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49200000038

第38章 文人风骨

因为写过一篇有关周作人历史的文字,受到诮议,嘲之曰“奉旨骂贼”。其实,既是贼,奉旨骂或者不奉旨骂,又有什么关系?只要骂的这一位,确实做过贼骨头,骂就没有错。举例而言,总不能因为这个贼的面孔长得标致,你爱之弥切,喜之弥甚,就容不得别人骂他。或者,也不以因为这个贼写了一手漂亮毛笔字,你欣赏备至,五体投地,就要我们忘了他的贼身份。

贼就是贼,一定要把贼当神仙供,“天地君亲师”后加上这个贼,香火供奉,那是个人自由;但不许别人讲这个贼的一句坏话,那就是霸道了。孔夫子早就说过了,“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总不能因时代“进化”,思想“解放”,到了对汉奸、卖国贼,人人必得“捧”之的地步吧?

清人刘声木在其《苌楚斋随笔》卷二《南宋邓肃等论杨雄》中讲到:“杨雄,后世以其能文,极力为之文过……好其文,并及其人,欲使其弥天罪恶消灭于无形。其颠倒是非,淆乱黑白,居心尚堪问乎!”看来,因其能文,而为其文过者,古已有之,也就不觉得有什么新鲜感了。

中国旧时文人,都讲“道德文章”;从理论上说,文人的“道德”和“文章”,两者应该是统一的或尽量做到统一。但是,几千年来,相当多的人并不“道德文章”,甚至更有文章甚好而道德极差的文人。怎么办?一般都采取不深究的办法,只当看不见,何况中国人有隐恶扬善的美德。

对于当汉奸的周作人,其实大家一直心照不宣,向来是道德归道德,文章归文章分幵来看他的。五十年来,相安无事,大家也约定俗成,作如是观。近年来,忽然发现这是一座“金”矿,出版他的书,可以卖钱,于是猛出;写他的文章,可以得稿费,于是猛写;为他鸣冤叫屈,可以捞一顶“拨正反乱”的桂冠,于是猛来劲。

本来是个粪桶,盖住了,掩鼻而过,也就拉倒。偏要插进搅屎棍去,于是,恶臭熏天。这就是时下在周作人屁股后面,那班老的少的拥簇者做的“好”事。

本来,过分奢谈他文章如何地好,竭力忽略他道德实在地差,已经相当违背客观事实,混淆视听。迩来,更是变本加厉,金身重塑,香火供奉,连他那段当华北伪政府教育总监,为虎作伥的丑史,也因为文学行情看好,跟着要改写,那就真是岂有此理的混账了。

贰臣,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就够可耻的了,汉奸,比贰臣更遭人唾弃,更让人痛恨。因为贰臣只是叩了上一朝皇帝的头后,转过脸来又向下一朝皇帝山呼万岁而已,虽然这种迅速的转变,很不要脸,起劲地向新主子献媚,令人恶心。但在罪恶的层次上,比起当东洋或西洋的哈巴狗之流,或许要差池一些。因为,贰臣过了几朝几代以后,丑恶的色彩相对淡化,而中国人对认贼作父的汉奸,是永远也无法宽恕的。

这也是以往抗日题材影片中的维持会、新民会、皇协军、翻译官这类俗称“二鬼子”的角色,为什么无一不被刻画到坏得流油,无一不让人恨得牙痒的缘故。有时候替编、导、演想,难道不怕落入脸谱化、程式化的窠臼。后来,悟通了,对于中国人来讲,像汉奸这样的话题,是做不得翻案文章的。涉及到民族感情、国家尊严、人心所向、全民认知的原则问题,则尤其不可以冒天下之大不韪,逆大多数中国人的意志。

八十年代初,有一位颇有名气的作家试图突破,想出出抗战题材之新,写出一部电影文学剧本来,讲述一个被日本鬼子强奸了的中国农村妇女生出来的孩子的故事。剧本的最初题名,颇为直露,就叫《孽种》,冲这两个字,大概也就想像出会有些什么情节了。这是一个令人从生理到心理都感到很不舒服的题材,听说,后来改了,如何改,改得怎样,也就不知下文了。

