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56900000005

第5章 一、从异姓到刘氏

从刘邦在未央宫前殿,向父亲敬酒时夸耀自己所治的这份“产业”,可见他是把建立大汉王朝的江山社稷,看做治自己的“产业”。

这本来就是很自然的事。因为从西周开始,从家国同构的社会观念来说,国,就是一个大家;家,就是一个小国。庶民百姓一心“齐家”,刘邦的二哥“治产业”就很有办法,受到父亲的夸奖。天子重在“治国”,而家国一体,所以刘邦就以“今某之业所就”与二哥比较,向父亲炫耀。

在刘邦治“产业”的过程中,他务农的家族插不上手,倒是他的哥儿们如童年的伙伴卢绾等,在沛县时熟识的萧何、曹参等,新结识的同道韩信、彭越、英布等,出了大力。这一点,刘邦心中有数,所以才在洛阳南宫的酒宴上,夸奖那三个“人杰”。得天下后,也犒劳了他们。他早年到咸阳服役时,萧何曾多送了两个钱,刘邦当皇帝后,就给萧何多封了二千户哩!

但是,这毕竟是他的“产业”。别人帮过忙,可以有所酬劳,却不能染指太多。“产业”只能分给父母妻子,以至兄弟子侄。西周以来的宗法血缘观念,告诉他必须这样做。以农耕为业的家庭出身,也告诉他不创家立业,就会被看做“无赖”。说到底,刘邦建立西汉王朝的过程,其实就是实现家天下的过程。

于是,为了建立这个刘氏家天下,那些当年帮刘邦打天下的伙伴、同道,成了牺牲品。殊不知,那吕后在刘邦死后也要建立她的家天下。殊不知,那些刘氏家天下的成员们,后来并不满足于分给自己的一份“产业”。

于是,从异姓到刘氏,从刘氏到吕姓,从吕姓最终到刘邦的嫡系刘氏,就构成了汉初未央宫内萧墙之争的主要内容。

刘邦是有自知之明的。在洛阳南宫的酒宴上,他就公开承认,自己就“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不如张良,就“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不如萧何,就“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不如韩信。自己由于重用了这三个“人杰”,才得了天下。《史记》卷八《高祖本纪》。

确实,作为一个政治家,刘邦最大的长处就是善于用人,尤其是那些“人杰”。他驾驭群臣,始终恩威并重。在得天下前,他恩重于威,恩中有威;得天下后,他威重于恩,威中有恩。运用之妙,令后人叹为观止。

刘邦承认每个人的欲望,也答应并兑现他人帮忙后所给予的酬劳。有人说,韩信登坛拜将时“以天下城邑封功臣”的要求,“确有取死之道”韩兆琦:《史记选注集说》第326页注,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实则不然。在洛阳南宫酒宴上,高起、王陵就指责项羽“得地而不予人利”,当面称赞刘邦“与天下同利”,刘邦也肯定这种见解之“知”《史记》卷八《高祖本纪》。韩信被诛后,刘邦审讯曾教韩信谋反的蒯通,蒯通直言不讳地说在“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时,刘邦不过是“高材捷足者先得焉”,而当时“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刘邦“乃释通之罪”,说明他也承认这一点。《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

因而,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既用人又示恩于人,如封韩信为齐王,彭越为相国。垓下会战前,他又采纳张良建议,与韩信、彭越相约:“并力击楚,楚败,自陈以东傅海与齐王,睢阳以北至谷城与彭相国”《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当然,要把正在创立的产业分与人,刘邦有点被迫和无奈。当韩信攻占齐地,请立假齐王时,刘邦当即勃然大怒,开口大骂,经张良、陈平蹑足附耳提醒,才遣张良往立。《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垓下会战前“诸侯不从约”,张良提醒他“楚兵且破,信、越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史记》卷七《项羽本纪》,他才派遣使者,对二人有所许诺。

