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05500000008

第8章 从小霸王到一名真正的武者

一次偶然的机会,李小龙结识了后来的咏春拳大师张卓庆,张卓庆的阿姨是李海泉在演艺圈的朋友,两个少年一见如故,甚是投缘。张卓庆的功夫原本不如李小龙,后来,李小龙发现张卓庆的拳法突然提高了很多,追问之下,才知道张卓庆已经拜在了咏春拳大师叶问门下习武。

当时的李小龙正处于街战失败的苦恼中,不论是李海泉的太极拳启蒙还是梁子鹏的武学理论教育,都没有对李小龙的实战能力形成实质性的帮助,甚至可以这样说,他们对李小龙进行教育的初衷,是反对实战,避免好斗的李小龙在学了真正的武功后继续惹是生非、伤人害己。为了突破自己在武学上的瓶颈,为了真正提升实战能力,在张卓庆的引荐下,李小龙瞒着父亲投入叶问门下,开始学习咏春拳。当时,两人都是13岁,张卓庆比李小龙大40多天,也就成了他的师兄。

相传,咏春拳是少林嫡传武技之一,咏春二字乃是为了记念咏春拳之创始人严咏春。严咏春原籍福建,其父严二公于九连山下经营豆腐买卖,严咏春则自小跟随五枚师太习武,后见蛇鹤相斗而悟出拳法之道,此后得到五枚师太的指正,创立咏春拳。咏春拳刚柔相济、尤其适合力量不足的女子学习,又因简明易学,长于近战过招而流传甚广,至今仍是徒手搏击中的重要内容。

叶问出生于1893年,广东佛山桑园大族叶家人,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年轻时赴香港求学,并跟随“咏春拳王”梁赞的大弟子陈华顺学习咏春拳。一直以来,咏春拳都是以私下传授的形式代代相传,但是受香港浓郁的商业氛围影响,咏春拳也逐渐转为公开授徒,其影响力也随之扩大。

李小龙拜师的经过也颇具戏剧性。拜师当天,李小龙随张卓庆来到位于九龙油麻地利达街的咏春拳馆,当时的李小龙眼戴墨镜、举止轻佻,对馆内众人不理不睬。来到馆内,李小龙看见一个老人端坐在蒲团上,老人身材精瘦、面容温和,双目炯炯有神的打量着自己。在老人的审视下,李小龙顿时收起了平日里那股子狂傲不羁之气,敬畏之心油然而生。突然间,老人起身出招,对手不是李小龙,而是空气!李小龙惊呆了,只见老人以空为敌,出拳如风,矫健的身手和凌厉的攻势好似临阵搏杀!

“这就是我要学的拳法!”李小龙如是想,他已彻底折服!

但是叶问不会因为徒弟的引荐和李海泉的名望就盲目收徒。金庸先生说得好:“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习武是为了维护正道、弘扬大义。千百年来,对中国的习武之人来说,选择良才为徒是不亚于自身修炼的大事,尤其像叶问这样的一代宗师,更不会为了面子和学费而滥收门徒。开馆授徒以来,他的弟子莫不是品行端正,文武全才之人,但是也有例外,比如李小龙。按照普通的标准,劣迹斑斑的李小龙根本不符合叶问的收徒标准,但正是那一番审视,让这位见多识广的老人对他刮目相看。李小龙两眼散发出来的精芒、他身上那股不服输的勃勃英气、还有那匀称精干的骨骼躯体,让阅人无数的叶问当场就有了计较:“此子天分过人,乃是十年难得一见的练武奇才,当可教之!”

就这样,李小龙开始在叶问的武馆学习咏春拳。当然,习武是要交学费的,李小龙怕父亲反对,只好瞒着他征得了母亲何爱瑜的同意,解决了学费问题。很快,儿子的秘密就被李海泉发现了。木已成舟,李海泉不但没有戳穿和阻止李小龙,还私下拜会叶问,希望他能好好管教儿子。

就像其它学校一样,身为馆长的叶问自然不可能亲自去教一个刚刚入门的弟子,而是把李小龙交给了大弟子黄淳梁。黄淳梁对李小龙的第一印象也不怎么好,但是身为大师兄,他还是恪尽职守的安排李小龙进行最基础的打沙包练习。李小龙对此很不理解,觉得这些动作根本不是叶问打过的那套拳法,一段时间下来,学习的热情就开始减退,再加上经常要去拍戏,所以练功进行得断断续续。

