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49200000010

第10章 四合院的话题

前不久,台湾诗人痖弦来了,几位朋友聚在一起聊天。这是他第一次到北京,话题自然也就围绕着对他来讲一切都感到那么新鲜的古都了。他不知道原来的北京是个什么样子,无从对比,但座间有位诗人,自小在这座古城长大,对于近年来盖了那么多高层建筑而拆毁了那么多四合院,以至于再也找不到原先那老北京的模样,表示遗憾。

我尊重他的怀旧感情,但老北京的四合院,说实在的,我不认为是理想的人居环境。由于城市的膨胀,人口的剧增,四合院变成了大杂院,则尤其不敢恭惟。

北京城里,有一些为数不多的,很精致,改装得相当现代化的四合院;住在这样独门独户四合院里的人,与住在为数甚多的基本破败或破败不堪的四合院里的小市民,对于是否应该保留古都风貌而不拆迁维持原样,观点是绝不相同的。对那些在报上、在会上、在电视台上经常发表复古言论的人士,是很不以为然的。

你赶情住在下雨天不用大盆小桶等着接漏水,刮风天不至于掀房顶不需要压砖头不至开天窗,厕所有抽水马桶省得蹲茅坑看苍蝇乱飞蛆虫乱爬,冬天有暖气不用生煤炉不至于煤气中毒的楼房里;纯粹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要是你是我们这群人中的一员,就恨不能早点拆了这破旧四合院,搬到楼房去住。

我没有做过调查,但我知道的那些民粹观点是不那么公平的。要保留胡同,要保留四合院,要保留算不得什么名人的故居,要保留什么旧戏楼、旧会馆、旧客栈、旧建筑物的朋友们,他们都住在新建的住宅区里,把自己的房子装修得不亚于五星级饭店客房的标准,却忍心叫普通老百姓继续挤在大杂院里,像罐头沙丁鱼似的生活,以体现古都文化面貌。

当然,应该有选择地将古建筑保存一些下来,因为,建筑物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那只能是很少的,具有相当典型性质的建筑物,不能够是旧就好,就动不得,活人得给死人让路。如果说北京人最值得保留的古老住宅,自然要数周口店猿人居住过的那个山洞,但是,让时下那些强烈的复古主义者,搬到那山洞里的话,恐怕他宁肯上吊,也不会在那里安居乐业的。

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民文化物质生活的改善,居住条件也在不断变化之中,拆掉旧房,另盖新屋,这是毫无疑义的。而未来住宅的趋势,只能往更完善、更舒适、更美观实用,更符合现代人精神的大方向发展。四合院的建筑思想,凝固着农业社会那种自我封闭、与世隔绝的封建精神,被历史所淘汰,被推土机无情地推向垃圾堆,被新型的现代工业社会建筑物所替代,是一点也不值得惋惜的。

北京的四合院,无论“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深宅大院,还是“苍茫古木连穷巷”的胡同人家,门户永远都是紧紧关闭着的。我最初从上海到北京,对这个现象很觉新鲜;后来,才明白,这就是四合院人家的风格。其实,读宋人诗,如苏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如王安石“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如刘攽“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如李清照“枕上诗篇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可以得知至少在宋代,家家户户并不都是“雨打梨花深闭门”的。

所以,中国人如不从心灵里走出这种紧闭着的四合院,要想有大发展、大成就,恐怕也难。直到今天,这种“四合院心态”,还影响着中国人的心理健康。

我于1949年的秋天,来到了解放后的北京,自然也就住进了北京的四合院。住得较好的,院里种了西府海棠,春天开放的时候,满院显得格外的亮丽;住得较吞的,全院共用一个水龙头,一到二九天,水管一冻,人人没辙;住得较大的,据说为“十三号凶宅”,其实也就不过院子套院子显得阴森而已;住得较小的,一明两暗三间东倒西歪的屋,我也是住过的。住了那么多种四合院,体验下来,虽有高低之别、好坏之分,但那方方正正的结构,坐北朝南的位向,上尊下卑的次序,内高外低的级差,是万变不离其宗的。这种典型的体现封建社会等级观点的建筑物,自成一体的“小院昨夜又东风”的独立状态,“关起门来当皇上”的自我封王、妄自尊大,很带有一点封建制度下诸侯分封的特点。

一条胡同里,有若干独立的四合院,有的院独门独户,有的院数家共居。除了居委会,也就是被诟为“小脚侦缉队”的老太太们,检查卫生,扫除四害,敲门进户,察东看西,各个四合院之间,院内的各户之间,都本着“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精神,大家保持着一种相安无事的局面。“串门走户”,“说东道西”,“伸头探脑”,“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在北京的胡同人家的语言系统里,不能算是褒义词;相反,“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屋上霜”,“井水不干河水”,才是四合院里居民敬奉的最高原则。

