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66400000010

第10章 潘石屹:清苦成就富足

潘石屹其人

潘石屹,1963年10月生于甘肃省天水市一个偏远的农村,现任SOHO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

因为父母经常灌输“吃苦有益”“人穷志要坚”的理念,在清苦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潘石屹,不甘平庸,勤奋自立。他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原国家石油部工作,1987年辞职下海,1990年同他人成立了海南农业高科技联合开发总公司,1992年创建北京万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创办SOHO中国公司。因为个性鲜明和在房地产行业的卓越影响力,他曾被媒体评为中国房地产十大功勋人物和中国最具影响力的25位商界领袖之一。

家教故事

潘石屹出生在新中国最贫穷的时期,也是新中国最贫穷的地区。潘集寨位于黄土高原的山沟里,群山环抱。当年,潘石屹的家就坐落在山坡上一破旧的土坯房里。大门是两块破木板,门楣上写着“东方红”,后门的门楣上挂着“耕读第”匾额。

当时,潘家是潘集寨最穷困的一户人家。潘石屹母亲毛昭琴1973年就瘫痪卧床。过后,家里唯一的成年劳动力就是父亲潘诗麟。潘石屹当时尚未成年,算半个劳动力。那时候,潘诗麟最大的愿望是“全家人不饿死”和全家人一人一床被,起码能不冻着。冬天,潘石屹一家子一半的时间在床上,两三个人挤在一床被子里取暖。在潘石屹的记忆里,童年有两年因干旱发生严重的饥荒。村里六七成的人都逃荒要饭了,但潘家没有。潘诗麟常说一句话:“你看,村子的人饭量都很大,吃得多,我家吃得少。所以别人逃荒要饭了,我们没有逃荒。”这只是一种自虐般的安慰。因为一般是别人吃干饭,潘家喝稀粥。

因为贫,父母送掉了潘石屹的两个姐妹;因为穷,爷爷生生饿死在家里。母亲长年身体有病,只靠父亲独自撑起这个家,生活过得很艰难。“能吃上一顿饱饭,那是我天天都在做的梦。”潘石屹说,“我们的村子,年年缺水,年年抗旱。全村人都去邻村的地里捡人家收完剩下的白菜叶子,回来后做成酸菜,留着没粮食的时候吃。一年十二个月,粮食最多的年份也只够吃七八个月。在那个年月,一年总有三四个月是没有粮食的。”

潘石屹很懂事,小小年纪便知道帮家里做事,替父亲分担养家糊口的重担。面对艰难的生活,潘石屹的父亲做出了一个痛苦的决定:把一个女儿送给别人抚养。每提起这件事,潘石屹都非常伤心:“这是我心中永远抹不去的痛。”当时,他眼睁睁看着妹妹被别人带走,而父亲一连几天都没有说话。贫穷,第一次在潘石屹的心里留下了烙印。

父亲经常给他讲,潘家祖上在天水一带是读书人家,也算富过。潘家太爷爷是读书人;老爷爷是秀才;爷爷上过北平高等警官学校和黄埔军校,当过团长;父亲考上过大学。“我们家是读书人家,没有断代。希望你能勤奋读书,把我们的读书人家传承下去。”父亲还对他说:“在农村不努力就没法存活下去。所以,就要千方百计地往前走,但是要走正道,不想歪的、邪的点子。”

作为家里的长子,父亲决定送潘石屹去读书。学校就在村子的一座破庙里,叫东柯小学。东柯小学的几十个小学生全是同村的。潘石屹记着父亲的话,很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上学机会,他读书认真、勤奋,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回忆起那时的情景,潘石屹总是很感慨。“有一次,我因为没有铅笔,被老师赶出了教室,在门口罚站。妈妈下地干活路过正好看见,问我怎么回事,我实话实说。妈妈见我手里紧紧捏着个小铅笔头,犯了愁,家里连买盐买煤油的钱都没有,哪还有钱买铅笔啊!”最后,还是潘石屹的另一位老师潘林玉替母亲解决了难题,他掏出了一毛钱。母亲拿着这一毛钱一路小跑到村里的供销社买来3支铅笔,又借了铅笔刀,削好一支塞到潘石屹手里,还一再嘱咐:“有了这么多铅笔,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啊!”

