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87600000013

第13章 奇趣游戏(3)

解:按照规定的取法,第二个人取后剩下的枚数必定是9的倍数。

因为总数是二三十枚,第一人取后余数只有20左右。第二人再取余下数的十位数与个位数的和,任何一个两位数减去它的数字和,余数都是9的倍数。这样,当第三人取后,表演者只要瞄一眼堆中剩余的数比9的倍数少几,便知道所少的数是被取走的了。

20.抢、让30

表演者说:“把30枚硬币放在一起,咱们轮流取,每次最多可以取3枚,最少取1枚,也可一次取2枚,谁得到最后的一枚,就算取胜。”

奇怪的是不论谁和表演者共同取,却总难取胜。

后来,表演者又做让30的游戏,即谁得到最后的一枚,就算失败。

结果,每次表演者都将最后的硬币留给了对方。

其中蕴含着什么奥妙呢?

解:因为30是3的倍数,要想最后取得硬币,必须保证自己所取的数与对方所取数的和是3的倍数。如,对方先取1,你则取2,对方取3,你也取3……,若表演者先取,就要调整到迫使对方取走“27数”。

让30则相反。

21.弹子告密

表演者拿出10个玻璃球说:“你们拿去把它任意分成两组,这球便会向我告密:甲组几个,乙组几个。”

大家看那些球并没有什么特殊,只是颜色有红、有绿。于是,同学们悄悄地将它们分成4个和6个两组。便说:“让你的宝贝球告密吧!”

表演者说:“别忙,请把甲组数乘以8,乙组数乘以2,将和告诉我。”

大家按照要求,很快地心算出来了:

4×8+6×2=44

便大声说:“和是44。”

只见表演者口中不停地喃喃着:“红弹子、绿弹子,快告密!”一会儿又说:“知道了,知道了!甲组4个,乙组6个。”

大家都非常惊诧。又重新作几次分组,表演者仍然猜得准确无误。

玻璃弹子是怎样告密的呢?

解:可用方程求解。

设甲组为x个,乙组便是(10-x)个。

根据题意可列如下方程:

x·8+(10-x)·2=44

8x+20-2x=44

6x=44-20

6x=24

x=4

即,甲组4个,乙组的个数是:10-4=6。

22.无言有数

表演者手里拿着一叠卡片,笑嘻嘻地说:“每次猜数,结果都是从我嘴里说出来,这一回我让卡片自己说。”

“卡片怎么能说话呢?”大家奇怪地问。

表演者将卡片一张一张亮了出来:“卡片虽然说不出话,它可以用自己身上的数字来表达呀!”

众人聚精会神地看着表演者亮出的一张张卡片:一共10张,每张的正面都写了数字:1、2、3、4、5、6、7、8、9、10。

“我把这些卡片数字向下摆在桌上。”说着,表演者把卡片一张接着一张,在桌上排成了一个横行,“你们把这些卡片,从左端一张一张移到右端。当然啰,不能超过10张这个总数,尽管我没有看到你们是怎么移的,我的卡片却能用数字,告诉我你移动的张数。”

表演者讲得神乎其神,大家听得似信非信,难道卡片也长了眼睛?大家迫不及待地跃跃欲试。

于是表演者转过身子,说:“开始吧!”

大家悄悄地把卡片从左端依次向右端移动了4张,便说了声:“好啦!”

表演者转过身,口里叨念着:“卡片无言,数在其中。”说着,翻开了左端第二张。

大家一看那卡片上的“4”字,一个个惊得目瞪口呆!

有人怀疑卡片上有暗号,可是每一张大小、颜色,都完全一样,看不出一点差异。

于是众人让他重新摆好,又试了许多次,每一次移动的张数,总是与表演者翻开的卡片上数字相符,卡片用无声的语言说出了移动的张数。

真是玄妙!

解:原来表演者把10张卡片排列成:

10、9、1、2、3、4、5、6、7、8

这样,不论对方从左端移几张到右端,表演者只要翻开移动后的卡片左端第二张,卡片上的数字必是被移动的张数。

如移两张到右端后,卡片就排列为1、2、3、4、5、6、7、8、9、10,翻开左端第二张,数字便正是“2”字,以此类推。

23.手称扑克

表演者说:“别人称东西用秤,我只用手便可以了。”接着手里拿出一副扑克牌说,“你随便拿出一叠,我只要用手掂一掂,就知道它有多少张。”谁都知道,一张扑克牌的重量是很轻微的,能用手称出一叠扑克牌的张数,确很玄乎。

众人便急着取过扑克牌,从中随意拿出了一叠。大家悄悄地数了数,共41张,便交给了表演者,催促道:“快称称看有多少张吧!”

