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4100000012

第12章 在草原打针 (2)

后来才知道,这是梅毒后遗症。解放后,政府曾多次免费为牧民治疗,现在有这种病的人已经不多了。但还不能说彻底根除。只要人们的生活习惯不从根本上改变,就还有传播这种性病的土壤。这些老年人早年得病,所以留下了严重而明显的后遗症。我们在惊愕之余,也为他们悲哀。

梅毒病听起来可怕,但有特效药治疗,方法也十分简单。只需肌肉注射油质盘尼西林,也就是青霉素。根据年龄大小,一次打一小瓶或者两瓶,一个星期为一个疗程,不行再来一个疗程,一般就根治了。以前公社医院曾搞过几次大规模治疗,分期分批让牧民住院,免费给大家治好了。问题是有人不注意,再感染的人也有。父母有梅毒,生下的孩子就容易患有先天性梅毒,但只要及时治疗,可除去病根,不会影响以后的成长。

我们组刚好有一家生了个这样的女孩,任务自然落到了我的头上。当我知道自己要给一个出生才两三天的小孩打针,而且每天打,连续打一个星期的时候,真是不胜恐慌,但也不敢拒绝。第二天早上我拿了针和药,战战兢兢去了婴儿的家。

油质盘尼西林就跟牛奶似的呈白色,但很黏稠,抽进注射器和给人注射的时候都很费劲,也费时间。“打在哪里好呢?”母亲揭开孩子身上的小被让我看。婴儿长着一张白净可爱的小脸,头发黑而柔长。只见她下肢中间血肉模糊,一片潮红,完全看不出形状来。“这就是先天梅毒啊!”我暗想,对母亲说:“只能往屁股上打,那里光滑,肉还多一些。”等反过身来看屁股时,屁股薄薄的也没什么肉,抓一下好像能提起一层皮。但只有这地方可扎了。

我往针管里抽药时就很紧张,贴着薄薄的肉把针头往小屁股上一扎,孩子哇的一声大哭起来,身子拼命挣扎、摆动。那哭声尖利刺耳,我紧张得脸发热、浑身出汗、手也发抖了。但母亲坚定地跟我说:“你打吧!这是给她治病,再哭也没关系,我来按着她。”因为母亲紧紧按住了孩子的身子,我才得以坚持下去。药是油剂,不像水剂那样容易进入皮肤,直推得我手指头疼才注射完。打完以后我像卸下了重负,但一想明天还要继续打,又开始哆嗦起来。

每天都在惊天动地的哭声中给婴儿打针,但由于孩子母亲的大力配合,我渐渐不再那么紧张了,早上想起打针的事也不像以前那样恐惧了。更可喜的是,那个小屁股每天都有一点变化,等到一个疗程快结束的时候,原来血肉模糊的部分已经开始结痂、变干燥,恢复了女婴应有的样子。看到药物有如此奇效,我不禁感慨万分,也觉得自己第一次为牧民做了一件有益的事情。

给垂死老人打针

游牧生活是流动的,牛马羊在一个地方把草吃得差不多了就换个地方,让草地休养生息,常绿不衰,自古以来如此。

我们大队方圆百十里,面积虽然不算小,因为没有河流,加上降雨不多,沼泽也很少,吃水主要靠井水。草场也不够理想,草一般都不太高,很少见到齐腰深的草。只有盛夏的草地给人留下绿草如茵,野花漫坡的记忆。赶上旱年,草地变得又秃又黄,所以全公社中我们队是比较穷的。

草场一般有春夏秋冬四季之分,需要根据季节、草场状况及草的种类经常搬家,各个放牧组的地点还不能互相干扰,有时离得很远,有时离得稍近。冬天大家都搬到大队部附近,相对稳定一段时间,全队牧民才难得久别重逢,在大队部的会议室里热闹聚会,说笑打闹,听大队书记演说、队长安排工作等。

草原上搬家是个艰巨的劳动,要把蒙古包完全拆开放到牛车上拉来拉去。蒙古包的构造很有意思,包顶就像一把大伞骨架,可以开合。蒙古包的围墙也由可伸缩的几块连接而成,每一块用很多排细木棍交叉制成,缩在一起像一块长条板,拉开以后就成了有菱形空洞的栅栏了。

