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99700000013

第13章 民间影像与生态图谱(4)

在中国独立电影的多元化图景上,现象工作室的活动内容和形式涵盖电影制作发行、资料收藏和保管及电影教育等等;通过栗宪庭电影基金的链接作用,如DOChina这般的民间影展成为中国独立电影与公众空间(publicspace)相互结合之意愿的一种强烈表达形态。必须指出,现象工作室的“多任务工作”(multitasking)形态并非中国大陆地区独有的现象,例如东亚地区范围内,我们不难在中国香港和日本的独立电影界找到类似的对应例如在香港的影意志(YingEChi)(http://www.yec.com/en/index.php),他们举办亚洲独立电影节,还有日本的“PLANET+1”,其实体存在是一个电影资料馆和展映场所,同时其主办者富冈邦彦也主持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独立影展“CO2电影节”(CineastesOrganizationOsaka),会提供资金支持入选的导演项目。可以参考(http://www.co2ex.org/)(仅日语)。。然而在当前的社会文化语境下,我认为,这种“现象聚合体”的出现是在当前艺术电影、独立电影流通和发行受到多重阻碍的情形下,为推广中国独立电影而探索新的另类可能的有效尝试;尽管这同时也反证了当下中国电影产业和电影文化的失序与混乱。

作为“现象聚合体”重要部分的“栗宪庭电影基金”于2006年10月于北京成立,创立者正是在当代中国艺术发展过程中扮演所谓“教父”角色的艺术评论家栗宪庭5月14日,栗宪庭图书馆亦落户宋庄。;基金的成立进一步确认了宋庄当代中国独立电影文化之中心地的位置——现象工作室、栗宪庭电影基金以及现象网所在的宋庄目前是北京最大的艺术家聚集区(有2000名左右的艺术家目前在宋庄居住)。虽宋庄(小堡村)位于北京郊区的地理位置令其与市中心的文化活跃地带稍显隔绝,而宋庄本地政府领导(亦是栗宪庭旧识)对通过文化产业振兴和活跃宋庄经济的想法使独立电影人有可能在资本的支持下真正在北京的边缘地带开始“圈地”、“占地”——故而所有栗宪庭基金支持的产业与机构都落户于宋庄。后来的现象电影院亦取代宋庄美术馆成为新的放映场所,这在若干年以前似乎还是遥不可及的想象。同时,基金也十分有效地将原本的现象工作室、现象网的活动有效地加以整合朱日坤身兼基金的执行总监。基金的10万元人民币启动资金据说正是来自与栗宪庭早年于宋庄结下情谊的、目前在国际艺术界炙手可热的当代艺术家方力钧。。基金下还有栗宪庭电影基金资料馆和栗宪庭电影学校(成立于2009年8月)。从成立伊始,基金的愿景就是“扶持中国独立电影的发展和研究”,其官网中特别强调基金会不仅要通过其资料馆系统收藏独立作品,同时也会每年资助十部“小成本的独立电影特别是独立纪录片的创作、推广和发行”。不过随着近年的发展,基金亦不再纠结于十部的名额而已,制片方式更加灵活。

DOChina(以下简称交流周)被认为是中国第一个专业纪录片影展,其主办方为栗宪庭电影基金会,协办方为现象工作室、宋庄美术馆(SongzhuangArtCenter)和北京贝森影视(BeisenFilm)据知情人介绍,栗宪庭电影基金会背后的强大资金支持来自国内某房地产商,亦是栗宪庭的熟识;后为了资金流通的方便而成立了贝森影视,与栗宪庭电影基金直接合作。。和众多影展无异,DOChina的片目设置有基本的三条线索,即非竞赛展映单元、由十部作品组成的竞赛单元以及一个特别放映单元竞赛单元设置三大奖项,分别是独立精神奖(IndependentSpiritAward),评委会奖(Jury’sPrize)和优秀纪录奖(OutstandingDocumentaryAward)。。人们似乎很难不注意到交流周的影展手册封面那设计大胆的影展海报,它以每一年电影制作中最典型化的符号(如摄影机)为主题,在多样形态的背后隐喻着国家与独立电影社群之间的关系。

