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60900000012

第12章 辩证法则——纵谈时间的珍惜与浪费

四十二年画一图的故事

清朝著名的解剖学家王清任,写了一部很有名的医书叫《医林改错》。写好后,他为了校正书中的一幅人体解剖图,竟耗费了四十二年光阴,直到把图画准确才发表。王清任刚行医不久,经常翻看《黄帝内经》,发现这部经典医书中有关人体解剖的部分,有的地方自相矛盾,有的地方和事实不符。他利用一切机会观察尸体,但都因为不能解剖没办法弄清人体内的构造。有一年,他家乡流行麻疹,很多病孩的尸体被扔到荒野里,这更坚定了他写好医书的信念。于是他整整用了十天、终于在一百多个尸体中,找到了三十副比较完整的内脏,经过解剖观察,证实《黄帝内经》讲的体内构造确有错误,甚至连内脏的件数也不完全,但就在他给制的人体解剖图接近完成时,他才发现有一片横隔膜的位置,还没弄清楚,继续观察又很困难。于是他继续探索,直到三十年以后,他听说一个病人知道横隔膜的位置,急忙跑去请教,并和自己过去的纪录反覆核实,这才放心地把横隔膜画到人体解剖图上,他经过四十二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医林改错》的书稿。

搞科学就要实事求是,老老实实。王清任四十二年画一图,乍看起来,好像是耗费了大量时间,实际上节省了时间,节省了后来人的时间,试想王清任明知自己对横隔膜的位置没弄清楚,如凭印象马马虎虎地画了上去,那么,后来人岂不是又要写一部《(医林改错)的改错》吗?又不知要耗费多少时间!更进一步地设想,如果后来人按王清任的马马虎虎的图治病,又不知要使多少人丧命!所以这种耗费,实际上是珍惜后人的时间和生命。

“科学家是最老实的人”。很多科学有都是懂得这种耗费和珍惜的辩证法的。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大学毕业后,就对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产生了怀疑在1506—1530年的二十多年时间里,他才基本一完成了关于日心理论的著作。可是哥白尼深知,地球中心说已经有一千八年的历史,又得到教会的支持。如果日心理论发表了,肯定会受到攻击和非难。于是,他决心继续研究,进行观测。直到1540年,哥白尼经过长期观察,使他的学说得到了更多的事实作证明,又对他的著作做了最后一次修改,才把他的著作交付出版。1543年,当这部著作送到他手里时,他只能用冰冷的双手抚摸着这部凝缔他全部心血的著作,走完了他人生的最后路程。巴甫洛夫写作《大脑两半球机能讲义》之前,研究条件反射达三十年,耗费了半生精力。天文学家埃迪和布尔纳,1979年在一次美国天文学会议上,报告了太阳每世纪收缩千分之一,相当于每小时收缩一点五公尺这一结论。他们研究的依据,是格林威治天文台天文学家们自1750年以来,坚持利用每一个晴日正午测量太阳的直径所积累的资料,可见,科学研究成果要耗费多少人的心血啊!

科学研究是这样,文学创作和其他事业也是这样。在中国古代,也有不少“文章不厌百改”、“为求一字稳,耐得十宵寒”的佳语。贾岛则有“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诗句。据说,宋代大诗人辛弃疾有一天举行宴会,请歌女们演唱他的《贺新郎·甚矣吾衰矣》和《永遇乐·千古江山》两首词,遍请客人们“摘其疵”。前一首词中的警句,“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我应如是”和“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辛弃疾非常欣赏。可是,宴会上,一位名叫岳珂的少年,却不客气地说:“前篇豪观一世,独首尾二腔警语差相似,新作微觉用事多耳。”指出他在词中一连用了孙权、刘裕、廉颇的典故,太多。辛弃疾听了岳珂的批评,觉得很有道理,便采纳了岳珂的意见,“味改其语,日数十易,累月犹未竟。”终于使这首词成为他词中的名阕,遗留后世。

钻研科学,应该有科学的态度。王清任、哥白尼、辛弃疾虽然为某一件事、某一篇文章耗费了大量时间,但他们得到的是真知灼见,终于在自己掌握的领域里独树一帜。

如果说这也是耗费的话,那他耗费得值得,这就是耗费和珍惜的辩证法。如果有人以为社会制度、客观条件为自己摆好了成功的花坛;而学习知识、发明创造就可不费吹灰之力一蹴而就,那就未免太天真了。

