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87500000043

第43章 清代散文

清朝是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最后一个时期。总的说来清代的散文是有成就而无特色。

明末清初的一批作家,开始转变晚明小品的格局,钱谦益首开此风。钱谦益(1582~1664)既反对明代的复古派,又不满意公安派的狭窄和竟陵派的肤浅。他既倡导为文要“情真”、“情至”,反对模拟,又倡导为文应有渊博的学问以反对疏浅。他认为写文章应兼具“独至之性,旁出之情,偏诣之学”(《冯定远诗序》),力图将“学人之文”与“文人之文”合为一体。他本人的文章内容驳杂,规模阔大,铺陈学问与抒发性情结合,纵横恣肆。这种恢诡、奔放的文风对改变明文之衰微格局起了很大的作用。稍后于钱氏的清初文人,分别向着“学人之文”和“文人之文”两个方向发展。

“学人之文”的代表作家是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黄宗羲(1610~1695)是一个有多方面造诣的学者。他反对复古和拘于一家一派,强调文、道、学的统一,要言之有物;他也强调文章要“情至”,据情直书。其《原君》、《原臣》等作,不仅有进步的民主性思想,而且文笔纵横恣肆,风格宏伟浑朴。顾炎武(1613~1682)也是一位著名学者,他认为文章应有益于世用,反对空洞无聊的文字,宣称“文之不关于六经之指、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与人书》三)。其议论文立论卓越,简明宏伟;其记事文和书信等文,叙述清楚,描写生动,笔锋锐利。王夫之(1613~1692)强调文学的现实性和社会作用,反对复古和模拟,强调为文应有个人特色。其杂文和史论颇有特色,如《论梁元帝读书》等,均写得纵横捭阖,感情洋溢,风格雄浑恣肆。

“文人之文”的代表作家是被称为“清初三大家”的侯方域、魏禧和汪琬。侯方域(1618~1654)在三家中成就最高,他推尊唐宋八大家,尤倡学习韩愈、欧阳修。他为文既讲纵横驰骋,又讲法度。其人物传如《李姬传》、《马伶传》等,情节曲折,人物形象生动,文章有声有色;其书信如《癸未去金陵日与阮光禄书》等,洋洋洒洒,词严气盛,可谓锋芒毕露。魏禧(1624~1681)论文主“积理”和“练识”,好《左传》和苏洵之文。其文长于议论和叙事。其传记文如《大铁椎传》等,表彰志节之士,文笔简练,叙事如绘,颇富形象性和感染力,表现了一种凌厉慷慨之气。汪琬(1624~1691)之文,有意学明之唐顺之、归有光和宋之欧阳修、曾巩,为文比较“正统”,讲究法度,其文条达疏畅,简洁平实。属于“文人之文”而成就较高的作者还有王猷定、邵长蘅、姜宸英、朱彝尊等。

