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94300000046

第46章 自阉入宫,伺机窃权

王振是明代第一个专擅朝政的宦官。他自阉入宫,以求威风显赫。先在宫中教太子(即英宗)读书认字,继而攫取司礼监之权。张太后和“三杨”年老病故以后,乘机专擅朝政。他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树立自己的权威,大力拉帮结伙,排斥异己,干尽了坏事。后来竟然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挟英宗亲征瓦剌,致使英宗被俘,数十万大军被歼,明朝差一点被瓦剌颠覆,他本人也在战场上被愤怒的部众用铁锤砸死,结束了可耻的一生。

王振(?—1499年)是明初蔚州(今河北蔚县)人。早年曾在家乡读过书,成为一个略通经书和文法的儒生。后来又做了教官,但不认真执教,以法应当受责罚。正好这时朝廷招收宦官,王振为了飞黄腾达,便自阉其身(破坏生殖器),钻进皇宫,成为宫中一位有文化的太监。想利用宦官接近皇帝的条件,达到攫取权力的目的。

明初以来,对宦官限制很严,后来逐步有所放松。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鉴于前代宦官干政、酿成祸乱的教训,曾立下规章制度,不许宦官读书识字,不许宦官兼任外臣文武衔,不许穿戴外臣所穿戴的冠服,品级不得超过四品等。还在宫门挂一块高3尺的铁牌,上面刻有“内臣(即宦官)不得干预政事,违者斩”几个大字。朱元璋确实对宦官管制很严,曾有一位老宦官,因为在宫中供事很久,说话逐渐随便起来,一次,他未加注意,从容谈到了政事,朱元璋毫不留情,立即砍掉了他的脑袋。

朱元璋严格控制宦官的制度,到明成祖朱棣以后,逐渐被破坏了。朱棣在发动“靖难之役”前后,曾多次收到建文帝宫中宦官送去的情报,许多宦官偷偷地逃入他的军中。朱棣的贴身宦官狗儿等也立有军功。这样,朱棣就以为家奴可靠,称帝以后开始任用他们出使外国,到全国各地去征税、采办、监军,以及镇守地方等。成祖还设立东厂,选拔亲信宦官掌管,东厂和朱元璋时期设的锦衣卫一样,是一个重要的特务机构,只对皇帝负责,可以不受司法机关监督和缉拿臣民等。宦官开始参预部分政治、经济和军事活动。宣宗时,又改变“宦官不许读书识字”的旧制,开始在宫中设内书堂,令大学士陈山教宦官识字。此后,宦官读书识字就成了定制。

王振就是在这种形势下自阉入宫的,由于他有一定的文化,又能说会道,入宫不久就被委任为教小宦官读书认字。此外,他还在官场中混过,所以,在舞文弄墨和玩弄权术方面,宫中的宦官都无法与他相比。王振靠着这些有利条件,谄媚逢迎,很快就讨得宣宗皇帝的喜欢,被提拔为东宫局郎,派往东宫去侍奉皇太子朱祁镇读书。王振谋得了与太子朝夕相处的美差,心里非常高兴,决心紧紧抓住太子,以达到攫取权利的目的。于是,他一面教太子读书认字,一面陪太子玩耍,尽量讨太子的喜欢,也注意用自己的思想去影响太子,以便将来能够控制太子。王振也真有办法,很快就取得了太子的欢心,也博得了宣宗的信赖。但宣宗时期,亲自视政,对宦官控制仍然很严,王振还没有办法干预朝政。

宣德十年(1435)正月,宣德皇帝病死,太子朱祁镇继位,是为英宗,年号正统。这时,英宗年仅9岁,不能亲自处理国家大事,由太皇太后张氏(英宗祖母)垂帘听政。张太后既贤惠又精明能干,她推心置腹,委任内阁大臣“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主持政务。他(她)们密切合作,共同处理国政,继续保持明朝统治的稳定。

英宗即位,对于王振来说,更是一个重大转机,他依恃英宗的宠信,很快就越过金英等数人,取代了不识字的刘宁而出堂司礼监。

司礼监是明代宫廷里24个宦官衙门中最重要的一个,它总管宫中宦官事务,提督东厂等特务机构,替皇帝掌管内外一切章奏和文件,代传皇帝谕旨等,由于此职事关机要,历来都由皇帝的心腹宦官担任。后来,随着“票拟”制度的形成,皇帝最后的裁决意见,要由司礼监秉笔太监用红笔批写在奏章上,称为“批红”。奏章经过“批红”以后,再交内阁撰拟诏谕颁发。宦官掌握了“批红”大权,实际上就成了皇帝的代言人。这些宦官成天在皇帝旁边,善于察言观色以迎合皇帝,又常常利用皇帝深居简出和外廷官接触少的弱点,欺上瞒下,假传谕旨或歪曲篡改谕旨,以售其奸。英宗把这样一个重要官职交给王振,为他日后擅权开辟了道路。

