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89100000015

第15章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基本内容(1)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内容十分丰富广泛。本着“古代存在,现实需要”的原则,概括起来主要有:孝敬父母教育;尊师敬长教育;团结友爱教育;立志勤学教育;自强不息教育;谦虚礼貌教育;诚实守信教育;严己宽人教育;先人后己教育;见义勇为教育;整洁健身教育;求索攻坚教育;勤劳节俭教育;见利思义教育;爱国爱民教育;天下为公教育,等等。

(一)孝敬父母教育

孝敬父母,这是人类相生相养的自然情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础,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规范。

在春秋战国时,许多伟大的思想家都论述过这个问题。孔子首创私学,把“孝”放在教学首位,说是道德的根本。强调“君子务本,奉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舆。”墨子提出“孝,利亲也,以亲相爱”,“父子不慈孝,天下之害也”。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提出国家要“申之以孝悌之义”,在家庭养老的条件下,要使“颁白者不负载于道路”,“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我国古代很重视“孝道”,认为“忠臣必出孝悌之家”。汉文帝刘恒身体力行,其母薄太后常病,“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带,三年,奉养无怠。汤药,非口亲尝弗进,仁孝闻天下。”并且颁布“孝廉法”,作为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之一。

事实表明数千年文明史,尤其两千年封建社会中,“孝”一直是家庭最重要的伦理道德。虽然,被封建统治阶级所利用,但不可否认,在没有任何社会保障的社会里,“孝”在保障老年人的生存病养方面,在维护家庭的自然衔接与演进方面,在稳定家庭与稳定社会方面是有其积极进步的社会意义的。

毛泽东在战争年代,曾指出忠孝问题,他说我们提倡忠孝不是忠于某一个人,孝于某一个人,为国家尽忠,为民族尽孝就是最大的孝。把古代“不独亲其亲”,“老吾老”的传统美德,熔炼、提升为革命传统美德。在这种思想道德观念的支配下,许多革命烈士通过尽“忠”去实现尽“孝”,积极投身革命,解放全中华的父老双亲,使其从根本上改善政治、经济地位,实践了“最大的孝”,体现了最大的“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进一步继承发扬了“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共和国的宪法中不仅将赡养父母列为儿女的义务,而且在公共福利事业中,建立、发展、壮大了社会主义的敬老事业,形成了良好的健康的社会道德环境。

当前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继承和发扬“孝”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孝敬父母教育,对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民族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首先,有利于解决目前家庭伦理道德中存在的缺陷问题。可以有效地解决中国进入老龄社会面临的严重社会问题。因为家庭养老在国家社会保障水平低的条件下,仍是绝太多数人依靠的重要形式,特别是在农村。

其次,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只有家庭稳定才能社会安定,而孝道在维系、稳定家庭中具有任何其它道德不可替代的作用。提倡“孝”,明显优点,一是范围小,限于家庭,十分具体;二是孝的对象是双亲,与每个人的关系密切;三是邻里友好、亲戚同事之间,易于彼此舆论监督、道德评价,非常直接。总之,“孝”,能有力地把家庭道德建设提到一个新水平。家庭精神文明水平高了,必然进一步带动整个社会风气的改观,从而切实提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

第三,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一个人对父母不能尽孝,不可能处理好和兄弟、亲友、师长、同事、集体和国家的关系。如果一个人孝敬父母,一般情况下在社会上是遵纪守法,与人和睦相处的,能够自觉控制自己的行为。他们不愿意因自己的不负责任累及父母、家庭。这样的人多了,整个民族的文明素质也就提高了,社会环境也就安定祥和多了,也必然能进一步促进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

加强孝敬父母教育,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对中小学生进行孝敬父母教育,其具体内容是:1教育学生树立“孝敬父母光荣,不孝敬父母可耻”的荣辱观念和人伦意识。使他们懂得“奉事老人,不是封建,不是资产阶级思想,而是人类美德”的道理,从而能自觉地做到体贴、关心、尊敬、热爱父母。做一个懂孝敬,讲孝行的孩子。

