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80800000026

第26章 参考文献

[1]亚当·斯密:《国富论》,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2]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3]马克思:《资本论》第1、第2、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4]德布拉吉·瑞:《发展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雷蒙德·W·戈德斯密斯:《金融结构与经济发展》,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6]爱德华·肖:《经济发展的金融深化》,上海三联书店1992年版。

[7]本·S·伯南克、托马斯·劳巴克、弗雷德里克·S·米什金、亚当·S·波森:《通货膨胀目标制:国际经验》,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8]马丁·舒贝克:《货币和金融机构理论》,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版。

[9]弗里德曼:《货币分析的理论架构》,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74年版。

[10]弗里德曼:《货币数量说——一种重新表述》,载《最适货币量论文集》,中华书局1974年版。

[11]弗里德曼:《货币政策的任务》,载《最适货币量论文集》,中华书局1974年版。

[12]弗里德曼、施瓦兹:《美国货币史:1867~1960年》,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3]阿赫塔尔霍塞恩:《发展中国家的货币与金融政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4]卡尔多:《货币主义的惩罚》,牛津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

[15]卡甘:《1857~1960年货币存量变动的决定与影响》,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1965年版。

[16]马丁·舒贝克:《货币和金融机构理论》,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版。

[17]米什金:《货币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8]琼罗宾逊·伊特韦尔:《现代经济学导论》,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19]弗里德曼、施瓦茨:《美国货币史(1867~1960年)》,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0]曼昆著,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4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1]曼昆著,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4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2]保罗·海恩(Paul Heyen)、彼得·勃特克(Peler Boettke)、大卫·普雷契特科(David Prychitko)著,马昕、陈宇译:《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第11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版。

[23]克鲁格曼·奥伯斯法尔德著,海闻等译:《国际经济学:理论与政策》(第六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4]蒙代尔著,向松祚译:《蒙代尔经济学文集(第二卷):一般货币与宏观经济理论》,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版。

[25]郭田勇:《我国货币政策体系的选择》,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版。

[26]李健:《当代西方货币金融学说》,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7]李扬:《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06》,社会科学文献出报社2006年版。

[28]孟建华:《中国货币政策的选择与发展》,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版。

[29]肇越:《金融资产膨胀与货币政策困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30]陈涛:《多目标:我国转轨时期货币政策的现实选择》,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31]丁文丽:《转轨时期中国货币政策效力的区域差异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32]丁欣:《中国货币环境与货币运行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版。

[33]范方志、赵明勋:《当代货币政策理论与实践》,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版。

[34]胡海鸥:《中国货币供给机制转轨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5]黄达:《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6]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7]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8]王小卫、宋澄宇:《经济学方法:十一位经济学家的观点》,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9]吴敬琏:《吴敬琏专集》,山西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40]樊纲:《樊纲自选集》,山西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41]时寒冰:《中国怎么办:当次货危机改变世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

[42]陈宪:《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

[43]王广谦:《中国经济改革30年(金融改革卷)》,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4]尚明:《当代中国的货币制度与货币政策》,中国金融出版社1992年版。

[45]宋立:《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金融体系重构》,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年版。

[46]李安勇、白钦先:《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渠道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版。

[47]李春琦:《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8]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货币政策传导课题组:《中国货币政策传导——理论与实证》,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版。

[49]陆前进、卢庆杰:《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年版。

[50]陈利平:《通货膨胀目标制并不能解决我国货币政策低效率问题》,载《经济学季刊》2007年第7期。

[51]储峥:《改革再贴现工具正当其时》,载《经济论坛》2007年第20期。

[52]范方志:《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际实践及启示》,载《中国国情国力》2007年第10期。

[53]何东期:《金融危机后的货币政策操作》,载《金融研究》2007年第5期。

[54]贺强、王罡:《论我国存款准备金率制度的完善》,载《价格理论与实践》2007年第11期。

[55]李鹏飞:《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模型及实证研究》,载《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9期。