几个月后,李小龙想试试自己的功夫究竟如何,便约了好友小麒麟和张卓庆、楚原等师兄前往九龙街头向那些不把自己放在眼里的“小阿飞”们挑战。混战之后,李小龙惊奇的发现,自己的拳头变硬了,出拳变快了,步伐也比以前扎实了很多,比自己学习咏春拳时间长的张卓庆更是三两下就把几个不可一世的混混打翻在地。事实胜于雄辩,李小龙决定认真学习咏春拳。

据张卓庆回忆,那次打架之后,李小龙习武比任何人都要认真,把基本功练得异常扎实,众师兄们也逐渐改变了对他的看法。大师兄黄淳梁曾直截了当的对他说,我们练拳不为别的,就是为了打倒对手。这句话与李小龙习武的目的如出一辙。在李小龙的兄弟李忠琛、李振辉看来,那段时间的李小龙,练武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为了学好咏春拳中最重要的粘手功夫,李小龙在家中设了一座木椿,每天对着木椿击打不停;为了锻炼体能,李小龙用沙包和石块来代替健身器械,不论干什么都喜欢拿着哑铃练习,甚至在吃饭时也会用拳头击打板凳,以锻炼拳头的硬度。

“人只有处在适合的环境中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潜能。”这句话在李小龙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在家中,李小龙是个不折不扣的顽童;在学校,他又是个地地道道的小霸王;唯独在练功时,李小龙就像变了一个人,恰如专注时的樱木花道,执着可爱得让人爱不释手。

学习咏春拳期间,李小龙与武馆的师兄们相处得非常融洽,每个人都是勤加练习、相互切磋,拳法突飞猛进。起初,李小龙的拳法是由大师兄黄淳梁传授,到后来,就由叶问亲自点拨。叶问的传授有个特别之处,那就是重视对弟子的启发,主张让弟子们自己去思考,去感悟,去改进,这也正是叶问一眼看中李小龙的一个重要原因――他看到了李小龙过人的悟性。

后来的事实证明,叶问的眼光没有错,李小龙之所以能在不断的学习和实战中博采百家之长、创造出一门全新的武学――截拳道,靠得就是不断的思考,不断的感悟,不断的改进。

叶问教导李小龙:“我们不要太虚伪的说习武只是为了强身健体,我们习武就是用来打架的,只是不要轻易出手。遇到敌手,千万不要拘泥于套路,这样只会捆住自己的手脚,怎样方便就怎样出手,目的是尽快将敌人击倒。放松一点,自然一点,注视敌人的动作,你就会自然适当的做出反应。”

叶问务实而灵活的武学思想,深深的烙在了李小龙的脑海中。李小龙在美国上大学时,就曾对这段习武岁月发出这样的感慨:“一般的老师,均对我起不了任何的启蒙作用,因为他们本身都处在形式的束缚当中不能自拔,他们的观念和技术都是僵化的,又怎能教出开明的弟子?倘若他们的弟子没能获得成功,他们就会说弟子们修习不够或其自身的努力程度不够,而不去发掘属于自身的问题或那些属于教学方法上的问题,这样就使中国武术的发展形成了一个恶性的循环。直到碰上了叶问师傅,我才知道了什么叫老师。因为他首先是一位精明的学者,他很了解我的个性,知道我真正需要什么,甚至在我踢打得浑身没劲时才让我学习一些新的动作,以磨练我的耐性。由于这时我已经没有了体力,故练习起来便不会心焦意躁。他的这种教学方法对于一些武师来讲可能会感到难以理解,但我却练得很开心,并且绝对不迟到,相反还会早到。我已经完全沉醉在了这个独特的咏春拳世界里了。”

