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61800000011

第11章 酪中医“望闻问切”的治病奥秘

提起中医的“望闻问切”“实证虚证”、“治病八法”以及“特效穴位治百病”,很多人往往认为,这是古人先贤、名医志士才能精通的东西。其实,这些高深莫测的中医术语,不但简单高效,而且方便易学,无论谁学会了都能给自己的健康把把脉。

察言观色望病

生活中,我们刁惯用脸色来判断一个人身体健康与否。好友多日没见,偶遇,一方就会不由自主地来一句:“好久不见,你气色可真好!”学生年代,我们都学过“扁鹊见蔡桓公”一文,说扁鹊一见蔡桓公,就知道他病人膏盲,因为扁鹊善于“望色”。的确如此,一个人的好气色是体内脏腑气血协调的表现,“有诸内,必形于外”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中医传统诊断方式中的“望”居四诊之首。望,无非是望神、望色、望形、望舌,尤以望色为重。望面色之所以能看出破绽,是因为心主血脉,其华在面,面部色泽是气血通过经络输注于面部而表现出来的,气血的盛衰及运行情况必定会从面色上反映出来。健康有活力的人,面色红黄隐隐,鲜明润泽。

那么,身体出现问题,外部又是如何表现的呢?比如,人中地方很平,说明气血不旺盛了。很多年轻人喜欢喝冷饮,再加上学习或是工作上的压力,难免会形成胃寒,这时强大的自保系统就会从内部攻出热来赶走胃寒,于是,脸上就会长痤疮。“面如漆柴”这个词也是说脸色的,漆柴就是涂了一层油漆,干巴巴的,看起来枯燥、没有光泽。脸色像这个样子,多半是肾出了问题。

再比如,有的女性生育过后,当吸收能力出现问题时,脸上就会长蝴蝶斑,这属于小肠经脉的病。这是因约小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被脾胃腐熟后的食物精华,再把它们输送给各个脏器,小肠一旦出故障,消化吸收功能就出现障碍,这样脸部就会显现出小肠的一些病变,只要多细心观察,就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听声嗅味闻病

听人的声音、听人说话时表达的情感,就能知道,他体内的哪个零件出了问题,“闻而知之谓之圣”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被领导批评,与客户发生冲突时,你肯定不能狂呼乱喊,绝大多数人会找个机会长舒一口气,因为“肝声为呼”,呼是疏解的一种方式。

再比如肺咳,有人咳起来膨膨得如响雷一般,这是实证;也有人咳得气好像不够使,一小声一小声的,这是虚咳,叫做“少气不足以息”。也许大多数人会认为,咳得响亮的人比咳得弱的人病得厉害,其实恰恰相反,咳声响,说明这个人还有劲儿咳,身体活力十足;如果连咳嗽都没劲儿了,反而更糟糕。再比如啼哭,有的人平时总是哭哭啼啼,说话声音里老带着点悲气,这是肺出了毛病。因为肺声为哭,悲伤忧郁时适度哭一哭,是可以缓解情绪的,但是如果一发不可收拾,身体脏腑器官就会发病。

上文所述都是“闻诊”中的典型案例,有的时候,不能光看外表,身体内部调理才是健康的根本。

一语击破的问病

“问”即访病情。明代医学家张景岳流传至今的《十字歌》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当俱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当然,这也不能一概而论,还得重视“问”的智慧。

对牙痛,一定要先分清楚是上牙痛还是下牙痛。上牙痛主要是大肠有实火造成的,这多半与身体正遭受其他病邪侵扰有关。如果患者除了牙痛外,还有口干舌燥、面红耳赤、大便干硬等反应,兢要用一些排毒清热的药,并嘱咐他回家后多按揉一下合谷、曲池、手三里,因为这些穴位是走手阳明大肠经的,双管齐下,自然好得快。如果患者是下牙痛,也不敢吃热的东西,甚至吃任何消炎药、止痛片都控制不了,这种问题多因热邪侵扰胃部所致,或是吃了过多辛辣食物而引起,就要从现在起戒烟酒和辛辣食物,再吃一些牛黄上清丸或三黄片。另外,还要对内庭、颊车、手三里这三个穴位多加照顾,这样才能促进疾病的康复。

再比如咽喉疼痛时,也要问清楚到底是哪里的问题,当发“咽”这个音时,用的是两边的劲;发“喉”这个音,用的是中间的力气。如果病已经到了咽喉,就要格外小心,否则它很快就会上到脑部。总而言之,对自己的身体多些呵护,学会自我保养,身体自然会越来越健康。

左右六脉切病

中医里有一种特殊方法——切脉,通过切脉能准确判断出患病部位,推测其体内邪正盛衰、疾病迸展等情况,它与西医看病用的听诊器可谓如出一辙。身体好比一个总的电路系统,脉为血府,像电线电缆一样贯通周身,身体脏腑器官能不能正常运转就得益于血脉在全身的流动。然而,一旦身体受到内外因素的刺激,就会影响到气血的流动,而脉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于是,伟大聪明的中医就通过了解脉位的深浅,搏动的快慢、强弱、节律,脉的形态及血流的顺畅度等不同表现,来判断脏腑、气血的盛衰,并由此推断疾病的表里、虚实与寒热。

不过,把脉也是一门悟性要求很高的技巧。因为只有看对脉象,才能辨别出一个人的气血状况,方可对症下药。中医切脉一般取寸口脉,即桡动脉腕后浅表部分,在左右手腕处,各分寸、关、尺三脉,合称六脉。

切脉时病人可以坐着或是仰卧,伸出手臂放在与心脏近似于同一高度的地方,手掌向上,前臂放平,保持血流通顺。把脉的人,以三指定脉,三指的疏密应以病人的高矮作适当的调整,寸口脉的不同部位,反映不同脏腑的功能情况,临诊时也需全盘考虑。

看病防病探虚实

虚证多半与先天体质和后天失养有关系。天生正气不足,支撑身体运行的气血、阴阳、精、气、神以及脏腑生理功能等活动往往会出差错,于是,身体自愈能力就会减弱,这时即便是很微弱的外界病邪入侵体内,人也会吃不消。

