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06500000003

第3章 方孝孺之死

在中国,自明初方孝孺被诛十族以后,再也没有一个知识分子以死报君了。

从此以后的中国人,为主义赴死者,有;为真理牺牲者,有;为情人割腕切脉者,有;甚至,为赌一个什么东道以生命下注者,有;但是,在最高层面的权力斗争中,像方孝孺这样傻不唧唧地去为一个背时的皇帝,献出老命者,是不会有的了。不是士不肯为知己者死,从此狡猾,也不是以死来一报知己的价值观,从此绝迹,而是在统治者无休无止的夺权游戏中,为失败者殉葬的愚蠢性,已为智者所不取。

皇帝死了还会有皇帝,而脑袋掉了却不会再长出一个来。随后的士大夫,渐渐地聪明起来。陪你玩,可以;为你死,则决不干了。为争权夺位的统治者火中取栗,犯不着,弄不好会烫伤自家的爪子;而最后坐在龙椅上剥吃糖炒栗子的那位,未必会赐你几粒尝尝。于是,做出慷慨激昂者,有之,喊出誓死捍卫者,有之。而为了效忠,甘心陪葬,找来一根绳子勒死自己,或者喝下一碗鸩汁毒杀自己,如此这般的傻瓜,就不多见了。

虽然,由明而清的文字狱迫害,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总是凄风苦雨,如肉俎上,不怎么见好,但命运尽管不济,生命力倒是十分顽强。就像东北地区那种叫做“死不了”的植物,看似一段死气沉沉的枯木朽枝,只要稍沾一点水,就会透出一线生机,隔不数日,居然青枝绿叶,甚至还能开出一两朵小小的花来。所以,对“士”而言,即或是苟且的活,也要活下来,绝不去壮烈。

所以,商末孤竹国的伯夷叔齐,耻不食周粟,饿死在首阳山。虽然在正史上,是以肯定的口气来叙述这哥儿俩的原则立场,但这种其实是挺傻帽的行为,在后来的知识分子眼里,是不以为然的。只有那些非常一根筋,特别认死理的“士”,才认定天底下都像华山那样,只有一条路好走。方孝孺,恐怕是中国最后一位伯夷叔齐式的知识分子,他,只有选择死之一途。

其实,就在方孝孺的明代,读书人也并不那么傻了。朱由检在景山上吊,陪他死的只是贴身太监,没有一位知识分子为之殉难。那个钱谦益本来想跳水赴死,效忠崇祯的,可是一摸湖水太凉,就不想成仁了。那个龚鼎孳也想以一死回报君王,可是想到漂亮的小老婆马上要被别人搂着,便打消死节的念头。所以,方孝孺在朱棣攻下南京,建文帝自焚以后,惟求速死,在这两位江左名流眼里,自是不识时宜的方巾迂腐了。

因为,他本可以不死,有一个叫道衍的和尚,很为他在朱棣面前说了情。

“先是,成祖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成祖颔之。”(《明史·方孝孺传》)

这个保方孝孺的姚广孝,可不是凡人。燕王朱棣,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夺他侄子朱允炆的江山,某种程度上说,这个和尚所起的作用,是决定性的。他对于朱棣来讲,远不是一个普通的军师或者谋士这样的角色,说他是朱棣这次靖难之役的总智囊,总策划,也不为过分。

据明人笔记《革除逸史》载:朱到南京后,“未几,获文学博士方孝孺,上欲用之,示其意,执不从,遂就刑”,看来,朱的确打算放方一马,甚至,还想重用的。所以,很给大儒一点面子,召至帝座跟前,下榻握手,捧茶延坐,商量起草登基诏书事宜。朱棣本有乃父朱元璋的流氓气,但此刻依旧以国师之礼待方,显然,姚广孝的话,是相当起作用的。

然而,一切都如和尚所料,方“必不降”,朱也必“杀孝孺”。死难消息一来,他只有双手合十,阿弥陀佛,摇头轻叹了事。因为,姚广孝与方孝孺,虽同为知识分子,却分属两类,姚是明白人中极明白的一类,绝不做傻事,方则是看似明白,其实并不明白的一类,常常倒做不成什么事。

方不可能降朱,朱也不可能宥方,他早就估计到这出性格悲剧。但是,若不为方求情,有点说不过去,情求过了,朱也点头了,他的良心也就得到安宁。虽然他对朱说了“幸勿杀”,并没有说绝对不能杀,再说他有什么资格,对未来的皇帝下命令。因此,方不领情,是方的事,朱要杀方,是朱的事,与本人无关。我做到我能做的,不做我不能做的,这是姚广孝的行事方式。我能做到的偏不做,做不到的偏要做,这是方孝孺透得相当不明白的地方。

