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06500000014

第14章 文人风骨

因为写过一篇有关周作人历史的文字,受到诮议,嘲之曰“奉旨骂贼”。其实,既是贼,奉旨骂或者不奉旨骂,又有什么关系?只要骂的这一位确实做过贼骨头,骂就没有错。举例而言,总不能因为这个贼的面孔长得标致,你爱之弥切,喜之弥甚,就容不得别人骂他。或者,也不能因为这个贼写了一手漂亮毛笔字,你欣赏备至,五体投地,就要我们忘了他的贼身份。

贼就是贼,一定要把贼当神仙供,“天地君亲师”后加上这个贼,香火供奉,那是个人自由;但不许别人讲这个贼的一句坏话,那就是霸道了。孔夫子早就说过的了:“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总不能因时代“进化”,思想“解放”,到了对汉奸,卖国贼,人人必得“捧”之的地步吧?

清人刘声木在其《苌楚斋随笔》卷二《南宋邓肃等论扬雄》中讲到:“扬雄,后世以其能文,极力为之文过……好其文,并及其人,欲使其弥天罪恶消灭于无形。其颠倒是非,淆乱黑白,居心尚堪问乎!”看来,因其能文,而为其文过者,古已有之,也就不觉得有什么新鲜感了。

中国旧时文人,都讲“道德文章”。从理论上说,文人的“道德”和“文章”两者应该是统一的,或尽量做到统一。但是,几千年来,相当多的人并不“道德文章”,甚至更有文章甚好而道德极差的文人。怎么办?一般都采取不深究的办法,只当看不见,何况中国人有隐恶扬善的美德。

对于当汉奸的周作人,其实大家一直心照不宣,向来是道德归道德,文章归文章分开来看他的。五十年来,相安无事,大家也约定俗成,作如是观。近年来,忽然发现这是一座“金”矿,出版他的书,可以卖钱,于是猛出;写他的文章,可以得稿费,于是猛写;为他鸣冤叫屈,可以捞一顶“拨正反乱”的桂冠,于是猛来劲。

本来是个粪桶,盖住了,掩鼻而过,也就拉倒。偏要插进搅屎棍去,于是,恶臭薰天。这就是时下在周作人屁股后面,那班老的少的拥簇者做的“好”事。

这一阵子,过分侈谈他文章如何的好,竭力忽略他道德实在的差,已经相当违背客观事实,混淆视听。迩来,更是变本加厉,金身重塑,香火供奉,连他那段当华北伪政府教育总监、为虎作伥的丑史,也因为文学行情看好,跟着要改写,那就真是岂有此理的混账了。

贰臣,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就够可耻的了,汉奸,比贰臣更遭人唾弃,更让人痛恨。因为贰臣只是叩了上一朝皇帝的头后,转过脸来又向下一朝皇帝山呼万岁而已,虽然这种迅速的转变,很不要脸,起劲地向新主子献媚,令人恶心。但在罪恶的层次上,比起当东洋或西洋的哈巴狗之流,或许要差一些。因为,贰臣过了几朝几代以后,丑恶的色彩相对淡化,而中国人对认贼作父的汉奸是永远也无法宽恕的。

这也是以往抗日题材影片中的维持会、新民会、皇协军、翻译官这类俗称“二鬼子”的角色,为什么无一不被刻画到坏得流油,无一不让人恨得牙痒的缘故。有时候替编、导、演想,难道不怕落入脸谱化、程式化的窠臼。后来悟通了,对于中国人来讲,像汉奸这样的话题,是做不得翻案文章的。涉及到民族感情、国家尊严、人心所向、全民认知的原则问题,则尤其不可以冒天下之大不韪,逆大多数中国人的意志。

八十年代初,有一位颇有名气的作家试图突破,想出出抗战题材之新,写出一部电影文学剧本来,讲述一个被日本鬼子强奸了的中国农村妇女,生出来的孩子的故事。剧本的最初题名,颇为直露,就叫《孽种》,冲这两个字,大概也就想象出会有些什么情节了。这是一个令人从生理到心理都感到很不舒服的题材,听说后来改了,如何改,改得怎样,也就不知下文了。

