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的腹地的荆州市,曾是历史上的楚国故都,是湖北省五大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同时荆州有“长江经济带钢腰”之称,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长江中游重要港口、鄂中南地区中心城市、华中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市中心常住人口一百多万,建成面积100平方千米。在一天之内,中国东中部地区任何城市都可从荆州运达发转的物资。荆州是湖北省除武汉外第二大人才密集地,它物流产业和水陆交通发达,拥有7所高等院校,重点实验室27个,在校生13万多人,居湖北第一。
要地鸟瞰
荆州古称“江陵”,位于江汉平原腹地,湖北省的中南部,长江中下游,长江流经荆州地域的长度接近全省长江干线的一半,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地理坐标位于北纬29°26‘~31°37’,东经111°15‘~114°05’。东连武汉、西接宜昌、南望湖南常德,北毗荆门、襄阳,荆州是连东西、跨南北的交通要道和物资集散地,是川湘鄂经济纽带和长江沿岸重要的港口城市,轻纺工业、淡水渔业和粮棉油生产行业发达,素有文化之邦、鱼米之乡的称誉。
风云变幻
荆州城因此地在秦破郢后置江陵县,作为县城而得名江陵城。荆州城历史悠久。其后两千多年里,历代沿用江陵作为地名,故荆州是一城两名。早在公元前689年荆州在楚文王迁都郢后,就是楚国的官船码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占郢都,江陵县的治所就是荆州。西汉初年,封临江王于此地。其后有东晋安帝、南齐和帝、梁元帝、后梁、隋末梁王、唐代南都、荆南国等在此建都。楚、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宋、明等朝,封王侯于此地。战国末年,荆州城的城郭就已形成。城墙则是汉代具备。蜀将关羽、吴太守朱然、东晋桓温、梁元帝、南平王高季兴等,都对荆州进行修葺,荆州城毁于北宋末年。南宋淳熙年间,重修城墙,淳祐十年(公元1250年)挖城壕。元初,忽必烈下令拆除荆州城。元末,朱无璋称吴王时,派员依旧基重建荆州城。明末,张南忠率义军攻占荆州城,将城墙拆毁多半。清顺治三年,又依明代城基重新修筑荆州城,并重新命名城门。
兵家必争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之争,荆州的战略地位得以再次凸显。煌煌120回的《三国演义》中就有80回写到了荆州,“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荆州”。在荆州,这类的传说无处不在,公安门中刘备娶亲走过,点将台上关羽挥洒用兵,修建城墙时张飞留下的一担土,周瑜兵败的芦花荡,还有著名的乌林古战场和华容古道。然而荆州因何自古以来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呢?在古代,荆州位于更适合人类居住的古代云梦泽三角洲的顶点,又曾长期作为行政中心,况且从荆州溯江而上可以去四川。所以,荆州(江陵)在三国时期是位于中原、江南和四川之间的交通要道,人口众多,物产丰富,城市繁华,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