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19600000007

第7章 世界遗产

自古以来孙武的军事才能和被称为奇迹之作的《孙子兵法》一直被人们重视着,学习着。无论是在古代治国打仗,还是在国外的战争中,《孙子兵法》都被人们视为是制胜秘籍。

《孙子兵法》一共有十三篇,共五千余字。但这短短的几千字里包却含着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和十分丰富的思想内容。对中国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历代政治家、军事家无不从中汲取养料,用于指导战争实践和发展军事理论。

在国外,它的价值也受到广泛的重视。最初是在唐朝,《孙子兵法》开始被世界关注。此后它流传到各个国家。

西汉中期以前孙子兵法十三篇已广为流传。到了汉成帝时,经过刘向、任宏校订,此书分为三卷,并定名吴孙子这个校本,有可能是将十三篇在校勘后分为三卷,并不牵涉孙子其他遗文。

那么,《孙子兵法》约在两千五百年前著成,在漫长的岁月里,这部兵书是怎样流传至今的呢?

东汉班之所以在《汉书·艺文志·兵权谋家》中,是因为《吴孙子》八十二篇,图九卷。考其缘由,《汉书·艺文志》源于刘向之子刘歆《七略》,而《七略》虽出自刘向校书后所作《叙录》、《别录》,但它在总括群书时,是采取“以人类书”方法著录的。就是说,孙子兵法原书为十三篇,后来由于“以人类书”,增录了如孙武与吴王问答以及八阵图等篇卷。这些篇卷在当时存世,其中不免有续孙子的成分,但也可能有十三篇以外的孙武遗文。重要的是,其间的沿革并没有影响孙子兵法本文的保存,相反是经过西汉校书,十三篇流传的条件更为有利。

而“吴孙子”之称,其意当在有别于“齐孙子”。据史记载:“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膑生阿、鄄之间,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孙武的后代孙膑,也是一位军事学家,主要活动在战国中期田齐威王之时,他所作兵法称《齐孙子》,同样为《汉书·艺文志》著录。这部《孙膑兵法》自东汉末年失传,以致其书的存在成为一桩历史悬案,而与孙武之书发生了纠葛。直至一九七二年,银雀山汉墓竹简的《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同时出土,证实历史上孙武、孙膑各有其人,各有兵书传世,才基本了结此案。

《孙子兵法》早在战国时期就广为流传。当时由于战争频繁发生,“境内皆言兵,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韩非子·五蠹篇》)。到了汉代,由于距离战乱纷起的春秋战国时期不远,故“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可见,汉代之前,《孙子兵法》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一部军事著作。在北宋中叶,当时的皇帝“钦定”以《孙子兵法》为首选的七部兵书,统称为《武经七书》,确立了《孙子兵法》在中国军事思想史上的地位。

从战国以来,对《孙子兵法》的学习、研究和运用,逐渐成为参与军事研究和战争活动的人们的一种时尚。三国时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曹操就心悦诚服地说过:“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子所著深矣。”他以丰富的实战经验和广博的军事知识,第一次从训诂、文字、传释等角度对这部兵书作了注释。曹操以后,历代共有200多家对《孙子兵法》作了注释。这些注释对于后人理解《孙子兵法》,推动《孙子兵法》的研究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孙子兵法》最先传到日本起始于唐朝。唐朝的“贞观之治”、“开元之治”,引起了世界各国留学生的好奇和钦佩,他们不远万里,跋山涉水,来华求学。大约在公元七八世纪,《孙子兵法》乘槎浮海,东渡日本,受到日本皇室家族的重视,被指定为日本皇太子的教科书,也被尊为“东方兵学的鼻祖”。《孙子兵法》对日本兵学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长达一千多年的影响。在历次侵略战争中,日本人充分运用了从《孙子兵法》中学到的用兵韬略,不过受侵害的却是诞生《孙子兵法》的中国,这实在令人扼腕叹息。时至今日,《孙子兵法》仍受到当代军人的重视。