像中医所说的气虚、阳虚、阴虚、血虚体质都与虚证有关。平时这些人未必得病,但身上总会这疼那痛,比如阳虚的人怕冷,阴虚的人怕热,气虚的人易累,血虚的人容易苍白。其实,对待这些隐藏着的问题,最明智的做法就是注意观察身体的异常反应,并及时采取对应措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各种疾患。不过也有一种由治疗不当导致的虚证。有的患者,本来是寒证,该用温热药来协调阴阳,滋补身体,却用了寒凉药,真是雪上加霜啊。

总之,无论哪种虚证,关键一点就是恢复身体正气和政善体力,只有找到引起正气衰弱的原因,才能对“证”下药,从而达到健康延年的目的。

与病怏怏的虚证之人相比,实证之人身体底子好,正气充沛,给人火力旺、精神饱满的感觉。而威胁他们身体健康的“克星”就是这个“实”,这里的“实”是指邪气实,包括六淫、七情、脏腑功能失调、伤食劳倦等各种致病因素。一旦邪气停留体内,势力会更为强大,这时正气就会奋起抵抗,拒邪外出。在正、邪两股势力争斗中,病邪过盛就会产生一些病理现象,临床上称为实证。

以感冒为例,如果周围人都很健康,可突然一天你却又是打喷嚏、又是咳嗽,这就是患上了流行性感冒,属于实证。不过这种情形多半来得快,去得也快。治疗时要先明白疾病性质,再根据个人情况用适当方法来驱除病邪。建议喝葛根汤,以发散风寒、生津舒经,赶走了身体病毒,高烧、咳嗽、呕吐腹泻等症状自然会缓解。不过胃肠虚弱的人则不适合喝葛根汤,否则会使病情恶化。

探索中医保健的奥秘

中医非常注重养生保健,无数的医学蒙、养生家和道家、佛家的先哲们通过不懈的努力,总结出了一套可行的养生保健方法,它集精神调养、药膳食疗、养生功法等为一体,从而达到预防疾病、强身健体、防止衰老、延年益寿的目的。

中医历来主张“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就是说,高明的医生都是很重视预防疾病的。春夏秋冬四季,应随着时令的转换,调整饮食、衣着和生活方式。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须符合养生之道,这样才能防止疾病的侵袭,保证全家人的健康。

面对致病因素越来越多的环境,一定要做好自己的养生保健,买好吃的东西补益自己的身体,要比买药吃好得多。只要平时多注意身体变化的异常反应,很多疾病还是可以预防的。

中医最为独特的保健方法是经络按摩。经络是什么?经络就是运行体内气血的路线,它分布在全身的上下里外。如果把自己的身体比作城市,那么经络就好比是遍布在城市内的电线网络,灯火通明的城市全靠这些网络来通电,一旦电线短路,美丽的城市就会陷入黑暗中;同样,人体的经络不通了,气血也不能很好地运行到各个脏腑,我们的身体就会出问题。所以有必要掌握一些运用经络、穴位来自我保健和预防疾的方法,这样也就等于有了一个随身携带的“保健医生”,既方便又省时省钱。

中医的经络穴俭按摩与内服药有“异曲同工”之妙。经络按摩既能治经络不通引起的疾病,刺激相应穴位还能治“未病”,实现养生保健目的。

特效穴位治百病

穴位人人都有,在诸多穴位中,总有一些穴位法力无边,给你回天之力,激活它们,就是找到身体疾病的解药,给生理疾病和心理疾病送上一味万灵丹!

卧不宁,就找助眠穴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正常的睡眠可调节生理机能,维持神经系统的平衡。睡眠不良,则会全身无力。而失眠的原因诸多,只有知其因才能找到应对措施。

想得太多会失眠。中医认为,这与“思伤脾”有关,脾调理好了,就不会失眠。补脾最有效的穴位是神阙穴,位干任脉之上。每天按摩此穴,能调节脾胃之气,让你睡得香甜。生气、伤心时会失眠,这种失眠需要按手太阴肺经的原穴太渊。按摩太渊穴大约10分钟,就能安然入睡了。心里生闷气,久而久之就会失眠,这是伤肝的表现。必须补益肝气,而按摩太冲穴补肝功效尤佳。过度惊恐会伤害肾脏,所以受到惊吓就会做噩梦,无法入睡,用足少阴肾经的原穴太溪来调理。暴饮暴食或食用生冷之物会使胃气受损,难以入睡。这时找左内关穴和右神门穴就能解决睡眠障碍。

食欲差,三穴给你胃动力

不同原因引起的食欲下降,按摩疗法也各异。过度疲劳引起的食欲下降可以敲胃经,或是按揉大鱼际处的胃脾大肠区来促进消化器官蠕动,以提高食欲。食欲下降、腹胀、大便溏稀都与脾的功能失调有关,按摩脾经上的原穴太白穴,效果也很好。此穴在脚内侧面,大脚趾骨节后下方凹陷处,脚背脚底交界处。一般来说,在上午9~11点,即脾经正旺之时,按摩效果更佳。思虑过多往往会食欲不佳,因为脾受了伤害,怎么去运化食物呢?不妨按一下手掌中央处与心脏密切相关的手心穴,精神负担解决了,食欲就会增强。身体偏瘦的人大多消化吸收功能不好,食欲差,需要按揉足三里以增强胃肠蠕动,帮助消化吸收,坚持每天用食指揉5分钟,不到10天食欲就会增强了。

经络活,益智又健脑

长时间或超压力学习与工作,会给人体带来头痛、头晕、疲劳、头重脚轻、健忘、焦虑等困扰,除了注意睡眠、有张有弛地用脑及合理的膳食外,穴位按摩也是一种便捷的补脑方法,像太阳穴、睛明穴、攒竹穴、风池穴、百会穴等都有此功效。

百会穴与大脑的关系最为密切,它是调节脑功能的重要穴位。百会穴是人体经脉会聚最多的穴位,它能治的病症非常多,特别是与头部相关的疾病。百会穴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平时用中指按压,有轻微疼痛即可,每天坚持按3~5分钟,就能起到益智健脑的作用。坚持按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现,经常爱头痛的毛病没育了。老年痴呆及中风偏瘫的老年人,家人为其常按此穴,病情会有所缓解。

补脑也要先从补肾开始。因为肾藏精,生髓,髓通于脑。肾好,就能减少患脑部疾病的概率。不妨经常按三阴交(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内关穴(位于掌腕横纹上2寸处),对于情志不畅、神经衰弱、失眠心烦等脑部疾病都有很好的效果。

