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74900000038

第38章 勇敢的性格让孩子对困难无所畏惧

一个人的勇气来源于自信,当孩子对自己的能力有了信心,渐渐就能勇于承担一些责任。当责任逐渐被孩子视为一种体现自身价值的荣耀时,孩子就能克服许多困难,形成坚毅的品格。坚持下去,你就会发现自己的孩子正渐渐成为一个勇于面对困难的、勇敢的孩子。

怎样教孩子练胆量

孩子的胆量生来就是不一样的,在很大程度上,孩子胆量是后天形成的。有些孩子胆子小,天生不爱说话,害怕生人,不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我们可把这看成是他的性格特点,而不要简单地看成是缺点。

有些孩子胆小,父母有责任。父母安全意识过强,老是吓唬孩子,孩子干什么父母都说“危险”,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总结出一条经验,最可靠的办法是什么也别摸,什么也别干,在我们成年人看来,自然就是胆小怕事。

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父母要多给孩子做事的机会,不要总是认为孩子小,什么都替他们去做。过度保护的环境,往往难以形成孩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旦从温暖的家庭走出去,孩子容易变得依赖、胆怯。

正确的做法是从小就有意识地给孩子提供一些机会,让他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不仅可以让孩子表现自己的能力,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并能使孩子在学习做事情的过程中变得勇敢。

父母要经常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与孩子多交流。在一般情况下,孩子在活动或交往的过程中,父母只在一旁观察、指导,即使做些保护也不要让孩子完全察觉。对于孩子自发的无端恐惧(如怕到黑的地方去),父母就该用自己的示范,为孩子消除恐惧心理。

多鼓励孩子与他人交往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引导他尽量习惯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可以经常带他去串门,或者去公园,但父母要充满爱心,使他有安全感。

平时不能用某些事物恐吓孩子,比如“再不好好睡觉,大老虎就来了”,或者孩子每做一件事,父母必定先“提醒”孩子“那很危险”等等。在生活中,鼓励孩子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多提供与小朋友交往、玩耍的机会。

当孩子一天天长大,要去面对令他困惑的新情境时,父母的鼓励和支持会让孩子知道,一切都是有趣的,一切都是友好的,只需要让孩子拿出更多的好奇和勇气来面对。当孩子面对生人时,当孩子主动结识小朋友时,要表扬他、夸奖他,让他感到这是一件快乐的事。

胆怯的孩子一般都不愿意与别人主动交往,下面这2个技巧可以提供帮助:

从小范围活动开始

邀请1~2个孩子到家里来玩,因为在自己家里孩子会感到安全。父母要在旁边,不要走远,如果孩子想靠在父母身上,就让他靠。父母要安排,但不要给他压力。父母也可以利用孩子的特殊兴趣来鼓励他参与活动,这样可以消除孩子的紧张不安。如果孩子对画画有特殊的兴趣,那么父母就可以帮他邀请一些小朋友,在家里或小区的草地上画画,孩子在这样的小团体里,就能有兴致,而且十分自如地表现自己。久而久之,与人交往的愿望逐渐加强起来。

与比自己小一些的孩子玩耍

多和比自己年龄小的孩子一起玩,也是行之有效的良方。这样可以给孩子创造更多的自我表现和取得成功的机会,年龄小的孩子也有了“学习的榜样”。父母在此时应多给孩子创造有利条件,表扬孩子的每一个微小进步,时间长了,孩子就会慢慢地解除心理障碍,日渐大胆甚至可能从容不迫地待人处事了。

用游戏的方法培养孩子的表现力

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每个孩子都喜欢融入游戏的情境中。可以用游戏的口吻鼓励孩子在家里进行各种表演。

首先让孩子表演给父母看,这样他不会感到羞怯。孩子表演的节目可以是他喜欢和熟悉的任何题材,如一段儿歌、一首唐诗、一段舞蹈等。父母要加以表扬、鼓励,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可以布置“场景”,让孩子对“观众”进行表演。这些“观众”可以由洋娃娃、玩具小熊、玩具小狗坐在凳子上来代替,让孩子假想它们是真正的观众,自己正在舞台上单独表演。当然这些观众里面也包括父母。父母尽量要求孩子认真地表演,以获得“观众”的掌声。

每当孩子表演完毕,父母就代表所有的“观众”给孩子鼓掌。孩子可以与这些观众握握手,然后谢礼,闭幕,就如同在真正的舞台上一样。父母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得要像真的观众一样。

最后,逐渐扩大观众的阵容,让孩子和其他小朋友轮流表演,时间长了,就会锻炼出孩子的表现力。由此可见表现力强的孩子是培养出来的。

正确对待孩子的退缩行为

当发现孩子有退缩行为时,不要拿他跟那些善交际的孩子比较,要体谅他的心情;不可由于心急而粗暴对待,那样会使孩子更加恐惧,更不敢与人接触,尤其不能当着外人说“我这孩子就是胆小”。要积极强化孩子表现出的闪光点,鼓励孩子千方百计克服所遇到的困难;但也不能溺爱,以免孩子从心理上更加依赖父母,而是要以亲切的态度,诱导并鼓励孩子克服心理上的缺陷,去与周围环境及人接触。

拓展孩子表现力的方法很多,但千万不要急于求成,否则会吓着孩子,使他又重新缩回到“壳”里去。父母应该时常告诉孩子自己喜欢他,欣赏他的所作所为,哪怕是一点点小事,如孩子懂得体贴大人,知道关心别人等,这样孩子就会更好地接受自己。经常鼓励孩子,让孩子觉得父母永远都支持自已的。

小贴士

温馨提示

父母应注意到孩子的闪光点,对他的优点经常加以鼓励,使孩子从中获得尊严。当孩子要面对新的环境时,父母应给他详细描绘新环境的情况,教给孩子适应新环境的方法,并教给孩子勇敢地去面对。

帮孩子培养勇敢刚毅的个性

都说初生牛犊不怕虎,然而,一份调查资料表明,“害怕”已经成了现代孩子的一种心理疾患。因此,有的电视台做起了让孩子勇敢起来的游戏节目,旨在培养孩子的勇敢精神,父母们都乐于参加,让孩子在镜头里“秀”一把。但经过调查研究却发现,原来,孩子的“害怕”,竟然来自于台下扶孩子走上“秀”场的父母。

