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94400000013

第13章 理论思考(三)(2)

然而,这种学院批评虽然欣欣向荣,却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从传播媒介的角度看,其中的一个问题是,由于长期以来学院批评的存在、运作、传播乃至书写等方式是在印刷媒介的文化语境中孕育而成的,所以它也就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专业化、高深化以及随之而来的圈子化、小众化等特点。同时,由于学院批评面对新媒介基本上处于熟视无睹、我行我素的状态,所以在新媒介时代它也就被迅速边缘化了。虽然这种边缘化有其更为复杂的原因,但我们不应该忘记,当文学也处在边缘化的过程中时,网络上迅速崛起了网络文学,却鲜有上乘的网络文学批评。这至少说明,当文学出现了所谓的“终结论”时,一些作家和诸多写手依然抓住了网络这根最后的救命稻草,而同样处于颓势的文学批评却没有充分利用新媒介的力量;从事学院批评的学者也没有放下自己的架子,厕身于网络,游走于民间,去磨砺自己的批评锋芒。其结果是,学院批评逐渐成为一种高级的智力游戏活动,成为少数人的窃窃私语,成为专业内部人士的接头暗号。它远离了网民、阅读公众与新媒介,自然也就被他(它)们放逐在了自己的视线之外。

有人可能会说,我们不是有了许许多多的电子期刊数据库吗(如《中国知网》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难道这还不算是对新媒介的一种利用?是的,我当然承认这是文学批评在新媒介时代获得的一种补偿,但我们同时也应该意识到,数据库中的东西依然是印刷媒介与学术体制的产物,它仅仅是让原来存在于纸媒中的文章上了网,而其表达方式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另一方面,由于进入期刊数据库的门槛较高(比如通过校园网,收费等等),它实际上也拒绝了阅读公众的染指。以前有人说过,没有被电视报道过的事情就不存在;我们现在也可以说,没有上网的文章,没有进入普通搜索引擎系统的文章,或者只能被搜索出题目却无法打开全文的文章(数据库中的文章经常处在这种状态),实际上它们也不存在。

于是,当下的文学批评界就形成了一种非常奇怪的现状,一方面,在知识生产的谱系中,文学批评的数量越来越多(每年与文学批评相关的期刊论文,硕、博士论文加起来恐怕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另一方面,这种文学批评的影响力却越来越弱。文学批评仿佛待字闺中的大姑娘,羞羞答答,不敢示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觉得近年来因德国汉学家顾彬而形成的文学批评活动值得重视。

我们知道,顾彬先生是在2006年底开始向中国当代文学兴师问罪的。从“垃圾论”开始,他又形成了“五粮液”、“二锅头”论(中国现代文学是几百元一瓶的五粮液,当代文学是几块钱一瓶的二锅头),中国当代作家普遍不懂外语等观点,从而对中国当代文坛形成了连续性的重拳出击。现在想想,他的这些观点是通过所谓的学院批评传播出来的吗?当然不是。他先是通过接受《德国之声》的采访,形成了一种直率的表达,然后国内媒体又跟进报道,从而在网上掀起了轩然大波。之后,他利用在中国参加大型学术会议的机会(如2007年的“世界汉学大会”,2008年的“当代世界文学与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又不失时机地进一步论证、补充和完善他的观点,并接受相关媒体的采访,直面记者所提出的问题。而所有的这些批评活动,其实都是借助于新媒介来完成的。可以说,没有新媒介强有力的传播、放大甚至一定程度上的断章取义,就没有顾彬的轰动性言论,他的文学批评活动或许就会像那些学院批评一样,藏在深闺人未识。

在这里,顾彬作为德国汉学家的身份问题,他对中国当代文学的批评是否可信,他是不是像有些人所谓的是在作秀或哗众取宠等等,并非我要讨论的重点。我想要说明的是,正是因为他的访谈、会议发言等等去掉了学院批评的学究气,同时,也正是因为他的话语方式体现出了国内学者少有的出位之思、坦率之辞与执著之态,才使他成为新媒介关照的对象。换一个角度加以思考,作为从事中国文学研究多年的学者,顾彬并不是不会学院批评,但当他真要出击的时候,他却选用了符合新媒介(如网络批评)特点的思考方式与表达方式。通过这种方式,他把最核心的观点传播到了阅读公众那里,也让文学批评发出了这个时代能够发出的最强音。而阅读公众如果对他的观点产生兴趣,尽可以顺藤摸瓜去接近他的学院批评,甚至去阅读他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这样,借助于新媒介而进行的文学批评就成了整个文学批评活动中的排头兵。

