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98800000026

第26章 参考文献

(一)著作类

《尔雅·广雅·方言·释名(清疏四种合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

B.A.伊斯特林[苏]著,左少兴译《文字的产生和发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艾伟《汉字问题》,北京:中华书局,1949。

班固《汉书》,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

陈嘉映《语言哲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北京:中华书局,1988。

———《中国文字学》,北京:中华书局,2006。

陈年福《甲骨文动词词汇研究》,成都:巴蜀书社,2001。

辞海编辑委员会编《辞海·语词分册》,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8。

戴侗《六书故》,《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二二六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3。

戴震《戴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党怀兴《宋元明六书学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丁福保编《说文解字诂林》,北京:中华书局,1988。

董蓓菲《语文教育心理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董作宾《殷历谱》,北京:中国书店,1981。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瑞士]著,高明凯译《普通语言学教程》,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冯·贝塔朗菲[美]著,林康义、魏宏森等译《一般系统论:基础、发展和应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

高鸿缙《中国字例》,台北:三民书局,1981。

高田忠周《古籀篇》,台北:大通书局,1982。

顾野王《大广益会玉篇》,北京:中华书局,1987。

桂馥《说文解字义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1962。

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黄德宽、陈秉新《汉语文字学史》,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0。

黄建华《词典论》,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

黄侃《黄侃论学杂著·说文略说》,北京:中华书局,1964。

黄侃述,黄焯编《文字声韵训诂笔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黄永武《形声多兼会意考》,台北:中华书局,1969年。

姜亮夫《古文字学》,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

蒋善国《汉字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

杰弗里·N·利奇[英]著,李瑞华等译《语义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7。

李国英《小篆形声字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李建国《汉语训诂学史》,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

李圃《甲骨文文字学》,上海:学林出版社,1995。

李圃主编《古文字诂林》(1—12册),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2004。

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台北:中研院史语所,1974。

梁东汉《汉字的结构及其流变》,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59。

梁启超《梁任公近著》,上海:商务印书馆,1923。

列维·布留尔[法]著,丁由译《原始思维》,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林沄《古文字研究简论》,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86。

刘丹青主编《语言学前沿与汉语研究》,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刘师培《刘申叔遗书》,台北:华世出版社,1975。

刘又辛、方有国《汉字发展史纲要》,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

陆宗达《训诂简论》,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

马叙伦《说文解字六书疏证》,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

———《说文解字研究法》,北京:中国书店,1988。

梅膺祚、吴任臣《字汇·字汇补》,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1。

彭聃龄、张必隐《认知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皮亚杰[瑞士]著,王宪钿等译《发生认识论原理》,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钱大昕《潜研堂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钱军编《语言学:中国与世界同步》,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商承祚《说文中之古文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甲骨文字研究》,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

沈兼士《沈兼士学术论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86。

沈括《梦溪笔谈》,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

石安石《语义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石定果《说文会意字研究》,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

束定芳主编《语言的认知研究——认知语言学论文精选》,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苏宝荣《词义研究与辞书释义》,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唐兰《古文字学导论》(增订本),济南:齐鲁书社,1981。

———《殷虚文字记》,北京:中华书局,1981。

———《中国文字学》,上海:上海书店,1991。

陶原珂《词位与释义》,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59。

王安石著,张宗祥、曹锦炎编《王安石〈字说〉辑》,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

王宁《汉字构形学讲座》,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王士元、彭刚《语言、语音与技术》,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王寅《语义理论与语言教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王玉新《汉字认知研究》,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0。

王元鹿《汉古文字与纳西东巴文字比较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普通文字学概论》,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

王筠《说文释例》,北京:中华书局,1987。

———《说文解字句读》,北京:中华书局,1988。

王作新《汉字结构系统与传统思维方式》,武汉:武汉出版社,1999。

魏宏森、曾国屏《系统论——系统科学哲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

文旭、陈治安《句法·语用·认知》,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

夏军《甲骨文新鉴》,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5。

徐锴《说文解字系传》,北京:中华书局,1987。

徐中舒主编《汉语大字典》(缩印本),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1993。

———主编《甲骨文字典》,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8。

许国志主编《系统科学》,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

许嘉璐《未辍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语言文字学论文集》,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许慎《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1963。

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北京:中国科学院,1954。

———《中国文字学概要·文字形义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杨五铭《文字学》,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臧克和《〈说文解字〉的文化说解》,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5。

詹鄞鑫《汉字说略》,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

张其昀《“说文学”源流考略》,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

张永言《词汇学简论》,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2。

张再兴《西周金文文字系统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章太炎《中国现代学术经典·章太炎卷》,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章宜华《语义学与词典释义》,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

赵宧光《六书长笺》,《续修四库全书》经部二三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郑樵《通志略·六书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中国辞书学会学术委员会编《中国辞书学文集》,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周有光《比较文字学初探》,北京:语文出版社,1998。

