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70900000013

第13章 与物理学家相约(4)

亨利小时候父亲长年有病。母亲为了照料父亲,只好把六岁的亨利送到五十多公里外的戈尔维乡下,寄养在亲戚家里。亨利在戈尔维上小学,10岁就辍学,在一家乡村小店当学徒。

老板见小亨利聪明、机灵,很喜欢他,让他上午上班,下午去学校学习。有一次,他到教堂去玩耍,发现有一块地板是活动的,原来下面有一条地道直通教堂图书馆。从此只要有空,亨利就钻进地道到图书馆去看书。后来小店老板知道了,干脆带亨利走正门去那里读书,还和他一起讨论问题,使亨利养成良好的自学、钻研的习惯。亨利14岁那年父亲去世,他回到母亲身边,在奥尔贝尼一位制表工匠那里学习手艺。他当时的抱负是当演员和剧作家。母亲为了维持生活,把空余的房间出租,有一位房客成了亨利的好朋友。有一次房客借给亨利一本1808年出版的《格里戈利关于实验科学、天文学和化学讲演集》。这本书内容丰富,有启发性,深深地吸引了亨利。从此,他的兴趣发生转移,决心献身于自然科学。亨利17岁在奥尔贝尼学校上夜校,只用了七个月就取得乡村小学教师资格。他白天教书,晚上做研究。后来在奥尔贝尼学院任职,经常利用实验室空闲时间做些电学实验。不久,他去伊利运河工地任测量工程师。1832年亨利应聘任新泽西学院(今普林斯敦大学)自然哲学教授,1846年经国会推选任华盛顿史密松博物馆馆长,同年亨利创设气象局。1867年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第一任院长。

亨利在物理学方面的主要成就是对电磁学的独创性研究。1829年亨利对英国发明家威廉·史特京(1783~1850)发明的电磁铁作了改进,他把导线用丝绸裹起来代替史特京的裸线,使导线互相绝缘,并且在铁块外缠绕了好几层,使电磁铁的吸引作用大大增强。亨利最初制作的电磁铁能吸起300千克铁。后来他制作的一个体积不大的电磁铁,能吸起一吨重的铁块。

1829年8月,亨利对绕有不同长度导线的各种电磁铁的提举力做比较实验。他意外地发现,通有电流的线圈在断路的时候有电火花产生。第二年8月,亨利对这种现象又进行了研究。1832年他发表了《在长螺旋线中的电自感》的论文,宣布发现了电的自感现象。

1830年8月,亨利在电磁铁两极中间放置一根绕有导线的条形软铁棒,然后把条形铁棒上的导线接到检流计上,形成闭合回路。他观察到,当电磁铁的导线接通的时候,检流计指针向一方偏转后回到零;当导线断开的时候,指针向另一方偏转后回到零。这就是亨利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这比法拉第的发现几乎早一年,遗憾的是亨利没有及时公开发表自己的实验结果。法拉第不但在1831年就报告了自己的发现,而且在1851年又总结出了电磁感应定律。

因此,后人把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优先权归属于法拉第,并且用法拉第的名字来命名电磁感应定律。

1842年亨利在实验室里安装了一个火花隙装置,在40米处放一个线圈来接收能量,线圈和检流计相接,形成回路。当火花隙装置的电火花闪过的时候,和线圈相接的检流计指针就发生偏转。这个实验的成功,实际上实现了无线电波的传播。亨利的实验虽然比赫兹的实验早了40多年,但是当时的人们包括亨利自己在内,还认识不到这个实验的重要性。

此外,亨利还先于莫尔斯(1791~1871)发明了电报机,并且成功地研究了长距离输送电力的问题。

亨利的贡献很多,只是当时没有立即发表,因此他失去了许多发明的专利权和发现的优先权。但是亨利仍然不失为公认的著名电学家。亨利于1878年5月13日在华盛顿去世,终年81岁。后人为了纪念亨利,特地用他的名字来命名电感的单位,简称“亨”。

被命名为磁通量单位的科学家韦伯

威尔海姆·爱德华特·韦伯(Wilhelm Eduard Weber,1804~1891)在物理学中的主要贡献是测定了电荷的静电单位和电磁单位的比值。他是德国物理学家,1804年10月24日诞生于德国维腾堡。

