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00300000001

第1章 序言

侯德云

1

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原本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比方说,异性间的一见钟情,以及同性间的一见如故。不要问为什么,问,大概也问不出标准答案。

我跟程歆之间的情感交汇,属于一见如故的种类。这情感的基础,跟我曼延了三十年的写作经历有关,也跟他曼延了五十年的文学情结有关。以年龄论,他是我的兄长。以人生阅历论,同样也是。

程歆的企业家形象,足以让我另眼相看。出乎意料的是,他的长篇小说《霜叶红》,又让我陡然一惊。没想到,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在他稀少的业余时间里,还能舞弄出一部值得称道的文学作品。

程歆自述,《霜叶红》里边,有他本人的成长旅痕。也就是说,这部作品,有自传的属性。当然,他补充说,既然是小说,就不能没有虚构的成分。这也很好理解。没有虚构成分的叙事文学,还能叫小说吗?

由此说来,想知道程歆是怎样的一个人,不妨读读他的《霜叶红》,这里有他真实的人生足迹。

由此说来,想知道程歆热爱文学的程度,也不妨读读他的《霜叶红》,这是他写作之路的开端。以此为起点,我相信他能走得更高更远。

我无意于去辨识,这部作品中哪些情节和细节,是作者真实的足迹,还有哪些,是虚构的妙笔。面对一部文学作品,用史学家的眼光去审视,并不恰当。我更愿意,用一个普通读者的视角,在阅读中,捕捉情感与情感碰撞的火星。火星便是亮点。

在我看来,《霜叶红》的亮点,有两处:命运与爱情。

2

程歆笔下的主要人物,名叫夏风。他是《霜叶红》里的那片叶子。他的“霜”,有时代元素,也有个人元素。他的“红”,当然也有时代和个人元素。

属于夏风的时代背景,很多人都不陌生。我指的是那些上了年岁的老人。夏风出生不久,就赶上“土改”。那是建国前后的事。史料记载,老解放区的“土改”,在建国前开始;新解放区,在建国后开始。而无论何时开始的“土改”,都有相似的一面。不少地方有过激行为,把“消灭剥削制度”演化为“消灭剥削阶级”。在民间语境中,则直接称作“流血斗争”。

正是那场“流血斗争”,让夏风在同一天失去了父亲和祖父。

那时候夏风还不满一周岁。他很久以后才知道,当年,祖父被人用木棒活活打死,“爹爹临死前向人要了一条白布系在腰上,算是给自己的爹爹戴孝”。

不幸中的万幸,那些过火行为,没等蔓延开来,就被及时制止。夏风一家,也因此逃过一劫,避开“斩草除根”的厄运。但“富农”帽子,一戴很多年。那是一顶沉重的帽子,沉重到足以压垮一个人的脊梁。而后,是各种各样的“运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让人喘不上气。而无论哪一波“运动”,都不可能把“富农”或“富农子弟”,当人看待。

有了这样的社会背景和家庭背景,夏风命运中的坎坷,也就可想而知。

在我老家的小村庄,也有一户“富农”。村里没有“地主”,“富农”成为阶级斗争的主要对象。我能感受到,整个村庄,看待那户人家的目光,都很特别。里边有歧视的成分,甚至,或多或少,也有仇视的成分。同时我也能感受到,那些“贫下中农”,由于有了更卑微的参照,他们的精神自豪感,又是那么饱满而张扬。那就是夏风的成长环境,也是他不得不跨越的精神障碍。

夏风的成长过程,无疑是一次属于他个人的雪山草地之旅。当然,也有他精神上的延安,有延安窑洞里的灯火。可贵的是,在攀登和跋涉的路上,他从来没有停止过前行的脚步,也从来没有,低下倔强的头。

我对夏风的敬仰,伴随着阅读的始终。我把他看作是精神上的先驱。在那个“读书无用”的时代,他一直坚持读书,孜孜不倦,读到深处,更深处,这是他改变自身命运的关键因素。

作为读书人,我把小说中的夏风引为“知心”,同样也跟现实中的程歆,“腹心相照”。

3

在铺天盖地的灰色布景之下,跟命运较劲的夏风,也有过意外的收获。这收获,来自人性的温暖。尽管稀少,却足以抚慰夏风的一生,也足以抚慰读者的心灵。如果没有这温暖,对我们来说,那个灰色的时代,未免过于冷酷,未免过于无情。