除了务实和灵活,叶问对待武学的态度还表现在重视实战和开明包容上。叶问经常对弟子们讲,一个人,一个流派想要生存下去,靠得不是名气、面子和私藏绝活,而是要看实力。只有在实战中,只有在不断的切磋较量中获胜,才能赢得对手的尊重,换来应有的地位。因此,叶问既不反对李小龙继续练习太极拳,也不反对弟子与别派过招,甚至还鼓励弟子们多走出去,多看,多学,把别家好的东西吸收进来壮大自己。叶问的这些观点,都对李小龙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李小龙所创造的截拳道一共有26个精华元素,其中一项就是蔡李佛拳。蔡李佛拳是广东名拳,虽然仅有100多年的历史,却在广东及东南亚地区流传甚广,是与咏春拳齐名的实战拳术。

李小龙的大师兄黄淳梁,是当时香港武术界有名的高手,人称香港“讲手王”。“讲手”,就是比武,作为李小龙实际上的咏春拳启蒙老师,黄淳梁经常会把一些实战中的诀要传授给这个天分卓然的小师弟。在叶问的点拨和黄淳梁的悉心教导下,李小龙在短短数年内迅速成长为一名咏春拳高手。李小龙后来创造的截拳道虽然沿袭了太极拳的基本哲学原理,但是在招式和对敌诀窍上,很多都是脱胎于咏春拳,所以也就有了“截拳道源自咏春拳,李小龙得益于黄淳梁”之说。

习武和演戏是少年李小龙生的两大“正事”,除此之外,李小龙还会经常打着“讲手”之名在街头寻找“讲手”对象,一旦发现貌似强大的“对手”,李小龙就会主动挑衅,对方一旦怒而动武,李小龙就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使出咏春拳法,一举将其击倒,直到求饶方肯罢手。对于这一点,叶问和黄淳梁也曾多次告诫,说讲手不是为了炫耀武力,而是为了切磋武技。但是只要一上街,李小龙就会不由自主的生出“挑事”之心,把“讲手须适可而止”的训条抛到了九霄云外。

有一次,李小龙在赴约途中看见有一位老人正在路边的草坪上教三个年轻人练习拳法。酷爱武术的李小龙当即停下来观看,还直截了当的说他们的拳法动作太大、太花俏,在真正的打斗中不一定能用得上。三个年轻人没出声,反而是那位老人让他过去试试。心高气傲的李小龙当即上前,还未出手,就被老人一击而中。李小龙大惊,认为老人是在偷袭,不能算数,要求再战一次。第二次过招,李小龙输的更惨,几乎被老人击倒。老人的身手令李小龙大为叹服,当场要拜他为师。这位不知名的老人正是当年名震内地的蔡李佛高手陈师傅,此番来港,只为安享晚年,并不打算开馆收徒,但是在李小龙的再三恳求下,陈师傅只得答应教他拳法,但有一个条件,就是李小龙决不能把他的名字告诉外人。

李小龙招人“讲手”,也有人主动找上门来与他切磋。这些挑战者并非混迹街头的流氓大汉,而是有过拜师学艺经历的“武林”中人。他们功夫过硬、各有所长,不过在大多数时候,李小龙都能凭借迅猛的出招击败对手;如果对方是几个人,李小龙就会带上师兄弟几人前往应战。李小龙的功夫越来越好,名气越来越大,打败的人越来越多,遇到的对手也越来越强硬,几十年后,张卓庆在采访时回忆道:“那时候,与小龙及师兄黄淳梁,为了印证所学功夫的实效,四处向人挑战……起先只不过是双方三几人,约定时间秘密举行,想不到后来越搞越厉害,时常会雇了汽车到新界去打。我那时被人称为‘大龙’,而他(李小龙)当然是‘小龙’了。我们乐于迎战任何挑战者……”

叶问与黄淳梁的教导让李小龙从一个街头小霸王蜕变成了真正的武学中人,但是能够成为一名武术高手,最重要的还是李小龙自己的勤学不倦。眼看着儿子在演艺和武学上的日渐成型,学业却丝毫不见进步,李海泉是又喜又忧――由于“恶行”累累,李小龙呆过的学校都不愿接纳这样一个“刺儿头”,纷纷要求他转学;为了练武,李小龙还一度中断了学业。