———《世界文字发展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朱芳圃《殷周文字释丛》,北京:中华书局,1962。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北京:中华书局,1984。

朱曼殊主编《心理语言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朱智贤《儿童发展心理学问题》,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

(二)论文类

陈红汉字造字模式与日语的“国字”,《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7期。

陈建生汉、英语中创造字词的认知同归,《长沙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3期。

陈志群会意字的认知研究,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范常喜甲骨文纳西东巴文会意字比较研究初探,西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符淮青名物词的释义,《辞书研究》1982年3期。

———表动作行为的词的释义,《北京大学学报》1982年3期。

———表性状的词的释义,《语言学论丛》第13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词的释义方式剖析,《辞书研究》1992年1、2期。

何金松会意结构的语言透视,《汉语学报》2005年4期。

黄建荣王安石《字说》说解字义的特点和以“会意”说解字义的原因,《抚州师专学报》2001年6期。

黎锦熙汉语构词法和词表研究(上、下),《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59年5、6期。

李静生纳西东巴文与甲骨文的比较研究,《云南社会科学》1983年6期。

李开《尔雅》释义方法简析,《扬州师院学报》1986年2期。

李圃汉字学元点理论及相关问题——兼谈汉字认知的若干误区,收入《中国文字研究》第5辑,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梁启超从发音上研究中国文字之源(假使古代有字母则我国文字结构之嬗变当何如),收入《梁任公近著》第1辑(下卷),上海:商务印书馆,1926。

林杏光、鲁川汉语句子语义平面的主客观信息研究,《汉语学习》1997年4期。

刘琳同符会意字初探,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刘又辛从汉字演变的历史看文字改革,《中国语文》1957年5期。

刘钊古文字构形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1年。

刘志基试论汉字表意字素的意义变异,《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2期。

卢新良《说文解字》亦声字研究,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陆宗达、王宁《说文解字》与本字本义的探求,收入《词典和词典编纂的学问》,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

马晓风甲骨文会意字研究,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裘锡圭汉字形成问题的初步探索,《中国语文》1978年3期。

沈家煊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研究,收入刘丹青主编《语言学前沿与汉语研究》,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沈兼士初期意符字之特性,天津《大公报·文史周刊》第1期,1946,收入《沈兼士学术论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86。

———国语问题之历史的研究,北京大学《国学季刊》一卷一号,收入《沈兼士学术论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86。

———研究文字学“形”和“义”的几个方法,《北京大学月刊》一卷八号,收入《沈兼士学术论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86。

———右文说在训诂学上之沿革及其推阐,中研院《庆祝蔡元培先生六十五岁纪念论文集》,1933,收入《沈兼士学术论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86。

宛志文论《尔雅》通用词语的释义特色,《辞书研究》1992年3月。

王宁系统论与汉字构形学的创建,《暨南学报》2000年2期。

王元鹿纳西东巴文与汉形声字比较研究,《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7年5期。

吴其昌金文名象疏证,《武大文哲季刊》五卷三期。

吴世雄、陈维振论语义范畴的家族相似性,《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年4期。

肖其峰会意字组合方式及其生成机制分析,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徐中舒耒耜考,《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二本一分。

许嘉璐《说文解字》释义方式研究,收入《词典和词典编纂的学问》,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

———论同步引申,《中国语文》1987年1期。

———关于训诂学方法的思考,《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3期。

———汉字结构的规律性与小学识字教学——兼评几种小学识字教学法,收入《语言文字学论文集》,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中国小学识字教学的研究与建议——《识字教学法论文集》序,收入《语言文字学论文集》,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词义是怎么演变并被解释的——词义的主观因素考察,北京师范大学学术报告,2006年。

薛克谬论《说文解字》的亦声部首,《河北大学学报》1990年4期。

杨联升古史札记两条,《中国文字》新卷十二期。

杨树达释追逐,收入《积微居甲文说》,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杨忠、张绍杰认知语言学中的类典型论,收入束定芳主编《语言的认知研究——认知语言学论文精选》,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于省吾释武,收入《双剑誃古文杂释》,北京:中华书局,1962。

喻遂生纳西东巴字的异读和纳汉文字的比较研究,《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0年1期。

喻遂生、郭立《说文解字》的复音词,《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1期。

袁毓林语言的认知研究和计算分析,《语言文字应用》1996年1期。

———论元角色的层级关系和语义特征,《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3期。

———词类范畴的家族相似性,收入束定芳主编《语言的认知研究——认知语言学论文精选》,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张玉梅王筠汉字学思想述评,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

章太炎国故论衡·一字重音说,收入刘梦溪主编《中国现代学术经典·章太炎卷》,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

朱德熙在第一次汉字问题学术讨论会开幕式上的讲话,收入《汉字问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北京:语文出版社,1988。

朱亚同英汉合体字造字方法对比分析,《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6期。

同类推荐
  • 越剧

    越剧

    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其声腔优美清婉,表演真切动人,无论是音乐、唱腔、表演,还是布景、道具、服装,都有其独特的艺术特点。成为广受喜爱与赞誉的戏曲艺术瑰宝,如今已享誉全国,蜚声海外。
  • 人类的奥秘上