“小时候吃的苦,让我养成了一切从简的习惯。讲话不要讲废话,也不讲永远正确的套话。干活别摆没有用的花架子,要有效率。建房子也少一些没有用的装饰和建筑符号。世界原本不繁杂,是人们自己给自己找麻烦。”潘石屹现在如是说。

潘石屹小时候最开心的事,莫过于发洪水。甘肃一贯干旱,但只要一发洪水,潘石屹家门口的那条河上,便会漂来很多好东西:有各种各样的草、树、木头,其中有一种叫浪木的木头是很好的燃料。此外,还有一些玉米、苹果和土豆。这个时候,父亲就会带着潘石屹和弟弟妹妹们,拿着大袋子跑到河边拣“好吃”的。潘石屹就会像过年一样高兴。“每次和爸爸去拣东西,都是我最开心的时候……我爸对我的影响很大,”潘石屹后来回忆说,“每次去捡东西,爸爸第一个带的人就是我,他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应该多和自己的孩子在一起。童年对一个人一生的成长很重要。”

在潘家穷得一无所有的时候,父亲潘诗麟却仍旧让潘石屹的姑姑给自己送来一套红色的《毛选四卷》。除了自己学习外,还让儿子阅读。并对儿子说,越是在最穷困的时候越不能放弃对精神的追求。要以不屈的意志坚持自我的道德修养,不甘沉沦、不随波逐流、不走歪门邪道,始终保持纯正的精神气。这种精神气,浓缩于潘诗麟的一句“少年难买家来贫”中。正是这种精神气,带给潘石屹不甘平庸、不甘沉沦的坚志,带给他修身养性的自省。

为积攒过冬的柴火,父亲潘诗麟带着潘石屹四处弄柴火。他们去离村子八里外的砖厂做工,打土坯。在砖厂路边发现小小的煤粒,砖厂锅炉废弃的边角料。父子俩一粒一粒地捡起来带回家做燃料。就算是冬天,潘诗麟也带着潘石屹顶着刺骨的风在外面割干草。

潘石屹母亲瘫痪后,潘诗麟想尽办法在农闲的时候挣钱。他利用下雨天,做木椅子卖。买2元的木料,做成椅子卖7元,可赚5元。父亲做椅子得让潘石屹打下手,帮他画线。这是潘石屹11岁时的事情。一天,潘石屹告诉母亲:“人家小孩下雨天都去玩了,只有我爸要我帮着干活。”潘母严肃地告诉他:“你现在太小不知道,等你长大成人后就知道了,我们再辛苦,吃的也是干净的饭。你长大后,知道你父母的饭是靠自己劳动、靠本事挣来的,是干净的。”母亲不一定能看到潘石屹长大,但是她要让他知道,父母亲是正派人,靠劳动吃饭,饭是干净的。这次过后,潘石屹好像一下子就长大,懂事了。他再也不抱怨了,每逢下雨天,就主动把木料搬出来,帮父亲做椅子卖。

1979年,潘石屹考上了省城兰州的一个中专学校。潘石屹离家求学,家里没有钱拿出来,只给他买了一张上兰州的火车票。当时,潘石屹因为生活不好,发育慢,长得很瘦小,虽已16岁了,只有一米五多一点。他背着一床棉被。被子里包着一件棉衣和一条裤子,这就是他带走的所有家当。潘石屹在中专读了两年。“身上没钱的你这两年是怎么熬过来的?”父亲潘诗麟曾问大儿子。潘石屹说:“别人不喝的玉米粥,不要钱,我喝。”中专学校供应的饭一半是杂粮、一半是细粮。很多来自城镇的女孩子不吃杂粮。那些女孩子嫌弃的杂粮,却成了潘石屹肚子里的救命粮。

