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75200000024

第24章 2 外国直接投资在中国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对于资金短缺的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投资作为一种外部资金来源,可视为跨国公司对东道国经济增长做出的最主要、最直接的贡献之一。对于国内储蓄率较高、有较强的投资能力的发展中国家,只有当跨国公司因其具有某种优势,比东道国企业更具有竞争力时,跨国投资才会发生。此时,相对于国内投资行为,吸引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可以提高资金的配置效率,改善资产形成的质量。对于我国来说,跨国投资的上述两个作用同时存在,其各自的影响程度随时间的推移而有所变化。

7.2.1 外国直接投资在我国投资中的地位

1.中国利用外资可以分三个阶段。

1979~1990年之前,进入中国的外资虽然逐年增加,但引进外资的规模并不大。11年合计合同利用外资额是622.01亿美元,其中FDI为285.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额是418.94亿美元,其中实际利用FDI仅115.97亿美元。1991年直接投资占固定资产的比重也只有3.69%。

进入90年代以后,中国引进外国直接投资的规模迅速扩大,外商直接投资作为外来资金来源,在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额中所占的比重总体上呈现较大幅度的上升。1995年合同利用外国直接投资912.82亿美元,比1990年增长了7.2%,实际利用FDI为375.21亿美元,比1990年增加了9.2%。1996年合同利用FDI732.77亿美元,实际利用FDI突破了400亿大关,达到417.25亿美元。1999年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无论是合同利用外资,还是实际利用外资都出现首次负增长。但是,很快引进外资就走出了低谷,2000年吸收外资开始回升。

2001年底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迎来了跨国投资的新一轮高潮。从2002年开始,实际利用FDI突破500亿美元,2003年仍然略有增长。从1979年实行对外开放以来,截至2003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规模达到6795.58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达4997.60亿美元。

2.FDI在中国投资总量中的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长期以来我国是资金短缺的国家,利用外资弥补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是我国引进外资的目的之一。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外商直接投资作为外来资金来源,在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总体上一直呈上升趋势,期间1992~1998年是高峰阶段。从1999起直接投资占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开始下降,2003年回落到1992年的水平。这种变化可能基于这些原因,它表明利用外资经过一个阶段的发展,国内的技术和产业结构以及资金来源状况有了巨大的或者是根本性的转变。由于前几年实施的拉动内需的政策的收效,由内需带动的国内投资增加更快,国内对外资的关注程度可能发生了变化,利用外资将面临战略调整和重新认识的问题。

3.利用外资的方式发生变化。

外商独资企业的数量增加,成为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我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方式主要是合资、合作和独资企业,即“三资企业”。“三资企业”的发展重点在不同的时期有明显的变化。“六五”期间中外合作经营占相对优势,所占FDI的比重为38.3%;“七五”和“八五”期间,中外合资经营占绝对优势,所占比重分别达到57.4%和53.2%;“九五”期间,外商独资企业迅速增加,到2002年外资企业达22173个,2003年又增加到26943个,分别占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64.9%和65.5%,外商独资企业由过去的相对优势转为绝对优势,已经成为我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外商独资企业的数量增加,与近年来大型跨国公司纷纷进入中国市场有关。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随着外商对中国的信心的增强,外商独资企业将继续成为我国利用FDI的主要方式。

目前中国利用外资的方式,除了“三资企业”外,还包括境外借债、境外发债和境外上市或私募基金。自1999年以来,FDI占资本的流入比重的降低,由1998年的50.9%降为43.9%,这就说明资本流入的形式出现了多样化,也表明企业在利用外资的方式上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随着境内资本市场发展和企业对资本市场的认识的改变,以及政策上的支持,企业在境外上市成为利用外资的重要方式。2003年,中国境外上市筹集资金34亿美元,累计达到458亿美元。很多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包括银行)在境内和境外同时上市,这种方式更加适应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也有利于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更适应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竞争。

4.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将有重大变化。

截至2000年底注册登记的外商投资企业中,外方注册资本在第一产业的比重约为2%,第二产业的比重为64%,其中工业的比重为61%,第三产业的比重为14%。显然,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存在向第二产业倾斜的特征。外商直接投资的结构性倾斜,与我国产业对外开放度有关。在加入WTO之前,吸引外资的手段主要是对外资企业实施一些优惠的政策,比如对税收的减免大大地降低了外资企业的产品成本,提高了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因而吸引了大批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的外国直接投资者。加入WTO以后,我国对外资开放度变化最大的是第三产业,随着电信、金融保险、社会服务业等领域的逐步开放,进入第三产业的FDI比重将会增加,成为投资热点,这会对调整投资产业结构的偏差产生积极的影响。