过度保护使孩子胆小

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父母们凡事都包办代替,给了孩子过多的爱。这样做的结果,使孩子们不仅难以具备勇敢精神,甚至连起码的自立能力都没有。现在的孩子所处的生活环境与过去大大不同,他们天天与书本在一起,与电视、电脑在一起,远离了大自然,失去了小伙伴,他们根本就没有机会知道什么是探险,什么是挑战,什么是探险的乐趣。

树立正确观念,让孩子面对挑战

现在的父母都认为,孩子只要成绩好,能考上好学校,将来就能获得好的工作,与勇敢精神无关。但实际上,在当今这样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社会,要想把握机会,迎接挑战,创造自己的事业,必须远离胆小、懦弱等不良的心理素质。

父母的不放心令孩子心理压力大

现在的父母总是告诉孩子过马路多么危险,会有车祸,会有骗子,甚至一到晚上再也不让孩子出门;总是把孩子视为弱者,给了孩子太多的限制,弄得孩子总是处于惊恐状态,增加了孩子的压力。

孩子需要从小培养一颗面对挫折与逆境的勇敢的心。怎样才能让孩子获得勇气呢?首先,一个人的勇气来源于自信,当孩子对自己的能力有了信心,渐渐就能勇于承担一些责任。当责任逐渐被孩子视为一种体现自身价值的荣耀时,孩子就能克服许多困难,形成坚毅的品格。

独立活动,树立信心

父母应尽可能让孩子独立活动,如让他自己穿衣、收拾玩具、吃饭等。孩子在做这些事情时,要克服肌肉尚不成熟,手和眼协调一致工作,以逐渐达到熟练。在不断尝试过程中,孩子的意志力就可得到锻炼。如果孩子做得不好,也不必急忙去帮助,应该“先等一会儿”,让他自己克服困难去解决。当他经过努力终于获得胜利的满足感时,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也就随之增强。

增加交往,多见世面

人们常说,知识就是力量。当一个人见多识广,逐渐形成自己独立的意识和判断时,他面对困难,往往有常人所不具备的智慧与勇气。小孩子也一样,出生之后父母就应常带孩子参加亲子聚会,见不同的人,听不同的事,让孩子懂得各种场合中应该如何礼貌应对。持之以恒,孩子渐渐能养成一种不惧人、不惧事,凡事应对自如的坦然之气。

多种方法,有勇有谋

面对困难,一种方法不行,鼓励孩子多想想,多试几种方法,灵活解决困难。比如,让孩子去推一个很重的大箱子,孩子推不动,怎么办呢?让孩子试着把箱子里面的东西先拿出来,再推箱子;或者,让小孩子在亲子小组聚会的时候,邀请其他小朋友一起来推这个重重的箱子。让孩子懂得,多种方法都能解决同一个问题。经常受到类似情景的启发,孩子就会养成遇事多动脑筋,有勇有谋的性格特点。

内心有爱,个性坚强

内心有爱的人才会是坚强的人。平日里要注意培养孩子对他人、对社会的爱,只有和爱心相结合的勇敢,才是真正的勇敢,以爱作坚强的支撑,才是持久的坚强。

因此,爱心教育是孩子意志品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孩子关爱他人的能力不是自发的,而是在与环境和他人的交往中逐渐养成的。这种能力最初产生于其他人对孩子的关爱:亲人之爱、手足之爱、伙伴之爱。

生活中父母可以引导孩子树立对他人友爱的态度,帮助孩子把握恰当的表达爱的行为方式,这样会使孩子感到安全、舒适、愉快,并自然地模拟父母,去关爱别人。

父母当先,行为表率

在生活中遇到孩子摔伤、擦伤、打针、上药等情况时,虽然父母看了心里着急,但还是要镇定,对孩子说:“一点儿小伤,没问题。”这样的神情行为会给孩子很好的暗示,使他自然而然地学会怎样坦然地面对。如果父母一惊一乍的话,孩子反而会紧张地大哭起来。

父母要做孩子的表率。如果父母意志坚强,做事具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的意志力,那么孩子也会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自己的意志品质。

培养孩子勇敢刚强的性格要从孩子小时候开始,孩子出生后要按照性别穿戴衣服,剪不同的发式。孩子稍大后,父母要买符合孩子特点的玩具,以及指导孩子参加游戏和活动。

父母还要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的表现,尤其是母亲更要注意自己的表现,多数女性在见到突然窜出的老鼠或听到突发的音响等,会失声惊叫,孩子见到此景,也会吓得魂不附体。

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性别角色教育时,应注意鼓励男孩子勇敢刚毅的表现,爱护他们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例如,男孩子喜欢登梯爬高,父母此时不要大声吓唬孩子:“掉下来就没命了!”这样会使孩子的胆量越来越小。

父母应该赞赏孩子的勇敢精神,同时要给孩子讲清只有在大人的保护下才能爬高的道理。这样既保护了孩子活泼好动的气质,又使孩子增强了安全意识。

小贴士

温馨提示

在培养男孩子勇敢刚强的性格时,要避免出现把刚强变为粗暴,把“男子汉”气质理解为男尊女卑意识的错误观念。

有主见的孩子更勇敢

孩子是家庭中的重要一员。可是,许多父母在决定一些事情尤其是一些重要的事情时往往把孩子排斥在外。是的,生活中纯粹的大人之间的事没有必要让孩子知道,可是还有很多事是完全应该让孩子也参与讨论的,尤其是涉及孩子的某项决定时。不要以为孩子小,什么也不懂。更不要以为孩子是你的,你就可以随便对他做出决定。

允许孩子做他自己

孩子的世界和成年人的世界有很大的区别,父母常理解不了孩子为什么“边吃边玩”、为什么那么喜欢玩;小孩子也理解不了父母为什么那么忙,为什么陪自己的时间那么少,为什么自己喜欢的父母会不同意,他们经常会想:是自己不重要吗?是自己不够好吗?是自己不值得吗?