聪明的刘邦,从这件事中悟出要让人给自己出力,就要示人以恩;当然,也不能无限制地满足这些人的欲望,以致使其野心膨胀,总要有个底线。因而,又要示人以威。荥阳之败后,刘邦即与夏侯婴出成皋,东渡河,“晨自称汉使,驰入赵壁。张耳、韩信未起,即其卧内上夺其印符,以麾召诸将,易置之”,当两人起身后,“乃知汉王来,大惊”《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算是给这些人敲了一声警钟。

随着天下逐渐到手,刘邦家天下的意识更加明确。他对诸将依然恩威并济,只是所示之威渐多,警钟敲得更响。

韩信在楚汉战争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武涉、蒯通清楚,张良、陈平明白,刘邦心中有数。尤其是韩信占据齐地七十余城,被封为齐王时,确实如武涉、蒯通所言,韩信“为汉则汉胜,与楚则楚胜”。以韩信的军事才能和实力,如果稍微闹一下独立,与刘邦、项羽“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天下恐怕从此就要多事了。于是,刘邦对拥兵自重的诸将开始示威,以解除对其家天下的威胁。他打蛇先拦头,于是就从韩信下手。垓下之战后,已不时袭夺其军。汉五年(前202)正月,又将齐王韩信徙为楚王以孤其势。前人早已窥破刘邦的用心,说他“极厚信,亦极忌信”,因而“使信将,则以张耳监之;信下魏破代,则收其精兵诣荥阳;信禽赵降燕,则夺其印符易置诸将;信平齐破楚,则袭夺齐军;盖勇略如信,恐为乱难制,故屡损其权”《史记评林》引焦竑语。

经垓下一战,项羽乌江自刎。汉五年(前202)二月甲午(初三),刘邦即皇帝位,开始正式经营他的家天下。他虽然封韩信、彭越、英布诸将,分别为楚、韩、淮南、梁、赵、燕及长沙、闽粤等八地为诸侯,兑现了自己的许诺;实际上对这些异姓诸侯,已经是威重于恩了。

刘邦又一次拿韩信开刀。汉六年(前201),韩信当上楚王来到封地不久,为刘邦所怨恨的项羽亡将钟离昧,投奔了韩信,有人上书告他谋反。刘邦采纳陈平之计,伪游云梦。韩信提着钟离昧的头,到陈县谒见。刘邦令武士捆绑韩信,押在车后。韩信大声呼冤,刘邦却含糊地说了一句:“人告公反!”韩信无奈地说:“果若人言,‘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就这么把韩信押到洛阳,降为淮阴侯。《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随即封其弟刘交为楚王,其子刘肥为齐王。

韩信清楚个中真情,即刘邦“畏恶其能”。他要是真的谋反,那就不是一个简单的降职了。刘邦重“罪”轻罚,不过是找借口,以解除这些开国功臣对其家天下的威胁。他当然又要适当示恩以笼络人心,此后,他又经常从容地与韩信评论各位将领的才能。有一次,刘邦问:“如我能将几何?”韩信不假思索地回答:“陛下不过能将十万。”刘邦又问:“于君何如?”韩信毫不设防,随口答道:“臣多多而益善耳!”刘邦笑着说:“多多益善,何为为我擒?”韩信这才有所警觉,赶忙说:“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擒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韩信说的是真话,刘邦吐露的是真情,彼此都心照不宣。

汉七年(前200),韩王信降匈奴。刘邦遂立其兄刘仲为代王。

汉九年(前198),赵相贯高谋弑刘邦事发,被夷三族。刘邦废赵王张敖为宣平侯,立其子如意为赵王。

吕后对这些开国功臣,就无恩可讲了。她把事做绝,必欲除之而后快。连司马迁都说“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当然不是佐刘邦排兵布阵,与项羽交战,而是“所诛大臣多吕后力”《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她对韩信就是这样。

