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93700000002

第2章

第一辑(二)

永远闪耀着爱和希望的小桔灯

铁凝

冰心,一个贯穿二十世纪中国文坛的名字,一位与中国现当代文学一同行走过风雨百年的优秀作家。我记忆中的冰心先生,年近百岁,仍然怀着一颗童心。她明澄的目光、慈祥的面容、亲切的态度让人感受到的总是暖意和安稳。她是海的女儿,总是无私地将自己的爱与热情奉献给所有人,她的爱就像大海一般既浩荡、宽厚、广博,又热切、柔润、慈悲。

冰心是我国二十世纪杰出的文学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在她长达八十年的创作生涯里,写下了大量的小说、诗歌和散文,影响了几代后人。冰心在“五四”风云激荡的时代大潮中走上文坛,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撞击着她敏感的心灵,她尝试用自己的笔传达出对社会的观察和思考,创作了一系列直面人生的小说。她以女性柔美细腻的笔触抒写心灵,抒写人生感悟,写下了《繁星》《春水》等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引起广泛的影响。她创作了许多婉约典雅、凝练流畅的散文。冰心的作品深具东方女性的特质,用笔轻灵,文字清新,感情细腻澄澈,语言流利晓畅,凝练简洁;她善于捕捉刹那间的感受和思索,以优美的文字渲染出浓郁的抒情气氛,贯穿着抒情写意的格调。冰心是优秀的文体家。她创作的小诗被称做“春水体”,她创作的小说、散文被称做“冰心体”。冰心的作品既有独特的个性和韵味,又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总是能营造出一种清新、高雅的审美境界。

阅读冰心,常常被她流露出的“爱”的情感深深吸引。真的情,真的爱,产生了真的文字。童年与家庭幸福生活的投影,使她终其一生都保持着纯真的感性,并终其一生维护着爱的价值。正是这种爱,使她的作品历久弥新,有了穿越时代的魅力。无论人生如何艰难,心灵中那盏爱的“小桔灯”始终没有熄灭。她守住了心中这份珍贵的情感,深信爱是蕴藏在人类天性中的力量,并努力以爱来教喻、启迪社会人生。爱的哲学,在冰心那里不是概念的演绎,是同她的血肉之躯连结在一起的生命体验和人生信仰。母爱、童真、自然,构成了她作品中丰富的爱的世界。她歌颂母爱,认为母爱是全天底下最伟大、最纯粹的感情,能够引导人类走向新的文明;她赞美童贞,描绘儿童稚气娇憨的情态,希望用儿童世界的纯真无邪,让人类返璞归真;她倾心自然,希望通过表现大自然的美好,平息人间的纷争,融化人类的怨念。在爱与美的永恒追寻中,她唱出一曲曲母爱、童真和大自然的颂歌,希望人们真挚地去爱、去创造理想的社会、理想的人生,并对人类的光明前景充满信心。我看到这信心和希望一代代传承了下来。就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之后,我所熟识的一位年轻的女记者在赶赴灾区采访时,她的背囊里装满了一盏盏“小桔灯”,为的就是送给灾区的那些孩子,能够在断了电的临时帐篷里读书照明。

冰心的一生,不但忠实地属于她自己,属于她真挚的性情,属于她善良的心灵,也忠实地属于祖国和人民。早年冰心曾经在《一篇小说的结局》里写道:“有两件事,我心中决不至于模糊的,就是我爱我的祖国,我爱我的母亲。”由衷地表达了一个赤子的拳拳之心。她是这样写的,也是这样做的。她一生所得的稿费几乎都用在了公益事业。她把自己的稿费捐给中国农村妇女教育与发展基金会,用于扶助贫困地区的农村妇女;捐给中国散文学会,设立了“冰心文学奖”,用于鼓励文学新人;捐给家乡父老,用于修建希望小学。在她弥留之际,她还在遗嘱中要求将所留的稿费及版税捐给中国现代文学馆和希望工程。晚年的她依然心怀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无限热诚,写下了许多针砭时弊的文字,再次展现了她的坚定、勇敢与正直。正如她平生最爱的玫瑰,艳丽而有风骨。冰心不仅是“五四”以来有着重大影响的作家,更代表着我们这个时代民族与文学的良心。她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实践,展现了高洁的志向、品格与境界,展现了文章与道德高度和谐的风范,受到海内外无数读者的敬仰与爱戴。能够令人敬佩的作家是幸运的,能够令人敬佩而又令人可以亲近的作家则足以拥有双倍的自豪。冰心先生不仅以她的智慧、才情,她对人类的爱心和她不曾迟钝、不曾倦怠的笔,赢得了一代又一代读者,她身上散发出的那种无以言说的母性的光辉和人格力量,更给许多年轻人以他人无法替代的感染。

