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34400000016

第16章 中庸之道的智慧

“中庸”强调的是做事守其“中”,既不左冲右突,又戒参差不齐。中庸是孔子和儒家的重要思想,作为一种道德观念,它是孔子和儒家尤为提倡的。孔子说:“中庸作为一种道德,该是最高的了吧!人们缺少这种道德已经为时很久了。”

中庸就是不偏不倚的平常的道理。中庸又被理解为中道,中道就是不偏于对立双方的任何一方,使双方保持均衡状态。中庸又称为“中行”,中行是说,人的气质、作风、德行都不偏于一个方面,对立的双方互相牵制,互相补充。中庸是一种折衷调和的思想。调和与均衡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相对的、暂时的。孔子揭示了事物发展过程的这一状态,并概括为“中庸”,这在古代认识史上是有贡献的。

虽然在《论语》中“中庸”一词仅出现过一次,但中庸的思想却时时闪现,如在《论语》中孔子评价他的弟子们时说:“高柴愚直,曾参迟钝,颛孙师偏激,仲由鲁莽。”孔子认为,他的这些学生各有所偏,不合中行,对他们的品质和德行必须加以纠正。

再如《论语》中记载,有一次子贡问孔子:“子张和子夏二人谁更好一些呢?”孔子回答说:“子张过分,子夏不足。”子贡说:“那么是子张好一些吗?”孔子说:“过分和不足是一样的。”既然子张做得过分、子夏做得不足,那么两人都不好,所以孔子对此 二人的评价就是:“过犹不及”。“过犹不及”即是中庸思想的具体说明。

孔子“中庸”思想的本意是:“去其两端,取其中而用之。”也就是去除偏激,选择正确的道路。它体现的是端庄沉稳、守善持中的博大气魄、宽广胸襟和“一以贯之”的坚定信念,是具有永久的真理性和现实主义的伟大思想。

商汤的开国大臣伊尹,辅佐汤推翻了夏桀的残暴统治,建立了在我国历史上维系约600年之久的商朝。伊尹原来不过是汤身边的厨师。他看到汤成天为与夏桀争夺天下而忙碌着,显得十分焦急,以致一日三餐都食不甘味。他就想出一个办法来引起汤的注意。他把上一顿饭的菜做得特别咸,下一顿饭的菜又故意不放盐,让汤吃得不对味而来责备自己。接着,他又把每顿饭的菜做得咸淡适中,美味可口,让汤吃得十分满意。伊尹早已算计好了,汤准会表扬自己。果然,有一次饭后汤对伊尹说:“看来你做菜的本事确实不凡。”伊尹说:“大王,这并不值得夸奖,菜不宜太咸,也不能太淡,只要把佐料调配得当,吃起来自然适口有味。这和你治理国家是一个道理,既不能无所作为,也不能急于求成,只有掌握好分寸关节,才能把事情办好。”

孟子后来对伊尹的评价是:“治亦进,乱亦进,伊尹也。”意思是说伊尹在天下太平时入仕做官,在天下动乱时也入仕做官。伊尹之所以能够做到这点,关键是善于把握好分寸,有所为有所不为,深悟中庸的为人处事哲理。

孔子一生践行中庸之道。如何行中庸呢?他说:“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的不足,不敢不勉,言顾行,行顾言。”孔夫子一生都在这样做。“非礼不动,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他一直认为,勤苦好学就接近了“智”;学以致用,努力行善,就接近了“仁”;知道什么是羞耻,不做不道德的事,就接近了“勇”。智仁勇是修身养性的基础,也是行中庸之道的要旨。

孔子在强调个人修养方面也特别注重行中庸之道。子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大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人都有喜怒哀乐的情绪,当这些情绪未发泄时,我们的情绪就处于心平气静,中庸平稳;但有时因发生了异常的变故,人就会有情绪的变化和波动,只要是适当、有节制,不过度与激烈地发泄,就是温和平和。这意思是说,人与人相处,行中庸,遇事心平气和,包容共济,相互谦让,文明处世,礼貌待人,人们就会减少摩擦与争斗,化解社会矛盾,实现人们的和谐相处。人们都行中庸,不但人们之间可和谐相处,而且中庸之道还能使天与地之间处于融洽的位置,阴阳能平和,天下万物才能生长发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整个社会才能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我们现在说中庸,就是能够中和的中庸之作用。《易经》认为天下的事物,天下的人物,随时随地在变,每秒钟都在变,没有不变的事。如何能适应这个变,如何能领导这个变,这是学问的中心。同时《易经》告诉我们,变是对立的变,任何一件事都是相对立的,有正面必有反面,有好必有坏,你说对的,同时也就产生了不对的。一切都是相对的,在这个相对的中间,有一个中和的道理。所以“中庸”便提到中和的作用,孔子是说两方面有不同的意见,如果有最高的领导德业的人,使它能够中和,各保留其对的一面,各舍弃其不对的一面,那就对了。那才是“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孔子同时感叹说:“民鲜久矣。”一般的人,很少能够善于运用中和之道,大家走的多半都是偏锋。

