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0200000003

第3章 无惧讥谤,自在逍遥

人们在生活中难免会遭遇谣言。

那么,我们怎么应对这些语言的毒箭?

在星云大师看来,人行走世间,一定会忍受很多讥嘲毁谤。处于此情形,一个人如何给予自己力量?那就是要从讥谤中学习庄严福慧。

一个人如果经常注意外部的谣言,则心里会很难过,一难过就没有力量、没有心情去做其他事情。要知道,“是非之言止于智者”,一个有智慧的人绝不会乱传谣言,当然更不会轻易听信谣言。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听到别人对他的讥讽毁谤,不但不会气愤,还会一笑置之。

布袋和尚曾经说过:“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有人唾老拙,由它自干了;你也省力气,我也少烦恼。”

从这几句话我们可以看出,布袋和尚对于别人的毁谤打骂处理得多么洒脱自在。而凡俗如我,即使做不到如此超逸洒脱,也不该被讥谤所累,只有不为所动,做自己手头最应该做的事情,才能找到自在逍遥,让生活安宁祥和。

星云大师的经历也是一面闪亮的镜子:曾经,星云大师因敢于建言,多次被教界人士议论为异端分子,后来由于军工商各界官员来向他请益佛法,他又被新闻媒体说成与政治挂钩。凡此都是打击伤害的话题,星云大师并不予以理会,只是淡泊处之,默然以对。

后来,星云大师坦然说,事实的发展证明他的理念正确,时间的递嬗也还给他清白公道。星云大师用自身多年的修炼和行为,在更难得的沉默中,向人们解释了这样一个道理:忍耐并不是懦弱无能,而是面对毁谤讥讽,还能择善固执,无怨无悔。

谣言任何时候都会有的,空穴可以来风,无风也要起浪,记得曾经读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年轻人千里迢迢找到燃灯寺的释济大师说:“大师,我是一名普通的书生,平时我只是读书耕作,从来不传不闻流言蜚语,不招惹是非,但不知为什么,总是有人用恶言诽谤我,用蜚语诋毁我。令我心灵非常痛苦。”

他接着说:“如今,我再也不想忍受那些诽谤了,我想遁入空门削发为僧以避红尘,请大师您收留我。”

释济大师静静听他说完,微微一笑说:“施主不必太忧虑,同老衲到院中捡一片净叶,你就可知自己的未来了。”

释济带年轻人走到禅寺中殿旁一条穿寺而过的小溪边,顺手从菩提树上摘下一枚菩提叶,又让小和尚取来一个木桶一个葫芦瓢。

大师手拈树叶对年轻人说:“施主不惹是非,远离红尘,就像我手中的这一片净叶。”说着将那一枚叶子丢进桶中。

接着,大师指着桶说:“可如今施主惨遭诽谤、诋毁,深陷尘世苦井,是否就如这枚净叶深陷桶底呢?”

年轻人看着桶底的叶子,不禁叹口气,点点头说:“是的,我现在正如秋叶,已经沉入了人生的低谷。”

释济大师将水桶放到溪边的一块岩石上,弯腰从溪里舀起一瓢水说:“这是对施主的一句诽谤,企图是要打沉你。”说着就哗的一声将那瓢水浇在桶中的树叶上,树叶激烈地在桶中荡了又荡,便静静漂在了水面上。

释济大师又弯腰舀起一瓢水说:“这是庸人对你的一句恶语诽谤,企图还是要打沉你,但施主请看这又会怎样呢。”说着大师又哗地倒下一瓢水在桶中的树叶上,但树叶晃了晃,还是漂在桶中的水面上。

年轻人看了看桶里的水,又看了看水面上浮着的那枚树叶,说:“树叶秋毫无损,虽然桶里的水越来越深,而树叶依然轻松地漂于水上。”

释济大师听了,微笑着点点头,又舀起一瓢瓢水浇到树叶上,说:“流言是无法击沉一枚净叶的,净叶抖掉浇在它身上的一句句蜚语、一句句诽谤,净叶不仅未沉入水底,反而随着诽谤和蜚语的增多而使自己渐渐漂升,一步一步远离了渊底。”

这个故事指明了星云大师所讲的把讥讽转变成激励身心的力量。

我们不能奢望自己遇到的都是呵护自己的人,也不能勉强别人对自己的道德做一些应有的束缚。况且,有时候,别人也局限于自己的认识,产生了不理解和误会。谣言难以避免,何不让自己用坚忍成就自己的一切,用自己的能量向所有不理解自己的人或者蓄意伤害自己的人证明:我不屑于和你们争辩,但是你们错了!