最后,朱棣把话对方孝孺说到这种地步:这是我们朱家的事,用得着你狗拿耗子,多管闲事?方偏要管,一个劲地激朱求死,朱哪里受得了,大开杀戒,方孝孺一案死难者达847人,充军发配者不可胜计。方得到了于事无补的壮烈,气节是有的了,可多少人陪着粉身碎骨啊!古人对此也有微言:“孝孺十族之诛,有以激之也。愈激愈杀,愈杀愈激,至于断舌碎骨,湛宗燔墓而不顾。”(明钱士升《皇明表忠记》)

中国的所谓“士”,所谓“文人”,所谓“知识分子”,如果一定要分类,不是方孝孺式的,偏执,拘谨,认死理,不知好歹,常常采取霸王硬上弓的方法蛮干;就是姚广孝式的,灵活,圆通,识大局,趋利避害,往往以低姿态矮身段不张扬的手法达到目的。非此即彼,非彼即此,至多程度上有所不同而已。历史有时爱开开玩笑,偏偏让这两类价值取向不同的知识分子,奇巧地组合在同一舞台,同一背景下,一个辅永乐,得到大成功,一个佐建文,结局大失败。所有看过这出戏的观众,都会作出自己的选择。于是,从此以后,像姚这类明白人,越来越多,像方这类傻而直、呆而方、迂而正的不明白人,越来越少。这或许就是时代的进步,要是知识分子总那么傻不唧唧,还真是够呛呢!

《明史》中描写的姚广孝和方孝孺,一为“目三角,形如病虎”的方外和尚,一为“双眸炯炯”,“虽粗蔬粝食,视其色,如饫万钟者”的读书种子,一为“颇毁先儒,识者鄙焉”的左道旁门,一为“顾末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讲学不倦,陈说道德”的一代学宗,两人几乎找不到共同点。虽然姚“少好学,工诗”,“宋濂亦推奖之”,按说,方孝孺出宋濂门下,应该与这个看来不三不四的和尚,有些往来才对,然而,史无记载。不过,一个正襟危坐,过于严肃的方正君子,与和尚坐不到一条板凳上,说不定有点鄙视和不屑。但是,姚能张嘴向朱棣说情,其识见,其器度,就不是书呆子方孝孺可比的了。

方孝孺应该做学问,姚广孝才是玩政治的。从他一生行状看,他是一个不那么安分的和尚,不安于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的日子,是一个迫切追求成就感的知识分子。恰逢马皇后逝世,朱元璋把儿子从分封地集中到南京来守孝,据《明史·姚广孝传》:“太祖选高僧侍诸王,为诵经荐福。”于是,通过关系,他与野心勃勃的燕王朱棣的挂上了钩。

这个和尚私下里对朱棣许诺:“你要用我的话,我会给王爷一顶白帽子戴。”如此露骨的暗示,连黄口小儿都猜得出来,“王”字上面加一“白”字,不就是一个“皇”字吗?朱心领神会,引为知己,遂将这位主录僧,带回北平。从此,他便成了燕王的思想库,和进行反中央的地下活动的总指挥。“阴选将校,勾军卒,收材勇异能之士。燕邸,故元宫也,深邃。道衍练兵后苑中。穴地作重屋,缭以厚垣,日夜铸军器,畜鹅鸭乱其声。”

他那时“住持庆寿寺”,但“出入府中,迹甚密,时时屏人语”。朱棣当然想造他侄子的反,因为,建文帝接受了齐泰、黄子澄,还有方孝孺的削藩建议,正准备收拾他。但是,以一隅反天下,朱棣也不由得不心虚。有一天,他作对联,刚吟出上句,“天寒地冻,水无一点不成冰”,姚立刻应口而出,“世乱民贫,王不出头谁作主”。“王”字出头,即为“主”,看似文字游戏的小手段,却起到坚定其信心的作用。

所以,没有姚的煽动,朱未必敢举事;没有姚的擘画,朱也未必能成事。起兵以后,靖难军经过两三年与中央军的拉锯战,姚突出奇招,建议轻骑挺进,径取南京,“毋下城邑,疾趋京师,京师单弱,势必举”。这不如说是姚广孝与方孝孺的角力,玩政治的行家,终于把只会做学问的书呆子摆平。朱棣很快渡过长江,取得天下,当他的永乐皇帝。

