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70500000031

第31章 其他科技大发明(1)

红外线的发现

黑暗的地方怎么会比明亮的地方“热”呢?这得从两个世纪前说起。

在19世纪1800年以前,人们都知道太阳的“白”光可以通过三棱镜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这最早由大名鼎鼎的年顿在1666年实验成功。100多年过去,人们再也没有想过,太阳光除这七色光外还有,或没有什么了。

可是,出生在德国的英国物理学、天文学家赫谢耳(1738~1822)却突发奇想,在这七种可见光的“外”面,即看不见的区域,还有什么“东西”呢?于是他在1800年做了下面的实验。

他让阳光通过三棱镜后折射到后面的白色纸屏上,当然也和牛顿一样,得到了七色彩带,所不同的是,这次他还将9支完全相同的温度计在每种色区内放1支,最后两支则分别放在红光以“外”和紫光以“外”附近区域。在阳光折射的七彩光照射下,七个可见光区内的温度计温度都升高了,例如红、绿、紫光区各升高5℃、3℃和2℃;但紫光外区域的温度却未升高。他同时还发现,红光外区域温度不但升高了,而且比红光区升得还高,升高达到7℃!这使他大吃一惊——那里并没有光线照射啊!

那是不是离红光区更远的区域温度会升得更高呢?于是他又将温度计移到离红光区更远的区域,但这时温度却不再增加,反而降到室温。经过反复实验研究,他终于判定,红光外附近区域存在“红外线”或“红外辐射”。他还用实验证明,红外线不管来自地球、太阳或其他何处,都和可见光一样遵守着折射、反射定律。但比可见光更容易被空气吸收。由于它“不可见”,因此在刚发现时被称为“不可见辐射”。

红外线按波长不同还可分为近(波长0.75~3微米)、中(波长3~30微米)、远(波长30~1000微米)三种。任何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要不停地向外辐射红外线。

一般来说,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红外线的能力就越强,物体在单位表面积辐射红外线能量的总功率与它自身热力学温度的4次方成正比。利用这一规律可制成红外测温仪器。当一些气体分子的运动频率与红外线的频率相当时,这些气体——例如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汽,便会把红外线的能量吸收掉。因而,来自太阳的某些红外线便会被这些气体吸收;而未被气体吸收透过大气的红外线波段便称为“大气红外窗”或“红外大气窗”。在大气吸收红外线这一原理的启发下,人们得到了红外线应用的又一成果——红外气体分析。用这一技术可测出空气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亚氮、甲烷、乙烯等气体。这在工业、农业、环境监测、医学检验和其他科研中都有重要作用。红外线还有热效应强、易透过云雾烟尘的特点。所以加热、烘干、遥测、遥感、金属探伤、热像仪诊病、导弹、夜视、寻找地热和水源、监视森林火情、估计农作物长势和收成、气象预报、“红外显微镜”(用于测量温度)等都是它的应用实例。除太阳外,宇宙中许多天体都辐射出大量的红外线,科学家们把“红外望远镜”发射到外层空间,避免了大气对红外线的吸收,更能准确地探测到这些天体发出的红外线。

赫谢耳发现红外线后,引起了人们进一步的思考:为什么紫光以外区域温度计的示值不升高呢?是不是这里没有不可见光呢?如果有,又是什么呢?又能用什么方法探测呢?

德国物理学家里特尔(1776或1778~1810)是其中别具慧眼的一个。他意识到,用物理方法不能探测紫光外区域的情况,那就用化学方法。1810年,他将一张浸有氯化银溶液的纸片,放在前述七色彩带紫光区域以外附近的区域,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纸片上的物质明显地变黑了。他研究后指出,这是由于纸片受到一种看不见的射线照射的结果。并把它称为“去氧射线”,即现在人所共知的“紫外线”。他还正确地确认了各种辐射对氯化银分解作用的大小实际上就是能量的大小,从而判断出紫外线的能量比紫光的能量要大。

一切高温物体都发出紫外线。它的主要作用是化学作用。紫外线照射能辨出细微的差别,例如可清晰地分辨出留在纸上的指纹。它的荧光效应可用于照明的日光灯和杀虫的黑光灯。其杀菌作用可见于消毒和治病。不过,过多的紫外线有害于人体——照射强的日光,不穿戴防护用品进行电弧焊接操作,都应避免。

