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很多人每天都在抱怨物价上涨,自己的钱不够花。现在看起来成为一个百万富翁确实挺难,不过,早几年的时候,要想变成一个百万富翁很简单,只要一张飞机票。那时候,每一个去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豪华现代、气派十足的机场的海外游客,甫一落地,马上就可以摇身一变成为百万富翁。因为根据当时津巴布韦的官方汇率,每10美元就可以换到10.1万津元,而黑市上则可以换到两至三倍的官方汇率。也就是说,你只要有不到1000元人民币,马上就可以跻身百万富豪之列,但是你不能高兴地太早,因为这些钱也就是够一辆出租车的起步费。而这就是通货膨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
随着物价的不断上涨,我们经典的问候语“吃饭了吗?”已经退居二线,“今天,你‘海豚(囤)’了吗?”成为后起之秀,大有取而代之之势。米和油都涨价了,猪肉也涨价了,连蔬菜也比以前贵了……当不少人纷纷感慨如今物价飞涨,钱越来越不值钱的同时,却有人说:“我们中国要想成为强国,非得是三高’:物价高、人价高、钱价高。”不知道这位老兄是不是真的不食人间烟火。
经济问题其实是大家一直都比较关注的,不过很少有人下工夫去了解经济问题出现的深层原因,而是将目光放在物价啊,股票啊什么的上面,将经济问题推给经济学专家去研究,认为平常人研究这个就是杞人忧天,这还天天嚷嚷着通货紧缩呢,谁有那闲工夫去研究通货膨胀。人们似乎天生都比较乐观,“不食人间烟火”,在通货膨胀还没有到来的时候,对它并不感冒。可是当通货膨胀的洪水已经慢慢地涨上来,看着人家那些“会游泳的”丝毫不受影响,甚至想方设法使自己的钱增加了许多,而自己这样的“旱鸭子”却只能坐以待毙,也许没有比羡慕嫉妒恨更好的词来形容此时的心情了。
很多人梦想中的生活是“五子登科”:房子,妻子,孩子,车子,票子,不管怎么说,生活是由金钱、地位、权利等多重现实条件构成的,马克思就曾经说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话一针见血。没有自己的基础地位,神马理想,神马理论,统统变成浮云。要是没有经济基础,还想生存下去,只能跳出现实社会构造的这张网,所以,要想过上优质的生活,就要做足准备工作。
面对通胀带来的压力,很多人也想深入了解一下,做好防范措施,可是一想到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专业名词就头大。可是不学又能怎么办呢?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做不到知己知彼,想在这场硬仗中获胜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所以还是要硬着头皮了解一下。与通货膨胀有关的名词特别多,什么基尼系数啊,什么挤出效应啊。其实,很多名词虽然看着让人悲痛欲绝,但是当与实际生活联系到一起就很好理解了,毕竟这些都是来源于生活的,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涨价对我们来说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甚至已经见怪不怪了,但是还是有很多新闻会刺激我们已经要麻木的神经:这边菜农因为菜价低自杀了,那边油价又涨了,让我们又不“淡定”了。很多人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涨价,虽然深受其扰却百思不得其解。各种涨价如同百米冲刺般争先恐后,可是百米冲刺还有个重点,物价上涨却不知何时终结。尤其是房价越来越高,让很多人徒唤奈何:眼睁睁地看着你,却无能无力,任你消失在世界的尽头……
生活就是生下来,活下去,可是很多人已经感觉: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那么,面对通胀给我们带来的压力,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果断出击,保险、基金、定存多管齐下,打一套漂亮的组合拳,战胜通货膨胀。
你看,或者不看,通胀就在那里,不远不近
你懂,或者不懂,通胀就在那里,不增不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