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48200000031

第31章 蔡锷与云南军民

李国庆

蔡锷(1882—1916)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他一生主要干了两件了不起的大事:一是在云南辛亥革命时期,被推举为起义军总司令,参与领导著名的“重九起义”,从而结束了清王朝在云南252年的专制统治;二是在1915年爆发的护国起义中,他作为护国军主帅率师出征,在川南战场屡挫北洋逆旅的凶焰,使袁世凯复辟帝制的美梦成为泡影。其一生正如一位著名的教授所评价的:“蔡锷生在湖南,学在日本,功在云南,威在全国。”(谢本书:《蔡锷家乡调查资料及其它》,载《云南现代史料丛刊》第八辑,第68页。)蔡锷虽然不是云南人,但在他两度来滇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却与云南军民建立起了血肉相连、水乳交融的亲密情谊。他的事业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云南军民对他的理解、信任、拥护和支持。

一、辛亥元勋,改革有成

1910年春天,经云南陆军讲武堂总办李根源、督练处参议官兼陆军小学堂总办罗佩金举荐,蔡锷卸去在广西所担任的一系列军中要职来到昆明,自此与云南结下了不解之缘。李根源为罗佩金所写事状中称:“君之机警果决,余深愧弗及;而锷之名业,亦发轫于此矣。”(李根源:《罗佩金》,载《云南文史资料选辑》第17辑,第317页。)

蔡锷来昆以后,立刻敏锐地察觉到云南是一座蕴藏着巨大热能的即将爆发的火山。推翻清廷,恢复中华,本是这位青年爱国将领的生平宿愿。因此,他在当年7月担任云南新军第十九镇三十七协协统(旅长)后,虽然在表面上进行伪装,“对于清廷从来没有不满之意,在任何讲义中从不注入革命思想”。(史沫特莱:《伟大的道路》中译本,第101页。)但是,“蔡锷虽然不是同盟会员,也从来不公开和讲武堂来往,可是他却是一个具有爱国民主思想的人,暗中和同盟会保持着联系。当时清朝政府对革命力量的压迫是极端残酷的,蔡锷当时对讲武堂的革命活动,作了很好的掩护”。朱德:《辛亥革命回忆》,载1961年10月10日《人民日报》。

蔡锷对革命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使他在云南新军中、下层官兵中树立了很高的威望。1911年8月,“川路事起,同盟会机关部通告约期起事”。杨蔚南:《滇南革命伟人黄君子和事略》。革命党人加快了行动的步伐。10月10日,武昌首义,风声所播,举国震动。嗣后,湖南、陕西、山西、江西纷起响应,云南革命党人紧随其后,也积极采取行动。10月19日,云南同盟会会员唐继尧、刘存厚、殷承、沈汪度、张子贞、黄毓成等人在刘存厚家里举行第一次秘密会议,酝酿云南响应武昌起义计划。会上决定,联络“稳慎周详,可与谋革命之人员”。蔡锷被列为“稳慎周详,可与谋革命之人员”名单中的第一位。此后,10月19日、22日、25日、28日,又分别在刘存厚、沈汪度、张子贞、唐继尧住宅召开了第二、三、四、五次秘密会议。蔡锷参加了这四次会议,直接参与筹划起义并发挥了重要作用。当时,云南军界党派分歧,互相猜忌,意见相左。有人担心英法已侵占云南之近邻安南(今越南)、缅甸,如果云南举事,帝国主义会趁机干涉,主张云南不宜行动过早,应该等待全国多数省份起义之后再相机行事。但是蔡锷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坚定不移地主张“速举”。他认为云南地处边隅,进可攻,退可守,即使武汉陷于清军之手,云南也可作为反清根据地,联合西南各省援助中原义师,完成驱除靼虏、恢复中华之大业。蔡锷的意见,为大多数同志所赞同。于是在第四次秘密会议上,蔡锷及与会者唐继尧、刘存厚、沈汪度、殷承、张子贞、雷飙等歃血为盟。在10月28日的最后一次秘密会议上,与会代表决议于10月30日深夜12时发动起义,并推举蔡锷为起义军临时总司令。“重九起义”过程中,蔡锷亲临前线,沉着果敢,指挥若定,将士们无不驱驰效命,拼死力战,有150多名革命志士在战斗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300多人负伤,“云南省城起义,是除首义的湖北省城以外,独立各省革命党人组织的省城起义中,战斗最激烈、代价也最巨大的一次”。(章开沅、林增平:《辛亥革命史》下册第145页。)