1981年,潘石屹在全校600名学生中以第二名的成绩被河北的石油管道学院录取。1984年,潘石屹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原国家石油部下属的河北廊坊石油部管道局经济改革研究室工作,此后,他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奋发向上,成为了如今为数不多的受人尊重的房地产开发商。

专家点评

19世纪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说:“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那么首先要学会吃苦。能吃苦的人,一切的不幸都可以忍受,天下没有跳不出的困境。”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也说:“挫折对于孩子来说未必是件坏事,关键在于他对待挫折的态度。”因此,明智的父母应该让孩子从小就“吃点苦”。

巴尔扎克是法兰西民族最光辉的文学巨匠。虽然他一生成就辉煌,但他的一生也充满了磨难。巴尔扎克从小就缺乏母爱。他后来回忆这段生活,曾愤愤地说,“我从来不知道什么叫母爱。”“我经历了人的命运中所遭受的最可怕的童年”。

长大以后巴尔扎克立志要从事清苦的文学创作。从1819年夏天开始,他整天在一间阁楼里伏案写作,阁楼简陋寒酸,夏天热气腾腾,冬天寒风飕飕。他不舍昼夜,总是不停地创作着。他还在与书商打交道过程中不断受骗,以致负债累累。为了躲债,6次迁居。他对朋友说:“经常为一点面包、蜡烛和纸张发愁。债主迫害我像迫害兔子一样。我常像兔子一样四处奔跑。”

但巴尔扎克说过:不幸,是天才的进升阶梯。确实如此,温室花朵纵然是美丽,但却承受不起风雨的打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活在安逸环境中的人往往过于脆弱,只有不断经受困难和挫折的人,才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强大的生存能力。

其实,中国古人就懂得鼓励孩子吃苦。孟子认为,吃苦是成才的基础,因而告诫人们:“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后来历代开明之士,如宋朝理学家朱熹、宋朝官员包拯、明朝学者朱柏庐、清末重臣曾国藩等,无不把吃苦当做教育后代修身进德的必修课。

在西方,同样也鼓励孩子吃苦。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吃苦是铸就卓越禀赋的阶梯。因为“人们只有吃尽千辛万苦才能发展好的禀赋,而坏的禀赋则用不着丝毫努力就自己发展出来了。”俄国文学大师托尔斯泰则把吃苦看做是获得幸福的源泉,并认定:“一个吃苦耐劳惯了的人就不可能不幸。”

正是基于吃苦有益的理念,今天在很多发达国家,都很重视对孩子进行吃苦教育:在美国南部一些州立学校特别规定:学生不带一分钱,必须独立谋生一星期才能予以毕业。通过这种吃苦训练来培养孩子独立生存的能力。条件尽管苛刻,却让孩子们受益匪浅,家长们对这项活动也全力支持;在瑞士,父母从小就非常重视对孩子进行吃苦教育,让孩子学习自食其力,以免将来成为无能之辈。如瑞士有德语区和法语区,瑞士的父母会让成年的孩子到不同语言的家庭去做工,既锻炼劳动能力,又有利于学习语言;在德国,父母从不包办或代替孩子做任何事情。相关法律还规定:孩子到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家务劳动,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这样做不仅培养了孩子的劳动能力,还培养了孩子的吃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在加拿大,为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和独立生存能力,父母有意识地让孩子学习独立生活。有位父亲让上小学的儿子每天早上到各家去送报纸,因此孩子每天要早起,无论刮风下雨,都没有耽误过。

然而,与这些国家相比,我们的育儿观念却大相径庭。现在,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一些家长对吃苦教育认识理解并不那么深刻,在教育孩子上往往表现为“四过度”:即过度宠爱、过度保护、过度照顾、过度期望,导致了大量的唯有依靠父母才能生存的“啃老族”、弱不禁风的“花朵孩”的出现,催生了“我爸是李刚”这般“骄横儿”、“谁敢打110”如此“跋扈弟”的“问世”。这说明,吃苦教育的缺失,如果不及时补正,对家长的期盼、孩子的健康成长、社会的进步,都将是沉重的打击。有这样一篇报道:一对夫妻把儿子辛辛苦苦养大,儿子大学毕业后上了班,有了收入,父母就不再给他零花钱。可是进入社会的儿子不但要用好的、吃好的,还要追流行,钱根本不够花。最后,他对父母说:“如果你们不能给我提供一辈子的优裕生活,为什么让我从小就养成这种习惯?”