2教育学生不断提高“孝”的境界,从思想情感上去热爱、尊敬父母。中国人讲孝,既重赡养,也重视心里关怀和内心愉悦。在有些人看来,父母老了,不能自食其力了,做子女的养活他们,使他们吃穿不愁,也就算报答养育之恩了。孔子不同意这种观点。他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孔子强调“敬”,认为仅仅“能养”是不够的。所以,教育学生孝敬父母应在既养又敬上下功夫。在家不仅应主动承担家务劳动,减轻父母家务负担,而且应从思想上,尊重父母意见和教导,经常把生活、学习、思想情况告诉父母。外出和到家,要向父母打招呼。在外地读书,应经常写信汇报情况,不叫父母挂心。对父母有意见,应有礼貌的提出,不和父母吵架。如果发现老人有不正当行为,应耐心劝阻,不要同流合污,要坚持原则。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对老人负责。

3教育学生继承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在古人理想的“大同世界”中,要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强调孝敬父母,并且推己及人。就是说要教育学生不但孝敬、供养自己的父母,而且要能关心和爱护全社会的老人。形成全社会尊老、敬老的淳厚民风,让每位老人安度晚年,老有所养,老有所终。

(二)尊师敬长教育

尊师敬长,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规范,是人类的最基本情感。其本质就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对青少年进行尊师敬长教育,是人类生存、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

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把“教”与“政”视为同等重要,主张实行礼义教化。荀子将君师并称,认为“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唐代的韩愈说:“举世不师,故道益离”,认为只有尊师重道,整个社会才能按照“道统”的方向顺利发展。宋代的苏轼说:“斯文有传,学者有师”,认为教师对于发展文化,培养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

由于历代提倡尊师重教、尊师敬长,古代流传下来这方面的故事许许多多。如,《子贡尊师》《魏照尊师》《李世民教子尊师》《张良拜师》《陆佃千里求师》等等。这些故事生动形象地记叙了莘莘学子不辞劳苦,虔诚拜师的历程,也展示了师者德高望重,悉心育人,传道授业的崇高的思想境界。

尊师敬长在近现代更加得以发扬。毛泽东、李大钊、刘少奇、陈毅等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是尊师敬长的典范。他们身为领袖人物,对自己的老师们执弟子之礼;他们博学多才,仍虚心好学,以长为师;他们不仅重视学业的进步,更重视自己品德和意志的修养。

古往今来,尊师敬长,已成传统,代代相传。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为确立人民教师的政治地位,国家决定从1985年起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经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从199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以法律手段保障教师的合法权利,提高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次,对中国牢固树立尊师重教、尊师敬长的良好社会风尚将起到重要的稳定的保障作用。

为了继承和弘扬尊师敬长这一传统美德,对中小学生进行尊师敬长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尊师敬长教育的具体内容是:1教育学生尊师重傅,懂得“国之将兴,必尊师而重傅”的道理,让学生自觉做到尊敬老师,尊重老师的劳动,接受老师的教导,服从教职员工的管理。对老师有意见和要求,能善意诚恳地提出来,不许顶撞老师。让学生明白,师,是特殊的“长”;师生关系,是特殊的“长幼关系”。从这个角度尊师也是敬长的表现。

2教育学生要尊敬长者。长者,一般指无血亲关系的年长者。古代规定“年长以倍,则父事之”,即对比自己年龄大一倍的人,就应象对待自己父亲那样对待,称为“长辈”。所谓长者、老者往往经验丰富。人之所以成为人,在于人类可以创造文明,而文明说到底不过是一种积累。每一代长者都把其积累的经验和知识传给下一代幼者,才有了人类的今天。所以,对于幼者,应该养成谦虚礼貌之类的好品德、好习惯,尊师敬长、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从长者手里学到知识与本领,使其继承、发扬。

3教育学生懂得手足亲情,兄友弟恭。兄弟关系是“长幼关系”,幼敬长;是中国人伦基本规范,所以尊师敬长,包括兄弟、姐妹、兄妹、姐弟等关系。“兄友”,就是兄长(姐姐)要爱护弟妹、关心弟妹,并以身作则,在各方面做弟妹的榜样。“弟恭”,就是以恭敬的态度多向兄妹学习,接受他们的关心和劝诫。广义地说,这样亲爱友好,相互帮助的兄弟之情还适用于所有的平辈的血亲关系,以及非血亲的更广泛的年龄差不多的人。即“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使“兄弟之情”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三)团结友爱教育

团结友爱,是中华民族人际关系的重要伦理准则,是华夏社会和炎黄子孙繁衍不息、繁荣昌盛、稳定统一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柱。