朱德在事隔多年以后回忆道:“蔡锷虽然不是同盟会员,却暗中参与了辛亥云南起义的策划工作,并担任了起义军的临时总司令,亲自指挥了昆明起义的英勇战斗,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谢本书:《蔡锷传》,天津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3页。)

“重九起义”胜利后,蔡锷被推举为云南都督。在他任职期间,锐意改革,兴利除弊,为云南人民办了一系列的好事、实事。具体说来,有以下内容:第一,在内政方面,大量更新人事。都督府主要领导人全为同盟会员或同情革命的人士。例如,以李根源为军政部长兼参议院长,李曰垓为军政部次长,殷承为参谋总长,刘存厚、唐继尧为次长,韩国饶为军务总长,张毅为次长;后改李鸿祥任政务厅长,谢汝翼为参谋厅长,沈汪度为军务司长等。同时,撤换一批贪污腐败的县知事,任用青年知识分子代替他们。在军队中也任用了一批青年军官。至于地方行政,虽暂沿府厅州县名称,然对府县同城者,则裁县而府兼摄县事,改腾越厅为县,为日后统一县治创造了条件。对沿边土司地区,采渐进方针,从兴教育、修道路、务垦殖、试办警察、收揽法权入手,设南甸、干崖、陇川、盏达、猛卯、户撒、腊撒、上帕、知子罗、苍浦同等十处行政委员以领其事,为改土设流打下基础。第二,在财政方面,注意裁撤机关、遣散军队,停止各种捐派,整顿厘税,开设银行,节俭俸给。蔡锷以身作则,把都督俸金由每月600元减为60元。“此时都督俸金之觳,举国未有如云南者也。”(周钟岳:《云南光复纪要——建设篇》,见《云南贵州辛亥革命资料》第51页。)蔡锷也说:“公费所入,衣食而外,一以佐军,不欲使家有赢余。”蔡锷:《劝捐军资文》,载《蔡松坡先生遗集》之八。第三,在实业方面,整顿盐务,推广矿业,组织东川铜矿公司,注意农林,提倡工商。第四,在交通方面,对铁路、电线、邮政、公路和航运,都有所规划。第五,在教育方面,改良私塾,普及小学教育,以及考送欧、美、日留学生百余人等。

蔡锷为治理云南所采取的种种有力措施,都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成效。例如民国元年(1912年),云南这个财政拮据,一向靠四川、湖北接济的穷省(辛亥革命以后此种接济断绝),不仅没有亏空,反而节余近20万元,甚至还主动向北京的中央政府提供了20万元的财政资助,可说是创造了云南财政史上的奇迹。

近几年的研究成果表明,是蔡锷最早提出修建滇(云南)邕(广西)铁路,他还设想了滇邕铁路的起止路线,“其线西起昆明,由曲靖经黔之兴义,过桂之百色,以直达南宁(与今南昆铁路行经路线大致相同——笔者注)。若再由南宁延长至龙门岛(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境内)尤为美善”。1913年《云南政报》。关于筹款事宜,蔡锷也有周密考虑,曾向当时任全国铁路总公司总理的孙中山先生提出详细的书面建议。

1913年9月,蔡锷奉调赴京任职,仍念念不忘修筑滇邕铁路大计。临行前,他在一次重要会议上表示:“云南最重要的还是交通问题。在国防上尤应于广西交为一气,如有缓急,才能应援。我到京,当向中央建议,赶速修成滇邕铁道,以为西南国防初步基础。”(李文汉:《关于蔡锷的几点回忆》,载《云南文史资料选辑》第十辑,第16页。)

