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36400000016

第16章 “酒”到才能“渠”成

饭局潜规则第十五条:

饭局要办的事先不说,先吃,这样就没有势利感,事不成就喝酒,也不伤面子。以公共正式的方式只谈正事,中国人觉得太紧张。

酒精不燃烧,不算搞社交

喝酒可大俗可大雅,可论国事可谈风月,可攀交情可见性情,可怡情可乱性,可养生可伤身,可豪饮可小酌,只是不可无酒。

无酒不成席,酒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无所不在。酒是催化剂,桌是能量源。酒桌不是PK台,是PR场。

在中国,酒是文化、礼仪、历史、风俗;最后“酒酒”归一,酒是关系,酒桌即中国。

现代人每天外出游弋,与原始社会出外打猎并无本质不同,碰运气、谈天气、讲义气、聚人气,“气场”各有不同,“公关”无处不在。早期在房地产领域流行的“工作无非两件事——找资源、建人脉”现在人人心领神会。说白了就是:寻找猎物,自己能干掉就独吞,干不掉,那就找人来合伙干掉。

在中国民众的日常生活中,酒也不是作为一种单纯的饮料来看待的,而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和个人性格的“壮胆剂”,它起到调节人际关系、培养和促激人们性格的作用。

从古到今,中国人一向敦于友谊,友人相逢,无论是久别重逢,还是应邀而逢,都要把酒叙情,喝个痛快。

中国人把婚礼的筵席称“喜酒”,生了孩子办满月称“满月酒”,重阳节要喝“重阳酒”,端午节要喝“菖蒲酒”,祝捷要喝“庆功酒”,情人喝“交杯酒”,交朋友喝“拜把子”酒,此外,敬神、祭祖、开业等等都要喝酒,酒已成为中国人际交往的桥梁和纽带。

酒是用来壮胆的,桌子是用来拍板的,酒和桌拼在一起,则无事不可为。有的时候,一桌客满,硬挤不进来,你还得单开一桌,是为换个局;自己定喝酒规则,是为制度创新;吆喝人来,是为策划推广;分而食之,是为共同事业;酒醉饭饱,是为既得利益。陈天桥用网络游戏起家,江南春靠写字楼电视创业,马云凭电子商务致富,无他,但懂得一个“吃”字。

鲁迅先生作悲愤言,旧社会每一页都写着“吃人”二字。现在的社会不作如是观,人们的活命思路转化为:“是人就要有被利用的价值。”潜台词是被吃一口未尝不可。

上至国家元首、下到平民百姓,酒精不燃烧,不算搞社交。因此,酒精文化碰到汽油文化就伤痕累累,禁酒令越来越严,仍难敌陪酒之风,把车扔在原地,酒还得照喝不误。

逢年过节,猛酒当道。有个段子说,北京人喝酒:来个红的!是指“红星二锅头”;来个牛的!是指“牛栏山二锅头”。过节聚会,喝酒难免,有人说要移风易俗,但多少年喝到打点滴送医院,都是常态。

情在口中,话在杯中,各地酒桌不同酒风。北京、上海、广州、成都、东北和香港,不同城市里有不一样的酒桌、不同酒桌上有不一样的人情世故、不同人情世故里也有不一样的中国社会酒规则。

在中国,吃吃喝喝似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这叫“酒桌经济”。抛开利益局,纯扯淡、纯聊天,开怀畅饮、放浪形骸,这叫“酒肉朋友”。“酒桌经济”难免,“酒肉朋友”难得。更多的是我请你喝酒、你帮我办事,喝酒成为一种理性工具。

今天,你喝了吗?

某人长期在市里做领导工作,接待吃喝是一项繁重的任务,好在他练得一身好胆量和一腔好酒量。

一个地方要发展,经济要上去,政治要安定,文化要繁荣,工业经济、三农问题、城市建设、污染治理、招商引资、旅游开发项目洽谈、计划生育、社会保障、普法教育,等等等等,林林总总,都要抓,都要上,上面来检查,同行来交流,一遇招待就和各位领导一起上,每桌上四个陪的,三五桌客人就能把领导们全安排了。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主陪、副陪、三陪、四陪先后把有关敬酒语言表述一番,喝上几杯,然后就要到其他包厢分别敬酒了。由于约定俗成了这个法子,因此人们就开这位仁兄的玩笑:哪日他没有接待任务,但他到餐厅向服务员要了一副杯筷,到各个包厢转了一圈,也就酒足饭饱了。