清朝中叶,进入雍正(1723~1735)、乾隆(1736~1795)时期,理学再度抬头,意识形态领域思想控制加紧,桐城派古文应运而生。戴名世(1653~1713)之文明显地承袭明代之唐宋派。他主张作文应以“精、神、气”为主,语言为末,同时强调,文章所以能“传神”关键在有“义理”。其部分文章如《与余生书》之类,大胆放言,浩瀚纵横,尚有清初文章风气。然其因《南山集》文字狱而遇害,所以,他是明清之际文风的结束者,而又对此后的桐城派有相当的影响,这不仅因他是桐城人,也不仅因其文学主张和艺术技巧对桐城派有影响,而是还包括他因《南山集》而遭文学狱的影响,使桐城诸子引以为戒,形成一种新的文风。桐城派是指清朝中期以桐城人方苞、刘大槐和姚鼐为代表的散文流派。方苞(1668~1749)是桐城派的开创者。他在思想上尊奉程朱理学,文学上推崇唐宋古文。他提倡写古文要重“义法”,“‘义’即《易》之所谓‘言有物’也;‘法’即《易》之所谓‘言有序’也。意以为经而法纬之,然后为成体之文”(《又书货殖传后》)。主张文章内容与形式统一,反对俚俗和繁芜,认为古文应以“清真雅正”为尚。其《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等均为名作,语言简练,不枝不蔓,风格雅洁。刘大樾(1698~1779)也是桐城派的开山祖师之一。他认为文章应“明义理,适世用”,他在方苞讲“义法”的基础上,讲究“行文之道”;他重视文章的神气,提出“神为气之主”的新看法,讲究音节和字句。其文喜欢铺张排比,辞藻气势较盛,而雅洁淡远则不及方苞。姚鼐(1732~1815)是桐城派之集大成者。他将桐城派的理论系统化,强调文章要义理、考据、文章三者并重,并认为“神、理、气、味者,文之精也;格、律、声、色者,文之粗也。”他又讲文章的阴阳刚柔之分,认为阳刚、阴柔这两大类风格不可偏弃,刚柔相济之文乃是文章的更高境界。最能体现其文学主张的名作是《登泰山记》,其文简洁清淡,纡徐雍容,情韵丰厚,偏于阴柔,与方、刘之文虽有不同,但仍不脱雅驯不芜的总特色。

桐城派散文是中国传统散文的一个历史发展,它在思想内容上,语言文风上都适应了清代统治者的需要,其雅洁通畅的特色,对矫正明末清初文风,促进散文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影响所及,直至“五四”新文化运动。姚鼐之后,影响较大的是阳湖派。阳湖派是以阳湖人恽敬、张惠言为代表的一个散文流派,实为桐城派的一个支流。他们在理论上与桐城派接近,而在创作上有所不同。他们强调吸收骈、散两种文体之长,以补桐城派之单薄。恽敬(1757~1817)喜韩非、李斯之文,其文章雄刚峻峭,而稍欠情韵;张惠言(1761~1802)之文有意学韩、欧,风格较为温润和易。李兆洛(1769~1841)也属此派,其文较为厚重。阳湖派与桐城派之文互有得失,但其成就未能超越桐城派。

在桐城派的极盛期,有两位不同于桐城派的散文家,这就是章学诚和袁枚。章学诚(1738~1801)既反对桐城派专讲“义法”,又反对袁枚专讲“性灵”。强调文章要“修辞立诚”,要“气昌而情挚”,其文以议论见长。袁枚(1716~1797)主张骈、散文体各有所用,提倡抒写“性灵”,反对拟古。其文恣肆酣畅,妙趣横生,令人耳目一新,然雅洁严谨稍感欠缺。

近代散文指清代道光(1821~1850)年间至“五四”前夕的古文。这个时期总的情况仍是桐城派占主导地位,但随着时代的变化,散文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道光以后,时代危机日趋严重,为适应现实生活需要,各种各样的经世之文相继出现,古文出现了新趋向。包世臣(1775~1855)首先起来反对抽象的载道之文,提倡“言事之文”、“记事之文”,要求文章与经世相结合,其散文大多关切时务政事,深切著明。魏源(1794~1857)主张文章要联系社会实际,要切于实用,表现了政治家、实务家的特点。其文章多与时务政事之兴革有关,洞悉事情,叙事清晰,说理透辟,文字洗炼,形成清道隽峭的特色,与桐城派异趋。龚自珍(1792~1841)主张文学和政治必须统一起来。他写了许多极富现实意义的作品,如政论文《明良论》、讽刺寓言小品《病梅馆记》等。其文直承先秦、两汉散文传统,语言风格活泼多样,散行中有骈偶,简括中有铺排,瑰丽中有古奥,大别于桐城派,开古文之新风气。这些经世文派的文章,打破陈规,为清代散文之一大变化,开近代散文之先河。