可以告慰将军英灵的是,他的这一美好设想历经沧桑终于变为现实。被誉为西南最大的“扶贫工程”的南昆铁路已于1997年7月1日全线通车,为大西南走向世界,实现经济腾飞插上了钢铁的翅膀。

事实证明,蔡锷不仅是一个文韬武略、足智多谋的革命家、军事家,而且显露出了政治改革家的才干。得悉蔡锷将要离开,“云南人苦苦挽留”,(梁启超:《护国之役回顾谈》,载《护国文献》第303页。)甚至有人提议为他建立生祠,由于蔡锷本人再三劝阻才未成为事实。以上种种,足见蔡锷这位三湘子弟早已与云南军民融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了。

二、身居北京,心系云南

1913年10月,蔡锷从云南辗转来到北京,随即成为袁世凯的笼中之鸟,时时受到严密监视。在1915年8月“筹安会”成立之后,袁世凯加快了复辟帝制的步伐,而蔡锷也从耳闻目睹的大量事实中,逐渐认清了袁世凯对外屈膝、对内镇压,甘心充当“儿皇帝”的丑恶本质。

这位在辛亥革命中叱咤风云、威震三迤的统帅再次把目光投向了云南。据蔡锷的老师梁启超回忆:“当筹安会发生之次日,蔡君即访余于天津,共商大计。”(梁启超:《国体战争亲历谈》,载《饮冰室合集·专集之三十三》第144页。)此后,几乎每周蔡锷都要去天津与梁启超等密商,并函召戴戡、王伯群来京共同策划起义。在天津会议上,“提出两问题表决:一、中国任袁世凯如此做法,国亡与否;二、同是国民,任他如此,以后还有救国之日否。于是众赞成起义反对。然从长江一带着手不易成立,反先遭害,于是决计从云南发难。”他们当时的计划是:“云南于袁氏下令称帝后即独立,贵州则越一月后响应,广西则越两月后响应,然后以云贵之力下四川,以广西之力下广东。约三四个月后可以会师湖北,底定中原。”《戴循若先生演说词志略》,载《贵州公报》1916年1月28日。从这时起,蔡锷与京中有关人员联络准备,与西南各省的军政要人密电往还,互通声气,向他们透露京中帝制活动和袁世凯的阴谋,说帝制“关系国家前途甚巨”,要他们“稳静”“慎重”。为了策动西南的起义,密派何鹏翔、黄实等赴滇接洽,派彭权、何上林赴广西运动,派王伯群回云贵做好起义部署。

梁启超、蔡锷为什么首选云南作为讨袁的大本营和根据地呢?从客观上分析,云南具备如下优势:第一,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疆,西南与法国、英国的属地安南(越南)、老挝、缅甸接壤,西北与西藏相连,在军事上无后顾之忧。境内山川险阻,地形险要,进则易攻,退则易守。东面贵州与云南关系密切,可作有力屏障。东南的广西,是北洋势力尚未达到的地区,可以利用陆荣廷与袁世凯争夺广西统治权的矛盾。只有东北面的四川为袁世凯的心腹陈当政,但四川地广人多,川军杂乱,北洋力量薄弱,而陈又刚到四川,一时不能把全川力量统一起来。因此,把云南作为发难的根据地是十分有利的。第二,云南是边防重地,从清末就开始驻扎重兵。到护国起义前夕,云南已有兵力两师一旅,约二万人,是辛亥革命后国内几乎唯一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的、不属于北洋系的军队。士兵素质较好,而上级军官大多是留日士官生,中下级军官都是云南讲武堂的毕业生,受到较好的军事训练。他们经过辛亥革命的洗礼和锻炼,受过民主革命思想的熏陶,有浓厚的爱国民主思想,军纪也较好,成为云南起义的“强大军事基础”。蔡锷曾说,此时“滇军精锐冠于全国”。(赵钟奇:《护国运动的回忆》,载《近代史资料》1957年第五期,第75页。)第三,云南军队装备精良,军械(步枪、机关枪、山炮、野炮等)也较齐备,是清末重价从德国购买来的克虏伯厂产品,弹药配备也较充裕,而且云南自备有弹药厂,日产子弹二万余发,军事力量为西南各省之冠。第四,掌握云南军政大权的高、中级人员大多为原同盟会、国民党成员,他们与资产阶级各派有较广泛的联系,容易促成联合。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蔡锷曾在云南担任军政首脑,在云南军民中享有崇高威望,自离京以后一直与云南方面保持密切联系,蔡锷的一举一动都为云南军民所关心,他的影响对云南关系重大。

