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71400000001

第1章 序

徐培均

《词学十讲》,又名《倚声学》,乃吾师龙榆生教授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在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创作研究班授课时的一本教材。

俗语说:名师出高徒。班主任陈伯鸿先生深明此理,为了给市里培养高级艺术人才,千方百计聘请著名教授来研究班上课。除戏剧学院原有教师如戏曲专家陈古虞先生外,还从北京中央戏剧学院请来了著名戏剧史专家周贻白教授,从上海音乐学院请来了著名词学家龙榆生教授。每位先生都有他的特长,而龙先生的词学课尤受同学欢迎。“四人帮”粉碎后,研究班同学返校座谈,著名剧作家沙叶新同学还满怀激情地说:“当年龙榆生老师的课上得真好。”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所长、研究员方诗铭先生前几年还曾对我说:“龙榆生早年在暨南大学、中央大学任教,他讲课时深入浅出,条条是道,你能做他的研究生,真是福气!”

龙先生授课时既重理论修养,又重技能培训。每上一课,必令同学反复练习,直到完全掌握为止。同学们从前读本科时,曾系统地学过文艺理论中国文学史、古代汉语和作品选读,有的还听过多种专题课,在理论上确实是打下了深厚的基础。特别是在五十年代后期,苏联文学理论被大量介绍进来,什么批判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人民性、思想性之类,连篇累牍,目不暇接。至于具体作品,虽能“大而化之”谈出一套理论,却对作品的内部规律无所了解,甚至不懂诗词如何调平仄,如何押韵。龙先生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开课,首先必须具有一定勇气,敢于顶着潮流,不顾苏联那一套理论;同时要针对同学们现有水平,缺啥被啥,扬其所长,避其所短。因此,他所开的课是非常适时的,同学们莫不感到新鲜、实用,对扭转文坛风气、张扬国学,确是起了很大作用。

《词学十讲》,乃是研究班的主课,讲义全都是新写的。平均每周一讲,始于1962年2月,止于本年七月暑假之前。当时我任词学课代表,常于开课前几日至先生寓邸南昌路香山公寓取回讲义交付学校刻钢板油印。先生居室尚属宽敞,清静,雅洁,书香气十足。

书橱上放满词学书刊,而《疆村丛书》尤为醒目。先生是晚清四大词家之一朱孝臧的门人。《疆村丛书》之后半部及《疆村语业》,皆经先生之手刊出,嘉惠词林,固不待言。疆村弥留之际,曾将生平校词的朱墨二砚,授与先生,病榻传薪,成为当时词坛一段佳话。夏敬观、徐悲鸿、汤定之皆绘有《授砚图》志其事。我去府上取稿时,先生曾以其中一幅给我观赏,画之右侧为一茅屋,桌上置有双砚,屋后为奇石远山,屋前疏柳一株斜倚湖畔。先生正拾级而上,疆村出门相迎。画中意境深远,不禁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和由衷的敬意。先生出示此画,盖意有所属,我暗下决心:不负先生厚意,好这门功课,立志成为词学接班人。

在《词学十讲》中列有以下篇目:第一讲,唐宋歌词的特殊形式和发展规律;第二讲,唐人近体诗和曲子词的演化;第三讲,选调和选韵;第四讲,论句度长短与表情关系;第五讲,论韵位安排与表情关系;第六讲,论对偶;第七讲,论结构;第八讲,论的阴阳;第九讲,论比兴;第十讲,论欣赏和创作全书自居体系,既讲了词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也细致地解剖了词这种特殊的文学形式的内部结构。先生从前在《词学季刊》上陆续发表了不少词学论文,有的已融入这本讲稿;有的已结集出版,如《词曲概论》、《龙榆生词学论文集》;也有当年未及写成论文的词学理论,则通过这份讲稿发表出来。不妨说,《词学十讲》是榆生师毕生治词心血的结晶。他将自己数十年的研究心得与填词经验,融会贯通,冶于一炉,从而构成一部独具特色的学术专著。比之以前所作,在理论上更加概括、更加深刻、更加系统。