中国式的朝酒晚舞,酒是“前啜”,桌是“后啜”。酒和桌构成中国人精神与话语交流的阵地,也是面临各种社会压力的逃避之所。

王朔在《新狂人日记》中描述过一个叫“三哥”的,大家每天都顶着“三哥”的名目吃饭:周一,三哥要去天津了;周二,三哥又不走了;周三,三哥真走了;周四,三哥回来了。王朔说:“剩下的就全周末——必须的。”

这个三哥是典型的饭局达人,最“骇人”的一次是在某次聚会上,7个人互相介绍后发现,彼此全叫“三哥”,这几率真是小之又小,愣让王朔给碰上了。

吃饭其实很累,但再累也得吃。

经济学家茅于轼长期以来有个观点,中国的粮食最起码够全中国再吃20年,所以他赞同退耕建房,这样房价就下来了。中国人的现状说到底是“吃穿住行”只解决了吃穿,没解决住行。住,房价太高,行,交通太堵。吃和穿则蔚为壮观,钞票化做饭票、布票仍是主旋律,于是往死里吃、往出格中穿。

喝红酒加电脑桌,从微博上接入世界;喝白酒加麻将桌,从领导处搞好关系;喝洋酒加谈判桌,从客户处套取利益。

每逢年底,公司企业、单位部门都有年会,这是观察中国生态的绝佳场合。企业文化不同,生意好坏有别,气势形态各样,但有一处相似,总得有人喝醉方为尽兴,总会有一句口头禅言简意“赅”:“吃好,喝好。”

有酒无桌是酒鬼,有桌无酒干着急。酒与桌的关系就像矛与盾的关系,没有矛不甘心、没有盾不放心。

酒:从何以解忧到何以解压

中国开饭,世界管饱;中国开酒,世界都有。

在中国,不一定什么事都可以摊到桌面上来说,酒桌除外。酒桌适宜神交、社交、私交。中国人喝红酒四大俗“碰杯、干杯、碎杯、交杯”这时看来也无伤大雅,只要感情深,管它主义真。

酒桌浇筑了一个社交的中国、节庆的中国、礼仪的中国。网友们曾对招待奥巴马的国宴津津乐道:翠汁鸡豆花汤、中式牛排、清炒茭白芦笋、烤红星石斑鱼、一道点心、一道水果冰淇淋和2002年的长城五星葡萄酒。

你可以不懂中国话,不懂中国文化,会喝就行。无怪乎老外感叹“中国就是个大party”,party上不认识人没关系,语言不通不要紧,酒量甚至也无所谓,只要你自己High起来,似乎就足够了。

酒没有缓解“忧郁”。忧郁症位列第四大疾病,全球患者达到1亿,每60个人当中就有1个,在大城市中更严重,“每个人都至少认识一个忧郁症朋友”。

但酒还是缓解了社会压力。上海一家杂志的主编说:“我缓解压力的三种方式是:喝酒、K歌、飙车。”此话颇具代表性。这还是健康的,要是“喝药、K粉、发飙”那就太《台北晚九朝五》了。

喝酒达到“赖嗨嗨”状态好过全民下药。国进民退、未富先懒,小酌一杯进入自我陶醉状态也许就是最佳选择。买完房,每个人都想吃后悔药,每个人都需要杯酒。“现在还被老婆抱怨,当时看好要买的大房子,钱都准备好了,结果接到一个电话说房子那儿以前是垃圾场,结果不知怎么想就动摇了。过了几天再去订就没有了。”有个想换房子的IT界人士喝过一杯后说。

工作上的压力显然更大,新人时常面对职场“冷暴力”:无人指点、无人搭理、无人问津,要么就是被搭理的大叔偏偏是个边缘人员。“一杯茶、一张报纸看半天”的单位生活被如此多职场人士向往,但那已是上个世纪的事情。那么,还是喝酒吧。

似乎一切事情最后都被酒代替、统管,像是打牌时的“替张”。助兴时,喝酒;不爽时,喝酒;社交时,喝酒;独处时,喝酒;对一个人好,喝酒;报复一个人,还是喝酒。

买醉,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创富无力,买醉;职场、生意场、社交场的需要,买醉。有个笑话是说“你有什么不开心的事说出来让大家开心一下”,而真正来得实在的是“你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喝一杯,喝醉了大家都开心”。