小学四年级上学期,师范学校的实习生,一个圆脸的姑娘,给夏风做班主任。实习期满,她在夏风的作文本上,“用红笔写下一段话,鼓励他好好学习,预祝他将来成为一个可堪大用的人才,并留下她的联系地址:营口高坎子”。夏风后来并没有跟她联系,而发自内心的感动,却是久久难以忘怀。

小学五年级,夏风有幸遇到全校最好的一位班主任,白守恩。这位出身“地主”家庭的白老师,对夏风的成长,起到过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学校,白老师对夏风有时“严格到有点不近情理”,这“严格”和“不近情理”,正是大爱的体现。即便是在夏风被辍学的当口,白老师仍然对他寄予厚望,鼓励他读书立志。而那时候,白老师已经被学校扫地出门,即将身陷囹圄。

辍学之后,夏风在一路坎坷、一路疼痛之中,仍然不断获得像李同贤、牛子恒那样的普通人,带给他的种种温暖和关爱。这温暖和关爱超越了阶级性,在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时代,显得那么格格不入,又是那么合情合理。

我相信那些给予夏风精神关爱的普通人,在作者程歆的人生经历中,都是真实的存在。这一点,我毫不怀疑。同样,我也毫不怀疑,那些对夏风怀有恶意的种种嘴脸,在程歆的人生经历中,也都是真实的存在。人间的悲欣交集,原本就是由善与恶的缠斗衍生而来。

4

在善与恶的缠斗之外,更让人刻骨铭心的,是夏风的爱情。特别是他的初恋。那么青涩,那么纯真,那么藕断丝连,最终却又不得不洒泪而别。

我确信,命运中有一种看不见的力量,左右着我们的情感,让我们欲罢不能,欲说还休。

在我看来,夏风与夏晓娟之间的爱情,无疑是《山楂树之恋》的翻版,像山涧的溪流,清澈、委婉、缠绵。

起因是读书。由于爱读书,两个年轻人,不知不觉,走到了一起。在那样的时代,在精神生活极度贫乏的乡下,这完全可以说是“天作之合”。

让我再三感慨的是,作者对这份情感的拿捏,其轻重,其缓急,都是那么到位,都是那么恰当。不说一个“爱”字,却又爱得那么真,那么鲜活,那么水灵,那么源远流长。

那个冬夜,那个只属于夏风和夏晓娟的冬夜,夏风揣了一本《唐诗三百首》,敲开夏晓娟的房门。

炕上,一条放好的被子,一对枕头,摞在一起,靠在墙边。屋里很静。夏风的心,怦怦跳,把《唐诗三百首》翻开,看不进去。夏晓娟,脸红红的。两个年轻人,羞涩了,忸怩了,可再羞涩再忸怩,也不能老是这样站着啊。多冷的天,上炕吧,上炕。

夏风坐下来。晓娟撩起被子盖在并排伸直的四条腿上,然后把头靠在夏风肩上,微微闭着眼睛。

“你带着书干什么?还能看吗?”晓娟没有睁眼,幽幽地问。

“我养成习惯了,不看书睡不着觉。”夏风回答。

“那就别睡了。”晓娟看了夏风一眼,“我想度过一个永远难忘的夜晚。”

果然是一个永远难忘的夜晚。直到四十年后,夏晓娟还要当面问个明白,当年,夏风是不是真的喜欢她。她相信夏风爱她,却又深深怀疑,夏风是不是真的喜欢她。这看似矛盾的问题,整整折磨她四十年。