《孙子兵法》西传欧洲始于清代,在长达两个多世纪的流传中。首先进入的是法国。大约在公元1772年(清乾隆三十七年),法国一位旅居北京的天主教耶稣会神父约瑟夫·J.阿米欧,受法国路易十五的国务大臣贝尔坦的委托,广泛搜集中国的古代兵书,首译了《孙子兵法》,并在巴黎公开出版发行,开创了以西方文字传播《孙子兵法》的先河。这部被首译成西方文字的《孙子兵法》,扉页上这样写着:“凡欲成为军官者,都必须接受以本书为主要内容的考试。”之后,这本书陆续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多个国家出版。

早在1860年就有俄译本以《军事思想的反思》为名的《孙子兵法》问世。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了像图哈切夫斯基、哈特和富勒这样一些出色的军事人才,他们试图摆脱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的那种火力决定一切的战场模式,从历史的教训中谋求实现国家安全目标的军事思想。

1910年,英国著名的汉学家、不列颠博物馆东方书籍与手稿部主任助理贾尔斯,在伦敦出版了他的新英译本《孙子兵法》。后来,由布鲁诺·纳瓦拉翻译的德文版《孙子兵法》在柏林正式出版,书名为《中国古典兵家论战争的书》。遗憾的是,现在德国已经找不到这个版本的书了,唯有瑞士联邦军事图书馆藏有一本。之后,又陆续有了好几种翻译,直到1963年,伦敦牛津大学出版的译本,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中国代表作译丛,英国著名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为之作序。近年来,《孙子兵法》的作用渐渐被人们熟知,所以又陆续有新的德译本在德国问世流传。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之后,是孙子军事思想同西方军事思想融合的黄金时期。许多国家领导人也曾多次引用孙武的思想,比如:尼克松在《真正的战争》一书中指出:“正如两千五百年前中国战略学家孙子所说‘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兵贵胜,不贵久。’美国在越南战争中的失败正应了孙子的话。”柯林斯在《大战略》一书中也指出:“孙子说:‘上兵伐谋。’在越南战争的情况下,‘谋’即指革命战略。”

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军事思想家首先提出了“孙子的核战略”这一概念。在美苏争霸的激烈斗争中,他们运用《孙子兵法》“上兵伐谋”,以谋略取天下的积极进取思想,不断校正自己对核战争的某些传统观念,并且在实践中深切地感受到孙子的“军事观点非常深奥,触及了核战争的本质,具有现实意义”。

在近现代的战争中,使用了许多新式武器,虽然现实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是《孙子兵法》所论述的战争的基本原理和原则都没有因战争条件的改变而改变,所以仍然受到军事家们的普遍推崇。美国将军斯瓦茨科夫使用《孙子兵法》中“重将治兵”的原则及各种谋略思想来驱动装备着最现代化的战争武器,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斯瓦茨科夫也由此被誉为“将星奇才”。英国著名战略家利德尔·哈特在《孙子兵法》英译本序言中说:“两千五百多年前中国这位古代兵法家的思想,对于研究核时代的战争是很有帮助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孙子兵法》已经不仅仅用于军事战争中,而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到其他方面,尤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孙武的军事理论与企业管理研究的领域虽然不同,但它们确实有许多相通之处。日本企业家大桥武夫所著《兵法经营全书》指出:“采用中国的兵法思想指导企业经营管理,比美国的企业管理方式更合理、更有效。”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霍吉兹在《企业管理》一书中指出,《孙子兵法》一书中“揭示的许多原理原则,迄今犹属颠扑不破,仍有其运用价值”。