同时,在平时的行为中,我们也应该有方法避免谣言,很多事情,不该听的,就要让自己听不见,这同样是锻炼自身修养,提升自己定力,不畏惧讥谤的一种方法。

还有,当我们自己不可避免地听到谣言后,要有清醒的头脑,谣言都是拙劣的、破绽重重的,只要略微动一动脑筋,就可以判断真伪,可以问自己一句:“我为什么要相信这个传言?”这个疑问会让自己对谣言索然无味,远离“传谣”的误区。

谣言的市场,就在于蜚短流长,就在于以讹传讹。传谣者众,少数别有其心,多数失之于愚,所以听风是雨。如果大家不传谣,都做令谣言“止”的智者,谣言就不攻自破,还能有什么市场呢?

所以,清者自清,提升自己的修养,我们就可以更好地和世界相处,心无旁骛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不再被讥谤所扰乱。

星云大师的经历很坎坷,他幼年出家,曾经因为疑问特别多,被老师一个耳光打过来,斥一声:“这个地方有你讲话的资格吗?”

星云大师并没有因此而埋怨老师,或者仇恨世界,他当时心想:“对!这是法堂佛殿,这么神圣的地方,我怎么有资格讲话?”

一经内省,星云大师从此不随便妄说。后来最长的一次禁语,整整有一年之久。那时候,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要一年不讲话,实在痛苦,但是星云大师做到了。

当时的他,每当忍不住想讲话的时候,就跑到没人的角落,自己打自己的耳光:“你不是说不讲话吗?为什么又起心动念想说话?没有出息!”一掴一掌痕,直打到嘴角流血为止……

星云大师的这段经历,让我们看到慎言的重要性之余,还让我们领悟他所说的——至艰至苦的磨炼,是为了至深至久的幸福。

星云大师曾坦言,正是当年那种种刻骨铭心的磨炼,成就了他现在忍苦的能力和精神,来担负更重大的责任,做更多人所不能做的事。他今天的一切所学所能,都是吃种种苦、耐样样劳而吃出耐出来的。

那么,看看我们自己,对于境遇,你是从里面选择吸收一些东西,让自己的将来有更好的成就,还是张开嘴,大骂这该死的命运?

不可否认的是,种种境遇都是不可选择的,毕竟是脚选择了路,而不是路选择了脚。当人处于一种恶劣的环境中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能不能从恶劣的环境中找到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养料,这就是智者与愚者之间的区别。

有一天,农夫的一头驴子不小心掉进枯井里。开始的时候,农夫还是很想把驴子救出来的,农夫想了很多方法,但是几个小时过去了,驴子还在井里哀号着。

最后农夫放弃了驴子的生命,他想这头驴子已经老了,不值得大费周折把它救出来。

但是不管如何这口井是一定要填起来的,于是农夫就找邻居帮忙,想干脆一起将井里的驴子埋了。

每个人手里都拿一把铲子,开始将泥土铲进井里。当这头驴子意识到自己的处境时,刚开始哭得很凄惨。但出人意料的是,当驴子认识到人们已经下定决心要这么干的时候,它安静下来了。

大家好奇地往井底一看——出现在眼前的情形令他们大吃一惊:当铲进的泥土落到驴子的背部时,它将泥土抖落一旁,然后站到泥土堆上面。

就这样,驴子一步一步上升到井口,然后在众人惊异的目光中头也不回欢快地跑远了。

一定有很多读者听过这个故事,如果不能把这个故事放到自己的心里慢慢品味,我们就白听了这个故事,正如人们处在困境的时候,不能化雨为虹,我们所遭遇的苦也就白白忍受了。

人生历程中,不可能处处都是阳光明媚。人生多磨难,正如四季景观各不同。正如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言:“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

升学的不顺,求职的受挫,爱人的远去,家庭的不幸,疾病的痛苦以及自然灾害的袭击……这些境遇都会给人带来一定的痛苦和磨难,使人在一些特定的境遇中身心受到压抑和伤害。

尽管人生境遇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境遇对人生有不同影响,毕竟人生中的矛盾冲突是必然存在的,人生磨难也是不可避免的。这就是为什么人不可能一生都无忧无虑地生活,为什么人往往要经历某种磨难、挫折甚至失败的深层原因。