显然,此公这部电影文学剧本的构思,是受到西方时尚流行的影响或者诱惑。当时,重新思考战争和战争中的人性,成为文学和影片正当时令的题材。于是,洋作家、洋导演出了这样一个畅销的名堂以后,可怜的扁脸黄皮的中国作家、中国导溃,也就跟着“克隆”。反正咱们中国地大人多,要什么故事有什么故事,要什么人物有什么人物,准还能学得像模像样。

这类作品,说得好听些,叫借鉴,说得不好听些,叫模仿,是那些缺乏想像力和创造力,更缺乏自信心的文学家、艺术家,偷工省力之举。但是,老兄啊!被外国人牵着鼻子走的时候,千万不能忘记你身体里流着的是中国人的血脉,总不能数典忘祖。这祖,就是血管里数千年文化传统熏陶下的价值观。外国人或许能够容忍这个“孽种”,中国人,至少那些尚未完全西化的中国人,对这个“孽种”,会感到堵得慌。

中国人不但对于外国,甚至对于外族,乃至于对于同一族群的不同阵营、不同集团、不同派别,也会泾渭分明,党同伐异,势不两立,不共戴天的。我们都读过《三国演义》,关云长土山失利,讲好了条件,降了曹操,虽然,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也未能打动他。最后,“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他,还是过五关、斩六将跑了出来。即便如此,他的义弟张翼德还要斩了他呢!

有出戏,叫《古城会》,就写的这段故事。无论如何,投降,是事实,大节亏了,一失足成千古恨,关云长一下子找不到感觉,那西皮流水也真是唱出了他那说不清、道不明的尴尬呢!只此一点,便了解“汉贼不两立”的精神传统,在这块土地上,是何等的历史悠久,又是何等的根深蒂固。中国人,其实很讲中庸哲学,独独在大节上,非常之绝对,绝对到了不间毫发的地步。

这种断然不能容忍背叛变卖行为的绝对精神,确实是属干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心态。这是和几千年来在中国土地上发生过太多的灾难,人民受到太多的痛苦有关:改朝换代的血雨腥风,异族入侵的战乱流离,外国侵略的屠杀毁灭,每当老百姓成为俎上肉任由宰割的时候,总有这种食同胞肉的引狼入室者,喝同胞血的为虎作伥者,雪上加霜、火上加油地使苦难翻番。

我记得《孽种》剧本问世后,当时,从上至下都在感情上不能接受。这类题材的影片在外国,也许可以拍,但在八年抗日战争中死了两千万人的中国,大概是很难可以的。所以,想把周作人树为新圣人或者说他是个好汉奸,会被人看做是丧心病狂的行为。即使把鲁迅打倒一千年,一千年后,周作人仍是汉奸,而鲁迅仍然是民族精神的火光。

如果有人修《民国史》,周作人未必能进得了《贰臣传》,因为贰臣只是效忠了上一朝以后,改换门庭又为下一朝卖力。若真有这部第二十六史的话,周作人应该是与溥仪、王揖唐、汪精卫、周佛海等卖国贼一起在《汉奸卷》中就位的。

翻案,是历史上常有的事,暴君秦始皇不是翻了么?奸臣曹操不是翻了么?但汉奸、贰臣的奸佞、叛逆,是不容改写也无法改写的。只是可以把这一页搁置起来,但做手脚想把这一页扯掉,大概很难。记得清王朝鼎革之际,不得不对前朝降过来的武将洪承畴、文臣钱谦益之辈,优礼有加,尊让三分,待以上宾,共商国是。那时,入关后立足未稳的多尔衮,把洪视为股肱,委以心腹;孤军深入江南的多尔衮之弟多铎,对钱所以客客气气,温文尔雅,都出于一种政策需要。抬举这些有影响的人物,笼络人心,对巩固新王朝的统治,是有好处的。