汉字中有一个“囿”字,住在四合院中,对这个字体会最深。四合院就是这样一个方框,方框里什么都“有”;因此封闭得紧紧的,是四合院最大的特色。由于封闭,便免不了保守;由于保守,自然也就狭隘;由于狭隘,对四合院外的人和院外的事物,必持一种疑惧的态度,就是不可避免的了。而疑惧的结果,就会拒绝,就会不宽容,就会偏执;最后以至于排他、排外,这就是住得太久以后,潜移默化而成的“四合院心态”。

王蒙曾经写过文章,说他住的四合院是一个多么惬意的所在,院中有枣树,树下有荫凉,可以做健身,可以打乒乓,但他最近还是搬到楼房去住了,有一次见他询问他对于新居的感觉,满意之情,溢于言表。五六十年代,我有幸住过几处四合院,总的感觉不佳。最让我捏鼻子的,是厕所;最令我伤脑筋的,是来去自由的猫和耗子,以及说得出名目和说不出名目的昆虫;最叫我不敞快的,是普遍的采光不足;但是,最使我感兴趣的,却是这几处四合院的安全设施,那大门上的顶门杠、门栓和暗藏于门栓内的“消息”,以及没有电铃以前的“拉铃”,让我感叹老北京人的工于设防的心计。所谓“消息”,相当于现代的暗锁,全木制,极精巧,复杂的机窍,构思的巧妙,真难为前人琢磨得出来。不过,在佩服古代木匠聪明的同时,也能体会到礼貌谦恭的北京人,对于院外一切的那种十分在意的警惧心态。

早些年,要是一位不速之客,访问四合院,站在门口敲门,里面是听不到的。这时,必须拉动门上由一根铁丝系着的小木条,院子里的小铃响了几声,才有人走出来。别以为主人马上会开门,必须在门缝里将来客“验明正身”后,才打开“消息”,拉开门栓,启动大门。这千万不要奇怪,要是了解中国人生活在小农经济社会下数千年,过惯了不靠人、不求人也不希望别人靠、别人求的自给自足、独善其身的日子,对四合院那道紧闭的门,也就坦然了。

其实,在老北京皇帝住的地方,那高高的城墙,那墙外的护城河,那四角箭楼里卫士警惕的目光,也是竭尽可能地内外隔绝。所以说,紫禁城,其实就是乘以许多倍的巨无霸四合院。虽然,琉璃瓦的色彩要比胡同里灰色的院落亮丽,高大的宫殿要比百姓家的狭窄的门户堂皇,但住在皇宫里的帝王和住在四合院里的百姓一样,同样都会受到这种封闭式结构的环境影响。别看紫禁城巍峨壮丽,金碧辉煌,那不过是更高更大更束缚人的四合院。居住环境对于帝王心灵所造成的负面作用,似乎更大一些。因为老百姓的四合院还有邻居,而皇帝的四合院只有永远的孤独。

所以,我一直在思索,中国从汉、唐的外向型开放国家,逐步变为内向型的封闭国家。特别是明末、清末,中国人铁定了心要与世隔绝,虽然是由许多因素促成的,但是,元以后,明清两代人所形成的自闭心理、内向心态、保守精神、惧外情结与这种桎梏思想、束缚灵魂的四合院居住环境有些什么因果关系,实在值得人们去研究的。

改革开放二十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那些持有四合院不健康心态的人,还在那里“几声抽泣,几声凄厉”地埋怨这些飞快的进步呢!看来这些人还没有从“囿”中超脱出来。看人有钱不痛快,看人花钱不痛快,看自己没有多少钱而不痛快,他留恋他有钱而别的大多数人没钱,每年一把花生米的时代。

前面提到的那位诗人,期望再现老北京模样,说到底,也是不能永远维持下去的梦。因为,砖木结构的四合院,充其量使用期限不过百年左右。大清王朝鼎盛年代兴建的王爷府邸,现在还有几座仍保留着昨日的光辉?胡同里的一般人家,年久失修,早已经破旧颓败,至于拥塞得几乎无法插脚的大杂院,更成为城市的负担。