显然,此公这部电影文学的构思,是受到西方时尚流行的影响或者诱惑。当时,重新思考战争和战争中的人性,成为文学和影片正当令的题材。于是,洋作家,洋导演,出了这样一个畅销的名堂以后,可怜的扁脸黄皮的中国作家,中国导演,也就跟着“克隆”。反正咱们中国地大人多,要什么故事,有什么故事,要什么人物,有什么人物,准还能学得像模像样。

这类作品,说得好听些,叫借鉴,说得不好听些,叫模仿,是那些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更缺乏自信心的文学家、艺术家偷工省力之举。但是,老兄啊!被外国人牵着鼻子走的时候,千万不能忘记你身体里流着的是中国人的血,总不能数典忘祖。这祖,就是数千年文化传统薰陶下的价值观。外国人或许能够容忍这个“孽种”,中国人,至少那些尚未完全西化的中国人,对这个“孽种”会感到堵得慌。

中国人不但对于外国,甚至对于外族,乃至于对于同一族群的不同阵营、不同集团、不同派别,也会泾渭分明,党同伐异,势不两立,不共戴天的。我们都读过《三国演义》,关云长土山失利,讲好了条件,降了曹操,虽然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也未能打动他。最后,“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他还是过五关斩六将跑了出来。即便如此,他的义弟张翼德还要斩了他呢!有出戏,叫《古城会》,就写的这段故事。无论如何,投降是事实,大节亏了,一失足成千古恨,关云长一下子找不到感觉,那西皮流水也真是唱出了他那说不清道不明的尴尬呢!只此一点,便可了解“汉贼不两立”的精神传统,在这块土地上是何等的历史悠久,又是何等的根深蒂固。中国人,其实很讲中庸哲学,独独在大节上,非常之绝对,绝对到了不间毫的地步。

这种断然不能容忍背叛变卖行为的绝对精神,确实是属于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心态。这是和几千年来在中国土地上发生过太多的灾难,人民受到太多的痛苦有关:改朝换代的血风腥雨,异族入侵的战乱流离,外国侵略的屠杀毁灭,每当老百姓成为俎上肉任由宰割的时候,总有这种食同胞肉的引狼入室者,喝同胞血的为虎作伥者,雪上加霜,火上加油地使苦难加番。

我记得《孽种》剧本问世后,当时,从上至下都在感情上不能接受。这类题材的影片在外国,也许可以拍,但在八年抗日战争中死了两千万人的中国,大概是很难可以的。所以,想把周作人树为新圣人,或者说他是个好汉奸,会被人看作是丧心病狂的行为。即使把鲁迅打倒一千年,一千年后,周作人仍是汉奸,而鲁迅仍然是民族精神的火光。

如果有人修《民国史》,周作人未必能进得了《贰臣传》,因为贰臣只是效忠了上一朝以后,改换门庭又为下一朝卖力。若真有这部第二十六史的话,周作人应该是与溥仪、王揖唐、汪精卫、周佛海等卖国贼一起,在《汉奸卷》中就位的。

翻案,是历史上常有的事,暴君秦始皇不是翻了么?奸臣曹操不是翻了么?但汉奸,贰臣,佞幸,叛逆,是不容改写,也无法改写的。只是可以把这一页搁置起来,但做手脚想把这一页扯掉,大概很难。记得大清王朝鼎革之际,不得不对前朝降过来的武将洪承畴,文臣钱谦益之辈,优礼有加,尊让三分,待以上宾,共襄国是。那时,入关后立足未稳的多尔衮,把洪视作股肱,委以心腹,孤军深入江南的多尔衮之弟多铎,对钱所以客客气气,温文尔雅,都出于一种政策需要。抬举这些有影响的人物,笼络人心,对巩固新王朝的统治,是有好处的。