护国军高级将领刘云峰也在回忆录中证实:“适蔡公由京派黄实、杨汝盛等来滇,侦察滇中将领对袁氏帝制意向如何?各将领对袁均表不满,故蔡公决定以云南为根据地也。”(刘云峰:《护国军纪要》,载《云南文史资料选辑》第十辑,第88页。)护国第一军总司令部军医处处长李丕章则认为:“蔡锷虽然离开了云南,但云南都督唐继尧是他提名推荐的,唐继尧离开贵州后的贵州都督刘显世,又是唐继尧提名推荐和支持的。因此,云南、贵州两省都是蔡锷布置留下的力量,蔡锷仍然保持着对云贵的影响。”(孙代兴:《云南护国资料补正——访护国老人李丕章》,载《云南现代史料丛刊》第八辑,第185页。)朱德委员长则评价说:“在袁世凯称帝以前,蔡锷由北京秘密逃回云南,他凭借着以前在云南积蓄的革命力量和他本人的政治威望,在云南发动护国讨袁起义。”朱德:《辛亥革命回忆》,载1961年10月10日《人民日报》。

三、倾心拥戴,风雨同舟

这时的云南将军唐继尧也对蔡锷寄予很大希望,以蔡的态度决定行止。兹列举滇军部分将领的回忆录,以证此事。

祝鸿基——唐继尧将军自筹安会发生后,有一天嘱赵直斋约李文汉前往磋商。他说反对帝制早具决心,以云南仅有两师兵力,尚不及北洋十分之一,宜联络各省多有响应者始不致失败,当即密派李文汉往各省担任连(联)络工作。唐以兵力单薄为虑,故在未得蔡之意向所在且于各方面情形不悉其真相的时候,遂一意稳静,并且开国民大会投票赞成帝制,敷衍袁氏。俟得蔡由天津来函,其意遂决。(祝鸿基:《护国战争》,载《云南文史资料选辑》第十辑,第64页。)

王印源——1915年12月,是云南准备起义最紧张的时期。云南人民和唐继尧很希望各方要人来云南从事起义。李烈钧、熊克武、戴戡等人,已相继秘密到昆明……但这时独不见蔡锷。听说众人很希望蔡锷早日到云南共谋起义大事,尤以唐继尧和许多军人很重视蔡锷。(王印源:《护国起义前唐继尧迎护蔡锷到昆亲历记》,载《云南文史资料选辑》第十辑,第24页。)

李丕章——从唐继尧方面看,他当时也是拥护蔡锷的,他也支持蔡的主张,让蔡来主持反袁,这主要因为唐继尧下面的军官都是支持和拥护蔡锷的,如当时所称唐手下的“八大金刚”邓太(泰)中、杨蓁等人都拥护蔡,都主张武装讨袁,因此,唐继尧不支持蔡锷也不行。(孙代兴:《云南护国资料补正——访护国老人李丕章》,载《云南现代史料丛刊》第八辑,第185页。)

邓汉祥——蔡锷本意是借用云南都督唐继尧的力量共同反袁。但唐继尧已受袁世凯许愿封为侯爵,唐父对袁十分感恩,阻止唐继尧参与反袁。但包括唐继尧在内的中上级军官也不赞成袁世凯当皇帝,得知蔡锷主张反袁而蔡锷过去又做过云南协统和都督,在当地有一定声望,因此,拥护蔡锷为“护国军”总司令。蔡锷有了武装力量的支持,于1915年12月25日发出通电宣布云南独立,率领“护国军”向贵州、四川进攻北洋军。(邓汉祥:《蔡锷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经过》,载《邓汉祥文集》第27页。)