文章至此,竟觉得冰心先生就坐在我的对面,便想起我在一篇散文中写下的一段:“春节时又收到了冰心先生的近照:她身穿黑白条纹的罩衣坐在紫红色的沙发上,怀中抱着干干净净的白色的咪咪。她的双手微微奓开搭在咪咪身上,似是保护,又似是抚慰。由于镜头的缘故,手显得有些大,仿佛是摄影者有意突出先生这双姿态虔诚、以至显得稚拙的手。她坐在我的面前,目光是如此地清明,面容是如此地和善,那双纯粹老年人的手是如此质朴地微微奓着,令我不能不想起中国北方一个最具民间情意和通俗色彩的称谓:姥姥。”

冰心是杰出的女性作家,是中国妇女的杰出典范,她将爱和美,永远地留在了人间。这由爱而生的希望的雨露永远滋润着我们的心。这爱的灯火也将永远照耀在我们的文学道路上。苍穹里,星空下,大地上,冰心老人那盏闪耀着爱和希望的小桔灯将永不熄灭。

原载2009年2月28日

我的学生们

王小妮

他们都坐在下面,男女生各一半,新拿到的名单上姓名排列整齐,只能显示是四十一个人。名单还对不上那些刚被军训晒黑的脸,每个人看起来都差不多,太年轻太青春了。2008年的大一新生,通通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

我的学生们,历届一样,当中总会有三分之一人木讷寡言,甚至僵硬枯燥。直到学期结束,我都没能找到更自然合适的机会和他们交流,感觉很难和那部分人接近。教室前后各有一扇门,通常,老师的活动区域多在前门,总有学生一听到下课铃立即闷头收拾,快速从后门离开。这其中会有几个女学生最沉默最边缘,她们默默地溜进教室,默默埋头坐在后排角落里,默默把自己的作业反扣着,夹在别人作业的后面。

在我任职的这所大学里,学生大半来自农村,其中超过半数学生的家长离乡打工,孩子们独自留在乡间读书应对高考。我的学生中,主动选择学习我们戏剧影视专业的不足百分之十,余下的都是被“调剂”过来的。会有性格活跃的学生把下巴搭在讲台上问:老师啊,学了这个专业,我们将来能做什么,我们有未来吗?经过了一段时间,大约一半的学生会渐渐喜欢上这个专业,理由很可能是“好玩”。

我们在课上讨论时事新闻,讨论好莱坞的模式化,讨论《疯狂的石头》,讨论正在失去原始活力的成语,这些中国最年轻的知识分子中,不缺少格外热衷于表达个人观点的,而同在一间教室里,我一直留意着我始终接近不了的沉寂着的那个部分。她们就像摆放在教室后面的、随意就会被忽略的几件道具。我非常不喜欢滥用教师的权威,强硬地要求学生去做什么,也因为这样,我很难了解我学生中的每一个。

和那些兴冲冲的、野心勃勃的,或者还时刻心怀挑衅的男大学生相比,除了穿着打扮的不同,把这些沉默着的女学生搁进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课堂上也毫不突兀,有时候,我这么想。

