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75200000011

第11章 二、库班桥头堡的末日

1、希特勒的撤退计划曼施坦因实施9月撤退的过程中,向他提供支援的不仅有北面的克卢格,还有南面坚守库班桥头堡的A集团军群。

前面已经提到,希特勒在9月3日允许A集团军群撤离桥头堡。实际上,此前一天夜间,罗马尼亚独裁者安东内斯库访问“狼穴”时就提出过这项建议,并得到了希特勒的赞同。

过去希特勒坚守这个桥头堡,为的是牵制红军兵力,同时等待时机打回去抢高加索的石油。

还在1943年春季,他就要求斯佩尔修建一条5公里长、横跨刻赤海峡的铁路公路两用桥,用以向桥头堡提供进攻物资。预定1944年8月1日完工的两用桥最终并未建成,但1943年6月14日还是有一条缆车铁道通车,每天可以运送1000吨物资。

到了1943年秋季,东线态势的恶化已不可逆转,桥头堡对红军的牵制作用也逐渐下降。希特勒只得把库班——塔曼半岛和高加索石油之梦一并放弃,以腾出兵力来支持曼施坦因。按照A集团军群司令克莱斯特的估计,撤退到10月12日就能完成。

实际上,坚守库班桥头堡的德军,主要是第17集团军。司令为6月24日上任的耶内克将军。该集团军原有35万兵力,但其中10万新兵被调给了曼施泰因。剩下的员额只有25万人。

其中,罗马尼亚军队占了很大比率(2月8日兵力为8万人)。守军共装备2860门火炮迫击炮和110辆坦克强击火炮。可以得到250架飞机的支援。

很多西方史料,如西顿的《苏德战争》,西德的《二战史大事记》,都称第17集团军9月初有14个德国师和7个罗马尼亚师。但根据其9月5日的战斗序列,只有10个德国师和6个罗马尼亚师。作为佐证,苏联史料使用的也是16个师的数字。而所谓“21个师”,可能是把留在克里木的5个师也算进去了。至于西方史学者夸大第17集团军兵力的理由,恐怕是为了渲染所谓“希特勒把大量兵力留在无关紧要的地方”。

第17集团军战斗序列9月5日第44军第97歼击师,第98、79步兵师,罗马尼亚第10步兵师一部,第125步兵师一部第5军罗马尼亚骑兵军:罗马尼亚第9、6骑兵师,罗马尼亚第19步兵师一部,罗马尼亚第1山地师,罗马尼亚第4山地师一部第4山地师,第9、73步兵师第49山地军第101歼击师一部,第50、370步兵师,罗马尼亚第19步兵师一部直属第101歼击师一部,罗马尼亚第10步兵师一部,第125步兵师一部2、红军的进攻企图德国第17集团军的对手,是彼得罗夫上将的红军北高加索方面军。大家或许还记得,这位彼得罗夫是当年敖德萨和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的组织者,算是一位防御专家,但在进攻战役中成就尚不突出。

彼得罗夫麾下包括格列奇金的第9集团军、列谢利泽的第18集团军和格列奇科的第56集团军,由空军第4集团军支援。编成为18个步兵师、4个步兵旅、2个坦克团。兵力317421人(不含国土防空军,但包括68700名海军),装备坦克314辆,火炮迫击炮4435门,飞机683架(包括84架波——2,不包括海军的450架飞机)。海上还有弗拉基米尔斯基海军中将的黑海舰队和亚速海区舰队。

北高加索方面军另有一个第58集团军(3个步兵师),用以防守马尔加里托夫卡至阿丘耶夫间的亚速海沿岸。未能参战。

总体来看,红军的陆战兵力,并不比德第17集团军雄厚。更何况德国人还依托着所谓“蔚蓝色防线”。该防线包括2个防御地带,总纵深20-25公里。其第一(主要)防御地带纵深5-7公里,包括3-4道阵地。如果算上防线内的3个防区和一些斜切阵地,总纵深约60公里。