“别忙!”表演者说,“请把这叠扑克牌张数的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相加。从这叠扑克牌中再取出加得数的和的张数,我再称。”

大家又悄悄地按照他的要求算出了:

41,两数字和4+1=5,41-5=36

而后,将剩余的牌交给了表演者。

只见表演者把扑克牌放在手上轻轻地掂了掂,立即说:“这叠牌共36张。”

接着又有几个人,连续按要求取了几次,每一次都被准确地称出了。

真神,大家惊奇极了。

解:因为任何一个自然数减去它的数字和,余下的数都是9的倍数。在一副扑克牌中9的倍数只有9,18,27,36或45。

表演者根据估计,便很容易地推测出手中牌的张数了。

一个自然数减去它的数字和,为什么余下数一定是9的倍数呢?

可作如下证明:

假设从一叠扑克牌中拿出了ab张。a为十位数,b为个位数,根据规定,可列成下述算式:

10×a+b-(a+b)

=10×a+b-a-b

=10×a-a

=9×a

最后的余数是9×a,表明余数一定是9的倍数。

24.天才记忆

表演者随手在黑板上写了许多行长长的数字:

①11235831459437

②22460662808864

③33695493257291

④44820224606628

⑤55055055055055

⑥66280886404482

⑦77415617853819

⑧88640448202246

⑨99875279651673

然后说:“这些数,我只是按题号信手写来,现在不论你说哪一题,我都可以立即背出来。”

众人似信非信。共有九道题,每道题的数位都有十四位之多,谁能记得那么多!

于是纷纷提问,当场考验。

有人问第3题,表演者确实流利地背出了。

又问第7题,仍然背出了。

结果出了九道题,题题都被表演者熟练地背出。

众人惊奇得连声称赞:“真是记忆天才!”

解:原来表演者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写数的:

每一行的数字,在后面的数总是与它相邻的前两个数的和。如果前两个数的和是两位数,便舍弃十位数,只记下个位数。这样,对方只要说出题号,如第3题,表演者便立即可以背出:33695493257291。

25.速算魔块

表演者拿出五枚小小的正方体,每个正方体的每个面都写上各不相同的三位数。它们是:

第一枚:147、345、543、642、741、840

第二枚:459、558、657、756、855、954

第三枚:168、267、366、564、663、960

第四枚:179、278、377、773、872、971

第五枚:186、285、384、483、681、780

表演者说:“将这五枚方块混在一起,不论你如何摇晃,任意抛下后,它的顶上面五个数字和,都可立即得出。”

真能如此,确可称为“魔块”了。因为五枚方块上一共有30个三位数,它们任意地排列组合,得到的加法算式便很多很多了。每一道都是五个三位数相加,能迅速得出和来,够神奇了!

于是有人抓起五枚方块,在手中摇晃了一会,又抛在桌上。只见那五枚方块顶面的数分别是:543、657、366、377、384。

“这五个数的和是2327!”表演者很快答出。

又有人摇出的数是:147、459、168、179、186。

“这五个数的和是1139!”

有人又摇出了:345、756、663、278、286。

“和是2228!”表演者仍很快地算出了!速度超过计算器。

什么诀窍呢?

表演者说,他是这么计算的:

先求出各个数的个位数的和,用得数作总和的末两位(若得数是一位数,需在数前补0),再用50减去这个得数,将得到的差作总和的前两位数。因此,很快就算出了总和。

可是,做这样运算的道理是什么呢?

解:认真分析一下五个方块上的数,可发现它们具备以下特征:

1.每个方块上的各个面上的数,中间的一个数都相同。它们分别是:4、5、6、7、8。

2.同一个方块上的各个数,首尾两个数的和也相同,它们分别是:8、13、9、10、7。

根据这个特点,顶面上五个数的和便有规律了。

设顶面五个数的个位数分别为x1、x2、x3、x4、x5,这五个数可以表示为:

第一枚:100×(8-x1)+40+x1=840-99x1

第二枚:100×(13-x2)+50+x2=1350-99x2

第三枚:100×(9-x3)+60+x3=960-99x3

第四枚:100×(10-x4)+70+x4=1070-99x4

第五枚:100×(7-x5)+80+x5=780-99x5

这五个数的和便是:

S=840+1350+960+1070+780-99×(x1+x2+x3+x4+x5)

=5000-99×(x1+x2+x3+x4+x5)

设x1+x2+x3+x4+x5=N则

S=5000-99N=50×100-100N+N

=100(50-N)+N

其中,N恰是五个数尾数的和,为总和的末两位数。10050-N),恰是总和的前两位数(百位以上的数)。

因此,表演者的算法是符合算理的。

26.猜年龄、姓氏

表演者拿出七张卡片,每张卡片上都写满了数字和姓氏(如图)。

表一:

同类推荐
  • 新课标课外快乐阅读丛书——快乐心灵的幽默故事

    新课标课外快乐阅读丛书——快乐心灵的幽默故事

    快乐阅读,陶冶心灵,这对于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促进终身学习等都具有深远的意义。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能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的蓝天。
  • 阅读中华国粹-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香文化