一般人不会这样考虑,当时,确实有人哪壶不开提哪壶地跑去问洪承畴:“将军啊,崇祯已经当你为殉国英雄,举朝公祭过了,你怎么还活着为新朝效力呀?”当他被清政府封为亲王,回家光宗耀祖之际,想不到他老娘一顿拐杖劈头劈脑打来,这位令人肃然起敬的老太太,掷地有声地说:“我们家只有明朝的总兵,没有清朝的将军!”这种节义观,也许对拥护周作人的信徒来说,一无可取之处。但正是这种人格上始终如一的要求,是中华文化传统维系数千年赖以不坠的精神基础。

百年过后,大清王朝,政权稳固,江山坐定,于是,历史又回复其本来的真实面目。一是弘历整顿风气的政治措施,他认为应该提倡人民对他的忠诚不贰,不能鼓励臣下朝秦暮楚的变节行为;二是中国文化中这种“汉贼不两立”的绝对精神,所表现出来视贰臣、汉奸、卖国贼为大恶的水火难容的心理。于是,乾隆推翻了他先人赐予这些降臣的谥号、袭封、恤典,并对国史馆编撰们发出指示,洪承畴只配放在《贰臣传》中,而钱谦益,在弘历眼中要更不值钱些,说此人在《贰臣传》中还得次一级,只能放在乙编。

这或许就是对于中国文人特别苛求的不幸命运。

其实,清政权建立之初,不知用了多少明代的降官降将,但当时的人和后世的人,却总是盯住这期间的几个文人不放,这确实是中国文化传统中的洁癖在起作用。一方面,“江左三大家”的钱谦益、吴梅村、龚鼎孳,称得上是风流倜傥的文学“明星”,聚光焦点;不愧为显赫一时的文坛领袖,众望所归。于是,人们的期望值,就水涨船高,有理由要求他们做出高风亮节的举止。一方面,白头少年钱侍郎,陪骑白马,作戎装的美人柳如是,招摇过世;生性狂纵的龚少卿,掷金一千五百两,娶得名妓顾顺波,金屋藏娇;风流蕴藉的吴太史,一曲陈圆圆,传遍了大江南北,洛阳纸贵……风头出足,风光无限,人们艳羡之余,难免产生“木秀于林”的危机。

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既成“明星”,就免不了有“明星崇拜”,这是古今同样的道理。有“明星崇拜”,就有“追星族”。可以想像,这些被崇拜的明星,忽而成为被唾弃的贰臣贼子,如此严重的失落,能不令追星族生出特别的憎恨吗?这恐怕是三位江东名士,成为上至皇帝,下至百姓的众矢之的根本原因。为周作人鼓吹不遗余力者,要懂得这点群众心理,也许就不会枉费心机去涂脂抹粉了。

钱谦益受到指责最多,乾隆就带头看不起他,专门写过一首诗,把他奚落一个够。“平生谈节义,两姓事君王,进退都无据,文章那有光?真堪覆酒瓮,屡见咏香囊,末路逃禅去,原是孟八郎。”普通人对钱谦益的失节,在他生前就当面加以讥汕。“牧翁游虎丘,衣一小领大袖之服,士前揖问此何式?牧翁对曰:‘小领者,遵时王之制;大袖乃不忘先朝耳。’士谬为改容曰:‘公真可为两朝领袖矣。’”(清·佚名《绛云楼俊遇》)吴梅村略好一点,他还有一点清醒的自省意识,但最后终千剃去明代的头发,留起请朝的锵子,北上为新政权效力时,也被人嘲讽过的。“顺治间,吴梅村被召,三吴士大夫皆集虎丘会饯。忽有少年投一函,启之,得绝句云:‘千人石上坐千人,一半清朝一半明。寄语娄东吴学士,两朝天子一朝臣。’举座为之默然。”(清·刘献庭《广阳杂记》)

