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94400000006

第6章 魏延死于关系网

蜀汉丞相诸葛亮在与东吴修好,并且平定南方之后,就一心一意,出师伐魏,希望兴复汉室,还都中原。在前后七年之中,六出祁山,未能如愿,最后病死在前线。

正如他自己在《出师表》中所说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人读史至此,无不扼腕叹息。正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诸葛亮病死的地方是五丈原,后人在这个著名的古战场上修了一座庙来纪念他,现在这里成为一个旅游景点。未登五丈原,先过高店镇,因为当时诸葛亮手下的大将魏延曾经在此扎营,所以此镇又名“魏延城”。

魏延是蜀汉名将,他的地位仅次于五虎上将――关、张、赵、马、黄,对蜀汉的开国,立下汗马功劳,深得刘备的信任,屡次委以重位。但是最后竟以“反叛”的罪名被诛,其事令人怀疑。据说其人脑后有“反骨”,故而“久后必反”云云。

“反骨”是个什么东西

所谓“反骨”是个什么东西?恐怕没有人能说清楚。

如果“反骨”是天生的,是由遗传基因所决定,凡生“反骨”之人“久后必反”,则其罪责不在本人,而在父母直至祖先。如魏延是因脑后生有“反骨”而反叛,则历史上的许多大叛徒如张弘范、吴三桂等人是否也生有“反骨”?这种小说家言,难以置信。

而且,“反骨”之“反”究竟作何解释,也很难说。

有时候,“反”是投敌叛国;有时候,“反”是弃暗投明。需要查明所“反”者是何人,为何而“反”。不能一概而论,凡“反”必错。对于魏延,应该看他所“反”

何事,所“反”何人,而且究竟“反”了没有?本着“不能只看一时一事,而要考查全部历史”的原则,我们不妨认真探讨一下他的生平事迹。

魏延是在荆州战事中弃暗投明,投入刘备队伍的。

他不大会说话,但是作战勇敢,办事负责,颇得刘备的赞赏。《三国志?蜀书?魏延传》中说:刘备决定建都成都,先委关羽镇守荆州以防东吴,更欲选拔大将镇守汉中以防曹魏。蜀汉上下都认为此任非张飞莫属,张飞亦以此自许,但是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刘备竟然破格提拔魏延为镇远将军、汉中太守,独当重任,因此“一军尽惊”。魏延受命之际,刘备问他:如敌人来犯,将如何对付?他慨然回答:“如曹操举天下(之兵)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这响当当的两句话,真是气壮山河。

魏延并没有吹牛。他治军谨严,善养士卒;作为第一任汉中太守,也善于抚民,善于规划战守。在刚愎自用的关羽大意失荆州,自己也丢了脑袋的时候,魏延镇守的汉中前线固若金汤,可谓不辱使命。在诸葛亮大举伐魏之前,他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因此,在蜀汉的北伐大军之中,他是仅次于诸葛亮的第二号人物。

诸葛亮在大举北伐之前,曾在汉中举行军事会议。

魏延在会上提出自己的进军方案,希望能率领一支奇兵经过子午谷奇袭长安,采取分进合击的战略规复故都。

可惜这个计划被诸葛亮所否定。从日后诸葛亮的进军过于谨慎,以致师老无功的结局来看,魏延的主张确有可取之处。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魏延请从子午谷直捣长安,正兵也;诸葛亮绕山而西出祁山,趋秦陇,奇兵也。”他认为仅从军事角度来看,魏延的意见是正确的。但是诸葛亮的内心自有苦衷,因为敌强我弱,暂时只能以攻为守,拖延时间,以待局势的发展变化。“公(指诸葛亮)盖有不得已焉者,特未可一一与魏延辈语也(不便把话说明)”。魏延被蒙在鼓里,自然会因献计不用而耿耿于怀,偶然会发发牢骚。虽然两人的意见有所不同,但并不影响工作。诸葛亮深知魏延的才干与胆识,每次北伐,多以他为先锋;魏延也坚决服从军令,忠实完成任务,双方长期相安无事。