一般人不会这样考虑,当时,确实有人哪壶不开提哪壶地跑去问洪承畴:“将军啊,崇祯已经当你为殉国英雄,举朝公祭过了,你怎么还活着为新朝效力呀?”当他被清政府封为亲王,回家光宗耀祖之际,想不到他老娘一顿拐杖劈头劈脑打来,这位令人肃然起敬的老太太,掷地有声地说:“我们家只有明朝的总兵,没有清朝的将军!”这种节义观,也许对拥护周作人的信徒来说,一无可取之处。但正是这种人格上终始如一的要求,是中华文化传统维系数千年赖以不坠的精神基础。

百年过后,大清王朝政权稳固,江山坐定,于是,历史又回复其本来的真实面目。一是弘历整顿风气的政治措施,他认为应该提倡人民对他的忠诚不贰,不能鼓励臣下朝秦暮楚的变节行为;二是中国文化中这种“汉贼不两立”的绝对精神,所表现出来视贰臣、汉奸、卖国贼为大恶的水火难容的心理。于是,乾隆推翻了他先人赐予这些降臣的谥号、袭封、恤典,并对国史馆编撰们发出指示,洪承畴只配放在《贰臣传》中,而钱谦益,在弘历眼中要更不值钱些,说此人在《贰臣传》中还得次一级,只能放在乙编。

这或许就是对于中国文人特别苛求而导致的不幸结果。

其实,清政权建立之初,不知用了多少明代的降官降将,但当时的人和后世的人,却总是盯住这期间的几个文人不放,这确实是中国文化传统中的洁癖在起作用。一方面,“江左三大家”的钱谦益、吴梅村、龚鼎孳,称得上是风流倜傥的文学“明星”,聚光焦点,不愧为显赫一时的文坛领袖,众望所归。于是,人们的期望值就水涨船高,有理由要求他们做出高风亮节的举止。一方面,白头少年钱侍郎,陪骑白马、作戎装的美人柳如是,招摇过市;生性狂纵的龚少卿,掷金一千五百两,娶得名妓顾顺波,金屋藏娇;风流蕴籍的吴太史,一曲陈圆圆,传遍了大江南北,洛阳纸贵……风头出足,风光无限,人们艳羡之余,难免产生“木秀于林”的危机。

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既成“明星”,就免不了有“明星崇拜”,这是古今同样的道理。有“明星崇拜”,就有“追星族”。可以想象,这些被崇拜的明星,忽而成为被唾弃的贰臣贼子,如此严重的失落,能不令追星族生出特别的憎恨吗?这恐怕是三位江东名士,成为上至皇帝,下至百姓的众矢之的的根本原因。为周作人鼓吹不遗余力者,要懂得这点群众心理,也许就不会枉费心机去涂脂抹粉了。

钱谦益受到指责最多,乾隆就带头看不起他,专门写过一首诗,把他奚落一个够。“平生谈节义,两姓事君王,进退都无据,文章那有光?真堪覆酒瓮,屡见咏香囊,末路逃禅去,原是孟八郎。”普通人对钱谦益的失节,在他生前就当面加以讥讪。“牧翁游虎丘,衣一小领大袖之服,士前揖问此何式?牧翁对曰:‘小领者,遵时王之制;大袖乃不忘先朝耳。’士谬为改容曰:‘公真可为两朝领袖矣。”’(清·佚名《绛云楼俊遇》)

吴梅村略好一点,他还有一点清醒的自省意识,但最后终于剃去明代的头发,留起清朝的辫子。他北上为新政权效力时,也被人嘲讽过的。“顺治间,吴梅村被召,三吴士大夫皆集虎丘会饯。忽有少年投一函,启之,得绝句云:‘千人石上坐千人,一半清朝一半明,寄语娄东吴学士,两朝天子一朝臣。’举座为之默然。”(清·刘献庭《广阳杂记》)

龚鼎孳的名声本来不佳,是个来回折饼,顷刻之间,三易其主的走马灯式的人物,更为人所不齿。“李自成陷都城”,还挺赏识这位大文人,给了一个“北城直指使”的官给他做。跟着,清军围城,他一看大势不好,连忙打开城门,投降多尔衮。“授吏科给事中,迁太常寺少卿”,又做清朝的官。有一次,“大学士冯铨被劾,睿亲王集科道质讥”。龚鼎孳来劲了,为了讨多尔衮的欢心,“斥铨阉党,为忠贤义儿。铨曰:‘何如逆贼御史?’鼎孳以魏徵归顺太宗自解”。结果,偷鸡不着蚀把米,“王笑曰:‘惟无瑕者可以戮人,奈何以闯贼拟太宗!’”压根儿看他不起(《清史稿》)。

