李白,时当南国缤纷的暮春三月,眼前是灿烂的花朵和飘坠的柳絮,耳边是一声声子规的悲啼,不教归去。看整篇未着一字说悲痛之意,而悲痛自见,里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和惺惺相惜。当时李白也正流放夜郎,同在贬途、行止不定的诗人自然无法与老友当面话别,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之忧了。插一句:他的另一位朋友、诗人常建在一首怀念他的诗中也流露愤慨和不平:“谪居未为叹,谗枉何由分?”

查一查古籍,见他出生在698年,李白出生在701年,两人相识在739年;也另有他生于690年一说,但无论相传哪一年生人,他都是李白年纪相当的好朋友。有那样的朋友真好啊,似乎我的一生,你是证据。

而他第一次被贬时也送过李白诗《巴陵送李十二》:

摇曳巴陵洲渚分,清江传语便风闻。

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

朋友间每一次的相互送诗,其实就是每一次的分别,而所有的一切——你我、山水、蒹葭、云朵和长亭短亭,都是在这一次一次的送别当中老起来的。

哦,那一次的送别竟是最后的送别,在此之前,他还与孟浩然交游,孟浩然也作《送王昌龄之岭南》:

洞庭去远近,枫叶早惊秋。

岘首羊公爱,长沙贾谊愁。

土毛无缟纻,乡味有查头。

已抱沈痼疾,更贻魑魅忧。

数年同笔砚,兹夕异衾裯。

意气今何在,相思望斗牛。

从孟浩然感叹“意气今何在”看,一般是年长者面对年轻者发出的感慨,而且孟浩然的这整首诗,都充满着年暮者的心态。目睹年轻力壮早负盛名的他被贬,又带平生不得志,而今已晚秋暮年、意气不再的诸多感慨。当时孟浩然罹患疽病,快痊愈了,两人见面后非常高兴,由于全然不顾身体的“痼疾”违背了医嘱而对酌,还由于故人难得相见格外高兴,而狂飞酒盏,他疽病复发,孟浩然居然因此而死——他竟因友谊而死!

不会只有一两个朋友的,虽然朋友和朋友有着很大的差别,像山峰和海沟的差别。孟王会面前,他还遇见了岑参,岑参是十分惜别的人,送战友、踏征程写出了名的,当然也有诗相赠《送王大昌龄赴江宁》:

对酒寂不语,怅然悲送君。

明时未得用,白首徒攻文。

泽国从一官,沧波几千里。

群公满天阙,独去过淮水。

旧家富春渚,尝忆卧江楼。

自闻君欲行,频望南徐州。

穷巷独闭门,寒灯静深屋。

北风吹微雪,抱被肯同宿。

君行到京口,正是桃花时。

舟中饶孤兴,湖上多新诗。

潜虬且深蟠,黄鹄举未晚。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岑参这首诗行文上鼓励他不要放弃、积极奋进。我想这样的表达也正好说明,当时的王昌龄应该正当壮年,而不会如同孟浩然那般老暮。最后的“努力加餐饭”自然是表达晚辈对长辈(诗名称呼其为“王大昌龄”)的关心,祝其身体健康。这是最感动我的一句,是最平易也是最亲的亲人才记得说上的一句,不大叫大喊,但小声咕哝。可是,你没有觉得,往往小声咕哝才是我们真心想说的话吗?很多时候,我们喜欢接受到朋友和爱人小声咕哝的关怀和示爱,如同喜欢读到小声咕哝的诗。

好吧,来仔细读一读他自己的一首送别诗吧,他的一首很有名的诗,叫《送魏二》。这是他第二次遭贬,贬为龙标尉的时候写的,眼前他乡他席,心里无限迷茫: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魏二在龙标要经过的潇湘,也就是湖南湘江这一带,他说我送你走。魏二是谁?不知道。魏二的身世是怎样的?不知道。他到北方此去何为?全不知道。但是从诗里可以看出那种感伤情绪,说我送你吧,我们一起喝酒醉别。是什么时候呢?橘柚飘香的季节,是秋天,醉别在江楼之上,秋风秋雨跟着我,我送你上船,跟着我们进了船舱。风带着雨,一种秋寒的感觉,这个“江风引雨入船凉”是景物,也是心境,一种感伤的心境。“忆君遥在潇湘月”,这个“忆”不是回忆,是念,想念,想。是我想象,你还没有走我送你去,我想你到了潇湘这个地方也一定是很感伤很叫人忧伤的。而你一定是夜间有梦长得没完没了,听着猿声、悲哀的猿声不断在那儿啼鸣。你看他送朋友,想朋友一路的愁苦。当然从这里看出来,魏二肯定个坎坷的人,他这一去肯定是带着感伤、带着悲情去的。那么说,我想起你到潇湘这个地方,一定非常哀愁、非常哀怨,一定通宵听着猿声入梦……这都没有直接写我和你感情如何如何好,海誓山盟,没有那样讲。只通过景物的描写、通过心情的描写,来讲对朋友毫无功利目的的那种情怀……他说得细碎,我读得发呆。