随着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发展,冯桂芬、王韬等对桐城派提出尖锐批评,主张文章社会化,否定桐城派的“义法”。与此同时,太平天国的洪秀全、洪仁歼等发布《戒浮文巧言谕》,抛弃桐城派古文,主张“朴实明晓”的文风。为建立新体散文作出了努力。但在此时,桐城派古文也在努力“中兴”。首先是梅曾亮(1786~1856)提出“文章之事,莫大于因时”,即随时代发展而反映不同的现实内容。他虽思想倾向保守,但其文章清淡简朴,颇富文学意味,使桐城派古文出现活跃的趋势。把桐城派古文推向“中兴”的是曾国藩。曾国藩(1811~1872)推崇姚鼐,宣扬桐城派古文,一时声势颇大,使桐城派古文形成“中兴”局面。但实际上,曾国藩的古文理论和创作均有别于桐城派。他标榜古文,又颇赞赏清中期以来的骈文;他扩大了桐城派学习的源流;并于义理、考据、文章之外,又加上“经济”一条,使桐城派古文有了致道之用;其为文“好雄奇瑰玮”,与桐城派之简朴清淡之风不同。曾国藩出于桐城,而对桐城派又有所改革,他矫正了桐城派脱离实际、追求闲雅的倾向,使古文较有内容,较有气势,为桐城派古文打开了僵局,曾国藩利用桐城派,开创了湘乡派。湘乡派是以曾国藩为核心,以其湘乡籍弟子张裕钊、吴汝纶、黎庶昌、薛福成等为骨干的散文派别。湘乡派古文成为宣传封建道德、维护封建统治的有效工具,颇受当时统治者的支持。另有吴敏树(1805-1873)虽不依傍桐城门户,但实与桐城派相差无多;他虽终身不受湘乡派之牢笼,但他始终未找到自己的古文创作道路。

首先打破桐城派“中兴”局面的是新生的资产阶级改良派。陈荣衮、裘廷梁提倡用俗话写白话文,从语言形式上否定一切古文的表达作用,但影响有限。影响较大的是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等人的新体散文。康有为(1858~1927)无视古文之传统程式,而又取其所长;受龚自珍影响,而比龚自珍汪洋雄放。其文多政论,直抒己见,证据古今,奔放流畅,无意不达,实开梁启超“新文体”之先路。谭嗣同(1865~1898)否定桐城派,寻求新文体。其散文从学习骈体文中来,句法严谨整洁,沉博绝丽,然明显表现出通俗化的倾向。梁启超(1873~1929)提倡“文界革命”,尝试过“语文合一”,大胆突破传统古文的束缚,致力于文体的通俗化。其散文平易畅达,时杂俚语、韵语和外国语法,纵笔挥洒,不加检束,号为“新文体”。《谭嗣同传》、《少年中国说》等为代表作。他的新体散文是对传统古文的一次猛烈冲击,为清末的文体解放和“五四”白话文运动开辟了道路,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思想解放和文体解放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此后的资产阶级革命者,也多致力于文体的通俗化,如邹容、陈天华、秋瑾等,多用白话体为文,为促成文体的根本变革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积极进行文体改革的同时,桐城派及其他传统古文派也在努力适应新的形势,其代表人物是严复、林纾和章炳麟。严复(1853~1921)的散文突破了桐城派的局限,能结合新事物来表达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新思想,特别是用先秦诸子和桐城派古文笔调翻译了《天演论》。当时引起颇大反响。但他坚持所谓严谨的古文格调,反对通俗化,最终走向了新文化运动的反面。林纾(1852~1924)专致桐城派古文,后用古文翻译西方小说,在知识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和兴趣。章炳麟(1869~1936)亦以古奥难懂之文表达强烈的反清思想,鼓吹资产阶级革命。此外,王先谦(1842~1917)之死守桐城家法,马其昶(1855~1930)这位桐城派殿军也不越桐城规范,虽有成就,然均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中国的古代散文发展到近代,显然已无法适应时代的急剧变化和新的现实生活需要。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以实用、通俗为主要特征的新体散文进一步发展,大量白话文散文和小品文的成功对旧文学起了示威的作用,证明“旧文学之自以为特长者,白话文学也并非做不到”,终于过渡到了“大众化”的白话文。白话文的兴起并成为中国文学的主体,标志着语、文分离的传统古文对文坛长期统治的结束,划出了中国散文发展史上一个崭新的时代。