几千年来的中国人在这方面并无多大变化。

酒后乱性,不得人缘

中国人的好客,在酒席上发挥得淋漓尽致。人与人的感情交流往往在敬酒时得到升华。中国人敬酒时,往往都想对方多喝点酒,以表示自己尽到了主人之谊,客人喝得越多,主人就越高兴,说明客人看得起自己,如果客人不喝酒,主人就会觉得有失面子。

有人总结道,劝人饮酒有如下几种方式:“文敬”“武敬”“罚敬”。这些做法有其淳朴民风遗存的一面,也有一定的负作用。

“文敬”是传统酒德的一种体现,也即有礼有节地劝客人饮酒。

酒席开始,主人往往在讲上几句话后,便开始了第一次敬酒。这时,宾主都要起立,主人先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并将空酒杯口朝下,说明自己已经喝完,以示对客人的尊重。客人一般也要喝完。在席间,主人往往还分别到各桌去敬酒。

“回敬”这是客人向主人敬酒。

“互敬”:这是客人与客人之间的“敬酒”,为了使对方多饮酒,敬酒者会找出种种必须喝酒理由,若被敬酒者无法找出反驳的理由,就得喝酒。在这种双方寻找论据的同时,人与人的感情交流得到升华。

“代饮”即不失风度,又不使宾主扫兴的躲避敬酒的方式。本人不会饮酒,或饮酒太多,但是主人或客人又非得敬上以表达敬意,这时,就可请人代酒。代饮酒的人一般与他有特殊的关系。在婚礼上,男方和女方的伴郎和伴娘往往是代饮的首选人物,故酒量必须大。

“罚酒”这是中国人“敬酒”的一种独特方式。“罚酒”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门。最为常见的可能是对酒席迟到者的“罚酒三杯”。有时也不免带点开玩笑的性质。

各种宴会、聚餐,酒几乎是不可缺少的。不论是喝西式的葡萄酒、香槟,还是中国的啤酒、绍兴酒,或是日本的青酒,只要掌握好喝酒的大原则,就不至于因酒醉失态,失了礼仪分寸。

尤其作为女性,在饮酒的时候更要特别注意举止优雅,“浅尝辄止”,不要因为自己的酒量大,就不顾礼仪,失了风度。

日企贸易公司采购赵小姐和公司高层一起吃饭,通常大家都表现得比较拘谨,即使气氛轻松了,也不会有人轻举妄动有什么出彩之举。可新来的那个女同事就比较放得开。那次公司搞活动一起出去旅游,大家入座吃饭顶多也就是谈笑风生,没想到那女孩主动移到老总身边,用夹生的日语一遍一遍去敬酒。本来日本人就吃这一套,被敬了两杯开始神情激动。而这位女同仁偏偏还得寸进尺,见状立马不停斟酒共饮,几杯下肚也开始手舞足蹈,放大了胆子把手搭在老总身上。旁人纷纷侧目暗笑,这不是电影中熟悉的情节吗?

那次反正她是玩得很High,最后老总被彻底灌醉,连饭后的余兴节目都没参加就直接被抬进了房间。自那以后,这位新来的女同事没得到多少人缘,大家都私底下不屑与这样的人为伍。而另一头,老总似乎也没有如她设想那般对她有特殊照顾,而是“谈此女色变”,知道有她在的饭局便谈笑间委婉谢绝邀请,有时不能推脱的,还暗暗叫人别把她跟自己安排在一桌。这些全变成了办公室内茶余饭后的笑柄,也是除这位女同事外众所周知的秘密了。

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什么无酒不成席,酒逢知己千杯少等等,办事更是离不开酒,如果客人没有喝醉,主人会认为没有尽到地主之谊。其实客人累,主人也累,陪酒的人更累。

“这酒啊,看起来像水,喝到嘴里辣嘴,喝到肚里闹鬼,走起路来绊腿,半夜起来找水,早上醒来后悔!”但是,这酒又不能不喝,后悔也要喝下去,那么怎么能做到千杯不醉,在酒场上既不伤人又不误事呢?