通过发现红外线的故事,和对比红外线、紫外线不同的发现方式,我们可得到以下知识或启示。

首先,“光”和“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光”强不一定“热”大;正因为如此,我们在研究光源时,要的是“热”不大的冷“光”源。“热”大,不一定“光”强;我们使用的红外线取暖器就是如此。

其次,科学发明发现有不同的模式和方法。如果里特尔也按赫谢耳探测紫外线那样,用物理方法来探测紫外线的话,那他将那样一无所获——赫谢耳未能发现紫外线的遗憾就在这儿。

对于懒人来说,常常希望别人告诉他一种“万能”的灵丹妙药,以便敲开科技发明发现或致富之门。我们只能遗憾地告诉他:通向这个门的道路有很多条,但要您自己去走,灵丹妙药要自己去寻!这正如一条西班牙谚语所说:“‘上帝’说,你要什么便取什么,只是要付出相当的代价。”

电影的发明

1895年3月22日,在巴黎“本国工业提倡会”上,公开放映了世界上“第一部”电影《工人放工回去》(又译《卢米埃工厂下班时》),它是由法国发明家路易·卢米埃和奥古斯都·卢米埃兄弟拍摄的。同年12月28日,他们还在巴黎卡普辛大道14号租了一间地下室,摆上100把椅子,使用由他们自己设计、别人为他制造的“活动电影机”公映这部电影和《婴儿喝汤》、《火车进站》等简短影片。这些影片采用了人们最熟悉的镜头:城市街道、海滨浴场、行进中的士兵、火车站、公园、工厂等。

《工人放工回去》片长70米,放映时间仅约1分钟,内容是工人们离开工厂大门时的种种情景。卢米埃洗印这部影片用的设备也很简单:用家里一个普通水桶自己冲洗,其他几部影片的情形也大致一样。

然而,这些时间短、内容简单的电影,却像磁石般的吸引着成千上万的观众。在观看时也洋相百出,令人捧腹。例如一个女观众看到银幕上一辆马车被马拉着迎面跑来时,她害怕被轧着,便急忙突然离开座位躲避,直到“马车”消失,她才坐回原位。一列火车驶来时,观众不由自主地惊惶失措,赶紧逃之夭夭。有的观众看到银幕上下起瓢泼大雨,就赶紧撑起雨伞来,以免被“雨”淋坏。

今天看来,这些情景似乎太荒唐可笑了,因为我们已经司空见惯了。但在当时,人们第一次看到电影,这情景很容易被理解:人本能地保护自己,已来不及去思考“真假”的问题。

不过,这种情景并非绝无仅有,戏剧动人之处,我们也曾为之下泪:中国解放初期演黄世仁欺压杨白劳的剧时,一位解放军战士还拔枪怒向“黄世仁”呢!

最早的电影是无声的,因此人们把它称为“伟大的哑巴”,这一称号反映出人们对电影发明的赞许。最早的电影也是黑白的,因此人们将它戏称为“黑白世界”。

卢米埃兄弟“首创”用“活动放映机”放映电影,所以世界电影界都把1895年12月28日这一天,作为“电影时代”开始的日子。第一次放《工人回家去》的1895年3月22日,也被作为电影诞生之日。

卢米埃兄弟的前述几部影片在1895年首映之后的短短两年中,观念已遍及五大洲,轰动了全世界。

不过,上述“第一”、“首创”的说法,在20世纪下半叶,经过美国和德国一些专家长期研究后提出了异议。他们认为电影诞生应推前至1890年,首创者不是卢米埃兄弟,而是一个被遗忘的天才——路易·艾梅·奥古斯坦·勒潘斯(1842~1890)。

他们的研究表明,出生在法国的勒潘斯,毕生大部分时间在美、英工作和生活。他44岁那年即1886年,就在美国申请了一项发明专利——他研制的16镜立体摄、放电影机。1890年,他又对改进后的这项发明再次申请了美国专利,指定他的摄影机只可以有一个镜头。同年10月,他用这种单镜头摄影机拍成3部电影史上已知最早的影片——《阿道夫拉手风琴,惠特莱一家在奥特伍德庄园跳圆舞曲》、《约克郡》和《北利兹》;不久后又拍了著名的《穿越利兹桥的车辆》(片断)。1890年他曾多次公开放映过这个片断,效果不俗。

1890年9月16日,勒潘斯从第戎登上火车前往巴黎,准备远赴纽约展示他的发明成果。但是,他在火车上却神秘地失踪了:巴黎的朋友没有接到他,其他人多方寻找也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甚至连他带上火车的包括电影摄影机、放映机等行李也不见踪影。后来人们推测,一代天才勒潘斯死于谋杀!谋杀动机极有可能是夺取他的电影发明专利。