文人末路,一至于此,也怪不得别人,纯系自找的了。

因为,与钱、吴、龚同时,或先后的像孙奇逢、陈洪绶、张岱、傅山、黄宗羲、朱舜水、方以智、顾炎武、王夫之、朱耷、李颙、吕留良等人,或坚决不仕,或归隐山林,或削发为僧,或反满抗清,也还是能够保持住人格上的完整。

正因如此,吴梅村活得并不开心,“为当年沉吟不断,草间苟活”,“脱屣妻非易,竟一钱不值,何须说”,“浮生所欠只一死”,从这些诗句中,不难听出他忏悔和自责的心声。他“临殁顾言:吾一生遭际,万事忧危,无一时一境不历艰苦”的说法,也值得同情。他要求死后“敛以僧装”,不穿清朝的衣衫,石碑上要求刻“诗人吴梅村之墓”,不署清朝官衔,也算是在表明自己的心迹吧(《清史稿》)?

钱谦益在北京的国史馆,当了半年编修,托病回到江南,还多方接触当时地下的抗清力量,希望有所作为,也许为了改写自己那一页不光彩的历史吧。龚鼎孳虽然不很振作,但在奖掖后进,提携新秀,发现俊才方面,倒是不遗余力的,这或许是他的一种聊胜于无的自我赎解吧。然而,即使这小而焉之的失节,无论怎样的弥补,也并不能逃脱历史的嘲笑,何况周作人乎?

鲁迅先生的《集外集拾遗补编》“莲蓬人”诗:“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风骨二字,真是值得为文的中国人深思的。

同类推荐
  • 三种向度

    三种向度

    本书诗歌作品集。作品分三部分,以“时代镜像”“灵魂的呼啸与细语”“隐秘柔情”三个篇名辑录了诗人的87首诗歌作品。诗歌文字优美,语言流畅,诗所表达的意思和意境,有比较深的意向性思维,给人作法味不尽的想像空间。
  • 读懂爱

    读懂爱

    本书是一本绝对与众不同的写物随笔,在书中长长短短的句子里,既有张爱玲式的才情飞扬,又有李清照式的闲愁悠悠,文风孤绝清艳。作者通过唯美、感伤而灵动的语言,牵引出一段段青涩晶莹、暗香隐约的少年情怀。
  • 从湖到海的涛声

    从湖到海的涛声

    用左脑不断学习新知识的西方人,当然乐于接受新知识,时代对他们太紧迫,已没有时间完全领会,只能靠问答式来获取答案,如我们日常生活中向别人请教怎样操作机器,我们只要知道让其怎样运转,再探究是无意义的。而那沉默者,只有在深刻体味世界,远离快速运转的机器时才有可能,将欣赏于自然,乐于从整体上把握。
  • 问渠哪得清如许:那些扣击心灵的经典哲理美文

    问渠哪得清如许:那些扣击心灵的经典哲理美文

    185篇人生哲理美文,185段经典的人生哲理感悟。一篇美文就是一道独特的人生风景,让您品味生活的千滋百味一种感悟就是一泓深邃的哲理清泉,助您开启生命的智慧之光。这一篇篇充满智慧的美文,充满哲理的感悟,教会我们用心去拥抱生活,用爱去点燃希望。
  • 成电校友风采

    成电校友风采

    大学的根本使命是培养人才,在一定意义上讲是培养了多少杰出的校友。现在的校友是昨天的学生,今天的学生是明天的校友。电子科技大学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所电子技术大学,五十多年来,培养了10万多名优秀毕业生,他们大部分成为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骨干和领军人物,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热门推荐
  • DS传奇

