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模具”在新疆的激情演义——记新疆磐基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学飞、副总经理张永飞
张学飞、张永飞兄弟俩,在新疆模具界是对风云人物。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张氏兄弟背井离乡来到西北边陲,创办了新疆第一家模具企业——新疆亚飞模具厂。
20年来,张氏兄弟创办的“亚飞”模具成为新疆家喻户晓的大品牌,创造出一段段传奇般的商业经历,让“宁海模具”走进新疆,推向世界。
这对艰难中起步的兄弟,20年如一日地精诚团结,20年如一日地务实创新,在创业和生活中一如既往地奉行朴素的商业伦理,书写了一部“宁海模具”在新疆的激情演义。
极界生存与无限发展
张氏兄弟是茶院乡上徐自然村人。张学飞1963年出生,比弟弟张永飞大6岁。1983年5月,年仅20岁的张学飞在宁波做了3年木工后走进新疆,其间承包过阿勒泰机场的家具,办过饮料厂,1987年东拼西凑办起了一家冶炼厂。“1988年5月11日是个终生难忘的日子,”这是张永飞介绍完大哥后说起自己的第一句话。他说,那一天是他从上海乘了三天三夜的火车到达新疆,与早年来疆的大哥会合的日子。
那年下半年,国际铅价大跌,冶炼厂生产的铝锭只能亏本销售。正当兄弟俩一筹莫展时,厂里的一位老师傅说他会模具,建议转行开办模具厂。师傅的一句提醒惊醒了“梦中人”。是啊,偌大的新疆没有一家模具厂,可家乡有很多模具人才啊!兄弟俩一拍即合,要把“宁海模具”引进新疆。
决定转型前的思考,让兄弟俩整整待了三天。设备可以添,没有技术可以引进,可新疆制造业落后,谁会相信新疆也能生产模具呢?这岂不是在挑战极限!事实证明,兄弟俩的担心并不多余。第一笔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拉来的业务,张氏兄弟至今记忆犹新。那年,国营新疆塑料厂开发牛奶周转箱模具,已经跟黄岩一家模具厂谈好6.8万元的价钱。张学飞通过关系软磨硬泡,对方就是不相信新疆能生产模具。张学飞干脆强闯厂长室,向厂长诚恳摊牌:一、我们是模具之乡宁海来的,技术上绝对过硬;二、新疆本地生产模具便于厂方随时监督,更利于新疆制造业的发展;三、我们不要预付款,试模合格后付钱。厂长被张学飞的诚心打动,并主动加码1万元签约。签约后,张氏兄弟立马从宁海高价请来顶尖模具师傅,并在新疆第一汽车配件厂包了一个车间攻关。张氏兄弟和技术工人不分昼夜地泡在车间里,饿了一锅白面和着白菜充饥。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个多月的苦战,结果第一次试模即告成功。
正是张氏兄弟对生存极限的挑战,赢得了厂方的认可。“新疆第一家模具企业”的新闻在业界引起轰动。
局面打开后,张氏兄弟思索着“宁海模具”在新疆的“无限发展”。兄弟俩决定明确分工,由大哥张学飞负责全面工作,把握企业发展方向;张永飞主攻模具生产技术,负责工厂技术、质量。回忆起这段学艺经历,张永飞说:“这又是一次‘极限生存’。”从模具制图到模具生产,工序复杂,而每一道工序又都是一项复杂的技术活。那时没有起重设备,一件600公斤的模具都是几个人用肩膀扛上扛下,他的腰伤就是当时落下的。张永飞凭着那股韧劲和那份悟性,半年后就尝试着开发了一款化妆品小盆子模具。自此,张永飞带领着他的技术团队不断攻关,靠着过硬的技术、质量、服务赢得了声誉,“亚飞”模具成了新疆响当当的品牌。屯河股份、天业股份、香梨股份等数一数二的上市公司与“亚飞”模具成了合作伙伴。
标准为王与王为标准
1999年,新疆亚飞模具厂在成立十周年之际,着手制定模具标准化,并在所有的“亚飞”模具上附上说明书,内含使用寿命等,当时这在新疆乃至全国都是走在前沿的。在新疆,“亚飞”模具标准就是新疆模具标准,“亚飞”以标准为王,占据着新疆模具市场的“领头羊”地位。这一切,记者在磐基实业里的一块块铜匾上得到印证:乌鲁木齐市科技计划项目“模具加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新疆科技新兴项目“新疆塑料模具设计开发及加工制造中心”、新疆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项目“面向新疆和中亚西亚精密模具设计制造服务”、新疆高新技术研究发展项目“机电产品网络协同设计和虚拟制造技术集成与应用”……