英国作家克里斯托夫·罗伦斯根据以上材料,写成了《鲜为人知的故事——失踪的电影发明家》。其后约1990年,他又主持拍摄了名为《勒潘斯之谜——电影史短缺的篇章》的影片。显然,他的书和电影都是企图力证勒潘斯才是真正的电影发明人。

其实,电影和其他许多发明一样,也是经过许多人的努力才得以完成的,也是时代的产物。

18世纪末,人们已经知道人眼的“视觉暂留”现象。利用这一现象,发明家们制成了“惊盘”——用两个相同的黑色圆盘,一个画出人物的分解动作,另一个挖出对应的条形孔,然后把它们装在同一根轴上,当有画的盘转动时,从不动盘的条形孔中就可看到活动的人影了。1829年,比利时物理学家普拉图(1801—1883),利用与“惊盘”类似的原理,搞出了一台“活动画筒”。1830年,美国霍纳则把“惊盘”装进原来的幻灯机,从而制成了“活动幻灯机”。1845年,F·V·乌恰蒂也把“活动画筒”和幻灯机搭配在一起,获得了可放映的活动图像。1860年,美国费城的工程师塞勒把摄影术用到“惊盘”上,让贴有6幅联结照片的小风车呈现出栩栩如生的人物。1872年,美国摄影师麦布里奇为了解决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和科恩关于马奔跑时“四蹄腾空”还是“始终有一蹄着地”的争论,让马奔跑时绊断24根细线,从而控制24架照相机的快门,这给电影机的发明者以新的启示。

当然真正的电影只能出现在快速摄影、实用胶卷、电影摄影机、放映机诞生之后。

1889年美国乔治·伊斯曼对35毫米赛璐珞胶卷的发明,1887年~1891年德国摄影师安许茨(1846~1907)对运动物体可连续、快速拍摄的“电动速视仪”的发明,1889年~1891年爱迪生和助手狄克逊对电影摄、放机的研制和对胶卷打孔后用齿轮牵引的发明,1895年德国斯克拉达诺夫斯基(1863~1939)和兄弟埃米尔对电影放映机的改进,以及前述卢米埃兄弟的试验,都为电影的正式诞生铺了路。

由上可以看出,无声电影诞生在19世纪末。

“伟大的哑巴”直到1913年元月才开始“说话”:爱迪生在纽约一家大剧院用他的留声机为画面配音,但电影中罗马时期的英雄勃罗第斯和恺撒皇帝的口形常和声音不同步,曾使人捧腹大笑。真正有声的电影诞生于1927年:华纳兄弟制片公司推出了《爵士歌王》的有声故事片。从此,电影便成为一种完整的视听艺术进入大众的文化生活之中。

高质量的彩色影片在20世纪40年代由利奥浦德·高得斯基和利奥浦德·马尼斯作出后,才得以推广和应用。

立体电影在1935年已放映,但观众要戴特制眼镜,所以当时意义不大;直到1955年以后,伪立体摄影术才得以问世。现代电影将要告别胶卷和片盘而走向数字化。领导这一革命的是美国乔治·卢卡斯。他导演的《星球大战》第一集《幽灵的威胁》已于1999年5月开始在美国4家数字电影院上演。

轻机枪的发明与改良

1883年,被誉为“自动武器之父”的美国工程师希拉姆·马克沁发明了重机枪,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显示了其势不可挡的强大威力。在著名的松姆河战役中,德军数百挺重机枪如毒蛇吐信,火舌喷溅,英法联军一排排倒下去,演出了历史上惊心动魄的一幕。马克沁重机枪从此威名远扬。

但重机枪毕竟太笨重,机动性差,难以紧随步兵实施行进间火力支援。例如马克沁重机枪,连同枪架重达244公斤,实在是太沉重了。于是人们利用重机枪的自动原理,设计制造出较为轻型的机枪,可以由一个人携带和射击,从而改变了以往许多人扛一杆枪的历史。

