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的人”揭人之短 晒己之长
为什么孔子有那么多的学生而孔子的老师却只有孔子这一个学生?为什么孔子的老师不被孔子的学生称之为老师?为什么孔子的学生在“三人行”的时候,却发现只有孔子才配当自己的老师?
“失败的人”不考虑这些问题,反而满世界地炫耀自己是孔子的老师。当看着别人羡慕的表情时,他们感觉好极了;当陶醉于自我良好的感觉时,他们容不得别人惊讶的表情:“是真的吗?”;当他们据理力争时,却找不到孔子来为他们出庭作证,因为孔子已经离开他们去拜见另外一个老师了。
孔子的老师们热衷于辩论谁是孔子真正的老师。他们不知道:自己只是让孔子见识了几个“但手熟尔”的动作,而非有意识地教会了孔子某一门学问;他们不知道:孔子把每个老师的不同动作串联成了一门功课;他们不知道:孔子把不同的功课并联成了自己的知识体系,而他们只是里面的点点滴滴,并非是全部。
“失败的人”热衷于指点江山,因为技压群雄才能高人一等!因为不评价一下别人怎么显得出自己有水平?他们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身怀绝技,彼此指教起来的时候才发现旗鼓相当。怎么才能稳操胜券呢?就是找到对方的软肋,狠狠地插上一刀。这样的话,对方的缺点就会不断被放大,而自己的优点也将逐渐变成优势。这就是他们的思维方式!这是他们追求成功的习惯动作!老师们的工作就是不断地证明自己是老师吗?这就是老师们传道、授业、解惑的风范吗?
孔子的学生们跟孔子一问一答的交流中,不断乍现茅塞顿开的感悟,这让他们觉得“我有收获”、这让他们觉得“我有水平”、这让他们觉得“我也可以”。而此时的孔子也在教学相长中感受到了学生也是自己的老师。
“失败的人”越证明自己“有东西”,让人看到的却是“没有货”或者只是“有那么一点点”。他们陶醉于讲,而不屑于做;他们教别人知识,却不去解决自己的问题、也解决不了自己的问题;他们抢夺别人有价值的感觉,而不去修炼自己的自我价值感。
他们不知道:真正的大师是讲他所做的、做他所讲的;他们不知道:真正的大师是启发别人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而不是照本宣科证明自己知道多少道理;他们不知道:我们无法给到别人连自己都没有的东西。
他们也想提高,但遗憾的是:他们很少能辨认出站在自己面前的就是圣人,即使近在咫尺也视而不见。
别人会照着你对待自己的方式来对待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