一定要反复进行

雷文霍克是一位发现红血球和酵母的大生物学家。他从年轻时候起就专心致力于微生物的研究。他在实践中有这样一点体会:“从显微镜里第一次窥见的东西,往往会瞒骗人你的。你略略一看不要以为瞧见得清清楚楚了。就是一个老练的研究者也会受愚弄哩!我每观察一物,一定反复进行,直到我自己相信真正把它看清了才算。这自然是耗费时间的,但我乐意这样去做,尽管有许多人笑我,以为我太执拗。

雷文霍克说的“耗费”,实际上真正是“珍惜”。因为,事物是极其复杂的,要做到精确的观察是极端困难的,所以一定要反覆进行观察。据说阿廷根在一次心理学会议上,突然从门外冲进一个人,后面追着一个手里拿着手枪的人,两人混战后,又一起冲了出去。主席请所有的与会者写下他们目击的经过。结果在交上的四十篇报告中,只有一篇在主要事实上错误少于20%,有十四篇有20%~40%的错,有二十五篇有40%以上的错误,特别是半数以上的报告中,10%或更多的细节纯属臆造。所以巴甫洛夫在他实验室外面的墙上贴着“观察、观察、再观察”七个醒目的大字。科学研究是这样,读书也是这样。马克思对一些著名的有代表性的文艺作品和理论著作,经常反覆阅读和研究,并且从来不感到满足。特别是对歌德、莱辛、莎土比亚、但丁和塞万提斯等大作家的作品,他还能整段、整节地背诵如流。他规定自己对希腊悲剧作家爱司启拉留斯的希腊原文著作,每年都要重读一遍,不仅重读,还作笔记,把精彩部分抄录下来,一有空就把笔记拿来翻阅。列宁也和马克思一样,他对于马克思的每一本著作,都逐字逐句地加以研究,有时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或对某一个问题伐生了疑问,他总是说:“请教马克思。”一九一九年,列宁在蛤斯维尔德洛夫大学的学生作《论国家》的讲演时就曾说过:“你们听了这个问题的第一次讲演以后,应该把自己不了解或不明白的地方记下来,反复研究,将来在看书、听讲和谈话中继续把它们弄清楚。”列宁几乎能够把俄国诗人克兰索夫的著作都背下来。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这部小说,列宁反复读了很多遍。据说,中国明末很有成就的文学家张溥,他读书有个特点,不仅反复诵读,而且还一句一句地抄录,他的书房叫做《七录斋》,就是因为他读一篇文章时,先抄录下来,后朗诵一遍,然后燃掉,又重抄一遍再诵,再烧,如此反复,连抄七追,结果就把书背熟了,记牢了。由于他不停地抄书,使手指夹笔的地方都磨起了一层又硬又厚的茧子,不得不过几天就修剪一番。再用热水泡过,才能写字。

在科学研究上,多进行几个反复,就不会受愚弄。雷文霍克正是掌握了“耗费”和“珍惜”的辩证方法,终于在微生物领域中有了伟大的发现。好书反复多看几遍,也能得到更多的错误……。据说,战国时代的苏秦拜别老师鬼谷子下山时,鬼谷子把《阴符篇》交给了他,苏秦说:“这书我已经看过了,今天老师仍旧把它交给我,不知是什么意思?”鬼谷子说:“你虽然读过这本书,但还需要再读,这对你日后的事业大有用处。”后来,苏秦游说秦王失败,想起了鬼谷子的话,就把《阴符篇》拿来重读,结合当时列国的形势,细细揣摩,如此—年,“天下大势,如在掌中”,制定了《合纵抗秦》的策略,再次游说列国,果然得到成功。

知识像一个无比浩瀚的大海,千百万卷书像无数层层叠叠的山峰。学习好比登山,急于一步登天是办不到的,只有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才有可能到达光辉的顶点。在向科学进军的途中,我们也经常看到一些人,不愿意在自己的专业上“反复进行”,舍不得“耗费时间”,徘徊歧路,却妄图攀登高峰,无献身科学精神,却想摘取科学的“桂冠”,最后徒劳无功,反而浪费了更多的时间。

也有的今天抱住这一门学科的厚本子翻一翻,明天又换那一门学科的巨著看一看,无意反复钻研,却想得其精髓,结果深入宝山,却空手而归。这样一晃两三年过去了,一事无成,徒增苦恼。后悔吗?那就请你拿出的“一定要反复进行”的“执拗”精神,在风花正茂的年代里,努力吧!