诸葛亮虽是山东琅邪人,但他的青少年时代是在湖北襄阳度过的。蜀汉建国,不少襄阳人士受到重用,如“马氏五常”的马良、马谡;向氏叔侄的向朗、向宠;以及董恢、廖化、杨仪等等,这显然与诸葛亮对他们的了解与偏爱有关。杨仪是文官,因为能说会道,被诸葛亮逐步提拔为幕僚长,就不免常以诸葛亮的名义对诸将发号施令。魏延自恃功高,从来不买他的账,两人之间多次发生冲突,积怨甚深。

魏延自认为是蜀汉的老臣宿将,对于后辈,盛气凌人,丝毫不懂人际关系的重要,谁知这就成了他的致命伤。在魏延身处前线一心抗敌之时,留在诸葛亮身边的杨仪利用魏延与诸葛亮在战略上的分歧,屡进谗言,说魏延常发牢骚,不外“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

(《三国志?蜀志?魏延传》)之类。诸葛亮虽然常常勉励双方和衷共济,以大局为重,但是年深日久,也不免逐渐受到谗言的影响,渐渐疏远魏延。杨仪在取得诸葛亮的信任之后,有计划地从朝内到军中都拉了关系,大组关系网,做好了日后与魏延争权的充分准备。

诸葛亮的遗命真相难明

诸葛亮临终之时,身边只有杨仪、姜维等人接受遗命。这有两种可能:一是病况恶化太快,来不及从前线召回魏延;二是诸葛亮在杨、魏之争中有偏向杨仪的倾向,故意只让杨仪接受遗命。究竟真相如何,后人也只能是揣测而已。据杨仪的传达,当时的遗命只有两条:

一、诸葛亮死后,秘不发丧。全军由杨仪统率,徐徐向汉中撤退。

二、命魏延断后,如果魏延不服从命令,全军仍然按时行动。

杨仪派人去向魏延传达遗命,有意激怒魏延,只要魏延抗命,他就可以用“抗命”、“谋反”的大帽子去陷害魏延,以泄私愤。梗直的魏延果然上当,他完全不相信通过杨仪传达的这个遗命,认为这是杨仪伪造的,对于“遗命”,当时就表示了如下的态度:

一、“丞相虽亡,吾自现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耶!”(《三国志?蜀志?魏延传》)

二、“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

(《三国志?蜀志?魏延传》)

魏延抗命,让杨仪抓住了把柄,而且退兵的命令是以诸葛亮的名义发布的(是不是杨仪所伪造,将士们并不知道),魏延既然抗命,就是叛乱。杨仪一天数次以羽书飞报成都,说是魏延谋反。魏延也派人飞报成都,说是杨仪谋反。双方互相攻击,羽书交驰,使得蜀汉朝内君臣晕头转向,不知如何是好。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蜀汉君臣只好凭关系,凭印象,采取了保仪(相信杨仪不反)疑延(对魏延有怀疑)的态度。就是这种有所偏袒的态度,被杨仪充分利用,要了魏延的命。

魏延忠心耿耿,对国家尽心竭力,问心无愧。他自认为只是不买杨仪的账,并非对蜀汉政府抗命,相信事情总有澄清的一天。于是他命令部下抢在杨仪之前,先到汉中。当时敌人在北,汉中在南。如果说他谋反投敌,为什么他不向北去,反而南下呢?正因为他内心坦然,根本未做最坏的准备。杨仪则是下了决心,准备把他整到底。杨仪到处传达“军令”、“政令”,说他谋反,使他军心涣散,最后利用他还很信得过的马岱接近他,乘机袭杀了他。魏延至死都得不到一次申辩的机会,真是冤沉海底。

魏延不反,千秋自有公论

魏延是不是谋反,《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已经说了公道话。他说“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并非“背叛”。《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更肯定了这一点,指出:“延欲杀仪等,冀时论以己代诸葛亮辅政,故不降魏而南还击仪,实无反意也。”