但在张太后和三杨共同处理朝政期间,由于他们都是前朝元老,威望很高,王振自知难与匹敌,遂不敢放肆,只好采取两面派手法,等待时机,再行窃权。为此,他对张太后和三杨百般殷勤,毕恭毕敬,极尽诌媚之能事,以讨得他(她)们的好感。一次,英宗朱祁镇与小宦官在宫廷内击球玩耍,被王振看见了。第二天,王振故意当着三杨等人的面,向英宗跪奏说:“先皇帝为一球子,差点误了天下,陛下今天复踵其好,是想把国家社稷引到哪里去!”一副忠心耿耿、十分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样子。三杨听了,深受感动,慨叹地说:“宦官当中也有这人啊!”王振每次到内阁去传达皇帝的旨意,都装得十分恭敬和小心的样子,总是站在门外,不入阁内,深深感动了三杨,后来,王振再来传旨时,三杨打破惯例,特把王振请到屋内就坐。

王振表面上讨好三杨,事事顺从,装成不干预政事的样子,但内心仍然按捺不住攫取权利的欲火,一有机会,就想法抓权,干一些干预朝政的勾当。他常趁无人在英宗旁边时,劝英宗用重典制御臣下,反对开“经筵”、倡导文治,建议英宗发展军事、以武治理国家等等。因此,英宗曾让他带领朝中文武大臣到朝阳门外阅兵,王振则利用这个机会,压制真正有才能的人,把他的私党隆庆右卫指挥佥事纪广报为骑射第一,一下子提升为都督佥事。

太皇太后张氏见王振为人狡诈,诡计多端,日益取得英宗宠信,逐渐干预起朝政来,心中十分不安。她害怕前朝宦官专政的历史重演而断送大明江山,决心进一步提醒英宗严防宦官专政,并准备严惩王振,以打消王振妄图干预朝政的念头。

一天,张太后让宫中女官穿上戎装,佩好刀剑,守卫在便殿旁边,肃穆凛然。接着,太后把英宗和英国公张辅、大学士杨士奇、杨荣、杨溥以及尚书等召到便殿。英宗和五大臣见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儿,英宗急忙按规定站立东边,五大臣站立西边。太后看了看五大臣,又看了看英宗,然后指着五大臣对英宗说:“这五位大臣是先朝元老,受先皇之命辅佐你治理国家,你有什么事情,必须与他们商量,如果他们不赞成,切不可去做。”接着,张太后又把王振找来,喝令跪在地上,声色俱厉地说:“太祖以来就立下了规矩,宦官不得干预政事,违犯者定斩不饶。现在,你侍奉皇帝不守规矩,按照我大明法律,应当赐你一死。”太后的话刚一说完,事先安排好的几个女官应声而上,把刀搁在王振的脖子上。王振顿时吓得面如土色,浑身直打哆嗦。英宗见状也大吃一惊,急忙跪下替王振求情。五大臣也跪下请求太后免王振一死。张太后见状,怒气稍息,改变颜色说:“皇帝年幼,岂知此等宦官自古祸人家国,我看在你们的面上,饶了王振,但是,此后不许他干预国政,如有违犯,定斩不饶。”王振听后,连连点头称“是”,不断磕头谢恩。此后,张太后每隔几天就派人到内阁去查问王振办了什么事情,有没有未通过内阁而由王振自己决定的事情,如果有,她就把王振找来痛斥一番。

王振自阉入宫,本来就想控制国家大权以出人头地,他不惜低声下气,小心谨慎地侍奉宫中的皇亲国戚,好不容易当上了太子的教师,掌握了司礼监的大权,在一个时期内,他心花怒放,不知所已。哪知,“三杨”等元老重臣德高望重,张太后对他管制又特别严格,他想控制朝政的愿望难以实现,心中着实不快。但也毫无办法,只好在干预朝政的道路上停下脚步,采取以屈求伸的办法,等待时机,以求一逞。