汉十年(前197)八月,赵相国陈叛乱,刘邦率兵征讨,并分赵山北,立其子刘恒为代王。据说陈在长安时,韩信曾与他约定:“尽管举兵,吾从此助公。”并准备与家臣趁着夜晚,诈诏赦免各衙署的苦役和官奴,领着去袭击吕后和太子,结果被舍人弟上书告发。汉十一年(前196)春,吕后与萧何商量,假说使者从刘邦那里来,陈已被捕获,列侯群臣都须入宫祝贺。萧何就骗韩信说:“即便有病,也应该入贺。”等韩信随着萧何一入宫,吕后就指使武士将韩信捆绑,在长乐钟室处斩,并处决了他的三族。刘邦从前线回来,听说这事后“且喜且怜之”。《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喜”的是敢公然蔑视他的将才、严重威胁他家天下的这只领头羊,终于被除掉;至于“怜之”,是可惜?是同情?怕只有刘邦说得清了。不过,刘邦毕竟还有“怜”心!

梁王彭越与韩信的遭遇相同。在楚汉战争中,彭越截楚粮道,烧楚积聚,使项羽兵少食尽,困死垓下,不愧汉将中的翘楚。自韩信被擒、被诛,彭越兔死狐悲,唯恐祸及自身,终日惶惶不安。刘邦征讨陈,派使者召他会师,他托病不赴,确是一大失着。刘邦动怒后驰诏诘责,他本来想自往谢罪,却被部将扈辄劝阻,劝他索性造反。他究竟不敢造反,却又托病未赴,又是一大失着。汉十一年夏,彭越被人告发,与扈辄一起被拘至洛阳。经廷尉审讯,扈辄被下诏处死。刘邦因彭越毕竟没有将造反付诸行动,只把他废为庶人,谪徙到蜀地青衣县。

彭越行至郑地,碰着吕后这个女煞星。他拜谒于地,涕泣陈词,乞吕后乘便转请刘邦,放他回归故里。吕后本来恨不得杀尽所有功臣,萧何像以绝后患,对彭越仅被刘邦迁谪,她大为不快,听后却满口应允,挈彭越同至洛阳,自己先进见刘邦,让彭越在宫外等候。彭越眼巴巴地在宫外等了一日,谁知从宫中冲出一班武士,将他横拖竖曳到廷尉处审讯。原来吕后见了刘邦,说是将彭越徙入蜀中,无异养虎遗患。又嘱令舍人告变,诬告彭越暗招部兵,还想谋反。须知这是吕后诛杀韩信的故伎重演,刘邦却又一次深信不疑,遂将彭越枭首示众,并夷其三族。《史记》卷九十《魏豹彭越列传》。刘邦又立其子刘恢为梁王,刘友为淮阳王。

汉十一年秋七月,淮南王英布反。刘邦亲往征讨,并立其子刘长为淮南王。

汉十二年(前195)二月,陈降将揭发燕王卢绾曾与陈合谋造反,刘邦派辟阳侯审食其前去察视。卢绾虽然并无反意,但一看刘邦派人来,怕得要命,遂称病不见。这审食其本是吕后的宠幸,当然了解吕后对功臣的态度,复命时就“具言绾反有端”,即有苗头,有迹象。刘邦征讨英布所中箭疮未愈,遂命樊哙、周勃率兵征讨,并立其子刘建为燕王。卢绾确实没有反意,一看汉兵来击,便带着数千骑兵躲避到塞下,想等刘邦病愈后亲自去长安谢罪。没想到刘邦竟然病死了,他便逃亡到匈奴去了。《史记》卷八《高祖本纪》。

至此,刘邦在吕后的协助下,将汉初诸侯中的异姓几乎诛除殆尽,全部换成了刘氏。不仅他的八个儿子和他的兄长成为诸侯,甚至他的侄子刘濞也当上了吴王。确实是清一色的刘氏家天下!