这位特别倚仗的心腹,出来为方孝孺求情,对于朱棣,那影响力是可想而知的。朱棣起事,檄文天下,以清君侧的名义,矛头指向建文帝倚为股肱的齐泰、黄子澄,其实,方孝孺作为建文帝的老师,在他眼里,也参与过对他的迫害,属于铲除的奸恶之列,是毫无疑问的。然而,姚广孝求他“幸勿杀”,居然“颔之”,看来姚广孝面子够大。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围绕在皇帝身边,有头有脸有发言权者,说一不二,使帝王言听计从者,大有人在。但伴君如伴虎,最后能够得到好下场者,就比较罕见了。姚广孝这样一个不官不民,亦官亦民的和尚,作为皇帝的宾客,运筹帷幄,出谋划策,位极人臣,倚重中枢,最后能够善始善终,实在是极为奇特的例子。

他披的这件袈裟,固然冲淡了朱棣对他的戒心,更主要的是姚广孝深谙与狼共舞的游戏规则。越得意,越检束,越成功,越退缩,越是登峰造极,也越要急流勇退。可是,能懂得这点道理而做到抽身自退者,实在太少。权力这东西,如海洛因,上瘾以后,是太难戒掉的。唐人胡曾《咏史诗》:“上蔡东门狡兔肥,李斯何事忘南归?功成不解谋身退,直待云阳血染衣。”那个不可一世的李斯,最后的悲剧下场,不就是他“不解”进退之道吗?等到身首异处这一天,老先生想起与儿子牵黄犬,出上蔡东门逐狡兔的快乐不再,刀架在脖颈上,哭悔也来不及了。

姚广孝按《老子》“功成身退,天之道”,“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的箴言行事。靖难之役,朱棣率军“转战山东、河北,在军三年,或旋或否,战守机事皆决于道衍。道衍未尝临战阵,然帝用兵有天下,道衍力为多”,等朱棣得天下后,论功行赏,姚为第一,举朝上下,竭力推崇,甚至到了“帝与语,呼少师而不名”的亲昵程度,他老兄还是坚持在庙里,当他的和尚,做他的佛事。朱棣急了,“命蓄发,不肯,赐第及两宫人,皆不受。常居僧寺,冠带而朝,退仍缁衣。”(《明史·姚广孝传》)

这样一个能够扭转明室乾坤的和尚,还保持其清醒的分寸感,一生不敢越位。那么,有济世之志,无匡时之才的方孝孺,就缺乏自知之明了。居然在南北激战的烽火硝烟之下,还饶有兴致地引导建文帝进行复古改制的尝试,宫殿名,城门名,悉数回复古称。官制,也按《周官》重订,本是翰林侍讲的他,改成颇有20世纪味道的文学博士。当时的老百姓,肯定分不清他这个博士和茶楼酒肆里的茶博士,有些什么区别?大概,越没有什么真本事的人,越喜欢做表面文章。

最不可思议的滑稽,莫过于这位博士计划恢复古代的井田制度了。在明代历史上,除了方孝孺,还有一个海刚峰,都是背时的保守主义者,都好笑地进行过这种白日见鬼的讨论,可见让一个或数个严重与现实脱节的知识分子,进入权力高层发号施令,是多么致命的决定。建文帝的倒霉,多少也是他咎由自取,谁教他任用非人呢!应该说,好学不倦的朱允炆,与这位座师切磋学问,是可以的,但是把国家交给这位书呆子,那就是开天大的玩笑了。

据明·姜清的《姜氏秘史》:“初,孝孺被召入京,王叔英预以书告之曰:‘天下事有可行于今者,有行于古而难行于今者。可行者行之,则人之从之亦易,而乐其利。难行者行之,则人之从之也难,而受其患。此用世所以贵时措之宜也!’孝孺好古,故叔英及之。”显然,有识之士早看到了他性格中的保守,愚直,迂腐,偏执的一面,作为一个学问家,确是好的榜样,作为一个政治家,就远远不及格了,作为一个军事家,更是糟糕得一塌胡涂。建文帝没有他这样一位精神上的导师,也许不至于最后走向自焚的死亡之途。用人不当,贻患无穷,虽然,他为建文帝殉节,死得那样壮烈,也算对得住年轻皇帝,但若是说方孝孺为朱允炊催命鬼,也并不冤枉他。

