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25000000014

第14章 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演进

从上一章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尽管WTO一直致力于推动农产品贸易的自由化,但是它仍然为各国(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实施农产品贸易保护留下了可行政策空间,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同时作为一个农业弱国,当然可以也必须对农产品贸易实施一定程度的保护。但是,关于具体农产品贸易保护政策的选择,我们决不能够简单照搬发达国家的现有做法,必须充分考虑中国的具体国情和国际经济环境。因此,我们将在本章对中国农产品贸易发展状况及其发展环境等现实问题展开深入讨论。这既有助于进一步论证现阶段实施农产品贸易保护的特殊必要性和紧迫性,又有助于我们从实际出发,正确地选择农产品贸易保护政策的目标和具体手段。

自远古时代起,农业就在中国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古代的一切文明的孕育、诞生、发展和形成,都建立在农业经济正常发展的基础之上。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社会生产和生活。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一直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重农轻商一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治国理财思想,这极大地限制了中国早期的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尤其是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发展。尽管如此,农产品作为文明传播的一个重要载体,其对外贸仍然有缓慢的发展,例如:宋代的荔枝、香料已有出口,元代引进过菠菜、莴苣等农产品,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运送的主要货物也是农产品。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呈现出生机勃勃、迅速发展的良好态势,贸易种类、规模和数量不断扩大,农产品对外贸易额由建国初期的不足20亿美元,发展到数百亿美元,成为了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农产品对外贸易大国。回顾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将新中国成立后的农产品对外贸易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即缓慢发展阶段(1949-1978年)、快速增长阶段(1979-1993年)、波动徘徊阶段(1994-2001年)、艰难发展阶段(2002年至今)。各个阶段的变化与中国农业发展和改革开放进程紧密相关,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缓慢发展阶段⑤(1949-1978年)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近30年时间里,由于西方国家对中国实施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中国对外贸易缺乏良好的国际环境。加之,这一时期国内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产品、消费类工业品严重供应不足,国民的温饱尚未得到较好解决,农产品供应严重短缺,出口缺乏生产能力支撑。这一时期农产品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是:

第一,规模小,增长慢。1953年至1978年期间,中国农产品出口额多数年份在20亿美元左右徘徊,1978年也只有61亿美元,年平均增长仅为2.1亿美元;

第二,贸易伙伴不多,市场比较单一。这一时期,由于受两大阵营对抗的影响,与中国开展农产品贸易往来的60多个贸易伙伴主要是东欧、亚非拉地区的社会主义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

第三,农产品对外贸易是对外贸易的支柱产业和顺差的主要来源。改革开放之前,农产品出口占中国对外出口总额的70%以上,是主要出口创汇产品。

二、快速增长阶段(1979-1993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以农村改革为突破口,各项改革迅速推进,农业生产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促进了中国农业的飞速发展,粮棉油糖等主要农产品连年增产,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增强,这为农产品出口贸易提供了稳定的、充实的产品来源。同时,外贸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推行,外贸企业经营机制日益灵活,进一步推动了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发展。这一阶段农产品对外贸易额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例呈下降趋势,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农业与工业发展比重已经发生了重要变化,农业为国家工业化提供资金积累的作用已大大降低。这一时期的农产品对外贸易主要特点是:

第一,规模持续扩大。1978年之后,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很快超过100亿美元,1989年又首次超过200亿美元,这一水平基本稳定至1993年;

第二,出口稳定增长,顺差明显增加。1979年农产品出口仅为76亿美元,1993年达到126亿美元。1984年之后,农产品对外贸易一直保持顺差,年平均顺差约为8.7亿美元;

第三,农产品进出口市场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原来的以社会主义国家为主转向以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为主,美国、日本、西欧、东南亚、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成为了中国主要贸易伙伴;

第四,出口产品逐渐集中,比较优势开始显现。水产品、畜产品、园艺类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成为主打品种,三项合计占据农产品出口总额的60%。

三、波动徘徊阶段(1994-2001年)

这一阶段,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更加清晰,各项改革全面展开并深入推进;中国加入WTO谈判紧张进行,对外开放步伐明显加快,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的开放局面基本形成;农业发展进入了以主要农产品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为主要特征的新阶段。这一时期的农产品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是:

第一,规模进一步扩大,增长徘徊波动。1995年农产品进出口总额突破300亿美元,迈上了新的台阶,并连续四年保持同一水平。但1998年之后有所下滑,直到2001年仍未恢复到1995年水平;