为了创立家天下,刘邦始终是双管齐下。立国后,他认为威胁主要来自统兵诸侯,便扬文抑武。韩信为武将之首,刘邦论“三杰”时却使其忝居末位。论功行赏时,萧何为第一。武将不服,认为他们“被坚执锐”以“攻城略地”,萧何不过“徒持文墨议论”,反居自己之上。刘邦便以狩猎为喻,说这些武将不过是“追杀兽兔”的“功狗”,而萧何是“发踪指示”的“功人”。《史记》卷五十三《萧相国世家》。此后,既逐步诛除外部的异姓诸侯,又对朝中大臣不断示以颜色。萧何是群臣之首,尽管他一贯忠心耿耿,刘邦也不惜先拿他开刀。

那是萧何参与谋诛韩信后,进位相国,益封五千户。群臣都向他道贺,独故秦东陵侯召平往吊,说他从此要惹祸了。这召平自秦亡失职,便在长安东门外种瓜,味旨甘美,人称“东陵瓜”。萧何也知道旁观者清,忙问其所以然。召平说道:“主上连年征战,亲冒矢石。君侯安守京城,不被兵戈,今反得加封食邑。主上对君必有猜忌之心。试想淮阴侯百战之功,尚且诛夷,君难道能及淮阴么?”萧何点头称是,问计将安出。召平说:“君不如让封勿受,尽将私财取出,移作军需,方可免祸。”萧何便只受相国职衔,让还封邑,且将家财佐军。刘邦尽管褒奖有加,并没有打掉猜忌之心。

刘邦征讨英布时,见萧何派人运来军粮,便问相国近做何事,来使答说是抚循百姓,措办粮械,刘邦默然。萧何与幕客无意谈及此事,不想幕客却正色道:“公不久便要灭族矣!”萧何大惊失色,却不明就里。幕客遂挑明说:“主上屡问公所为,是唯恐公久居关中,深得民心,若乘虚据地称尊,主上岂不是驾出难归么?今公不察上意,还要孜孜为民,益增猜忌。长此以往,公灭族之祸难免!”萧何问何以避祸,幕客说:“公何不多买田地,胁民贱售,使民谤公,主上闻之,才能自安,公亦可保全家族了。”萧何以言施行,刘邦果然欣慰。等刘邦平乱回京,百姓遮道上书,争劾萧何强买民田,刘邦却全不在意,仅让萧何自己谢民。于是,萧何便给百姓补足田价,或将田宅还给原主,谤议自然渐消。

此事过后不久,萧何上了一道奏章,不想刘邦阅后勃然大怒,开口大骂:“萧何身为相国,私受商人货赂,敢来请我苑地,这还了得!”当即指示卫吏,将萧何卸除冠带,加上锁链,交付廷尉,投到黑沉沉的牢狱中。幽系多日,群臣不知何因,也不敢救援。后来才知道,长安城中居民日多,田地不敷耕种。萧何上奏,请将上苑隙地,使民入垦,既可栽植黍麦,赡养穷邙,又可收取槁草,供给兽食,可谓一举两得。不想又惹起刘邦的猜忌之心,怀疑他讨好百姓,别有用心,遂不计前功,系狱究治。群臣虽探得个中原由,却不敢伸张正义。幸亏有一个王卫尉,入侍时见刘邦尚有欢颜,便问道:“萧相国有何大罪,遽致系狱?”刘邦似乎还未释怀,恨恨地说:“我闻李斯相秦,有善归主,有恶自受。今相国受人货赂,请放苑地,求媚百姓,哪是良相所为?将他系狱,并不冤诬!”卫尉道:“臣闻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相国为民兴利,请辟上苑,正是宰相应尽之责。陛下奈何疑他得贿呢?且陛下距楚数年,又出讨陈、英布,俱委相国留守。相国若有异图,稍一动足,便可坐据关中。相国却一心效忠陛下,使子弟从军,出私财助饷。忠心如此,难道反贪商贾财贿么?况且前秦致亡,正因君上不愿闻过,使宰相唯恐出言遭谴,而自甘受谤,何足为法?陛下未免浅视萧相国了!”刘邦听言,也觉说不过去。踌躇多时,方遣使持节,赦免萧何出狱。