三穴补肾气身体状如牛

肾是先天之本、生命之根。强身健体的根本在于补足肾气,正所谓肾气旺,人更旺。按摩强身就是一种很好的补肾气的保健方法,丹田、肾俞、涌泉穴都是强肾健体的要穴。

丹田是培土发芽、开花结果之地,勤按摩此穴能健肾固精,改善胃肠功能。将手搓热后,用右手中间三指在该处(肚脐下1~3寸)旋转按摩50~60次便可。肾俞穴位于第二三腰椎间水平两旁1.5寸处,两手搓热后用手掌上下来回按摩50~60次,两侧同时或交替进行。对肾虚腰痛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按摩涌泉穴能强筋健步,引虚火下行,对心悸失眠、双足疲软无力等病症有防治作用。方法是用右手中间三指按摩左足心,再用左手三指按摩右足心,左右交替进行,直至足心发热为止。

除了这三大要穴外,合谷穴的保健作用也很强。合谷就是我们常说的虎口,在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陷中。按摩此穴有宣通气血,促使阳气升发而奏扶正祛邪之功效,可以摆脱齿痛、手腕痛及臂部痛等一切疼痛,还能缓解口眼歪斜、感冒发热等症。身体不适消除了,自然会身强体壮。比如,对于抵抗力差的怀孕女子,一旦感冒又不能吃药时,按合谷穴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方法很简单,用拇指分别按摩双侧手的合谷穴,每次按100下,每天按摩3次即可。

一点穴位,开启心灵的窗口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可是现代人频繁地熬夜、上网、看电视,给眼睛带来了太多压力,久而久之,眼睛干涩、酸胀、视觉模糊、黑眼圈、眼部细纹这些问题就会找上门来。如果认为做眼保健操太麻烦,那就简单地点按某些穴位吧,这些小动作也能达到保护眼睛的目的。

首先,两手掌搓热,然后迅速把掌心放在眼睛上面,接下来就开始点穴。两眼微闭,双手拇指分别点在两侧睛明穴上,一捏一松,这时眼睛会感到比较强烈的酸胀感,但不要松手,连按7次,坚持1~2分钟。然后点承泣穴,它位于眼球的眶下缘之间,当平视前方时瞳孔的正下方,可以用中指进行点揉,方法及次数同上。接着点四白穴,四白穴位于承泣穴的正下方,在眶下孔凹陷处。最后,你还可以用中指或食指慢慢向内侧推揉丝竹空,此穴在眉尾部位稍微凹陷处。

按压提神穴,轻松赶走疲劳

工作久了,注意力很难集中时,不妨按神庭穴(人体的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左右,感觉有凹下去的地方)。此穴在提神、消除疲劳方面可谓天赐良药。用两手食指或中指指腹交替从印堂穴向上推至神庭,并在神庭上用力点按,反复多次,就会变得轻松无比。

劳累过度的人往往会觉得肩膀酸痛,偶尔还有不明原因的头痛。这时只需按风府穴就能缓解这些不适。顺着头的正中线往下摸,在头与脖子相连处会有一个凹陷的“坑儿”,就是风府穴。

腰膝酸软是体力劳动者、老年人常出现的问题,可以找委中穴帮忙。此穴在膝关节后侧,胭窝横纹的中点上。操作时取坐位,用中指稍用力按,一点一放,同时腿部也要配合着,做一屈一伸的动作,不但能治腰痛,腿部酸痛,同时对膝关节周围组织引起的炎症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经常用电脑的人常被“颈肩综合征”困扰,这时需要每天坚持敲小肠经,做扩胸运动,然后再按天宗穴,只要持之以恒,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龙飞凤舞的神奇按摩术

性功能的好坏与肾脏健康与否关系密切。性欲不如以前、腰部发凉、性生活后明显觉得腰酸腿软,这种情况多半与肾阳虚有关,若想提高性欲不妨照顾好肾俞、美元这两个穴位。肾俞穴是肾脏气血精气在背上的一个集散地,刺激此穴能把肾脏所需营养成分直接输送过去,这样生殖器官才会健康。肾俞穴在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处,最好在冬天晚上按摩,因为寒冷的冬季最易耗伤肾的阳气,所以此时保养能收到更理想的效果。而且晚上12点左右是一天内阴阳转化之时,此时也是刺激肾俞的最好时段。刺激肾俞穴最好借用按摩棒来按,这样效果会更明显。关元穴在肚脐直下四指的地方,按关元穴的时间比较随意,一年四季都可以。每晚睡觉的时候,用双手拇指或食指按摩关元穴10分钟,以有微痛感为宜。

遗精、滑精、口渴等多半与肾阴虚有关,这种情况下,最好按太溪穴和关元穴。太溪穴在内踝尖和足跟上大筋的中点,一年四季都可以按,每天9~11点阴气最旺的时候效果更好。具体按摩法是,每天晚上先用热水泡一下脚,让脚部放松后,用拇指或食指按两侧的太溪穴各5分钟,然后平躺在床上按关元穴2分钟。

对于性欲减退,偶尔还会阳痿、早泄,经常感到乏力提不起精神的人,可选气海、关元、足三里这三个穴位来按摩,坚持每天早上7~9点,依次按揉气海、关元、足三里各3~5分钟,人气血充盈了,性欲会随之增强。还有一类人,经常会有阴部潮湿、勃超不坚、头晕、身体发沉的感觉,这种情况往往与精神压力过大、饮酒过度或是多食肥腻食物有关,建议每天下午或是晚上,按揉双侧阴陵泉各3分钟,然后按揉关元3分钟,最后再将双手搓热后按在两侧的肾俞穴上,这样症状就能得到明显缓解。

双管齐下去泻火

生活中,有的人常因小事而大发脾气,难道天性就如此吗?中医认为,脾气暴躁的人往往与心火过旺有关,就是说一个人脾气的好坏与心火有关。同时,与心相连的任何一条经络如果失去平衡,都会导致心火旺,让人觉得心情不畅,易发怒。

去心火就要用少商穴和百合。少商位于拇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1寸,是肺经上的井穴。五行理论中,心属火、肺属金,火克金,所以,增强肺气才能制住这个邪火。至于百合,可以治“涕泣不止,除心下急满痛”,是去心之邪火的良药。那么,少商穴加百合怎么用才更见效?先将百合捣烂,敷在右侧少商穴上,为了更好发挥药效,可以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将捣烂的百合固定在穴位上,6小时后取下。如果第二天情绪依旧不好,可以接着贴。贴上几天后,心情就会变得愉悦多了。