没有人想刻意给自己制造“逆境成才”的故事,也没有人能左右自己所有的人生轨迹,正如在这个大千世界上,有的人含着金汤匙出生,有的人终生生活在偏远的农村,有的人活到了101岁,有的人仅仅来到这个世界三天,看了一眼世界,便离开了……

面对种种不同的境遇,我们只能控制我们可以控制的,而最容易被自己控制的就是我们自己。让自己学会轻快地走路,不要带着负面情绪沉重地赶路。

境遇不好的时候,也是人生最要紧的时候——你能不能稳住自己,能不能有足够的承受力,能不能不那么歇斯底里,能不能保持理性和尊严,能不能在困难中保持清醒,同时采取最可行的对策与步骤,尤其是不采取任何不智不妥无效有害的言语和行动。

这是我们唯一可以做的,也是最必要的学习和努力!

同类推荐
  • 旅途的脚印

    旅途的脚印

    这是“放生堪布”索达吉上师的日记,记录了堪布一年中在俗世修行的心路历程。文中不乏印藏大德的殊胜窍诀,以及上师对世间生活诸多现象的体会和感言,是一部难得的人生开示之作。本文语言精练,耐人寻味,所涉及的内容多与生活相关,将佛法禅机深入浅出的讲解,能够在轻松阅读中得到内心的宁静。
  • 六祖讲《金刚经》

    六祖讲《金刚经》

    《六祖讲金刚经》所录文本,以日本《卍续藏经》本(第二十四册)为底本,参照《禅宗全书》第二十三册所收《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五家解》(日本花园大学藏本)校勘。在此基础上,增加“六祖略传”与“现代注释”两部分白话。《六祖讲金刚经》一书,力求通俗易懂,加入大量《坛经》的禅故事,使其成为目前最权威的解读《金刚经》读本。
  • 学步集:曾召南道教研究论稿

    学步集:曾召南道教研究论稿

    宗教学是门年轻的学科,从缪勒1873年在《宗教学概论》中正式提出“宗教学”算起,到今天也不过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故宗教文化很古老并依然活跃,宗教学却还年轻。宗教学研究与宗教信仰是不同的,它虽然要涉及宗教信仰,但研究宗教和信仰宗教不是一回事。
  • 红尘禅影1:我用《红楼梦》讲《坛经》

    红尘禅影1:我用《红楼梦》讲《坛经》

    《坛经》诞生于唐朝,是禅宗标志。《坛经》的诞生是一场奇遇,他是中国文化的奇葩。本书简单讲述《坛经》中的大唐文化,从文学、哲学、历史三个方面讲佛教归化中国,在唐代圆满融入中国文化。这段融入,使中国文化更具魅力。在文学方面:“坛经偈”影响了唐诗,反映了唐代禅诗传统,还影响了《红楼梦》的诞生,本书即用《红楼梦》的内容、情节及人物讲解《坛经》的奥妙。
  • 佛教艺术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佛教艺术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正一原始佛学是佛学的母体,其因果论和“迁流”观,蕴涵着辩证思维的内容,对后世佛学影响极大。因果论主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众生的行为与其果报之间存在必然联系,二是宇宙万物之间具有相互依存关系。在原始佛学看来,一切事物和现象都依一定的。
热门推荐
  • 曾国藩集团与晚清政局

    曾国藩集团与晚清政局

    《曾国藩集团与晚清政局》以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运动起家的曾国藩及集团的产生背景,形成发展过程,特别是深入探索了其数十年暗中操纵晚清政局所起的政治作用和巨大影响。《曾国藩集团与晚清政局》既写曾国藩的文韬武略,也写他的待人处民与生活态度;既写他的困厄与成功,也写他的得宠与失宠。曾国藩制胜的兵法、治军行政的方针,他独特的人生观、处世哲学,他的文化素养和人格品位等等,都在书中得到精彩的体现。历史小说难得,好的长篇历史小说更难得,读毕此书,当有收益。
  • 我本轻狂之无赖男