此外,尽管孩子有父母的遗传基因在身上,但孩子还是有很多很多不同于父母的地方,包括性格、喜好、习惯等,父母允许孩子按照他的需要和兴趣来做他自己吗?如果孩子的兴趣和父母大相径庭,父母能够放下对孩子的期待而去为他的兴趣买单吗?如果孩子的性格不是父母所欣赏的,父母能够尊重这就是他的性格么?

随着孩子的长大,他会越来越有自己的见解,而因为亲子之间在成长背景、成长经历、价值归属等诸多方面的巨大差异,孩子的见解很可能和父母不同。父母该如何对待这些不同呢?如果孩子不同的见解不被允许,孩子的“主见性”从何而来呢?

总之,如果父母能够尊重孩子的不同,和孩子就能互相接纳;如果父母能够欣赏孩子的不同,和孩子就能互相滋养。互相接纳,亲子关系就是融洽的,互相滋养,亲子关系就更亲近。

相信孩子能够做好自己

人是天生喜欢自由自主的,而依赖是后天完全能够“培养”出来的。怎样能成功的“培养”依赖的孩子呢?大部分父母都有自己的诀窍。而其中最大的要领是“不放心”,“不放心”的背后是“不相信”。只要这个要领把握得好,培养“依赖的孩子”,指日可待。

怎么叫“不放心”呢?“孩子,多吃点,不然等下会饿的”;“今天冷,多穿点,不然要感冒的”;“你还不会呢,我来吧”;“这样不行,你得……”大部分父母对这些话十分熟悉吧,难道孩子连吃饱穿暖也不懂么?饿一次就知道吃了,冻一次就知道穿了,问题就在于父母而不是孩子经不起那一次饿或者一次冻;孩子不会正需要学,有谁天生会呢?“这样不行”,他要做过才知道,如果什么错误都不犯,何从学习和成长呢?通过尝试来知道行或者不行,是人类最基本的学习方式!对于学习来讲,最主要的动力就是自主性,父母每多督促一次,孩子就少督促自己一次,自主性就被破坏一次。

建议父母一开始就这样告诉孩子:这是你的事情,你需要自己决定和负责,任何困难我都愿意帮助你,但由你来决定要不要我帮。父母对孩子的唯一要求就是“孩子对自己有要求”,唯一的帮助就是“孩子能够自己帮助自己,知道怎样能做到以及怎样获得帮助”。

父母能不能相信:孩子能够胜任那个年龄要求他做的事;孩子不会,可以学会。学习常常通过犯错或者失败来进行,学习是一个过程不会一蹴而就;孩子天生就有自主的愿望和能力;孩子天生就是向上的、向善的。

如果父母能真的相信这些,根据孩子的自主要求给予必要的支持、建议和帮助,而不是把支持、建议、帮助根据父母的理解强加给孩子。

对孩子晓之以理,提高他们的认识

父母可以通过一些成功的典型事例或者通过身边反面例子,让孩子深深地体会到学习、生活中有“主见”,能够坚持自己想法而执着奋斗所带来的好处。充分认识到“无主见”对人的影响及危害性,从而提高孩子的“主见”意识。

让孩子养成勤于独立思考的习惯

父母可以引导孩子遇事有疑问时,多独立思考问题,主动解决问题。同时应让孩子知道,只要是经过充分的证实后确信自己的做法或想法是正确的,就应敢于坚持,而不要随意被周围人的思想所左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多给学生独立思维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交流与质疑,多提倡个性化思维,少一些统一要求。

创造让孩子拥有“自己做主”的机会

在生活中、课堂中、课外活动中多给孩子“自己做主”的机会。充分地信任孩子,大胆放手让他们去设计,去计划,去安排,去实践。多让孩子换位思考,“如果让你去组织这次活动,你会怎样安排?”“如果这事发生在你身上,你会怎么去想?”有了良好的思维习惯,孩子将会慢慢从“无主见”转变到“有主见”,最终成为一个有“独立性”思维的人。

小贴士

温馨提示

许多父母出于对孩子的宠爱,既希望自己的孩子做得最好,又不放心孩子的能力,于是干脆以自己的选择来为孩子代劳。孩子没有自主决定的权利,久而久之在孩子的观念中就会认为自己的选择总没有别人的好,凡事都由父母决定好了,也就不爱思考、没有主见了。

勇敢地去面对批评

要了解孩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批评,必须从他的年龄、认知与父母的教养方式等层面来探讨。当孩子认知能力不足时,是非对错的观念也不够,相对地,就容易犯下许多无心之过。

而父母本身的心态,以及所采取的教育方法,也会影响孩子犯错后的态度。想要让宝贝乖乖认识到错误并接受批评,却又怕伤害到他的自尊心,只要善用引导方式,你也可以教出勇于接受批评的好孩子!

首先让孩子学会认错

“小明,你把爸爸的杯子打破了,快说对不起!”一般父母在孩子犯错时,常希望他当下就能承认过错,但这样的想法是不正确的。不论孩子是无心或刻意犯错,父母都应探究其行为原因、时机、年龄与认知是否足够,再从错误中去修正内容。父母要知道孩子到底错在哪,并非仅看到他的言行表现,而应着重于其背后意义。

认错应是让孩子“学会认识错”,而从认识错到承认错,中间的环节很重要。父母宜以适当的方式引导,才不会让孩子的自信心受损,或是有负面形象介入。

以孩子乱丢杯子为例,事件发生后,父母应先抱住他,并告诉他:“爸爸是爱你的,但是爸爸要让你了解这是怎么回事。你丢杯子,是因为心情不好呢?还是想要玩它,试试杯子坚不坚固?”先给予孩子温暖的拥抱,再慢慢引导他说出行为动机,让他知道错不代表不好,只是该言行举止是不被允许的,或者是不恰当的。

教养方式与认错态度

威权式

孩子做错事时,若父母采取威吓的方式来对待他,孩子会担心、害怕受到父母的惩罚,因而更不敢承认错误。

在威权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孩子,大部分会逃避自己的过失,因为他们已经想到认错后会遭受严厉责难,心生恐惧,便会选择隐藏或说谎。