与众不同的是,此书讲词学,特别注重词的音乐性。音乐性是词的生命。大凡诗歌,皆应有音乐性,而以燕乐为基调的词,音乐性却特别强。虽然乐谱早佚,但从抑扬顿挫的旋律中,犹能令人感到词的特殊情味和意境。因此,龙先生在本书第一讲中便指出,词“这种特殊形式,是经过音乐的陶冶,在句读和韵位上都得和乐曲的节拍恰相谐会”。明乎此,我们便可知词为何“别是一家”(李清照《词论》);又可知为什么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不能言,而不能尽言之所能言”。(三国维《人间词话·删稿》)要之,懂得词之音乐性,便等于掌握研究词的一把钥匙,用它打开词学的大门,然后可以登堂入室,揭开词之种种奥秘。

由于音乐性为词之主要特征,所以本书除第一、二讲讲解词之形式与演进而外,从第三讲至第八讲——总共七讲,都围绕词之音乐性展开论述,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词学理论体系。至第八讲,则是通过对这种最富于音乐性的文学形式的美学鉴赏,引导人们如何去欣赏去创作。其中讲得最为深刻的有四点:一是词中句度长短与表情的关系。龙先生指出:“每一歌词句式的安排,在音节上总不出和谐与拗怒两种。”一般地说句度长声情较舒缓宛转,句度短则声容急促拗峭;二是韵位疏密与表情的关系。《文心雕龙·声律篇》说:“异音相从谓之和,同声相应谓之韵。”龙先生从这一原则出发,指出:“一般谐婉的曲调,例以隔句或三句一协韵为标准,韵位均匀,又多选用平声韵的,率多呈现‘舒徐为妍’的恣态。”如《鹧鸪天》、《小重山》之类便是。又指出:“在同一曲调中,凡属句句押韵的一段,声情比较迫促。”短调中《阮即归》、长调如《六州歌头》便是;三是谈填词时的选调与选韵。调与韵皆有哀与乐之分,所以在抒写喜悦之情时须选乐调、用乐韵,而抒写悲伤之情则选用哀调和哀韵。有些作者不明此理,往往以哀调填乐词、乐调填哀词。读此书第三讲,似可避免这种错误;四是龙先生在论“顶格字”方面颇多真知灼见,他比清人万树《词律》所论的“顶字”更为周详而细密,以为顶格字多用在长调中“转折跌荡处”,常以去声字收束上文,提领下边的几个偶句,声调特别响亮。以上几点,都是我在听课时领会到的,不免挂一漏万。

与《词学十讲》相辅相成的还有《唐宋词定格》(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时改名为《唐宋词格律》。它是一门专讲唐宋词体制和格律的教材。收词牌一百五十三调,分为五类。为了帮助同学从感性上理解每一词牌的调性,并附有一首至数首唐宋名家词作。这样,文字与平仄音韵符号一一对应,易使人了解作品的声情之美,并易掌握选调填的方法。以上重的技能的培训。此外在理论上还加以引导。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学艺术是一定社会生活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因此每一词牌必有它产生的社会基础。龙先生在讲每一词牌时必说明其产生的历史和演变过程。因为词和音乐的关系至为密切,词比诗更讲究四声、阳的区分,所以龙先生讲授时常以作品为例,深入分析,辨析毫芒。如讲周邦彦《六丑·蔷薇谢后作》时,云“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前一句是平平仄仄,后一句是仄仄平仄。“过翼”的仄声是去入,“一去”二字是入去,再加上韵位的“迹”字又是入声,皆短促斩截,于是便将春归之速在音调上显示出来。龙先生认为这些地方的入声字不能用其他仄声字代替。我们用此方法育读,便感觉声与情得到了微妙的结合,富有高度的音乐性。