“蔚蓝色防线”的人工构造无非也是壕堑、土木或永备发射点、雷场和铁丝网之类。其真正特别之处在于地理环境。防线北段56公里依托于库尔卡河的高大土堤,附近净是些芦苇滩、水草丛生的河洼和一望无际的沼泽,不利于部队尤其是坦克重炮的行动;南段25公里则是难以通过的茂密山林。只有中段32公里地形适合通行。

德军的布防根据地形也强弱不一。北段沼泽水网地带防备较弱,主要由第49山地军负责,兵力不到3个师。当面为苏第9集团军(战线40公里);中段因为容易通行,受到了特别重视,部署有第44军一部。后方还有来自三个师的支队。

防区内筑有大量钢帽顶盖的钢筋混凝土堡垒。坦克威胁地段上,地雷密度超过每公里2500颗!

当面为苏第56集团军(战线30公里)。

南段设防也相当坚固。守卫者为第5军。其第73步兵师、第4山地步兵师、罗马尼亚第1山地师,外加第101歼击师一部兵力,负责扼守新罗西斯克海军基地。该地是德军布防重点,埋设有不少于32000颗地雷,筑有500多个工事,砖石房屋上都挖出了枪眼。城市附近挖了5道堑壕,设了七列桩铁丝网。掩蔽部的顶盖可以承受250公斤炸弹直接命中。为构筑这些工事,据说还动用了新罗西斯水泥厂的储备水泥;海上防卫方面,新罗西斯克港唯一出口两侧的东西防波堤,都架着火炮迫击炮,中间拉着阻拦栅网且布满了水雷。岸上也是雷区工事遍布。

德第5军主要对手是苏第18集团军(战线29公里)。红军兵力不过3个师4个旅,当面德罗军却有5个师。但第18集团军在新罗西斯克南郊的梅斯哈科濒海地区拥有一个小桥头堡,即所谓“小地”。德国人为清除这个桥头堡曾出动大批兵力,终归还是无法把俄国人赶下海。战后,曾任第18集团军政治部主任的勃列日涅夫爬上苏联最高领袖的宝座,令人捉刀代笔写了部自传小说《小地》。此地因此变得大大有名,甚至成为了苏联“停滞”时期的重要名词。

如何突破这严密的防线,一直令苏联彼得罗夫将军大感头疼。他思来想去,觉得北面的沼泽实在不适进攻;中段德军太强,阵地太硬;唯有南段,虽然山林茂密,新罗西斯克也是设防严密的“硬核桃”,红军实力更无优势可言。可这里靠着大海,苏军可以实施登陆,甚至能以鱼雷艇发射鱼雷摧毁德军岸防工事,“小地”也多少能派些用场。

实际上,彼得罗夫最初指望的还不仅是鱼雷艇。以前进行防御战时,他就对大舰重炮的威力体会深刻,这次也希望得到重型战舰的炮火支援。但海军人民委员库兹涅佐夫害怕他金贵的军舰被德军水雷和鱼雷艇干掉,当面拒绝了彼得罗夫的建议。对这次会面的细节,各方的回忆都有些出入。但其整体气氛肯定不怎么愉快,甚至互相挖苦。彼得罗夫和海军的关系算是搞僵了。

1943年8月底,斯大林命令彼得罗夫发动进攻。出于鼓励起见,他把主攻方向的决定权给了彼得罗夫,并将其晋升为上将(8月27日)。另一方面,彼得罗夫及其部下们也很清楚,一旦失败,他们的位子也保不住了。

彼得罗夫的具体计划如下:

列谢利泽中将的第18集团军(3个步兵师和4个步兵旅),以及黑海舰队,由陆地和海上发起合同进攻,突向新罗西斯克湾(采梅斯湾),并对新罗西斯克港实施登陆。夺取新罗西斯克后,继续向上巴坎斯基、阿纳帕进攻,以瓦解“蔚蓝色防线”南段。