魏延是不是“意图谋反”?我们从魏延死后杨仪的表现也可以略窥真相。《三国志?蜀志?魏延传》中说:

当马岱把魏延的人头交给杨仪之时,“仪起自踏之,曰‘庸奴!复能作恶不?’遂夷延三族”。后代的论者认为杨仪“以私愤杀大将,罪浮于延”,“夷其三族,亦太甚矣”(《三国志集解》)。就算是魏延真的谋反,杨仪奉命诛延,既诛之后,也应该哀矜不喜。因为这究竟是一件令人痛心的事,而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当时大敌当前,诸葛亮刚刚去世,自己队伍里的自相残杀,不管规模大小,都会使人觉得痛惜。面对魏延的头,杨仪居然兴高采烈,还要踹上几脚,大骂一番,并且诛其三族,表现出小人报仇的快意,实在是暴露了自己卑劣的真面目。

真正意图谋反的是杨仪

其实,真正“意图谋反”的不是魏延而是杨仪。读者诸君!请看以下的历史事实:当年杨仪领军回到成都,自以为有很大的功劳,应该接替诸葛亮秉政,不料这一位置竟为蒋琬所得,他大失所望,满腹牢骚,发了不少怨言。估计蜀汉君臣当时已经逐渐了解杨魏之争的真相,对杨仪已有不好的看法,所以对他作了冷处理,只给他一个有职无权的中军师的虚衔。据《三国志?蜀志?杨仪传》的记载:杨仪认为自己的资格比蒋琬老,才能又过之,用蒋琬不用自己,太不公平,于是“怨愤形于声色,叹咤之声,发于五内。时人畏其言语不节,莫敢从也”(别人听到他说了许多太过火的话,不敢答理他)。

费 去安慰他,他直率地说:“往者丞相(诸葛亮)亡殁之际,吾若举军以就魏氏,处世宁当落度(冷落)如此耶?令人追悔,不可复及!”这就充分说明,杨仪当时已经有过率领全军投魏的打算,只是犹豫不决,没有实行,所以事后追悔不已。

看到他如此怨气冲天,费 不敢隐瞒,如实表奏朝廷。后主遂废杨仪为庶人,“徙汉嘉郡”,总算坦白从宽,没有杀头。但他到了徙所,“复上书诽谤,辞指激切,遂下郡收仪,仪自杀”。杨仪害人终害己,死有余辜。只可惜魏延冤死,从此“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令人无限惋惜。