    阅读中华国粹-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香文化

    阅读中华国粹系列是一部记录中华国粹经典、普及中华文明的读物,又是一部兼具严肃性和权威性的中华文化典藏之作,可以说是学术性与普及性结合。丛书囊括古今,泛揽百科,不仅有相当的学术资料含量,而且有吸引入的艺术创作风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传统文化的许多部类都可溯至先秦,香的历史则更为久远,可以一直追溯到殷商以至遥远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 7招赶超优等生

    7招赶超优等生

    学习方法是一个学生成绩优秀的关键。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不会有成功的学校教育。改变孩子的学习状态,要从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起。只有在科学学习方法的指导下,才可能取得好成绩。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就能早日赶超优等生。
  • 文人墨客(新课程百科知识)

    文人墨客(新课程百科知识)

    本书讲述中国历史上的名人,记载他们的故事,让他们的故事流芳百世。
  • 中学化学课程资源丛书-化学新看台

    中学化学课程资源丛书-化学新看台

    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素质的培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本套丛书集知识性与实用性于一体,是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及教师在进行引导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套实用工具书。
热门推荐
  • 情逢敌手:首席甜心宝贝

    情逢敌手:首席甜心宝贝

    叶娅是叶家大小姐,在叶家这个豪门家族的夹缝里卑微活着。一场只有利益的豪门联姻,她被迫接受。公布婚讯后第一天,她亲眼目睹未婚夫搂着别的女人进酒店,还当面对着她说:你不过是景家一枚利益棋子。一气之下,叶娅做了个25年来最疯狂的决定。一夜间,水性扬花、未婚先孕、豪门退货铺天盖地而来的新闻,让叶娅成为宁城最大的笑话。婚姻有时候就是将错就错,你与我,能否一错到底?如果婚姻是一场博弈,以爱的名义,我能否脱颖而出?
  • 快穿之女神成长记

    快穿之女神成长记

    舒宁喜欢看小说,最近尤其爱看快穿文,谁能告诉她为什么她看着看着自己就变成了一个快穿任务者了呢?好吧,就当体验生活了呗。因时空秩序紊乱,女配变成了女主,而原女主的生活就悲惨啦,舒宁的任务就是让原女主重新过上属于她的幸福生活。PS:第一次写文,写得不好请大家多多包涵,欢迎大家指点。
  • 高冷校草:夫人,别想逃!

    高冷校草:夫人,别想逃!

    十年前,她本是千羽世家的大小姐,却因为父亲在外面找后妈且带来个妹妹回家,导致这个美满的家庭支离破碎,十年后,她是黑道的王者,那些以前欺负过她的人她统统不会放过。他,慕容家族的独生子,是千万女性的梦中情人。当他遇上她,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是相爱还是相杀?当一次意外使她消失了三个月,再见时她却已经不记得他了,当他们再次相遇,她看他的眼神就像一个路人,而且身边还多出了一个男人?!从此高冷校草开始了一场长途漫漫的追妻之路。若是想继续看的去看《魅世之音:高冷校草独家爱》薄七颜著。
  • 霸道总裁遇甜美小萌妻

    霸道总裁遇甜美小萌妻

    我要你们陪葬!从此,我们恩断情绝!说着无情的话,心里却痛到麻木!
  • 规则之主

    规则之主

    当万物回归之时,当规则出现之时,就是"他"的出现之时
  • 笑话王中王:幽默解闷小故事

    笑话王中王:幽默解闷小故事

    《笑话王中王》系列收集了大量的幽默故事,一则笑话能够让我们感到快乐喜悦,一则笑话可以使我们获得轻松解压。只有在一个轻松幽默的环境下,我们才能笑口常开,才能笑对人生。
  • 穿越洪荒录

    穿越洪荒录

    穿越人士张强穿越洪荒,发现洪荒不是那么好穿越的,没有先天至宝一筐罗,没有修到圣人的功法,没有拜师鸿钧,算了,还是拜老子吧,先保证小命再说,还有,要是修不成圣人就灰灰了,所以,圣人还是要的,嘿嘿,绝对不能给咱穿越人士丢脸啊。
  • 重生回到1999
  • 西北遥相望

    西北遥相望

    短暂相遇的长途中,流年经风起,想说的话一定要及时说,相爱的人也一定要紧握,陪伴的人也必定长久。
  • 未婚妻通缉令

    未婚妻通缉令

    六年前的黑暗里,他和她看不清楚对方的模样,抵死缠绵……消失六年,她强势归来,和他再遇。在她三番五次惹怒那如狼似虎的腹黑三少爷之后,终于被吃干抹净……“女人,是你先招惹我的!”他狠狠擒住她的红唇,在她身上留下只属于他的痕迹,“你偷了我的第一次,就必须对我负责!”--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