搭蒙古包的时候,先把栅栏围墙连接成圆筒状立在草地上,然后把包顶开成大伞状搭放在围墙上,顶和围墙的连接处都一一拴紧,就组成了牢固的蒙古包骨架。在外面裹上羊毛毡,用长绳围住,就成了白白圆圆的蒙古包。拆的时候先把毡子取下来叠好,然后拆收大伞顶,最后把围墙的栅栏也缩好摞在一起,分别放在牛车上,伞状包顶又大又长,一般放在牛车最上面,紧紧捆好后,蒙古包就可以搬走了。

当然搬家的东西不止蒙古包,包里面的家具、被褥、酸奶桶、肉类和粮食,放在外面的木制的饮用水缸、大储存木箱、烧火用的牛粪燃料等,还有平常使用的带篷旅行车,各家的孩子们,总之所有的一切都要放到牛车上拉走。一个组的牧民同时搬家,各家的牛车连在一起,有时达二十多辆,像一节节连在一起的火车车厢。女人们赶着牛车,男人们骑马随行,还有成群的狗跟着跑。如果在第一辆牛车上插上一面小红旗,远远看去,就像一列草原小火车,浩浩荡荡,一派别样风光。

有一年,往秋季草场搬家的时候,三组有个老人病了,昏迷不醒。本来已经决定了搬家的日子,这一来只能等等了。组里的赤脚医生因回京探亲未归,我被十万火急叫到了老人的家里。组长让我赶紧治疗,说这种状态不能上路,但搬家时间已经很紧迫,不能再拖了。

老人看来病了很久,家里十分零乱。她平时跟孙子住在一起,因为我来,她孙子暂时住到邻居家了。以前我也来这里玩过,老人做的奶茶很香,蒸的小肉包子特别好吃。老太太年事已高,有七十多岁了,头发花白,眼睛眯着,看东西很困难。尤其走起路来一歪一斜,好像要摔倒似的。从医书上我知道,这也是晚期梅毒的一个特征——共济失调。老太太瘦骨如柴,说话也听不清楚,但特别爱跟我们年轻人唠叨。我也学会了如何应酬这种老人:不管她讲什么,中间稍一停顿我就点点头、笑一笑,“嗯”的一声表示听懂了,对方就会眉飞色舞,滔滔不绝地讲下去。

这次老太太看来不行了,卧床已有好几天,不仔细看都不知道被子里还躺着个人,脸色和灰色的被褥几乎没有区别,如果不是手伸到她鼻子底下感到还有气息,都不觉得还活着。我坐在旁边看着她枯槁的脸,心里想:我有什么办法呢?我什么办法都没有呀!过了一会儿,老人醒来了,马上就痛苦地哎哟哎哟,脸也抽搐着。我问她哪儿难受,她一会儿指这儿,一会儿指那儿,也听不清她说什么。我扶起她喂一点奶茶,她很困难地吞咽着,然后又软绵绵地躺下,继续呻吟。那痛苦的呻吟声令我浑身发毛,先给她打了一针普通止痛针,也没起什么作用。

不断有人进来看老人的情况,问我治得怎么样了,我含混地说正给她治呢,还需要时间。他们走了以后,我继续听老人的呻吟,心想如何是好。我把我手头所有的药想了一个遍,没有合适的治疗药。寻思再三,我想起了“扑尔敏”——这个给我带来过晦气的药,虽然不对症,但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副作用,顶多是睡觉。我就给她打了一针。果然没有一会儿,老人进入梦乡,还发出了均匀的呼吸声。我才感到安心了一点。趁老人睡了,我也赶紧打个盹。后来有人来看的时候,见老人酣睡,也不敢说什么,嘱咐我两句就出去了。

几个小时之后老人醒了,一醒又开始呻吟,我就给她再打一针,我都记不住连续打了几次了。一次组长来了,看了看昏睡的老太太以后满脸不高兴地说:“大家搬家的准备都做好了,就等她了,怎么还是这个样子?”我听罢愣了一下,心想:他到底想什么呢?那口气与其说是希望老人快点好,不如说是希望老人快点咽气。我知道,他们都跟老人沾亲带故,大概都觉得老人已是临终状态,没有什么药能救了,但只要她还在喘气,就不能这样放到搬家的牛车上,因为那等于把老人颠死。