1956年,16岁的李小龙勉强读完初中,并继续在喇沙书院读高中。喇沙书院附近有一所圣乔治书院,里面主要是在香港读书的英籍学生。香港当时还是英国的殖民地,所以这些英籍学生经常欺负喇沙书院的中国学生。李小龙看不下去,就带着一群热血少年应战,在街上大打群架。那些英籍学生打不过李小龙,他们的家长就给喇沙书院校方施加压力,要他们开除李小龙。喇沙书院的校长夏里神父没有开除李小龙,而是把他转到喇沙书院的分校――圣芳济书院继续读书。

1957年,李小龙17岁,在这一年里,发生了两件大事。

李小龙进入圣芳济书院后,发现学校里正在开设西洋拳培训班,教练是他的体育老师爱德华修士。李小龙对这种新鲜的拳术有着极大的兴趣,于是立刻报名参加。不久,香港中学生校际拳击赛即将举行的消息传来,而喇沙书院却找不到合适的参赛选手。无奈之下,校方想到了“无架不欢”的李小龙。天性好斗的李小龙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每天放学后,他都会跑到大师兄黄淳梁家要他充当陪练。

校际拳击赛是当时全港各所中学相互交流的盛事,每所学校都会派出拉拉队为自己的选手加油,可李小龙的“粉丝”团却只有寥寥数人:大多数人都觉得打架跟全集根本是两码事,李小龙的那套打法在擂台上不一定管用,所以对李小龙根本没抱多大的希望,甚至连前来观战的人数也不到其它学校的一半。

一开始,李小龙很不习惯那种戴着厚厚的手套的打法和处处受到限制的规则,但是凭着过硬的咏春拳功底和一往无前的气势,首次参赛的李小龙出人意料的打入了决赛。李小龙决赛的对手是连续三届获得冠军的查理?欧文。查理?欧文比李小龙高达魁梧很多,还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一出场,就大有压倒李小龙之势。比赛开始后,李小龙在对手迅猛的出拳下完全处在下风,经常被逼到死角,李小龙不为所动,一边依靠灵活的步法与之周旋,一边观察对手的拳路,进而寻找破绽。第二回合,查理?欧文见李小龙没有还手之力,便放手进攻,想要一举将他击倒,这样一来,就把自己的漏洞和弱点都暴露了出来。李小龙看准时机,突然施展咏春拳法,查理?欧文被这一阵流星雨般猛烈的反击打懵了,既找不到李小龙出拳的方向,自己的重拳又无法击中李小龙,很快就招架不住,主动放弃了比赛。就这样,街头霸王李小龙用“东方式的拳击”击败了英国大力士,奇迹般的夺得了当年的校际拳击冠军。

赛后,面对同学和师兄弟们的庆贺,李小龙不无得意的总结说:“西洋拳讲究的是闪避,攻击都是一下下的,而咏春拳以‘粘手’见长,可贴紧对手连消带打。交手时,我以‘粘手’格开番鬼仔的来拳,对方手腕酸软时,我就用另一只拳猛击……我的咏春拳还没使出一半,主要是怕犯规受罚。咏春拳讲究速战速决,如果放开来打,我一个回合就能把他击倒。”

这次胜利给了初学拳击的李小龙以莫大的鼓励,让他对自己的拳法有了巨大的信心,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却让他的心情从高峰跌倒冰点,引发了他对武学更深层次的思考。

1957年12月20日,台港澳国术大赛在台湾举行,港澳台和东南亚地区的各家拳派都受到了邀请,香港咏春拳则派出了有着“讲手王”之称的黄淳梁参加大会。比赛开始前,香港各界对黄淳梁和咏春拳期望很高,李小龙也很想跟随大师兄一同前去见见世面。叶问没有让李小龙去台湾,还告诫黄淳梁,天下武林藏龙卧虎,名气越大,就会被对手研究得越透,一定要戒骄戒躁,切不可轻敌大意。然而不幸的是,志在夺冠的黄淳梁在初赛中就败在了“台湾腿王”吴明哲脚下,黯然回港。

黄淳梁的失利在香港武术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各家报纸在以大篇幅报道此事的同时,也对咏春拳的实战性提出了质疑,认为咏春拳只适合民间巷战,而难以在擂台上争胜,既不好看也不实用。咏春拳是一种讲究近战格斗的拳法,招式朴实无华,不好看确是事实;但咏春拳的宗旨就是在实战中击倒对手,如今被评价为“不实用”,可谓莫大的讽刺,也大大伤害了咏春弟子的自尊心。在比赛结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咏春拳弟子士气低落,就连叶问也是无能为力――事实摆在那里,又岂能去封住别人的嘴。