现在,常听到为反对拆掉四合院而奔走呐喊的声音。倘若这位呼吁者,现在还挤在大杂院中,连转身都难的话,我想他对唐代杜甫那“安得广厦千万间”的诗句会更感兴趣。诗人怀旧的感情,能够理解但不能支持。意大利的庞培古城,被火山熔岩掩埋了多少世纪后被挖掘出来,那倒是原封不动的古罗马时代的城市,但对任何参观者而说,看看是可以的,真是让他住在这座毫无生气的城池里,他定会迫不及待地逃走。

从1206年起,北京作为元代的大都开始营建,直至明、清两代,经过八百年的积累,北京成了一个无数四合院的城市。这固然是幸事,但也是不幸事。进入21世纪,这种建筑物对于居住者来说,已成为契诃夫短篇小说《套中人》的“套”了。那个叫别里科夫的先生,就是把自己的一切,努力装进套子里,最后连他这个人,也像蚕一样裹进了茧里。中国有句成语,叫“作茧自缚”,就应用在他的身上了。蚕化为蛹,如果没有突破的勇气,化不成蛾,那就成为僵死的蚕。所以,四合院给它的居民带来的病态心理,实在有害于人们的健康,这种闭锁的人居环境,很类似于无形的蚕茧,一代又一代,将人们蛻变为别里科夫式的僵蚕。

当19世纪列强敲开紧闭的中国大门时,在四合院里负暄、踱四方步的大清王朝的官吏,先是由于对世界的无知、愚昧、狂妄、傲慢,以万物皆备于我的天朝自居,一味拒绝,非要外国人跪下来磕头。结果,洋人不但不磕,还用坚船利炮跟你对话,让你吃了败仗以后,立刻从自大到服低,从自尊到自卑,从拒不接触到拱手让人,从顽固抗拒到崇洋媚外的一百八十度转变。这就是最典型的“四合院心态”的僵蚕反应。

也许这样的说法有点夸张,但若细看北京的四合院,包括最堂皇、最具代表性的紫禁城,几乎看不出任何门户开放、面向世界、张开双臂、拥抱全球的迹象。所有对外的墙,几乎严丝合缝,基本不向外开窗,即或有一扇两扇采光的窗户,也很高很小;于是,门是全院唯一的对外通道,通常都不宽阔。如果曾经是较大的门,也要在门上,再开一小门出入。进得院内,重重叠叠的门,曲曲弯弯的廊,门内屏风,廊外镉扇,层层设障,深藏不露,以达到间离的目的。

所以,住在这种封闭的院落里,只有天井那么大小的活动空间,头顶一方天,脚踩一块土,几代人“坐井观天”下来,你能指望院中人生出多大冒险、探索、冲决、开拓的勇气呢?那时候,一个女孩子要是做到了“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深居简出,便被人当做懿范而赞颂了。所以,中国进入19世纪以后的积弱之势,当然不完全是建筑物的过错,但居住环境决定着居住者的精神状态,这个因素是不能排除的。

于是,数百年来,在这个封闭的方框内,有人自得其乐,有人自我满足,有人夜郎自大,有人自我封王,便不是什么值得惊讶的事了。对方框外的一切,那种拒绝感,那种陌生感,那种警惧感,那种不信任感,也就是自然而然的正常反应了。由于这个方框在空间概念上是有限的,因此,缺乏宽容,缺乏包涵,对于异体的排斥,对于外人的戒备,便是四合院居民最最小心眼而不大气的表现,也是四合院家庭纠纷的根源和大杂院无尽无休争吵的最原始的起因。更由于四合院是无法再拓展的空间,其中任何一人要想得到更多,就有另外一人被剥夺;所以,由于利益的驱使,鸡毛蒜皮、斤斤计较、鼠目寸光、窝里起哄,就成为四合院里那一支永远唱不完的锅碗瓢盆交响曲。

任何一个城市,如果不能随着时代的进展而变化的话,这座城市就必然要衰落下去。北京城可以建设得越来越现代化,但北京人要是不能超越那种“四合院心态”的话,就像背负着沉重翅膀的鸟,要想飞得更高更远,那可是步履艰难的事咧!