《孙子兵法》作为现存第一部比较完整和系统的兵书典籍,无愧为中国古代兵学沿革发展历程中的第一块里程碑。《孙子兵法》既对前人战争经验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又对后世兵学起到了不可估量的理论奠基作用。我国古代比较著名的兵书,如《吴子兵法》、《孙膑兵法》、《尉缭子》、《李卫公问对》、《武经总要》、《虎钤经》、《百战奇略》、《陈纪》、《投笔肤谈》、《纪效薪书》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得益于《孙子兵法》,并在此基础上推陈出新、有所发展。据统计(宋代兵书《百战奇略》)“描述的一百条军事原则,其中56条是对孙武提出的概念的解释;34条包含孙武提出的概念的成分,用其他材料中的思想加以发展和补充;只有10条所包含的思想是《孙子兵法》中找不到的。”(K.高利考斯基:《孙武的思想和中国的军事传统》)明代军事著作家茅元仪在其《武备志·兵诀评》中说:“前孙子者,孙子不能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此虽为颂扬之辞,却非虚言妄论。

银雀山汉墓竹简本《孙子兵法》,是今天所能见到的该书最早版本。此简本先于刘向《叙录》百余年,先于班固《汉志》二百余年。它的发掘出土,对考察古本与今本的源流沿革相当重要。

在距著录《吴孙子》的《汉志》成书后六十余年,东汉末曹操恢复了十三篇原型。曹操的《孙子略解》,一般称《曹注孙子》,是孙武之书的最早注释本。其自序称:“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所著深臭”。曹操当有条件获得《孙子兵法》佳本,他所注的十三篇底本为兰卷本,很可能即是刘向、任宏的校订本。原书经曹操再校,始有注解。此外,曹操另编有《孙子兵法续卷》,以显示与十三篇的区别,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即十三篇与那些“文烦富”、“失旨要”的部分相区别。自曹操注释孙子后·传世诸本相沿为十三篇,而不在此列的其他篇卷,大多于唐代以后佚失。这些佚失书目,可见于《隋书·经籍志》和《唐书·艺文志》中著录。现今考古发现的银雀山汉简本《孙子兵法》,由整理者分设了下编,而收有这类佚文五篇。

提到军事家、名将,从战国的孙膑、赵奢起,到秦末汉初的张良、韩信、陈馀、英布,西汉的卫青、霍去病,东汉的邓禹、冯异,三国时的曹操、诸葛亮、孙权、吕蒙,晋时的杜预,隋唐时的韩擒虎、李世民、李靖,宋的宗泽、岳飞,元明时的朱元璋、刘基、戚继光,清代的曾国藩、胡林翼等,历代名将都将《孙子兵法》的军事原理运用实践于战争中,甚或有所发展和创造。曾辅佐刘邦打败项羽的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曾经三次面临渡河作战的情况,他根据三次作战的不同情况,把孙子“战胜不复”的思想加以灵活运用,在井陉背水列阵,大破赵军,斩杀陈馀,活捉赵王歇。当他的部将向他讨教取胜秘诀时,他脱口而出:“孙子兵法》不是说过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众将闻说皆自叹弗如。孙子孕育了众多将帅,他们的成就也得力于孙子。

后世为将者把《孙子兵法》作为指导战争的指南,借以总结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确也是不容置疑的事实。因而,在我们今天学习研究孙子和《孙子兵法》的时候,眼光不应该仅限于春秋末年出现的那部《孙子兵法》,而应看到孙子之后2500多年来无数战争经验积累的、历代杰出军事家所加以发展的、经过战争实践检验证明为正确的“后孙子者”——《孙子兵法》的继承和发展。

唐宋时期,原曹注单行本渐不传,然而由于注家蜂起,出现了各家单注本,更出现了多种集注本及合刻本,曹注则见在集注、合刻本内。其中,有流传至今的三种宋代本子,最值得重视。

宋刊本《十一家注孙子》宋吉天保辑,吉氏生卒里籍不详。此本可能初刻于南宋高宗绍兴年间、再刻于孝宗乾道年间,为十家注传本系统的母本。今存有其刻本三部,即上海图书馆藏本一部,北京图书馆藏足本一部和残本一部。