此时的李小龙没有跟着垂头丧气,而是迫切想知道比赛是怎么输的,但是为了照顾黄淳梁的心情,又没好意思当面去问。新年过后,香港开始放映此次大赛的纪录片《港澳台国术大赛特辑》,李小龙如获至宝,一连观看8场后,终于发现了问题所在:从个人修为上看,吴明哲拳法不弱,强项是腿功;黄淳梁拳法一流,但在身法和步法上都欠灵动。从功夫上看,咏春拳需要两人近身格斗时才能发挥最大威力;而吴明哲却没有给他这个机会,往往在远距离就凭借飞腿发起进攻,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取胜也在情理之中。

发现问题所在后,李小龙开始思考,究竟是大师兄功夫没练到家,还是对手太强?除了大师兄自己所说的大意轻敌,还有没有什么别的没有想到的原因呢?

李小龙发现,黄淳梁在对敌时,严格遵循中国传统武术中“站如桩”的要求,站在场上几乎不动,而吴明哲为了发挥远程攻击的效果,则像西洋拳击一样在擂台上不断游走,伺机进攻。这样一来,黄淳梁不但无法发挥咏春拳近战的优势,在战略上也处于极为被动的境地!

李小龙觉得,咏春拳不善远距离格斗只是大师兄黄淳梁失利的技术原因,中国传统武术思想对作战方式的制约才是根本原因!

李小龙大胆的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叶问和师兄弟们,但是传统武术千百年来形成的习惯很难在朝夕之间改变,咏春拳也不可能学西洋拳那样蹦蹦跳跳的去过招。尽管如此,叶问还是很欣赏李小龙主动思考主动发现问题的精神,也鼓励他通过各种途径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叶问的默许和鼓励下,李小龙先后向谭师傅学习洪拳,向少林僧人学习罗汉心意拳,向打个李忠琛学习西洋击剑,还向日本商人大兵卫师学习柔道,博采各家之长,逐步完善自己的武功路数。

李小很喜欢西洋剑法,其一是因为它的步法轻灵迅速,其二是它的动作变化多端且极具欺骗性,正符合李小龙的性格特点。李小龙经常缠着大哥李忠琛教自己西洋剑法,然而每次对练,循规蹈矩的李忠琛总是被他打得一败涂地,因为李小龙并不按常理出招,而是把西洋剑术和中国传统的刀剑打法混合在一起,时不时还会加上一些拳脚动作。面对如此狡猾的徒弟,李忠琛也是哭笑不得、无可奈何。击剑训练让李小龙接触到了咏春拳之外的另一种灵活简洁的打法;同时也由西洋剑进一步掌握了西洋拳的要领。

这个时期的李小龙,除了拍电影,习武、打架、跳舞、样样不落,俨然就是一个不务正业的“二世祖”,也让父母对他的前途非常担心。他们并不希望李小龙成为一名武师,以习武开馆授徒为职业,而是希望他能够顺利读完高中,然后完成大学学业,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因此,李小龙的母亲何爱瑜极力主张他去美国读书,她的意见也得到了全家人的同意。

李小龙为什么要离开香港?对于很多龙迷来说,这是李小龙早年经历中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站在一般人的角度,当时的李小龙已经是一个小有名气的演员,他的家庭在香港演艺界也是颇有声明,如果一切都正常发展下去,也许用不了几年,李小龙就能跻身一线明星之列,而李小龙,也很具备成为当家小生的一切素质。那么,李小龙为什么要走呢?这次离开,究竟是家庭的因素,还是出于他自己的决定呢?