1.不要主动出击,实行以守为攻战略;

2.桌前放两个大杯,一杯放白酒,一杯放矿泉水,拿小酒盅干杯,勤喝水,到酒桌上主客基本都喝8分醉时,可以以水代酒,主动出击;

3.干杯后,不要马上咽下去,找机会用餐巾抹嘴,把酒吐餐巾里;

4.上座后先吃一些肥肉类、淀粉类食品垫底,喝酒不容易醉;

5.掌握节奏,不要一下子喝得太猛;

6.不要几种酒混着喝,特别容易醉;

7.领导夹菜时,千万不要转酒桌中间的圆盘,领导夹菜你转盘是酒桌上大忌;

8.喝到六分醉时,把你面前的醋碟中的醋喝下,再让服务员添上;

9.每次干杯时,倒满,然后在喝前假装没有拿稳酒盅,尽量洒出去一些,这样每次可以少喝进去不少;

10.喝酒前面前放好半杯茶,喝了酒不要咽,赶紧拿起茶杯,喝水的工夫把酒吐进酒杯里,吐满了换水就行了,非常管用!

饭局趣闻

中国人喝酒后的18种结果

从理论上来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在三十岁之前都会喝醉过一次。至于喝醉之后的样子,可谓品种齐全,花样繁多,让人忍俊不禁。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酒醉之后的千姿百态吧。

1.生意真好

去饭店吃饭,有个有醉意的人中途去厕所,回来后很神秘地说:“这家酒店的生意太好了,连厕所里都摆着两桌!”

大伙正奇怪的时候,一伙人冲了过来,揪起那哥儿们就要打。大家当然不干了,问他们:“他又没惹着你们,你们打他干么?”

“打他干什么?我们吃饭吃的好好的,可这家伙跑到我们包房里撒了泡尿就走。”

2.我要数星星

北京城里某个单位年底欢聚,一个平时很沉稳、话特少的同事那天喝得眼睛血红。领导见势不好,赶紧让人把他送回家。可等别人伸手招来出租车,这同事却死活不上车,反而兴致勃勃地坐在了马路沿上。只见他抬起头,很豪壮的对着天空说:“谁说天上的星星数不清,今天晚上我就要把它们都数出来!”

3.拦警车

有一次吃饭,一个人喝的有些高,但看起来还算清醒,大伙就没理他。饭局散场的时候,这哥儿们忽然冲到马路中央,伸手拦住了一辆正在巡逻的110警车,然后拉开车门,冲上去朝着坐在里面的警察大声说:我知道你们这车一块一公里,可你们也用不着写这么大给我看,你们以为我是近视眼呀?

4.钞票大放送

当年在报社的时候,有个同事,他有个特传奇的爱好,一喝高了就喜欢给人发钱,一人一百,让人打车回家。谁不要他就跟谁急,恨不得暴打人家一顿。

可一到第二天,他就特委屈的挨个跑到人家面前,摆出一副可怜相:“大哥,把昨天给你的钱还给我吧!”

5.四海为家

某人家门前有个花坛,有天清晨出门,发现花坛里睡着一个哥儿们,浑身上下只有一条小裤衩。

而他的衬衣,裤子,领带,都叠得整整齐齐的放在旁边,上面压着他的手机,居然是关了机的。还有皮鞋,也是整整齐齐的摆着,袜子放在鞋洞里。

看来这人是把这当家了。

后来那人一想,幸亏这人没有裸睡的爱好,不然,更有热闹可看了。

6.车漏油了

有一个比较酷的人,一次他身穿皮裤脚蹬摩托去赶饭局。一通傻喝之后,大家撤退。

在路边分手的时候,他忽然尿急起来,就走到一棵树下,没解皮裤,但解开了腰带,只见他手提着腰带,冲着大树就开始畅快起来。

结束的时候,他还拎着腰带一通狂抖。

然后,他推出自己的摩托车。就在他要发动的时候,他注意到皮裤下的地面居然湿成了一团。于是,他特迷糊的问了我们一句:“奇怪,我的车怎么漏油了?”

7.扔手表

某人的老爸,酒醉后总爱和人打赌,有一次他深夜不回,他家人去各酒馆找他。找到他时,他正在大街上嚷嚷着要和另一个人比手表的优劣。吵到最后,他老人家把手腕上的欧米茄脱下,往街对面一扔,然后急步走过去捡起来兴奋地大叫:“你看,我的手表还在走,你也来试试?”