2010年的第七届交流周无论从影展规模还是得到的关注程度上,都明显超过了第六届;其双语影展手册的前言部分亦非常明确传递了影展主办者包括朱日坤的些许审慎的乐观。这一届影展不仅与“阿姆斯特丹纪录片电影节”(IDFA)的JanVrijmanFund纪录电影基金合作,在多伦多电影节选片人谢枫(ShelleyKraicer)看来,这个在北京郊区低调进行的影展亦首次出现了国际发行片商的身影。在2009年的采访中朱日坤曾经提到,其选片思路一方面“把重点放在新的制作出来的中国独立纪录电影上”,即及时反映国内纪录片作者的创作动态,另一方面则会推动国际交流,每年度都加入重要导演的回顾展或专题展,并引入项目资助计划。第七届交流周的海外影片部分包括瑞士纪录片、韩国纪录片导演金东元回顾展、新加坡单元以及日本导演原一男专题。而也是从第七届开始,DOChina尝试售票,朱日坤在影展手册前言中的解释提示我们,售票的着眼点并不是赢利,而是试图在培养独立电影观众的探索上再进一步朱日坤认为:“门票收入未必是最重要的,即使按照最乐观的售票情况,收入也不会超过影展预算的5%。但是我们必须尝试为以后独立电影寻找一定的经济上的可能性,而影展仅仅是其中一个最基本的实验。如果我们的电影爱好者连在影展购票的兴趣都没有的话,所谓的独立电影发行、艺术电影院等只能是空谈。”《前言》,第七届中国纪录片交流周,2010年。。

2011年的交流周据介绍本来的选片内容也是异常“丰盛”。在它被喊停的同时,栗宪庭电影基金和其协作机构都暂时停止了正常运作,基金的官网瘫痪,学校接到无限期停办的通知其实一些来自海外的影展嘉宾活动依然在宋庄观摩了部分影片,并在非正式场合与导演对谈并就影片交流了意见。但正如谢枫所指出的,“这怎么说也不算电影节”。参考ShelleyKraicer,“TheFilmFestivalThatWasn’t”,dGenerateFilms<http://dgeneratefilms.com/filmfestivals/shellyonfilmthefilmfestivalthatwasnt/>,May12,2011,5月18日读取……有人开始提示,或许我们应当把尚未完成的2011看作是民间独立影像展发展过程中最为艰难的转折点。不过这个结论似乎稍显草率,因为也是在2011年,影弟工作室(indieworkshop)的张献民等人推动的独立电影民间放映联盟“齐放”在全国22个都市——包括更多的二线城市的30多个非常规放映空间(根据主办方的说明,这些放映空间包括咖啡吧、酒吧、书吧、餐吧、俱乐部、艺术空间和剧院等)展开。而几乎与此同时,张献民和左靖力推的艺术空间独立放映联盟(IndieScreeningAllianceofArtSpace,简称ISAAS)也在协作的艺术空间(第一站为北京的时代美术馆)展开第一季,主题为“当代中国人的一生”。张献民和裘乙婧在介绍“齐放”时指出,主办者目睹民间影像的创作和放映活动虽然受限制,但不乏“大批的人前仆后继”。这些跨地域的放映协作以培养观众群为第一要务,希望能够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降低活动成本,将独立影像扩散到更广泛的受众中去。如此看来,类似“齐放”和ISAAS这样的民间放映活动(grassrootsexhibitionactivities)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向度将民间影展动员的社会资源和力量做了进一步延伸。同时,这些独立影展从组织者到参与者,乃至评委等,其实都有大部分重合,而使得在不同时空交错举办的影展本身好似“流动的盛宴”——“齐放”放映联盟这种概念更加强化了这种流动的感觉。