[56]李仲阳:《向通货膨胀宣战》,载《消费导刊》2007年第10期。

[57]刘凤:《我国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工具的选择及其优化》,载《金融经济》2007年第18期。

[58]刘瑞:《日本银行加息之谜》,载《资本市场》2007年第10期。

[59]彭兴韵:《外汇储备不是财政收入》,载《环球时报》2007年3月12日。

[60]宋玉华、李泽祥:《麦克勒姆规则有效性在中国的实证研究》,载《金融研究》2007年第5期。

[61]唐安宝、何凌云:《人民币汇率传导机制的有效性分析》,载《国际贸易》2007年第10期。

[62]吴美焕:《20世纪90年代美国货币政策及对我国目前的启示》,载《特区经济》2007年第6期。

[63]吴晓灵:《国际收支双顺差下的我国货币政策》,载《中国金融》2007年第1期。

[64]谢婷婷:《货币政策规则的理论综述与启示》,载《商场现代化》2007年第1期(上旬刊)。

[65]熊鹏、王飞:《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有效性减弱的原因分析》,载《金融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5期。

[66]翟立宏、赵天荣、刘嘉汉:《西部地区金融体系的现状与发展》,载《经济体制改革》2007年第4期。

[67]张建梅:《欧洲中央银行货币政策透析》,载《科技信息》2007年第10期。

[68]张凯等:《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载《广西农村金融研究》2007年第4期。

[69]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课题组:《我国区域金融发展的差异问题》,载《中国金融》2007年第21期。

[70]周卫辉:《1984~1997年我国通货膨胀下的货币政策概况分析》,载《高校社科动态》2007年第2期。

[71]张秀清:《试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载《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年第6期。

[72]蒋瑛琨、刘艳武、赵振全:《货币渠道与信贷渠道传导机制有效性的实证分析——兼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载《金融研究》2005年第5期。

[73]冯晓明:《“中国适宜采取以通货膨胀为目标的货币政策”——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什金教授专访》,载《国际经济评论》1999年第5期。

[74]孙太清:《从有效需求不足到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流动性陷阱”》,载《财政研究》2002年第4期。

[75]许祥泰:《利率市场化要求的国债市场基本条件》,载《经济研究参考》2001年第23期。

[76]裴平、熊鹏:《我国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的“渗漏”效应》,载《经济研究》2003年第8期。

[77]王志强、王雪标、王振山:《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非结构化经验分析:来自中国的证据》,载《预测》2004年第5期。

[78]路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及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载《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第6期。

[79]陈飞、赵昕东、高铁梅:《我国货币政策工具变量效应的实证分析》,载《财经研究》2002年第10期。

[80]孙明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实证分析》,载《财经研究》2004年第5期。

[81]王雪标、王志强:《拟单位根过程的渐近性质》,载《应用概率统计》2002年第4期。

[82]周英章、蒋振声:《货币渠道、信用渠道与货币政策有效性——中国1993~2001年的实证分析和政策含义》,载《金融研究》2002年第9期。

[83]王钰、王稳:《建立和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体系的思考》,载《国际金融研究》2003年第5期。

[84]杨小娟、熊勇刚:《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实证分析》,载《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85]王国松:《通货紧缩下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渠道实证分析》,载《统计研究》2004年第5期。

[86]谢平:《中国货币政策分析:1998~2002年》,载《金融研究》2004年第8期。

[87]冀爱华:《商业银行行为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作用的实证分析》,载《金融经济》2007年第8期。

[88]王进才:《我国金融结构对货币政策传导影响探析》,载《现代商业》2008年第9期。

[89]李静:《货币政策传导中的路径扭曲和利益博弈》,载《世界经济情况》2008年第2期。

[90]苏亮瑜:《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及盯住目标选择》,载《金融研究》2008年第5期。

[91]戴媛:《托宾q与公司财务杠杆、业绩及股票价格的相关性研究》,载《科技广场》2008年第6期。

[92]白云涛、陈建付:《我国近年来货币信贷政策实践及其取向——伯南克和布林德CC-LM模型在我国目前条件下的适用性》,载《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93]朱正清、黄静茹、邵磊:《罗伯特·卢卡斯经典著作简介》,载《经济学动态》1997年第8期。