溺爱式

现在家庭普遍都是双薪制,父母平时忙碌,无暇陪伴孩子,因此多半又怀有一种补偿心理,对于孩子所要求的,总是极力满足,使得家里的孩子成了无法无天的小霸王。

父母一旦宠坏了孩子,当他做错事时,便选择纵容或视而不见的溺爱方式,孩子在不觉得自己有错的情况下,当然更不愿意认错了。父母若是采取溺爱式教育,会让孩子混淆他的是非价值观,当父母对错误行为没办法及时修正时,孩子容易一错再错,变成“知错不能改”的个性。

在溺爱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对于喜欢的东西都想占为己有,即使是别人的东西,他也想抢过来,这样的恶习,不只让孩子的人际关系变差,父母的管教也会更加困难。

民主式

如果父母的管教方式是很民主的,孩子不肯认错,很有可能是因为他年龄小,看不出来自己错在哪里,也可能孩子还在气头上,心情还没平复。

这时父母应先安抚孩子的情绪,再慢慢和他谈刚刚所发生的事情。民主的父母,孩子大多愿意和父母诚实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为错误道歉。因为孩子知道,父母是可以沟通的,只要据实以报,父母不会对他拳脚相向或是随意辱骂。

孩子的能力是靠模仿而来的,如果父母本身对于自己的错误行为都不肯轻易认错,孩子便会观察并学习这样的经验,因此父母的表率作用很重要。倘若父母本身的态度是不友善或是令人难以接受的,孩子便会遵循此标准,不肯认错,即使认错,心里却是不服气、不顺从的,反倒易养成孩子阳奉阴违的态度。

犯错后的处罚通常是肢体的,或是直接剥夺孩子的权益,因此孩子不认错,很可能是不敢认错。孩子的错误是可以被讨论的,父母应教他认识错误的行为,并告诉他该怎么承认错误,以及坦白的好处与不承认的后果。

父母不妨告诉孩子:“妈妈知道你现在很害怕,但是妈妈保证不会打你。”让孩子认识错误,并了解认错的好处,不仅能让生活更顺利,亦能增进亲子关系。

在孩子犯错后,让他将心比心,反求诸己,不仅能减少孩子犯错几率,还能让他学习三思而后行。

小贴士

温馨提示

父母的教养方式,虽然会影响孩子是否愿意认错,但与孩子本身的特质更是密不可分。假如父母是威权式教育,但孩子脸皮很薄,一旦孩子犯了错,就更不愿意说出来;而脸皮薄的孩子,碰到民主的父母,就会愿意说出心里的话。父母的教养方式需配合孩子的特点,并培养出双方默契,才能让亲子相处更为融洽。

勇于尝试,才能把握机会

有些父母总是怕孩子受到伤害,因此时刻呵护着孩子,用自己的成人经验全权指导孩子的行为,以为这样就能避免孩子遭受挫折,其实这样做的同时,父母也剥夺了孩子勇往直前的勇气,使孩子对父母产生很强的依赖性,失去许多学习的机会。

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还没有建立起自信或自卑的概念,他既没有失败的体验,也没有成功的体验。孩子是一张白纸,当他要实现某种愿望的时候,只是被一种强烈的冲动支配着,一次又一次地尝试。父母如果阻止他,不让他尝试,他还会大哭大闹,不达目的不罢休。

这个时候最好是让孩子去尝试,不要对尝试中的不成功作任何评价。假如宝宝因为没有成功而不想再坚持下去,父母要这样鼓励他:“孩子多能干呀,再坚持一下就好了。”

鼓励孩子勇于尝试

鼓励孩子大胆地去做事,多对孩子说“你一定行!大胆去做吧!”在孩子做事的过程中,父母可以适时地提出指导性的建议,帮助孩子更好地克服困难,增强孩子做事的自信心。

当孩子遇到挫折时,父母要予以鼓励,帮助孩子建立克服挫折的信心,而绝不能嘲讽孩子。多让孩子认识、了解新事物。让孩子消除对新事物的排斥感,积极主动地尝试新事物,成为一个勇于探索,创新的人。

要对孩子进行开放式的养育,鼓励孩子自己去探索和尝试,在实践中培养孩子的勇敢精神。不要因噎废食,大部分成功都是从不断地克服失败而来。孩子只有摔倒了,才知道走路要小心;孩子只有经常自己走路,才知道走到路中间是会妨碍到别人,并且是危险的。

教孩子学会面对失败

说到底,失败和成功其实都是人对一件事情的主观感受,而不是这件事本身具有的性质。所以,在孩子感受挫折体验时,父母要让孩子从中收获积极的认识,教给他必胜的信念。

可是父母往往不自觉地会以自己的体会去理解孩子没有成功时的心情,替他惋惜,心疼他的辛苦,害怕孩子受挫,而竭力阻止孩子再作尝试。恰恰是你的这些表现,终于教孩子明白了:失败是可怕的、叫人沮丧的事。

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胆小、怯懦、自卑。当孩子稍微大一些时,父母觉得他应该学会做点什么的时候,再要他去尝试,他只会扯着妈妈的衣襟求助:“我不行,我学不会的。妈妈,你帮帮我吧!”