达芬奇的启示

世界著名艺术家达芬奇,小的时候跟画家佛罗基奥学画画。开始,佛罗基奥只教达芬奇画鸡蛋,达芬奇一连画了十几天,自以为画得不错了,要求画别的东西;佛罗基奥耐心给他说:“不要以为画蛋容易,其实一千个蛋里头没有两个是相同的。即使是同一个蛋。由于画的人所处的位置、观察的角度不同,光线也不一样,结果鸡蛋的画法也不一样”。达芬奇在老师的严格要求下,从练基本功做起,终于成长为世界有名的大画家。

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生动地说明,打基础和攀高峰是辩证的统一。打基础虽然耗费了很多时间,但是,没有坚实的基础,是很难学得专,学得深的。如果把基础知识比作水,把科学发明创造比作船,水涨才能船高。著名史学家,教育家陈垣教授说:“我国各行各业都有注意基本功训练的优良传统,拳术、武术,初学时要花很多时间,练好一招一式,戏剧科班先学唱、做、念、打,再练基本功。”“研究一门科学,基本知识是起码条件,不打好基础,就好像树没有根。”如果有的人怕学基础理论花的时间长,影响攀高峰的速度,而想跳过去,走捷径,那虽然可能暂时做出一点成绩来,但要进一步提高就比较困难了,结果“欲速则不达”,反而拖了时间。一次,一个人向德国著名画家阿道夫·门采尔诉苦说:“我真不明白,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要一天功夫,可是卖出去却要等上整整一年。”门采尔回答说:

“请倒过来试试吧,亲爱的,要是你花一年功夫去画,那么,只有一天,就准能卖掉它。”

世界著名生理学家巴浦洛夫曾向献身科学的青年指出:“你们在想要攀登到科学高峰之前,务必把科学的基本步知识研究透彻,还没有充分领会前面的东西,就决不要动手做往后的事情。”事实上,古今中外的许多科学家、文学家在打基础和攀高峰方面,都是懂得对时间的珍惜和耗费的辩证法的,我国南北朝时代的大科学家祖冲之,之所以能比欧洲人早一千年把圆周率求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而且对太阳、月球等天体的运动作了精确的计算,是因为他从青年时代就刻苦钻研自然科学、文学和哲学,努力学习前人的科学遗产。达尔文青年时代,非常爱读赖尔的基础理论著作《地质学原理》,这就为他后来乘贝尔舰环球考察,写出传世的《物种起源》打下了深厚的基础。爱因斯坦在大学时,觉得自己的数学基础足够了,但当他后来要解决相对论问题时,就因数学知识不足而无法深入下去,才不得不写信给他的一位精通数学的同学说:“快来救救我!”这位同学给他补了五年的数学,才使他的研究工作得以继续进行。如果拒绝为练基本功付出时间和精力,即使一时有所成就,也只能是昙花一现。

不要怕在打基础上花过多的时间,要有甘于寂寞的精神。要了解,甘于寂寞不是不求上进,闲得没有事干,而是要做成任何一件事,首先要踏踏实实地学下去,钻下去,学,就要耐得住寂寞。咋咋呼呼,争名逐利,老想出风头的人是攀不了科学高峰的。乍看起来,打基础似乎慢了,一时出不了名,很寂寞,但从整个学习过程来看却是快了,前面的慢是为后面的快创造条件。

打基础还要舍得花功夫。我国古代有个叫纪昌的,跟神箭手飞卫学射箭,飞卫叫他先学基本动作,一是用眼睛死盯住一个目标,不要任意眨眼,于是纪昌回去后在妻子的织布机旁紧紧盯着穿梭,坚持练了两年,达到了即使有人用锥子去刺他的眼皮,眼睛也不会眨一眨的程度;二是把目光练得非常锐利,使自己看小东西也能变成大东西,纪昌回去后用头发缠了一双虱子挂在窗上,天天逼视,三年之后,他感到看虱子像车轮一般清晰。飞卫认为纪昌基础牢靠了,便教纪昌学射箭,纪昌很快成了当时最有名的神箭手。我们在打基础时,难道不能从纪昌舍得下功夫、花时间的精神上,得到一点启发吗?