由于龙先生的词律讲得精细易懂,同学们很快学会填词的方法。有些天资聪颖的同学马上在课堂上填起词来,如沙叶新同学听了《菩萨蛮》一调的讲授后,即兴填了一首,云:“廿三枉逝愁添岁,功名未立心多愧。何日为中华,剧坛呈艳葩?老容和叹,器大成须晚。天既降余来,终为龙凤才。”其实叶新当时并不老,他风华正茂,兼之生得孩儿面孔,他在《文汇报》发表批判姚文元的文章《审美的鼻子如何伸向德彪西》前,总编陈虞孙召见谈话,不禁戏云:“你哪里像个研究生,看样子还是个初中生呢。”叶新立下“剧坛呈艳葩”的大标,后来果然写出《假如我是真的》、《陈毅市长》等一系列轰动中外的剧作,成为著名的剧作家。龙先生每讲一首词牌,总布置习作。我在《满江红》习作中写了从朝鲜战场归来步向文坛的感怀,云:“弹雨枪林,忆往日、清川初越。前头晚,敌军宵遁,战车颠蹶。骏马飞驰蹄溅雪,宝刀挥动光摇月。展长缨,待系李奇微,欣闻捷。卸戎服、穿蓝撼,愿澄碧海鲸鲵掣。喜东风,吹得百花开,人欢悦。”词颇精糙,然龙先生犹给予鼓励,并赠《小重山》词云:“淮海维扬一俊人,相期珍重苦吟身。”对我慰勉有加,至今不能忘怀。

在讲授词学过程中,先生也以自己的作品作示范。兹举二阕。其一《鹧鸪天》云:

开遍东风桃李枝,惯将青眼注妍词。闻鸡起舞心犹壮,待潜心传衣意未迟。 怀落落,兴孜孜,晴虹千丈护期思。孤飞老鹤听鸣凤,报答朝阳望岂痴!

此阕为和女同学吴兆芬而作,兆芬原唱小序云:“词学老师年逾花甲,为我班批改作业,常至深夜三点,此情此景,殊为感激,作《鹧鸪天》。” 词云:“初试东风第一枝,青灯白发新词。几回搔首仍含笑,击节声中玉漏迟。情切切,意孜孜,一声一字费三思。叩窗寒雨催眠急,不识师情比尔痴。”兆芬所写皆为事实,龙师撰写讲稿和批改作业,常至深夜,如《词学十讲》第四讲篇末云:“1962年3月7日晨写毕”;第七讲云:“1962年4月17日,写毕于小窗风雨中。”第九讲云:“1962年5月22日清晨写意。”可见先生不顾年迈体弱,常常通宵不寐,在培养本班同学时,不知花费多少精力与心血!

先生另一阕《小重山》曾索同学酬和,原唱云:

桃李阴浓一轻微,看看朱实满,敞柴扉。十年树木旋成围。东风好,世界总芳菲。(“旋”改“迅”)

信得愿无违。灵光惭鲁殿,笑巍巍。壮怀同逐晓云飞,殷勤意,寸草报春晖

篇末注:“1962年国际劳动节后一日。上海戏剧学院词学班为我设高座恍然卅九年前在觉园听谛闲老和尚说法时情景,惶悚之余,漫用蕲春黄先生(侃)寒食游高座寺纪之,并索诸同学和作。龙榆生,五月四日。”黄侃词见《近三百年名字词选》。先生词上片对同学的迅速成长充满喜悦之情和鼓励之意,下片歇拍则表示对社会主义的感激。同学和作甚多,因年代久远,不复记忆。在上海戏剧学院1995年12月校庆之际,我想起了龙先生对我们的殷殷教诲与恳切希望,尝依韵和了一阕,谨录如下,以作本文的小结:

艺苑重楼入太微,满园桃李艳,映林扉。英才济济翠成围。氍毹上,百卉斗芳菲。 夙愿几曾违,笔耕三十载,竞奇巍。原上草,著意报春晖。

韶光似箭,瞬息四十多年过去了,先生所精心培育的人才已在戏剧创作、词学研究各条战线上作出可喜的成绩,有的则担任重要的文艺领导工作。敬爱的龙老师,该含笑九泉了!