    DS传奇

    这是个不同的故事,第一次灾难来临时,第一任救世主拯救了天下苍生,保护了人们和他们美丽的家园,然而这些故事变成历史,历史变为传说,传说逐渐变为神话。人们生活在自己的美丽的田园生活。然而危机却再次悄然来临。腐朽的帝国联邦政府,堕落的神明,欲望统治天下的龙族开始窥视大陆。黑暗势力卷土重来,而这次他们更强大。第一任救世主重新出山,再次为了这个世界而战。我们的主角却穿越时空,带着命运,带着希望,带着任务来到了这里,他们能够在第一任救世主的光辉下,在黑暗势力的扑杀下建立自己的荣耀么?完成他们的使命么?这里是培养英雄的地方,也是坑杀英雄的地方。5个格完全不同的少年走在了一起,只为了那个使命和一句诺言。
  • 吾笑苍穹

    吾笑苍穹

    无尽世界,无数位面的交界点。百族争霸,万古流芳!斗转星移,寰宇震动!且看林方如何在世界中叱咤风云,笑傲苍穹。
  • 悍妃也倾城

    悍妃也倾城

    现代鬼才,一朝穿越,成为孤儿?醒来面对浑身破破烂烂,身无半两肉的自己,这TM的老天是在玩她吧。不过没关系,孤儿?不怕,自己在现代也是孤儿,照样穿越也可以独立。身无分文?没关系,一手医术还怕没钱赚吗?身无半两肉?也没关系,吃好穿好睡好,还怕养不回来?当她迅速崛起,各路美男纷纷来讨好,不过那也要看这位王爷是否同意了。
  • 殿下的毒玫瑰

    殿下的毒玫瑰

    她之于他不过是毒药,为他所利用那他呢,对她而言,又何尝不是毒药,想戒也戒不掉一段鬼诡的宫廷风云,一出皇家旧事,当所一切湮没于历史长流中,还有谁会记得最初的相遇……
  • 幻兽王

    幻兽王

    无数的暗影、强大的幻兽,在绚丽的光彩映照之下,相互攻击着,撞击爆炸声不断地响起,那澎湃的气流生生地将周围的空间扭曲。
  • 撒旦恶魔的冷酷公主

    撒旦恶魔的冷酷公主

    七岁那年,她被英国女王收为女儿,十年后,她成为了国际第一杀手——殇,为了报仇再次回到祖国。“你拿本小姐的命开玩笑那?”“你的命在本小姐这里一文不值。”猖狂,绝对的猖狂。他,三年前被女友因为梦想无情的抛弃,从此成了让人又爱又怕的撒旦恶魔。两坐冰山在一起会不会擦出爱的火花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 农家乐之随身灵泉

    农家乐之随身灵泉

    遭遇一连串霉运后,夏雯毅然打包回老家。爷爷的遗嘱让她继承承包的一座山头,夏雯一看,好美,桃花朵朵开呀!却不知有人正准备捕捉她这支灿烂的桃花。
  • 宫廷女御厨

    宫廷女御厨

    这只是一个罪臣之女的宫廷励志故事。本是锦衣玉食的官家子孙,一夕之间,家族覆灭,没入冷宫为婢。十年冷壁孤灯,带给她的除了寂寞,还有坚强和乐观。只想小心谨慎地保住性命,却因为一手妙绝厨艺得到贵妃的青睐,被迫卷入争斗的漩涡。家仇未报,挚友反目……月色如水下的深情不渝……朝堂宫闱内的风云暗涌……还有那个一直努力的梦想:为了成为建朝以来的第一位女御厨,她一直执着前进,永不退缩。江山如画,志犹在,情如歌,看她如何用一双素手纤纤,收获温暖的亲情,友情,爱情,更成就一段属于自己的宫廷传奇。
  • 开始就很好

    开始就很好

    方余不知道要怎么表达这种感情,只觉得内心湿漉漉的,需要阳光的照耀,而她不知谁是她的太阳。
  • 学会学习

    学会学习

    本书分析了目前以及未来的竞争走向,总结了人生必备的六种学习能力,以及思维应遵从的规律,并且将他人的高效学习法做了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