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06500000025

第25章 一曲悲笳吹不尽

晚清诗人龚自珍,他的诗“继往开来,自成一家”,是有清一代诗人中的佼佼者。但他的知名度高,比钱谦益、朱彝尊、纳兰性德的名字要响亮许多,这一点,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毛主席的抬爱,在文件中引用了他诗句的缘故。

我之所以离题很远地提到这位晚清诗人,就是因为他这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好是好,有见解,也有气魄,但想不到,恰恰是他的儿子,对他所表达出来的这种石破天惊之语,作出一个彻底否定的回答。龚自珍的人才哲学,兑现在他儿子身上,猴儿吃麻花,满拧,这小子吃喝玩乐,在京城竟混不下去,跑到十里洋场的上海谋生,最后成了一个地道的汉奸,这讽刺实在够残酷的。因为在1860年10月火烧圆明园的这场民族惨剧中,龚自珍之子龚半伦,是一个起到毁灭性作用的败类。

据《圆明园残毁考》:“圆明园之毁于英法也,其说有二:一为英法所以焚掠圆明园者,因有龚半伦为引导。半伦名橙,字珍子,为人好大言,放荡不羁,窘于京师,辗转至上海,为英领事纪室。及英兵北犯,龚为向导曰:‘清之精华在圆明园。’及京师陷,故英法兵直趋圆明园。”我们看过许多抗日战争的影片,凡鬼子进村,在队伍前边,总有一个戴着礼帽墨镜,穿着拷纱衫裤,挎着盒子炮的汉奸带路,龚半伦就是这一路货色。若以龚自珍的人才论,老天给中国降下这等从龚半伦到周作人式的汉奸,实在是国之大不幸呢!

道光十八年,林则徐赴粤禁烟,龚自珍致书请林严备重兵,以除烟患而御外敌,是一位有经世之志的爱国文人,想不到他的儿子却是一个引狼入室的洋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如果龚自珍知道他的第二代就走向反面,也许他这首名诗又是另一种写法了。咸丰十年八月癸亥之谕里,有这样一段话,也足以佐证龚半伦为敌前驱的可靠性:“该夷去国万里,原为流通货物而来,全由刁恶汉奸,百端唆使,以致如此决裂。”逃到热河承德的咸丰,在诏谕里出现“汉奸唆使”之词,当有所指,绝不是普通老百姓,而是有头有脸之辈,除龚自珍之子这样的汉奸,还会有谁?

有鬼子进村,必有汉奸领路,有帝国主义侵略,必有假洋鬼子起来呼应。甚至在文学这一亩三分地里,几个拿了绿卡的小瘪三或老瘪三,作洋奴状,狐假虎威,也在那里指手划脚,这恐怕也是中国社会的特有现象。国人血管里的这种当汉奸的基因,可谓根深蒂固。及至到了无汉奸可当的今天,还有人跳出来要为老汉奸张目,近年来围绕着头号文化汉奸周作人的鼓噪,便是最好的例子。

而第二个说法,很大程度是在为洋人涂脂抹粉了。“有谓京师既陷,文宗北狩,于是园中大乱。其初小民与官宦争夺之,其后英法大掠之。有谓夷人入京,遂至园宫,见陈设巨丽,相戒勿入,去恐以失物索偿也。乃夷人出而贵族穷者,倡率奸民,假夷为名,遂先纵火,夷人还而大掠矣。”我怀疑这则史料,肯定出自具有汉奸基因者之手。因为只消读一读《1860年华北战役纪要》一书,便可知道此说之谬。

这篇文章的作者,为英国人施维何,当时任联军书记官,他的说法应该是最可信的:“当夕阳西下之时,有联军进园,时为门监多人所阻,乃格斗,杀门监,于是,一哄而进,散至各处,见陈设之华丽,器皿之珍贵,俨若一博物苑。及至一室,见1856年之中英条约,犹在书案上也。”这位英国人说:“同时,法兵则肆意抢掠,遇无数金表,好之者,以手攫之,不好者,则乱掷之,铿然作响。有法兵掠贯珠,珠大如石子,闻后至香港,出售银三千两。又有人掠一笔盒,其盖尽钻石镶成也。”从这里看到,所谓的“相戒勿入”,“去恐以失物索偿”,估计是那些持绿卡者为洋主子的粉饰溢美之词了。