什么时候能够说一声“再见吧,八百年的‘四合院心态’!”也许就是中华民族的腾飞之时了。

同类推荐
  •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石评梅作品集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石评梅作品集

    深夜梦回的枕上,我常闻到一种飘浮的清香,不是冷艳的梅香,不是清馨的兰香,不是金炉里的檀香,更不是野外雨后的草香。不知它来自何处,去至何方?它们伴着皎月游云而来,随着冷风凄雨而来,无可比拟,凄迷辗转之中,认它为一缕愁丝,认它为几束恋感,是这般悲壮而缠绵。世界既这般空寂,何必追求物象的因果。
  • 2013思想随笔排行榜

    2013思想随笔排行榜

    思想随笔一记,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写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
  • 致我们正值的青春年华

    致我们正值的青春年华

    “读一部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一样,读名家名作就是和大师的心灵在晤谈。通过阅读本书,可以让你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阔文学视野,提高审美意识,触动写作灵感,陶冶思想情操,提升人生品位,徜徉经典,收获无限。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阿丽思中国游记(沈从文小说全集·卷二)

    阿丽思中国游记(沈从文小说全集·卷二)

    该卷本收录沈从文的长篇小说《阿丽思中国游记》《阿丽思中国游记二》和短篇小说集《好管闲事的人》。“阿丽思中国游记”系列长篇,是作者的一个创作尝试,沈从文模仿英国作家刘易斯·卡罗尔的爱丽丝奇遇记系列童话而进行的一个创新写作,借阿丽思之名游中国,用寓言故事等写中国现实,有一定的讽刺意味。《好管闲事的人》延续初期创作风格。
  • 会哭能笑的山:石煌远影视剧文选

    会哭能笑的山:石煌远影视剧文选

    千年古刹,百代龙兴。唐风、宋釆、香绕、烟萦。信步眼前佛国,举头直上青云。拭目其昌,侧耳阳明。书韵、诗魂。学富五车歌墨客,书通二酉颂秦人;挥笔纸中三寸色,藏书洞里千尺经。水长史远,学博心清,试用天下墨,难写辰州真;仙门珍珠雨,齐眉翡翠云,辰龙关前月,清浪水中星。壶头山顶阴阳酒,吊脚楼里日月心,寡妇链下千年爱,顺母桥上万古情。号子拉长辰河三千里,渔歌唱醒清浪八百魂,水涌胸中几滴血,山横心底骨几根。横篙浪里走,侧桨风中行;举杯上川贵,托碗下洞庭;坐地说圆缺,卧舟论浮沉:笑里好梦起,酒鼾荡雷声。如仙,似神,苦乐皆人生。轻摇日月,暗转乾坤。
热门推荐
  • 无相神域

    无相神域

    烽烟兵戈战王殇,左锋芒,右青光,二刀无双,剑圈谁敢往?千古狂徒生死量,逆乾坤,荒天章。立于乱世之际,奏响战王之绝唱。
  • 忍小谋大的智慧:忍耐是成功的必修课

    忍小谋大的智慧:忍耐是成功的必修课

    本书针对读者在说话办事、交际应变等方面,用实例和中外典故来告诉读者,日常生活中如何学会忍耐,具有哲理性、启迪性。
  • 张德芬空间

    张德芬空间

    华语世界知名心灵作家张德芬女士创建,普及心灵教育,倡导女性由内而外地成长。
  • 魔晶创世史

    魔晶创世史

    这里讲述的是前所未有的魔晶文明,是神的错误铸造了这个世界,神说,给你们力量,去挣扎吧,去站在时代的顶点,享受鲜血的洗礼,享受生命陨落的快感,享受血腥的愉悦!一切诚如神之所说!
  • 六一诗话

    六一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FBOYS之青春万岁

    TFBOYS之青春万岁

    当温柔遇上霸气;当呆萌遇上可爱;当高冷遇上高冷,他们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敬请期待吧!
  • 新股民炒股一定要会算计

    新股民炒股一定要会算计

    新股民炒股一定要会算计新股民炒股一定要会算计新股民炒股一定要会算计新股民炒股一定要会算计新股民炒股一定要会算计新股民炒股一定要会算计新股民炒股一定要会算计新股民炒股一定要会算计
  • 都市仙凡传

    都市仙凡传

    一名网络小说爱好者机缘巧合之下,获得一张修仙学院的报名卷,因此开启了一段都市修仙之旅。
  • 呆萌女仙修魔记

    呆萌女仙修魔记

    仙侠师徒爱恨纠缠,天降神女游走神魔边界,爱恨一念间。且看呆萌神女如何为爱逆天,自绝孽缘,颠覆仙人魔三界法则,弃仙修魔再归人道,与爱长留,逆天改命,厮守与共!“师父,说好的你照顾我呢?这和我们当初说好的不一样啊!”“孽徒,当初为师认识你的时候,你也没像如今这般顽皮!”
  • 飞天传记之都市卷

    飞天传记之都市卷

    一次偶然机率,主角得到一件逆天法宝,从一默默无闻的无名小卒成长为一代神君。想知道主角是怎么成长的么,点开飞天卷轴之都市卷,来和主角一起畅游大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