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是构成人体最基本的物质,也是机体进行各项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气有五个方面的作用,第一是推动作用。人体脏腑经络的生理活动、血液的循环、津液的代谢,都依赖于气的激发与推动。若气的推动作用减弱,会导致生长发育迟缓、脏腑功能衰退、血流迟缓等现象。气有温煦机体的作用,人体的体温,依赖气的温煦才能维持其恒定。气不足的人,常会出现畏寒怕冷的现象。气的第三个作用就是能够保卫身体肌表,防御外邪的侵袭。所以,气虚的人,往往全身的抗病能力较为低下。气有固摄作用,这主要是指气可以防止血液、津液等液态物质不会无故流失。容易自汗、流涎或有出血现象的人,都是一身之气不足的体现。气通过升、降、出、入四种活动方式,发挥它的气化作用,使人体发挥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相互转化作用。如将饮食物转化为精微物质;将代谢后的产物形成以汗液、尿液和粪便的形式排出体外等。气的五个方面的功能密切配合,相互为用。
血液有营养和濡润全身的作用,人是各种感觉和活动,都依赖于血液的濡养才能发挥生理功能。《黄帝内经?素问?五脏生成》:“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意思是说,肝血充沛眼睛才能食物,足得到血液的濡润才能走路,手掌得到血液的濡润才能握东西,手指得到血液的濡润才能拿取物品。同时,血液也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人体血液充足,则神志清晰、感觉灵敏、活动自如。若血液虚衰或运行不利,常会出现心神不宁、精神恍惚、失眠多梦的现象。
气血是相互依存的,气推动着血液不断运行,血液则是气所依附的物质。气血在经络中不断运行,发挥自己的功能。如果人体气血亏虚或者运行不畅,无法濡润机体或者新陈代谢迟缓,那么人不仅经常出现各种身体不适的现象,而且容易患上各种疾病。所以,要气血充沛并且能到达身体的各个角落,身心才会健康。
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有联络沟通和传导的功能。经络由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等组成。其中十二经脉是经络的主体部分,每一条经脉络属于一个脏腑。十二经别是十二经脉别行的正经,主要是加强和协调经脉与经脉之间、经脉与脏腑之间,以及人体器官组织之间的联系。如足太阳膀胱经经别与足少阴肾经经别相会合,足少阳胆经经别与足厥阴肝经经别相会合,足阳明胃经经别与足太阳脾经经别相会合,手太阳小肠经经别与手少阴心经经别相会合,手少阳三焦经经别与手厥阴心包经经别相会合,手阳明大肠经经别与手太阴肺经经别相会合。
络脉是从经脉中分出的支脉,有别络、孙络和浮络之分。别络有十五条,包括十二经脉的络脉、任脉、督脉的络脉和脾之大络。孙络是从别络分出的细小分支。浮现于体表的就是浮络。十二皮部就是十二经脉及其所属络脉在皮肤表面的分区。由于十二经脉连属于着筋肉,中医根据十二经脉循行的范围,划分为十二经筋。十二经筋的主要作用的约束骨骼、调节全身关节的屈伸活动。
奇经八脉交错地分布在十二经之间,它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加强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经脉之间的相互联系,如督脉与六阳经相联系,调节着全身阳经经气;任脉与六阴经相联系,调节着全身阴经经气。二是对十二经脉的气血发挥着调节作用。当十二经脉和脏腑气血旺盛时,奇经八脉可以发挥蓄积的功能。当人身体活动量增加,需要更多的气血时,奇经八脉就会发挥渗灌的功能。
经络就像网一样,将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组织器官联系起来,使人体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正常情况下,经络发挥运行气血、感应传导的作用,如果身体发生病变的情况下,经络就成为传递病邪和反映病变的途径。
正是由于气血可在经络中循环流通,达到濡润、营养身体的目的,人才能活动。当经络堵塞,气血无法顺利循环时,机体就会出现各种不适。如手脚气血循环不畅,就会出现麻木、僵硬、红肿等现象;眼睛气血不足,就会出现干涩、视力下降等现象;皮肤无法及时得到气血的濡润,就会出现面色不佳、起皱等现象;筋骨关节得不到气血的濡润,就会出现屈伸不利的现象……因此,保持经络畅通,使气血得以顺利流通,是身体健康的基础。
综上所述,健康之道就是保持身体气血充沛、经络畅通。食物是人体化生气血的来源,上班族首先应注重饮食,营养均衡、全面,才能保证气血充沛。经常参加各种体育锻炼,可以使经络畅通无阻。过度疲劳或者睡眠不足都会损伤气血,生活中上班族应养成良好的起居作息规律。心理失衡会导致体内气血紊乱,上班族保证愉悦、舒畅的心情和平和的心态尤为重要。由于病邪如风、寒、湿等容易通过十二皮部侵入到经络,然后随着气血的循环蔓延至五脏六腑、肌肉筋骨,因此,上班族也要根据四时的变化,调整生活状况,以适应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