当蔡锷巧计逃离北京,历尽千辛万苦到达云南以后,唐继尧对蔡更是优礼有加,尊崇备至。对此,李丕章回忆道:“在重要的军事会议上,唐继尧都是让蔡主持会议,唐继尧那时表现得很虚心,都听蔡的主张,参加会议的军官都一致拥护蔡锷的武装讨袁主张。”(孙代兴:《云南护国资料补正——访护国老人李丕章》,载《云南现代史料丛刊》第八辑,第185页。)唐继尧的侍从副官邹若衡(后任蔡锷侍从副官)回忆了唐继尧为蔡锷接风时的情景,唐对蔡是优礼有加。“唐还致词说:‘袁世凯准备登帝位,老前辈由北京脱险,沿途清吉抵昆,是国家之幸,也是大家之幸。大家同心同德拥护老前辈所指示的打倒袁世凯和救国的一切方针。’随即举杯,并命大家一同举杯敬蔡。”邹若衡:《云南护国战役亲历记》,载《云南文史资料选辑》第十辑。

那么,云南的一般民众对于蔡锷来滇又作何反应呢?请看邹若衡的一段叙述:“蔡问我:‘我离滇后,各界感想如何?军界感想如何?对袁世凯称帝,云南一般人感想如何?军界感想如何?对于袁世凯称帝,各界可知我来后将如何举动?尤其军人观感如何?’我答:‘将军离滇,滇人思念将军,军界思想将军尤达极点。都督到滇,滇人是大旱之望云霓,街头巷尾拥挤不堪,看望是否真正都督来了。对于袁世凯称帝,一般具有高级知识人士知道,将军来后,要有动作,尤其军界营长以上愤慨万分,摩拳擦掌。”邹若衡;《云南护国战役亲历记》,载《云南文史资料选辑》第十辑。当时上海的《中华新报》也有一则报道:“当蔡(锷)、李(烈钧)等未抵滇前数日,省中谣言蜂起,街谈巷议,谓省军将图变……全城震骇,金融立见恐慌,富滇银行四五日间兑付现金五六十万,米价亦随之大涨。……风声鹤唳,几有草木皆兵之概。……蔡氏之行本极秘密,乃此秘密消息不瞬而传遍三迤,白首黄童莫不走相告语,额手称庆,此公一至,必有以利国家而安我乡土。……蔡氏抵省三日,金融恐慌立平,持票赴银行取现金者几至绝迹,一切物价亦立复旧状矣。”

亲身经历其事的李丕章认为:“辛亥革命以后,蔡锷在任云南都督期间,给云南人民做了一些好事,有益于人民,因而蔡锷在云南的军队和人民当中的威望是很高的,大家信任他,拥护他来主持护国大计。所以当宣布护国讨袁以后,不仅是军队,就是一般老百姓也都是万全拥护的。”(孙代兴:《云南护国资料补正——访护国老人李丕章》,载《云南现代史料丛刊》第八辑,第185页。)

护国军自团长以上之中、高级军官,除部分黔军将领外,几乎无一不是蔡锷当年的同事、战友、部下,其中大部分人与蔡锷感情深厚,关系融洽,如罗佩金、殷承、李曰垓、刘云峰、赵又新、顾品珍、赵钟奇、刘祖武、董鸿勋、朱德、黄毓成、张开儒等。正因为如此,蔡锷后来在川南战场才能号令三军、指挥裕如,挽狂澜于既倒,完成护国讨袁大业。

