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万国
从1982年到1985年,中共中央连续四年发了四个一号文件,都是关于指导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的。这四个文件集中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政策方针,每个文件各有不同特点和作用。前三个文件的历史意义,以建立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经济体制改革,实现农村第一步的改革。1985年的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其改革农村经济体制的内容就大不一样,改革触及了农产品统购统销政策的深层,放开农产品价格,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彻底打破了计划经济的体制。这就是农村改革进入了第二步。
1985年,我还在胜北乡人民政府当乡长,国务院取消了在棉区实行了31年(1954—1984)的统购统销政策。被计划经济束缚惯了,习惯于冬种春粮夏种棉花,统一上缴国家,只会生产,不懂交易的农民,放开以后,感到茫然和恐惧,不知道种什么,怎么卖,到哪里去找市场,显得束手无策,不知所措。老百姓一时缺少了主意,普遍感到无奈,出现了什么“集体生产三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的消极怨言。
胜北乡地处江南杭州湾南岸,有耕地总面积为13282.4亩,剔除社员自留地和其他作物机动地,国家计划面积为11584.3亩。其中,棉花种植指令性计划面积10807.6亩,4446农户,总人口15037人,男女劳动力10981个,分11个生产大队,170个生产队。是慈溪县(市)66个乡(镇)中平均规模以下的纯种植棉花的地区。
我们乡党委、政府认为,在这个历史性的大转变面前,首先要解决农民的思维模式,改变唯“生产型”的观念,树立会“经营型”意识;其次是为农民提供“种什么”、“怎么销”的市场信息服务。我们一边号召农民“不找市长,找市场”,一边收集市场信息,筹划举办“农产品订货会”,帮助农民落实销售意向。
1985年初,乡政府通过经济联合社(简称经联社)的下设工业公司、农业服务公司、多种经营公司等三个经济实体组织,充分利用农民推销员队伍,广泛收集市场信息,主动与上海、杭州、宁波等周边城市的副食品公司、粮油贸易公司和脱水厂等单位联络,了解城市对农产品的需求信息,努力使全乡的生产纳入城市“菜篮子”工程的采购基地。
全乡112个农民推销员,有34个擅长推销农产品;乡办经营农产品的企业有5家,即农工商公司、酱菜厂、蜂业公司、多种经营公司、花木公司;村办8家贸易货栈,落实销售的信息。
胜北是一个纯农业乡,办公条件落后,集镇上又没有旅馆,无法承接订货会的召开,我们通过县多种经营办公室牵线,借用慈溪县人民政府招待所为场地,分别邀请了杭州保灵有限公司、杭州市土产杂品公司、杭州市艮山门蔬菜批发部、杭州市弄口蔬菜公司、杭州市彭埠脱水厂、杭州市笕桥脱水厂、杭州市干菜批发部、杭州市弄口脱水厂、宁波罐头食品厂、宁波罐头周巷分厂、宁波酿造厂、奉化县溪口工商所、慈溪啤酒厂、慈溪外贸公司、慈溪副食品公司等27个单位。1985年8月9日至10日,举办了为期三天的农产品购销订货会,开创了农产品也有购销订货会的先河。形成了一批书面的购销合同:洋葱350万斤,胡萝卜50万斤,蒜苗40万斤,雪里蕻干菜15万斤,小青豆40万斤,乳黄瓜40万斤,大麦100万斤,羊角辣椒40万斤,蜂蜜3.2万斤,蜂蜡1万斤,花粉240斤,葡萄4万斤,苋菜5万斤,冬瓜10万斤,胶菜30万斤,等级外棉花5000多斤,棉被絮100条等。同时落实了100亩的乳黄瓜基地和黄桃基地,两个禽蛋加工厂,特别是慈溪冷冻厂的“青刀豆”生产基地。
销售渠道打开后,我们有了市场需求量的底气,为指导农民种植结构改革提供了信息,让农民吃下了“定心丸”。农民也感到收益上比单一的棉花、蚕豆、大小麦种植更高,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纷纷根据市场的需求改种各类经济作物。胜北的农产品结构彻底地改变了,多种经营得到了全面发展。
几年下来,出现了“西瓜大王”金华年(曾担任慈溪县政协委员),连续几年,用地膜覆盖,创造西瓜亩产一万斤的历史记录,被评为慈溪县农业劳动模范;黎阳葡萄专业村;建立了大批的蔬菜生产基地,与城市“菜篮子”工程挂上了钩。尤其是被慈溪冷冻厂(海通公司的前身)列为第一家生产种植青刀豆的基地,双方合作一举成功,产销关系已延续了二十多年。海通公司至今还在胜北一带收购青刀豆,为带动全乡的产业结构改革起了引领作用。
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全乡总产值由1984年的1882.98万元,增长到1986年的2831.86万元,增长率达15.04%。经济结构也发生变化,农业由26.36%下降为19.79%;副业由32.55%下降为28.8%;工业由41.08%上升为51.4%。农民人均收入也由1983年的479元,上升到1984年的565元和1986年的675元。1984年的10981个劳动力,劳力结构中从事种植业的有8707个,从事工业的974个,从事商业、建筑、动输、畜牧业、手工业等1300个。一个纯农产业地区,走上了多种产业经济的路子,农民的人均收入迅速提高。
胜北乡农产品订货会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帮助农民致富,引导农民走向市场,融入市场经济,为农村的改革开放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不但赢得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而且引起了省政府的关注。1985年4月11日省农业厅调研组驻进胜北乡,省农村政策研究室顾益康主任多次前来调研,并留下工作人员蹲点总结经验,撰写材料。1986年1月16日,宁波市农业工作会议召开,我代表胜北乡人民政府作《农村产业改革,政府指导帮忙》的典型发言。1985年9月4日,日本国“加腾吉株式会社专务取缔役”前谷良典先生和日本国长期信用银行驻沪办事处首席代表加来洋二郎,同来胜北看蔬菜生产情况,考察出口事宜。1986年4月8日,王惠民县长带领省委党校举办的县长班领导们观赏葡萄村,写出调研报告,全省推广。1986年9月14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副秘书长、农委主任钟伯荣来视察葡萄村生产状况,并向村民们说:“我会向李德葆副省长汇报,让他也来看望大家的。”村民们倍感亲切。当时,李德葆是分管农业的副省长。时隔不久,同年11月28日上午,郑斌瑞常务副县长陪同宁波市副市长孔宪旦、浙江省副省长李德葆到葡萄村视察。胜北乡被评为1986年度浙江省农经工作先进集体,同年12月27—29日,我参加了在杭州召开的“浙江省农经工作先进经验交流会”,会上发言并授奖。1987年4月,出席在山东召开的全国农业经济先进工作会议。
回想起自己亲历的农产品订货会的全过程,开农产品订货会的历史先河,取得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成功,使农民顺利地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为农民致富做过实际工作,感到无限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