爱发脾气的人做了这些功课还远远不够,学会自我调理才是关键。这里介绍一种易学易做的呼吸法,不妨尝试一下。晚饭后,找个清静的地方坐下,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吐纳上,然后微闭眼睛,舌尖轻轻抵住上腭,用鼻子进行深而缓慢的腹式呼吸,让气息沉在丹田,并用吾头搅拌舌下的唾液,当口中唾液慢慢渗出后,分几次缓缓咽下。这个动作可以起到提神、补气、养心的作用,精气神养好了,脾气自然就会平和许多。

大敦加三七,医治烦恼不用药

很多人都撇不开生活中的烦恼,在诸多排解方法中,按摩就值得一提。如果有烦恼情绪,不妨试试大敦加三七的特效疗法。《易经》认为,这种莫名的烦恼情绪属于坤土。要想克制它,只能找木,因为,木是可以克土的。而人体内属木的是肝气,所以,只要增强肝气,就能克制不良的坤土情绪,而最能刺激肝气的穴位就是肝经上的大敦穴。

我们都知道,三七的根是黑色的,是因为得坤土之气较多的缘故。而三七花色青,得巽卦之气较多。根据五色养五脏的理论,青色养肝气,所以我们用三七花来保肝养肝,肝气旺了,就能克制烦恼的情绪。因此,具有健脾平肝功效的三七,再加上功能独特的大敦穴,就是治疗烦恼情绪的最好搭档。具体的操作方法为:将一朵三七花捣碎,贴在右侧大敦穴上,然后用纱布和胶布固定好,12小时后揭下即可。

找到救命穴,握住命根子

一次坐公交车,突然看到一位二十几岁的女孩子莫名其妙地摔倒在地,当即晕了过去。后来,一位中年女性,急忙用手按住她的鼻唇沟5分钟不到,女孩就苏醒了。到底是何原因让她摆脱险情呢?奥秘就在于这个“救命穴”人中上。

人中穴是一个救命的要穴。遇到中暑、头晕、昏迷、晕厥、低血压、休克等情况,只需给它恰当的按压就会有起死回生之效。对于轻度的头昏或中暑,只要用指肚按揉人中穴2~3分钟,即可缓解症状。

如果病人已经深度晕厥、昏迷,就必须用指甲掐人中穴,通常2~3分钟就可以。除了人中穴,涌泉穴和十宣穴也是保命要穴。涌泉在足底,弓足时在足心前1/3的凹陷中;十宣穴在手的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左右共10个穴位。这些穴位对于头痛、眩晕、休克等险情一样可以起到急救效果。不过需要强调的是,用这种“救命穴”来应对险情只是一种应急措施,患者有所好转后,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做进一步抢救。

抑郁就求少冲和莲子

生活中,很多人会有情绪消沉、焦虑烦躁、坐立不安、精力减退等困惑,如果不能适时地自我调节,就会受制于这种抑郁情绪而无法自拔。这里从《易经》的角度来说说化解的招数——莲子和少冲。

子属于“震”,对应人体的肝脏,是很好的补肝之物。而且莲子苦味人心,也是很好的补心之物。当一个人在肝气郁滞、疏泄失职、升发不足时,全身气机就会拥堵,大脑气血供养供应不足,就会产生抑郁反应。莲子对这种由心神不定引起的抑郁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五行中抑郁属金,而火能克金,人体脏腑中与火相对应的是心脏。所以,要想去除抑郁,找一个能增强心气的穴位,适当按摩也是很有必要的。心经上的太冲穴(位于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就有这样的功效,因此,一旦被抑郁包围了,不妨按一下太冲穴,这样心情就会变得轻松愉快起来,各种不适反应也会消失。

既然莲子和少冲在对抗抑郁方面各有奇效,那么,强强联手是否更理想呢?的确如此,把莲子捣碎,敷在太冲穴上,然后用纱布和胶带将其固定住,晚上贴上,早晨取下,经常采用这种方法也能解心郁。

40岁以后要学会艾灸关元

人过四十,身体寒气渐增,衰老迹象也会随之而来,不是气喘气短、畏寒怕冷、遗尿、小便频数,就是缠上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带下等两性疾病。然而,学会艾灸关元不但可以强身健骨、修复身心,还能延年益寿、预防流感。

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是小肠积聚在腹部的穴位,而与小肠相连的主要经络是手太阳小肠经,它里面运行寒气。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而灸关元就能很好地促进肠道功能,增强其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古今医学家还认为关元穴是一个能起死回生的重穴,并且都认为刺激该穴的重要手段就是灸。所以,艾灸关元穴的功效就不难理解了。艾灸关元穴一定要掌握火候,要温而不烫,灸的时间要长,持续地温灸,达到热量内透。

每次灸20分钟左右,每周灸2次,只要感觉舒适就可以。阴虚体质者艾灸关元,要注意时间不要太长,最好配合下肢太冲等穴位,体质不同灸的穴位和治疗效果也不同。

找到阿是穴-康福找上门

在中医理论中,阿是穴是一个没有固定位置、具体名称的穴位,但是只要找到阿是穴,康福就会找上门。

古时候,有位中医遇到一位怎么也找不到病根的病人。某天,他无意按到一个地方,病人就大喊:“好疼!好疼!”后来,中医就在这个痛点上按摩、针灸,没过多久,病人的症状奇迹般地好了,于是这个地方就被称为阿足穴。找阿是穴并不难,你只要把自己身体上所有按着酸痛的地方都找出来,就等于找到身体全部的阿是穴了。刚开始,会感到酸疼,坚持下去,病情就会逐渐缓解。

使用阿是穴时,不要认为阿是穴就在疼痛的部位上,例如,左侧的肩膀痛,在左侧肩膀上不停地拔罐、刮痧,虽说这种做法也管用,但找到病灶才能更好地治病。有的阿是穴与疼痛位置相反,如果左侧肩膀痛在右侧发现了一个痛点,可能一针下去,肩膀疼痛就会迅速消失,并且不再复发。可见,找阿是穴不能光从疼痛的部位找,在离痛处很远的地方,甚至是认为不可能的地方,可能都藏有阿是穴。所以,找阿是穴时一定要仔细,最好把全身按着酸痛的地方都找出来,哪个保健效果好就用哪个。