因此,在与比自己老的、小的和年纪相当的诗人交往中,他都是很笃厚很亲的朋友。

作为一代诗杰,他流传下来的资料却很少。除了上文所说贬岭南外,还曾遭过贬,具体时间和原因也不太清楚。《詹才子传》说他“晚途不谨小节,谤议沸腾,两窜遐荒”。《河岳英灵集》说他“再历遐荒”,《旧唐书》本传也说他“不护细行,屡见贬斥”。看来他的仕途极为不顺利。诗人对生命的咀嚼是沉沦时常生在牙颊之间的,就连一份世俗的生活也无法保全。造化总是喜欢把充满缺陷的生存环境安排给天才,而且让天才人物本身也带有许多自身克服不了的缺陷。这或许是最好的那一类诗人最惯常的宿命?

更为可悲可叹的是,他后来连龙标尉这样小小的职务也没能保住,离任而去,迂回至亳州,竟被刺史闾丘晓杀害了。《唐才子传》载:他“以刀火之际归乡里,为刺史闾丘晓所忌而杀”。后来张镐按军河南,闾丘晓向张镐求饶,说家里有父母要照顾,求活命。张镐一句话把他噎了回去:“王昌龄的双亲由谁来养老?”按军法,活活打死。

一向同情诗人的张镐终于替他报了仇。真是痛快。

他是盛唐诗坛不可或缺的杰出诗人,当时已经名重一时。因为诗名早著,所以与当时名诗人交游颇多,交谊很深,除上文谈到与李白、孟浩然、岑参的交游外,还同高适、綦毋潜、李颀、王之涣、王维、储光羲、常建等都有交谊。他因数次被贬,在荒僻的岭南和湘西生活过,也曾来往于经济较为发达的中原和东南地区,并曾远赴西北边地,甚至可能去过碎叶(在今吉尔吉斯)一带。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广泛的交游,对他的诗歌创作大有好处。他擅长七言绝句,如《出塞》诗: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慨叹守将无能,意境开阔,感情深沉,有纵横古今的气魄,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又如《从军行》等,也都是不能不提的名作。反映宫女们不幸遭遇的《长信秋词》、《西宫春怨》等,格调哀怨,意境超群。抒写思妇情怀和少女天真的《闺怨》、《采莲曲》等,文笔细腻纯美。更不要说他十分喜爱和擅长的送别诗了,譬如:《芙蓉楼送辛渐》。沈德潜《唐诗别裁》说:“龙标绝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不能不提的是,他的五言诗也写得漂亮——《代扶风主人答》在他众多诗作中是少见的五言叙事体,在用词上古朴浑厚,尤其是“不信沙场苦,君看刀箭瘢”一句,让人每每读到都不禁心中一寒,似乎听到了震天的厮杀声。全诗以肃杀之气起,落于对整个边塞情势的感慨,由一个战士垂老还家的痛苦,影射到了战争策划者的不可饶恕。情节颇似鲍照的《代东武吟》,在形式上又领了杜甫“三吏”、“三别”之风,平实、通脱、高远、深长,不可复制,将词句的锻炼之美带入了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峰,真是无法不叹为观止。

我们读着它们的时候,就止浮静躁,从简随心,像看到花朵,再带露地摘来——金盏花,矢车菊,太阳花,蔷薇,罂粟……一个不少,全都在,动人而清澈、相互搀扶地开放。插花的时候,我们因此感到幸福。

而后来阎丘晓因忌才杀害了他,实在是对中国古代诗歌的一大破坏。他没法回来与我们相会教我们写诗了,而与他同时代开在旧年的篱上细花,亦无法顺着一条风走过的天空之途返回,来与我们白发相会了。