也是这位英国人,确凿无疑地告诉我们:“1860年10月7日,适逢星期天,联军司令下令田:‘入园劫掠勿禁。’于是英法军官与兵弁以及中国人皆杂沓而入,大肆劫掠,无论何人,皆可进园,全园秩序最乱,而各处殿宇,已焚毁不堪矣。”

所以,这就不能不钦佩法国作家雨果的良知,他在1861年11月26日谈中国的一封信中,明确指出:“在将来交付历史审判的时候,有一个强盗就会被人们叫做法兰西,另外一个叫做英吉利。”他还说:“法兰西帝国侵吞了一半宝物,现在,她居然无耻到这样的地步,还以所有者的身份,把夏宫(指圆明园)的这些美伦美奂的古代文物拿出来公开展览。我相信,总有这样的一天——这一天,解放了的而且把身上的污浊洗刷干净了的法兰西,将会把自己的赃物交还给被劫夺的中国。”

最后他的结论是:“我暂且就这样证明,这次抢劫就是这两个掠夺者干的。”

不过,他在这封信中说过的:“作强盗勾当的总是政府,至于各国的人民——由从来没有做过强盗。”窃以为这很可能是大师不了解具体情况的结论了。人民作为一个整体和构成这个整体中的一个分子,是不能等同而论的。从上述引文中,所读到的“园中大乱。其初小民与官宦争夺之,其后英法大掠之”,“倡率奸民,假夷为名,遂先纵火,夷人还而大掠矣”,“中国人皆杂沓而入,大肆劫掠,无论何人,皆可进园,全园秩序最乱”,对这些所谓的“民”,也就是趁火打劫,发国难财的中国同胞,在造成圆明园彻底毁灭性的灾难中,他们同样有难逃的罪责。

我不禁想起“文革”过后不久,1978年5月,秦牧先生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过的一篇文章,题目叫做《鬣狗的风格》。早年在读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时,对于文中提到的“海乙那”,并不了然。只能大致理解为一种很坏的动物。鲁迅先生形容:“他们只会吃死肉的——记得什么书上说,有一种东西,叫‘海乙那’的,眼光和样子都很难看;时常吃死肉,连极大的骨头,都细细嚼烂,咽下肚子去,想起来也教人害怕。”直到读了秦牧的文章,才恍然“海乙那”原来就是鬣狗。

在动物园里,见过这种来自非洲的其貌不扬的家伙,一副很萎琐的样子,不经意间,真会把它当成癞皮狗的。电视节目里,也介绍过奔驰在大草原上成群行动的鬣狗,它们紧紧跟随着狮子和老虎,等到这些猛兽猎食了斑马、羚羊、麋鹿扬长而去以后,就迫不及待地一哄而上,将那残存的皮毛骨血,吃个一干二净。联想1860年发生在圆明园的这场灾难,雨果所说的两个强盗,毫无疑义为狮为虎,那么,像龚半伦之类,像那些冲进园里去,不抢白不抢,不拿白不拿的分不清是兵、是民、是匪的一群掠夺者,不就是吃尸肉的鬣狗吗?

试看这一段段记载,便知鬣狗或海乙那的行径了——

10月6日:“夷人烧圆明园,夜火光达旦烛天。”(李慈铭《越缦堂日记》)“夷人至海淀,即招集畿辅亡赖,纵之大掠,遂至挂甲屯诸处。园闭,夷以巨炮击坏之而入,尽取其金宝以去。”(同前)

10月7日:“夷人二百余名,并土匪不计其数,同入清漪园东宫门将各殿陈设抢掠,大件多有损伤,小件尽行抢走。”(九月初三日宝 折)