    人类的奥秘上

    本书丛书向读者展示了人类在时空长廊里考证历史的回响、发掘生命的秘密、探寻太空的谜团、破解文明的神秘,所揭示的神奇绚丽的壮阔画卷,将让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将使我们的心灵感震颤.
  • 烟台婚礼指南

    烟台婚礼指南

    该书由烟台婚礼大纲、烟台婚礼风俗“99个为什么”、烟台婚庆行业服务谈、烟台婚礼趣谈、烟台婚礼服务指南等几大部分构成,是其经历5年时间,在潜心研究烟台婚庆文化的基础上写成。该书从第一人称的角度引导读者们从物质社会的层面上剖析了婚庆行业的发展变化,同时,在精神文明的层面上解读了胶东半岛婚礼中民俗民风,以及其中蕴含的内在文化。
  • 秋风吹不尽

    秋风吹不尽

    本书是萧默作为建筑艺术专业之外的一个文章选集,是对那一代知识分子(如常书鸿、高尔泰等著名人物)的真实记录。1963年,作者由梁思成先生促成到敦煌莫高窟从事建筑历史研究,在那里度过了整整十五年。敦煌不仅赐予作者成为一位有影响的建筑艺术历史与理论学者所需要的学术资源,也给了他难以忘怀的人生历练。
  • 塔里木河传

    塔里木河传

    塔里木河在历史上担当过重要角色,四大古老文明由她而交汇,丝绸之路依托她而开通,西域文化因她而发育。书中描绘了塔里木河流域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绚丽多姿的塞外风光,再现了文明演进的历史,展示了塔里木河卓尔不凡的个性和生命力,抒发了作者对塔里木河深沉的爱意和忧思。
热门推荐
  • 噬剑

    噬剑

    “我饿了,我要吃剑。”
  • 永乐大帝

    永乐大帝

    张笑天历史小说力作,讲述永乐大帝的一生兴亡功过。历史向来是胜利者所书写,但是非功过却由不得自己来评说。永乐大帝是一个凭才智、权谋驱动历史并导演一朝的君王。天阙恩怨,惊心动魄、沉浮无定,谁来评说。朱棣是大明王朝十三个皇帝中,所作所为仅次于朱元璋的一代枭雄。
  • 神魂记

    神魂记

    古代三教九流求仙传奇,成仙历险故事。上至皇帝王公大臣,下至贩夫走卒,神仙梦是共同的追求!
  • 巨星养成指南

    巨星养成指南

    随着第一批下海经商的父母远赴美利坚的13岁少年。被拖入美利坚少年军校参加少年领袖计划。在高中放假期间因为一挡自制探险节目火便全球。因缘际会之下走上了一条璀璨的巨星之路。大巨星,天朝造!在多年以后,曾有记者问道:“你当初拒绝美利坚国籍,而无缘美利坚西点军校后悔么?”李清歌理了理袖口说道:“不!因为我是一个中国人。”
  • 可得长生

    可得长生

    天地万法,阴阳乾坤。择一而行,可得长生。天翻地覆,日月沉沦。苍天未死,青天何存?
  • 神级农民

    神级农民

    一个从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刚工作没两年,得到了一个足以改变整个世界的超级生物球之后的故事!美丽人生开了个书友群。。。19332955.喜欢的可以进吧。。。
  • 渡春

    渡春

    什么是爱?当她被一直当做最好的知心闺蜜抢男友劈腿怎么行动?他人海迷茫中还是嘴角含笑望着那个张牙舞爪的小女人,突然对她感兴趣了呢
  • 大众招牌菜(天天营养百味)

    大众招牌菜(天天营养百味)

    本书内容包括营养招牌菜、美味招牌菜、金字招牌菜、厨房小常识等。
  • 苏宁:背后的力量——组织智慧

    苏宁:背后的力量——组织智慧

    20年的时间,全面领先于行业,抢滩香港走向海外,收购日本同行走出国门……苏宁凭什么?推动苏宁这样高速发展的背后的力量是什么?本书从企业文化、人才战略等方面对苏宁优秀的组织智慧进行了详细阐述……
  • 雷帝武神

    雷帝武神

    你见识过雷霆的力量吗?如果你没见过,那你就不会知道,雷霆中所蕴含的无穷毁灭与生机之力,总会在每次碰撞后演绎到极致!雷域天才少年陈然,在被仇人袭杀,身死之后的数万年后。重生于下世界天源大陆魔鹰城小家族,陈家一名没有练武资质的普通弟子身上。恰逢家族巨变,可能随时消饵于家族剧斗中的少年横空崛起。雷霆是他的武器,助他洗刷耻辱。闪电是他的身形,让所有人铭记。从此横扫九天十地,独战天下群雄!我为雷帝武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