同类推荐
  •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钱玄同作品集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钱玄同作品集

    近来看见《上海时报》上登有广告,说,有《灵学丛志》出版;此志为上海一个乩坛叫做什么“盛德坛”的机关报。其中所列的题目,都是些关于妖精魔鬼的东西。最别致的,有吴稚晖先生去问音韵之学,竟有陆德明、江永、李登三人降坛,大谈其音韵。我看了这广告,觉得实在奇怪得很,因此花了三角大洋,买他一本来看看,究竟是怎么一回怪事。
  • 走过人生的月缺花残

    走过人生的月缺花残

    身有残疾,是人生最为悲苦之事,可是只要有一颗完整的心,只要心中充盈着希望,便依然能走出辉煌完美的人生。 本书中的每个故事,都是以此为根基,有名人,有我们身边的普通人,在他们身上,残疾与病痛是生长梦想的土壤,挫折与逆境是激发力量的源泉。本书没有说教,没有条条框框,用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体现了那些人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顽强的意志,以及感人的事迹和精神,还有动人的真情实感,能给人以共鸣和启迪,给人以感动和力量。
  • 田园之歌

    田园之歌

    《田园之歌》,是应时代的召唤而作。诗集展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壮美风光。春风化雨润万物,农村的田亩、河流、房屋、树木等都焕发了新的光采,让人喜在眉梢,心潮澎湃。诗集中许多篇目就是以这样质朴而发人深省的名称命名的。如《村前的一条河》、《绿野与红房》、《田头摄影》等,这里展现的是风光,而倾吐的是农人战天斗地的豪情和劳动创造的喜情。例如诗中写道:“满田绿禾我手绣,万顷田亩我打扮”;“一条彩虹落地上,哗啦啦的河水绕着村子流”;“红楼红心红日照,欢声笑语撒田畴”;“水田绿秧相映衬,人间引出仙境来”。这些诗篇展现了一幅美好的农村画面。
  • 谷雨诗二

    谷雨诗二

    《谷雨诗选(套装全3册)》包括:《谷雨诗选(第1卷)》、《谷雨诗选(第2卷)》和《谷雨诗选(第3卷)》。《谷雨诗选(套装全3册)》主要包括:武丁、森林、大地、高山、湖海、余昭安、夜渡(外一首)、蒋天佐、献给八十年代第一个“谷雨诗会”、熊述隆、关于一只古老的谜、刘华、我拾到一双眼睛、李一痕、幸存者之歌(外一首)、王一民中年恋情(组诗)、陈小平、春天,一切都在萌动、肖麦青、端午,在故乡、刘晓宇、劳动者的歌(二首)、谢亦森、修路、陈良运和生命的密码等等。
  • 歌者的悲欢

    歌者的悲欢

    本书是著名学者丁启阵的最新著作,讲述了唐代诗人的所处的时代与命运、他们的才华、功名、性情爱好、精神信仰和生存之道。本书是著名学者丁启阵的最新著作,讲述了唐代诗人的所处的时代与命运、他们的才华、功名、性情爱好、精神信仰和生存之道。本书是著名学者丁启阵的最新著作,讲述了唐代诗人的所处的时代与命运、他们的才华、功名、性情爱好、精神信仰和生存之道。
热门推荐
  • 单行影只