第二,出口基本稳定,进口波动较大。1994-2001年,中国农产品年出口额基本稳定在150亿-160亿美元的水平,年际间波动很小。进口则不稳定,进口的波动直接造成了这一时期农产品进出口总规模的徘徊。进口的减少与中国农业进入新阶段后国内农产品总体供过于求的形势有直接关系;

第三,比重下降,顺差增加。这一时期农产品对外贸易额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由期初的10.9%下降到了期末的5.5%,但农产品进出口顺差并未减少;与上一阶段相比,农产品年均顺差由8.7亿美元增至23.9亿美元;

第四,贸易结构发生变化,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产品更加明显。在出口方面,水果及蔬菜、水产品、畜产品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比例进一步提高。进口方面,小麦进口逐年减少,大豆进口急剧增加,成为这一时期各方关注的焦点。

四、艰难发展阶段(2002年至今)

2001年底,中国正式加入WTO。在加入WTO后,中国的农产品对外贸易进一步融入到世界贸易体系之中,由于国内、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面临着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和更激烈的国际竞争,农产品对外贸易进入了更加艰难的发展阶段。

(一)贸易总量增加,贸易差额由顺差转变为逆差

中国加入WTO后,总体上看,由于思想准备较为充分,应对措施较为有力,再加上一些国际环境的有利变化,入世对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所造成的实际冲击并不如原来预料的那样突出和严重。农产品对外贸易总量进一步增加。2002-2008年间,贸易总额由305亿美元增加到986亿美元,增长223%,年均递增31.9%。实现连续快速增长,不断创出历史新高,在世界上的排名仅次于美国、欧盟和日本,成为了全球第四大农产品对外贸易体。从进口额来看,加入WTO之前,基本在80亿-120亿美元之间波动;但加入WTO之后迅速增长,2002-2008年间,中国农产品进口额由124亿美元增加到583亿美元,增长370%,年均递增52.9%。从出口额变化来看,加入WTO之前基本在130亿-160亿美元之间波动;加入WTO之后,出现了较快增长,但增长速度明显慢于进口额,2002-2008年间,中国农产品出口额由181亿美元增加到402亿美元,增长122%,年均递增17.4%。

尽管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总量在增加,但是,农产品对外贸易开始由顺差转变为逆差。2002年,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实现顺差56.74亿美元,2003年,贸易顺差额降至23.50亿美元,2004年农产品对外贸易20年来,首次出现逆差,逆差额为49.4亿美元,中国变为农产品净进口国,随后四年维持逆差格局,期间逆差额波动较大,最少的年份是2006年(9.6亿美元),2008年逆差最大(181.1亿美元)。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逆差的出现与持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是政策性和偶然性因素的结果,但也有必然性。有人预测,从长期来看,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将保持逆差状态,而且逆差额还会呈现出持续扩大之势(程国强,2006)。这充分证明入世给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带来的冲击正在显现。还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中国农产品出口额占中国出口总额的比例不断下降,从2001年的6%直线下降到2008年的2.82%,这说明中国农产品出口额增长幅度有限,远远不如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增长幅度。

(二)农产品进出口商品结构变化

入世以后,中国进口农产品结构持续了原有的变化趋势,由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粮食、植物油、棉花和畜产品为主继续向以食用油籽、植物油、畜产品和棉花为主转变。其中粮食进口在农产品进口总额中所占比重由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30%左右下降为近几年的5%左右,2007年不足2%。而食用油籽的进口却迅速增长,其所占比重由20世纪90 年代中期的1%增长到近几年的25%~30%,成为第一大进口农产品。进口的食用油籽主要是大豆,这一方面是由于国内食用油消费持续快速增长,另一方面是因为跨国榨油公司增加了在中国的投资设厂。进口畜产品和水产品所占比重均呈现“先增后降”的特点,90 年代中期依次占12%和8%,一直增长到2002 年的23%和18%,但之后呈下降趋势,2007年仅占15.7%和11.5%。另外,随着纺织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国棉花产量不能满足国内需求,棉花的进口出现较快增长,自2003年起,棉花进口开始大幅度增加,到2006年棉花进口达到364万吨,进口额达到48.7亿美元。2007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速放缓,棉花进口随之下降,与2006年同比下降了32.5%。

同期,中国农产品出口由20世纪90 年代中期的水产品、畜产品为主逐步向以水产品、蔬菜、水果为主转变。其中,水产品一直是中国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产品,它在农产品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一直在20%以上;蔬菜出口基本呈稳定增长态势,它在农产品出口总额中的比重基本保持在14%以上;水果出口增长较快,它在农产品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由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不足4%增长到2007年的超过10%;畜产品在农产品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下降较多,由90 年代中期的20%左右下降为2007年的11.9%;粮食的出口很不稳定,21世纪以来,有些年份其所占比重达到12.5%,有些年份却不足4%。