因此,当孩子进行最初的尝试的时候,父母不能对他说:“要摔倒的,很危险的,你做不到的”之类的话,而应该说:“再来一次,再试试,你一定能行。”孩子的自信就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起来了。

小贴士

温馨提示

鼓励孩子勇于尝试,不要让孩子把一次次的不成功看成是不愉快的、沮丧的事。

鼓励孩子战胜羞怯

许多孩子十分羞怯,羞怯的孩子容易自卑、胆小、内向,性格不开朗,遇到事情容易钻牛角尖。孩子羞怯的表现有多种形式,大多数羞怯的孩子都伴有以下现象:学习成绩差,不与人交往,不愿与同龄人玩耍,逃避课堂讨论,不主动发言,不愿在公开场合抛头露面,做什么事都要父母陪着,不能单独外出,怕见生人,在生人面前不知如何应付,说话低着头,声音小,爱脸红,说话办事都在别人后面,甚至连笑也不敢先于别人。

除此之外,有时羞怯的小孩也会恃强凌弱,表现出惊人的举动,但在内心深处却是很羞怯的。

羞怯的本质就是一种不自信,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

受家庭环境影响

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一个主要环境。如果这种环境不好,定会给孩子造成很多的心理障碍。据调查,有羞怯行为的孩子,其父母本身就存在羞怯的情绪。在别人面前说话办事畏畏缩缩。另外,对孩子经常打骂、责备,或夫妻离异,对孩子的打击是很大的,使孩子缺乏依靠、交流和亲情的抚爱。孩子从小就觉得比别人差,从而形成羞怯、自卑的症结。

受学校环境影响

孩子的成长,学校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学习成绩好的孩子,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在学校表现出自信。而学习成绩差的孩子,往往受到老师的批评、责备,久而久之就形成一种害怕、羞怯的情绪,觉得自己比别人差,不敢与别人交往,用一种退缩的方式来保护自己受伤的心灵。

多给孩子抚慰

离开母体,孩子就以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随之就慢慢形成自我意识。孩子处在婴儿期间,同样不能忽视其心理的发育。不要过多或过长时间与孩子分离,尽量用母乳喂养,让小孩在母亲的怀抱中有一种温暖、安全的感觉。无论这时孩子是否能听懂你的语言,也要多与孩子进行语言、目光、情感的交流。

多给孩子以鼓励

每个孩子都希望能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表扬,胆怯的孩子更需要。有些孩子本身就缺乏勇气,在做某件事之前,会觉得自己是不行的。如果这时给孩子一些鼓励,增加他的勇气,他可能会把事情办得很好。

支持孩子参加有益的活动

当孩子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时,就很容易摆脱羞怯。所以平时多让孩子参加学校的文体活动、手工制作,多鼓励孩子在公共场合发言,千万别让孩子在集体活动的圈子之外。

鼓励孩子交朋友

交朋结友是孩子社会化的一种表现。羞怯的孩子,担心被人瞧不起自己而不去交友。这时父母就应鼓励他,首先让亲朋好友家的较熟悉的孩子与之一起玩,克服他交往的恐惧心理,然后再鼓励他在同学中去交朋友。当孩子带朋友到家中时,父母要表现出热情,别不当回事,以增加他的勇气。

给孩子一个温馨的家

平等、理解、温馨的家庭环境能给孩子勇气和自信。克服孩子的羞怯,更要有这样的环境。在孩子面前不要滥用父母权威,尤其是对易羞怯的孩子。家里的事尤其是与孩子有关的事,要多征求和尊重孩子的意见。例如,带孩子去公园,要征求孩子去哪个公园,准备带些什么,使他觉得自己是这次小小旅游的组织者和主人。这样他就会以一种主人的姿态出现,树立自信心。在家庭中,父母对孩子也要多用些民主型的语言,如:“你认为怎样?”“行吗?”如果孩子为你做了些什么,你要表示“谢谢!”让孩子觉得在家庭中他是平等的,这有利于克服孩子的自卑情绪。

与孩子讲条件

首先培养孩子在父母面前克服羞怯,再逐渐扩大范围,鼓励他们在大环境中克服羞怯。

如果孩子有所要求的时候,父母可以提出交换条件,鼓励孩子做一些平时因害羞不好意思去做的事情。

比方说,孩子要听妈妈讲故事,父母可以开导孩子,如果妈妈讲一个故事,你要给妈妈唱一支歌。

孩子挑战自己以后,父母一定要给予鼓励,或是奖励,比如对孩子说,本来妈妈答应给你讲一个故事,可是你的歌唱得太好听了,所以妈妈决定奖励你一个故事,给你讲两个故事。

克服羞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定要循序渐进,对孩子进行鼓励帮助,从小开始进行引导。

带孩子多出去走走

带他们到亲戚朋友家里去玩、逛商店,或者是外出作长短途的旅行,鼓励他们做挑战自己的事情,比方说,外出后让孩子买东西时自己付钱,跟收银员进行接触。

一开始孩子可能还会很拘束,但是慢慢地就会放松了。经常接触外界,他们的性格会慢慢开朗,也会慢慢克服羞怯。

为孩子制定特别“条约”

父母可以规定孩子必须要对到家里来的客人打招呼,但是一开始不要太严格,要鼓励他慢慢来,让他明白打招呼问好的孩子是有礼貌的好孩子。

孩子本身是有向善心理的,很多事情他们本来想做,但是有的因为害羞而不好意思做,鼓励一下就好多了。

小贴士

温馨提示

自信心教育应与学校教育、心理教育相结合。父母应与老师相互配合,形成共同教育的合力。并可对易产生羞怯情绪的孩子,提倡“敢冒险、敢尝试、敢闯”的精神,传授一些心理知识,必要的时候进行心理咨询,相信孩子会变得大方起来。

让胆小的孩子勇敢起来

对孩子来说,恐惧、担忧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孩子的恐惧心理一般2岁以后就会出现,并且每个孩子恐惧担忧的事物不一样。有的孩子可能害怕小虫子、小狗、黑暗甚至吸尘器,也有的孩子可能害怕新环境、陌生人,大多数孩子的这种恐惧心理会随着他独立能力的增强而消退。

如果孩子的恐惧一直持续并且到了几乎不可收拾的地步,那么,他就有可能患有恐惧症。这种超乎寻常的恐惧会带给孩子非常大的心理压力,甚至对孩子的日常生活产生比较严重的影响,因此,父母应该引起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孩子缓解他这种因恐惧带来的心理压力。

坦然接受孩子的恐惧

尽管孩子的恐惧有时候看起来很没有理性,但是他们的恐惧仍然是真实而严重的。当孩子告诉你他害怕某个东西,比如抽水马桶、汽笛等的时候,一定要注视他的双眼,认真地听他倾诉他的想法。让孩子说出他的恐惧,列出他恐惧的东西有助于他克服恐惧。

相反,回避孩子所恐惧的东西,那些恐惧的感觉并不会真正从孩子的内心消失。千万不要因为他那些看起来很可笑的想法而粗暴地嘲笑他,也不要试图一味地向孩子解释那些东西并不可怕,说他没有任何理由感到恐惧,这样会让他对自己的感觉产生怀疑,他会因此感到更加不安。

最好的做法是:以理解与平静的心态面对他的恐惧,让他明白他的恐惧很正常,你理解他的恐惧。父母平静的态度不会让他觉得自己的恐惧是一件愚蠢的事情,同时也能让他感觉到十分的安心。

比如孩子害怕狗,妈妈不要对他说:“没关系,那只狗不会咬你,没什么可怕的。”聪明的妈妈应该这样回应孩子:“我知道你害怕那只狗,来,妈妈陪你一起走过去好不好?你不想走过去?那好,妈妈抱你过去好了。你看,它不会咬我们,一点都不可怕,是不是?”