我就这样连续给老人打“扑尔敏”,装模作样地治疗着。她昏睡了足有三天吧。组里的其他人都有点等得不耐烦的时候,老人突然清醒过来,还自己坐了起来,细眯的眼睛睁开一条缝,看了看我以后,竟然张口说话了,跟我要一盆水。我很惊异,马上用铜盆装了点清水递给她。老人把铜盆放到身下的被子上,两只枯瘦的手伸进了水里,轻轻捧起一把,扑到布满皱纹、灰如土色的脸上。啊!她原来要洗脸。生命之魂刚返人间,她就想到了美,不愿让别人看到自己蓬头垢面,这真是一个女人最基本的愿望啊!我赶紧给她递毛巾。

等再有人来的时候,看到老人的样子都欣喜异常,马上告诉组长。很快有女人送来吃的,给老人喂饭,有人来帮助老人穿衣服、收拾东西。他们都夸奖我把老人治好了,我低头不语。只有我自己知道我什么也没干,老人是靠她自己顽强的生命力活过来的。

很快老人家的蒙古包也被拆了,同组的人把老人抬到带篷的旅游车里,里面铺上了松软的被褥。老人被平放到车上,我能看到她花白的头发微微飘起。车轮转动起来,“草原小火车”终于出发了,他们顺利搬家了,我也完成了任务。

当背着药箱骑马往家走时,我想这老人肯定活不了多久了。

多少年后,我在北京看到赵昕,她已经是个不错的医生了。她是最晚离开草原的,接生过很多孩子,治愈过很多疾病,成了当地有名的赤脚医生,后来上了医学院深造。我们聊了很多,我问到队里的熟人,她都一一告诉我:某某结了婚,某某生了儿子,某某当了队长,等等。我问她:“那个老太太早就死了吧?就是那年三组搬家时卧床不起的老太太。”她听罢稍一沉思,然后睁大了眼睛,“没有啊!你给她治了那一回,还真好了。她又活了三四年呢!”

真的?我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我再一次感到人自身顽强的生命力。

同类推荐
  • 给高中生父母的36条忠告

    给高中生父母的36条忠告

    每位父母身上都蕴藏着改变孩子命运的神奇力量。父母可以用自己的言行来改变孩子的命运轨迹,化解孩子成长危机。全书通过对高中生一些心理疾病着手分析,同时通过案例的讲解,使得文章具有较强的说服力。最后,全书凝结成36条宝贵的教育智慧,帮助高中生父母更好地认识根源,解决实际问题。改写高中生的命运轨迹,化解高中生的成长危机。本书从高中生心理疾病的日常表现入手,帮助高中生和他们的父母们认清这些现象的根源,提供调整和改变的方法。在叙述中融入了大量真实生动的事例,有很强的说服力。
  • 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构建教学模式

    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构建教学模式

    教室是社会的缩影,它也有集体秩序和教室文化。学生们也关注着生活方式即班级标准和班级期望值的确定。教师应寻求有效途径维护创造集体秩序的积极性。
  • 未来十年机会与财富:说中国

    未来十年机会与财富:说中国

    你真正了解中国吗?你知道未来的机遇和财富在哪里吗?千百年来,所有中国人都面临着回答这两个问题。《说中国》是一部集30年思想探索之大成,给千千万万中国人带来希望之光的书。全书详细分析了当下中国人的生存现状和社会现实,一一解剖了当下中国的经济困境、政治理想、文化冲突、历史环境、个人梦想,一针见血地指出,整个中国经济和个人生存到了最危险的边缘,当下的中国人面临着极度恶劣的生活环境,中国人的焦躁不安史无前例,只有由下而上培养公民社会,推广人类普遍接受的价值观,并自上而下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才能打动亿万中国人,才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才能真正实现自由、民主和富强。
  • 优秀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

    优秀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

    作为多年从事教育行为研究工作的学者,威克尔教授总结出了优秀教师所持的14个重要的信念,行为和态度,并通过对大量日常案例的描述和分析,以生动、耿直的语言对比了优秀教师在处理教学管理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时,与不成功教师的差别。尽管在教师权威和领导艺术方面从来都没有万全法则,但是本书还是不失为一本拨云见日的良言之作。
  • 六年级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期