宋刊本《武经七书·孙子》原为清代陆氏皕宋楼藏书,现藏日本岩崎氏静嘉堂文库。《经七书》系北宋神宗元丰年间颁定合刊的七部武学经典,其收录的孙子兵法,仅采用曹操注。

自此后产生该武经系统的各传本。今存见宋本为一种白文本,刻于南宋孝宗、光宗年间。影宋本《魏武帝注孙子》,此本当来源于北宋元丰年间所颁《武经七书》中带有曹注的《孙子兵法》。原本为南宋孝宗时所刻,现已下落不明。影摹本收在清人孙星衍《平津馆丛书》之《孙吴司马法》内。

以上所说的,只是宋本。宋代以后,《孙子兵法》书版本众多,大体上都属于《武经七书》和《十一家注》这两大传本系统,也有从经过合刊的曹注辑本演化而来的。

由于历代在传写、刊刻此书的过程中,文字上难免有程度不等的失误处。所以我们今天所见到的传本《孙子兵法》,已经不能尽合其原貌了。因此,这部约六千字的十三篇兵法,到目前仍存在校勘问题。

在中国,《孙子兵法》又有满文、西夏文等多种少数民族文字本。这类本子中,以西夏文本存世最早,现藏俄罗斯,我国台湾地区《书目季刊》第十五卷第二期载有此本影印件。另外,《孙子兵法》还有它的艺术版本,出现了象牙微雕、麻织壁挂等版本形式,说明人们对此书的热爱,也反映这部著作流传的普及情况。

时至今日,《孙子兵法》的应用范围更广泛了。人们结合具体的条件,借用《孙子兵法》的思想,融入现代的因素,让其更好地为实现自己的目标服务。无论是在销售行业,还是商务谈判中,或者是在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中,《孙子兵法》的一些基本观点和主张,已经不知不觉被运用到其中。

可以说,《孙子兵法》是全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

同类推荐
  • 世界十大文豪——高尔基

    世界十大文豪——高尔基

    高尔基(1868~1936)是最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以丰富的艺术创作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新纪元,列宁称之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
  • 诞生与涅槃:释迦如来应化事迹

    诞生与涅槃:释迦如来应化事迹

    释迦牟尼原名乔达摩·悉达多,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为了解除人生无尽的痛苦,立志寻求一条解脱之路,依靠坚忍不拔的意志,最终领悟了人生的最高哲理。释迦牟尼成佛以后,人们称之为佛陀,就是印度古梵语中的"觉悟者"几千年来,释迦牟尼成佛的传奇故事,总是带给人们深刻的启迪。《诞生与涅槃:释迦如来应化事迹》以流畅生动的语言介绍了释迦牟尼的生平经历,每个细节都基于大量的资料准备,真实、丰满而充满了动人的魅力。
  • 忧国忧民:范仲淹

    忧国忧民:范仲淹

    本书讲述了范仲淹的一生:范仲淹从小刻苦读书,严于自律。他生活清苦,却倾其所有帮助别人。作为官员,他以天下百姓的幸福为己任,一切以百姓利益为先;作为臣子,他不惧权贵,勇于直谏,一切以国家利益为先。
  • 李自成(精补本)

    李自成(精补本)

    面临着入塞清兵的威胁,以杨嗣昌为代表的主和派同以卢象升为代表的主战派之间发生尖锐冲突;而崇祯所面对的复杂形势和他的态度、性格也由此得到初步而清晰的呈示出来。同年冬天,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在潼关南原陷入洪承畴、孙传庭预设的包围圈。在众寡悬殊的形势下,李自成不屈不挠,处死了前来劝降的叛徒;经过殊死战斗,妻女俱失,身边只剩下十八个人,等全军覆没。但他虽败不馁,潜入商洛山中,依靠百姓,惨淡经营;又亲往谷城动员张献忠重新起义......
  • 天才的幽默与智慧