循经按摩鸯神术保脏护腑有奇效

循经按摩就是沿着经络的路线进行按摩,久而久之,可以起到养护五脏六腑的功效。

1.循肾经按摩,可以增强肾气、抗衰老。

循行线路足小趾一足心涌泉穴一沿内踝后缘分出一进入足跟,一向上沿小腿内侧后缘至胭窝内侧一长强穴一脊柱一膀胱。此经直行于腹腔内,从肾上行,穿过肝和膈肌进入肺,沿喉咙到舌根两旁。

2.循胃经按摩,可增强胃脏功能、养颜护肤。

循行线路鼻翼旁一鼻根部一与足太阳经相变一鼻柱外侧一入上齿中,还出,挟口两旁,环绕嘴唇一唇沟承浆穴处左右相交一退回沿下颌骨后下缘到大迎穴处一沿下颌角上行过耳前一经过上关穴一沿发际到额前。

胃经的一个分支大迎穴一人迎穴一大椎一缺盆一穿过膈肌,属胃,络脾。

直行向下一支缺盆一乳中线一夹脐两旁一下行至腹股沟外的气街穴。

本经脉又一分支胃下口幽门一气街穴一大腿前侧一入足第二趾外侧端。

本经脉另一分支从膝下3寸处分出,下行人中趾外侧端。

又一分支从足背上冲阳穴分出,前行人足大趾内侧端,交于足太阴脾经。

3.循督脉按摩,可以增强阳气、清脑明目。

循行线路起于小腹内(胞中)一下出会阴一后行于腰背正中一沿脊柱上行一经颈部至风府穴一进入脑内一再回出上至头项一沿头部正中线一经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唇系带处。

4.循任脉按摩,可以增强阴气、保护内脏及驻颜。

循行线路小腹内(胞中)一下出会阴部一向上行于阴毛部一沿着腹内一向上经过关元等穴一到达咽喉部一再上行绕口唇一经过面部,进入目眶下。

5.循心经按摩,可起到养心的功效。

循行线路心一过膈肌一小肠。

它的一条支脉心脏一咽喉,而与眼球内与脑的系带相联系。

它的直行脉心一肺一上臂内侧后缘一手太阴一手厥阴经一下向肘内,一沿前臂内侧后缘一掌后豌豆骨部进入掌内后迈一沿小指的桡侧出于末端接手太阳小肠经。

6.循肺经按摩,可以宣通肺气,防感冒。

循行线路中焦一大肠一胃一肺脏一沿上臂内侧下行一行于手少阴经,一手厥阴经的前面一经肘窝入寸口一沿鱼际一拇指末端的少商穴。

此经在手腕后方还有支脉列缺一食指内侧端一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7.循肝经按摩,可以疏肝解郁、舒肝健脑、通畅气血。

循行线路大脚趾内侧趾甲缘上一向上到脚踝一然后沿腿的里面向,上一在肾经和脾经的中间一最后到达肋骨缘。

8.循带脉经按摩,可以增强腰腹部功能。

循行线路季胁一斜向下行一胆经的带脉穴一绕身一周一带脉穴处,再向前下方沿髋骨上缘斜行到少腹。

畅通经络,疾病不生

经络是人体最细小的网络,不但能提供人体疾病的信息,还是缓解治疗各种病症的大法宝。无论身体哪方面出现不适反应,都可以在相应经络上找到答案,正如《灵枢·经脉》所记载:“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能。”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十二经治病的内容。

除此之外,奇经八脉在治病缓症上也有自身的独特功效。

治病八法,八面玲珑

身体受到外邪的玫击,就要“虚”者“补其正”,“实”者“祛其邪”,这样人体才会保持动态平衡状态。然而,面对不同时令、不同地理环境、不同人群的问题,病痱特征伸,是形形色色的。此时,《易经》治病八法就是最佳之选。

发汗法

出汗是人体健康的标志,然而不少人无论多么努力,还是出汗不畅,这往往是因为人体正气抵挡不住邪气,导致汗液生成与排泄的障碍。遇到这种情况,最好的治疗手段就是发汗法。但是不同邪气有不同的特性,治疗时也应采取不同的发汗法,可供选择的有辛温、辛凉、解暑三种发汗法。

如果遭受风邪与寒邪,则会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全身骨节疼痛、颈项不舒,此时,则要试试辛温发汗法,喝一碗热姜汤,只要一出汗,身体便会轻松自如。原因就在于姜汤具有开通、发散、改善肌表血液循环等作用。如果身体恶寒发热,并有头痛无汗、咽喉肿痛、口舌干燥等症状,就要用辛凉发汗法来清热。

炎热夏季贪食冷饮的人,体内寒湿会无法通过汗液排出体外,易出现发热恶寒、头痛无汗、面赤口渴、胸脘痞闷、舌苔厚腻等症状,就要采用解暑发汗法来治疗。“新加香薷饮”就是有效祛暑湿方剂之一,成分由香薷、厚朴、银花、连翘、扁豆花组成。

吐法

《黄帝内经》中有“其高者,因而越之”这样一个说法。意思是说,病邪侵入人体,如果所在部位较高(胃脘以上),可以采用发越、涌吐的办法来去隙咽喉、胸膈、胃脘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或毒物,这种治疗方法称之为吐法。

比如,饮食积滞在上脘处,容易引起胸膈饱胀、胀闷不适、嗳腐吞酸、不思饮食等病症,症状较短时,可以用吐法将积滞在上脘的食物吐出,效果比消食药要见效得多。如果误食有毒之物,用此法可以把毒素对身体的危害降到最低。

具催吐作用的药物,如瓜蒂、藜芦、炒食盐等。方剂如瓜蒂散、盐汤探吐方。需要提醒的是,吐法仅仅是一种应急的治疗方法,除非病情急剧,非用此方法不可。如果家里有慢性病患者,妊娠或产后妇女,有吐血咯血史,或是心脏病、高血压、肺病等患者,都不宜使用吐法。另外,如果痰浊已经不积存在咽喉胸胃处,或是宿食或毒物已经离胃入肠,这些情况也不宜用吐法。

下法

下法就是通过排便的方式,将体内宿食、燥屎、冷积、瘀血、结痰、水饮等病理物质从下窍排出,从而达到驱邪除病的目的。如果出现大便秘结、干燥难解等问题,都可用此法来解决。引起积滞原因不同,解决方法也各异。