韦伯在维腾堡上小学,1813年全家迁往哈勒。1822年,韦伯考入哈勒大学,在物理学家施维格(1779~1857)教授指导下攻读物理学。1826年发表关于簧风琴的波动理论的学位论文,取得博士学位。1828年韦伯先后担任哈勒大学的讲师、副教授。1831年4月任哥廷根大学物理学教授。1832年韦伯和高斯成了好朋友,先后合作进行电报、地磁等方面的研究。1838年3月韦伯先后到柏林、伦敦、巴黎等地旅行。1840年当选为英国伦敦皇家学会外国会员,不久任法国科学院外国院士。1843年任莱比锡大学物理学教授。1848年恢复在哥廷根大学的教授职位,兼任天文台台长。韦伯曾经荣获英国皇家学会柯普利奖章。

1832年,韦伯就和高斯一起研究磁学量的绝对测量,发明了磁强计和磁偏计。1840年韦伯开始从事电学量和磁学量的测量研究。当时,在电磁学研究中有两种电荷单位,一种是以库仑定律来定义的电荷的静电单位,另一种是以毕奥-沙伐尔定律来定义的电荷的电动力学单位(这种单位是现在的电磁单位的2倍)。这两种单位各有优点,长期在电磁学研究中同时使用。它们究竟有什么关系,反映了什么物理意义呢?

1856年韦伯和卡尔劳什合作,在马尔堡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测量研究。他们用实验测定电荷的电动力学单位和静电单位之比具有速度的量纲,数值是2×3.1074×108米/秒,折合成电磁单位和静电单位的比值是3.1074×108米/秒,和光速十分接近。不过,韦伯当时没有沿着这条路子得出正确的结论。后来麦克斯韦根据这个结果得到了光的电磁理论。

韦伯还花了很多精力研究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他导出了运动电荷的受力公式,创立了韦伯电动力学。由于韦伯的电动力学遇到不能满足能量守恒等困难,因此没有得到发展,最后被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所代替。

此外,韦伯第一个提出了电子论,后来经过特鲁德(1863~1906)、洛伦兹等人的发展,创立了经典金属电子论。韦伯于1833年在相距2700米的韦伯物理实验室和高斯天文台之间,用有线电报进行通信联系,这是最早的伽伐尼电报之一。1849年研制成镜式电流计。他还认为电流是由相反运动的正电和负电组成的。

韦伯对电磁学作了许多研究,后人为了纪念他,于1935年把磁通量的单位命名为“韦伯”,简称“韦”。

电磁感应定律的发现者楞次

楞次(Heinrich Friedrich Emil Lenz,1804~1865)是俄国物理学家,1804年2月14日诞生于俄国爱沙尼亚的杰普特市。

楞次在中学时期就酷爱物理学,成绩突出。1820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杰普特大学,学习自然科学。1823年他还在大学三年级读书,就因为物理成绩优秀被校方选中,以物理学家的身份参加了环球考察。1826年,他考察归来后在一所中学教物理,同时认真总结整理考察成果。1828年2月16日,楞次向彼得堡皇家科学院作了考察成果汇报,由于报告生动、出色,被接收为科学院研究生。1830年他当选为科学院候补院士,1834年接替刚去世的彼得洛夫,升为正式院士。1935年10月,楞次应邀主持彼得堡大学物理学讲座,1836年任物理系主任,1862年任彼得堡大学校长,1864年因病辞职。

楞次在物理学上的贡献主要在电磁学方面。1831年他开始系统地进行电学研究,首先用实验验证了欧姆定律。1832年楞次在彼得堡得知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消息之后,对研究这一现象产生了极浓厚的兴趣,还沿着自己的路子重做了法拉第实验。1833年他总结了自己的实验结果,年底写出论文《论动电感应引起的电流的方向》,向彼得堡科学院作了报告,宣布他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定律。他在报告中断言:“如果金属导体在电流或磁铁附近运动,那么导体中激起的伽伐尼电流的方向,就要使得处于静止状态的这个导体朝相反方向移动;当然我们假定这种移动只能沿着运动的方向朝前或逆着运动方向朝后进行。”后人把这一定律叫做楞次定律。用现代的术语来说,就是“感应电流的方向总是使它所产生的磁场同引起感应的原有磁场的变化方向相反。”这是一条重要的定律,它从电磁现象和机械现象相互作用的角度反映了能量守恒和转化的规律。