打基础又要做到广而不乱。广就是说,要有广博的知识,一个科学家有了较高的文化素养,广博的知识,他的专业知识与“外围”知识会相得益彰,更易产生联想,提出假说,进入创作。如果一个科学家光注意自然科学、文学素养很差,那就会像法拉第早已研究出了“电磁学”,由于他茶壶煮饺子,有数倒不出,他的发现未引起人们注意。而麦克斯韦综合前人成果,并以优美的文字加以阐释,使电磁学不胫而走,荣获了法拉第应该获得的电磁学之父的称号。“不乱”,说的是在攻专业时要做到在点上进行突破,窄化专业,不然就会浪费不少时间,而收获不大。

巴特莱成功法则

巴特莱法则也称为80/20规律;是英国经济学家巴特莱提出的。其内容很简单,例如:

公司的推销员,成绩最好的20%的成员,其工作量占全体推销员的80%,电视观众把全部收看间时的80%,用于收看率最高的20%的节目;如果你一天中完成了无论如何必须完成的20%,你就可以说,我今天已经完成了全部任务的80%,等等。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大体符合这一规律。从以上可以看出,巴特莱法则不过是:“重要的事情先做”,重要的事情舍得花时间去做这一条普通道理的数量化说明而已。实际上,多数人并不去追究巴特莱法则提出的比例是否正确,只是因为它提出的大致目标,用来衡量办事的效益很便利,所以才广为人们所采取。

巴特莱法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运筹时间的辩证法则,它简单明确地告诉我们时间应耗费在哪,而在哪些事情上又应该“珍惜”。英国教育家斯安赛说:“时间有限,不只由于人生短促,更由于人事纷繁。我们应该力求把我们所有的时间去做更有益的事情。”大诗人歌德曾后悔地说:“我在许多不属于我本行的事情上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假如分清主次的话,“我就很可能把最珍贵的金刚石拿到手。”

那么,怎样才能把巴特莱法则用于成功的过程呢?

确定每天目标,制定好每天工作计划是贯彻巴特莱法则的关键。俄国大诗人普希金在谈到自己的成功经验时说:“我完全控制一天的时间,因为脑力劳动是离不开次序的。”制定计划是时间运筹的第一个步骤。美国一位“支配时间专家”对办公人员建议,把明天要做的最重要的六项任务写下来,按轻重缓急编列次序。明天上午着一件事是考虑第一项,做起来直至完毕。再做第二项,依次一直做到下班。如果没有完全做完,不要于心不安。照这个办法完成不了,那么用其他办法也是完不成的。另外,制定计划好像很麻烦,“耗费”了时间,但只要坚持下去,对每天做的事通过分析比较,就知道哪些事可以不做,哪些事可以少做,哪些事可以合并做,哪些事通过调整顺序还可以节省时间,从而掌握“珍惜”时间的规律。

时间安排合理是贯彻巴特莱法则的重要环节。要弄清最佳时区,也就是弄清什么时候自己的工作效率最高,什么时间做什么工作成果最佳,把最重要、最复杂的工作放到这个时候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美国著名铁路建筑技师海力门也说过,个人的一些成功,是精力旺盛所致。当兴趣上来,对一些问题的研究计算,比平常没兴趣时要精确得多。很多中外成功者的经验说明,要取得较好的学习和工作效果,除了要有强烈的进取心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外,还必须善于利用人体“生物时钟”刻度上的最佳时间。据英国一位著名学者多次对人脑进行脑功能的测试后发现,上午八时大脑具有严谨、周密的思考能力,下午二时思考能力最敏捷,而下午八时却是记忆力最强的时候。但逻辑推理能力在白天二十小时内却是逐步减弱的。基于以上测试结果,早晨处理比较严谨、周密的工作,下午做那些需要快速完成的工作,晚上可做一些需要加深记忆的事,对于这些做某项工作效率最佳的时间,更要加倍“珍惜”,是一点也“耗费”不得的。