世界上第一挺轻机枪是由丹麦人于1902年发明的,被称为麦德森机枪。于是,有些人自然而然地以为这挺机枪就是麦德森发明的,其实不然。麦德森机枪的全称是麦德森·雷克斯·D·R·R·S·斯考博。O·H·麦德森是当时丹麦的国防部长,由于他热心支持丹麦军队采用这种武器,加上他是政府的高级军事官员,所以这挺机枪的全称就把他的名字排在首位,以致以后丹麦国内外简称这挺机枪时就只称麦德森机枪;雷克斯是指英国雷克斯兵工厂,当年英国是个老牌的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国家,长期奉行凡是不在英国制造的武器就不予采用的政策,丹麦这种机枪尽管不在英国本地生产,但是凭借冠以英国厂商名称,也得以获准在英国使用;D.R.R.S是丹麦制造这种机枪的厂商——丹麦哥本哈根轻机枪综合制造厂丹麦文的缩写字母;而全称最后的斯考博,则是丹麦哥本哈根轻机枪综合制造厂厂长的名字,他被广泛认为是麦德森机枪的设计者。

关于斯考博发明麦德森机枪,至今还有这样一段悬案。据说,斯考博于1902年2月14日申请了有关轻机枪基本自动方式的专利。但问题是,丹麦哥本哈根皇家军用武器厂的厂长拉斯马森已于1899年6月15日就申请过与之内容非常相似的专利并得到了批准。而且,拉斯马森恰好将他专利的使用权转让给了哥本哈根轻机枪综合制造厂。那么,斯考博的专利是抄袭了拉斯马森,还是他的发明有所创新,人们不得而知。

同类推荐
  • 科技城十日游-穿越安培走廊(插图版)

    科技城十日游-穿越安培走廊(插图版)

    我们正优哉游哉的在安培走廊里闲逛的时候,一个不适宜的人物闯入了我们的眼帘,一会儿左边一会儿右边的围着一张桌子来回走动,样子怪怪的,“小胡子叔叔,你看那人在做什么?鬼鬼祟祟的。”
  • 责任(青少年成长智慧丛书)

    责任(青少年成长智慧丛书)

    针对当代少年儿童应具备素质,把古今中外的经典故事按关键词归类,精编成《青少年成长智慧丛书:责任》。精选五十多篇小故事,每个故事后设计有“换位思考”与“成长感悟”小栏目。用以充分调动孩子们思考问题的积极性,给孩子们以无限启迪。书中故事娓娓道来,插图生动有趣,可让孩子们在快乐的阅读中收获知识。
  • 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三国演义

    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三国演义

    由于许多世界文学名著卷帙浩繁,而广大中、小学生时间又有限,我们便在参考和借鉴以前译本许多优点和长处的基础上,在忠实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高度浓缩,保持了原著的梗概和精华,使之便于我们全面而轻松地阅读。为了全面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阅读的兴趣和爱好,这套课外读物还收编了大家喜闻乐见的广博知识,把阅读名著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扩大阅读的深度和范围,这正是设计本套读物的最大特色。因此,本套课外读物有着极强的广泛性、知识性、阅读性、趣味性和基础性,是广大中小学生阅读和收藏的最佳版本。
  • 中外名人传记故事(上)

    中外名人传记故事(上)

    为了让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朋友,参够在有限的时间里阅读最优美的文学名著篇章,我们精心选编了这本《中外文学名著故事总集》,它将世界公认的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名著,一一改编成故事形式,文字尽量通俗易懂,内容尽量保留精华,以使广大读者可以通过最简捷的形式,畅快阅读中外文学名著的精华。
  • 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问:不耻下问

    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问:不耻下问

    不耻下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都受到人们的赞颂。春秋时代卫国大夫孔圉死后,卫国国君授予了他很高的谥号——“文”。孔子的学生子贡认为,孔圉也有错误,不应给予这么高的评价,于是去问孔子,孔圉为什么能称为“文”呢?孔子回答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意思是说:孔圉非常勤奋好学,聪明灵敏,经常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请教,且不认为羞耻,所以国君赐给他一个“文”的谥号。古人尚能如此,我们更要提倡和发扬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
热门推荐
  • tfboys之紫泪

    tfboys之紫泪

    王俊凯:小兮,你不是喜欢听我唱歌吗?现在我每天唱给你听,你回来好不好?王源:兮儿,你不是说要和我去吃甜甜圈吗?现在甜甜圈还在,但是那个吃甜甜圈的人却不在了。易烊千玺:兮兮,你回来我给你跳舞好不好,你回来吧,兮兮。
  • 最亲密的陌生人

    最亲密的陌生人

    一个同床而眠、相识十年;一个同父同母、血脉相连。丈夫、姐姐对她而言本该是这个世界上最亲密的人,然而有一天他们却选择了双双背叛,如梦方醒、为时已晚,直到这时,果果才明白,原来她从来没有真正了解过他们,她不知道她的丈夫每天在想些什么,也不知道她的姐姐到底是怎么样的性格,他们对她而言只不过是一对最亲密的陌生人而已......
  • 战破校园