我想,正如很多离开舒适的家庭生活毅然北漂的年轻人一样,这次离港赴美,一方面是现实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李小龙性格的必然选择。

我们在前面也提到过,在离港一事上,李小龙母亲的意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母子连心,对任何一个母亲来说,她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留在身边,不管你有没有成就,不管你会惹来多少麻烦,只要人在身边,那就是好的。李小龙的母亲出身名门,接受的是当时最先进的西式教育,思想开明,见识不凡,她很了解自己儿子的性格,深知这样的孩子,只有放出去,才能让他得到更好的磨练,不管他在大洋彼岸能不能熬出头,但是这样的经历,是必需的。当然,当中也有李小龙在香港闹事太多,得罪人太多,需要避避风头的原因在内。

首先,李小龙在美国出生,拥有美国户籍,满18岁后必须在美国居住一段时间才能成为正式的美国公民,所以正好借这段时间让他去美国接受高等教育。何爱瑜自己接受的也是西方教育,在她看来,美国的教育方式比中国传统教育更适合李小龙。其次,习武以来,李小龙到处挑战、到处树敌,不但结下了很多仇家,也招惹了不少黑帮分子。打架闹事让李小龙成了警察黑名单上的常客,也成了一些黑帮人物下手的对象。对此,李小龙倒是不怕,坦言只要对方敢来,他就奉陪到底。但是站在家人的立场,李小龙的功夫再高,也是暗箭难防,为了他的安全考虑,出国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最后,李小龙的父母觉得李小龙结交的都是一些不务正业的不良少年,长此以往,李小龙的性格和脾气只会越变越坏,只有离开香港,才能让他在全新的环境里洗心革面、重头开始。那么,李小龙是被逼去的吗?恐怕未必。

街头小霸王、小影星、舞林高手、女生追逐的焦点……李小龙在香港的生活过得很惬意,但是一转眼,他就到了18岁。18岁是成年的日子,很多人在这一天会突然开窍,意识到自己不能再像以前那么活着,要改变生活方式,开始全新的自己。而李小龙,恰恰又是一个早熟而善于思考的人。也许早在街头打架时,在夜总会疯狂跳舞时,李小龙就已经在思考自己的未来,他是一个不安于现状,事事追求新鲜刺激之人,他的好斗,如果换一个角度,也可以看成是在不断挑战对手的过程中挑战自我,挑战极限。

尽管李小龙和我们所处的是不同的时代,但是有一点是相通的――大部分年轻人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来改变生活,让自己过得更好。有的人拼命赚钱,有了钱,一切都会随之而来;有的人则像许三多那样,做喜欢的事,要让生活变得更有意义。

改变在哪里?机会在哪里?有所失才有所得,如果舍不得舒适安逸的生活,如果舍不得家人的关照和现有的一切,你就很难咬牙走出这一步。幸而,李小龙的家人是开明的,他们没有给李小龙设置障碍,鼓励他走出去。而对李小龙来说,抛下现在的生活,单枪匹马杀奔一个完全陌生,甚至连交流都可能存在很大问题的世界,接触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那才是最刺激,最有意思的事!

在李小龙看来,在香港的一切都来得太容易,很大程度上是拜父亲的名望所赐,走到哪里,人们首先想到的不是“李小龙”,而是这个少年的父亲。李小龙心高气傲,自然不喜欢别人用这样的眼光来看待自己。是骡子是马,拉出去遛遛才知道,所以,当母亲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提出让他去美国的想法时,李小龙爽快的答应了。不是怕香港的黑帮暗中谋害,也不是怕经常去警察局喝茶,这些在李小龙眼里根本不值一提,他最大的敌人只有自己――只要他想做,就没有什么做不到的,他要用双手打拼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下!

龙的天下!

从感情上说,李小龙是舍不得香港的,这里有他尊敬的恩师,有并肩作战过的拜把子兄弟,还有被鲜花和赞美包围着的电影事业。他很清楚,独自前往一个陌生的国度求学谋生很不容易,但是他没有退缩――他的性格是战斗着的,一旦认定目标,就会不惜一切代价去完成。

18岁的李小龙深知,除了演戏和武术,自己别无所长,能够在香港演艺圈一帆风顺,很大程度上靠得是父亲的人脉和关系,可到了美国,这一切都没有了,演戏也就无从谈起。于是,他也就只剩下武术这一项所长。经历了大师兄失败事件后,李小龙明白了“一山还有一山高”的道理,自己现在的这点功夫,在真正的高手看来根本不值一提。所以他决定强化自己的武功,让能够在美国立足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在父亲的介绍下,李小龙结识了当时另一位著名的拳术家邵汉生。