姚广孝坐镇北平,辅佐王子,确保后方,率大军步步进逼京师的朱棣,胜利在望。而齐泰、黄子澄,加上方孝孺,书生意气,清谈误国,欲罢不能,欲战不成,弄得建文帝输不起,赢不了,进退失据,不知所措。同是知识分子,姚广孝有把握全局之力,一盘棋下得无子不活,方孝孺无审时度势之能,每步棋都走成了死招。

最可怕的,方孝孺还相信自己特棒,还要瞎指挥。第一手,他搞了一次缓兵计,派人到北平做燕王工作,赦他无罪,要他罢兵,谁知这位信使到了那里,连大门也不敢出。第二手,他又搞了一次离间计,想挑拨燕王两个儿子内讧,哪知道事与愿违,朱棣的大儿子朱高炽把送信人和信,一块儿交给他的父王,以示清白。这就是方孝孺书读得太多的本本主义,孙子兵法上有成功的例子,但到你方大军师这儿就不灵了,你不想想,南京已经不站在优势一方,北平干吗要买你的账呢?

“燕兵遂渡江,时六月乙卯也。帝忧惧,或劝帝他幸,图兴复。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缓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明史·方孝孺传》),历史上有很多从首都出逃,然后回来复辟的帝王,为什么建文帝就不可以?何况,朱棣虽攻下京师,大半壁江山并不在他的控制之下,回转的余地还是很大的。然而,他要求朱允炆的死社稷,这是方孝孺最臭最臭的一招了。

尤其令方孝孺恶心的,偏偏打开金川门,不战自降,迎接燕王进京的,是他的好友,朱元璋的女婿李景隆。据《姜氏秘史》:“说者又谓孝孺与景隆父子交谊甚笃,景隆帅师北伐,实由孝孺,既而兵败,渐有异志,人多知之,告于帝,帝雅信孝孺,遂不复疑,卒成开门之变,盖不免于误国云。”

他的学生建文帝,听老师的教导,终于跳进熊熊大火之中,“死社稷”了,那么,老师要不跟着也“死社稷”的话,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人间呢?于是,就有了《明史》上的这段对话和随后的血腥场面。

“至是欲使草诏。召至,悲恸声彻殿陛。成祖降榻劳曰:‘先生毋自苦,予欲效法周公辅成王耳。’孝孺曰:‘成王安在?’成祖曰:‘彼自焚死。’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曰:‘国赖长君。’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弟?’成祖曰:‘此朕家事。’顾左右授笔札,曰:‘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成祖怒,命磔诸市。”

方孝孺,这个历史上的唯一,“三代以来所未有也”(姜清语),倒在了血泊之中。然而,顶个屁用,连朱棣的毫毛,也未触动一根。如果方孝孺聪明一点,智慧一点,转换一下思路,从长计议,徐图报复,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还未必就能断定未来的局面,不会发生变化,谁笑到最后,恐怕还得两说着呢!所以,以死抗争的古老做法,在今天看来,便是十分地愚不可及了。

活着,就是一切。

同类推荐
  • 在海外,我们不是传说

    在海外,我们不是传说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地质工程集团公司利用自身多年开拓海外市场,涌现出大量海外群英的优势,以宣传海外群英为抓手,推动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为了让中地集团这些长年在海外战天斗地的功臣的事迹生动起来,鲜活起来,进而推动活动,促进工作,中地集团采集了“中地海外英雄谱系列”,收录了在海外的37位中地英雄的先进事迹,17载海外开拓,铸就对祖国、对事业无限忠诚的加纳经理部总经理丰年、亲历打通亚欧大陆桥关口,疏通现代丝绸之路历史一刻的哈萨克经理部总经理黄涛等在列。本书作家陈宏光,深入海外工地,大漠荒野,专访英雄,撰写的报告文学。
  • 听雨南窗

    听雨南窗

    本书是宗孝祖的第一部诗词集,收录了他创作的格律诗词300首,90%是他近几年写的新作。这些诗词或气象宏阔、境界深远;或自然清新,流丽洒脱;或婉转缠绵,细腻深挚,有清水芙蓉的明净利落;大量作品以理性的关照,烛照细致入微的情感世界,凝聚了灵动多姿的生活瞬间。
  • 山村一夜——叶紫作品精选

    山村一夜——叶紫作品精选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对于我们的人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启迪作用,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
  • 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教程

    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教程

    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我们希望让世界了解中国,同时我们也需要了解、认识世界。外国文学为我们认识世界打开了一扇窗口。透过这个窗口,我们可以大概了解到世界其他国家的历史和文化。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史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汉唐时期,那是我国与外国进行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对外来文化采取了极为宽容的态度,在音乐、舞蹈、雕塑、宗教等方面博采众家之长。第二次是清朝末年,这次是被迫的。
  • 澈悟的思与诗