    单行影只

    我们就像孤儿一样,在尘世中孑孓一人,踽踽独行。
  • 红颜寂尘

    红颜寂尘

    她是一颗独一无二的仙草,她又只是一名为爱而生的女子。在这个包罗万象的世界里,她不是最美的,也不是最强的,更不愿去攀到顶峰孤芳自赏。她只是一个小女人,一个懂得装傻的小女人。
  • 又二十一年

    又二十一年

    “我永远都不会离开你”他们双目对视说着更像是承诺的情话。“遇见你是我这辈子最幸运的事,”她笑着留下眼泪,没有伤心只有幸福。“我们回家吧”他牵起她的手,始终没有说出那三个字。她错愕的望着他纤长的睫毛上甚至还挂着一滴泪珠,怎么就回家了?说好的求婚呢!!!
  • 明伦汇编人事典悲欢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悲欢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路过神奇宝贝世界的半仙

    路过神奇宝贝世界的半仙

    都市生活的自修半仙,因机缘巧合,来到了神奇宝贝的世界,既来之则安之,以历练自己为目的旅途开始了,有什么机缘世俗在等着他呢,他最终是会得道成仙呢?还是愿意堕落世俗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本文为作者无聊著作,欢迎点评,但不会因为你的点评而改变我的风格,毕竟是为自己写的,但你的建议我还是会听取的,谢谢。
  • EXO耽美之香芋与凤梨

    EXO耽美之香芋与凤梨

    原本相爱的人,即使贫穷,也能手牵手面对一切。蒙上了利欲的眼罩,渐渐形同陌路。我和他都耽误了自己的青春,也耽误了自己的一辈子,对方早在自己心中刻下了痛苦的痕迹,填不满,抹不去
  • 仙凡演义

    仙凡演义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道不尽地老天慌。一个普通平凡的小人物,一段不平常的修炼之途,然而却在一个机缘巧合之下,进入修仙之路。神秘的修仙界究竟会带给他什么样的一段经历,是他踏在别人的尸体之上还是被别人踏在自己的尸体之上,巅峰的道路上他又能怎么样一步步攀升。巅峰之路身何欢,仙途漫步道万千,漠视红尘逍遥路,笑傲苍生唯我癫。炼精化气,炼气化神,化神还虚,返虚合道。前期和各大仙侠小说差不多,后期加入新的境界、体悟,相信会给书友另类的感觉,会充分结合读者的想象力,让此书具有新的神韵味,在此让我们大家共同打造一个完美的神话。此书说是仙侠却和侠字不占边,所以这里请大家原谅。
  • 武魂天

    武魂天

    迷雾中行走,冥冥之中自有定数。
  • 皇宫养育穿越儿女

    皇宫养育穿越儿女

    夜店老板钟宸惜,穿越至深宫后院,生了一儿一女。本该平淡无奇的宫廷生活,却因此改变。儿子慕轩南:身为一只有理想有抱负有文化的,修行已千年的妖,被封了法力投胎为皇子实在是迫不得已。女儿慕轩兰:古代穿越古代达人,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斗得过奸妃,翻得过围墙。连唐宋元明清,都挨着逛过了一遍!风云变幻的皇宫,陌生的架空时代,钟宸惜如何才能做一个好母亲,养育穿越一家子?
  • 生活感悟

    生活感悟

    本套《现代名言妙语全集》分第一部分“名言集”,含有:《人生名言》、《生活名言》、《情感名言》、《理想名言》、《品质名言》、《文化名言》、《哲理名言》、《知识名言》;第二部分“格言集”,含有:《人生格言》、《生活格言》、《情感格言》、《理想格言》、《品质格言》、《文化格言》、《哲理格言》、《知识格言》;第三部分“警言集”,含有:《社会警言》、《政治警言》、《管理警言》;第四部分“赠言集”等。这些名言警句句句经典,字字珠玑,精辟睿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鼓舞性、哲理性和启迪性。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力量开发的功能,不仅可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还能增进自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