邵汉生是李小龙的第一位北派功夫老师,不但精通罗汉拳、螳螂拳等多种北派拳术,还在加入精武体育会后学会了潭腿等拳法,因拳艺高超而留会任教,后移居香港九龙城,一边开馆授徒,一边在电影中出演武打角色,也因此与李小龙的父亲李海泉交好,被李小龙唤作“四叔”。

邵汉生与李小龙的交往也颇有戏剧性,李小龙意欲拜入门下时,邵汉生并没有马上答应,而是小小的“刁难”了一下这位古灵精怪的好友之子,他对李小龙说,想学他的功夫,就得用自己的绝学来换。李小龙觉得这位师傅很有意思,可自己的武功根本不是他的对手,自然也谈不上教,思来想去,终于想出了以“舞”换“武”的办法,也就是他教邵师傅跳舞,邵师傅教他武功。

邵汉生答应了这个条件,然后开始传授李小龙武功。但是邵汉生很快就发现,这个小“武痴”一门心思全都在习武上,应付了几次之后,就把教老师跳舞的事丢到了九霄云外。邵汉生也不在意,反而觉得李小龙既聪明且勤奋,再加上李海泉的关系,于是就把一些普通弟子无法学到的精要招式传给了李小龙。这些秘不外传的招式中就包括了李小龙在美国长堤空手道大赛上威震四方的连环飞踢。

李小龙前往美国发展后,两人仍保持着信件往来,交换武学心得,李小龙还曾打算让邵汉生到美国武术界发展。每次回港省亲,李小龙去得最多的地方一是叶问的咏春拳馆,另一处便是邵汉生家中。邵汉生为人随和,与李小龙名为师徒,实为叔侄,随时随地都会指点李小龙几招,因而深得李小龙的敬重。后来,李小龙在美国的事业不顺,打算回港发展,邵汉生就四处找人推荐李小龙,为他争取上镜的机会。因此,邵汉生成了数不多一直与李小龙保持良好关系的师傅之一。

1959年4月29日,“威尔逊总统”号邮轮从香港九龙码头起航,开始了驶往三藩市的漫长海上航行。

18岁的李小龙站在船舷上,跟大多数乘客一样,挥舞着手向岸上的亲友道别,从此开始了一段未知而又刺激的人生之旅。

同类推荐
  • 富兰克林

    富兰克林

    由于1928年以后每张百元美钞上都印有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肖像,再加上美元身为世界主要流通货币的重要性,导致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形象广为世界各地不少人所熟悉。美国总统乔治·华盛顿这样评价他:“因为善行而受景仰,因为才华而获崇拜,因为爱国而受尊敬,因为仁慈而得到爱戴,这一切将唤起人们对你的亲切爱戴。你可以得到最大的欣慰,就是知道自己没有虚度一生。”
  • 谍战,在龙潭虎穴

    谍战,在龙潭虎穴

    他们工作的地点是敌特首脑机关、中枢系统,他们的真实身份是中共高级特工。中统、军统、汪伪76号,个个令人毛骨悚然的魔窟,破密电,除叛徒,保卫中共领导人,传递绝密情报,凭借超人的胆识、过人的智慧潜伏在敌人心脏。即使是“五重间谍”心中也只有一个方向,传奇;神奇构成了他们绚丽的间谍人生。
  • 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位历史名人

    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位历史名人

    中国历史长如江河、浩如烟海,历史人物更是林林总总,数不胜数。如一代枭雄曹操;神算子诸葛亮;精忠报国的岳飞……每一个历史人物的背后都蕴藏着一段扣人心弦的传奇故事。本书《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位历史名人》点击历史人物100位,助你收获超凡智慧。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赵一曼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赵一曼

    她柔弱而坚强,纤细而挺拔。她是母亲、妻子和女儿,具有中国妇女所具备的优秀品德与情感。她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更具有共产党员的勇敢与坚毅。她就是中国著名的抗日女英雄赵一曼。
  • 唐太宗十讲