不管怎样,他跟他的诗里写的一般,无论命运怎样寒风凛冽催逼紧,都“依然宿扶风”,不叫人怜惜,只让人钦敬。

既然如此,就让我也来做成他的一个小友吧,一个因为钦敬而怜惜了的后辈,一个“与君初相逢,犹如故人归”的迟来的故人。为了更近更深地听他,于是,我怀着秋节的温暖,迈进唐朝的酒馆,安静地坐在那里,任凭夕阳深深地倦着,以及寂寥地移动到我握杯的指上,仿如月亮缓缓地照着醉酒而归的人。读一读他的同科进士及第的宦友和好友常建写的《宿王昌龄隐居》:“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就算到了他的住处:寒素幽静,一座孤零零的茅屋,一座他自己叫做“茅亭”的孤独的小屋,抚摸他屋前的松树、屋边的花。学常建,不通知主人就夜宿在那里,也举头望松树梢头,见他见过的同一轮明月升起,清光照来,格外有情,而无心可猜。也会和他的朋友感叹过的一样,琢磨着:明月不知今夜主人不在,换了客人,依然多情来伴。到院里散步,也看见他莳养的药草长得很好,和因为久无人来、路面长出的青苔……想象他一边读书,一边满足地眯着眼睛捋着胡须听自己耕种的庄稼萌发拔节的声音……有春酒,有园蔬,微风来,好雨俱……竟想拔脚做成他的邻居,沾一点光,度过一晚千金难买的好时光。或者就做成一只他孵化的小鸟,陷在他丰美的羽翼下,到山坡,到湿地,看“孤舟”怎样“微月对枫林”,“芙蓉”又怎样“向脸两边开”。

要慢慢地读啊,一点一点。摸索着读,不要激动,也不要慌张,甚至不必说“我爱你”;不要暴殄天物——冲个清爽的澡,听一点音乐、喝一点东西回来,再窄身坐在四季的边缘,低下眉,铺开书卷,像铺开一张天下最贵的菜谱。因为他和他们,我会更加沉默不语。

或许,还可以跟着他、高适和王之涣——同为当时“边塞诗派”的大师级人物的三个好朋友在那个下着些小雪的夜晚到歌舞厅K歌,听他说:“咱们各自作了那么多诗,但未见出高下,今天不妨看伶人所唱,以多者为牛,如何?”听人家琵琶檀板地唱出:“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看他得意地用手在墙壁上划一道,说:“我的。”再听第二个歌者的莺莺燕燕:“开箧泪沾襦,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哭单父梁九少府》看他的朋友高适得意地用手在墙壁上划一道,说:“我的。”然后坐下来打着拍子听第三个歌者上前唱:“奉帝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长信怨》)再看他得意地在墙上又划一道,说:“还是我的。”瞅王之涣急而窘的大红脸……

呵呵,那样貌一定可爱得像孩子——他和另外两位都,他们仨。你知道,男人很多时候是孩子,尤其是在某一方面站在高处的男人,似乎他们比我们多出了一个童年。

[诗人小传]

王昌龄(690—756),唐朝诗人,字少伯,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

王昌龄的籍贯有太原、京兆两说。《旧唐书》本传云王昌龄为京兆(即唐西京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大概是因为他在《别李浦之京》诗中说:“故园今在霸陵西”,又有《霸上闲居》之作。唐朝许多山西诗人因为洛阳、长安为当时文化中心,多游洛阳、长安,有的甚至多年住于京城,不能因为居住在京城便说他们为京城人。《河岳英灵集》为唐人殷番所编著的唐人诗集,载王昌龄为太原人,《唐才子传》也认为王昌龄为太原人。

他家境比较贫寒,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官汜水尉校书郎),后贬龙标尉,世称王龙标。开元二十二年,王昌龄选博学宏词科,超绝群伦,于是改任汜水县尉,再迁为江宁丞。

王昌龄作为一代诗杰,流传下来的资料却很少。存诗一百七十余首,有《王昌龄集》。

同类推荐
  •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鲁彦作品集(2)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鲁彦作品集(2)

    《鲁彦作品集》讲述了美丽的雪花飞舞起来了。我已经有三年不曾见着它。
  • 上海夜奔

    上海夜奔

    我们不再那么地需要上海上世纪的30年代了,至少在形式上。毕竟70年已经过去了,我们活在新的上海历史中。
  • 莎斋笔记

    莎斋笔记

    本书主要为吴小如先生读诗词札记、书法和碑帖题跋之作、谈京剧的短篇随笔、治学手记、燕京谈片等杂文。
  • 中国治水史诗评传

    中国治水史诗评传

    2010年由杨钦欢总策划,何建明、程贤章主编的《〈中国治水史诗〉评传》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评传汇集了李存葆、何建明、蒋子龙、徐坤、张炜、叶延滨等近百位知名作家的治水作品。中国治水专家对百名作家参与治水史的创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中国治水史诗(套装上下册)》弥补了中国水利史上的一个空白,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纪实价值。
  • 辛弃疾文集2