为实现该计划,第18集团军司令建立了2个陆上突击集群和1个登陆集群。

陆上东部集群,主要是第318步兵师(欠一个团,加强有第55近卫步兵师强击支队和8辆坦克,后来又加强了4辆SU——152);任务是从图阿普谢公路方面实施进攻;陆上西部集群由“小地”出击。包括第83海军陆战队旅和第8近卫步兵旅;登陆集群包括:海军陆战队第255旅、海军陆战队独立第393营、步兵第318师第1339团、内务人民委员部步兵第290团。总计6480人,装备41门火炮、147门迫击炮和53挺重机枪。

编成3个独立支队。上述人员中,全体据称一半有过登陆战经验,海军陆战队占4000人。每个士兵都携带了充足的弹药和3天口粮。登陆指挥官为霍洛斯佳科夫海军少将。他的正式职务是“新罗西斯克海军基地司令”,而他的任务就是把自己的基地抢回来。

海军为登陆提供了120艘战舰和辅助船只,以及28艘汽艇。但提供火力支援的只有3艘驱逐舰。另有32艘鱼雷艇负责用鱼雷炸开防波堤。

海军的炮火远远不能让彼得罗夫满意。他只能尽量强化第18集团军的陆上炮兵,包括调过去一个203毫米重型榴弹炮旅。进攻前夜,第18集团军76毫米至203毫米的火炮迫击炮总数达到800门,另有227门火箭炮。其中208门大炮用于直接支援登陆。

空军第4集团军和黑海舰队,各出60和88架飞机。包括54架轰炸机、36架强击机、58架战斗机。

夺取新罗西斯克的同时,北部和中部的苏军也不能闲着。第9集团军应沿库班河岸向库尔昌斯卡亚、捷姆留克突击;第56集团军进攻格拉德科夫斯卡亚、戈斯塔加耶夫斯卡亚方向。彼得罗夫希望以此牵制德军,使其无法驰援南部。同时切断德军向克里木的撤退通道,并夺取旧库班河渡口。

苏联人紧锣密鼓地准备进攻。德国人也没闲着。9月7日,他们开始着手撤退,并执行希特勒的破坏命令:“留给敌人的只能是不能使用居住而且几个月内不断有地雷爆炸的荒野”。尤其是要破坏掉海军基地新罗西斯克。

所谓没有不透风的墙。9月9日,德军的撤退命令传到了彼得罗夫那里。但苏联侦察机却没有发现德军的实际撤退迹象。以此判断,德军一线部队还坚守着原有阵地。

3、登陆与强攻

无论如何,彼得罗夫不打算拖延进攻。1943年9月9日,一个月光明亮的夜晚,满载苏军的舰船由格连吉克出航。凌晨2时44分,苏军船队抵达出发海域。几乎同时(2时40分),凶猛的空袭、炮击和鱼雷艇突击开始了。

低空而来的苏军机群掩盖了舰艇的发动机声,投下的炸弹和凶猛炮火引发了火灾,浓烟遮住了港口,虽然给苏军的航行提供了掩护,却也使他们难以辨别方位。德国人对炮击反应很快,却误以为是苏军开始了陆上进攻,马上动用40个炮兵和火箭炮连予以回击。

乘此良机,苏鱼雷艇向防波堤和栅网打出鱼雷。以此为掩护,2时50分,一批苏联快艇冲了过来,将冲锋手送上防波堤。他们在几分钟内破坏了拦阻栅网,打出“航道开通”的灯光信号。

2时56分,看到信号的舰艇全速冲入港内。

反应过来的德军以疯狂炮火拦阻,不到80米的狭窄水域内飞舞着枪林弹雨!就在此时,威力惊人的鱼雷再度向德军飞来!随着骇人的巨响,8个发射点被炸上了天,另有9个遭严重破坏。红军火炮也延伸向德军纵深,阻断了援兵的来路。