王振知道,要达到自己的目的,紧紧抓住英宗和培植党羽十分重要。为此,他改变策略,先不去干那些直接干预朝政的事,而去进一步讨好英宗,并在暗地里广交“朋友”,大量培植私党,为以后专权培养基础。他这一“招儿”还真灵,很快就取得了一些大臣的赞誉,也进一步得到了英宗的宠信。

正统六年(1441年)十月,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重建竣工,英宗在皇宫大摆筵宴,进行庆贺。按照明朝宫中制度规定,宦官无论如何也没有资格参加宫宴。可这时的王振已深得英宗宠信,英宗在宴会上见不到王振,就像少了点什么似的,急忙派人前去看望。王振见了来人,自比周公,大发牢骚说:“周公辅助成王,为什么惟独我不可以到宴会上去坐一坐呢?”使者将王振的话报告了英宗,英宗不但不怪罪,反倒觉得王振受了委屈,下令打开东华门的中间大门,让王振进入宫中参加宴会。王振刚刚来到门外,宫中百官即向他罗拜,表示欢迎。这件事充分说明,王振虽然受到张太后和三杨的限制,但他依恃英宗的宠信,暗地拉帮结伙,势力仍然逐步强大起来,这就为他后来擅权奠定了基础。

同类推荐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蔡元培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蔡元培

    蔡元培生活在19世纪末叶至20世纪30年代,经历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直到抗日战争中期。他的生命历程横跨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穿越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充满了丰富复杂的传奇色彩。他所处的时代,是中华民族充满内忧外患、横遭外国侵略者蹂躏的悲愤时代,也是中华民族前仆后继、勇猛斗争的英雄时代。在他所处的历史时期,古老的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政治舞台风云变幻,错综复杂。在这样一个变化多端的年代里,蔡元培积极投身于时代洪流,在惊涛骇浪的历史大河中,在进步与保守、革命与反动的多次较量中,上下求索,不断实践,走过了光辉灿烂的人生之路。
  • 好莱坞首席明星代理人:迈克尔·奥维茨传

    好莱坞首席明星代理人:迈克尔·奥维茨传

    在本书当中,作者向读者披露了奥维茨的发家史;在贝弗利山的某家大饭店,他将百元美钞撕成两半,以预订前排最好的包间,来引起大家的注意;为了赢得一位犹豫不决的客户,他在全议桌上跳起四不像的踢踏舞;他时刻记得给客户送一些礼物,尽力帮助他的客户和朋友,事无巨细,把它当作自己的义务——以及他的同事用飞机载客户去晚餐等等壮举。
  • 毛泽东瞩目的巾帼红颜

    毛泽东瞩目的巾帼红颜

    本书里收进了毛泽东对终生难忘的世界友人的评点及其这些友人的传记。毛泽东是一位具有崇高民族气节和革命正义立场的人,他受憎分明,对支援过中国革命的白求恩、柯棣华等世界友人,他的评述饱含着无产阶段的深情厚谊,是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长期团结一致、和平共处、睦邻友好的意愿和真实写照。本书作者全面地反映毛泽东对历代巾帼红颜的评价并将她们的生平传记予以介绍,以便读者了解历史上一些著名的女政治家、女革命家、女文学家及杰出的巾帼英雄。
  • 飘落的风筝

    飘落的风筝

    本书是一本自传,作家在童年的乐趣、相信自己的双手、母亲教我诚实、我有一个温暖的家、花季里的畅想等文章里,讲述自己的童年故事。
  • 伟大的犹太人(上)

    伟大的犹太人(上)

    本书介绍了50位犹太人,包括商业家、科学家、政治家、思想家、艺术家,诸如洛克菲勒、巴菲特、海涅等一批伟人和名人,读者都可以从中感受到他们的骄人成就,并获得有益的启示。
热门推荐
  • 娇妻上任:男神老公甜甜宠

    娇妻上任:男神老公甜甜宠

    从十二岁起,景晚晚将终有一天睡服荣战北这个男人视为人生头号目标,可荣战北有三好,身强体壮颜艺好,就是……不太好推倒。她喜欢他的时候,“荣少,约么。”“滚。”“荣少,求亲吻,求宠爱。”“滚。”“荣少,娶我。”“滚。”后来,他爱她的时候,“老婆,求亲吻,求宠爱。”“滚。”他霸气一笑,直接把她在床上扑倒,“好,今晚我们一起滚一滚。”
  • 校园全能小道士

    校园全能小道士

    深山里的小道士踏入校园,彻底改变了人生际遇,各种奇遇艳福接踵而至。超级学霸?全能体育奇才?会法术会看病还会整人?没错!他就是校园全能小道士!霸道女总裁非要做他姐姐;绝美校花偏偏非他不嫁;冷艳警花要拜他为师;可爱萝莉把他当做最崇拜的大哥哥。
  • 仙道绝巅