    辛弃疾文集2

    辛弃疾以其独特的英雄壮志和豪情,极力使气逞辞,以文为词,大为扩展了词体的题材范围,形成了沉郁豪壮的主体风格,又兼有婉约深曲和清新质朴的格调,可以说熔铸百家,自由挥洒,多姿多彩。
热门推荐
  • 山西抗日女兵连

    山西抗日女兵连

    抗日战争时期,山西的一批杰出知识女性,正是将自己的人生目标定位在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事业中,积极投身抗战,成就了自身,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业绩。
  • 蓝宇传说之牧家八子

    蓝宇传说之牧家八子

    家族大难贵为皇子却重伤垂死狂野重生于地球一步一步将仇人毙于剑下!地球的安宁帝国的复兴家族的崛起一并扛下又如何!待我完成使命,我便带你遨游宇宙去看最美的星际,品尝宇宙无敌美食!江山虽好而你才是我的唯一!
  • 教师必备的哲学基础

    教师必备的哲学基础

    本书针对目前新课程教育改革中的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和育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论述,老师在课堂上怎样把自己的知识更好地传给学生,使其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知识;如何处理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与学生获得知识途径的多样化之间的矛盾;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真正的知识;怎样展现和突出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等,这些已成为许多老师经常反思的问题。本书对这些问题做了诠释和解答。
  • 较量

    较量

    三江晚报记者鲁一鸣发现农民工于国政索要二百多人的工资不果,最终跳楼自杀,鲁一鸣被在众多有良知的人的帮助下,对于国政的弟弟等农民工的命运予以关注。揭露国有企业在经营和改制中,以金长永、林芳菲、林伟为代表的不法之徒,巧立名目,假公济私,大量侵吞国资产的恶劣行径。
  • 天寒跃心剑

    天寒跃心剑

    我是李天辰,跃心指破尽天下,唯兄弟情义破不了;我是冷心客,天寒一剑斩阴阳,唯情丝斩不断;我是摘花行者,忘仙一息行尽天地,唯有一个仇字踏不过;我是好赌和尚,极乐一掌赢尽世间,唯爱一败;我是月天晴,白扇半开杀尽天下,唯兄弟杀不了。世间根本就没有什么绝世高手,有的只是一抹孤寂;世间最毒的也不是什么奇毒,而是难测的人心;世间最贵重的东西不是什么奇珍异宝,而是一个情字。
  • tfboys之易烊千玺宠我可好

    tfboys之易烊千玺宠我可好

    她和爸爸发生争吵。她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她对自己的好朋友求助。她因此和他们住在了一起。初见时,她不小心撞到了他。她对他微微一笑轻声说了一句“对不起。”他拉住她的手略微疑惑的问:“你叫什么?”蓦然,她回眸一笑答道:“安凝,端木安凝。”再次相见她对着他们剪短的做了一个自我介绍:“我叫端木安凝。”他心底微微诧异,怎么会是她?在闺密兼好朋友的撮合之下。她发现自己爱上了他。她准备与他告白之际,一个噩耗将她打击的体无完肤——他要和别的女孩子结婚?!她愤怒、伤心之下离开了这个伤心之地。再次相见,一女子亲昵的挽着他的手同她问好。安凝的心早已成了碎片。她与他多次相见。一次意外他趁酒醉之意向她吐露心神……
  • 怖言

    怖言

    一块猴面泥块,一个螺状石头,一块古镜,一个家族,一个人,一个不想预知又预知的梦。
  • 神魔变之妖皇崛起

    神魔变之妖皇崛起

    三界大乱,纷争不休,神族开始堕落之旅,魔王死而不灭,黑暗即将卷土重来,天神青王之子落难妖族,大战烟云即将开启,妖族势力正在面临一场重新洗牌!
  • 归墟之影姬

    归墟之影姬

    在历史的记载中存在着这么一个传说:一个关于先贤与诸圣的传说。传说在天外之天存在着一座扶摇之树,树上每一颗果实都象征着一个世界,而枝杈之间犹如如隔天极。人之身与之渺小宛如尘埃,但凡人之身亦可跨越天极,超脱于世,登临太上。在这个末法时代,是凡人的世界,但修行者的足迹从未消失,他们追逐着先贤的荣光,试图再举登天之路。
  • 天师神仙游都市

    天师神仙游都市

    天师?不不不,我还是神仙!没错,我是神仙里的天师!窥天道,练心境,成就盘古大道,举世无双第一人,已有小说《末世尸主》,童叟无欺,绝对完本,请放心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