而在这四十年里,夏风的命运,已经有了巨大的改变,不仅出乎夏晓娟的意料,恐怕连夏风本人也始料未及。

5

最后我要说,《霜叶红》是一部让人流泪的书。一而再,再而三,流泪。

我就是那个流泪的读者。很多泪,为夏晓娟而流;更多的泪,是为高雪梅而流。与此同时,也为夏风而流。

我无端觉得,夏风与夏晓娟之间的爱情,有那么一点浪漫主义的基因;而夏风与高雪梅之间的爱情,则完全是以现实主义为底色。

不知道为什么,我很赞同夏风的选择。尽管是从读者的角度,我也能明显感觉到,娶高雪梅这样的女人,能让夏风心里踏实。读者心里,也同样踏实。

其实,作者对高雪梅的描绘,字里行间,始终凝聚着别样的情感。我很愿意把这“别样”叫作一往情深。

同样也是一个冬夜,风雪交加的冬夜,只属于夏风和高雪梅的冬夜。不同的是,夏风和高雪梅,是被迫待在一起。大雪封门,他们中的任何一个,都回不了家。他们两个人在大队广播室聊了一夜。一夜的话题,主要围绕夏风的恋爱问题,以及某部小说中的恋爱问题。这看似平常的一夜,“无意之中拉近了夏风和高雪梅之间的距离,彼此之间从此变得像朋友那样相互关心起来”。

爱情的门扉,就这么轻轻掀开一道缝隙。但这仅仅是针对高雪梅而言。在夏风那边,依然懵懵懂懂。

这里我想说说细节。对于长篇小说而言,“故事弧线”设计得好不好,是成败的关键之一。但细节的魅力,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面。高雪梅对夏风的爱,就是通过一系列细节,缓缓展现出来。

细节一:高雪梅给夏风织毛衣。“我是第一次织毛衣,怕织不好,你别嫌弃就行。”这哪里是一件毛衣那么简单,这是姑娘家的心扉,为爱而开启。

细节二:听说夏风跟夏晓娟正在谈恋爱,高雪梅的言行陡然开始反常。先是“脸色变得苍白”,之后是“哭了半夜”,再之后,是闪电式结婚。

细节三:高雪梅的离婚事件,连累夏风进了劳改队。高雪梅不给他写信,却经常去看望他的母亲。而骨子里,她是在等待夏风。无言的等待。浸泡着泪水和苦涩的等待。

细节四:在苦苦等待两年之后,高雪梅与夏风终于见面,第一句话却是:“你——恨我吗?”

我不想再罗列下去。我相信,所有读者,也都会像我一样,在阅读中,把真实的心痛化作泪水,一而再,再而三,打湿尘世的衣襟。

不过我还是要强调,《霜叶红》的魅力,不仅仅是泪水,还有更多的回味,更多的思考。这回味和思考,无疑都源于并归于作者程歆曾经走过的那个时代。

2014年6月5日

同类推荐
  • 古龙文集:边城浪子(下)

    古龙文集:边城浪子(下)

    年满十八的傅红雪,为了给父亲白天羽讨回公道而踏上了一条漫长的复仇之旅。仇恨,使他勤练武功;仇恨,使他忍受别人所不能忍的污辱,这所有的一切全为了报父死之仇。然而,就在傅红雪终于能够面对各个仇家时,他却迷惘了!
  • 醉游记③

    醉游记③

    康熙去世,康熙朝代终于过去,夺嫡之争告一段落,继位的仍然是四阿哥,雍正朝,十四阿哥和锡若将如何自处?八阿哥、十三阿哥等人的命运走向也在锡若的影响下偏离了历史的本来方向。作者以灵巧的笔法,娴熟的语言,不但深刻描写了男主角如何在新朝权力斗争的夹缝中求生存,还以对历史可能的另外一种走向所做的自然描写而折服读者。
  • 宽容

    宽容

    夜幕降临了,当村民们灌满木桶,饮完牲口之后,他们便称心如意地坐了下来,享受天伦之乐。人们把守旧的老人们搀扶出来,他们整个白天都在阴凉的角落里度过,对着一本神秘的古书苦思苦想。
  • 红楼梦(白话本)

    红楼梦(白话本)

    《红楼梦》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作品透过贾宝玉、林黛玉缠绵悱恻的爱情悲剧,揭露和批判了以宁荣二府为代表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罪恶,预言了封建统治必然灭亡的趋势。故事情节曲折,生动感人,文笔细腻,语言风趣,人物众多,各有其貌,内容丰富,包罗万象,为研究当时社会的百科全书。
  • 亮剑生存法则