一代名将魏延,不死于敌人的明枪,却死于自己人的暗箭,而且背上了长期洗不清的罪名,实在令人同情。

纵观他的一生,查不出半点谋反的事实。他为了实现兴复汉室的宏愿,敢于提出与诸葛亮不同的作战方案,这不仅是正常的,而且是可贵的。杨仪说他因建议不被采纳而发牢骚,即或确有其事,也不过是欠缺修养,谈不上有什么“反”意。诸葛亮在世时,他始终服从军令,从无任何越轨行动;诸葛亮去世后,他反对退兵,主张继续伐魏,这不仅符合蜀汉的国策,也是为了继承诸葛亮的事业,实现诸葛亮的遗志,这又有什么不对!因此而被加上“意图谋反”的罪名,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看来,魏延的所谓“反骨”,不过是孤高自傲的“傲骨”而已。对于国家,他本着一片忠心,敢于提出自己的正确意见,不懂得揣摩长官意志,进行迎合;对于同事,又不善于搞好人际关系,完全不了解“关系学”、“关系网”的厉害。一旦遭到小人暗算,转眼之间死于非命。可以说,他既非死于自己的罪责与过错,又非死于蜀汉的军纪与国法,而是死于杨仪的“关系网”。对此,笔者不禁感慨系之。原来,“关系学”这门学问,古已有之。有些小人,深谙人情的作用,平时十分注重人际关系,利用各种机会建立人情网,关系网,一朝有事,就可以尽量加以利用,使之对自己有利,让自己在争权夺利的斗争中稳操胜算。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杨仪是个很会拉关系的小人,但是与他有交情的人并不一定就是他的党羽,也不一定是小人,只不过是在感情上有些偏向他,被他充分利用了而已。诸葛亮虽是山东人,他的青年时期是在襄阳度过的,曾经结交过不少襄阳名士。在他投入刘备军中之后,不少襄阳人物也被延揽进来,例如庞德公、庞统叔侄;马良、马谡兄弟;向朗、向宠叔侄以及廖化、董恢、杨仪等人。蜀汉在成都建国之后,这些襄阳人物大都有了地位,有了实权,这是杨仪“关系网”的基础。以后杨仪与魏延不睦,更是有意结交并且讨好对魏延不满的人物。如果杨、魏之间只是一般的文武不和,这种“关系网”还起不了太大的作用,最多不过能使杨仪稍占上风而已;但在两人发生正面冲突,互相指责对方谋反而又真相不明的时候,朝廷内外有不少人持保杨疑魏的态度,这就对魏延造成了致命伤。影响所及,使朝廷暂时作出了支持杨仪否定魏延的决定,并且派长史蒋琬“率宿卫军诸营赴难北行”,以防魏延异动(蒋琬出兵的事《三国演义》中没有说,史料中有此记载)。足见保杨的那些人并非附和杨仪攻击魏延,而是听信了杨仪的话,真的对魏延产生了怀疑,所以作出了必要的防范。这样一来,对魏延极为不利,道路传闻,都说魏延谋反,朝廷已经出师讨伐,造成魏延军心涣散,不战而败。王平、马岱等人平时远不是魏延的对手,这时乘乱进兵,所以就轻而易举地击斩魏延。大家不知内幕,听信了杨仪的话,也有一定的道理。因为杨仪是文官,平时能说会道,很会处事待人,谋反的可能性很小;魏延是武将,自恃功高,骄横跋扈,谋反的可能性很大,两相比较,宁可信仪而疑延。如果在平时,两人有了争端,可以从容查清事实,以定是非;但在事起仓猝、真相不明的情况下,人际关系、舆论导向,能起很大的作用。杨魏之争,杨仪为了打击魏延,可以说是充分利用了自己的关系网,不惜造谣、诬陷,大造舆论,发动一切力量攻击魏延,将对方置于死地,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到了魏延既死,他率军回到成都之后,真相逐渐暴露,他也就被削职闲居,最后因为怨忿、毁谤之罪下狱,畏罪自杀,既害人,又害己。蜀汉国力因此而蒙受重大损失,已经无可挽回。

令人感慨的是,小人利用“关系网”大肆活动,往往得逞于一时,致令君子蒙冤,造成许多冤、错、假案,古往今来,屡见不鲜。

当然,在魏延身上,毛病也是不少的,如摆老资格,盛气凌人,军阀作风,言行粗暴等等。《三国志?蜀志?费 传》中说:“魏延与长史杨仪相憎恶,每至并坐争论,延或举刃拟仪。”你看,在“并坐争论”之时,他竟然拔出佩剑,做出一副恶狠狠地要杀人的样子,这成什么体统!但是在为人处世方面,他胸无城府,任事忠诚,对人诚恳,确实属于“君子坦荡荡”这样一种类型。在杨仪身上,确也有不少长处,他能说会道。“先主(刘备)与语,论军国计策,政治得失,大悦之”。办事也很周到、敏捷。“亮数出军,仪常规划分部,筹度粮谷,不稽思虑,斯须便了”。但是在为人处世方面,他颇有心机,会玩手段。对于得罪过他的人,他总是耿耿于怀,伺机报复。这就不免属于“小人常戚戚”这样一种类型。

杨魏之争留给后人的教训是:

第一,在君子与小人的较量之中,小人每每得逞。

因为君子要以主要精力应付事业,对于人事斗争常常疏忽,予小人以可乘之机。君子难免败于小人之手,原因在此。

第二,君子做事要顾大局,识大体,不为已甚,就是不会做太过分的事情。所以小人虽然多次失败,还能够潜伏以待时机。但是小人一旦得逞,对于君子就会赶尽杀绝,死不放手,因此而造成天塌地陷,他也不管不顾。结果往往是玉石俱焚,同归于尽。杨魏之争,正是如此,杨仪费尽心机杀了魏延,自毁长城,转瞬之间,又自取灭亡。影响所及,蜀汉政权,一蹶不振,从此就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苟延残喘而已。

1988年秋,笔者前往关中参加一次史学会议,有机会一游五丈原古战场及其下之魏延城。当时秋风瑟瑟,一片肃杀气象。同行者北京师范大学张守常教授诗兴大发,首吟一句,曰:“千古秋风五丈原”。笔者联想魏延蒙冤一事,乃抢接一句:“魏延城下吊魏延”。

继而成诗一首,以鸣魏延之冤,并志哀思。魏将军地下有知,将以我为知己乎!诗曰:

千古秋风五丈原,魏延城下吊魏延。

英雄何故蒙冤死?

傲骨铮铮少奴颜。

同类推荐
  • 阔端与萨班凉州会谈

    阔端与萨班凉州会谈

    西藏自古与中原有着密切的经济文化和政治交往,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种交往和联系逐渐由松散向稳固的方向深化,到元朝时期,西藏已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下的地方政权。1247年,蒙古皇子阔端与西藏地方萨迦派法主萨迦班智达在甘肃武威举行会谈(即凉州会谈),尽管会谈过程简单,但是目的明确,方法得当,解决了重大问题。正是通过这次会谈,产生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萨迦班智达致蕃人书》。
  • 赤诚的年代

    赤诚的年代

    道家气功爱好者许正阳在修行冲关的时候发生意外,身体被罡火焚毁,灵魂穿越时空,重生于百年前的清末民初年间。深知历史的许正阳即便因修行气功而有良好的修养,但面对此时苦难深重的国家和民族,以及为国舍生忘死、抛头颅洒热血的仁人志士,他再也淡定不下去了……许正阳博览群书,身负绝世武功,游历天下,决心做一个真正的大侠,和一群真正的侠士共同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铲除封建腐朽势力,救民于水火之中;粉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殖民中国的阴谋,让国家走上独立富强的大道。烈士的鲜血染红了每一寸神州大地,肥沃了华夏诸邦,这是一个赤诚的年代。赤诚QQ群:316117011
  • 小戏子

    小戏子

    一个建筑工地的小工,被车撞死以后穿越到了宋仁宗年间,以唱戏为生。台上的他是貌艳如花的有才佳人,台下的他是儒雅俊逸风流倜傥的少年郎。有一天他在台上的身份被人知道以后,有人高喊道:“卧槽尼玛,这让我怎么相信这世上还有真的东西……。”
  • 历史,你也懂的

    历史,你也懂的

    《历史,你也懂的》是《广州日报》颇受关注和好评的“国学版”近两年所刊文章的精选结集。全书通过大量的历史素材,还原古代名人轶事的真实生活面貌;从财经管理、职场人事、情感心理等方面入手,探究那些我们熟悉的历史背面所隐藏的原汁原味,解读其间的意味深长。
  • 炎黄记

    炎黄记

    1272年,北元攻打南宋正如火如荼。南宋内外交困,炎黄正朔已经到了即将消亡的边缘。其时,一个身份复杂的小人物家破人亡,迫于无奈,被逼着走上了救亡图存,挽炎黄于即倒的道路上。英雄?枭雄?敌人?情人?国仇家恨,爱恨交织,成就本书《炎黄记》!乱世里,儿女更多情。笑傲中,意气霓虹生。英雄血,犹未冷。铁骨铮铮,誓要挽天倾!
热门推荐
  • 我和郭靖