可怜萧何,以老年之躯,而经十余日械系,身躯困敝,四肢酸麻,还要谢主隆恩。他不得已赤了双脚,徒跣入谢。刘邦见状,并无悔意,却又稍加安慰道:“相国不必多礼。相国为民请放苑地,我不许,我不过为桀纣之主,相国则不愧贤相!我所以系君数日,不过是让百姓知我过失罢了。”《史记》卷五十三《萧相国世家》。

萧何受此教训,从此益加恭谨。群臣以此为戒,遇事谁也不敢多言。

刘邦当初称许三个“人杰”,使张良居首,显然大有深意,那就是张良对他家天下的威胁最小。张良深悟黄老之道,深得从“柔弱之处发”《史记评林》引杨时语。之真谛,立国之后,就向刘邦明确表示:“家世相韩,及韩灭,不受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振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史记》卷五十五《留侯世家》。三杰中,韩信居功,却被诛杀,何其悲惨!萧何恋栈,曾遭拘系,何其可怜!只有张良理论上清醒,行动上自觉,学辟谷,道引轻身,甚至杜门不出岁余,“其进退绰绰有余于功名爵禄之外者矣”《史记会注考证》引林伯桐语。后人称许他为“英雄神仙”,其庶几哉!

刘邦攘外安内,自以为家天下从此无忧。

殊不知,那吕后也跃跃欲试,不仅想叫吕氏加盟,甚至还想代替刘氏。

同类推荐
  • 超能暴君

    超能暴君

    “既然回不去,何不在这个时代打出一片天下!”陈青锋遥望紫禁城,狠狠说道。
  • 蟠龙经行天际游

    蟠龙经行天际游

    武学英才殇逝,魂魄穿越大唐,守西域,立长安,经行丝绸路,血战怛罗斯,行遍亚欧非,蟠龙扫天下。窈窕汉家姝,魅影波斯娘,城堡女伯爵,谁是他心头所爱?长安凌烟阁,库法清真寺,君士坦丁堡,中华武魂壁上鸣。本书取自正史名人唐将杜环的事迹,书写这位第一个周游世界的中国人的传奇史诗。
  • 大周皇子

    大周皇子

    来自异世的灵魂,来到宋朝初年.江南小镇上,神秘的身世,让他站在时代浪潮的顶端,乘风破浪,叱咤风云,建立起一桩桩英雄伟业,名垂青史。我既来此,就要夺回属于我的一切。一个厚黑者不断的撬着赵家的墙角。事实证明,赵氏兄弟也只能欺负一下孤儿寡母而已。本书墨武大神来过,明日大神来过,老虎大神来过,黄金大神来过。
  • 帝王无双

    帝王无双

    江山要有!美人要有!庙堂我最高!江湖我最大!基友成群,平乱治国。风流天子,帝王无双。
  • 红警之征宋

    红警之征宋

    某重点大学学生李子奇,被雷劈到了北宋东海某无人岛屿上,并惊奇地发现了红警基地。且看他如何利用基地发展自己;如何帮助北宋避免靖康之耻的发生;如何收才女,萝莉、人妻;如何灭辽西夏大理蒙古实现一统,如何征服世界实现四海一家。
热门推荐
  • 后三国

    后三国

    赤壁大战、三国鼎立之后蜀汉帝国初现中兴景象然而一场伐吴之战蜀汉精锐为之一空虽有千古名相诸葛孔明鞠躬尽瘁、死而后矣仍无法挽救大汉的最后一点火种我堂堂中华儿女再称汉人已是元末时分刘畅,一个新生的刘禅于伐吴前夕誓要带领大汉重新恢复万里河山“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 奈何缘浅,只恨情深