5.直接投资的来源地发生变化,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增长。

香港和台湾地区一度曾是中国直接投资的主要来源。1984~1996年期间,实际利用外资的39.5%和5.5%分别来自港、台地区。2001年1~6月份,在外资主要来源地中,德国、美国、意大利、日本等发达国家,以及韩国、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实际到位资金呈快速增长,增长速度分别是96%、40.22%、28.61%、39%、35.84%,成为我国利用FDI的主要推动因素,这种情况表明,由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国内经济形势的好转,外商对我国的投资意愿的增强。

7.2.2.中国吸引外资与全球跨国投资的比较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大量吸收跨国投资。但是,90年代上半期和下半期中国外资流入的增速与全球跨国投资的增长速度相比变化很大。90年代上半期,中国外资流入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全球跨国投资的增速,中国连续四年吸引的外资占全球的投资比重高达10%以上,其中1994年达到13.5%。

90年代下半期,全球跨国直接投资总量继续增长的同时,中国利用外资的数量增长较慢,1996~2000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额一直徘徊在略高于400亿美元的水平,同期全球跨国投资额从3590亿美元上升到12710亿美元。我国利用外资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全球跨国投资增长速度,吸引外资占全球跨国投资的比重也持续下降,2000年降至1992年来的最低点及3.2%。2001年外商在华的投资速度明显加快。中国作为东道国的地位有恢复性上升,吸引外资占全球总额的比重上升到6.1%。2002年,在中国吸引外资继续大幅增长的同时,全球直接投资流入量连续两年持续减少,比上一年减少1/5,降至8510亿美元,是1998年以来的最低点,中国则以创记录的530亿美元的流入量超过美国成为2002年全球最大的跨国直接投资的接受国,中国吸引外资占全球跨国投资的比重也已上升到9.98%,这是发展中国家首次成为跨国直接投资的首选目的地。2003年,中国继续保持了全球最大引资国的地位。

中国作为东道国的国际地位还比较突出地体现在和大国相比外资在国内资本形成的比重位于各国之首。为什么要与大国相比较?因为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大国相对于小国而言,对内部资源的依赖性较强,外资在全部资本形成中的比重一般较低,将大国的这一比重与全球平均水平做比较意义不大,并不能完全体现中国东道国的国际地位。如果将中国与人口超5000万以上的大国家相比较,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外商直接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的比重明显的既高于发展中大国的平均水平,也高于发达大国的平均水平,在全部发展中大国中位居第二,在全部大国中位居第三。如果只将中国与人口超亿的9个国家相比,中国吸引外资在资本形成总额中的比重名列第一位。

同类推荐
  • 每天都会用到的生活经济学

    每天都会用到的生活经济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近年来经济学以一副通俗亲切的面孔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更多的人开始用经济学理论指导自己的经济生活,本书从出行经济学到职场经济学,从人脉经济学到投资经济学,从婚姻到房价,从新闻到国家政策……现代人行走于社会中可能涉及的经济生活皆被囊括其中,以简明的道理、易懂的语言细细阐释。
  • 中国经济思想史

    中国经济思想史

    本教材通过对古代、近代经济思想的深入研究,对现代经济思想、经济理论的及时总结和分析评述,对国外经济思想的融会贯通以及联系实际的比较分析,了解中国古代及近现代经济思想、经济理论的发展过程和主要内容,使广大师生认识中国的国情、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演化、对中国经济思想史与中国社会经济史的相互关系有深入的认识,有助于中国现代经济学的发展。
  • 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

    本书运用制度经济学的方法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第一次比较系统、完整地构建了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和框架。在分析制度起源问题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理论的两个基本假设;在经济活动与制度因素的关系中,提出了价值运动的两个制度条件;在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制度问题上,重点分析了产权制度、企业制度、生产总过程运行制度;结合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实践,对财产公有制度进行了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与西方新制度经济学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提出了比较研究的新观点。运用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实践进行了实证分析,从制度变革的角度揭示制度因素与经济活动效率之间的内在联系。
  • 创业与思考(第三集)

    创业与思考(第三集)