有一次,偶然问起哪些同学还从来没进过电影院,四十一人中有六人举手,我认真看了,举手的都是男生。我相信一定有女生不愿意举手,不言语的人常常有更强的自尊心。

一个没课的晚上,忽然接到班上同学的电话,非常着急,说她们几个女生正在火车站,班上的黄菊同学退学了,准备回陕西乡下老家复读重新参加高考,现在人已经上了火车,突然得到消息,复读涉及到要把迁到大学的户口迁回老家,她们紧急向我求助。我完全不懂迁户口的程序,也记不得班上哪个学生叫黄菊,除了着急,除了担心回到乡下中学复读的风险,一点都帮不上忙。电话那边一阵慌乱就挂断了。我赶紧搜索对这个学生的记忆,只找到第一次课上收到的纸条中有署名黄菊的。我的问题是:你最喜欢的书。她的回答:路遥的书,《平凡的世界》。我的问题:你最喜欢的电影。回答:《背着爸爸去上学》。字迹非常工整,那次课上,我的问题还有:你是否来自乡村。这一条她没有回答。第二天上课,大家说新闻的时候,有女同学起身说:我们班上发生的新闻是,黄菊同学退学了。她没说上几句就哭了。比起国内国外所有新闻,关于黄菊的消息在那个上午,对我们最有震撼力。她已经在回家路上了。我只能对学生们说,不能这么轻易就想到退学,这么重大的决定要尽量征求更多人的意见,从乡下考上大学多么不容易我们都知道。这事儿,我觉得我也有一份责任,对于那些默默无闻的学生,我应该更主动。

同类推荐
  • 国旗阿玛拉

    国旗阿玛拉

    仁曲珍是一位深深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藏族老人,在四十五年的时间里,这位老共产党员每天执著地将五星红旗在自己的院中挂起来,成为边陲山村一道美丽的风景。胡锦涛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知道老人的事迹后,都给予了关注与关怀。《国旗阿妈啦》的作者杨年华深入老人所在的樟木镇帮村采访、拍摄,对老人的人生故事进行了解,对她几十年如一日的升旗行为进行探寻,最终写成本书。《国旗阿妈啦》以老人一生的坎坷经历,尤其作为旧农奴,在西藏和平解放前后生活、尊严上的翻天覆地变化为核心,以老人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为描写对象,进而将镜头拉远,焦点扩大到老人所在的一个村、一个镇的数十年发展。
  • 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杂剧第二

    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杂剧第二

    元曲又称夹心。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流行于大都(今北京)一带。明清两代也有杂剧,但每本不限四折。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内容以抒情为主,有小令和散套两种。
  • 一生必读名家精品——纯粹倾听

    一生必读名家精品——纯粹倾听

    集中外名家美文之精粹,好书是来自伟大心灵的宝贵血脉,让我们的精神生命得以延续更生。在人生无以反复的过程中,只有那些历史上最具天赋的作家才能使我们的灵魂受到一次又一次的震撼,只有那些超越了时空的经典文字才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我们,指引着我们远离浮华虚空。
  • 感悟文学大师经典——准风月谈——鲁迅作品精选

    感悟文学大师经典——准风月谈——鲁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读诗(第一卷)

    读诗(第一卷)

    《读诗(第1卷)》内容简介:作为一本诗歌读物,《读诗(第1卷)》选稿的基本原则是不论门派,但求好诗,鼓励勇于承担,直面现实,体现汉语诗性魅力的写作;无条件地向那些将汉诗带入成熟、开阔、高贵、大气之境界的诗人致敬,向那些给汉诗的未来投注新活力、体现新难度、创造新格局的诗人致敬。写诗在今天比起任何时代都更是一项寂寞的事业,新世纪诗歌版图的拓展,有赖澡雪精神,日益精进的一代人的共同戮力,我们满怀信心地期待隐忍自处,孤怀独往,引领风骚的巨匠与杰作的出现。我们也将不遗余力地发现新手,向有借鉴价值的实验之作开放。
热门推荐
  • 壁咚呆萌妻:拐个男神宠爱

    壁咚呆萌妻:拐个男神宠爱

    某记者问:拥有一个嘲讽技能MAX的天才男朋友是怎样的体验?顾灼灼:额,大概是从不担心我会劈腿。感觉自己超乎寻常的笨。永远不用担心自己的电脑出问题。考试前有人划重点,作业不会做可以找他。出门旅游好像有了一个免费导游。哦对!还帮我海淘各种日本零食巧克力!额……还送我lo装?(????ω????)?……某记者:那不是很甜吗?顾灼灼害羞点头。她一定是上辈子拯救了银河系,这辈子才能泡到匡烨!
  • 叹悲欢