    亮剑生存法则

    本书揭示了电视连续剧《亮剑》中人物李云龙式的符合时代旋律的三大生存法则,探讨了该人物深入中国观众人心的重要因素。
热门推荐
  • 病娇萝莉难推倒

    病娇萝莉难推倒

    在未来星系天才萝莉竟然因为不小心把水倒在自己做的试验品上而穿越了?这个未知的星球末世来了,但外表萝莉,内心腹黑的她喜欢上了人肿么破,激发了病娇的资质该肿么破。病娇萝莉,你肿么这么难推倒?
  • 嗜宠狂妃:腹黑王爷认栽吧

    嗜宠狂妃:腹黑王爷认栽吧

    她,二十一世纪王牌雇佣兵,一朝穿越,成为相府人见人厌的废柴大小姐。丑八怪零武魂又怎样?且看她丑颜褪尽,异能在手,绽放出何等逆世风华,惊才绝艳!他,大燕王朝最尊贵的安陵王,俊美冷血,无情嗜杀,天生厄运体质,人人惧怕。一道赐婚圣旨,从此纠缠不清……
  • 现代善仁

    现代善仁

    代善仁,一个普通的农民大学生。始终认为在末法时代地球天地灵气日益枯竭的今天还是有办法修炼的。他发现了这个秘密,潜心坚持修炼,并入世职场历练心性。带领亲友,努力修炼,对抗邪恶,保卫世界和平,走向了更广阔的世界。。。。。。本人多年潜水起点,并长期看盗版。只是在近年才开始打赏优秀作品。觉得自己亏欠作家和起点网站。早就想写部小说,但是怕文笔不佳。但是还是决定写一部自己的小说吧,读者请忽略文笔,只看情结内容吧。请读者支持起点。
  • 饮流斋说瓷

    饮流斋说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热血军校

    热血军校

    江宁陆军指挥学院,华夏国最隐秘的军校。这里的学员是军人中的军人,士兵中的王者。来这里的每一名年轻人都将用自己的满腔热血与青春无悔为这个国家铸就起属于自己的钢铁长城。
  • 此心无悔

    此心无悔

    职场百态系列之‘此心无悔’世纪交替,国企改革最艰难时期,面对国有企业的内忧外患,既得利益和贪腐者的疯狂,收入低下而又不得不忍气吞声的企业职工与管理者的对立,在市委领导的支持下,他临危受命,毅然投入到国家政治经济改革中,带领群众终于渡过了企业的生存危机。在终于让一个濒临倒闭的企业生存下来,赢得了重组的新生之后,他又将接受新的考验。特别说明,本书为红袖首发,现原稿重新修改。
  • 夜魔士

    夜魔士

    在人类颠覆命运的时候...........................烮神族也在战斗...........................十二子,米娅身负重命。大战夜幽灵幽生.....................解救了所有人。
  • 星脑

    星脑

    虚空之中之剩下一枚紫色的光团,一个强有力的心脏噗通噗通的跳动着,它突然紫光大放,一把把所有的肉沫吸收了,以及那飘渺的灵魂,随后便消失在了黑暗之中……蛮荒界中一个全身光溜溜的婴儿竟然躺在了山林之中,故事便从这里开始了……
  • 知识论导言:张瑞敏的实践智慧

    知识论导言:张瑞敏的实践智慧

    两位学者,经过历时两年的深入调研,将近百次的会议旁听,对海尔集团数十位员工和经理人的深度访谈,和张瑞敏长达20个小时的对话,融合上百本经典书目,提炼十几位大家的思想精髓,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企业的知识自由之路,提出管理的要旨在于给人性造成较大幅度的变化。从柏拉图到福特,从尼采到老子,从哈耶克到张瑞敏,从野中郁次郎到王阳明,从牛顿到玻姆……本书视野宏阔,洞见迭出。知识是什么?知识和组织究竟有怎样的关系?知识又如何成就卓越的管理和自由的人?未来的企业家应该具备怎样的网络决策力?这些答案都可在本书中寻找。
  • 逐朔

    逐朔

    朔:引申义为新生,初生。少年坐在由妖怪骨头堆砌而成的王座上,膝间横置着一把金色的剑,血液沿着刃缓缓滴下,他有些无聊的四处环顾,用食指和中指来回敲击着身下的骨头。咚,咚“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已经习惯鲜血了?”少年有些发愁的揉了揉脑袋,记忆深处一封发黄的信的模样渐渐浮现。对了!一切都是从一封信开始的。是从一封信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