云南军民对蔡锷来滇,确实是欢欣鼓舞,倾心拥戴,而蔡锷对云南军民也是一往情深,感念之至。他在给梁启超的信中写道:“锷经越入滇,注意颇属周到,不欲以色相示人。此乃秘密消息,不瞬息而传遍,盖船埠、车站、旅馆均有人坐候,遂至无可避匿。抵滇之日,儿童走卒群相告语,欣然色喜。不数日,金融恐慌为之立平,物价亦均趋平静。迄宣布独立后廿五六等日,人心更为安适。日来举办护国纪念会,人气敌忾,有如火如荼之观。滇人侠勇好义,于此可窥见一斑。”(蔡锷:《致梁启超书》,载《蔡锷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1月第1版,第398页。)在《告滇中父老书》中,他再一次向云南军民表达了自己由衷的敬意:“锷远道南来,幸获从父老之后,以遘兹嘉会,而又过辱宠信,扫境内之甲兵,以属之锷,俾得与逆贼从事。锷感激驰驱,竭股肱之力,济之以忠贞,以求勿负我父老之厚望而已。”(蔡锷:《告滇中父老书》,载《蔡锷集》第392页。)

四、统领滇军,再造共和

历史证明,蔡锷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实践了当初许下的诺言。他是一半米一半沙硬吞。他在万分艰难万分危急中,能彀命全军将官兵卒,个个都愿意和他同生共死。他经过几回以少击众之后,敌人便不敢和他交锋,只打算靠着人多困死他饿死他。到后来,他的军队,几乎连半饱都得不着了,然而没有一个人想着退却,都说我们跟着蔡将军为国家而战,为人格而战,蔡将军死在哪里,我们也都欢欣鼓舞的死在哪里。”(梁启超:《护国之役回顾谈》,载《护国文献》第309页。)以蔡锷为榜样,“入川滇军官长,固皆抱一必死之心,而士卒亦尽有偕亡之志。所以能忍饥忍寒,洒热血,冒万险,以死为荣,不稍退却”。(李曰垓:《云南护国军入川之战史》,载《护国文献》第673页。)

蔡锷精于治兵之道,历来关心体恤下属,在战场上更是如此。护国军抵达川南纳溪以后,有一天蔡锷和随从人员前往战地视察,行至双河场小河边,只见一个伤兵倒卧在岸上,蔡立刻命令随从士兵把这位伤兵背上民船躺卧,他还把自己的外衣脱下来盖在伤兵身上,然后派人把伤兵送回纳溪野战医院医治。

1916年2月14日至3月6日,护国军进攻泸州之战进入了紧张、激烈的第二阶段。护国军连续发动猛攻,战斗不分昼夜,敌我双方多次短兵相接,相互拼刺刀乃至肉搏,战况之惨烈可谓空前。“是役也,我军以寡击众,鏖战经月,日眠於风雨之中,出入乎生死以外,总计伤亡及失踪不明者,不下千人,而敌军死伤尤重。……蔡总司令有电云:此三星期之剧战,实吾国有枪炮后之第一战也。”(庾恩旸:《云南首义拥护共和始末记》下册,第10-11页。)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蔡锷毅然决然把总司令部设在离前线最近的纳溪安富街。不仅如此,他还穿上士兵服装,和总参谋长罗佩金、第二梯团长赵又新、第三梯团长顾品珍一起,深入火线观察敌情,径直走入两军火力射击范围之内视察,以致遭到敌机枪的扫射,险些中弹。消息传开,护国军将士对自己的总司令愈加尊敬和信赖,士气更为高涨,在当地民众的全力支持下,利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重创敌军,渐渐赢得了战场上的主动权。

蔡锷与滇军将士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喋血苦战,终于化险为夷,大举反攻,迫使号称“常胜军”的北洋军第七师停战求和,俯首称臣,窃国大盗袁世凯忧惧交加,折戟沉沙,“中华帝国”寿终正寝,灰飞烟灭。蔡锷没有辜负云南军民的厚望,他无愧于滇军统帅的光荣称号。对于蔡锷的历史功绩,多少年来,云南人民代代相传,有口皆碑,“再造共和第一人”,就是各方有识之士对他的最高评价。