8.遭遇劫匪

跟一帮人喝完了酒,约了去某某家。走着走着,一个人就走丢不见了,另一个就去找他。

大家先到某某家,坐下,过了一会儿走丢的那个人来了,很神气地给大家说他碰上劫匪了,让他连打带吓用砖头把劫匪给砸跑了。话刚说完,去找他的那个人也到了,气急败坏地说走丢的那丫的用砖头砸他,砸得他抱头鼠窜。

9.爬楼梯

有一次,有个朋友从山东来,号称要把上海人灌倒在桌子底下,大家当然都不服气,于是轮番上阵。从啤酒喝到红酒,从红酒喝到黄酒,从黄酒喝到白酒,最终的结果是:那位山东的老兄本应把脚趾骨折的太太抱上楼,却稀里糊涂把别人六岁的女儿从一楼背到七楼,再从七楼踉踉跄跄送回到一楼,被太太一顿暴打,眼都青了。

10.我又来了

一次,几个朋友约在一家名叫鱼头王的酒店喝酒,其中的一位喝多了之后,硬是要赶到另一家酒店去会又一批酒友,大家拦他不下,只得放他去了。可没过多久,他又一脸灿烂地突然出现在大家面前,一边连声抱歉:“对不起,对不起,我刚刚喝了一顿,来晚了。”

说着,一屁股坐了下来,冲着服务员喊道:“来啊,上饭!”

后来才知道,他离开之后,很利落地钻进了出租车里,冲着司机大声说:“开路,去鱼头王!”

结果,司机带他在街上溜了一圈,又把他送了回来。等他再次来到大家面前时,他已经辨认不出谁是谁来,结果还好一通抱歉!

11.从南京到镇江

有一个南京人,特喜欢喝酒。那时他来来去去都骑一辆小木兰摩托车,有一晚,他喝醉了,但仍骑着他的摩托车回家。当时他也看不清路了,只知道晕晕乎乎地沿着312国道一路前行。记不清骑了多久,等他有点清醒的时候,冷不丁的抬头一看,眼前的一个招牌竟然是“镇江大酒店”。

他居然从南京骑小木兰摩托车骑到了镇江!

更狠的是,他又骑着小木兰再从镇江骑回南京。

12.太可惜了

一次关系单位来请同事喝酒,请客的地点是一家挺高档的酒楼,鲍鱼燕窝什么的,点了一大堆。席间大家频频举杯,轮翻混战,也不知道喝了多少瓶红酒,只记得走的时候,一个同事在酒店楼下呕吐不止,一边吐一边惋惜的叫着:“我的鲍鱼呀,我的鱼翅呀,可惜了。”

13.情意绵绵

有一个平时做派很文雅的男士喝高了,去一棵小树旁方便,完事了抽身要走,却感觉有人扯住了他,他回头推辞,“不,不,太晚了,我该回去了,妹妹再见。”

无奈就是走不脱,等他的人看他一个人忙活,等的不耐烦了,也过来跟他一起劝解,“小姐,你松手吧,我们以后再来,机会有的是呢。”

来来回回推辞一个多小时之后,他们才发现,他其实是把腰带连人带树一起捆上了,还跟树好一阵情意绵绵。

14.认错了

有个人单位发年终奖金,他和几个要好的同事一起上饭店庆祝了一通。酒足饭饱之后,哥哥出来用车钥匙开自行车,却无论如何都打不开。

那人心想,可能是因为自己喝多了,手发抖的缘故吧?反正今天发了挺多钱,干脆打个车回家得了。于是他把那辆自行车放到出租车的后备箱里,乘出租车回到了家。第二天醒酒后,他来到楼下一看,坏了!他还得打车再把自行车给拉回去。

原来,咋晚上被他拉回家的是同事小李的自行车!