苏联士兵爬上了码头。首先上陆的是海军陆战队独立第393营。20分钟内送上了800人和10门迫击炮以及19挺重机枪。时间为10日凌晨3时许。

大股苏军的登陆比较不顺。有些登陆点水太浅,舰船无法靠岸,登陆兵只好该乘汽艇;搭载的船只一部被击沉,大部被击伤。

几乎与登陆同时,第18集团军的两个陆上集群也由新罗西斯克市以东及以南发起冲击。猛攻一番后,虽然在个别地段切入德军防线300-400米,却被一些坚固的堡垒阻止。

德军乘机派出援兵全力对付登陆部队。德第101歼击师的2个步兵团被调来实施反击。港口方向的力量天平迅速倒向德国一方。经过血战洗礼的苏海军陆军队第255旅弹药耗尽,只得在夜间逃入陆上西部集群阵地。但仍有大量红军士兵死守在登陆场内。

新罗西斯克之战打得如此之惨,彼得罗夫也无法放弃,只能坚持到底。他派来SU——152重自行火炮敲碎德军堡垒,增派了第55近卫步兵师和第5近卫坦克旅(拥有KV重坦克)。一些新登陆兵也投入了战斗。

复杂地形上的战斗残酷而艰苦。为让坦克通过一条6米深的鸿沟,苏联工兵冒着附近山头射来的弹雨,搬来石头搭桥。这桥用了一天才建成,付出的代价估计也不轻微。但坦克投入战斗还是帮了前线士兵大忙。毕竟用步兵和无装甲的大炮对付不断喷射火焰的砖石建筑,付出的代价太沉重了。

形势开始对德国人不利。其部队经过连日激战,损失也颇大。第73步兵师第186团缩编为1个营,第170步兵团损失20%;第101歼击师第228团损失40%,第16、18港口勤务队几乎被全歼。鉴于阻击任务基本完成,德军于9月15日撤出了新罗西斯克。

在一个阴雨连绵的黄昏,新罗西斯克市被夺回的消息传到了苏联人那里。9月16日近10时,苏军完成对新罗西斯克市和港口内残敌的肃清。

红旗飘扬在车站吊车的顶尖。

4、高加索会战的终结

9月11日、14日,苏第9集团军和第56集团军也转入进攻。德第17集团军则逐步后撤至塔曼半岛各海港。为了搅乱德军的部署,黑海舰队和亚速海区舰队又实施了一些敌后登陆。

但德国人的撤退工作依然很顺利。如原防守新罗西斯克的第73步兵师,10月5日就被调到大陆上的梅利托波尔西南20公里处。9月7日——10月9日,第17集团军在34天内,利用海军舰船和工兵车辆,向克里木运送官兵239669人,伤员16311人。同时还掠走了27456名居民和74657匹牲畜。撤离的装备包括:载重汽车21230辆,牵引车27741辆,1815门火炮,坦克强击火炮74辆,作战物资115477吨。当然,撤退中丢掉的东西也不少。如在库班河以东就销毁了4万吨军火。被红军缴获的武器包括坦克32辆,火炮337门,火箭炮540门,迫击炮229门。

10月8日——10日,德军实施“维金”行动,将撤离库班桥头堡的240艘舰船,组成4个护航编队,经刻赤海峡回到塞瓦斯托波尔。第17集团军的撤退至此大功告成。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苏联飞机对航渡船只实施了一些袭击,但效果并不如他们宣称的那么巨大。而德国人最担心的事情:苏联舰队的阻截,却几乎没有出现过。

彼得罗夫的工作,几乎就是跟在撤退德军后面收复失地。10月3日,第18集团军占领塔曼市;9日凌晨,第56集团军肃清了半岛北部和丘什卡沙咀。至此,库班登陆场被清除。当晚22时正,莫斯科以224门大炮齐鸣20响庆祝胜利,同时也宣告旷日持久,血流成海的高加索之战最终结束(本书后续卷将回顾整个高加索会战)。