2004年至九

于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

同类推荐
  • 天下美文爱情卷:在最美的年华遇见你

    天下美文爱情卷:在最美的年华遇见你

    本书精选古保祥创作的爱情类文章,其中许多被《读者》《青年文摘》《格言》和《青年博览》转载。本书内容以情感和故事为主线,为读者呈现各种各样的爱情,讲述其中的真实感悟,是作者与读者心与心的交流与沟通。本书弘扬的是对真爱的歌颂,是对假情的批判,力求让读者重拾对爱的美好信念。
  • 走着走着就会遇见

    走着走着就会遇见

    不知不觉,几十年的岁月,倏忽而逝,回眸间,我们生命的沙滩上那深深浅浅的足迹,和不经意被岁月的潮水丢在岸边的珠贝,让人感慨和流连。作者希望用文字去捡拾这些记忆与拥有,让心灵袒露,让感受葳蕤,让生命中一些细碎斑斓的美丽呈现。时光无情,带走了青春,时光有情,回馈以美好。《走着走着就会遇见(下午茶)》收入短文75篇,有心灵的感悟,安静的思考,如梦的尘缘,纷扰的尘事……《走着走着就会遇见(下午茶)》分成了五辑,记录了作者王玉洁多年真诚的生活与思考。
  • 最受读者喜爱的美文(3册)

    最受读者喜爱的美文(3册)

    陶冶思想情操,提升人生品位,徜徉经典,收获无限。读名家名作就是大师的心灵在晤谈。一滴水里蕴藏着浩瀚的大海,短小的文章中孕育着博大的智慧。
  • 当时只道是寻常

    当时只道是寻常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单就这一句,就让纳兰性德的形象扑面而来。纳兰性德那个多才多艺的词人,多情多义的翩翩佳公子,那个踟蹰满志的富家公子,他的一生短暂而丰富,情感不顺但真挚。《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容若词传》,以词写就人生,为读者展现了纳兰性德其人、其词、其性、其情。
  • 情书·名人·美文

    情书·名人·美文

    在北京《京报》上,女师大学生为“驱逐校长杨荫榆”而向当时的北洋政府请愿的消息刊登了出来。但“驱杨运动”的初步结果,却是,许广平等6人被校方开除,在开除令里许广平被斥为“害群之马”,从此就得了一个害马的绰号。在学校的布告里面,校方公布了这几个人表现怎么不好,并把表现不好的内容寄给六个家长。这样就很容易引起家长误解,认为自己的女儿怎么在学校里面不守规矩,不守纪律,不知出了什么事情。于是鲁迅就和几个老师联合起来写了一个声明。《情书·名人·美文》讲述了名人生平事迹和家庭婚恋。
热门推荐
  • 八零闲稿

    八零闲稿

    作者以微博的短篇形式片段地回忆一个八零后的所见,所闻,所遇,所历……文字淡然、轻松、风趣,是一本适合放松心情的闲书。
  • 灵异耳萌妻

    灵异耳萌妻

    她有灵异耳,能听清妖魔鬼怪的声音,偏偏追上了全城最有钱最帅最冷血的总裁,而她追上的这个人,却有灵异眼……历经千辛万苦,能否成一双人?
  • 江湖进行曲

    江湖进行曲

    每个人都有一个江湖梦,就想写写一个武侠。
  • 孤独的骷髅兵

    孤独的骷髅兵

    讲述的是屈死的亡灵骷髅苏醒,对生者的世界的不满,而走上一条复仇之路。从一个骷髅小兵,慢慢成长为统领亡者大军的首领,带领着无数屈死的亡魂征讨生者的世界。作品将以一个骷髅小兵的视角,以小见大,折射出种种黑暗,以小骷髅的艰辛的成长历程为主线,从独自一人,到感受到友谊,爱情。从遭遇的压迫,到觉醒从而走上反抗的道路。为屈死的亡灵讨回一个公道。
  • 天道纪元