但是,张氏兄弟随即又否定了“标准为王”的想法。他们觉得,没有什么标准可以称王,所有标准都等待着后起之秀去突破,只有相信“王为标准”,唯有产品在市场上称王才是最重要的。
“为了企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要推动新疆制造业的发展,”作为新疆制造行业专家组十三名成员之一的张永飞如是说。他认为,新疆制造工业还比较薄弱,需要更多企业家的奉献。在磐基实业公司专门设有模具培训学校,承担着整个新疆模具人才的培训任务,公司还是新疆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新疆机电学院的研究生实习基地。
如今,磐基实业公司旗下的“亚飞模具设计中心”拥有一批顶尖的掌握先进软件、高级编程、数控技术的工程师和丰富工作经验的装备技师,并从日本、德国、台湾地区引进精密数控设备,能为企业提供方案设计、成套设备、造型、安装、调试、培训、售后服务等全套交钥匙工程服务。从标准为王,到王为标准,对“亚飞”而言,意味着要持续地超越标准,领先市场。
跨界发展与跨国发展
有时候,多走一步是谬误,有时候,多走一步是真理。张氏兄弟的成功,恰恰就是多走一步的真理。
经过十几年的打拼,“亚飞”模具成就了张氏兄弟的大事业。这时,兄弟俩想到的是跨界发展。第一仗,选择了模具的延伸产业——塑料产业。兄弟俩发现,新疆除了两家国营塑料厂外,民营企业还未涉足塑料业,商机无限。1997年,张氏兄弟注册了新疆首家民营塑料厂。凭借着模具业的优势,兄弟俩在塑料产业里干得顺风顺水,2002年实现产值2000多万元。第二仗,涉足土工材料,2004年,随着开发大西北的机遇,中央对西北地区基础设施投入的加大,公司投资3000余万元开发“磐基”牌土工布与复合土工膜,产品广泛应用于水利、铁路、飞机场、垃圾场等防渗加固工程。第三仗,进军设施农业装备。2009年中央新疆工作会议后,紧跟着新疆大开发的机遇,磐基实业投入2000多万元引进6条自动化保温被生产线,开发出适合南北疆不同气候特征的温室太空棉保温被。该产品具有保温性能好,抗高温、耐低寒、耐老化的特点,年产20多万条,是目前新疆规模最大的设施农业生产厂家。在短短的几年里,磐基实业从模具起家,跨业发展,以较大的市场占有额,在各个领域确立了领先地位。
“模具是磐基的主业,”还是说起模具来张永飞最自豪,“‘亚飞’模具跨国发展已成为磐基实业新的增长点。”商机始于1998年,那年土耳其客商慕名找到“亚飞”模具,订购批量模具而后贴上本土品牌销往土耳其,即贴牌加工,这便是“亚飞”模具最初的出口业务。几年下来,“亚飞”模具在土耳其名声大噪。这时,张学飞坐不住了。他把国内的产业交由张永飞管理,自己专攻出口业务,而且动起了去国外办厂的念头。张学飞首先选择俄罗斯,尝试着租借厂房开起了模具厂,而后一发不可收。2006年,磐基实业斥资兼并了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两大模具厂家。如今,磐基实业的国外总产值已远远超过“亚飞”模具的新疆产值,模具总出口额已达90%。
“兄弟俩让‘宁海模具’在新疆演绎得如此精彩,凭的是什么?”当记者抛出最后的采访问题时,张永飞说:“比的是务实,凭的是创新。”宁海作为“中国模具之乡”,有一大批模具专业人才支撑着模具产业,宁海模具城更是政府搭建的一个大舞台,如何把“宁海模具”产业做得更大、更强?台州黄岩的分工合作、规模化经营的路子值得借鉴。临别,张永飞一字一句寄托了远在新疆的宁海人对“宁海模具”的希望。
20年,张氏兄弟以务实成就大事业,以创新谋就大格局,完美地书写了“宁海模具”在新疆的激情演绎。这是一则能够解读“宁海模具”20年的经典案例。
(记者 魏仁斌 2010年1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