从1833年起,楞次独立地进行电流热效应的研究。他用铁、铜和银等材料制成的导线进行了电流发热的实验,根据实验结果指出:如果导线的电阻相同,那么通电导线产生的热量同材料无关,而同导体的电阻、所通电流的平方以及通电时间的乘积成正比。这个结果一年前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就已经发现,并用论文形式发表在1841年10月号英国哲学杂志上。虽然楞次的实验结论是1842年10月在向彼得堡科学院的报告中发表的,但他是独立地用不同的方法发现这个定律的,因此后人把这个定律叫做“焦耳-楞次定律”。

另外,楞次对发电机和电动机可逆性,电流在分支电路中的分布等问题也作了认真的研究。楞次还在1864年编写出版了《物理学手册》,这本书对当时俄国物理学界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他还在地磁勘测、自然地理考察方面作出了相当多的成果,曾经编写过大专和中学的地理课本。

楞次晚年的健康越来越不好,因患严重白内障赴意大利医治,却不幸并发脑溢血,于1865年2月10日在罗马逝世,终年61岁。

万能博士亥姆霍兹

能量守恒定律是19世纪的重大科学发现之一。亥姆霍兹(Hermann Ludwig Ferdinand von Helmholtz,1821~1894)曾为这个定律的建立起过重要作用。他是德国物理学家、生理学家,1821年8月31日诞生于德国柏林附近的波茨坦的一个贫穷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一位哲学和文学教师。

亥姆霍兹幼年体质比较弱,父亲在家里亲自给他进行初级教育,不仅教他许多基础知识,而且还教会他拉丁语、英语、法语。亥姆霍兹小时候算不得聪明,学话也晚,但是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问东问西。他在父亲的指导下养成了看书的习惯,曾经看过海吉利的《自然哲学》等书。亥姆霍兹对物理学特别爱好,但是父亲劝他学医。1838年他进入柏林的弗里德里奇·威海姆医学院学医。由于医学院师资力量不足,学生们常要到柏林大学听课,他在那里结识了著名生理学家缪勒(1801~1858)和物理学教授马格诺斯(1802~1870)。

亥姆霍兹1843年毕业,应征到普鲁士军队当军医。1848年前往阿尔贝托大学任解剖学助理研究员和非常任生理学教授。1849年他应聘柯尼斯堡大学生理学和普通病理学教授。1858年任海德尔堡大学生理学教授。1871年接替马格诺斯任柏林大学物理学教授。1873年当选为英国伦敦皇家学会的外国会员,被授予柯普利奖章。1882年受封爵位。1887年被任命为新成立的柏林复洛滕堡物理技术学院院长。

亥姆霍兹原来是研究生理学的,在对生理过程和动物热的来源进行分析的时候,发现著名化学家李比希的活力学说有问题。李比希认为活的机体会从一种“活力”取得能量。亥姆霍兹认为,如果生物机体除了从食物发热取得能量外,还可以从某种“活力”得到能量,那么生物机体就成了永动机。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人不吃饭也可以从“活力”中得到能量而活下去。亥姆霍兹认为永动机是不可能实现的。他把自己的观点加以整理,写成《论力的守恒》一文,送到德国《物理学年鉴》,但却,被主编泼根道夫退了回来。

亥姆霍兹坚信自己的观点。1847年7月2日他在柏林物理学会的一次讲演中报告了这篇论文。

他全面阐述了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认为不仅热能和机械能,而且各种形式的能都是等效的。他用12mv2来表示“活力”,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动能。这篇论文表明,亥姆霍兹是能量守恒定律的创立者之一。