(三)农产品贸易的地理方向集中

从进口来源看,中国一直主要从美国、巴西、阿根廷、东盟和欧盟等国家和地区进口农产品。入世后,中国农产品进口集中度进一步攀升,前10 个进口来源地占中国农产品进口总额的比重由2000 年的72%提高2008年的77%。美国一直是中国进口农产品的第一大来源地,基本维持在22%~29%,2008年为25%。其他国家则呈现此消彼长的态势,在入世之前,从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进口比重始终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但在入世以后,随着中国进口农产品结构的转变,特别是随着大豆进口的持续猛增,从巴西和阿根廷进口额超过了前两者,排在美国之后,2008年所占比重分别为15%、14%。这里,我们需要强调的是,伴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国从东盟进口农产品一直在不断增加,入世以后中国从泰国、马来西亚以及印度尼西亚进口增长更加迅速,2001年从这3 国的进口额占中国农产品进口总额比重只有9.7%,2008年已达到13.6%,成为中国进口农产品的重要来源地之一。

从出口去向看,中国农产品主要是出口到日本、美国、中国香港、韩国、德国、俄罗斯以及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入世后,中国农产品出口地理方向的集中度虽然呈持续下降趋势,但仍然比较集中。2008年,中国对前10 个出口去向地的出口额占中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依然高达65%。其中,日本始终是中国农产品第一大出口去向地,入世以前,对日出口额在中国农产品出口总额所占比重保持在30%—35%之间;入世以后,随着出口市场多元化步伐的加快,其在中国农产品出口总额所占比重快速下降,但直到2008 年,中国仍有近20%的农产品出口到日本。中国香港一直是也是中国农产品重要的出口目的地,2008年中国有8.9%的农产品出口至此,但其排名已经由入世前的第二大出口去向地下降为第三,退居美国之后。中国对美国出口农产品一直在增长,对美出口额在中国农产品出口总额所占比重由1995年的4.9%上升到2008年的12.67%,仅次于日本,位居第二。中国对韩国的农产品出口所占份额有所下降,2003年有12%的农产品出口到韩国,到2008年对韩国农产品的出口仅占8%。

同类推荐
  • 资本营运概论

    资本营运概论

    罗崇敏,男,汉族,1952年12月生,云南江川人,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4]?,现任国家督学、云南省人民政府参事。曾为下乡知青、乡村卫生员、工厂工人、学校教工、党校教员、机关公务员。曾在江川县政府办公室、江川县政府、中共江川县委、中共新平县委、玉溪市委办公室、中共玉溪市直机关工委、玉溪市委、云南民族大学、红河州委、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履职。历任副县长、县委副书记、县委书记、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市委副书记、大学党委书记、州委书记、高校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系中国作家协会和书法家协会、哲学学会、经济学会
  • 共和国的经济与周恩来

    共和国的经济与周恩来

    周恩来是新中国经济工作的卓越领导者和组织者。他的经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领导的经济建设实践,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创建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周恩来的经济思想丰富了毛泽东思想,是党和人民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认真学习和研究周恩来的经济思想和实践,不仅可以深刻地懂得新中国经济的奠基、创业和发展是来之不易的,而且,能够从中获得许多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服务。
  • 国富论(超值金版)

    国富论(超值金版)

    一国国民每年消费的全部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包括本国的直接产物,或是用这类产物从外国购得的物品),都来源于国民的劳动。国民生活供给情况的好坏,取决于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与消费者人数的比例大小。这一比例对任何一国国民来说,都受制于两个因素:第一,本国国民运用劳动的熟练程度、技巧和判断力;第二,本国从事有用劳动的人数和不从事有用劳动的人数的比例大小。不论该国的土壤、气候和面积状况如何,国民生活供给情况的好坏都由这两个因素来决定。
  • 向大庆精神学习

    向大庆精神学习

    本书包括:美丽的宝岛、成长印记、音符旅程、天凉好个秀、罗李罗嗦、现象、纽约、京城夜等文章。
  • 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06

    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06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已基本建立,但还需要继续完善,深化改革的任务仍然艰巨。完善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的重点是加快国内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税制并轨的进程,使内资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平等竞争。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将为实现我国“十一五”规划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提供更有效的体制保证。
热门推荐
  • 耀夜王座