用事实来说服孩子

如果孩子亲眼见到一些事实,他就会变得安心一些。比如孩子害怕吸尘器把他吸走,妈妈可以拿吸尘器对着孩子的玩具吸一吸,对着自己的脚趾头吸一吸,用事实让孩子相信吸尘器只能吸走灰尘,不会吸走孩子的玩具,也不会吸走他的脚趾头,更不会把他整个儿吸走。

如果孩子害怕理发,让理发师先剪下孩子的一两根头发,以便让孩子相信理发确实不会给他造成伤害。

给孩子一些合理而简单的解释

以一种简单的方式向孩子做些解释,有时候可以帮助孩子摆脱他内心的恐惧。比如,孩子洗澡的时候看到浴缸里的水流进下水道,他就可能担心自己也被吸进下水道。这时候,妈妈可以拥抱着孩子并且告诉他:“水和泡泡会流进下水道,但是橡皮鸭和宝宝不会。”如果孩子害怕救护车的声音,那就告诉孩子:“救护车要救人,所以要发出很大的声音,好让其他的车听到给它让路。”

让安慰物带给孩子安全感

很多孩子无论走到哪里都喜欢拖着一条褴褛的小毛毯或者一只破败不堪的毛毛熊,这些物品可以让焦虑的孩子处在陌生环境或者感觉恐惧时安定下来。如果孩子依赖他的安慰物,那就让孩子带上他的安慰物,因为孩子的这条褴褛的小毛毯或破败的毛毛熊可以帮助他摆脱内心的恐惧与焦虑。一般到4岁左右,孩子对安慰物的依恋就会减轻,他会开始尝试以别的方式来缓解自己的恐惧。

帮助孩子认识他恐惧的事物

选择一个孩子感觉比较安全的距离,给他一个认识令他恐惧的事物的机会,也是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的好方法之一。

比如,给孩子看一些画有令他恐惧的事物的图书或图片,这种与实际事物看起来没有多大区别的画片,可以帮助他更好地认识这些事物。比如,孩子害怕小猫、小狗之类的小动物,那就让他看看画有这些动物的图画书或者图片,也可以带他去宠物乐园参观,有机会看到别的小朋友亲手去摸摸他感到恐惧的这些小动物,甚至自己亲自去摸摸这些小动物,就可以帮助他熟悉那些小动物,并克服孩子的恐惧感。

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得很胆小

如果妈妈因为发现卧室有一只蜘蛛而吓得大声叫嚷或者带孩子去看牙医的时候显得很焦虑,那么妈妈的这种恐惧心理就会“传染”给孩子。妈妈应该在孩子面前表现得很勇敢,才能给孩子一个模仿的榜样。当然,如果孩子害怕去看牙医,不妨如实地告诉孩子,当妈妈很小的时候也会害怕这些东西,但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牙齿,必须去看牙医,这样会让孩子明白,他的感觉很正常,他也可以像妈妈小时候一样克服自己的恐惧心理。

小贴士

温馨提示

如果孩子的恐惧心理过于严重,甚至已经影响到他正常的生活与行为,他就有可能患有恐惧症,最好带他去看医生。

培养抗挫折精神

当前,日益竞争的社会使得父母过分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和掌握学习技能,忽视非智力因素培养,使他们缺乏起码的生存能力和奋斗精神,缺乏独立精神,缺乏必要的知识、经验的准备,这是孩子容易受挫的最大原因。

孩子自身的原因包括生理、心理两方面。比如生理方面,让一个3岁的孩子去画一个很形象的人物,他肯定完成不了,因为他还处于涂鸦期,画不出来必然会产生挫折感;如果某个孩子动作协调性发展不好,他再怎么努力,在各种体育活动中也很难得第一,也会产生挫折感。

父母要树立挫折教育意识

许多父母都认为,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应该对孩子保护有加。这种观念直接影响了孩子。其实,一个人受点挫折,尤其是早期受一些挫折,很有好处。父母应正确看待挫折的教育价值,把它看成是磨炼意志、提高适应力的好方法。

父母要给孩子设置一些挫折障碍

对孩子来说,在成长的道路上难免要遇到苦难、阻碍,如果孩子平时走惯平坦路、听惯顺耳话、做惯顺心事,那么一旦他们遇到困难,就会不习惯,从而束手无策,情绪紧张,容易导致失败。所以父母不妨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有意地给孩子设置些障碍,或对孩子的要求说“不”,以此给孩子“加点钙”。

父母要鼓励孩子克服困难和挫折

孩子因失败而沮丧时,父母不要说“我认为你是最好的”,孩子会认为自己遇到不公正的待遇,把失败归在裁判或他人身上。这时应积极引导孩子正视失败。

有的孩子在逆境中易产生消极反应,往往会垂头丧气,采取退避的方式。要改变这种现象,就必须在孩子遇到困难时,教育孩子勇敢面对挫折,向困难发起挑战。例如,当孩子登山怕高、怕摔跤时,就应该鼓励孩子说:“别怕,你行的。”当孩子一次次战胜困难时,他们便会增添勇气,激起战胜困难的愿望,害怕的心理就会消失,自信心就会增强,抗挫折能力也就培养起来了。