    天才的幽默与智慧

    一个人的幽默感是与其人的文化、知识、才气、智慧、经验、应变能力、表达技巧分不开的。人类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几乎都是著名的幽默大师。例如:哲学幽默大师苏格拉底,政治幽默大师第十六届美国总统林肯,科学幽默大师爱因斯坦,小说幽默大师马克·吐温,表演幽默大师卓别林,喜剧幽默大师萧伯纳等。笔者编译本书的宗旨,就在于以上述诸位大师的幽默片段为主体,展示人类历史上众多天才人物的幽默大观,以期读者能受到启迪、得到教益和欣赏乐趣三方面的效果。
热门推荐
  • 女巫翩翩闯古代

    女巫翩翩闯古代

    这个女人到底是怎么回事?救了他,还硬索要报酬?可带她回到迷踪堡,奶奶居然说她就是他命定的妻子?他应该讨厌她的不是么?是她让他和心爱的师妹不能在一起的不是么?为什么?当他一看到她的笑容,一想到她坚定无比的说着一定会守护他的时候,内心就像汹涌澎湃的潮水般不能平静。不会的,他爱的是师妹,不是她,她是拆散他们的第三者。但是,看到她强颜欢笑的样子,心真的好痛。--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抚摸流年

    抚摸流年

    本书分为亲情篇、触景生情、社会伤口、疼痛、悔书、故园六辑,主要收录了回乡偶书、出生、尘埃深处的祖母、抚摸流年、父亲的盆景等作品。
  • 重生穿越之腹黑复仇九公主

    重生穿越之腹黑复仇九公主

    先是被自己最爱的人背叛,然后又被自己最爱的人害死,后来重生加穿越,有谁比我更倒霉?
  • 飞升之路之再战仙妃

    飞升之路之再战仙妃

    某逗比大学生莫名其妙的与某二货萝莉在一起的重生修仙。再次突破巅峰,再创辉煌
  • 赵匡胤:黄袍加身的乱世飞龙

    赵匡胤:黄袍加身的乱世飞龙

    本书记述了赵匡胤传奇的人生经历,既全面描述了他的文治武功,也深入挖掘了其成功的诸多要素,以及他作为皇帝最难得的人性方面的各个闪光点,让读者感觉仿佛穿越千年时空,零距离地聆听这位大宋CE0的成功哲学课。
  • 驱魔恶警

    驱魔恶警

    小山村的窝囊警察赵有才,凭借爷爷传给他的一本手札,渐渐揭开了驱魔师的神秘面纱。这是一个小警察的故事,也是一代驱魔大师的传奇!
  • 女人的资本女人的魅力

    女人的资本女人的魅力

    女人如果不能在最灿烂的时候展示自己的美丽,就没有魅力;女人发果不能在最有魅力的时候使用自己的红颜资本,就不是完美的女人。很多事情,男人不可以做,女人却能。如果你在这方面还不够自信,请看看这本书吧!
  • 她与他

    她与他

    一朝入魔,世世为魔。洛小米说:“哥哥,即使你不记得前世种种,我也不会放弃。”洛小米说:“哥哥,小米是真的喜欢你。”一颗药,一柄剑,一生悔。(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三世默语

    三世默语

    她是苏家的二小姐,和一个猫妖做了很好的朋友,甚至发展成了更远的关系,却被父母阻拦,甚至追杀,但她依然没有放弃猫妖,和他逃到了天涯海角,直到她不声不响,用死亡换来猫妖的安全,说服了父母,身葬悬崖,转世轮回。她叫苏小墨。他是猫族的王子,和人类相处,父母双亡,他只有和人类作伴。直到他和苏小墨成为了无话不谈的朋友,再成为了出生入死的伙伴,最后迎来了苏小墨死亡的结局。其实,苏小墨不用为他而死,因为猫妖的王族都是不死之身,长生不老。他叫莫语。莫语向转世的苏小墨许下三世的承诺,只要莫语可以找到转世的她,必将守她一生。因为,在此之前,他们已经经历了三世的生死离别,换回的是永生永世。
  • 漂流手记

    漂流手记

    张晓明从最初身上只剩下三十元,而后奋斗有了自己的事业,这一路走来,他不知道忍受了多少屈辱,和多少汗水,然而,上天好像偏偏和他作对,就在他事业巅峰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