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顾彬的,但顾彬与新媒介的合作毕竟让我们看到了文学批评的力量。如此说来,在新媒介的框架中思考问题,是不是意味着我们需要把学院批评变成媒体批评?不是的,我在这里以此为例,不过是想为进一步思考学院批评与媒体批评的关系提供一点思路。

自从1990年代以来有了所谓的“媒体批评”之说后,这种批评便名声不佳,且论者也大都把它放在了与学院批评相对立的位置上。比如,吴俊指出:“媒体批评的弊端在于它的批评初衷并不关心文学的基本价值和利益,而主要着眼于媒体自身的利益需要,并按照媒体的逻辑而非(文学)批评的规范对文学进行阐释和评价。因此,要说它是文学批评,实际上却往往并不与文学相关,至少,它明显缺乏起码的文学批评的学理内涵。”(《通识·偏见·媒体批评》,《文艺理论研究》2001年第4期)陈晓明认为:“所谓‘媒体批评’,主要是指发在报刊杂志和互联网上的那些短小凶悍的批评文字。”它们信口开河,恶语相加,骂你没商量。(《媒体批评:骂你没商量》,《南方文坛》2001年第3期)客观地说,以上二位学者所指出的问题在媒体批评中是大量存在的。而由于媒体批评主要由“新闻场”管辖却不受“文学场”控制,所以它往往追求的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轰动效果,“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游击战术。许多时候,它只是提供了吸引人眼球的信息,却不可能有学院批评似的深度分析。因此,媒体批评被学院派学者所诟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但问题是,我们是否想过这种局面是如何形成的?学院批评与媒体批评果然就是一种水火不容的关系吗?当媒体批评甚至走向恶俗一路时,学院派批评家是否应该反省自己的失职?而以上问题的回答显然涉及到批评家对新媒介的认识。

在我的印象中,虽然绝大部分学院派批评家并不拒绝对新媒介的使用,但他们对新媒介似都不同程度地怀有某种戒心。比如,他们大都认为学院批评是自己的主业,进行媒体批评是屈尊下驾,有失体统。从学术利益的角度考虑,学院批评在高校的学术评价体系中是论文,是正儿八经的科研成果,它们是自己的安身立命、晋级升迁之本;而媒体批评写了也是白写,它们与自己的切身利益没有直接关系。其中虽然也有一些学者试图借用新媒介来拓展自己的批评空间(如开博客等等),但他们显然还不怎么适应新媒介的种种特点,而一旦发生了一些事情,抽身而出或全身而退便成为他们的选择。凡此种种,我们可以说学院派批评家还只是困守着学院批评,却基本上缺席于媒体批评。

媒体批评这块阵地学院派批评家不去占领,媒介文化人(他们是新闻记者、编辑、专栏作者等)就必然会去占领。因此,当媒体批评以今天这种样子呈现在世人面前时,批评家其实也是需要认真反省的。虽然造成媒体批评的问题原因多多,但批评家不屑于与媒体批评为伍显然也是原因之一。他们的缺席一方面使媒体批评缺少了一种理性的声音,另一方面也让媒体批评失去了一种制衡的力量。

但话说回来,即使学院派批评家能够放下包袱,轻装上阵,他们能够写出媒体批评所需要的文字吗?这是我时常感到怀疑的。许多学院派批评家习惯于引经据典、四平八稳式的论文八股体写作,却写不出短小精悍、生气盎然的文字。而用论文体去对付媒体批评一方面显得错位,另一方面也会让那些擅长媒体批评的人贻笑大方。因此,批评家缺席于媒体批评,除了不屑之外,很可能还有不敢、不能和不会等等因素。这样,当批评家没有能力去参与并进而改造媒体批评时,他们剩下的就只有批评、嘲讽和无可奈何的叹息了。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一个时代也有一个时代的文学批评。而我还想进一步指出的是,一个时代同样也应该有一个时代的批评文体;这种新批评文体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又是被新媒介呼唤出来的。可以设想,假如没有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报刊的繁荣,鲁迅是否还会创造并使用杂文这种文体,是大可以存疑的。于是我便想到,我们今天有了电子、数字媒介,发展出一种与这种新媒介成龙配套的批评文体不仅是可能的,而且也是必要的。而在我的想像中,让媒体批评(我暂时还想不出更好的说法,姑且用之)成为犀利的前锋,让学院批评与理论装备成为稳固的中场和强大的后防力量,且它们之间能够形成一种行云流水般的传接配合,也许是文学批评在新媒介时代能够有所作为的一条生路。而人为制造媒体批评与学院批评的对峙、紧张关系,或者心安理得地守着学院批评而把媒体批评拱手相让,是很难让文学批评有更大出息的。

