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44600000011

第11章 栏目与专题

栏目与专题是不同的概念。栏目讲求稳定性,往往成为刊物的骨架;专题则相对灵活,时无时有,内容也不时变化,属于一群文章的临时云集。当然,一系列的专题集结,也可转化为栏目。

以栏目和专题之别来观察1949~1966年间的《人民文学》,可以说《人民文学》的专题多于栏目。《人民文学》在创刊之初,除了偶一为之的“读者来信”,根本没有栏目。所发文章在《人民文学》的目录中,仅以空行分隔,篇名后注以文体之别。但文体之多,令人眼花缭乱;文体是否准确,让人起疑。比如“论文”一项,专业研究的文章被标为“研究”;宣传文艺方针、理论,或发布文艺号召的,才称为“论文”。如陈沂的《把我们的创作认真地组织起来》就标为“论文”,见《人民文学》1951年3月号。到1952年6月,《人民文学》经过全国期刊整顿,丁玲也已代艾青任副主编,目录上才第一次出现了“小说”、“散文·报告”之类的栏目。但栏目很少。到1953年5月,也就是邵荃麟、严文井分别正式接任茅盾、丁玲前夕,不仅栏目取消,目录上的文章连文体也不再注明,仅以空行分隔。(当然,特殊的文章,如剧本、民族史诗会特意注出来。但这些篇章很少。)目录页一派简明。这一状况持续到1954年12月,目录开始改进,栏目不但呈现,而且开始丰富,“小说”、“诗歌”、“散文·报告”、“论文”之外,多出了“政论”。

邓拓的《公社千秋》发表在《人民文学》1958年10月号“政论”栏目。

从1954年12月到1958年4月,以“小说”、“诗歌”、“散文·报告”为核心的栏目设置格局一直未变。随着邵荃麟离去、严文井升为主编,从1954年开始,各种栏目如“戏曲剧本”、“电影剧本”、“儿童诗”等纷纷出现;然而,从其出没的突然性来看,与其说它是栏目,不如说是文体的“专题”。1958年4月,《人民文学》新的领导层张天翼、陈白尘等入主3个月后,栏目设置又回到了邵荃麟主政前的状态:无栏目,不注文体,仅以空行分别。到1964年1月,大量“工农兵”的作品充斥于版面,似乎为了将“作家”从其中区别出来,篇后注文体的做法才重新呈现,但栏目仍是没有。只是代替陈白尘任副主编的李季“组织”了许多“速写”,也连续发表“故事”,所以,1964年4月后,《人民文学》才出现了相对稳定的“故事会”和“速写”栏目。只是这“速写”栏目并不以“速写”二字出现,而是填空式,即“某地 速写”,如“上海速写”、“西昌速写”,诸如此类。到1965年2月以后,还能持续几期的栏目也就剩下了“报告文学”。

1966年5月,《人民文学》“文革”前的最后一期,整个版面就是六篇文章;几乎有1/4版面之大的,仅是黑体大字的一篇文章:《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栏目往返出没、频繁变动的背后,体现着变动的主编层对文学的不同理解,也折射着捉摸不定的时势变幻,甚至包含人事、权力的斗争。

在《人民文学》停刊前的1966年5月号,整个目录中转载《解放军报》的两篇社论《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以及姚文元的《评“三家村”》占据了三分之二的版面。

《人民文学》上的各种专题,更是光怪陆离。最热闹的1964~1966年,主编们对时势需要的考虑似乎完全超过文学,各种专题呈现出泛滥之势。因此,能在一个时期内稳固一种栏目,对主编来说已属幸运。

诗歌、小说、散文、报告作为栏目,其实是让文学回到五四以来的文体规范,以类别的沉静来区别于喧嚣的时势。从另一方面来说,这又是刊物无主张或不主张的表现。《人民文学》的主张,更多由专题承担。专题不仅表明主张,而且这主张还相当强烈。比如1960年7月号,赵树理、冰心、楼适夷的文章并列入“支持日本人民反美爱国正义斗争”。只是这种专题表达主张的方式,与其说是文学,不如说直接将文学当做了武器。