训练孩子的忍耐力,学会等待

从孩子7~8个月开始,就需要让孩子学会在有要求时要“等待”,如喝奶要等凉了才喝;吃糖要自己耐心包皮等。孩子学会等待是对付逆境的一大能力。

欣赏胜利者,提高自己

不要为安慰孩子而贬低其他孩子,应和孩子一起分析对方取胜的原因,教孩子从内心欣赏对方。等孩子长大后才能在竞争中从容面对,并欣赏对手,这也是个人魅力的体现。

在孩子失败后,要温情地鼓励孩子

生活中的不如意太多了,对孩子来说,家人的温情与支持是信心的来源。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我们多么希望孩子能一切顺利,但是挫折却像影子一样跟随着孩子的一生,我们只好把它当作生活里正常的一部分,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因此,当孩子面对挫折的时候,父母更应看重孩子的心灵,用温情去温暖孩子,对孩子进行引导,避免挫折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

培养乐观向上的精神

面对挫折应该是一种痛并快乐的状态,让孩子以乐观情绪坚强地挑战挫折,不消极地看问题。当孩子不能面对挫折时,父母应以乐观的情绪感染孩子,让孩子能够正确面对问题。

引导孩子多读一些伟人传记

读得多了,就感觉到人生的过程就是不断战胜困难、战胜挫折的过程。和伟人比起来,我们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实在算不了什么。伟人是在大海洋里与大风大浪搏斗,而我们的挫折,真的像在公园里划船时遇到一点小风浪。

小贴士

温馨提示

教育要做到持之以恒,不怕艰巨,反复。坚持正面教育,以表扬鼓励为主,即使批评也要先肯定孩子的点滴进步后进行,使孩子看到成绩,这样既纠正了错误或不良行为,又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过度责罚会磨灭孩子勇气

孩子被父母忽视、拒绝、责罚后,焦虑、悲伤、恐惧的情绪会深深印在脑海中,这样做不仅降低了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而且使孩子心理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有些孩子从此一蹶不振,做任何事都无精打采;有些孩子做事唯唯诺诺,唯恐又挨父母的训斥,如果父母不及时采取措施,对孩子进行必要的心理补偿,以抚慰孩子受打击的心理,那将导致家庭教育出现重大失误的严重后果。

一旦发生上述情况,父母应选择适当的时间、地方和方式,使孩子的心理得到有效补偿。

处于心理发展过程中的孩子,不仅有自己心理活动的规律,而且还存在着不同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的心理特点。父母应该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不能单凭自己的主观意念去要求孩子,这样容易使犯错误的孩子;在不适当的教育方法地刺激下出现逆反心理,与父母对立。

让孩子知道为什么被责罚

必须认识到,讽刺挖苦孩子,歧视甚至过度责罚他们,很容易使其自尊心受到伤害,产生对立情绪,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自卑和悔恨就会变成对父母的不满和愤恨,表现出情绪低落、悲观失望,甚至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消极心理。

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要善于洞察孩子行为的各种细节,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进步,尽力运用情感的激励作用,任何时候都不要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好的品德、好的行为、好的学习成绩保持下去,不断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孩子受到父母不良教育方法的刺激后,会对父母以往的关心和爱护产生怀疑,认为父母不喜欢自己了,认为父母对自己太冷酷无情了。

爱是开启孩子心灵的灵丹妙药,父母要用暖暖的爱意去单独找孩子谈话,化解孩子心理的疙瘩,让孩子感到父母的训斥是为自己好,父母是很关心自己的,让孩子体验到父母的心理,消除对父母的不信任感,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接受父母的意见、观点和批评,从而使父母的要求转化为孩子的自觉行为。

应该警觉的是,有的父母对自己小时候受到父母的不当惩罚记忆犹新,心有余悸。为人父母后,一旦发现自己在惩罚孩子,或孩子的表现类似自己的经历时就会不寒而栗,本能地终止正在发生的事情。这样,父母向孩子传递的信息是:孩子不用为错误而受到惩罚。这使孩子回避了成长过程中的痛苦,不利于孩子对社会规则的学习,造成孩子对他人感受不敏感,社会适应困难。这种偏颇的、扭曲的心理补偿的过程,常常不被父母意识到,有时即使意识到了也会认为是理所应当,因此更值得为人父母者警醒。

家庭教育失误后对孩子的心理补偿也是一门艺术,父母一定要注意把握好采取补救措施的度。一方面,要防止感情冲动,审慎克制,理智地分析、思考要面临的问题,寻找教育契机,选择教育方法,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另一方面,孩子出现问题时不能放任自流,过度迁就,但在采取批评方式进行教育时,不要为一点小事而小题大做,批评不休,而要做到遵循规律,宽严有度。

责罚孩子时应该注意什么

要让孩子明白他为什么受责罚,犯了什么错误,错误的原因以及有什么危害等。责罚要在事情发生后立即进行,这样效果较好。

责罚孩子,不要因父母心情的不同而改变。例如孩子做错了事,遇上高兴就不管不问,遇上情绪不佳就严加惩罚,这样会养成孩子窥测父母脸色行事的习惯。

孩子做错了一件事,不能责罚两次,否则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更不要威胁孩子,这样会给孩子带来不该有的恐怖感和不信任感。

根据孩子的性格不同,责罚的方式及轻重也要不同。

孩子受责罚后,要观察他的心理变化,再进行教育,指出今后该怎样做。这样的责罚,将会在孩子的智力发育中起到积极作用。

小贴士

温馨提示

责罚孩子是父母教育孩子的一种手段,正确的责罚会收受到良好的教育结果,切不可过分地体罚。

同类推荐
  • 善学习·好方法:父母如何塑造优秀初中生

    善学习·好方法:父母如何塑造优秀初中生

    为了使更多的初中生孩子成为“善学者”,今天,作者把精心编著的《善学习·好方法》这本书奉献给广大初中生家长和他们的孩子。书中内容通俗易懂,案例真实生动,句子简明扼要,语言凝练精辟,兼可读性、实用性为一体。对于家庭教育,此书解决了天下父母面临的最现实、最直接的问题。对于广大初中生来说,内容通俗易懂、简明实用,为中学生大幅提升学习成绩提供了系统的指导性建议。方法是桥梁,良方是捷径。方法决定学习效率,方法决定学习成绩。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初中生成为学习优等生的最重要的途径。本书指导广大家长帮助自己的初中生孩子,运用行之有效的巧妙方法,扫除学习中的障碍,攻克各科难关,从而使孩子的学习出类拔萃。
  • 等待绽放