积极推进文艺评论的创新

杨志今

文艺评论是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繁荣文艺创作的重要力量,是党领导文艺工作的重要手段。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文艺评论工作。我们大家熟悉的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邓小平同志《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这两篇经典文献,集中阐述了我们党的文艺思想、文艺理论、文艺方针以及文艺评论的标准,确立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基本指导原则和方针。江泽民同志把文艺创作和文艺评论形象地比喻为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并多次强调要努力加强文艺理论评论建设,大胆进行文艺理论评论创新。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多次就文艺评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深入回答有关文艺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培养造就一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评论家,努力使文艺评论在坚持文艺正确导向、引领社会审美风尚、提高群众鉴赏水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

十七大以来,在党的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精神的指导下,文艺评论工作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文艺评论工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其一,2008年,在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6周年之际,中国文联和中国作协联合召开了全国文艺评论工作座谈会,中宣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的领导到会讲话,针对文艺评论工作,总结历史,分析现状,并提出了明确的对策建议。会上,以中国文联、中国作协的名义发出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文艺评论,推动文艺大发展大繁荣的倡议书》,引起了社会特别是文艺界的广泛关注,对促进文艺评论工作的健康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其二,为进一步加强文艺评论的阵地建设,2008年底,中宣部专门发出文件,要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报刊杂志增加和保证文艺评论版面,并提出最低版面数量标准,要求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保证或增设文艺理论评论栏目,要求各大中央媒体约请著名评论家撰写有深度的评论文章或者进行访谈,对重要作品和文艺思潮进行评析,充分发挥文艺评论辨析思想、甄别美丑、建立标准、引领风尚的重要作用。如果大家留心,就会发现,今年的中央媒体,不管是电视台、电台,还是报刊杂志,都增加了文艺评论方面的分量。

其三,针对当前文艺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缺少领军人物和文艺评论大家的现状,有关单位通过举办各种中短期培训班、建立文艺评论人才库等措施,加快文艺评论人才培养步伐,扶持和推出一批有影响力的文艺评论家。

而文艺评论要在推动社会主义文艺大发展大繁荣上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要始终把握文艺正确导向

导向是文艺创作和文艺评论的旗帜。任何文艺作品,不管以什么形式出现,它都是一种以思想、精神、道德、情操、信仰和追求为内核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反映。积极进步的、具有时代精神、民族特点和社会担当的价值导向与精神追求,永远是优秀文艺作品的生命线。我们的文艺评论,不论其表现什么内容、采取什么方式、具有什么特点、追求什么目标,其在终极效能上都应当和必须挖掘或者体现出符合当今时代的主流价值观,牢牢把握文艺的正确导向。

当前,与文艺创作蓬勃发展的形势相比,文艺评论显得不太适应、不够协调,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评判标准失范、是非界限混淆等问题。有的评论工作者甚至对拜金主义、实用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观念漠然视之,对歪曲历史、丑化现实、诋毁进步、鄙视文明的文艺作品态度暧昧,对“本能化”、“生理化”、“感官化”、“欲望化”的创作倾向赞赏有加,这就在价值取向上有意无意产生了某种误导,亟待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应下力气予以解决。始终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牢牢把握文艺评论的正确导向,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艺评论引领文艺思潮,体现时代的发展趋势,推动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是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

要始终坚持健康审美标准

审美价值是文艺作品价值的重要体现。不论是小说、舞台艺术作品,还是绘画、书法、雕塑作品,其本身都是艺术家自身的审美创造。如果说文艺创作是发明的艺术,那么文艺评论就是发现的艺术。文艺评论的审美应该是评论家在对鲜活的艺术作品获取审美体验的基础上展开的精微的艺术分析与审美评价。健康的审美标准始终是文艺评论的重要标准。