在无主张的文体式栏目和武器式的专题之间,《人民文学》1956~1957年的“短论”和“创作谈”就显出了独异。自1956年1月在《人民文学》上出现之后,这两个栏目在一年多的时间内一直稳定出现。它们有别于专题者,在于稳定;有别于文体式栏目者,在于主张鲜明。而且,主张表达的方式,内收于文学,以文学的方式来探讨文学的事情。

“短论”作为标示文章属性的方式在《人民文学》上很早就曾露头,1953年还曾以栏目出现过两期,但只有到了1956年1月,它才真正以栏目在《人民文学》上稳定下来。在该期《人民文学》上,“短论”在版面上的样子,相对于其他栏目或者文章标题来说,显得非常瘦小。其他栏目多为横体,呈凝重稳固之势,栏目下的文章名称多为宋体四号,头题文章则变以黑体。“短论”的栏目头却是竖排, 集中发表各种言论的栏目“短论”从1956年2月开始固定下来,成为《人民文学》那一时期鲜明表达主张的阵地。

给人以倔强挺立之势,文章名称以仿宋小五号排出。栏目、文章二者整体搭配,在美术效果上呈现挺立而不张扬之感。由版面整体来看,区别于其他的方式,使“短论”于瘦小中见抖擞。这一美术设计潜在的表示,是它小、不起眼,但锐利。

1956年1月号“短论”出现之后,所论既涉及现实问题,又关乎文学事情。2月号后明显向偏重文学,但又分文学环境与文学创作两种。5月号索性推出“创作谈”,承担文学创作方面的讨论。自此,二者形成分工。一直到1957年8月号,二者或同期或交错,一直未断。

但1957年7月号的“革新特大号”(批判者称之为“毒草专号”),二者已经消失,只是在新设的“作家论坛”中还见其踪影。1957年8月号上,小而锐利的文章还在,但已是叶圣陶、沈从文、臧克家、艾芜、王瑶等人批驳“右派”的文章,虽着眼于文学现象,味道已经大变。1957年9期,连“反右”的文章也不再采取之前的“言论”方法,“短论”和“创作谈”彻底消失。1958年2~9月,“短论”作为栏目还曾恢复;1959年7~9月,“创作谈”也曾再现,不过,都是与“双革”互为表里罢了。

虽然“短论”和“创作谈”稳定存在的时间不过一年有余,但它们代表着《人民文学》最为独立的时期。就问题的针对性和一致性来说,它们又是“双百”前后文学脱离束缚、追求个性的一次努力。

同类推荐
  • 为什么是莫言

    为什么是莫言

    在诺贝尔文学奖终身评委马悦然看来,莫言之所以能获得诺贝尔奖,与作品翻译传播有很大关系。“翻译联通了各国文学,没有翻译,就没有世界文学的概念。”而“文学质量是唯一的标准”。文艺批评家郭小东则从多方面多角度,颇为全面地评析了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
  • 散生漫笔

    散生漫笔

    近几年我的视力突然衰退,医生诊断是老年性白内障,而且是“老双白”:两只眼都被“白”蒙上了,这一点儿不冤枉我。几十年来两只黑白分明的眼睛跟着我受够了罪,伤眼的事儿看得太多了。
  • 触摸四季

    触摸四季

    本书实际上记载了无数触摸心灵的故事。体现了活生生的人与人的交流、沟通和关爱。
  • 太原诗钞

    太原诗钞

    本书是太原市委宣传部组织整理出版的歌咏太原人、事、物等相关诗歌的结集出版。本书上起上古歌谣,下至当代诗人的现代诗,精选300首,纵横二千多年,是一部展示太原历史和人文的优秀作品。诗集为了方便读者阅读,附有作者简介、题解以及简要的注释。
  • 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

    本书不仅是一个反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伟大实践、弘扬时代精神的好书,而且是以长篇报告文学形式描绘声绘色精神文明的一次壮举,是一件带有开阳意义的工作。正当全党全国人民以饱满的热情、扎实的工作,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的时候,解放军文艺出版社重点推出这部报告文学,具有特殊的意义。可以相信,它的面世将支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充分发挥出激励人、鼓舞人、鞭策人的积极的作用。
热门推荐
  • 星珠异缘