龚鼎孳的名声本来不佳,是个来回折饼,顷刻之间三易其主的走马灯式的人物,更为人所不齿。“李自成陷都城”,还挺赏识这位大文人,给了一个“北城直指使”的為给他做。跟着,清军围城,他一看大势不好,连忙打开城门,投降多尔衮。“授吏科给事中,迁太常寺少卿”,又做清朝的官。有一次,“大学士冯铨被劾,睿亲王集科道质讥。”龚鼎孳来劲了,为了讨多尔衮的欢心,“斥铨阉党,为忠贤义儿。铨曰:‘何如逆贼御史?’鼎孳以魏征归顺太宗自解。”结果,偷鸡不着蚀把米,“王笑曰:‘惟无瑕者可以戮人,奈何以闯贼拟太宗!’”压根儿看他不起。(《清史稿》)

文人末路,一至干此,也怪不得别人,纯系自找的了。

因为,与钱、吴、龚同时,或先后的像孙奇逢、陈洪绶、张岱、傅山、黄宗羲、朱舜水、方以智、顾炎武、王夫之、朱耷、李颗、吕留良等人,或坚决不仕,或归隐山林,或削发为僧,或反满抗清,也还是能够保持住人格上的完整的。

正因如此,吴梅村活得并不开心,“为当年沉吟不断,草间苟活”,“脱屣妻拿非易事,竟一钱不值,何须说”,“浮生所欠只一死”,从这些诗句中,不难听出他忏悔和自责的心声。他“临殁顾言:吾一生遭际,万事忧危,无一时一境不历艰苦”的说法,也值得同情。他要求死后“敛以僧装”,不穿清朝的衣衫,石碑上要求刻“诗人吴梅村之墓”,不署清朝官衔,也算是在表明自己的心迹吧。(《清史稿》)

钱谦益在北京的国史馆,当了半年编修,托病回到江南,还多方接触当时地下的抗清力量,希望有所作为,也许为了改写自己那一页不光彩的历史吧。龚鼎孳虽然不很振作,但在奖掖后进、提携新秀、发现俊才方面,倒是不遗余力的,这或许是他的一种聊胜于无的自我赎解吧。然而,即使这小而焉之的失节,无论怎样的弥补,也并不能逃脱历史的嘲笑,何况周作人乎?

“鲁迅先生有《集外集拾遗补编〈莲蓬人〉》诗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

“风骨”二字,真是值得为文的中国人深思的。

同类推荐
  • 唐诗·宋词·元曲:元曲

    唐诗·宋词·元曲:元曲

    中国历代诗歌经典唐诗·宋词·元曲元曲卷收录了许多名家的元曲作品,十分精彩。
  •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福楼拜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福楼拜

    本套丛书用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形式向读者系统地介绍从古至今世界各国著名的文学作家和他们的优秀代表作品。这套丛书将引导青年朋友去漫游一番那绚丽多彩、浩瀚无边的文学世界——从古希腊的神话王国到中世纪的骑士、城堡;从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到五光十色的繁华都市;从奔腾喧嚣的河流、海洋到恬静幽美的峡谷、森林、农舍、田庄…它将冲破多年来极左路线对文学领域的禁锢和封锁,丰富青年朋友的精神生活,为青年朋友打开一扇又一扇世界文学之窗,让读者花费不多的时间就能游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浏览各国人民今天、昨天、前天直至遥远的过去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图景,去体会他们的劳动、爱情、幸福、欢乐以及痛苦、忧伤、斗争、希望…
  • 泰戈尔诗集(典藏本)

    泰戈尔诗集(典藏本)

    泰戈尔是永远的东方诗圣,他为亚洲获得了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为印度人民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的门。他将自己的灵魂穿织于诗章词篇里,使诗句充满了灵性的芬芳。在泰戈尔眼中,世界需要爱,人生更需要爱,所以读他的诗,让人感受最多的就是一种对生活的爱。《泰戈尔诗集(典藏本)》收录了《飞鸟集》、《新月集》、《采果集》、《园丁集》、《吉檀迦利》。这些作品细腻地描述了作者对爱情的幸福、烦恼与忧伤的理解,抒发了作者的志向抱负和喜怒哀乐,诠释了作者独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 过站不停