看了这个故事,每个父母都应该反思一下:自己家里有没有这种潜在的危机?父母不可能供养孩子一辈子,孩子的成长也只有一次,而且不可逆转。父母只有让孩子从小吃些苦,学会独立自主的能力,懂得感恩和珍惜,孩子将来才能有幸福的生活。

培养孩子的吃苦能力,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如让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等。孩子在做事时可以体会到父母的辛苦,能够增强孝敬父母的情感。孩子在生活里锻炼的过程中,真正参与到现实生活,真正感受到生活的不易,才能发现自己生活的珍贵,才能明白幸福生活要靠自己去努力才能得到。

小贴士

舍得让孩子吃点儿苦

遭遇挫折是人生必经的坎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些家长舍不得让孩子放弃优越的环境,舍不得让孩子离开父母的保护,舍不得让孩子自己去奋斗。这样做是不对的。在溺爱中成长的孩子经受不住一点风吹雨打,一遇到困难就退缩,这样的孩子是难以成为真正有用的人才的。

再富也要穷孩子

关爱和教育孩子要得法,不然就会违背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原则。为了使孩子不失去斗志和上进心,养成刻苦勤奋的好习惯,我们在家教中,就要坚持一个理念,那就是:再富也要穷孩子。

让孩子吃苦不是让孩子受虐

对孩子的吃苦教育,要讲究方式方法,“虎妈”、“狼爸”不足学,让孩子受虐更不足取。家长需先估量孩子吃苦之力而后才行吃苦之教;需尊重孩子意愿而不搞强迫命令;需持之以恒而不可一曝十寒;需身体力行发挥榜样的作用而不能只动嘴不动手。如是,吃苦教育因有广泛的认同而不断发展,孩子因有吃苦教育的滋养而写就辉煌人生。

同类推荐
  • 谁说败局已定

    谁说败局已定

    本书主要是收录了近、现代国内外著名文学家最为经典、也最能体现其风格的、经过时代磨砺依然闪烁着光芒的散文。有对已故名人知己的缅怀和追忆,有对世间万物花鸟虫鱼的心爱与思索,有对读书的深切感悟和深刻认知,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探讨,等等,是一套不可多得极有文化深度的散文分类精选集。
  • 成功人士的忠告

    成功人士的忠告

    本书全面揭示了一个人之所以能成就大事的11种信念。包括:制定目标、承受压力、挑战困难、善于突破、反省自己、调整心态、学会沟通、敢做敢为等。
  • 孤独的心灵

    孤独的心灵

    本书内容包括:宝宝为什么不和我说话、我恨老师、我是个“坏”孩子、我不想回宿舍、我为什么自卑、嫉妒是魔鬼、为什么惧怕上司、剩男剩女等。
  • 口才造就一生

    口才造就一生

    《口才造就一生》旨在让你会做人、巧说话、能办事、广交际、赢得好人脉、从容叱咤职场,自在漫游商海,打造成功人生路。阅读此书,你将获取走向成功的智谋,使你趋于完美,助你走向成功!如何成功?如何让自己一生打造完美,让我们一起携手走向成功的道路吧!
  • 疯狂的用人术

    疯狂的用人术

    本书主要从十个方面,详尽地阐述了领导用人的疯狂而高明的策略。包括慧眼读心术:识人知人懂人心、礼贤下士术:用感召力让人追随、铁腕立威术:做个有权威的领导、平衡掌控术:综合制衡掌控全局、赏罚分明术:有功必赏有过必罚等人事管理技术。
热门推荐
  • 舌尖上流动的城市味道