结论

和资源充沛、在主流媒体中具有先天优势的官方影展作为社会事件(event)进入公众视野的路径和策略完全不同,民间影展如DOChina的策划与举行不期待成为一个吸引眼球和观众的新闻事件,它并不会如官方影展那样作为一个(承载着过多的意识形态或经济意义的)孤立事件隔绝地存在(这或许是官方影展在被命令停止后反而难以重新启动的原因)。我们借用拉图尔的ANT理论来通过“连接”、“结点”和“网络”等概念来观察并分析大陆的民间独立影展生态,这些影展和影像组织正在并且必须在近似的文化社会空间中通过分享资源而共生,它们的连接形态(configuration)都是加法模式(modeofmultiplicity)。以DOChina为例,即“现象工作室+栗宪庭电影基金+宋庄美术馆+DOChina”,这在中国独立电影界并非独有,比如“影弟工作室+南视觉美术馆+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亦是一个相似的组合。另外一类连接形态,如云之南、重庆民间映画和杭州影展等虽则没有独立影像发行的实体机构为核心,但并不缺乏类似的与独立电影制作者紧密结合的背景。这里的所谓“加法”,不是简单地指称影展具有合办者等等的功能叠加和联合,更加是一种多维的、极具伸展性和活力的存在形态,其活力本身令我们难以想象它们的单数形式。我在这里更加想强调的是在这个更为长期、稳定和共生的网络中,各个影展和各个流通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联系是如何地密切、交错并且难分主次;而这个网络的边界也不止于国内,它同时是世界影展网络中具有活力的重要一个链接这种跨境交流并不少见,例如2010年栗宪庭电影基金和学校与鹿特丹国际电影节的“RaidingAfrica”计划合作,邀请非洲导演来北京宋庄拍摄中国。又例如云之南和日本山形纪录片影展的密切联系,或者应亮为重庆映画展而作的与海外等量级、以青年人为面向的影展如韩国光州影展的连接等。。这种国际链接大概应该从两个方面加以把握。首先,因为其发动者和主办方对国际影展文化的熟稔,民间影展使用的组织架构和选片理念分享着与其他国际影展无异的语法;其次,这些植根于中国独立电影文化的民间影展,其选片概念和标准是否与欧美举办的、因袭已久的国际影展完全不同,从而完成了一种后殖民意义上的对西方/东方文化对比的反叛和多元文化主义(multiculturalism)的实现,尚待进一步观察和解答。

之前的有关论述中,左靖使用“平台”、王小鲁使用“民间放映机构”来指称这些民间机构和组织,这些描述在认同它们个体价值并且隐含对其网络功能的思考同时,似乎未能进一步帮助我们以整体的方式对上述“加法形态”进行考量。王淑珍和祝建华在对中国盗版的研究中引用其他学者有关“assemblage”的概念阐述时指出,“assemblage”实际上是一个“混杂的聚合体”(hybridcollectif),是“行动者网络”,它呈现的是这样一种状况,即“当事件各方聚会并与其他部分‘组合’起来时,这种方式本身能够加强关系各方的力量”,并且这种“装配”能够“产生出一个新实体,而这一实体比这些参与者单独运作相比显得更加强大,更能产出效益”引自Wangshujen&ZhuJ.H.Jonathan,“MappingFilmPiracyinChina”,Theory,Culture&Society,2003,Vol.20(4)。中文译文为“装配”,我更倾向于直接使用英文单词,或用“聚合体”,以方便论述。。因此,我试图以“assemblage”一词来描述前文中以加法形态链接在一起的各组织、机构的聚合体。将这些聚合体放在独立电影流通的网络中来观察,会注意到之前关于“官方/独立”(theofficial/theindependent)、“营利/非营利”(theprofitable/thenonprofitable)或者“合法/非法”(legitimate/illegitimate)这样的二元化分类标签已经显得捉襟见肘。但是这种借鉴了拉图尔ANT理论思维的整体性方法,却也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住各个制衡因素之间的动态平衡,不至于顾此失彼。

同类推荐
  • 中小学生必读丛书:死水

    中小学生必读丛书:死水

    《死水》采用了象征和反讽的艺术手法,全篇深刻揭露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表现了作者与这个黑暗政府势不两立的决心。...
  • “后革命”时代的革命历史影视剧研究

    “后革命”时代的革命历史影视剧研究

    从建国起到“文革”结束的近三十年里,“革命”基本上一直是中国社会文化的主题;而革命历史电影作为承载与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媒介之一,从影像语言到叙事结构都形成了一整套的表述体系。新时期以来,随着社会理想的更替与现代化价值维度的确立,革命历史电影(以及后来加入的电视剧)的意义及其表述体系开始了漫长的“后革命”转移。
  •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古兵器、乐器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古兵器、乐器

    本书包括金戈铁戟、射及其他、笛、管、笙、琴、唢、呐、口弦、编钟等鉴赏和收藏。
  • 课外雅致生活-约翰施特劳斯生平与作

    课外雅致生活-约翰施特劳斯生平与作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收藏兴趣热线

    收藏兴趣热线

    本书主要有关青少年收藏兴趣爱好的知识内容,包括邮票、玉石、奇石、陶瓷、书法、古玩、印章、烟标、火花等内容。
热门推荐
  • 苏慕遮

    苏慕遮

    “今天我们学《苏幕遮》,苏慕,你把这首词读一遍。”翻了翻白眼,苏慕站起来。“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洛凡生反手一抓,居然捞出一把扇子,递给苏慕。扯扯嘴角,苏慕“唰”地打开,挡在脸侧。班中齐呼:“苏慕遮!”
  • “坏学生”成功定律:“坏学生”成大器的8种能力