    唐太宗十讲

    唐太宗李世民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是一位少有而独特的帝王。唐宗宋祖,历来是中国古代帝王的表率。提及唐太宗,盛世景象犹在眼前,干百年来难以消逝。唐太宗没有用权术和铁腕驾驭大臣,而是靠信任;他并不顾忌皇帝“永远正确”的面子,而是鼓励大臣进谏;他更没有搜刮天下以满足个人私欲,而是提倡以民为本,富国安民。他简直可以称得上是古代帝王的楷模,是古代帝王的道德标兵。
热门推荐
  • 纵横上古世纪

    纵横上古世纪

    莫言带着天赋模拟器穿越上古世纪,平凡的他拥有了十种天赋,组合出一百二十种武士职业,帮父亲平乱,组建了远征队,前往源大陆,挖掘了数之不尽宝藏,建立庞大帝国,揭开神之庭院之谜,成为至高之神。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事情统统发生了……
  • 列王纷争

    列王纷争

    一个死了一百多年人的重生,披着西幻的无聊的书,各种历史人物的人名乱入,只是人名乱入……
  • 浑象地动仪

    浑象地动仪

    预言陕西大地震的地动仪淹没在茫茫历史之中,南阳张衡的墓穴竟是空壳挽尊之所,数千年后,当两片神秘的秘图突现重合,解开了一段缠绕千年的谜团,随之而来又会发什么些什么呢,无人知晓;且听我慢慢道来。。ps本故事纯属虚构,切勿当真
  • 瀛涯勝覽

    瀛涯勝覽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异探

    异探

    无意中的一次驱魔行动,让顾白认识了许婷。一个是背负千年诅咒的家族继承人,另一个是身怀天风血脉而不自知的少女。两人的首次邂逅便像磁石一般相互吸引,但没有人知道这一切其实是有心人的安排。操控梦境的大学生,下笔成真的三流作家,成为日囚的可怜人……迷雾下的鬼棺,诡异的蓝月,恐怖的血画,从风中传来若有若无的呼唤声:来吧,我们在这里等你。————一样的灵异,不一样的惊悚。
  • 恋上邻家的恶魔

    恋上邻家的恶魔

    情景1:在路上看到一个女孩疑似被欺负,于是走了过去教训那个男的...情景2:你干嘛总是跟着我?这条路又不是你家的,我爱怎么走就怎么走,谁跟着你,不要脸...情景3:你你你流氓,你偷窥我换衣服。就你那小身板送上门我还不要呢...情景4:妈妈,为什么这个人长得那么像我?因为他长着一个大众脸,所以就像了,宝贝我们要回家吃饭了....因为一次多管闲事,从此就被恶魔王子缠上了
  • 神秘虚空

    神秘虚空

    远古有一个传说,在寂静黑暗的虚空之中,隐藏着众神的秘密,当然这只是传说,大陆已经有近万年没有出现过神了。
  • 夫君滚滚来

    夫君滚滚来

    她:神啊!请赐我一个力拔山河的夫君吧!召唤有勇有谋又不窝囊的夫君,让优秀夫君滚滚来吧!第一日。驸马:床前明月光,地上全是霜,举头瞟星星,低头思姑娘。她不禁痛苦地背过身去。第二日。蒙面杀手:再不放人我血洗皇宫。驸马:公主,你先顶着再下去去就回。她:……第三日。她狂丢椅子、花瓶、水杯:丫丫个呸的,你到底休不休妻?众侍卫:将军、宰相大人,你们快醒醒,快醒醒。驸马:公主,你也太不小心了,快请御医!她:……第五日。驸马:什么叫气质?她:看我就知道了。驸马:什么是有内涵?她:和你相反的就是了。
  • 灵胜九天

    灵胜九天

    五次悟灵,五次失败。终究是废物一个么?约定究竟能否达成?为了心中的约定,踏上荆棘的修炼道路。神秘老者究竟是谁?灵珠又隐藏着什么秘密。灵胜九天,惟我独尊。
  • 印神无敌

    印神无敌

    “纵横天下,唯我上官。”家族被灭,一代剑道天才穿越异界。一人一间纵横天下。“若世人要与我争锋,我亦可战世人。若天要与我作对,我亦可战天。”新书【三国之赵云天下】喜欢三国,喜欢赵云的朋友可以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