集中精力打歼灭战,把大量的“耗费”与点滴的“珍惜”结合起来。许多专家学者在科学实验、理论研究、撰写作品的关键阶段,常常不出门、不会客,不处理家庭个人琐事,集中全部精力于主要的工作。郭沫若就是这样,仅用七天时间就写出了著名历史剧《蔡文姬》

……生物学家朱洗为培养出一种不吃桑叶、经济价值高的新蚕品种,他和助手们在七百多天中,夜以继日地观察实验,从来没有休息日,助手们看他很疲劳,劝他休息一天,他说:“可惜蚕宝宝没有休息天!”他们连大年初一都是在实验室里、度过的。

坚决堵住漏洞。有的青年懊恼地说:“巴特莱法则确实重要,可时间控制不住。”时间控制不住的原因在于耗费时间的漏洞很多。诸如把每天列出的几件事都拿起来摸一摸,却没有一件事坚持做成,一天过去,要解决的问题还是原封不动。意志薄弱的人最容易受干扰,一本感兴趣的书,抓起一看就是几小时;碰到熟人天南海北地一聊就是半天;本来早晨七点应该起来读书,不知怎么睡在床上不想起来,等等,都可能导致大块时间白白流逝,计划随便推翻。为此,许多中外名人想尽各种办法控制时间。十八世纪的法国博物学家布本定居巴黎后,社交活动很繁忙。为了不影响学术研究这个重要的第一位的工作,他严格执行自己规定的工作时刻表,抓住高效时间工作,为此布本专门请了一个剽悍的仆人来监督自己,并且约好:如果布本不起床,就把他拖到地板上;如果布本发脾气,就可以对他用武力。有时他赴宴会直到半夜两点多钟才回家,一到凌晨五点,也得按时起床,否则仆人就可按约行事。布本严格执行自己的规定,在高效时间里大显身手,一直工作到晚上六点多钟。布本成功的秘诀,就是他掌握了时间“耗费”与“珍惜”的辩证法。

时间无限,人生短暂,德国著名诗人歌德曾说:“把精神集中在有价值的东西上面,把一切对你没有好处,和对你不相宜的东西都抛开。”愿有志于成功的青年朋友们,能从巴特莱法则中受到启迪,从成功者的箴言和行动中受到激励,珍惜宝贵光阴,力堵各种“耗费”时间的漏洞,紧紧抓住重要工作,切实抓住自己的高效时间,把精力集中在有价值的东西上面,一定会学有所成。

同类推荐
  • 这绝不仅仅是客套话

    这绝不仅仅是客套话

    职场,席间酒桌上都需要,会说场面话的人给人感觉懂礼数,通常是比较受欢迎的。学说客套话,从这本书开始。职场菜鸟,8090后,还有说话特别直的人,你得罪人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必须改善你的语言措辞了!
  • 你以为你没有的,可能在来的路上

    你以为你没有的,可能在来的路上

    你问我,梦想是什么?我说它很难被定义。有些人的渴望是,有很多钱;有些人的,是有大房子;有些人的,是变漂亮;也有些人的,是想拥有爱的人。那么你的呢,你的渴望是什么呢?作者是一枚平凡如你我的草根,他说他喜欢写字,想要一直写下去,所以有了这些故事。这些故事里有作者自己的梦想,也有身边人的梦想,这些梦想有的说出来难以启齿,也有的闪亮的熠熠生辉,可无论怎样,它们让没有梦想的人开始寻觅,让有梦想的人懂得坚持,让忘记梦想的人重新启程。
  • 做幽默人说幽默话

    做幽默人说幽默话

    幽默是—种智慧——它能化腐朽为神奇,变被动为主动。幽默是一种魅力——它可让你一呼百应、力挽狂澜,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幽默是一种武器——它能帮你折服对手、化解矛盾、摆脱烦恼。
  • 人生经验全知道