    我和郭靖

    我是冯涵笔名南瓜大叔0大家支持我哦
  • 邪轮

    邪轮

    【起点第二编辑组签约作品】世上传说千万,独有两人长盛不衰。玄石真人,一身修为惊天动地,以不假外物为名,空手折服正道十二教,使得无名小派成为正道之首。血煞地魔,赤岩血雾跋扈苍生,只身一人灭昆仑,碎蜀山,扭转魔消道长的天地大局。自两人后,世上已无传说,而从一个小山村开始,天下再起风云……
  • 流水沧桑:江河之卷

    流水沧桑:江河之卷

    本书讲述了中国几条主要水脉的历史和现实,其中涉及神话、传说、历史,带您走进孕育华夏文明的中国江河。
  • 少年天行:精变

    少年天行:精变

    在一个叫绿野的村庄,每人都有一个动物代号,分别代表他们可以变成的动物。以黑山雨为首的研究者正在对变身人进行捕猎追踪,而一些变身人也在寻找黑山雨报仇。
  • 通天风神

    通天风神

    运输早,国民饱;运输长,国家强;运输快,国力拽!一个掌握全国快捷便利运输秘技的家族;一个多情温驯,却又天赋异秉的少年;如何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得到恰当的调节?在国民水深火热千钧一发的危难之际,他会怎么做?冥冥中,既然是一早既定的命途;身为热血男子,就应该勇敢承担下来!不读四书五经,只练四术五通!法能通天,情达深海,少年志在长空!本书继承轻松幽默风格的奇幻升级流!保留唯美浪漫风格的纯情奇爱流!
  • 这个杀手不太冷

    这个杀手不太冷

    孙浩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眼中,绝对是一个另类。整体不学无术,却只想着看动漫书。但是这真的就是孙浩的真实生活吗?当然不是。孙浩的父亲是一个类似基地组织的头目。只不过这个组织,并非是恐怖组织,而是一个属于民间的,属于古武时代的善良的组织。孙浩昨晚组织的继承人,要比其他人更需要历练。在一个鬼知道是真是假的卦象中,孙浩被父亲安排到F中学,当期了一名学生。虽然表面上是学生的身份,但是暗地里,孙浩却要完成基地留下的任务——暗杀。如果把两种不同的人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这个是一个很难处理的事情。
  • 煞道

    煞道

    朱宗为了解开家族被灭之谜,远走东古各地,脚踏诸雄,力压各地俊杰,用鲜血与枯骨,共同铸造了一条通天路。神秘的天荒神墟,危机纵横的东古神殿,以及在生与死之间徘徊的长生域,他一一去经历,天荒神体的诅咒又有何妨,天下人知我将死,却不知几载之后,我掌定乾坤之际!
  • 我家祖坟

    我家祖坟

    从小在这里玩过的次数跟我天天睡觉的次数成正比,我家后山,还没百尺高的山头几乎埋得都是我家祖先的坟墓,下面竟然会有个偌大的皇家陵墓……引得一群一群的人趋之若鹜,怎知等着他们的不是荣华富贵长生不死,而是一步一步的死亡和凄风苦雨……
  • 云梦花

    云梦花

    我们一直在做梦,明明知道有一天会醒,但是却努力地把梦做下去……我已经不懂得如何向你们介绍这本书,我写的只是一份感觉!只希望是一份纯真的感觉!我们心中总存在着某个人,她完美得过分虚幻,甚至觉得她本就不应该存在。我们躲在港湾里轻唱,暴风雨再猛烈也打碎不了我们美好的梦境。残酷的现实中,我们都累了。但总有一份执着让我们幸福到微笑。
  • 阮希涵,你的卡布奇诺

    阮希涵,你的卡布奇诺

    她,外表总是那么的冷淡,像一株玫瑰浑身上下都是刺。里面却那么脆弱,谁会触碰到那颗脆弱的心……他,豪门子弟,对一切事物都是那么不屑,遇到了她却慌了神,他会不会是走进她心里的那个人。“阮希涵,你到底要什么才能留下。”“夜暝轩,我要一份卡布奇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