[94]黄国石:《理性预期学派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载《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3期。

[95]辜岚:《从货币传导机制看日本货币政策的失效》,载《世界经济研究》2004年第11期。

[96]秦嗣毅:《日本货币金融政策的演变》,载《现代日本经济》2003年第1期。

[97]王德忠、秦丽:《我国利率传导机制区域异化的内生逻辑》,载《财经科学》2008年第9期。

[98]刘淄:《资本流动与货币政策下利率、汇率传导途径》,载《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99]唐安宝、何凌云:《人民币汇率传导机制的有效性分析》,载《国际贸易》2007年第10期。

[100]戴根有:《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101]张洪武:《金融市场的发展深度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载《期货日报》2003年9月10日。

[102]任建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效果的实证分析》,载《金融与经济》2008年第5期。

[103]靳泽慧:《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现状、阻力与对策》,载《金融经济》2007年第16期。

[104]冯丹:《20世纪90年代以前拉美国家金融压抑的状况及其影响》,载《拉丁美洲研究》2008年第2期。

[105]王小丽:《从金融抑制与金融约束角度看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载《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第4期。

[106]黄振华:《中国利率市场化难在何处》,载《当代经济》2005年第8期。

[107]毛剑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及其强弱的实证研究——基于1978~1999年的计量分析》,浙江大学博士论文,2002年。

[108]任啸:《中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制度分析》,四川大学博士论文,2002年。

[109]卢庆杰:《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比较研究》,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03年。

[110]张洪武:《金融制度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博士论文,2003年。

[111]刘艳武:《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与选择》,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04年。

[112]张艾莲:《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动态有效性的经济计量分析》,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04年。

[113]欧永生:《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渠道”探讨》,华中科技大学博士论文,2004年。

[114]贾炳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博士论文,2004年。

[115]李南成:《中国货币政策传导的数量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博士论文,2004年。

[116]孙志贤:《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分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博士论文,2005年。

[117]于辉:《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05年。

[118]贾庆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货币政策理论与实践的演变》,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05年。

[119]潘永东:《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东北财经大学博士论文,2005年。

[120]习辉:《中国现阶段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湖南大学博士论文,2005年。

[121]张超:《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微观基础分析》,湖南大学博士论文,2005年。

[122]林涛:《论我国货币政策的资本市场传导机制》,西南财经大学博士论文,2005年。

[123]时文朝:《中国货币政策传导的环境问题研究》,湖南大学博士论文,2005年。

[124]徐子尧:《货币政策的资本市场传导机制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博士论文,2005年。

[125]奚雅丽:《论战后美国的货币、汇率政策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南京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

[126]王莉:《关于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探讨》,西南财经大学博士论文,2007年。

[127]郑志峰:《我国银行信贷传导渠道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博士论文,2007年。

[128]胡霞:《日本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货币政策回顾与借鉴》,西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

[129]张驰:《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研究》,西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

[130]王宗鹏:《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探析》,西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

[131]马海玲:《信贷市场缺陷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

[132]刘英:《基于资产负债表视角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

[133]唐毅:《我国银行监管体制的发展研究》,西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

[134]王莉:《关于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探讨》,西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

[135]乌永波:《金融监管独立性研究》,西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

[136]赵海云:《中国货币政策体系框架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博士论文,2008年。

[137]王光宇:《经济失衡格局下的金融对策——从伯南克的视角出发》,载《银行家》2007年第1期。

[138]Peter SRose,Money and Capital Markets: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Instruments in a Global Marketplace,6th edition,1999.10.

[139]Edwards,Sand Edwards,AC,1987,Monetary and Liberalization:The Chilean Experiment,Cambridge,Mass。Ballinger

[140]Fisher,I,1930,The Theory of Interest,New York,Macmillan。

[141]Gottschalk,Jan,2005,Monetary Policy and the German Unemployment Problem in Macroeconomic Models,Springer

[142]Haririan,Hehdi,1989,State Owned Enterprises in a Mixed Economy,Boulder。

[143]Beck,RLevine and NLoayza,2000,Finance and The Sources of Growth,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Vol。58.