    等待绽放

    本书是一本给儿子写的书,也是给天下的母亲写的书。全书分为七辑:一只新剥开的笋、刹那烟火、流星雨、破茧成蝶、多梦的季节、每一棵树,都有自己的图腾、无处不飞花。
  • 探索未知丛书-幼儿教育

    探索未知丛书-幼儿教育

    探索未知,追求新知,创造未来。本丛书包括:地理世界、动物乐园、海洋与天空、化学天地、计算机王国、历史趣闻、美术沙龙、农业科学、少年楷模、物理城堡、艺术天地、音乐之声、幼儿教育、语文大观、植物之谜、走遍天下、祖国在我心中等书籍。
  • 0~3岁宝宝情商培育金典

    0~3岁宝宝情商培育金典

    父母除了在生活中注意照顾婴幼儿的饮食起居使孩子们健康成长外,还要关注对孩子情绪智商、性格的培养,让宝宝们的身心都健康发展,才能有助于将来的个人发展、性格塑造。本书通过众多实例,详细介绍0~3岁婴幼儿的情商培养方法,让孩子拥有良好的心态,乐观的性格,早起步才能影响深刻,早培养才能赢得未来。
  • 妈妈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全集

    妈妈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全集

    有人说,妈妈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对培养男孩更是如此。这个老师的含义不仅仅是进行学习上的指导,还包括对男孩从成长到成熟再到成功的人生教育。
热门推荐
  • 东方不败变身曲

    东方不败变身曲

    “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上天给了我一个穿越的机会!可是我宁愿没有这穿越……狗日的系统!老子要的是令狐冲这般洒脱的经历。不是东方不败,不是东方不败,不是东方不败啊!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 旅行在二次元

    旅行在二次元

    本书是很有爱的一本书。第一个是魔法少女奈叶的世界。第二个是魔法禁书目录。第三个还没决定。你们只要坚定的支持某就行了,某表示会很努力。魔法少女奈叶~魔法禁书目录~灼眼的夏娜~死神~叛逆的鲁鲁修等。群(二次元)37545969
  • 狂宠我的王妃

    狂宠我的王妃

    昨晚发生什么事?杨菲在脑海里慢慢回想,记得她好像中了别人的招,然后自己就把程羽扑倒。此时杨菲的脸一片晕红直达耳根,清了清喉咙用命令的语气说道:“关于昨天晚上发生的事,你就当作了一场噩梦,必须忘了它!”“可是老大……”程羽低下头,可怜巴巴地说道。
  • 高平作家丛书:茹实斋吟草

    高平作家丛书:茹实斋吟草

    中华诗词再度兴起,点燃了我写作的热情。对于古典诗词,在我心中可以说是一方圣地,喜欢文学是从唐诗宋词的语境和意象中浸洇萌生的。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即使在万马齐喑的年代,常羡慕先辈们虽戎马一生,却“腹有诗书气自华”;时至离岗,常恨人生苦短、岁月无多,却无缘亲近圣境,为诗国朝香。本以为今世难于一偿夙愿,不意晚年逢盛世,竟操觚一试,旧梦重温,拿起秃笔,发乎于情而形于诗,尤其是现代化的通讯和网络提供了便捷而广阔的写作空间。暇时,或写物会意,或缘事抒情。几位好友以时闻、事物、节俗、民生为题酬唱赠答,以表达对生活的体识和经验。
  • 天使有泪

    天使有泪

    如果说写诗歌,是小桥流水式的低吟浅唱;写散文,是晓风残月式的情景描绘;写小说,是大干世界的舞台彩排;那么,写报告文学,则是严肃而深刻的社会写实。因此,写报告文学,不仅需要同样优美的文笔,而且更需要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敏锐的观察力、对时事政策的准确把握和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这部作品还留有生活的体温。它来自于正在行进中的生活,它的疼痛是那么真切、深挚,它的思考令人信服、值人深思。
  • 我是疾风剑豪

    我是疾风剑豪

    你听到了吗?那是阵阵风吟那是风与剑的故事
  • 世界末世,女神逆!

    世界末世,女神逆!

    女主强?有空间?切,女配比她更牛,一个大大的人性化的系统,一个可大可小的空间。女主好?女主人多?NO女配队中一个人,就比过女主队中两个人。女主角气势大?女主本就是主角?呵呵,本文可不止你一个女主,整死你,就剩下我,不就OK了。少女一点也不着急,只是想找帅哥当老公的哪有那么简单啊!收了个姐控,帅哥老公更是难过于欣妹子那关。“我要见颜颜,我是她的人”某帅哥就在于欣妹子前不停的说。结果被打伤。霸气的帅哥老公,一句话搞定。“你去找子言吧!”本想阻拦的于欣妹子都不说再见,就不见了。。“末世中的帅哥,就这么简单找到了?”少女在爱情的路上,走的有点偏啊。。。。
  • 高手不凡

    高手不凡

    一次意外,让宁凡的平静生活被彻底改变,充满激情的热血都市之旅就此展开。他本是高手,注定不凡。
  • 浅语

    浅语

    时光流逝,沧海已老,暮回首,你依旧在我身后。
  • 璎珞为玉

    璎珞为玉

    文章简介:璎珞——一个女孩的名字。名字很美好,可是人生并不那么美好。一个自小便知自己是个孤儿的女孩,是如何走过那些艰难的岁月,个性又是怎样的倔强和偏执?在这倔强和偏执背后,又有怎样的,对温情与爱的渴望?她所爱的、爱她的人,真实又迷离。周围的人都有着各自生活的欢欣愁苦,在这纷繁忙碌的世界,谁能永远陪伴着谁?当过往的真相渐渐展现于面前,她又当如何?究竟怎样才能放下、释怀,给自己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爱,恨,悲欢离合,这本是尘世难逃的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