同类推荐
  • 柳沙堰头

    柳沙堰头

    柳沙堰头·八角井镇。这是川西北一片神奇的土地,是五代时后蜀王孟昶之妃花蕊夫人所喜爱和看重的地方。这里溪水潺潺,草木森森,平原无涯。难怪花蕊夫人这位传说中能文能武的生长在龙门山下的蜀中奇女子曾策马围猎于此。而花蕊夫人的“龙池九曲远相通,杨柳丝牵两岸风,常似江南风景好,画船来去碧波中”,更极尽此地风物之胜。
  • 抵达

    抵达

    本书为“鄞州作家文丛”之一,是一部诗歌作品集。书中共收录诗歌作品80余首,分“村庄”“在路上”“退潮之后”“致女儿的书”“远或近”等5辑。诗人用丰富的意象描绘乡村的风土人情,抒发对故土乡情的挚爱;叙述现实与遐思、所见与所闻,抒发对生活生命的热爱;记录爱女生病期间的感悟,抒发对人生的体悟,富有文学情怀。
  • 闲情漫寄

    闲情漫寄

    收录了作者自1988年12月至2015年12月间的300多首诗词,都是古体诗。有古风,有近体;或展现社会生活,或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思,包罗万象,感情丰沛。
  •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莫泊桑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莫泊桑

    本套丛书用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形式向读者系统地介绍从古至今世界各国著名的文学作家和他们的优秀代表作品。这套丛书将引导青年朋友去漫游一番那绚丽多彩、浩瀚无边的文学世界——从古希腊的神话王国到中世纪的骑士、城堡;从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到五光十色的繁华都市;从奔腾喧嚣的河流、海洋到恬静幽美的峡谷、森林、农舍、田庄…它将冲破多年来极左路线对文学领域的禁锢和封锁,丰富青年朋友的精神生活,为青年朋友打开一扇又一扇世界文学之窗,让读者花费不多的时间就能游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浏览各国人民今天、昨天、前天直至遥远的过去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图景,去体会他们的劳动、爱情、幸福、欢乐以及痛苦、忧伤、斗争、希望…
  • 论语心得

    论语心得

    国学,顾名思义就是中国之学,中华之学。自汉代以来,由于国力鼎盛,威名远播,故海外又称大汉民族之学为“汉学”;狭义地讲,国学是指两汉时期的经学学术思想,而汉代人研究经学着重于名物、训诂,故后世称研究经、史、名物、训诂、考据之学为汉学。但海外所指汉学,均指汉民族之学,即对中国的研究,特指对中国的语言文化、文学、历史和风俗习惯的研究,囊括中华全部文化范畴。
热门推荐
  • 佛说一切佛摄相应大教王经圣观自在菩萨念诵仪轨

    佛说一切佛摄相应大教王经圣观自在菩萨念诵仪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化茧成蝶:总裁的百变丑妻

    化茧成蝶:总裁的百变丑妻

    半支舞蹈,是命运的开启;并卧长谈,是心门的敞开;一夜缠绵,是命运的终止?亦是一生的不死不休?“林伊彤,你永远都别想逃离我!”钟景炎盯着她离开的背影,大声咆哮。……昊卓辰紧拥着怀里折磨他的女人,笑着说:“敢夺了我的心就要为我负责,小东西!”……被林伊善下药后的他,林伊彤看着那压抑的表情,触碰他炙热的身体,忍不住叹了一声说到:“我愿意!”……黑夜落下的雨,就像她此刻心里滴的血,为什么?为什么我们是姐弟?…三年后,以为一切都过去了,带着两岁儿子回到A市的林伊彤,面对的又是一场怎样的暗潮汹涌?
  • 盘花战袍

    盘花战袍

    卞博明是宇宙中心一家网络公司的程序员,宅男属性,无车无房无女票。某天赶程序加班至深夜,饭钱被一乞丐抢走,追至无人处被打晕.....醒来时,发现身边有人关切问道:“伯鸣,你可醒了,可还好?”一夕之间山河穿越,他从卞博明变成了卞伯鸣,成为北宋颍州城左千牛卫上将军府的师爷,将军身边最信任的人。巨变让卞博明焦灼不堪,更担忧自己未来的命运。他与将军魏焱、兄长刘可贞一起,经历了北宋历史上最动荡的几年,与无数历史名人相交相知,共同经历历史、创造历史。
  • 明明很爱我的你