    奈何缘浅,只恨情深

    开始,并不在意,到最后,只是越来越深的陷阱。却再也出不去。多少次偷偷告诉你:我爱你。
  • 遇见他一生不幸

    遇见他一生不幸

    青扬的一生本以为会‘顺风顺水’,可却在她接手爷爷的公司后一切都变得‘莫名奇妙’,还因此遇见他一生不幸……
  • 倾城宠妃摄政相公

    倾城宠妃摄政相公

    他,天羽大陆天才妖孽顶级修炼师外加摄政王——赫连紫轩。人人若闻之,必胆战心惊。她,夏侯月妍,前世是天才魔少女,紫君佣兵团的大部长,好文好武,能医能毒。不料却被好闺蜜——安悦杀害,粉身碎骨。醒来后发现自己穿越了,还有一个摄政相公?嗯,这摄政相公长得还不错,合她胃口!!经处久后,夏侯月妍哀嚎:这明明是大灰狼!《倾城宠妃摄政相公》已现世,欢迎围观~
  • 桃园飘絮

    桃园飘絮

    只是在这一场复仇的计划之中,她爱上了那个狂妄自大,冷酷无情的绑架她的仇人。她全身的伤痛都是拜他复仇所赐,几次爱恨纠结的匆匆错过,再也已经回不到原来的位置。在仇恨与爱情之间,他们都做了怎样的选择?
  • 农门悍妻,高冷王爷悠着点

    农门悍妻,高冷王爷悠着点

    一朝穿越,让步入社会的苏霖,变成一个带着俩娃的妈,看着这一大一小,和一家的极品,外加宛如天神的王爷,顾无澈将压在床上,苏霖:“你...你不要乱摸我”,顾无澈:“小野猫,你不说很喜欢苟合之事吗?!”苏霖:“我...我只是,喜欢...”,顾无澈轻轻咬着苏霖的耳垂:“怎么,是喜欢这吗?”顾无澈将苏霖柔软的小手拉向某一处,苏霖羞愤:“无耻”,顾无澈:“为夫这就告诉你什么叫无耻”......
  • 祝你好运

    祝你好运

    房地产公司老总郑飞扬,偶然解释物业人员许荣君及中学教师吴为,三人一见如故。许荣君专事读书,后任大学临时图书管理员,因时有不世之语被强入精神病院,一心想转行的郑飞扬被自杀。才高而与现实不合,无人理解减持自我的吴为,遭人嫉恨,因故被开除,所有仰慕信仰与之交往密切的女人都离开了,孤独踏上了调查大哥与三弟内情之路。
  • 虐心之恋:偏偏喜欢你

    虐心之恋:偏偏喜欢你

    “陈柠萱,你吃了雄心豹子胆,竟敢推梦瑶”‘凯文,不你听我解释,我没有推她,是她自己跌倒的!你为什么不相信我!’“你不值得我相信!”一场车祸,她忘记了一切,投入另一个人的怀抱,当他悔不当初时,他们已经白头偕老。
  • 陌心剑紫陌传奇

    陌心剑紫陌传奇

    因篡位而引发的一场争斗,阴谋尽布,可从未想过会有情爱来阻隔!爱恨纠葛中,紫陌与龙腾浩天决战,御凌风在知道养父就是龙腾浩天,并亲手杀害自己的生父,决心与紫陌隐居灵山,远离纷争。但爱情与家仇孰是孰非,却只有天意难违!
  • 阳光心态

    阳光心态

    快速的社会节奏带来快速的生活变化,随之而来的是繁重的生存与工作压力、无法释怀的心理负担、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各种矛盾、压力、冲突引发的心理不适。如果不及时调节、疏导和释放,任何一种负面心态,都有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本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现代人常见的不良心理问题,并对每一个问题进行分析,还特别提供了有针对性的调试方法。这些方法简单易行,让你轻松拥有阳光心态的同时,拥有一个快乐、精彩、灿烂、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