    战破校园

    一个关于战斗力的世界;一个来自异界的少年;在一所贵族学校里,有什么在等着他呢?OK榜高手?美女?我要恢复实力!我要夺得K.O榜第一名.新书,望大家多多支持
  • 妹妹公主迷糊虫

    妹妹公主迷糊虫

    青春无敌三姐妹亚亚、小小和琪琪是明远高中的死党,意外操作时光机器,来到神秘的朱兰古国。在一望无际的荒野,亚亚偶遇武林少侠、丐帮帮主季天云;不幸跌落到皇宫御花园的小小被年轻的状元郎凤唯所擒;而流落到雾谷的琪琪则为隐居深山的年轻少主君无名所救。21世纪天真活泼的少女,在遥远的古代经历不可思议的生离死别,居然收获了甜蜜的爱情。人见人爱的俊男美女、如梦似幻的故事情节、搞怪夸张的文字描写,共同见证“芹式小说”的美妙境界,一起体验穿越时空的爆笑爱情。
  • 惊世风华:腹黑小神医

    惊世风华:腹黑小神医

    一朝穿越,天才变废柴,啥?你说我是废柴?一击劈倒。啥?你说我没钱?当当当,亮瞎你的狗眼。啥?你说我没桃花?我家后院不是种着一大片吗?春天给你捎一枝看看。某男:看都看过了,摸都摸过了,本王就勉为其难地收了你吧。某女:大胆!我可是要开后宫的女人!某男:后宫?你一个弱女子就算了,我们床上慢慢聊......
  • 一个人的恋爱

    一个人的恋爱

    人在江湖走,哪有不湿鞋?一时走神儿谁都难免,但是入戏别深,出戏趁早,别剧情已经落幕,还迟迟不肯下台,就算要给自己加戏,也要问问你的搭档愿不愿意陪你演下去。爱情里有一个人出戏了,你也别再唱独角戏了。
  • 玄奥神秘的数学王国(新编科技大博览·B卷)

    玄奥神秘的数学王国(新编科技大博览·B卷)

    由于全书内容涵量巨大,我们将其拆为A、B两卷。A卷包括:形形色色的现代武器、精彩绚丽的宇宙时空、日新月异的信息科学、握手太空的航天科技、穿越时空的现代交通、蓬勃发展的现代农业、日益重要的环境科学、抗衡衰亡的现代医学、解读自身的人体科学、走向未来的现代工业,共十卷。B卷包括:玄奥神秘的数学王国、透析万物的物理时空、奇异有趣的动物世界、广袤绮丽的地理、生机百态的植物世界、扑朔迷离的化学宫殿、蔚蓝旖旎的海洋、探索神秘的科学未知,共八卷。
  • 网游之游戏世界

    网游之游戏世界

    未来,虚拟游戏普遍全球,让大家亲密交流,但怨恨也来了。玩家莫天与他的朋友们也踏上了游戏之路赚钱。。。。。。。。
  • 战争御座

    战争御座

    他曾经只是普通学子,平凡无奇;他现在却是战争之主,睥睨万物;他只是想生存,却历经磨难;他只是想回家,却举世皆敌;他是王,让炼狱魔鬼臣服。他是魔,让异域生灵颤栗。他是神敌,因为他在对抗整个世界。他就是蓝逸文,一个想要回家的执着男人。这是一个想要回家的普通人却被迫与世为敌的故事。新书上传希望大家多多捧场,若有不足敬请指正。
  • 三朝贤后:离殇

    三朝贤后:离殇

    大元年间,盛传,南有莫离惊魂,五官鹃秀,形体若纤,集天地之美,文雅静谧,有雪莲之清素,傲梅之骨气,亦如孤峰绚含神秘,过往不问,淡而优雅洁素,温则慈眉善目,绝世佳人,独一无二,实为天下女子之典范,男子梦中之妻,老少皆喜,素为一代佳人。北有仲之瞩目,文韬武略,温文尔雅,聚世间之刚,飒爽英姿,有猛虎之威慑,雄鹰之独孤,亦如大海之广阔深沉,来去不留,强而雄霸四洲,静则温雅独立,盖世英雄,举世无双,却为天下男子之代表,女子之归宿,妇孺皆知,乃为倾世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