    我本轻狂之无赖男

    一张白纸,给它涂什么颜色得出来的就是什么颜色,那么一个纯净如白纸的人呢?不过人毕竟不同于纸,他有自己的思维和灵魂,虽然有可能在行为上被误倒而染上恶习,但心灵的羁绊终究会牵引着他的本性。所以在朋友和亲人眼中,他是一个心地善良,并且富有正义感的帅气男孩。
  • 天才魔妃绝色风华

    天才魔妃绝色风华

    [爽文+宠文+一对一+男强+女强+魔兽]前世,她是药尊,却被身边之人所背叛,被逼无奈最终与敌人同归于尽,本以为她就这样结束了,却不曾想她的灵魂重生的异世大陆。她,从小便被称为废柴,不能修炼,但她的家人却对她视若珍宝,可她却因未婚夫的退婚而最终香销玉殒。当药尊的她成为废柴的她,又将会在这大陆上搅起怎样的风云?他,一代魔君,邪魅嚣张,冷酷无情,却为了她而争风吃醋。对他来说,要是有人敢对她抱有那些个思想,那他一定会…哼哼…宠文,要看的亲请进!要看虐文的亲可以绕道了哦!!!ヽ(≧Д≦)ノ?
  • 一曲误终生

    一曲误终生

    那一年,她在紫藤花海里遇见了他,他是那么的帅气,还弹奏着她儿时的梦想----钢琴。她对他一见钟情。那年,她十四岁。两年后,她又遇见了他,还是在紫藤花下,他一脸霸道,全然没有了往日弹奏钢琴的恬静。他对她说,往后我就是你的钢琴老师,你的钢琴梦交给我吧。她受宠若惊,以为这只是一场梦。可事实却是,她需要每天对着黑白分明的钢琴弹奏着,还要面对着一位时常让她心动的霸道老师,正如紫藤花,她对他有着醉人的迷恋,无法自已。她该怎么办?
  • 小子,你是我的

    小子,你是我的

    “不准你看除了我以为的女生三秒,不准说别的女生漂亮,出门的时候你要时时刻刻拉着我的手,要宠我,爱我,包容我,保护我,一辈子都不准作出伤害我的事……”霸道的小公主拎着某人的衣领,大声的宣誓着……某人无奈,只能狠狠的将她抱在怀里……当豪门小公主撞上草根校草……他们的撞见一定会是火星撞地球般精彩……
  • 不只是留学

    不只是留学

    本书分理性留学、全力投入、成长理念、重视设计、真切感悟、教育实话等六篇,通过真实的经历、故事和感悟,告诉读者有关留学的问题、孩子成长设计问题和教育的真实理解和把握问题。
  • 魔法校园灵异事件薄

    魔法校园灵异事件薄

    关于魔法校园之中一个协会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故事,人性的裸露,爱情的期冀,友情的珍贵,真理的背叛......妖精和人类共存的世界,正义和邪恶交替的法则我从来没想过自己会走到这条路上,因为我不够勇敢我从来没想过自己会失去他们,因为他们如此强大当选择来临的时候,你是成神还是成魔一念之间,地狱和天堂
  • 无上1岁月尘埃

    无上1岁月尘埃

    亘古,混沌初显,万族盛起,百族封圣,乱世一纪,天道退避,混沌动乱,圣人似狗,大帝为天。初古,混沌初开,百族寂灭,生灵悟天寻道,盛世繁华,天骄踏天,妖孽争霸,一纪盛世樱花飘。太古,大帝不出,圣人鼎天成圣,百族遗族,主宰大地,圣战起,天地沉沦,九州碎,一纪浮华,圣人无力回天。今古,傲比天高,凌九霄,踏天而寻,不灭执念,舞混沌,剑指天穹,几许轮回旧人何在?
  • 企业创新的组织基础

    企业创新的组织基础

    本书从组织与战略的角度出发研究企业组织背景(要素)对创新的影响和作用,探讨了主要的组织背景因素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从知识创造的角度分析了人力资源(人力资本)对创新的作用机制,最后探讨了研究开发人员的组织激励及其实施和产品创新中组织设计与变革问题。
  • 缘起缘灭缘自在

    缘起缘灭缘自在

    他,一个没有任何背景,却屡屡收到人们冷眼的纨绔小子,却在一次因缘际会之下成为了整个魔界的大地,也就是那时一个仙界以外的蜀山派,意外的选中了他,并且要他去经历他该经历的一切,只有这样他才能够真正的步入仙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