    仙道绝巅

    少年余涯,出生便伴有一道本源仙魄。十五岁时,余涯从小镇中走出,从此一步一步踏上仙道绝巅。
  • 十二星座之星座青春纪

    十二星座之星座青春纪

    十二星座,十二个女孩,十二个故事,十二部青春进行曲。每一个星座,都有独特的魅力,或是金牛,若是水瓶,亦或是天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青春,不同的欢乐,不同的苦难,唯一相同的是,她们都有不老的青春。
  • 巴黎倾情

    巴黎倾情

    这是一个真实到残忍的故事。一个我曾深深爱过的女孩儿,却在巴黎那个浪漫之都,经历了最惨痛的血色青春。她应该是恨他的,他毁了她所有的美好和梦想;她应该是爱他的,当他惟一的印记从身上剥离时,她分明感到自己也随之而去;我爱过这个女孩儿,并且愿意继续爱她。可惜,她却带着巴黎时唯一留下的戒指不肯摘下。
  • 白手的崛起

    白手的崛起

    一个来自绿色星球名叫地球,本身是特种兵的他却受到致命打击重生在阿拉德大陆,一个充满传奇的世界鬼剑士之路从他开始,从未开启的路!究竟能走上巅峰?还是平平无奇?冷兵器,器械,魔法并存的时代。破碎时空?神界?异界魔物攻城,不成正比的实力?实力为尊的世界看龙白手如何震颤阿拉德大陆!九使徒复活,破封,再现千年“龙之战争“暴龙王巴卡尔的愤怒。看其鬼剑士逆龙而上。
  • 凤临天下:耀异世

    凤临天下:耀异世

    千百年前。她,凤族九公主。他,凤族洛家的嫡子。一场生日宴上,他看见了她,从此沦陷,奈何她不爱他。他不气馁,用尽一切办法去追她。奈何,她没有看清楚自己的心。当她发现自己爱上了他的时候,他已经另娶她人。她绝望,在他的婚礼上,跳崖自杀。千百年后。她,是九公主转世,外热内冷,对感情之事,从不在乎。他,是洛家嫡子转世,因千百年前的事,决心不再爱她。奈何造物弄人,他和她终究还是爱上了。奈何身份原因,他们两注定是不可以在一起的。她注定的凤族女帝,他要皇位,就得杀她。他们两个,是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还是两人必定死一方?尘封的真相,即将打开。谁之错?谁之过?谁之罪?【吾乃一介中学生,或然会断更,或然会更新少。】
  • tfboys之三大公主

    tfboys之三大公主

    这是一本关于tf的书,这是我第一次写,主要是为一个闺蜜写的,支持一下吧
  • 来自天使的爱恋

    来自天使的爱恋

    如果你还不认识天使之音那你就OUT了!天使之音,一个近年来崛起的少女歌唱组合,平均年龄才十六岁。但她们却拥有大批粉丝(男饭和女饭都有),粉丝之间和平相处,没有掐架,基本没有黑粉。每个人性格都不同,但在人们眼里,她们都是优秀的,大家都把她们当做新时代的女神,父母们都支持自己的孩子去追她们,甚至他们也追。每个粉丝都梦想着能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和认识自家偶像,只是,当你真的遇到时,你真的能HOLD住吗?阅读本书,一起看美男们如何与这些个性不同的少女们写下生命的诗篇中最华丽的章节。注:请备好纸巾且不要在吃喝东西时阅读本书,因为本书逗比与虐点共存。
  • 《衰男养成》

    《衰男养成》

    我是谁,谁又是我?我在谁的戏里,忘记了自己的那出?谁在我的戏里,谱写我生命的传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或悲或喜,或大或小。不管你是高高在上,抑或你是平平常常,总都有自己耐人寻味的故事。只是,我们平时都在别人的故事里扮演着未名的角色,却忘了自己才是真正的主角。我只是一个小人物,扎人堆里,找三年也找不着的那种。但小人物也有小人物自己的故事,小人物也有小人物自己的情感。我不羡慕别人精彩的人生,因为只有在自己的故事里,我才是主角。人这一辈子能当几回主角呢,而这一次,我就是主角。关于我的故事还得从我刚来深圳那会儿说起。我不知道那天是不是我一生中最倒霉的一天,但是有一件事我很清楚,就是那天我确实很倒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