10月8日:“八月二十四日,闻夷人已退,乘车回园寓一顾,则寓中窗牖已去,什物皆空,书籍字帖,抛弃满地,至福园门,则门半开,三天,书籍亦狼藉散于路旁。至大宫门,则闲人出入无禁。附近村民携取珍玩文绮,纷纷出入不定,路旁书籍字画破碎抛弃者甚多,不忍寓目。”(鲍源深《补竹轩文集》)

10月11日:“二十七日,闻圆明园被夷人劫掠后,奸民乘之,攘夺金物,至挽车以运,上方珍秘,散无孑遗。”(李慈铭《越缦堂日记》)

10月13日:“嗣因夷兵退出,旋有匪徒聚众抢掠。”(《夷务始末》)

10月15日:“谕,现在洋人已退至黑寺,自圆明园一带,以至黑龙潭、太子府、沙河、清河等处地方,土匪仍复肆扰。”(《清实录》)

抄到这里,看到这些全无心肝的国人,像一群鬣狗似的,为帝国主义的帮凶,将国际强盗烧成灰烬的圆明园,挖地三尺,不加以彻底的捣毁,绝不罢手的狠毒,不禁发指,握在手中的笔,竟不由得颤抖起来。1949年,我到北京的西郊参加土地改革运动,曾在暮色苍茫中走进一片废墟的圆明园,时值冬日,福海成了一片结冰的稻田,东宫门有了炊烟袅袅的村落,园中的断垣残壁,颓砖废瓦,石阶败柱,木绘藻井,俯拾即是,取舍自由。中国人之不珍惜自己古老的文化精华,在这个世界上,也算得上是名列前茅的民族了。

本世纪初,李大钊先生凭吊圆明园残址时,曾写过一首诗。诗前有序,序曰:“夕阳影里,笳鼓声中,同友人陡高岗,望圆明园故址,只余破壁颓垣,残崎于荒烟蔓草间。欷嘘凭吊,感慨系之。”诗为:“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

我想,目睹这份园林残状的李大钊先生,“感慨系之”之中,除了对于罪魁祸首英法帝国主义侵略的切齿痛恨外,对于那些像鬣狗一样的食尸者,也一定会愤然于心,难于平静的。

圆明园再也不会重现当年盛景了,但像非洲鬣狗般的食尸者还在,他们是永远也不会绝迹的。国人中间这种趁他人灾难之日,雪上加霜地制造痛苦,获取快乐;以落井下石的卑鄙,对失败者反噬一口,从中渔利;于危难中见死不救,还会踢一脚甚至捅一刀以邀功;见了弱者不欺侮不凌辱,就觉得不革命地非要施虐,以示进步的等等丑类之表演,不但是这座皇家园林再也不能回复的缘故,也是所有善良的人经常受到磨难的原因。多少年来,每当我碧落黄泉,一劫不复,跌倒趴下,任人宰割之际,这班嗅到血腥气的鬣狗,也就是海乙那,就会围上来,咬啮我。

这多年来,对这些“眼光和样子都很难看”的嘴脸,我们见得还少吗!

同类推荐
  • 误我浮生,匆匆那年

    误我浮生,匆匆那年

    这是一个与青春用力告别的时代。《致青春》、《后会无期》、《匆匆那年》等电影让多少人热泪盈眶,道出70、80甚至90后的心声;《谁的青春不迷茫》、《你的孤独,虽败犹荣》、《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等书籍又让多少后青春的人们热血沸腾,怀念那些懵懂却又义无反顾的岁月;《误我浮生,匆匆那年》与其说是一本与青春告别的书,不如说是与青春握手言和的书。那些爱恨、纠结、痴恋、欲望、执念、假象,都被岁月洗涤,被温暖相拥,我们终于懂得,匆匆那年的一切皆是机缘巧合,一切也终将妥帖安放。
  • 中国,特色

    中国,特色

    2013年出版《徒步中国》之后,雷克在微博上爆红,先后为《新京报》、《南方都市报》等报刊、杂志撰写专栏,本书即为雷克在中国多家媒体的专栏结集。全书以一个德国人的视角看待中国当下最热门的时政,其中国包括:废除死刑、中日关系、中国教育问题、中国式过马路、韩寒现象等问题。雷克的每一篇文章已经发出虽然褒贬不一均能引起微博热议。
  • 朋友--贾平凹写人散文选