    星珠异缘

    一颗星珠,蕴天地万物;一部奇书,含大道之理;一个少年,存凌天之志;一把灵兵,杀古今之敌;一首战歌,唤勇者之心;一段姻缘,启旷世之情。
  • 天工落凤

    天工落凤

    习惯遗忘,方可与人无争;天工落凤,悲欢离合重游。天工之作,杯泣燃尽心瘦;落凤之姿,叹喜清多怀旧。不敢妄言,与之大作之欲;呕心沥血,一番苦口偏揪。您的收藏,恍如福人播泽;您的点击,再造恩同天寿。路遥知马力,童谣归幻里。功成带月日,天湖炖涟漪。苍崖之路,暗听落叶三更;背对之时,孤溪废东西走。天涯咫尺,孤路谁与同归;辞去风韵,青花待而秋落。止住泪水,让心灵在飞会,停住呼吸,济小流沁几多。红尘劫数非旧事,愿化一缕香气、为风铃。
  • 北方无爱

    北方无爱

    时间的变迁,爱情不再是男女之间的事,开放的社会什么都可能
  • 争锋地

    争锋地

    少年秦健,身怀先天道情大圆满之体。被师尊天龙老人断定为拯救天下之人。从此无怨无悔,沐风栉雨踏上漫漫修行路。得奇遇,练神功,交知己。夷莹古陆,他独挽狂澜.威名无可阻。小琼界,他扫荡仇穴,所向披靡。崟同界方,与位面征战,名望传四方。修行路,争锋地。唯有赢者留其名。。。。。。
  • 千缘劫之上邪

    千缘劫之上邪

    “你嫁衣如火灼伤了天涯,从此残阳烙我心上如朱砂。都说你眼中开倾世桃花,却如何一夕桃花雨下······”一个是将军之子,血战沙场,铁骨男儿;一个宰相之女,艳绝天下,名动四方。二人青梅竹马,一起长大,“漠哥哥,你要等婉儿长大,然后嫁给你。”“漠哥哥,我咏上邪给你听,可好?”这是她对他说的话。可是这么多年他总是不语,或一句:“婉儿还太小。”后来一次意外,她跃入朝堂,成为天子义妹,封桃夭公主。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漠哥哥,这次我可以嫁给你了。”可谁人能知,天下之大,狼烟烽火何时休?只记得她为和亲出嫁那日,城内飞花满天,嫁衣如火炙热。她轻声呢喃道:“漠哥哥,若有来世,我定要嫁你。这一世,便就此与君绝!”
  • 武医亨通

    武医亨通

    武荡不平事,医救将死人!武医皆精,官道亨通!不服气、不服输的草根阶级,是怎么一步步上位的。
  • 名医贤女

    名医贤女

    当一代医女穿越成人人唾弃的将军独女后,到底是安于现状还是努力去改变?司云想方设法让自己变得低调,哪怕被传说成不学无术痴呆懒惰也不去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瘟疫死人?南方贫瘠?司云忍无可忍跳出来,治瘟疫,修水渠,利农耕……当小小呆女成长为一方领主,世人哂然,皇上亏大发了。
  • 远离职业病

    远离职业病

    各种职业病特点在于,健康不仅决定于遗传、营养、生活方式,也决定于工作的环境、性质、心理状况。保健不仅仅是针对工作环境中有毒物的污染,而且包括了因紧张、劳累等导致的心理、躯动各方面疾病的防治,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健康知识与保健技能。所以,保健有其鲜明的特点和独立的范围。保健因职业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工作时间、场所、性质,因而与非职业人群的保健是有明显区别的。
  • 无始有终

    无始有终

    没有人知道为何开始,黑暗笼罩大地天空...........一位少年从荒芜的未知之地走出,一路上披荆斩棘,败尽敌手,勇猛精进,且看他如何终结这无边的黑暗....................
  • When the Sleeper Wakes

    When the Sleeper Wak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