15.又哭又笑

前年的冬天,他认识了一个女孩。气质好得不行了。他们俩几乎每天都粘在一起。晚上不是去泡酒吧就是去泡迪厅。有一次晚上,他们喝的醉醺醺的回了家。她回家之后就开始闹。

哭啊,哭的可厉害了。她自己一个人躲在卫生间里哭。他把门踹开把她拉出来,她又钻到大衣橱里去了,接着哭。

好不容易把她弄到床上,她又抱着他哭。这还不算完,看到手边的手机,砰的一下,狠狠的往墙壁上砸去。他就那么眼睁睁的看着那漂亮的折叠式手机分成两半。

第二天,她睡醒过来。撑着脑袋看着地上断成两截的手机,气呼呼的跑下楼拎了个砖头上来。他莫名其妙的看着她,只见这位小姐拿起砖头狠狠的砸向手机,将外壳砸开后,她取出里面的零件,笑眯眯的看着他说:“呵呵,这些零件值300块钱呢,把它卖了再凑钱买个手机!”

16.到家了

有一个邻居,喜欢喝酒,常醉。有一次,他喝醉之后上了出租车,司机缓缓开着车等他说去哪里。可等了半天也没动静,回头一看,他正脱衣服呢。司机吓一跳,连忙问:“先生,你这是干什么!”

他说:“到家了,我要脱衣服睡觉!”

司机赶紧告诉他:“这是我的车,不是你的家。”

他呆呆想了一会儿,大声喊:“快,快回到我上车的地方去!”

司机问为什么,他说:“我刚才以为到家了,把鞋给脱门口了!”

17.把车还我

还有个人,就喜欢酒后驾车,一次,回家时正碰上警察在查车。就在他暗叫倒霉下车接受检查的时候,警察接了个电话,捧着手机,指手画脚,滔滔不绝的说了起来。他一看有机可趁,就悄悄的返回车里,趁打电话的警察不备,风风火火的把车开回了家。

到了第二天,有人来敲他家的门,正是昨天的那个警察。他的酒现在已经醒了,自然理直气壮的质问警察:“你来干什么?有什么事?”

警察说:“你的车我已经给你开到了门口,现在,你把警车还给我吧?”

18.算命

有一次,一个外地的朋友到天津办事,朋友们去饭店聚了一下,结果他喝的有点高,到了酒店后,死活不肯把房间钥匙拿出来,没办法,朋友们只好去酒店前台另想办法。

等大家和服务员一起回到房间门口的时候,只见他正津津有味地把自己的钱包里的钞票、信用卡、名片之类的玩艺一张一张整整齐齐地摆在地上。看到朋友们,他兴奋而欣喜地说:“来来来,我给你们算上一卦!”

饭局名言

半斤不当酒,一斤扶墙走,一斤半墙走我不走。

同类推荐
  • 感受红色格言

    感受红色格言

    红色文化有别于其他文化的根本点在于红色。故此,要探究红色文化的基本内涵,就必须由红色谈起。中国人的红色情结与生俱来,它流动在民族的血脉里,遗传在民族基因中。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
  • 最有趣的对联故事

    最有趣的对联故事

    作为中国的国粹,对联因其具有独特的形式、丰富的内容、铿锵的节奏和优美的文采,始终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尤其能培养人们的优良品德和高尚情操,历来起着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 在雨地里穿行

    在雨地里穿行

    《在雨地里穿行》是作者最新的一部散文集。与文坛挚友的交往,异域采风时的感怀,多年来流淌在心中的一浆所思所想,对自己亲人的骨肉至情,在创作上的不少真知灼见等等,在这本书中读者诸君尽可饱览,或有所得。作者以平实的话语,朴素的情感,率真的笔触,清新的文风,将这些流淌在自己心间的文字,不急不缓徐徐道来,希望与你同享心路旅程的快乐。作为一位在小说创作领域卓有成就的小说家,其散文创作也显示出自己的特色,这本情感真挚,细节真实,不造作不伪饰,直抒胸臆的散文集,可以使读者诸君比较直观地了解作家内心世界的丰富。
  • 简明中国戏曲史

    简明中国戏曲史

    本书共分六章,内容包括:中国戏曲的起源与形成、元代杂剧、南戏、明代戏曲、清代戏曲、昆曲的消歇与京剧的诞生及中国历代戏曲作品选辑等。
  • 帝国往事:国史经典选读(大学国学读本)

    帝国往事:国史经典选读(大学国学读本)