    “坏学生”成功定律:“坏学生”成大器的8种能力

    哲人说,戏如人生,人生如戏。话虽平淡,却值得深思。之所以说人生如戏,是说它的无常,它的出人意料。譬如说,父母望子成龙,呕心沥血教育出来的却是个庸才,这样的事,难免让人扼腕唏嘘。父母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夙愿,于是他们就按照自己所谓的“成才秘笈”教育儿女,甚至越俎代庖地为孩子作着很多关键性的抉择,譬如说,上什么学校,学什么专业,将来从事什么工作。很多的老师也是如此,他们注重的是学生的成绩,是否听话。于是,是否听话、成绩好坏,成了评判学生好坏的标准,好坏之分也由此而来。在他们的眼里,好学生,就是成绩又好,又听话的学生;坏学生则是成绩差,不听话的学生。父母和老师常常以好学生为荣,以坏学生为耻。
  • 穿越庶女当嫁

    穿越庶女当嫁

    穿越成了杜如晦的女儿,杜软玉不想掉脑袋,急着把自己嫁出去。李德琅有了心上人,经年不忘,却被老娘逼着娶亲。同床异梦的两个人之间发生的故事。
  • 英雄联盟之王者凌云

    英雄联盟之王者凌云

    纯情校花、美女徒弟、玉女解说……陪伴我赢下电竞超神之战!破除心魔、披荆斩棘、一往无前,我走上了永不回头的王者之路!碾碎仇敌!拥美入怀!傲视凌云!
  • 两个世界的对望

    两个世界的对望

    你踏上这条路的时候,身后的退路就已经消失了,至始至终,没有比我们更孤单的人了,或许还有....丛林中的饿狼和老虎!当两个世界相通的大门被打开,而你又背负这两个世界的命运,你会为谁而战?我脚下的大地.......
  • 藏魂

    藏魂

    西藏,那令人生畏的海拔高度、险峻奇特的高原地形地貌、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和人文景观、浓郁鲜明的宗教氛围、尤其是丰满充实多姿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几百年来吸引着无数的人以任何可行的方式,不畏艰辛、鞍马劳顿,奔向他们心中的圣地,去拉萨朝拜、去布达拉宫朝拜、去珠穆朗玛朝拜……
  • 最强狂霸升级

    最强狂霸升级

    【极致无敌流】【爆爽文】骨灰级玩家方业携带升级系统来到以武为尊的神荒世界,从此走上碾压各族天才,杀边诸天万界的不归路。PS:这是碾压流,但凡惹到一点点主角的,不管来历,全部当游戏中的‘野怪’轰杀干净……化为大波经验,化为大波装备,非常凶残!!!!
  • 哈士奇的梦

    哈士奇的梦

    故事的背景发生在男人社会没落而女人中兴时期。整个社会的资源牢牢掌握在女性手里。重要的职能部门,国家领导人等统统都是由女性来当任。而男人已经沦为这个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多半只能在家带带孩子,熬碗粥、煲个汤等待女人下班回来用餐。然而女人统治社会几百年以后,出现了当年男人主导社会时候同样的问题。社会拜金严重,人们毫无信仰,整个社会处在迷茫和空虚之中。同时屠杀动物的问题并没有因为女性的主导而减少。人类对动物的屠杀与残害依旧有增无减。就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一只哈士奇发动了起义。率领着除了人类以外的动物在神州大地上和人类展开了一场生死权利的争夺战。
  • 读者报旧闻3月

    读者报旧闻3月

    稗官野史;国家地理;国学;环球档案;旧案新读;旧知录;历史见证;历史内幕;人物;煮酒论史
  • 启迪青少年卓越人生的智慧故事

    启迪青少年卓越人生的智慧故事

    一滴水可以折射阳光的光辉,一本好书可以滋润美好的心灵。健康的身心、丰富的情感、较强的实践能力、优良的品质、过硬的特殊技能、良好的习惯、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必要的合作素质等,是青少年朋友在成长道路上顺利前进所需要的最基础、最必要的条件,为青少年朋友们从自身着眼、开创成功指明了方向。社会是一幅斑驳陆离的图画,人生是一条蜿蜒扭动的曲线。知识是智慧和能力的基础。知识能够守护生命,是保护自己的盔甲。成长是一种历程,我们从无知到有知,从天真到深沉,我们用生命书写着成长的哲学,正是这些哲学的智慧丰富了我们的人生;成长是一种升华,成长的过程就是将软弱升华为刚强,将平淡升华为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