团结友爱作为一种社会的公德和准则,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优良传统。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了“仁”即“爱人”的道德学说,奠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友爱互助、精诚团结的伦理思想基础。孔子以后的名家大师诸多代表人物,在仁爱互助伦理道德方面又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补充、发挥和深化。象墨子提出“兼相爱、交相利”;孟子提出“仁者无敌”,“得道多助”;诸葛亮提出“集众思、广忠益”,等等。使仁爱、互助、团结、协力成为维系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公德准绳和行为规范,并逐步发展成为道德理论体系。

团结友爱作为一种优良的道德思想和行为,表现于社会历史生活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领域。如在兄弟之间,骨肉相依、同命相连、相濡以沫;在朋友之间,亲如手足、休戚相关、患难与共;在君臣之间,君明臣贤、肝胆相照、同心同德;在民族之间,和睦相处、平等互助、友好往来;表现在人与自然之间,厚德载物,包容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强调人遵循自然规律,保持生态平衡,保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毛主席讲“仁”像现在的亲爱团结。团结友爱作为一种道德思想行为和社会公德规范,对于形成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文化,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和推进作用。弘扬、继承中华民族团结友爱的传统美德,不仅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了万众一心的铜墙铁壁,汇成了坚不可摧、排山倒海的时代洪流,取得了推翻三座大山的民主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而且在进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今天,进行团结友爱教育,弘扬传统美德精神,使全国各族人民更加团结一致,振兴中华,发展改革开放大好形势,同样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重大作用。进行团结友爱教育的具体内容是:1教育学生认识团结友爱的意义与作用。使学生懂得团结就是力量。从历史发展看,团结友爱能促进生产发展。伟大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就是在小农经济占主要地位、生产力不发达、靠人民并肩劳作、团结互助的产物。从社会安定方面看,团结友爱可以维护社会稳定。我国56个民族,提倡、弘扬、光大团结友爱的美德更为重要,这是加强人民团结、各民族大团结、祖国大统一的基本保证。从个人生活角度看,团结友爱能使人民幸福,精神愉快,安宁和谐,事业有成。

2教育学生会讲团结友爱。会关心人、团结人。不与同学闹矛盾,有了矛盾,严格要求自己;会同情人、帮助人。对学习、生活有困难的人,特别是残疾人,要主动上前帮助,不袖手旁观看笑话;会尊重人、信任人。不揭人短,不给别人起绰号。不猜忌人,坦诚待人;会容让人、原谅人。对别人误伤自己或者错怪了自己,不要得理不饶人,要允许人家改正错误。

3教育学生要正确对待团结友爱。要为国家、为民族、为正义讲求大团结,不要搞小圈子,不要搞哥们义气、搞山头、搞帮派,搞不正当的团结。为维护革命团结,要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并做到对自己缺点错误不掩盖,对别人批评诚恳,不包庇、不隐瞒。此项教育应与学校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具有团结博爱的意识。

(四)立志勤学教育

立志勤学,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

立志勤学,“立志”与“勤学”两者之间紧密相联,它揭示了求知成才的方向和道德之间的辩证关系。只有立下宏伟坚定的志向,才会产生勤学苦练的决心;只有坚持不懈的勤学,才能真正实现宏伟坚定的志向。

自古以来,志士贤人都十分重视立志勤学的价值和意义,将其视为治学、求知、建业、立国的根本。《尚书·周官》中说:“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荀子说:“学不可以已。”唐代韩愈说:“业精于勤,荒于嬉。”宋代欧阳修说:“君子之学也,其可一日而息乎!”这些至理名言阐明了“立志”与“勤学”的辩证关系,突出强调了勤学对于学识、增智、成才的意义,并对勤奋学习的学风加以倡导与弘扬。

中国古代学子文人立志勤学的名人很多,事迹很生动。其主要特点:(1)自孔子始,逐步形成了读经研史的传统。汉代“独尊儒术”之后,儒家经典成为历代文人立志勤学的范本。(2)求学育人,具有早抓,抓小的特点。少小立志,自幼成才,不乏其人。如唐代的韦述,10岁就读了2000多卷古书,10岁就撰写唐史30卷。(3)治学严谨,攻读不辍,活到老学到老。明代的李贽,在50多岁时还拜焦闳为师学习了3年《易经》,从59岁到70岁,又到湖北龙谭的艺佛院读书著述整整10年。(4)艰苦勤奋,坚韧不拔,表现了强烈的求知欲和奋求欲。如“头悬梁”、“锥刺股”、“囊萤”、“映月”、“凿壁”,都生动地描述了读书人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坚持自学,不懈不馁,卓有造就的感人事迹。(5)在民间形成了注重立志勤学的时尚。流传了许多勤学格言,如“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等等。