作为会战尾声的新罗斯斯克——塔曼攻势,持续了正好一个月。苏方宣称重创了德第17集团军,歼敌5.78万。包括击毙36000人,击伤22000人。德第17集团军上报9月损失却只有5982人。罗军在库班的总损失为9668人(死1598人,伤7264人,失踪806人)。而从德军撤退规模以及伤员数字推断,其战役总损失约1-2万人。

苏军纯减员14564人(海军652人),伤50946(海军623人)。总伤亡65510人。装备损失包括坦克自行火炮111辆,火炮迫击炮70门,飞机240架。鲜血再度汇入了死亡的大海。

高加索的尾声之战,对苏方的彼得罗夫而言,实在是一次代价沉重,效果却很尴尬的战役。他既没有什么优势兵力,也缺乏突破对方坚固阵地的有效装备。用来轰击新罗西斯克的152-203毫米大炮,只有区区50门。比较曼施坦因当年在塞瓦斯托波尔对付他用的超级大炮集群,甚至都不能用小巫见大巫来形容。红海军又很不给面子地拒绝出动大舰,搞得他只好利用鱼雷来炸开德军岸防工事。

条件如此不利,彼得罗夫却出动大量部队,向着撤退前的德军发动了规模巨大、协同复杂的地海作战。遭受巨大损失,简直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而在效果方面,除了给德军造成一定损害外,根本未能阻止对方主力的撤退。

尽管如此,这次战役依然在苏军的战术教程中占据很高地位。分析其原因,第一:攻取新罗西斯克,采用了少见的陆上进攻与海上登陆相协同的方式。陆海空同时配合行动,无疑是一次宝贵的经验。这一点从50年代的材料中可以得到证实。

第二,就是所谓政治因素了。除了那位当年的集团军上校政治部主任勃列日涅夫外,还有当时的第56集团军司令格列奇科。他在战役结束后的10月16日被任命为沃罗涅日方面军副司令。当年只有40岁的将军从此飞黄腾达,战后一路升迁直至国防部长。两人一个总书记,一个国防部长,地位尊崇,偏偏又都好大喜功。新罗西斯克——塔曼之战自然也就跟着他们的政治行情一道上涨。

但当年的战场真实,是不会跟着总书记和国防部长的喜好走的。1943年10月,德第17集团军进入了克里木。虽然红军也尾追而来(详见下一卷),还是有大量德军兵力被调往东线大陆战场。在那里,尤其是曼施坦因的第聂伯河战线上,真正的危机正在降临。

勃列日涅夫与官僚政治所谓革命,最初的发起者多数都有着坚定的信念和理想。而在革命成功后,光凭理想是无法治理国家的。于是就需要一个庞大的官僚集团来执行实现理想的具体事务。这个集团的很多成员未必有什么信仰,更多是“出门做官为了吃穿”的现实主义者。权力高度集中之下,他们容易腐败、容易动摇,甚至可能变质。

革命家斯大林,是苏联官僚集团的缔造者,也有一套简单实用的办法来维持这个集团的活力。那就是无止尽的施加压力、清洗和换血。但官僚们毕竟不是韭菜,而是活生生的人。长期紧绷的政治斗争,使他们身心疲惫,甚至时刻处于恐惧当中,渴望更轻松的生活。

“人间上帝”终有一死。斯大林撒手后,得到解放的官僚不希望再出现一个过于强势的“当家人”,甚至连半官僚化的赫鲁晓夫都不合格。于是,能力平庸但性格较好的勃列日涅夫,登上了苏联最高领袖的宝座。

勃列日涅夫是个典型的苏联技术官僚:

没有信仰、喜欢享受、好大喜功、人不太坏。他从政的最高理想,就是维持现状。但在他和他的同僚们逐渐老朽甚至死亡的过程中,连维持都变得越来越困难。

随之而来,则是新一代的年轻技术官僚,戈尔巴乔夫。官僚体系内爬上来的他,未必有什么特别的智慧,经验和经历又比不上老奸巨猾的前辈们。年轻的资本令他野心勃勃,偏偏又把尔虞我诈的现实当成了童话世界。

斯大林时代,苏联领袖可以和第一流的西方政治家较量,甚至更胜一筹;演变到了戈尔巴乔夫时代,选战中滚打上来的西方政客,却可以把他玩弄于鼓掌之间。

官僚也是普通人,不是超人,也不都是坏蛋。他们普遍存在于这个世界,维持着现代国家的运作,自然有着巨大的合理性。但当社会的一切都由官僚来决定后,衰败将不可避免。

儒学官僚集团对中国千年统治的结果,以及苏联的由盛而衰,都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点。

§§5 撤退与追击:决战第聂伯河

1943年的夏天美丽如画。鲜绿色的草从,野花盛开。平静的原野会被喧嚣的暴雨时不时打搅一下;但树林里躲藏着坦克,原野上挖出了战壕。巨响伴着浓烟腾出、烈焰蔓延。瞬间的铁火洗礼后,美丽的草原上就布满了形形色色奇形怪状的巨型钢甲残骸,绿草野花间横卧着死人的躯体,喷溅上了鲜红的血和内脏。

夏去秋来。天空辽阔而明朗,秋风和煦。绿草却被烧成了黑色、果树被砍到、路边倒卧着肿胀的死牲畜、挖开的死人坑里堆满了腐烂的肉块、恶臭弥漫。德国人的专用枕木破坏车,在铁道中一边前进一边把身后的枕木切断。铁轨、路基、桥梁也被炸毁。失败的一方和胜利的一方同样闹哄哄且急匆匆地蜂拥而过,奔向新的厮杀场。行军的步伐和车辆的轰鸣将大地震的微微颤抖。而当这一切都远去后,留下的只有无尽的废墟,在自然的怀抱中死一般的沉寂。

1943年的夏秋之际就这样匆匆而去了。一个苏联作家描绘道:1943年:深夜、深秋、深的战争。人们不再那么惊慌,也不再那么亢奋,逐渐习惯了与死亡相伴的生活。但战争的进程却不怎么受大众情绪的影响,而是按照自己固有的规律铁一般的发展着。

同类推荐
  • 爱默生随笔集

    爱默生随笔集

    爱默生的思想和作品推动了美国民族精神的确立和发展。而这本《爱默生随笔集》就是他散文随笔代表作的精选译本。他的作品也让我们了解到,在我们所熟知的物欲横流、光怪陆离、追求金钱与时尚的美国,还有着自然、沉静的一面。今天,世界各国文化都面临着全球化的考验和挑战。爱默生的作品恰好可以给我们一些重要的启示和答案。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重温他的思想,意义就在于此。
  • 释迦牟尼的故事

    释迦牟尼的故事

    《释迦牟尼的故事》是著者张琳和李正荣在参考了大量历史文献的基础上,以全新的视角,从历史、文化和艺术等多方面解析释迦牟尼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让读者在探知佛祖内心世界的同时,感悟佛教的博大精深。本书从释迦牟尼的出生、成长、修炼、悟到成佛、思想体系成形、传法旅程,到最后涅?,生动地记述了佛祖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
  • 莫高窟的记忆

    莫高窟的记忆

    本书介绍了老一辈学者们当年为了信念和追求,是如何历尽艰辛来到敦煌的,让读者从另一个侧面了解和感受莫高窟,了解和感受几十年间先后来这里工作的人们的那种艰苦生活和艰辛工作。
  • 夏丏尊精品选