    舌尖上流动的城市味道

    本书介绍了北京、山东、西安、苏州等地的美食,内容包括:千年流传的北京齐鲁大地的风采“三秦大地”的美食小桥流水中的食香古徽州的韵味等。
  • 阳力巅峰

    阳力巅峰

    这是阳力的世界。人有生命之火,修命火,所修为扩其焰,拓其炎,凝阳神,化神意,通天地,掌时空,明阳意。是为扩焰境,拓炎境,凝神境,化意境,通天境,掌尊境,明阳境。奇异的少年,为何生来只有一半命火?是危险!还是机缘?
  • 王俊凯只怪我们有缘无份

    王俊凯只怪我们有缘无份

    对不起千玺你还喜欢我!但是我不喜欢你的,请你原谅我。
  • 心城变

    心城变

    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就掀起了一场轰轰轰烈烈变法运动。这场运动得以开始,就离不开一个人的大力推崇,这个人就是吕惠卿......在王安石变法第九年,也就是熙宁九年,宋神宗安插在数总的眼线伍玉明来报,说蜀中出现了·.....在这时,澹台玄立即派人前往蜀中调查,发现蜀中莫名其妙的出现了数以千计的和尚、极具杀伤力的战弩、能让人成为战斗机器的秘书......一切都从这里开始.....
  • 咸鱼难翻身

    咸鱼难翻身

    问:为什么作者咸鱼还要读者来翻身?答:请认真体会为什么咸鱼翻不了身。PS:不定期更新,巨坑,作者以有TJ无数本的历史,慎入。
  • 世界总在被穿越

    世界总在被穿越

    宇宙中有很多个世界。有的世界倾向科技、有的世界魔法高度发达、有的世界崇尚武力、有的世界喜好自然、有的世界由一群羊所统治着、有的世界还在萌芽。但这个世界无疑是最混乱的世界,因为它总在被外来者穿越——有来自异次元时速高达20马赫的章鱼、也有神秘的线上VR游戏《SAO》、有毫无金钱概念的穷苦枪兵、也有赌运亨通的牌术大师、有不老不死的魔术师、也有生而未尝一败的纯白之王。有人说过,孤独是因为你不属于你的这个世界,那么不妨试试穿越一次,来到这个世界吧。或许你终将和你注定遇到的人奇妙的相遇,即使第一次见面不会那么愉快。
  • 诸神梦阙几折花

    诸神梦阙几折花

    这里没有我们耳熟能详的神,没有尔等文过饰非的王。只有那无休止的曾经,不随人心的遗忘。一代代的人,心心念念着过往,注定了结局时候的荒凉。伧夫欲醉过酒家,诸神梦阙几折花。
  • 大墓盗

    大墓盗

    历代帝王墓,豪杰冢,都难逃被盗。盗墓损阴德,却一如既往有着前仆后继的人涌上。那些沉寂在地下的宏伟建筑,究竟是掩藏着怎样一个谜团。荒芜人烟的戈壁滩,耸人听闻的锁龙海眼,庞大惊世的巨型墓塔。一个个险象环生的经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故事,一切,都从《大墓盗》说起……【每日必更新,绝不会断更和太监!】感谢编辑~感谢读者~感谢每一位支持我的人!【群号:139590606】
  • 调皮公主夏之恋

    调皮公主夏之恋

    女主之一元亦言因为调皮而来到枫辰贵族学院,并意外在那里收获了属于她的爱情,但失去母亲带给她的打击使她不得不回去,但却遭遇不幸。而她的姐姐们也查到了当时的真相,并找到了真凶。原本一心想着报仇的三人也在枫辰找到真爱。她们最后是会为了报仇而抛下爱情还是放弃呢?
  • 异世女子

    异世女子

    修仙,成神,若世界亦不复从前,修成仙神又有何价值,为了留住想留住的,永生永世亦可弃,我就是异世奇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