立志勤学是求知启智的根本途径,是育人成才重要条件。进行立志勤学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立志勤学的精神,在市场经济形势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进行立志勤学教育包括以下内容:1教育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像古今中外所有伟大人物那样,少年立志,志在国家,志在人民,志在天下,矢志不渝。把“救国救民”、“为中华之崛起”作为自己人生奋斗目标,并为实现志向刻苦学习,无私无畏学习。

2教育学生勤奋学习。懂得勤奋学习是实现远大理想的基础的道理,并付诸于行动。学习要持之以恒,要有一个“挤”劲、“钻”劲、“韧”劲,切忌浅尝辄止,不求甚解,马马虎虎,粗枝大叶。在学习中,要讲求科学地学习方法,变苦学为乐学,有效地利用每分每秒,提高学习效率。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好学风,要“多思”,要好学好问,既不但向书本学习,更要向能者学习,向实践学习,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同类推荐
  • 菊与刀:揭示日本文化最隐秘污点的经典日本学著作

    菊与刀:揭示日本文化最隐秘污点的经典日本学著作

    读《菊与刀》,可以让你全面精确地了解日本和日本人一些奇怪的行为。为什么日本的明治维新会取得成功?日本人为什么要发动战争?他们是如何在战后迅速崛起的?日本人为何彬彬有礼而又倨傲蛮横?为何严谨恭顺而又放荡恣肆?为何顽固守旧而又勇于改革?他们为何既可以为天皇和国家剖腹又为何迅速停止抵抗成了美国的小弟?读《菊与刀》,还可以让你从另一个角度了解中国和我们自己。无论怎么说,日本文化曾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日本人对于传统的感情和态度与同样处于新旧、东西、文化冲突的中国人有着相似的情绪,而日本人是如何对待他们的传统的?他们坚决捍卫的是什么?毫无顾忌地抛弃的又是什么?他们接受西方的是什么?
  • 中国禁忌风俗

    中国禁忌风俗

    世象百态,无奇不有,然而禁忌风俗常常习焉不察。这是它的奇怪之处,也是它的独特之处,学界称之为“隐示文化”。一方之民,由于共同的禁忌,都不做某些事,都不说某些话,没有行为的表现,只在心里犯嘀咕,怎么观察?有什么办法?难,的确是难了些,不过办法还是有的。光用眼看不出来,那就再动动嘴;走马观花不行,那就深入田野。习俗要传承,禁忌有变化;横向比较,纵向考察。梦可勘,心岂不可度乎?于是,民俗学者的兴致来了,三翻七捣,普查钩沉,扑扑拉拉,没几多光景,竟把中国的民间禁忌搜罗了一大箩筐,资料、专著连篇累牍,禁忌的大门再也关不住了,禁忌的研究也渐渐深入,蔚为壮观起来。
  • 伏跗室书藏记

    伏跗室书藏记

    伏跗室是浙东著名藏书家冯贞群先生的藏书室,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冯贞群先生一生从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大力搜集、保存和研究古籍文献,积累达十余万卷。作者骆兆平长期负责伏跗室管理工作,对冯贞群生平及伏跗室藏书史深有研究。本书记述了作者在伏跗室管理工作中的亲历的往事和藏书概况,并介绍了伏跗室所藏的古籍善本;记述了冯贞群先生学术成就、事迹年表等。
  • 西方文论史纲

    西方文论史纲

    本书主要是以大的文学思潮为背景,着重介绍在众多思潮涌动中所出现的无法避开也不应当避开的文论家的重要文论思想。当然在一定程度上,适当地增加述评的分量,加大了篇幅,譬如19世纪的现实主义文论尤其是俄国现实主义文论。这是因为俄国现实主义文论对现当代中国的文论学习和研究产生了而且依然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当然,对于现象学文论、结构主义文论和解构主义文论等等,我们还是加重了介绍比例,那是因为它们的文论发展中承前启后的影响作用。但总体上还是秉着一个在“大思潮和大家不可漏”的前提下简洁明晰、提纲挈领地、历时性地介绍西方文论。
  •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埃及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埃及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内容与语言的重要来源。写作的素材、语言的积累、习作的技巧唯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获取。主题阅读为学生进行习作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因为主题阅读与随意读、泛泛而读效果是不一样的,有主题的阅读首先是主体的提炼与确立,在一个主题的统领下,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积累了大量的语言,丰富了情感体验,并从中习得方法,是解决学生作文时不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有效途径。
热门推荐
  • 都市转职师