在不少有层次的人看来,中国人生活的最高典型应属中庸的生活。林语堂先生在《谁最会享受人生》中,深刻地剖析了中国人的生活模式,提出要摆脱过于烦恼的生活和太重大的责任,实行一种中庸式的、无忧无虑的生活哲学。林语堂先生说:“我相信主张无忧无虑和心地坦白的人生哲学,一定要叫我们摆脱过于烦恼的生活和太重大的责任。一个彻底的道家主义者理应隐居到山中,去竭力模仿樵夫和渔父的生活,无忧无虑,简单朴实如樵夫一般去做青山之王,如渔父一般去做绿水之王。不过要叫我们完全逃避人类社会的那种哲学,终究是拙劣的。此外还有一种比这自然主义更伟大的哲学,就是人性主义的哲学。所以,中国人最崇高的理想,就是一个不必逃避人类社会和人生,而本性仍能保持原有快乐的人。”

应该说,在与人类生活问题有关的古今哲学中,还不曾发现过一个比这种学说更深奥的真理,这种学说,就是指一种介于两个极端之间的那一种有条不紊的生活。这种中庸精神,在动作与静止之间找到了一种完全的均衡。所以理想人物,应属一半有名,一半无名;懒惰中带有用功,在用功中偷懒;穷不至于穷到付不出房租,富也不至于富到完全不做工,或是可以称心如意地资助朋友;钢琴也会弹,可是不十分高明,只可弹给知己的朋友听听,而最大的用处还是给自己消遣;古玩也收藏一点,可是只够摆满屋子的壁炉;书也读读,可是不能用功;学识颇广博,可是不成为任何专家……总而言之,这种生活当为中国人所发现最健全的理想生活。

自以为聪明却好走极端,走偏锋,不知适可而止,不合中庸之道,所以往往自投罗网而自己却还不知道。钻牛角尖,行为怪诞,这些出风头、走极端欺世盗名的搞法根本不合中庸之道的规范,自然是人所不齿的。

知道适可而止的好处,知道选择中庸之道作为立身处世原则的意义还不够。好胜心难以满足,欲壑难填,结果是越走越远,不知不觉间又放弃了适可而止的初衷,背离了中庸之道。真正的君子遵循中庸之道,即使一生默默无闻不被人知道也不后悔。

凡事不走偏锋,不走极端,这就是“中庸”的原则,这就是中庸之道。中庸说来简单,实际上我们是很难做到的。我们的言行举止往往失之偏颇。过于追求物质,或者过于理想主义,都一样,过犹不及。曾经年少轻狂,愤世嫉俗,难免言行偏激。如今学会用平常心对待一切,心平气和地解决问题。曾经悲观失望,想人生在世,难免风流云散。如今接受生老病死是自然过程,以自然心对待自然。明白了中庸之道,就不会一昧悲观,也不会盲目乐观,从容地面对生活。对不如意事可以一笑置之,亦可以不计较平常得失荣辱。我们或许做不成大事业,只能从平凡的实在中讨生活。可是只要把这些实在的小事做好了,于实在中获得小小的乐趣,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讲中庸之道的人,在处理一般人际关系中,应该要讲厚道,注意与人为善,以诚、以宽、以礼待人。要具有不计较个人得失恩怨的广阔胸怀,能够容纳各种不同意见,团结甚至是反对自己的人,共同把事情办好。讲中庸之道的人,决不偏听偏信,在处理问题时,总要注意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然后经过分析研究,做出正确的处理。因而讲中庸,也是讲民主。讲中庸,不是搞折衷,放弃原则。因为中庸之道即是“正道”、“定理”,也就是原则,而正道只有一条,定理只有一个。讲正道、讲定理、讲原则,就是要辨黑白,论是非。不能把事物的各方面“折衷”起来,超然于是非之外,混迹于黑白之间。中与和结合起来,便经常地永恒地维持统一、一致、均衡的局面,社会就能够繁荣,天下就能够太平。

同类推荐
  • 管子原来这样说

    管子原来这样说

    管子是先秦诸子百家第一人,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宰相,他发起了有史记载的第一次大型改革,他缔造了春秋首霸和与古雅典相媲美的社会文明,他的思想是一盏被一个民族世代传递着的思想明灯。
  • 大学之生命十大道

    大学之生命十大道

    本书乃根据《大学》精华提炼而成。《四书》之一的《大学》,系小戴《礼记》中的第四十二篇,是孔氏之遗书,初学入德之门径。该书由宋儒朱熹经过四十余年的精心研究编写而成,共分经一章,传十章。经一章乃是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传十章是曾子之意而门人所记。
  • 老子著经大传

    老子著经大传

    《老子著经大传(上下册)》中国第一位哲学家是老子,被称为“哲学之父”;他著的《道德经》,被尊为“万经之王”,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建立了相当完整的哲学体系,处于主干地位。当年的老子是怎样著这部博大精深的《道德经》呢?尽管《道德经》的注释本不下几百种,但没有一本能解开老子是怎样著经之谜的。这部书的出版,正好填补了这个历史空白,对研究道家学说是有益处的。
  • 王阳明:人生即修行