    一个具有历史感的人,眼前常有历史“叠影”,能感受现实中的历史“脉动”。这本面向大学生的历史读本,就是为这一点历史“叠影”而来。本书聚焦于古今一脉,如周公制礼,秦废封建立郡县。这是中华社会横向联系与纵向统治的骨干,穿越二十四史,至今还活在你我之间。本书背离流行的“文化讨论”,较多注意那些“制度硬件”,如财政税收、科举兴衰、国会与立宪。全书还关注重大事变及其带动的社会转折,如“蒙古崛起”,如“东南互保”,如近代“革命”等。希望读者有所收益,有所意会,再回头观察现实,多少能感受一点历史的“脉动”。
热门推荐
  • 常语笔存_松阳钞存

    常语笔存_松阳钞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炎武道主

    炎武道主

    这是一个堪比古神话时代的世界,亦是一个火的世界。这个世界的火焰,种类多到不可计算,有可镇压一族、成就千古的‘奇火’,亦有炙热可焚山煮海的‘灵火’,更有秉承大地万物所生的万物地火……这个世界的人们,汲取火中的力量修行,强大到不可想象……万古之前,苍炎圣体之名,响彻数个时代,为不败神话。万古之后,陆羽自祝融峰上来,再续神话……
  • 胡思乱想出大事

    胡思乱想出大事

    假如幻想中的世界变成真的,那会怎么样?此书集合众多YY的产物。
  • 党员领导干部不可不知的廉政箴言

    党员领导干部不可不知的廉政箴言

    本书从十个方面,例举前人的一些名言名句和一些相应的历史故事,收录了古往今来从名家先哲到平凡大众的至理名言、廉政体会和人生感悟,奉献给大家共勉。相信这些独具特色、富有启迪性的廉政名言对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清白为官、坦荡做人有着良好的启示作用。我们相信,廉政之道绝不是小问题、细节问题,而是领导干部掌权、用权的灵魂。它直接关系着我党的形象,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兴衰存亡。
  • 妃常难宠:卿本佳人

    妃常难宠:卿本佳人

    初次见到她时,脸庞稚嫩,声音甜如蜜,但她周身的气场却让人不敢直视。第二次见她时,容颜绝美,抚琴惑人心,但她的心却不在他身上。第三次见到她时,倾国倾城,桀骜且冷漠,但却莫名成了他的皇后。大婚当夜,她没在房间,他寻他而来,她问他“反正皇上的心不在我这里,又何必做戏给太后看呢?”
  • 内经知要

    内经知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民国先生

    民国先生

    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这个时候的民国,是一个时代,更是一个象征着革新的精神。小镇上的苏家太爷知天命已到,将孙女托付给了苏家故人苏先生。不知何来,不知何归的神秘苏先生许苏瑶十年安定。三方势力却在苏瑶踏入上海的那刻起便紧盯不放,究竟为什么?看苏先生如何带苏瑶在上海大风大浪中稳如行舟。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三杯知冷暖,笑眼看醉人。聚散终有时,此去无故人。苏先生究竟是谁?他在上海,究竟想干什么呢?注:这个是作者的初稿,还有经过修改的详细稿件,有待发出哈哈。
  • 修道佛子

    修道佛子

    变强,不断地变强,才能让这些恶俗的灵魂永远仰望!
  • 长投专刊 精华版(一)穷爸爸,富爸爸

    长投专刊 精华版(一)穷爸爸,富爸爸

    这是一本像《男人装》一样紧随潮流,像《读者》一样贴近生活,像《故事会》一样充满故事,又像《花花公子》一样有内涵的理财专刊! 理财达人水湄物语出品,长投网倾情奉献:《长投专刊》与你分享实现财富自由的实用投资理财技巧!
  • 绝世王妃很妖娆

    绝世王妃很妖娆

    她是二十一世纪的杀手之王,有着血腥的一生和悲惨的过去;她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南朝才女,本应无忧无虑,却因溺水而死。死后重生,她变成她,重蹈了上世的路,却又多出一个他……迷茫,不安,占据了整个心灵。是该放手一搏,还是就此放弃?曾经的背叛还历历在目,即使已有千日之久,也依然铭记在心,他,真的可以托付吗?他,曾是南朝的铁血三王爷,手握兵权,却惨遭陷害,双目几近失明,武功尽毁。年少时曾许诺,要给她一个家,却又爱上了另一个她……到底该怎么做?是遵从本心,还是成全诺言?一场爱,双方却都在迟疑,他们,能否走到一起?最终会是是完美,还是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