    都市转职师

    我是你所知世界里的小蓝领、我是你未知世界里的大医师。纵然你身价千万,在未知世界里,也许一文不值。纵然你慵碌无为,在未知世界里,也许才华横溢。我在世间不断的行走,寻找德才兼备的你。至于什么德,什么才,咱们,稍后再议……程诚,一个未知世界的伯乐,现代都市里的转职师,年龄不是距离、性别不是问题,只要我愿意,徒儿,咱们换个职业可好?
  • 王者荣耀的故事

    王者荣耀的故事

    在一个叫王者荣耀的世界中,有着许多王者。他们有着强者之力,弑神之力,爆破之力。这三种力构成了两大部落,由曹操和刘备对敌,常年发生趣事和战争……
  • 阳台之下

    阳台之下

    我只能拿起笔,书写我那二十八年惨不忍睹的人生。我知道,我的经历写出来后,肯定有人威胁,有人恐吓,甚至有人为了名声和前程要杀我。但我不怕!我的人生已被泯灭人性的一些人害得体无完肤,我还怕威胁和恐吓吗?还怕失去名声吗!还怕死吗!?我不怕!早死早投胎,天堂里应该有我的新生!天命反侧,何罚何佑?这一切,并未尘埃落定!!!本故事纯属虚构。如在雷同,纯属巧合。
  • 宇宙最强超级无敌芯片

    宇宙最强超级无敌芯片

    古老的位面,一个传奇,一条从未有人走过的大道,最后一位圣人,这些本不该有联系的事情,却因为一块芯片,让陈楚再也回不去了。我命由我不由天,若回不去,那我就撕开这天地,将这一切,都诛杀!让这世间,都臣服在我的脚下!命镜:命钟,命门,命海,命丹!
  • 0~6岁婴幼儿护理保健全书

    0~6岁婴幼儿护理保健全书

    本书内容包括喂养篇、保健篇和防治篇三部分。喂养篇着重介绍0-6岁小儿各个年龄阶段营养与喂养的相关知识,使家长掌握具体操作技巧及喂养方法;保健和防治篇着重介绍有关小儿卫生与保健的知识,包括小儿生长发育、体格锻炼、意外预防、常见病与多发病的防治及护理知识。
  • 黄冈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开发战略研究

    黄冈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开发战略研究

    该项目的研究是对地理标志产品开发实践的深该总结,也是对黄冈市今后发展地标产品的科学规划和正确引导,将为政府决策、争取政策、项目支持和招商引资提供详实资料和理论依据,为促进黄冈市农业产业化、推进黄冈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 当王子病遇上处女座

    当王子病遇上处女座

    在你的生命中有没有这样一个人?温暖如晨曦,璀璨如星辰。他照亮了世界,却只留下回忆。她,洛清猗,原本只是一个不经意的玩笑,台湾男生萧逸辰成为了她生命中的重要角色。两种不同性格的碰撞,在爱丁堡这座美丽的城市,擦出了一次又一次的火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镜水舫

    镜水舫

    世人皆痴,耽于情爱,浮生一梦,不过镜中月水中花。千年情缘,藏于画舫,待你一一揭开。
  • 性格的奥秘

    性格的奥秘

    什么才是主宰命运的“上帝”?有人说,是才华、机遇和性格,归根结底是性格。性格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现实生活的不同结果——可以让我们做事游刃有余,也可以让我们处处碰壁。我们每个人的性格中都有先天遗传而来的部分,但更多的是通过后天培养形成。我们究竟有什么样的性格?我们的性格到底好不好?什么样的性格才能有助于我们顺利地度过一生?这些都是本书写作的主旨。
  • 天籁之音:女神降临

    天籁之音:女神降临

    她们,一对孪生姐妹。却不像凡人那样,拥有同样的容貌,拥有同样的性格。在这个神奇的世界,一切都有可能,超时空的长河,流淌不息。在天使大陆上,拳头大才是硬道理;在天使大陆上,神女何去何从。违反天禁的降临,必会收到天罚,奇迹般的出世,背负着神秘的使命。究竟,她们的最后归宿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