亥姆霍兹对电动力学也很有研究,是正确阐述法拉第和麦克斯韦理论的第一批德国学者之一。他证明了法拉第感应电流之所以存在是由于能量守恒的结果。1871年亥姆霍兹普预言电磁感应的传播速度是每秒31万4千千米。1881年他从法拉第电解定律分析出电的基元可能是粒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878年夏季,亥姆霍兹在柏林大学出了一个物理竞赛题目,征求用实验方法验证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在亥姆霍兹的鼓励和指导下,他的学生赫兹经过八九年的探索,终于在1887年成功地作出了电磁波的传播实验。

此外,亥姆霍兹对人眼的光学结构、色觉和乐音的物理性质都很有研究。1856年~1868年,亥姆霍兹完成了《生理学手册》的编著。他是第一位用物理学的方法研究神经系统的学者,1850年他成功地测量出神经脉动的传播速率大约是10倍声速的数量级。

亥姆霍兹是19世纪一位“万能”博士,一身兼任生理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以及机智的实验家等多种头衔。19世纪末,一位评论家对亥姆霍兹写过这样的话:“他从研究生理学开始,解剖了眼睛的耳朵,探索它们是怎样起作用的,准确构造是怎样的。但是,他发现要研究眼睛和耳朵的作用,就不能不同时研究光和声的本性,这导致他研究物理学。当他开始研究物理学的时候,已经是这个世纪最有成就的生理学家之一,以后他又成了这个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可是他又发现,要研究物理学不能不掌握数学,就又研究数学,成为这个世纪最有成就的数学家之一。”

第一个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科学家伦琴

伦琴(Wilhelm Conrad Rontgen,1845~1923)是德国著名的物理学家,1845年3月27日诞生于鲁尔河流域伦内普(Lennep)的一个商人家庭。

同类推荐
  • 快乐学习丛书-如何成为小健康专家

    快乐学习丛书-如何成为小健康专家

    什么是快乐?快乐是社会的认可,是心灵的满足,是成功的愉悦。让学生在在追求成功中享受学习,享受快乐。因为有了快乐,才会产生更大的兴趣,兴趣是成功的老师,学习无疑是成功的,有效的和快乐的。
  • 人体怪象博览(开启学生智慧的科技博览)

    人体怪象博览(开启学生智慧的科技博览)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如何使孩子具有较高的素质和能力,以适应时代的要求,从小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至关重要。为此,我们精心编辑出版了本丛书,力求从多方面、多角度开阔孩子的视野,增长孩子的知识,启迪孩子的智慧,开发孩子的智力,陶冶孩子的情操,从小培养孩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 雪豹悲歌

    雪豹悲歌

    动物小说之所以比其他类型的小说更有吸引力,是因为这个题材最容易刺破人类文化的外壳和文明社会种种虚伪的表象,可以毫无遮掩地直接表现丑陋与美丽融于一体的原生态的生命。
  • 世界儿童故事经典——天文故事

    世界儿童故事经典——天文故事

    有一种东西叫做钻石,如天上的星星,风雨的岁月和空间,凝固成人类精神的永恒,它跨越了国界、语言、年龄。“注音版影响孩子一生的名著”系列图书,每一本都是你生命中不可不读的经典。
  • 班级图书角系列:我的第一本童话经典

    班级图书角系列:我的第一本童话经典

    《班级图书角系列:我的第一本童话经典》以生动、有趣的故事,特别是孕肓于故事中的道理,以及活泼、美观的版面,而给予他们以智慧上的启迪、心灵上的冼礼、知识上的传授与阅读上的享受:《班级图书角系列:我的第一本童话经典》注重在培养孩子智商的同时,愈加重视他们的情商教育,培育他们的为人处世之适,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内容精炼、语言简洁,具有有很强的可读性、趣味性和知识性,是一部值得广大少年儿童珍藏、阅读的成长必读书。
热门推荐
  • 田园之农媳难当

    田园之农媳难当

    王岚烟意外得到灵泉空间,以为摊上大事儿了?结果末世没影儿,却在采购物资的路上仗义救人把自己给搭进去了,意外穿越成了农家冲喜媳妇!陌生的朝代,冲喜的媳妇儿;不受欢迎的婆家,腿脚瘫痪的夫君。王岚烟暗自打气: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灵泉在手,携手夫君,种田养包子!
  • 跌金莲