    王阳明:人生即修行

    本书是一部以王阳明的心学形成历程为主线的人物传记,将他的生平、心学以及现代励志概念结合起来,更深层次地、更独特性地介绍王阳明其人其学。这不是一部简单的传记,它深入浅出,幽默有趣,是有关王阳明的著述中不可多得的一部精品。
  • 人生哲理小语心是快乐的根

    人生哲理小语心是快乐的根

    一个简单而富有哲理的故事,足以给人意味深长的人生启示!本书就是将许多充满智慧的人生哲理故事以最简单、最朴实的方式呈献给读者。
热门推荐
  • 败金成仙

    败金成仙

    新书大明财阀已经提交审核,还收藏有这本书的兄弟们希望能够去捧场,继续走猥琐奸诈的道路,但是绝不会再出现虐主情节,争取不扑。谢谢各位。大概明天能够审核通过。
  • 零度青春

    零度青春

    尼采曾大声地说:“我曾做过那件事。”每每想起这句话便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过去——那些属于青春的日子,它们已经远去了,永远地去了。在没有人知道的季节里被风带走了,带到一个没有人知道的地方——零度生活的边缘……这便是我们的青春,单薄而又苍白,如同徘徊在风清月冷的冬季街头,那无家可归者孤独的身影。零度是起点也是终点。是爱情的开始也是爱情的结束。这是一部青春言情小说。是关于一个大男孩与三个女孩的故事。青春的记忆过于伤感、破碎。站在时间的零界点上回望流年,那曾经的记忆,远去的青春,一切的一切,总不免让人流下眼泪。那个
  • 异事

    异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纵横捭合的外交家(2)

    纵横捭合的外交家(2)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妖鬼契约书

    妖鬼契约书

    三千多年前,于氏一族本家单脉---于静书与少青玄相遇。而后六年,于氏本家被灭。千年后,于氏一族于静与少青玄相遇是命中注定还是另有阴谋?于氏一族是否还有因为少青玄而再次受到创伤?前世,于静书与少青玄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还有她到底是不是于氏史册上记载的那位的转世呢?想知道的话,看文呗!!PS:男主是个活了好几千年的老男人......呵呵哒!
  • 凰迦奥特传

    凰迦奥特传

    在光与黑暗之间迷茫的奥特少女。因为告知地球即将发生一场灾难而选择相信‘奥特之母’,她离开监狱径直飞往地球。游历在外的梦比优斯得知凰迦被人带走,匆忙的返回光之国,亲自去每个行星一一寻找。到达地球后的凰迦究竟会经历什么?她会让那个邪恶的宇宙人阴谋得逞吗?
  • 盛宠王妃

    盛宠王妃

    夷安郡主风光了一辈子,笑傲京都,全凭抱上了皇帝的粗大腿。可怜一朝病死,再睁眼,成了侯府嫡女却是个被欺负的小可怜儿。正举目四望,犹豫要不要继续兴风作浪时,一只金大腿默默地,诚恳地伸了过来。宋夷安:本……王妃,求着要抱你的腿了么?!某金腿:是本王求你抱,求你了……这是一个有仇必报的姑娘携带一只百折不挠的忠犬,一路战斗的故事……
  • 宝贝,将婚就婚吧!

    宝贝,将婚就婚吧!

    新文:《惊婚未定:宝贝别害羞!》http://novel.hongxiu.com/a/1025009邢穆谦和她的婚礼上,大着肚子的女人神色凄绝。“邢穆谦,如果我不出门,你是不是要瞒我一辈子!”她冷冷看着邢穆谦追着那个女人离开,偌大的礼堂,她成了笑料。可是,为什么……他昏迷不醒的大哥邢穆深,会忽然出现!邢穆深搂着小姑子的肩膀,冷漠而决绝地吐出,“婚礼取消!”她恍然,原来一切都是一个局。她是邢家的一枚棋子,负责让邢穆深苏醒……*一纸离婚协议丢下,她不顾一切,逃离邢家,他却紧跟在后,“你没告诉我,当初将我吃干抹净的人是你……”以爱之名,他将她牢牢困在身边,奉上所有人艳羡的宠爱。*他说过不想再见到她,却没日没夜和她纠缠。他说过要掐死她,最后却代替她挡向了尖利的刀锋。彼时,她嚎啕大哭,“你这个口是心非的男人,我不爱你……”好难。
  • 晚安,我的妖精之血族传说..more

    晚安,我的妖精之血族传说..more

    纯血统吸血鬼,黑道,洞穴探险,惊天大案,神偷……所有元素集合到一起,碰撞最惊艳的火花。即使在夏天白色的阳光下,依然照不亮那些黑暗的地方。有一些东西,在人类不知道的角落生存,黑暗是他们出来活动的白昼。两种生物居住的平行世界,突然有了交点,两者不期然面对面。
  • The Purcell Papers

    The Purcell Paper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