    夏丏尊精品选

    夏丐尊是我国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和出版家。他的每一篇作品在词章上都干净、利落,极少疵累之病和雕琢之痕。他的说理散文思路清晰、逻辑严密,记叙散文描写生动、表情准确,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诗意浓郁,具有典范意义。《夏丐尊精品选》精选中国实力作家夏丐尊的作品,倾情打造最权威的美文选辑。所收录的名作或缅怀青春,追忆逝水年华;或立意深远,展示哲思妙悟;或思亲怀友,抒发深沉情感;或探寻美景,欣赏自然风情。让读者充分领略佳作的语言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思想之美。
  • 用文字摆平好汉

    用文字摆平好汉

    耿立的文字质感多层面,可以慷慨悲歌,可以诗意旖旎,可以故事曲折回环,可以幽默解颐。《用文字摆平好汉》使我们感到的是:梁山不远,水浒很近。那些人物是宋朝的,也是当代的,水浒气,如阴魂恶鬼缠绕着这个民族。那些戾气可以借尸还魂,人们啊,要警惕。
热门推荐
  • 出镇

    出镇

    当大部分的文学创造都痴迷于制造虚幻的时候,真实的生活往往被我们所忽略。我始终认为文学艺术不应该脱离于生活而存在,只有真真切切的生活体验才是文学创作源源不断的素材。这部作品注定无法融入玄幻当道的市场,但我不会后悔自己的选择,即便这份乡土气息只能留存片刻,我已深感荣幸。
  • 第四视角

    第四视角

    当世间一块山间崖石,拥有了魂,生命则开始孕育。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时空之恋:妖孽王爷的现代娇妻

    时空之恋:妖孽王爷的现代娇妻

    一场跨越时空的爱恋,一段悲又喜的真相;原是一条见证他们之间缘分的项链,到头来却成为他们之间最大的阻碍。他与她本是两个时代的人,最不应该相爱的人,但却在阴差阳错之下相遇相爱到相离,他们以为这只是短暂的分离,但当她去寻他时,他的眼中却不再有她,他的笑容也只为另一个她绽放,可他们谁都不知,这一切只是误会,当真相大白时,他与她将何去何从?
  • 异世南爵

    异世南爵

    豪门恶少被卷入家族世仇,从此替爷征为族兴!
  • 武逆万界

    武逆万界

    ***十年前,北域第一大宗门最后一名峰主离奇失踪******十年后,陈长青走出黑风林,名震天下!***————新书上传,请读者朋友在看书的同时,记得收藏,投出你宝贵的推荐票,拜谢。
  • 神研者

    神研者

    余孤,一个现代神研者,因血脉问题的短命鬼,意外穿越到大千世界,并一不小心把正在突破的天之娇女,惊得重伤垂危!于是乎,刚刚干来到这个世界的余孤,便被天之娇女的千万追求者,痛恨上了!他是一个只知道带来麻烦的人,也是让人咬牙切齿,痛恨无比的人!没有人知道他从何而来,只知道,只要这家伙出现的地方,必有大麻烦!
  • 隔着一个世界的爱恋

    隔着一个世界的爱恋

    一个普通的女孩,有着一个作家爸爸,却不能凸显出优秀的遗传基因,成为了一名并不被看好的医生,阴差阳错认识了帅气优秀的男主,经过一系列事情的磨合,两人的心逐渐交织在一起,成为了男女朋友,从此生活发生了改变。
  • 陌言未倾城

    陌言未倾城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郎有情,妾有意,只恨时光拆情缘。缘来未紧握。
  • 万界修真

    万界修真

    我心中的幻想世界,我心中的千年之梦。。。
  • 星空足迹

    星空足迹

    “有些东西我们阻挡不了,太阳没了,我们也没了,我们要做的就是寻找,我们的生命可以丢弃,可我们的信仰不能缺失!”创世纪,生命进化,人类陷入危机,短暂的时间内,要找到新的生存之地,当光加粒子遇上思维孰强孰弱?当新世界来临谁去谁留?有时候毁灭不是结束,只是一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