    《创业与思考(第3集)》为《创业与思考》的第3集集。全书搜集整理了孙珩超总裁自2003年创业以来具有代表性的重要讲话与著作,内容包含在银川大学教师节座谈会上的讲话,在银川大学与马来西亚英迪学院教育项目合作意向书签字仪式上的讲话,在银川大学“升本”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大催化投运后我们面临的形势和主要工作——在2007年集团第6次总裁办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为集团经济发展而努力奋斗――在宁东基地干部职工大会上的讲话等。《创业与思考》不仅是一部方法论,更是一部教科书,她为创业者和探索者提供了实实在在的经验。
  • 甘肃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研究

    甘肃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研究

    发展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对工业的要求,本书根据甘肃省的实际情况,对甘肃省如何实施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可行的策略。
热门推荐
  • 三界代理商

    三界代理商

    星宇从自己的衣袖里掏出两件物事,朝着叶珩就丢了过去,对着叶珩道:“你是天界第9527号代理商,这是你的临时通行证和你的身份证明,因为下界灵气减少,天界千百年来已无仙人飞升,由于有一罪大恶极穷凶极恶的家伙逃到凡间,为了避免为祸人间,所以经过筛选,你现在是天界在下界的临时特派员,为了让你尽快找到这个家伙,我们决定委派你为天界在凡间的代理商。”“而我则是你的上司,要不是现在事情繁忙,本来还得先给你净净身的,闲话不多说,现在你跟我去宝物殿开开眼界,要是出了半点的差池,我就唯你是问。”……
  • 世界之海

    世界之海

    有多少人在夹缝中寻求着生存,又有多少人因为挫折失去了希望,又有多少人拥有着无解运气或者是显赫的家世,还有多少人为了生存奋力的拼搏着,努力着,被打倒了无数次又站起来?这些看起来很无聊,或者很励志,但是,在自然面前,人人平等。
  • 食物相宜相克随手查

    食物相宜相克随手查

    本书共分蔬菜菌、肉禽蛋、水产、水果、五谷杂粮、调味品六大类,从每一种食物的食性出发进行科学分析,讲述100多种药食两用食材的搭配宜忌,以及食物相宜、相克的理由,帮助读者加深对每种食物的认识,避免无原则饮食给身体健康带来危害,帮助你构建健康的饮食生活。
  • 魔幻爱情学院

    魔幻爱情学院

    16岁高一女学生慕雪晴居然穿越了,并且还有个腹黑男不时折腾自己,天哪!这种生活到底什么时候才能结束?终于,等她明白了事情的一切真相后,却发现噩梦才刚刚开始……
  • 修真同學會

    修真同學會

    就读神冈高中的宋夏彦,于新学年遇上转校而来的李莲香。身为学道者的他凭异于常人的直觉察觉了李莲香身上有妖气存在。限于他法力不足,未能揭穿李莲香,只能和她进入斗缠状态……
  • 明朝复兴之路

    明朝复兴之路

    死而复生,却意外穿越到明朝,陌生的世界,陌生的人,他,林川为了生活,不得不融入明朝。日渐衰亡的明朝,能否因为他的出现发生转折,究竟是他被历史的洪流所吞噬,还是他逆流而上?这一切都等待揭晓。
  • 原配嫡女

    原配嫡女

    一不小心,穿书了。温宥娘以为自己穿到了一本继室文里,结果穿越十几年后才知道是另外一本书……【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无限之顶级美食家

    无限之顶级美食家

    这是一个热爱烹饪的家伙在无限的世界中寻找食材的故事。
  • 《资治通鉴》故事500篇

    《资治通鉴》故事500篇

    本书从历史名著《资治通鉴》中精选500则故事原文,加以注释、翻译、点评,旨在给读者提供一些历史知识,使读者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 高平作家丛书:土塄上的孩子

    高平作家丛书:土塄上的孩子

    夯者脸上开心的笑容,幽默风趣的夯歌,瞎子富才与高平鼓书,心地善良的父亲母亲……作者用朴实的文笔,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幅充满乡土气息的温馨画面。使我们在感受人间真情的同时,也仿佛看到了,作者那颗善良、朴实的心灵。城市化的今天,乡村正远离我们而去。“我确信乡村会永远存在,而且会以一种稳定的姿态坚守着脚下的土地”。多么善良朴实的百灵啊!我深深地为她这份对土地对乡村的执着而感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