护国战争结束了,蔡锷却因劳累过度,宿疾加剧,赴日就医,未及三月,不幸英年早逝,魂归中华。噩耗传来,云南军民无不同声悲悼,哀思如潮。云南都督唐继尧对各界发表讲话说:“松坡为国尽瘁,病殁于日本福冈医院,实为国家一大损失。……吾滇对松坡之死,应表示非常之哀悼。且应为之立祠,以表报功之谊(其后祠果由唐建立)。……”(李宗黄:《李宗黄言论集·云南起义与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第164页。)

蔡锷虽然已经离开我们很多年了。但是,云南人民仍然没有忘记这位为国家、民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代英杰。人们以各种方式纪念、追忆蔡锷,一批颂扬蔡锷、讴歌云南辛亥革命和护国首义的文艺作品相继问世,如广播剧《蔡锷》、大型话剧《蔡锷》、长篇小说《蔡锷》、影视剧《重九起义》、电视连续剧《护国风云》等。云南陆军讲武堂展览馆陈列着蔡锷的遗照、遗物及介绍蔡锷生平事迹的有关资料,部分政协委员提出在昆明树立蔡锷铜像的动议;蔡锷故乡——湖南省邵阳市的人民也殷切期望能在昆明建立蔡锷的纪念馆。

蔡锷从来就把云南当做自己的第二故乡,他在云南服务期间曾对新闻界发表谈话说:“予于云南心实爱戴,可为第二桑梓。”(蔡锷:《与〈天南日报〉记者谈话》,载《蔡松坡集》第573页。)

蔡锷不仅是湖南人民的儿子,也是云南人民的儿子;他的英名,将永远和三湘四水并寿,和乌蒙云岭共存!

同类推荐
  • 三国志曹宪传

    三国志曹宪传

    ”哎哎哎,想我曹宪在现代活的好好的,就为了个任务,居然回到了东汉末年,好吧,我居然还成为了曹操的女儿,这样算了,更苦逼的是我的美男啊。罢了,为了父亲,为了郭嘉,为了美男。”看我曹宪如何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怎样纵横三国。
  • 话说春秋战国那时候儿

    话说春秋战国那时候儿

    本书(作者张宇龙)以时间为基本顺序讲述了春秋战国时的历史故事。周王室东迁后逐渐衰弱,诸侯趁机做大,并出现了五个霸主。到春秋中叶,战争更是不断,国与国之间,甚至在诸侯国内都有规模不小的战争。进入战国时期后,各国间已经没有了友好,只剩下赤裸裸的利益关系。本书在介绍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以后的战国时代时,前期多以历史故事为主,后期多以人物为主,人与事相辅相成,一直讲述到大秦统一。
  • 特种兵穿越之大宋亲王

    特种兵穿越之大宋亲王

    靖康之祸,宋金之战,中原战火燃烧。赵家皇室全部被俘,信王赵榛苏醒而来,灵魂却是千年后的特种兵赵榛。苏醒的特种兵成为信王赵榛,他在被俘中逃脱,要报仇!要抗金!要恢复河山!信王赵榛是在五马山重演历史失败?还是在烈火中崛起?且看他如何在纷乱的战火中抗金复土。解救家族!
  • 汉二大帝

    汉二大帝

    史上最污秽的穿越手法。。。史上最白痴的主角名字。。。史上最差历史的穿越主角。。。史上最不后宫的后宫。。。没有商业,没有作弊,没有高科技,更没有超能力,甚至没有历史知识。。。看一个不熟悉三国历史的现代人如何用古人的战争手段征战江山,治理天下。。。
  • 封候拜将

    封候拜将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没错,是写李广的。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没错,是写李广的。……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没错,是写李广的。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没错,还是说李广的。主角穿越附在李广身上,是否能走出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怪圈?★本书超级YY,敬请雅正★推荐好书一本:《血碎》书号:1159010
热门推荐
  • 黄子韬:爆笑捉鬼记