热邪侵入脏腑会形成一种有形积滞,可用苦寒药物攻下的特性来驱除有害物质,此法叫寒下法,代表方剂为“大承气汤”。如果积滞因寒邪引起,要用温下法来治,代表方剂约大黄附子汤,该方由大黄、附子和细辛三味药组成。如果脏腑功能失调或是遭受外邪侵犯,就会引起水肿胀满、小便不利、大便闭结等症。此时,用攻逐水饮的方法可以使异常水液通过大小便排出。有此功效的药物如甘遂、大戟、芫花等。如果跌打损伤或是遇受外邪,血液就会淤积在下焦,出现少腹急结、小便自利、谵语烦渴、至夜发热等症,应用活血化瘀和攻下通便的药物相配合来组成逐瘀方剂,这种方法叫攻下逐瘀法,代表方剂如桃核承气汤。当人体精血阴液亏空,无法滋润肠道时,肠中糟粕物质就会积滞,此现象多见于习惯性便秘的老年人或是热病后期大便不通者。解决方法是润下法,用桃仁、杏仁、郁李仁、松子仁、柏子仁、陈皮组成的“五仁丸”就是一个润肠通便的有效方剂。

和法

和法讲究一个“和”字,可以使人体正气和外界邪气取得某种平衡,让人体各个脏腑获得一个安定协调的整体环境,这样身体才会更结实、更健康。家里若是有寒热往来、胸胁苦满、不思饮食、心烦喜呕的人,就是中医所说的“少阳病”,最适合服用小柴胡汤,这可是和解外邪的著名方剂。少阳是人体肌表和身体脏腑之间的一个层次,其外是太阳层,其内是阳明层,少阳恰好处于太阳之表与阳明之里,中医称其为“半表半里”。

当人体正氕不足,太阳这个层次挡不住外邪时,邪气就会由此进入少阳,于是,引起“少阳病”。不过这个邪气还没有强大到能够攻克人体正气的程度,只会在少阳这个层次和人体正气之间发生对峙。于是,我们就会交替出现怕冷和发热的症状。另外,从人体经络图看,少阳经分布在四肢侧面以及胸胁,外邪入侵,少阳层的气血运行势必会受阻。于是,就会出现胸胁苦满的症状。邪气侵入少阳层,还会对胆、心、脾、胃产生影响,出现喜呕及不思饮食等症状。

因此,中医治疗时,主张通过和解的办法使邪气从少阳层退出,并同时使受损脏腑的功能得以恢复。而小柴胡汤这个方子(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生姜、大枣、甘草七味药材组成)不仅可以促进脏腑新陈代谢,还可调畅精神情志。

温法

温法讲究一个“温”字,好比阳光普照则坚冰自融。只要服用温热药物,体内猛烈的寒邪便会偷偷溜走,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阳气就会回来,这样脏腑功能才能恢复正常,气血运行也会变得通畅。

寒邪侵犯身体部位不同,解决方法也各异。寒邪犯胃,需要兼用温胃散寒的药物与和胃补虚的药物,这样才能除外邪补胃土。张仲景的“大建中汤”就是代表方剂,主耍成分包括姜、花椒、人参、饴糖。寒邪侵犯肝脏会出现睾丸疼痛、疝气疼痛等症,调养方法是服用既能暖肝散寒又能活血通滞的药物。代表方剂是明朝医家张景岳的“暖肝煎”,此方由当归、小茴香、肉桂、乌药、沉香、茯苓、枸杞子、生姜八味药组成。寒邪犯心,则会心胸憋闷疼痛、胸痛彻背,解决妙方是张仲景的“瓜蒌薤白白酒汤”,可以通阳散结、畅通心胸气血。寒邪犯肺常出现恶寒发热、无汗、咳嗽气喘、痰色稀白等症状,要用辛温发汗和温化寒痰相结合的方法来解除风寒,恢复肺脏的正常功能。代表方剂是张仲景的“小青龙汤”,主要成分是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甘草、桂枝、半夏、五味子八味药。寒犯经络证,腰、膝、腿、足、上肢、颈项等部位会疼痛难忍。对付这类疾病,一是要去寒邪,二是要适当补益气血。这里有一个温通经络的方子效果很显著,由黄芪、当归、川乌、草乌、桂枝、细辛、麻黄、赤芍几种药物组成。

清法

一旦人体被“内火”、“火热内生”这些产热过剩的问题纠缠,脏腑机能就会亢进,解决办法是用寒凉药物来治疗内热。然而,不同脏腑出现的不同内火问题,治法也各异。

心火亢盛证往往与心脏机能过度亢进有关,有心胸烦热、口渴面赤、喜冷、口舌生疮、尿道灼热、小便赤涩等症,宜用清心泻火法治疗,代表方剂如“导赤散”,由生地、木通、甘草梢、淡竹叶四味药组成。

肝火亢盛证者的典型特征是易“大动肝火”,肝有舒畅情绪的作用,舒畅作用木足,人就会显得郁郁寡欢、精神不振;舒畅作用过激就会急躁、易怒,这种情况称“肝火”。而肝开窍于目,“肝火亢盛”还会出现目赤肿痛、胁肋疼痛、耳聋耳鸣等症。此病宜用清肝泻火法,推荐服用龙胆草和山栀子,因其味苦性寒,入肝经,能有效清泻肝火,有名方子如“龙胆泻肝汤”、“泻青丸”。

脾胃一旦产热过多,则会出现脾胃火旺证,出现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口干口臭、牙龈肿痛、喜冷水、舌苔黄燥等症。解决方法是服用清脾胃之火的药物——生石膏和黄连。因其苦寒特性可以抑制脏腑功能活动、减少能量生成,从而达到清除“内火”的目的。

消法

当人体脏腑、经络出现痰饮、瘀血、积食、脓疮等病理物质时,要用“消法”将其“瓦解”,这样脏腑功能才会逐渐恢复正常。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常见壅滞类型。

10肖法对抗积食。如果积食在人体中脘,多与脾胃消化能力衰弱有关,治疗时要用消法来消除,从而改善好脾胃功能。代表方剂是枳术丸(由炒枳实、炒白术两味药物组成)。另外,不同药物对积食的作用也各异。神曲多用来消酒积;麦芽、谷芽用于消米、面类的积滞;山楂用来消油脂类食物的积滞。