[144]FNourzad,2002,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Productive Efficiency:A Panel Study of Developing Countries,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Vol。26,No。2,Summer。San Francisco,London,Westview Press。

[145]Paul RKrugman,Maurice Obstfeld,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heory and Policy(Fifth Edition),Addison Wesley Longman,2000,440-583.

[146]McKinnon,RI,1973,Money and Capital in Economic Development,Washington,DC:Brookings Institution。

[147]Mundell,R,1971,Monetary Theory,San Francisco,Cal,Goodyear Publisher。

[148]Amsden,Aand Euh,Y,1993,South Korea’s 1980s Financial Reforms:Good bye Financial Repression(Maybe),Hello Institutional Restraints,World Development,21(3)

[149]Bekaert,Geert,Harvey RCampbell,Lundblad,Christian,2006,Growth Validity and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25.

[150]Kaminsky,LGraciela,2006,Currency Crises:Are They All the Same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25.

同类推荐
  • 麦肯锡思维

    麦肯锡思维

    本书将详细讲解肯锡在长期为客户作者简介:洛威茨(RobKoplowitz),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沃顿商学院兼职教授,麦肯锡解决商业问题过程中,总结出的高效的思考方法,如MECE分析法、30秒电梯法则等。麦肯锡人通过这些独特的思考方法,在复杂而重大的问题面前心怀信念、勇于挑战,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商业难题。
  • 迪奥和他的时尚王国

    迪奥和他的时尚王国

    本书讲述20世纪最伟大的服装设计师克里斯汀·迪奥的人生传奇,全景式描绘这个时尚领域首屈一指的品牌的成功之路。
  • 现代管理学基础

    现代管理学基础

    本书共分九章,内容包括:管理与管理者、管理思想的发展、管理的基础、计划管理、组织管理、领导、管理控制、管理创新等。
  • 人格是最大的资本:培养最优秀的老板

    人格是最大的资本:培养最优秀的老板

    人类所从事的管理活动,是为了满足自己某方面的需要,实现自己某方面的目的。目的实现了,就是成功;目的没有实现,就是失败。失败和成功可以相互转化,但人类的管理活动是为了成功。人类认识管理规律,形成管理体系,是为了更快更好地取得更大的成功。从这个意义上,任何管理学都是成功学。在自然和社会压抑人的主体性的时代,管理学只是少数人成功的工具,与员工的成功不沾边。在人的个性、创造性、主体性高扬的今天,用成功学来定位管理学,使管理学成为成功学的分支,似乎有历史的必然性。同时,以成功学来定位整合管理学,体现了管理学的主体化、以人本主义为基础同科学主义的积极的动态的统一,也符合以人为中心的时代精神。
  • 制度才是真正的老板

    制度才是真正的老板

    很多企业在创立之初,由于创始人的能力和个人魅力出众,即使没有规范的制度,也能带领企业走向某一发展高度。然而,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或者创始人卸任之后,如果企业依然没有规范的制度,那么企业就很容易走下坡路。即便企业多聘请几个能力出众的管理者,如果没有一套好的制度,也难以把企业经营和管理好。
热门推荐
  • 刑法

    刑法

    袁继红、楼伯坤主编的《刑法(第三版)》是法学专业的一门核心教材,包括刑法总论和刑法分论两门课程,本教材在编写的总体思路上采用新颖的编写体例,在核心理论的基础上,充分体现理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将法律的程序性规范与司法解释中的具体规定融会贯通,通过典型生动的真实案例分析训练学生的刑事法学的实务应用能力。
  • 信使与罗盘

    信使与罗盘

    换一下简介好了…成年已久的大叔突然变身一个刚好成年不久的青春少女。遇上了一个讨厌非常的腹黑天然冷半御姐。在异界大陆上,一个现代穿越过去的半御姐和一只原土著半萝莉不得不说的悲剧故事。别人总说这是你的命,却是不知道其实这是你们两个人的命。---------------------------我是月更党,你信吗?
  • 再见了最美年华