    叹悲欢

    【弹剑鸣歌】一骑江山·著【醉卧舟栏观雪潮,弹剑鸣歌惊青鸟】【飞花飞叶伤心事,无奈无言叹情伤!】一首凄恻的七绝写尽此书情肠,一句华丽的辞藻传唱儿女江湖。每一段江湖都离不开血腥。每一种血腥都离不开刀与剑。如果说刀与剑是英雄豪杰的魂,那么情与缘就是美人的梦。我心中的江湖不是只有打打杀杀,这里的刀与剑不代表着名利,而是一种虚荣下的附庸。
  • 仙樽

    仙樽

    一位放荡不羁的顽皮小子,在一位老头子的诱导之下走上了修仙之路,从此踏入是非江湖,斩妖除魔,斗转乾坤。一位仁慈的父亲,给自己的儿子留下的唯一传家宝就是一只猫,确然成了徐小白最忠实的坐骑,虎猫坐骑虎虎生威,一声猫叫确泄露玄机!一门让人羡艳的亲事,一位言行合一的大将军,一家三女各不相同,确把郎君喂豺狼;一段崎岖的爱情,一份忠诚的陪伴,一抹信守的承诺,一副拯救苍生的责任,一则离奇曲折的故事,颠覆乾坤降妖魔,万世无双抖神威,滑稽幽默妙趣多,仗剑天涯谁争锋!
  • 原来的世界3

    原来的世界3

    从本质上来说,这是一个寓言故事。讲述了人类追求真理过程中的种种磨难,以及找到真理后的大彻大悟。所有的角色都可以化为一种符号,信仰扭曲的杀手是那些偏离真理的可怜人,惨遭不幸的共济会尊师是守护真理的勇者,两个不断寻求真理的凡人,离真理越近,他们所要面对的考验越大……
  • 新妖奇谭

    新妖奇谭

    她只是一个普通人类,误入妖界便因半妖侵城滞留其中,稀里糊涂带着一只小白半妖混迹四方,然而,巨大的阴谋逐渐显露,小白半妖突然变成罗刹魔鬼,她在这场风波中身不由己,为求自保回到人界,宁愿斩断情丝。她如愿以偿离开了妖界,但是,她失去的却比想象中的多,原来,世界最难断的,除了水流,还有情丝。幸好,命运给了她转身的机会,她知道,她该怎么做了……
  • 释疑宝卷

    释疑宝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遗失权杖的王

    遗失权杖的王

    春有百花夏有荷,河间天鹅戏水波;波浪之间蛙入梦,梦中又在吻天鹅~跟随主角一起欢乐的无耻去吧
  • 逆天学霸的成长之路

    逆天学霸的成长之路

    我靠!我家咋变成了教室,我呢?咋穿着校服,他们,不是我高中同学吗?不!我重生了!高中时,我是个学渣,既然我重生了,我要逆袭学霸!学霸之路,不是那么容易的!
  • 拉希尔传人

    拉希尔传人

    浮洛大陆,是魔法师的故乡。早在上古时期,这里产生了金、火、水、光四系魔法。同样在上古时期,浮洛大陆旁有一个星球,暗灵星,产生了暗系。他们追求力量。有一天,一个族人因练习他无法承受的魔法,走火入魔,从而被废了功力,赶出暗灵星。殊不知,百年之后,他又回来了。这一回,他带来了毁灭世界的力量……最终,他被封印了。可世界已不成样了。经过万年的回复,才重回活力。人们则称那个人为“邪灵大帝”……原以为世界太平,可现在,他又复活了…………
  • 头条绯闻:boss的独家专宠

    头条绯闻:boss的独家专宠

    “老公,你小点声,别抖坏了床。”“老公,你轻点,别震破了一层楼。”“老公,你作死吧,别毁了房子。”“哈?”某男不屑:“这是本少爷的房子。”某女摔门:“老娘去睡别人”第二天,头条报纸,某名模跟某男睡一榻上。“死女人,你给本少爷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