2.消法对抗瘢瘕。寒邪慢袭、跌打损伤、思虑过度都会引起气血运行障碍,形成积块,癞瘕就是中医对各种积块的总称。由于气血瘀滞会形成两种不同性质的积块——血积和气积。所以,应用消法的方法也各异。

血液瘀积形成的积,要用活血化瘀药来消,如桃仁、红花、丹参、川芎、乳香、没药、穿山甲、当归等。代表方剂是近代名医张锡纯的“活络效灵丹”(由当归、丹参、乳香、没药组成)。而气机瘀积形成的积块,主张通过疏通气机来解除瘀滞。气虚导致的瘀滞,以补气健脾为主,代表方剂如枳实消痞丸,主要成分是人参、白术、干姜、茯苓、炙甘草、半夏曲、麦芽曲、枳实、厚朴、黄连。实证引起的气积,用疏通气机的药物来治,作用较弱的药物称“行气药”,如陈皮、香附、佛手、厚朴等;作用较强的药物称“破气药”,如枳实、川楝子、延胡索、荔枝核等。

补法

人体脏腑之间有个相互相生的关系,肝生心、心生脾、脾生肺、肺生肾、肾生肝,这种相生关系又称为“母子”关系。比如说肝生心,肝是“母”,心则是“子”。如果“母脏”功能不足或是低下,“子脏”必然受牵连,容易导致功能衰退。此时,我们就要通过补益“母脏”来恢复“子脏”功能,这就是“虚则补其母”的道理,也是补法的重要原则。

下面重点介绍三种“补母生子”的特殊补法——培土生金法、金水相坐法、滋水涵木法。

1.培土生金法。土对脾,金对肺,而土生金,通过补益脾土来改善肺功能就是这种方法的核心,代表方剂是六君子汤、沙参麦冬汤。

2.金水相生法。金对肺,水对肾,金生水,意思是说,只要把肺脏养好,肾中亏损的精气自然会补上来,从而达到“抗衰老”的目的,代表方剂如三才汤(天冬、人参、熟地三味药材组成)。

3.滋水涵木法。肝本性是刚暴、强悍,而它只有在血的滋养下才会变得平和、舒畅。可是一旦血亏,人就会出现急躁易怒、头晕头痛、四肢震颤、耳鸣耳聋的症状。而水生木,肾生肝,“滋水涵木”就是说,补益了肾水,自然会使肝木得到滋养,收敛其刚暴、强悍的本性。此法可治肝阳上亢或是肝风内动引起的疾病,“镇肝熄风汤”就是一味有效方剂。

外感伤寒,速效疗法有神功

在所有外感疾病中,身体受寒的诱因最多。从发烧、嗓子痛、咳嗽、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等病症,到后背、胳膊、肚子的隐隐作痛,面对这些困惑时,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同样是受寒,为什么症状会不一样

有的人也许会诧异,为什么自己的身体反应与别的患者不同?为什么昨天身体反应是那样,今天又是这样了呢?于是整天提心吊胆的。其实,身上的经络就像交通路线一样,是四通八达的。身体健康的时候,经络中的气血都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可是一旦寒气来了,经络中的气血运行就会失衡,而最先受伤害的就是太阳经——手太阳小肠经和足太阳膀胱经。

太阳经属水,而金生水、水克木。所以,属金的阳明经和属火的少阴经、少阳经与它的关系最密切,太阳经受伤了,这些经络也难逃此劫。

少阴经中运行的气就好比阳春三月,到处春暖花开、闪动着明媚温暖阳光的那股朝气,让人不由得想拥抱自然、感受生活。可是寒气一来,就会打破这种生机盎然的景象,于是,少阴经就会遭殃。在少阴经中,有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相比起来,手少阴心经更脆弱,更容易受寒气影响,而左侧的经穴又是最先受到寒气的侵犯,当寒气进入人体后,便会出现咳嗽、流鼻涕等受寒症状。

少阳经中运行的气好比夏季,可以温煦人体,让人觉得暖和。如果此时寒气攻击人体,温煦功能就会失常,于是就会出现怕冷,甚至发烧等症状。所以,人体受寒后怕冷或发烧,必然是少阳经绪被寒气侵扰了,而且左侧少阳经的经穴最有可能出现异常。

看看,原来有这么多经络在外感伤寒时都不能幸免,身体出现各种症状也就不足为怪了。

从荥阳入手,直捣寒气所聚之所

既然人体受寒后,手太阳小肠经和足太阳膀胱经最先遭殃,那么,从这两条经络人手,就能将寒气驱逐出体内。

手太阳小肠经和足太阳膀胱经是太阳经络,而且“荥主身热”,说明荥穴主管人体发热,身体有发热病症可以找它帮忙。荥穴多分布在指(趾)、掌(跖)关节附近,在其上施以一定程度的按摩,坚持下来,就可以将其性气汩汩流入脏腑,到达由火引起的各种疾病的所在之处。如果有一天身体不酸不痛了,说明寒气已被赶出去了。这个荥阳不单能解决发热问题,像口腔溃疡、淋巴结肿大这样的问题也能解决。

大家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受寒后症状比较严重,或是说,虽然看上去不是很严重,但是自己感觉浑身不舒服,这时候就应该去医院进行调治才行。

驱寒药物首选雪莲花

受寒后,不管出现什么症状,都可以用外敷法来调治。在各种祛寒药物中,首推雪莲花。它是高山雪域之地的瑰宝,是藏医药里一味有着悠久历史的神药。藏人以雪莲花人药,能治疗牙痛、风湿性关节炎、阳痿、月经不调、红崩、白带、胃溃疡、痔疮、支气管炎、心脏病、鼻出血等疾病。雪莲花的魅力就在于能够抵御周围环境中的寒冷气息,祛除体内寒气。

外敷时,只要很少一焦雪莲花(其他能够在冬天生长、有生命迹象的植物都有此奇效),揉碎后直接贴在主治要穴——左前谷穴和左足通谷穴,再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好,症状解除后就可取下。

如果买不到雪莲花,平常做菜用的调料小葱(取其根)或是当做零食吃的葵花子(取其仁)也有类似功能。不过与雪莲花相比,它们的祛寒功效要差很多。小葱的药用功效是发汗解表、散寒通阳、解毒散凝。中医认为,小葱具有离火之性,所以,必然也具有祛寒的本领。而向日葵从早到晚随着太阳转,所以它吸收的离火之气也很多,具有祛寒的本领。葵花子仁用于祛寒时,可以是炒制的,也可以是生的,但是不能用水或绿茶煮过的,这样反倒会损失原有的离火之气,发挥不了祛寒的功效了。除了上面介绍的几种药物,所有能够祛寒的药物都可以外贴在这些穴位上。