    过站不停

    从不同的方面展示,记录,刻画了异乡少女的内心世界,寓意当代社会转型时期的城乡差别,同时告诉我们,世道人心可变,真情永生难忘。也在《猫眼》里向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值得探讨的社会思考:保护个人隐私安全,却无意侵害社会他人权益,类似这样的“灰色现象”,富有良知的我们当如何面对?通过“穿越”的手笔,在《梦里依稀见过你》里作者透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和情感态度,以及对幸福人生、光明世界的积极追求。《拾荒者》想要表达的,是当一个人贫困荒凉一无所有的时候,亲情和牵挂会成为其平凡生命全部的价值和意义。
  • 瞬间的幽默

    瞬间的幽默

    分为短章精粹、飞蚕集、历史人物长廊三部分,有对山川景物的畅想,对生活中细节的感悟,内心细腻感情的描绘,文笔清新、自然。
热门推荐
  • TFboys之源玺召唤令

    TFboys之源玺召唤令

    当魔法与上爱情,当时空转换。当她们遇上他们;当组合与组合碰撞;他们是守护爱情;还是放弃爱情,选择回到原本的生活?他们是否会在一起呢?
  • 也许你我不该相识

    也许你我不该相识

    打拼妹子无意间发现男友出轨,小三居然是自己的闺蜜!原以为错过安再潇遇到一个对的林逸轩,谁知那是自己的亲生哥哥……接受不了的事实居然是别人二十年前设计的阴谋……也许,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才发现,其实我们错过了当初的青春
  • 土铳

    土铳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个皖南乡村也与当时的中国一样显得波涛汹涌,暗流激荡。一个叫程家坳的小村子里,虽说只有3000多人口,可却是藏龙卧虎。程家、叶家、汪家三个大家族之间为了利益而相互倾轧的故事发生了……
  • 别腹黑了:少校!

    别腹黑了:少校!

    她,一个出身豪门的千金;他一个纵横军场的豪门少爷。当两人相遇时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 平凡人——不平凡生活

    平凡人——不平凡生活

    一个平凡的上班族,却有一个不平凡的人生……亲情?友谊?她将何去何从……
  • 争霸朝鲜

    争霸朝鲜

    青龙神兽镇守新罗、白虎神兽镇守百济、朱雀神兽镇守高句丽、玄武神兽镇守扶桑。后倭国挑拨朝鲜三国开战,蔡伦、袁天罡、鉴真前来平定。十八般兵器、不一样的打怪升级,一本《太极天书》能否带来海东和平?
  • 重生之校园走一走

    重生之校园走一走

    这是一个成长奋斗的故事,天才之路不是一方风顺的
  • 宫崎骏告别之作:起风了

    宫崎骏告别之作:起风了

    宫崎骏收官之作《起风了》原著小说。芥川龙之介唯一弟子、新心理主义大师堀辰雄代表作。宫崎骏说:”这个故事,献给对未来抱持着不安的现代人。“男主人公陪伴身患重病的未婚妻节子,前往深山中疗养,携手度过节子人生最后一段时光。在与世隔绝的八岳山麓,抛弃俗世的喧嚣,他们的生命中只余下彼此。爱情在这至美之景中愈发深邃。他们共同体味着生之幸福,又为这幸福染有死亡的阴影而悲怆……
  • 旷世仙尊

    旷世仙尊

    天才之子却是连武者都无法成为的废材,甚至连父亲留下的遗物都无法保住。受尽嘲辱的落魄少年在偶然之下结识了一个从画中走出的傲娇小萝莉,少年就此迈向一条充满荆棘的逆天之路。与人斗,与天争!气吞山河,睥睨万物!“那些属于我的东西,我要一件一件拿回来。那些羞辱过我的人,我会一个一个扇回去!”
  • 最后一位道士

    最后一位道士

    世间有六大奇书:《鬼书》《山书》《道书》《命书》《相书》《轮回书》当六大奇书聚集到一块,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又能在都市掀起多大的风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