    耀夜王座

    风不断,雪不休,形只影单唱晚舟。人影断,心难留,碧波千里人事旧。爱不绝,恨不眠,枯树孤鸦立天涯。道未灭,义盘旋,四海孤岛同为陆。少年事,老年休,远行人儿送孤舟。同相怜,同相爱,玄剑难挡意难忘。
  • 超品心术

    超品心术

    石磊,男,孤儿,未婚。不会赚钱、泡妹、叫爸爸。偶获他心通,人生开始雄起。有人拿钱砸他,妹子要来推他,还有人要做他爸爸,精彩故事,尽在超品心术
  • 太上禁忌

    太上禁忌

    世上最强大的斗战之法,被称为禁忌神通,每一种禁忌神通,都是威力无匹、独一无二!世上最无敌的绝世武修,被称为至尊王者,每一位至尊王者,都是至高无上、威震千古!而少年寇云,因为偶然得到王中之王的神秘遗物,自小小的悬空城逆天崛起,与当世众天骄争锋,执掌禁忌,睥睨至尊,一步步走上诸王之王的无上神座!
  • 琴丝竹

    琴丝竹

    一个被父母抛弃称灾星转世的女儿,遇到人生中的交界线,他与她的缘分从未离开,机遇总是造物弄人。一场惊心动魄的戏,谁是赢家?女主将会给自己一个什么样的未来?他们是否能成为鸳鸯?“我就是喜欢你,跟你有什么关系!”.......“不要对我承诺,我怕失望的是我”......“你就是我的噩梦,醒来却是一场难过”......
  • 云的记忆

    云的记忆

    一个是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的心理医生,一个是疯狂自虐,抑郁失忆的精神病患者;一个用爱情做药引,一个以身相许做回报;在年轻生命的天空,演绎一段彩虹般绚烂的爱情,然而命运多作弄,两情相悦也难长久。。。
  • 官场与职场卷(全球华语小说大系)

    官场与职场卷(全球华语小说大系)

    官场与职场,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无法回避的权力之地;是智慧、金钱、权力与人性博弈的名利场。《主潮书系官场职场卷》汇聚了中国最具实力与影响力的一代作家新世纪十年来官场职场题材的重要作品,莫言石钟山范小青崔曼莉杨少衡……,他们用各自的方式,表达了中国社会最喧嚣又最隐秘的所在;他们从不同的地方起步,从不同立场,不同角度展示了一个也许痛苦但依然具有希望的当下中国社会。这些小说,把中国的坚硬与柔软表露无疑,帮助我们理解我们生活的这个中国;与此同时,这些小说也在帮助我们探知自我,我们来自哪里,我们应当如何面对世界,面对社会?它们成为将自我与世界连在一起的真实通道。
  • 王封神韵

    王封神韵

    以七原罪为辅体;经造化演变为一切罪恶的起源———原点:原点既虚无飘渺,而又如此真实!既是人之劣根,而又是世界的法则!贪婪、欲望、金钱、权力、女人一切的一切,超脱后又将拥有罪恶!以罪恶为刃,照样可破开名利的枷锁;以天王封之为神韵,源于自一切罪恶,却又不属于罪恶!以斩断一切的罪恶为使命。一把神奇的吉他——天王赐封于乐神的绝世神韵【王封神韵】八把源于罪恶却专斩净世间罪恶的刀——七原罪与原点!六道轮回系列小说之一:王封神韵的灵力修为,共分十一段:初境—灵士—大灵士—灵斗士—空灵士—灵宗—灵圣—灵尊—灵王—灵轮者—灵帝—传说中的神灵,灵魂之力修为—造物者:共分九阶以锻造天下灵器及药物特得名造物者
  • 星魂载体

    星魂载体

    看一个穿越之后的少年如何在这个世界立足,“哼!公平?只有拳头大,才能给你公平。你的拳头大你就是神”孔元龙挥着拳头说到。本文更新缓慢,请个位大神见谅。
  • EXO灿勉,第七个夜晚

    EXO灿勉,第七个夜晚

    本书包含七个CP的故事,分别为:灿勉,兴勉,勋勉,灿白,勋鹿,凡兴,开度每个故事篇幅为一张,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 鱼水欢欢欢

    鱼水欢欢欢

    李心水和蒋渔定情之后,给他约法三章:1、别总穿骚蓝色小泳裤;2、低调,别到处得瑟说我是你女朋友;3、最重要的一点,泳裤别穿三角的,比赛完之后,一定裹上大浴巾。蒋渔给自己的约法三章:1、听心水的话;2、听小河的话;3、听媳妇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