    黄子韬:爆笑捉鬼记

    传说大明星黄子韬有一双阴阳眼,可以看见鬼。传说22号街的别墅里,住着一位能除鬼的神秘少女。贞子沦为烧饭大妈,笔仙沦为作业狂魔,地狱鬼手沦为晾衣杆,死亡之猫沦为玩具娃娃,棺材为何不停抖动,墓地为何传来恐怖笑声,黑夜中闪烁的绿色光芒,天空中飞舞的红色雨滴,一切的背后,究竟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灵异风格,欢脱向,不喜勿喷,第一次写文请多多支持!】
  • 世界的末尾谁来守护

    世界的末尾谁来守护

    陌生如你。女主,经历重重困难。终于脱胎换骨。男主,一次又一次的不信任,让女主心痛不因。在5个男主中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个人。其他的,就另外寻爱~与女主闺蜜成了一对又一对。事情会如何发生,敬请期待!——《陌予倾年》
  • 花间美人之医女惑世

    花间美人之医女惑世

    师父初见我时,敛眉叹道,花间缘分若如初时,何苦临风悲怜画扇?于是我的名字,便是花间若。我医术过人,学到了师父半生岐黄修为,可用世间珍异奇花治愈百病万伤,花之都的人都羡慕师父,捡回了我这样一个天资卓然的孩子。然,我却不属于花之都,小小的记忆里,总缠绕着同一个梦魇,我来自另一个世界,总有一天要回去。我的家人,还在病榻前边,潸然守望着沉睡中的那个我。
  • 江南野史

    江南野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妃要改嫁:下堂木头妃

    妃要改嫁:下堂木头妃

    她是庶出之女,不是天生的美人,性子木讷。可这样的人,却让权倾朝野的王爷,誓言:非卿不娶。再醒时,她已是天下第一的占星师,她看着他,凝眸敛眉冷笑,“不要再惹我,我一定会让你万劫不复。”而他听到这席话,不怒反笑,与她十指相扣,“如果爱上你,是我的劫,那么,我宁愿万劫不复。
  • 导游带你游古代

    导游带你游古代

    灵魂交换?不,是鸠占鹊巢!一脚将无脑千金踢走,衰运连连的未来人——兼小梁朝导游,小琪小姐,在BOSS的欢呼下,嫁进豪门,摆脱被人无视的未来人的心酸,架起古代与现代的友好桥梁?一边是渣男回头的深情款款,一边是准夫君“温柔”的陷阱,她到底要站哪一边?废话!渣男滚一边,夫君站身边,腹黑?不怕!导游小姐我比你更黑!不信?进店你就知道了!!
  • 基于实现企业组织和谐的治理研究

    基于实现企业组织和谐的治理研究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企业和谐治理源起、企业股东与经理间的利益冲突及其治理、企业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及其治理、企业资方与劳方之间的利益冲突与治理等。
  • 冷酷总裁的调皮妻

    冷酷总裁的调皮妻

    他是一个摆着陌生人别靠近我的一张脸,高冷,她是一个淘气调皮捣蛋的小千金,他们俩个人从小在一起长大。十八年以后,他们各自留学归来,俩个人一起结婚,有一天,他壁咚她说“老婆,你什么时候给我生宝宝”女的说“想的美”结果男的明天晚上和她说,乖,我们俩生一大堆孩子,从此,女的明天早上起来就开始腰酸背痛。此本小说是宠文
  • 重生之完美人生

    重生之完美人生

    如果我们不选择堕落,那么地狱的存在又有何意义?IT巨子,商界奇才,娱乐新宠,黑道枭雄,当万千光环汇聚到他身上,是堕落?是涅槃?温婉美人、小家碧玉、高贵明星、冷艳娇女,当各种高不可攀的绝色绕其左右,是矜持,是放纵?且看重生的聂扬如何书写自己的完美人生!
  • 禁锋起惊鸿

    禁锋起惊鸿

    一伙盗墓贼在花费数十年的筹备后终于打开了秦始皇地宫。只是巨大的期望带来的是巨大的绝望。地宫中只有一把朽败的古剑以及秦书小篆所刻写的诗句“名锋千铸终朽败,始皇几度作鸿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