    人生经验全知道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这决定人生成败的关键几步往往是最让我们困惑不解的。因此,我们需要在人生的紧要处得到些许关心和点拨。这些由岁月沉淀下来的人生经验和智慧,就是我们在关键时期的“兴奋剂”和“清醒剂”,促使我们在激流勇进的同时保持一份应有的睿智和清醒。本书针对人们从成长迈向成熟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总结了在为人处世、修身养性、职业发展、成功励志等方面必须懂得的人生经验,内容广泛,实用性强,可帮助读者规划人生和职业发展、掌握为人处世和修身养性的技巧,搭建好属于自己的舞台,更快、更好地迈向成功。
  • 走出困境——如何应对人生中的挫折与压力

    走出困境——如何应对人生中的挫折与压力

    本书故事感人,可读性和启发性强;本书智慧含量高,独特性和实用性大。深入分析当前形势,透析个人的失败案例,演绎成功人士的卓越智慧,使大家分享到最具前沿的危机策略,掌握危机公关技能和实战策略,在危局中寻求突破,逆市飞扬,使你在困境中走得更远!
热门推荐
  • 悍女宠妻

    悍女宠妻

    某女叉腰,鼓着腮帮子,“喂,看病是要给银子的。”“买你的银子不就是诊费吗?”“可那银子给的不是我!”某男媚眼一勾,坏笑道:“最后还不是落在了你的口袋。”某女不服气,“那你把我买回去做什么?”某男上前揽住某女的腰肢,“吃,睡,花样来宠!”
  • 灭绝

    灭绝

    为什么会有丧尸?为什么丧尸病毒只在人类之中传播?到底是谁对人类下达了灭绝指令!进化?还是返古,人类的基因中的重重的封印,究竟是谁所留!灭绝指令一次次摧毁人类的文明,人类又一次次从废墟中站起,忘记伤痛,忘记过去,但是,始终忘不掉的,是和灭绝指令的抗争。在这次灭绝指令爆发之前,人类终于积累了足够的人口数量,那不仅仅是一个庞大的数字,更代表着一个同样庞大的基因库。只有改写了灭绝指令的人,才能够活下来,人类能否取得最后的胜利,敬请关注《灭绝》。
  • 王艮尺牍

    王艮尺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漓澈

    漓澈

    她从小被父母抛弃,因一双异于常人的紫眸被世界四大家族之一的暗夜家族收为大小姐,给予她百般宠爱,但她却一心要变强,五年的杀手生活,让她冷漠无情,当冷血的她遇到邪魅的他时......永夜君王的誓言,血族血脉的觉醒......这一切,究竟隐藏着什么。。。
  • 爱上外星少女之九玄幻境

    爱上外星少女之九玄幻境

    终于迎来了梦想已久的大学生活,外星女孩林绪也终于与赵志成走在了一起,本来应该过上平静大学情侣生活的两人,又会在新的环境中经历怎样的波折呢?随着赵琪琪的回归,与林绪之间又会产生怎样的爱恨纠葛。异星的世界,玄界的旅途,尽在爱上外星少女之九玄幻境!
  • 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综合实践活动是现代教育中的个性内容、体验内容和反思内容,与传统教育片面追求教育个体的发展、共性和知识有所不同,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态化空间,学生是这个空间的主导者,学生具有整个活动绝对的支配权和主导权,能够以自我和团队为中心,推动活动的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更谋求独立完成整个活动,而不是聆听教诲和听取指导。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这个生态化空间里,只是一个绝对的引导者、指导者和旁观者。
  • 掠夺的人

    掠夺的人

    那一刻,洛沐看着林晗,心底除了感激,还潜藏着另外一种感情。多年来,在她孤独的人生之旅中,那种被关心,被理解的需要在这一刻被眼前这个女孩子填满,她从来都没有想过,这个美丽的富家女居然会有这么多高贵的品质,她善良,真实,自然,通人情,知世故,但却不世俗,与她相处的这短短数月,她几乎填补了自己以前一直都空缺的东西,友情,关心,陪伴,每一样于她而言,都弥足珍贵。
  • 朝阳大城主

    朝阳大城主

    喝顿酒的功夫,世界就变得不一样了。这整个世界倒回青铜时代。张朝阳很无奈,不过作为战忽局首席忽悠官,张朝阳表示:“咱们要讲科学。”
  • 指头画说

    指头画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三茅真君加封事典

    三茅真君加封事典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