    明明很爱我的你

    十几年前的一场灭门惨案让苏语歌一夜之间失去了所有的亲人同时也遇见了注定纠缠一生的男人。爱和恨让他付出了大半生的心血,可遇见她却让自己手无足措,备受煎熬。究竟爱是不是能让人变得不再是从前的自己呢?
  • 双生帝尊

    双生帝尊

    诸天万界中有无数神奇的血脉和体质,最强的当为人族十脉与兽族十圣。而在这二十种圣脉之下,还有无数神奇血脉。二级血脉石化、四臂体、威慑眼、御木术。一级血脉暗炎体、元素羽、未来眼、龙臂。特技血脉暗魔之力、斗神化身、雷霆体、幻魔眼。还有最强的那20种血脉与种族:炎凰兽、世界树、吞天兽、天刃兽、不灭体、逍遥体、乾坤眼、万象体等。苏羽在一次次转世后,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体质,十圣兽中的撼天兽,苏羽惊人的发现自己撼天兽化形为人竟然也是人族十圣脉之一。一体生双圣,逆天的身体是天地赐予还是某个无上存在的试验品,苏羽誓要以双生圣脉走出一条帝尊之路。
  • 一个带有美杜莎纹的女人

    一个带有美杜莎纹的女人

    她,林雨然,在第一次听秦叔叔讲述美杜莎神话时的那个夜晚,就立刻被吸引住了。那时她在念初二,特别是当听到他描述到被智慧女神雅典娜施了咒法后满头蛇发的美杜莎只能带着残缺的美丽孤独的度过余生,因为没有一个男子愿意冒着变成石头的风险去注视她那双美丽绝伦而又泄露着脆弱而孤独的眼睛。“为什么雅典娜不夺去她美丽的双眼,这样美杜莎会好受些!”她愤怒地抢问道。秦甲温和的问及:“为什么这样问呢?眼睛是和生命对一个人是同等重要的呢。”“因为看到了就会有感觉,有思想,这就是她为什么会感到孤独,而孤独是最折磨人的感觉,宁愿失去生命也不愿意经历孤独!”他,秦甲,略有震动的注视着她。。。
  • 当岁月没进永恒之海

    当岁月没进永恒之海

    她,穆沐,明明处在与青梅竹马的胶着期,明明与他有那么光明的未来,明明那么爱,却突如其来一场横祸失去了一切。他,在自己最平庸的时候遇见了她,明明是对女生不感冒,却鬼使神差的对她伸出手……一切是命中注定还是另有阴谋?然后,一场等待开始,然后,一场骗局开幕。
  • 金融推手

    金融推手

    【起点第四编辑组签约作品】王衡,一个有着超凡金融天赋和有趣童年的男人,早熟的心智,让他顺利在金融市场过关斩将,纵横捭阖。商场得意,情场是否也能顺心?真相后面还有真相,阴谋旁边还藏着阴谋,大幕,从一个疯狂的日子开始被拉开……◆◆◆诙谐是淡淡的,现实是冰火的,YY是必要的,YD那是难免的!◆◆◆推荐本不错的书:《孙策》书号:157942...................................书友群:推手茶坊14865117...................................
  • 穿越之乱战

    穿越之乱战

    随着时代的进步,技术战争的烟火开始不局限于现在,而是未来,看似平淡无奇的现在,然而在穿越的带领下战争无声无息的在从前打响,星球战火蔓延,百姓生灵涂炭,贫民百姓的卷入使得战争的覆盖率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活在当下的人民开始无缘无故的死去,这究竟是什么原因,没有战争的现在安静的比炮火还要可怕。
  • 透视大清王朝秘史:军机处

    透视大清王朝秘史:军机处

    “起家词赋皆先泽,报国文章在此身。书生蝇头钻故纸,不输沙场斫贼刀。”一百八十三年的军机处,一笔厚重的历史,一群出类拔萃的人物,一堆有待挖掘的故事,在《军机处》三部曲之中,我将努力给读者朋友们展示一个全面而真实的军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