同类推荐
  • 健康最简单

    健康最简单

    本书以清晰的、动人的风格,以系统的方法解析健康,让读者了解每个主要组织系统的基础结构与功能——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肌肉与骨骼、心脏、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排泄系统——并且提供了一套简单的方法去提高它们的功能。一天只需几分钟,读者就能够彻底改善他们的健康状况。本书是以作者多年实际医疗经验,重点是在简单的对饮食和生活的调节剂,一个全新的视角在消化系统与排泄系统,以及脊柱和骨架的调整。案例研究成功地说明了从慢性头痛、焦虑和呼吸系统紊乱到疲惫、自发的免疫系统紊乱、以及敏感症。尊敬的书友,本书选载最精华部分供您阅读。留足悬念,同样精彩!
  • 老年人不生病的生活方式

    老年人不生病的生活方式

    生活中,人们只有在生病的时候才会发觉,原来健康对于人们的生活是那么的宝贵!毋庸置疑,祛除疾病会消耗掉大量的金钱,而且更为惋惜的是还会消耗掉大量宝贵的时光并使自己陷入痛苦之中。因此,相对而言,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地预防疾病就显得是那样的明智了,因为这将为人们节省大量的财力、精力和时间。尤其是对那些更容易被疾病侵扰的老年人来说,如何能够让自己不生病,或者少生病,则更需要老年人用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来应对了。
  • 高血压调治养护手册

    高血压调治养护手册

    本书从糖尿病的调、治、养、护四个方面入手,介绍了疾病的常识、饮食、起居、运动、心理、护理、用药的方方面面。
  • 现代人时尚生活丛书-少女生活小百科(上)

    现代人时尚生活丛书-少女生活小百科(上)

    时尚是人类社会活动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人类生活新的需要出现的必然结果。经济发展和思想开放,为时尚生活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 糖尿病防治100分

    糖尿病防治100分

    众所周知,糖尿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以及肥胖发生率的增加,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糖尿病在国内的发病率达到2%,目前国内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达4000万,并以每年100万的速度递增。如此庞大的人群,需要的不仅是庞大的医疗队伍,更需要的是患者自己的信心和努力。本书通过多年的跟踪调查,收集整理了糖尿病患者最迫切需求的治疗常识,以及适用于隐患人群的防治方法,用生动的小故事和深入浅出的讲解,将防治糖尿病的常识奉献给广大患者及其家属。书中的内容广泛而精辟,可以说是一部糖尿病防治的枕边必备书。
热门推荐
  • 花千骨之深情不寿

    花千骨之深情不寿

    前生,他是师,她是徒。她是天煞孤星,费尽千辛万苦考入长留,拜他为师,可她对他动了情,为他甘愿偷盗神器,只为了找出炎水玉给他解毒,结果出了意外,她成为了妖神……最后她逼着他亲手杀了她,她为爱成痴……而他,是长留上仙,因为她坚持的勇气,收她为徒,原以为自己断情绝念,可遇到了她,他在无形之中慢慢的爱上了她,可他自己全然不知……
  • 斗战神

    斗战神

    一个起于世俗的卑微少年,以一块惊世魔碑,走上通神之路,要以我道衍天道,要以我心证天心!
  • 世界历史政治百科

    世界历史政治百科

    《世界历史政治百科》是一本关于历史和政治的百科类读物,分为中国部分和世界部分。介绍了诸多政治历史小知识,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是非常实用的百科读物。
  • 缘来不尽

    缘来不尽

    缘来不尽很言情的一个小说名,但它决对是一个传统武侠。武侠,自然是免不了的金戈铁马,但铁汉柔情,兄弟之情,江湖大义,又岂能少得了?道是无情却有情,多情总会多磨难。。。这是一个以情为主的江湖。
  • 我的完美女友何雨晴

    我的完美女友何雨晴

    如果你的女朋友有着美丽的容貌、雪白的肌肤和姣好的身材……\r如果你的女朋友冰雪聪明、温柔体贴、对你的照顾无微不至……\r如果你的女朋友除你以外不曾爱过其他男人,对你一心一意、死心塌地……\r或者你不相信,但我女友真的如此完美。然而在完美背后,却隐藏着一个我所无法接受的大秘密……\r
  • 查理九世之从零开始的异世界生活

    查理九世之从零开始的异世界生活

    在三次元超爱查理九世的韩千落,竟然走了一个超级大的狗屎运,由于赖床造成的迟到,由于迟到造成的从楼梯摔下来,由于从楼梯摔下来而造成的穿越,样子变了,名字没变。几次受伤,剧情都如此玛丽苏。见到自己崇拜多年的人,千落会做出什么样的举动呢,敬请期待。
  • 仙霞路途

    仙霞路途

    废物?他已经不是当初了。他受过的伤,受过的苦,受过的侮辱,他必将一字不差的返还回去!
  • 逆天魔女之绝色移魂师

    逆天魔女之绝色移魂师

    她,清冷淡漠,二十一世纪的第一杀手,毒素女皇,笑看天下风云。他,冰冷孤傲,心狠手辣,魔兽森林之主,暗阁之威,竟使天下臣服!当那一双惊艳天下的紫眸化作无尽柔情。当那一次痴情剑舞的女子站到世界巅峰。七国一统,万里河山。他与她,终究是并肩看天下!
  • 无尽蜕变

    无尽蜕变

    天残地缺,异变频现,乃命运之转折。临险地,闯绝境,只因生存之本能。挣扎在这个迷失世界里,崔浩不想逃避,只能反抗。仇与恨交织,生与死洗礼,无尽蜕变,但愿斩断命运之锁链。愿以吾命向天博。此乃失意者之野望!
  • 美女老总的私人助理

    美女老总的私人助理

    当私人助理难,给美女老总当私人助理更难,同时给好几个性格各异又都爱上你的美女老总当私人助理更是难上加难!会赚钱、会装逼、更会甜言蜜语;要能打、要能吹、还要体贴万分。如此风流倜傥、全才全能的私人助理,舍我其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