    天道纪元

    大唐四子、道门七真、佛门五苦、魔宗六神,均是惊才绝艳的不世天才,更有大唐小公主、道门师小妃、魔子拓跋羽这样的天之骄子光芒照耀整个世间。他们认为,这天下都是他们的!十六岁少年孤儿叶闲,携鱼龙刀入世,从而开启了一个逆天强者的崛起征程!这天下,还说不定是谁的!————————————新书《极品捉鬼道士》已发布,谢谢!
  • 觅何处

    觅何处

    细雨梦回,鸡塞寥远:小楼吹彻,一夜清寒。我想,总会有些细腻柔润情怀,有关那风月里的千年。就像檀板下欢快的小令,花楼里风月的歌谣。回到了古时,点缀了宫商。我心中有个唐朝的江湖,湖面上,有着浅醉的云霞。那些胭脂色的女子,他们的眉梢,闪烁着六朝粉黛。于是我走遍了扬州的西湖瘦,瓜州的渡口斜,金陵的秦淮碧。然后用一段段散文诗,来记下她们昔日的音容笑貌。而她们,就在我的字里行间,轻捻着桃花,不说话。
  • 品·西方最著名的50幅画

    品·西方最著名的50幅画

    本书从名画的宏伟殿堂中,精选出50幅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力求将复杂的绘画术语,转化成可以和读者沟通的语言,将经过提炼的思想融于叙事之中,尽量做到深入浅出。
  • 不是为一只虱子求情

    不是为一只虱子求情

    《不是为一只虱子求情》精选了余显斌的数十篇作品,这些文章情感真挚、语言精美、想象奇特,精 彩纷呈。中小学学生阅读这样一本文质俱佳的文学作品,对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会大有帮助。《不是为一只虱子求情》是“读品悟文学新观赏 青少年读写范典丛书”系列中的一册。
  • 妖孽混元剑

    妖孽混元剑

    一位地球的年轻学家因病逝世,在奇异梦境的引导下来到一个名唤“无疆界”的陌生世界,然而,他不单借尸还魂,还成为一口生来得势的七灵神剑,求索之路让他渐渐揭开神秘世界的面纱……
  • 鬼才娘亲之腹黑仙宝

    鬼才娘亲之腹黑仙宝

    李寻欢是在尖叫过后,泪奔了无数次才接受自己是个悲剧的事实。你有见过丑到不能献身,平日里就靠YY度日的猥亵女突然有一天怀孕了?孩子谁的?别问她,因为她也不知道?你有试过挺个大肚子一怀就是年头对年尾,却还不生的?本以为是个怪胎,就算生下来不是来讨债,肯定是来折磨她的,却不想,事情的发展却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某一天,当李寻欢感觉到孩子在跟她打招呼时,她半夜上街,就已经可以看到鬼了!接着,当孩子可以在肚子里翻滚时,她发现自己可以飞檐走壁,驱鬼降魔了!后来,当孩子瓜熟蒂落时,她发现自己不仅脱胎换骨,美若天仙,媚骨天成,而且异能更是上了一个层次,从此一双桃花眼看世人过去,观世人未来,三言两语便可断定一人命数,生死富贵,也全在那樱桃小口之间。从此破死劫,换魂魄,下阴间,治病救人,斩妖除魔全都手到擒来!所有人都说孩子是她的救赎,但那孩子,却暗自嘲笑世人,不知谁才是谁的救赎!这年头,有个强悍宝宝,老妈自然不弱,尤其是饿了N多年的女人,于是,在那救赎与被救赎的路上,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发生一场扑倒与反扑倒狗血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