    再见了最美年华

    一个小屌丝,不受本派待见,被迫成为户外专家和在户外练成高手。后来发现前20年人生不是自己的人生,当重新找回自己的时候,一切都不同了。不是简单地重生,因为所爱的人爱的不是现在的自己,要面对的恩仇,却是曾经的另外一个人留下的……
  • 特色甘薯

    特色甘薯

    《金阳光新农村丛书》围绕农民朋友十分关心的具体话题,分“新农民技术能手”、“新农业产业拓展”和“新农村和谐社会”三个系列,分批出版。“新农民技术能手”系列除了传授实用的农业技术,还介绍了如何闯市场、如何经营;“新农业产业拓展”系列介绍了现代农业的新趋势、新模式;“新农村和谐社会”系列包括农村政策宣讲、常见病防治、乡村文化室建立,还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一些知识作了介绍。本书为其中之一的《特色甘薯》分册,具体包括了:甘薯的种植经济效益及发展前景、江苏省近年来较有特色的品系等内容。
  • tfboys之仇家相爱

    tfboys之仇家相爱

    傍晚的彩霞如此耀眼,黄昏时刻,一个女孩哭哭啼啼。我恨你,我爱你,爱与恨合二为一,滋味如此难受。爱你却不能开口是如此痛苦,为何却不能开口呢?到底是爱还是恨,为何又判断不出呢?为什么要见面的,杀父母仇人之子,还要爱吗?珍爱,超过了彼此,却又不能和对方表白,只能暗暗埋在心里。已经千疮百孔的心岂能容忍如此巨大的痛苦,即使痛苦流涕,还是不能承认。报仇,报仇,为何要报仇,爱他恨他不能直说。痛苦,痛苦,求求你,原谅我,我们重新在一起,互相守护,永不分离!
  • 最强孩子王

    最强孩子王

    五个三十多岁的中年大叔,偶然的机会,群体穿越回了小学时候。到底这五个大叔以成熟的心态和超时代的记忆会做出什么牛事儿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 古爱

    古爱

    抱歉,我累了。不跟伱争了,我就是当放手了,不爱了。不知不觉,又回到了一开始的时候,我们都不记得对方,不知道对方。百里红妆,不晓吾独泣;洞房花烛,汝可想泪人…
  • 荣耀之绚光

    荣耀之绚光

    这是一个新的世界,名为特兰斯亚。这个世界因为与地球的一些联系,所以会出现一些令你熟悉的人。主角本是地球生物,却因为一些变故,换成了一个写出来的人物。这里有很多英雄,他们有好有坏,都会因为自己的追求而陨落。荣耀即吾之生命,对于大部分英雄来说,陨落并不是结束,而是永恒。看书前,请花费一点点时间,看看大陆史,因为特兰斯亚他是一个真实的大陆。
  • 耍酷真糟糕

    耍酷真糟糕

    这个雷杰真是没礼貌到了极点!她好心供应他早餐,他却说她煮的咖啡像毒液?!而且还因为忘了带钱付餐费,索性丢下一只百万钻表当抵押品,这简直是在找她麻烦嘛!原本他一直以为自己的心早已死寂,再也无法拥有爱人的能力,但是自从遇见了宋露怀之后,她的身影就不断浮现在他的脑海,干扰他的工作。
  • 锦凰归

    锦凰归

    被父所弃,寄人篱下,她本是国公府的大小姐却落地凤凰不如鸡。被表姐抢了婚事,一朝回到京都沦为所有贵女的笑柄。后母狠毒,继妹跋扈,她又如何面对回府后的步步荆棘?当她们更妄想对她的婚事指手划脚时,一卷圣旨将她卷入天下“杀局”而那一纸面具下的人究竟是谁,是她名义上的“三叔”?还是那凶名在外的“夫君”?且看一小女子锦心绣口化危局,携满身风华,锦凰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