    跌金莲

    一株金莲跌乱世,东海蓬莱修正法。下山历遍人间劫,破见善恶方是我。
  • 诡已成皇

    诡已成皇

    中州划分了四海洪州,一地常年冰寒名为云图;一地之人身藏蝶茧,天赋神人;一地山魈异兽泛滥;一地断绝世道。这是一个诡异的故事,出现的每一个人都可能是最后的梦魇,最后执行任务的杀手。一切源于十五年前,云图覆灭九天,各路内鬼潜入云图。一切诡计就此展开,究竟是诡者成皇,还是谋者做庄……
  • 朝花夕拾古记

    朝花夕拾古记

    她,从一个小乞丐一朝贵为公主;他,无双公子,江湖神医。一顶大红喜轿子抬向何家?!师徒二人是否再有爱恨交集?看今朝天下第一悲剧!
  • 魔渊记

    魔渊记

    万年前,魔渊现世,天下巨变,大陆东西两分,魔种其出,三卷天书飞向星辰大陆成就道佛两教。数千载后,山海前有个叫余小渔的渔夫正在钓鱼,只见他抬头仰望诸天星辰,心中悲叹,因为种魔在他心中。且看一场逆天改命之旅,余小渔的故事并不精彩却值得一看。(因为工作原因更新可能不会很稳定!还是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 梦回民国,三少的外交夫人

    梦回民国,三少的外交夫人

    一朝穿越,闫阅欢本是21世纪新时代女性,精通八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外交翻译官却穿越架空到了民国时期成为沧州闫府三小姐一场邂逅,闫阅欢为了好友打抱不平便惹上这个沧州城里的“军中枭雄”当珠联璧合,喜结连理时整座沧州城都知,这门亲事全是闫三小姐一厢情愿。那尉迟三少早在两三年前便金屋藏娇了那时整座沧州城传遍了,这刚新婚的少帅夫人即将成了下堂妻,而那娇可人即将摇身取代她的位置!当烽火连天、兵荒马乱,那传说中的“军中枭雄”却遭暗算被俘,整个沧州城处于恐慌中,那一抹纤细坚韧的倩影带领着千万人马,一举并进北疆城此后,沧州城的老百姓便对这少帅夫人刮目相看,一句谚语也因此流传开来“娶妻当娶闫阅欢,睿智救夫平北疆”
  • 五行之帝遗

    五行之帝遗

    世间就是这样,从来不缺故事。而这本书要讲的是子小的故事。
  • 王牌宠妃

    王牌宠妃

    他有倾国容貌,倾世权力。扮猪吃老虎是他的强项,改头换面更是他的拿手好戏。邪魅妖冶,勾人心魂。他是天下最优雅的猎人,等着他的猎物上钩……她是丞相府最不受宠的九小姐。阴差阳错下,她撞进了一桩惊天阴谋,撞出了一段诡异缘分。从相府小姐沦为卑贱宫女,她一跃成为轩辕第一宠妃!这是一场爱情的天平游戏。这端是他,那端是她,真情作砝码。谁先沉下去,谁就要认输!是谁主导这场戏?是谁先失了魂?且看他和她,在这场爱情游戏中,如何步步追心!
  • 莫名其秒

    莫名其秒

    当流失的岁月渐渐划过天空,抬头时,才发现原本的蓝是那么的美好,我们试图抓住点什么,触手间却是一片虚无,低头看着自己的手心,脸颊残留的泪痕那是青春的痕迹。
  • 爱情句号

    爱情句号

    皮皮为我们讲述了上段如水般美丽的清感故事、小说从一本遗失的日记开始,一个步入中年的独身女性的内心世界层层浮现,围绕着爱的渴望和恐惧,缠绕在爱的鼓舞与失望中;另一个在绝望中挣扎的已婚女人、因为丈夫瞬间的绝望情绪永远地离开了;一个发誓不结婚,声明对爱情失望的聪明女人,终于被爱情抓住,当她准备迎接爱人时,爱情却停止在她永远无法企及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