    朋友--贾平凹写人散文选

    本书分亲人篇和朋友篇两部分,收录了作者《喝酒》、《我不是个好儿子》、《相思》、《荒野地》、《哭三毛》等作品。
  • 当代学生经典必读:一生必读的名家诗歌

    当代学生经典必读:一生必读的名家诗歌

    培根说:“读书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文学是生活的一面镜子。中外文学史上群星闪耀,内容博大精深,其中每—个文章无不闪烁着智慧的灵光,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到许多生活的真谛,为我们的生活点燃激情。本书从浩如烟海的中外文海中精选了选取了—些名家诗歌,让你在优美的文字中徜徉,汲取知识的力量。
  • 老家故事

    老家故事

    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南阳作家群新作丛书》包括《非斯》《白鱼儿》《第七个是灵魂》《蓝色寓言》等五个长篇小说,及《村子》《云上的日子》等十部散文。文坛老将行者的《非斯》再攀艺术高峰,带领读者在创世神话的奇境中,对宇宙和世界的存在作最根本的思考,试图在西方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建立桥梁。文坛常青树廖华歌的《村子》用爱去感知疼痛,解读村子永恒的语言。还有王俊义的《第七个是灵魂》、陈明远的《云上的日子》、池长生的《桐柏山寨》等大批佳作,也都受到读者的热烈好评。
热门推荐
  • 霸道狂龙

    霸道狂龙

    醒掌杀人权,醉卧美人膝;纵使命里多桀,也要傲世不凡。天地溶炉炼“弃子”,修异术,御芳心,铸不坏之身,立不世霸业。狂龙出沦海,纵横天地间……
  • 江湖悲情

    江湖悲情

    这是我练笔写的武侠小说,每章大约在一万字左右。
  • 说好的,我们会一起老去

    说好的,我们会一起老去

    萧然转校遇见未婚夫冷亦泽,初次见面就给对方留下不好印象,互相恶搞对方,却没想到,对方就是从网络上认识的,恋爱一年多、私定过终生的爱人……
  • 极道神话

    极道神话

    看惯了形形色色的黑道生涯,这部作品会多多少少会带给你一点另类,一点不一样的感觉。这里将会为您揭秘一个玄妙而又黑暗和有着许许多多传说中的古怪生物的神秘的世界。例如:狼人、血族……
  • 雨辰思析

    雨辰思析

    从开朗到高冷,这期间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事情,直到大学才有些好转,因为她遇到了能让她有安全感的他,虽然经历了很多但是依然不变初心,一路上经历了好多。
  • 剑仙部队

    剑仙部队

    神剑传人寒江雪曾是家族千年来最天才的孩子。却因一场意外被拔掉仙根,堕落为凡人。可是自认为再也不会回到剑仙之路的他,却又因为无数的意外与这条路紧紧纠缠。为了使扭曲的世界重回正轨,他加入了亲人曾经带领的特种部队。而这只部队,又因为他这样的存在,被世间称为——剑仙部队。
  • 逆转人生路

    逆转人生路

    看主角怎么从一个混蛋走到一个世界的巅峰,看主角怎么玩转人生的按钮,看主角......反正就是看主角不要看我就是啦
  • 等到荼靡花开

    等到荼靡花开

    掩埋灰色年代的过往,逃脱不了的情殇,纠缠的不清的迷茫,默默开放命运的花季,彼此间的挣扎,命运的束缚,她们都在经历,她们正在用心感受,用着纯净的眼睛看着故事的发展,从这里开始,也从这里结束。
  • 皇明本纪

    皇明本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帝尊之王

    帝尊之王

    通神大陆,武道为尊,弱者庸碌,任人践踏,苟延喘息!强者一怒,伏尸百万,血流千里。一个从凌云国走出来的弱小少年,意外获得九劫金身,从此踏上逆天崛起之路!且看少年郭寒,登临武道王座,成就无上巅峰!------------新书期,各位书友们不吝收藏,绝对的玄幻爽文,保你看了热血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