    六年级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期

    书中给家长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使家长既能够全面了解孩子,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又能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惑和问题,能给每位家长带来一份喜悦,更带来一份沉甸甸的收获,让孩子以一个全新的姿态奔向人生的又一个驿站。
热门推荐
  • 愿风裁尘

    愿风裁尘

    本书是郭敬明十年心路历程投影的散文集。在《愿风裁尘》中收录了郭敬明从2004年—2013年间的全部散文作品,经过郭敬明亲自修改和编订,还原一个褪去明星作家光环的郭敬明。在书中你可以看到郭敬明对亲情、友情、爱情的最直观感悟,这一次,他不是万众瞩目的偶像郭敬明,他是有平凡人喜怒哀乐的小四。书名淡雅,表达了郭敬明年纪渐长之后,对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寄予。
  • 一世婚宠

    一世婚宠

    顾小妖,妖娆的躯线,曼妙的身姿,一句话总结就是“尤物的身材,天使的面孔!”特长千杯不醉浮想翩翩能踢会打。当这位“千杯不醉”PK上那位“万杯不倒”,当“极品”遭遇上“奇葩”,当小妖女撞上豪门的霸宠,精彩的故事就开始了。
  • 青春的误会

    青春的误会

    这个作品是讲述在校园发生的公主梦的一本书欢迎大家
  • 妃常穿越

    妃常穿越

    莫名其妙穿越了,成一国郡主,斗小三,斗庶女,天下无敌......唯独他的师兄狠不下心
  • 关于系统的书

    关于系统的书

    李明:“你说咱啥时候才能进行次元跳跃啊?”系统:“时空穿梭不行吗?总有一天你会遇到的。”李明:“欺负二战时的小日本……没意思啊!”系统:“……如果你不用超阶射星炮的话,那一定会很有意思的。”李明:“那我用巨兽级战列巡洋行吗?”系统:“……别和我说话!我不认识你!”————————————————作者新手,勿喷。
  • 机甲横行异界

    机甲横行异界

    破军一个普普通通的打工仔,本以为就要这样碌碌无为度过此生。没想新年之际一场奇遇却改变了他。从未知来的神秘机甲带他穿异界。踏上一条无敌王者之路。脚踏各路天才,拳揍各种老怪,终成一代神话。
  • 仙界永存

    仙界永存

    她的本性是一个、爱笑爱闹的小女孩、却因为种种原因做了杀手、生活在黑暗中。深埋心底、良心的谴责、使她绝望。活着对她来说:失去了意义那恶魔一样的男人、毫无怜惜、将她推向了死神。死后转世......却痛苦发现自己依旧记得前世种种...“然而”今世处境再怎么不堪、我、却不会轻易妥协....命运的安排、对她、依旧那么残忍。唯一不同的是、“今生”、我不再是凡人。就在最不知所措时、“他”的陪伴.在不知不觉中.深入心扉.!是否”我这场重生、只是为了遇见你。和你一起经历这坎坷的修仙路。且看两个同样来自异世的魂魄、相隔万年之久的相遇、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她们的相遇、是上天安排、还是命运使然.
  • 夏风学院

    夏风学院

    别以为女强男弱就不会有好结局,不想把到女神的男人不是好屌丝,让这本小说带你看魔幻爱情故事,见识一下什么叫现代魔幻青春校园恋爱小说
  • 大学素质教育论

    大学素质教育论

    本书揭示大学素质教育的实质和实施大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及其教育改革的基本策略,以期进一步提高人们对大学素质教育的认识,推动大学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化。
  • 孩子素质教育:成长的智慧

    孩子素质教育:成长的智慧

    父母都希望孩子独立,并且一致认为这种品质应该从小开始培养。而对于孩子独立性的培养,应该从自我照顾能力开始。然而,父母头脑中一定要有一根弦,那就是“独立”的更深层含义,更重要的是一种独立人格的培养。一个真正具备独立人格的人,不仅会打理好自己的生活,还会更自信,对环境、对未来都会有更好的适应能力。独立性不是父母的主观要求,而是孩子心理成长的内在需求。这种需求在孩子1~2岁、有了自我意识时便开始涌现。当孩子迈出独立自主的第一步之后,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怎样配合孩子的成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