    澈悟的思与诗

    “思”既是精神世界心路历程的艰难求索,亦是心性外化关照之灵动;“诗”是对艺术、社会、人生的感性体验,也是个体内心深处所思的言说。本书集笔者多年研究所得,以李叔同出家之前创作的诗、文、歌曲等文本为主要研究对象,在细读分析过程中,注意阐释艺术形式诸多方面的客观品质,尽力呈现其作品本体所特有的“思性”与“诗性”的特殊意义和透明内涵。
热门推荐
  • 泛修行外传

    泛修行外传

    这里是楚天大陆。每种存在都有先天的自然界赋予的优势,比如人族的智慧,禽族的妖异,兽族的强横,虫族的鬼魅。而作为成万物基础的楚天大陆,自然界给予它的是广袤的地域,宽大绵长的河流,相对温暖潮湿的气候,充沛温润的精气,以及数之不尽的天材地宝。在这块土地的西南一隅,诞生了一个名不经传的小人物——叶青。鉴于其对得道升神的向往并在这条道路上的不懈追求,在诸多诡异机缘之下,一步步成长为这方世界绝强者。在一次意外陷入另一广阔青蒙空间之后,却因祸得福,开启了自己修行的新篇章。在激烈惊险的争斗中,成就自己无上神通…...欲知详情,一切尽在《泛修行外传》。
  • 残兵之重回都市

    残兵之重回都市

    带着满身的伤痕和仿佛燃尽的灵魂,曹慎回到了现代化的大都市开始新的生活。面对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曹慎只想忘记过去,做一个普通人,然而却身不由己的卷入了各种漩涡当中。从校园到商场,从11到娱乐圈,且看曹慎如何改突出重围纵横天下。金钱、权力、美色都似乎都唾手可得,但只有凌驾之上才显英雄本色。书友群:35018637
  • 位面穿梭之异界虎王

    位面穿梭之异界虎王

    我反反复复反反复复反反复复反反复复反反复复反反复复
  • 穿越系统之火影世界

    穿越系统之火影世界

    为了自己所在的势力而来参加还是为了心中的那个声音前来参加这个所为的移民证明。却发现了一切都和原先说的不一样。谢天只好走下去。
  • 末日浩劫2012

    末日浩劫2012

    在这片浩瀚的星空,又有多少发生着的故事不为世人所知晓。张胜利,中国空降兵第15军蓝天利剑特种大队的兵王,却接到了一个神秘的任务,关乎2012,关乎未来,关乎命运??在未知的深渊之中。从探索的小队开始,到所有国家用新的资源争权夺利战火纷飞。历经无数浴血奋战成为异种之王的张胜利又该如何抉择,何去何从??
  • 争锋之天地有龙传

    争锋之天地有龙传

    诗曰:双虹弥天血日现,七星和月万道变!悬壶众生隐功名,魔魂鬼颅铸灵卷。华年九曲真意存,惊破虚空藐云汉。若饮苍海醉仙踪,且看天地有龙传!方延自出生便身背不解之谜,为凌蒙各大宗门所嫌弃!但缘起缘灭入幻梦,修仙问道踏征途,随之众多谜团悉数开解,一场更大的阴谋也逐渐露出了冰山一角……
  • 龙之血曦

    龙之血曦

    名为“绝世”的世界上,脆弱的人类抗衡着无数魔种。历史上人类曾是魔种的奴隶,而现在开始,魔种将会是人类的臣子!
  • 超级法宝合器

    超级法宝合器

    天魔诛仙剑:顶阶飞剑,邪派至宝,以修道之人元神祭炼,召唤九天神魔锻炼神剑,有毁天灭地之能。合成条件:五晶神铁元磁之气下品仙石下块等注:这把剑异常邪气,剑成之后,剑身之上会自动出现三百五十位人名,必须用这些人元神祭炼,引下无上天魔封入剑中,神剑才能大成。在这个仙侠世界里,穿越而来的梦飞得到了一个可以合成蜀山世界中法宝的神秘紫球。随着梦飞修为的提高,更可以开启洪荒法宝的合成方法。当然,除了法宝以外,紫球更是可以合成你想要的一切!一百块下品灵石换一块中品灵石?而且还有价无市?嘿嘿,我只要八十块下品灵石就能合成一块中品灵石!千年万年以上的灵草世间罕有?嘿嘿,我用几百份百年十年的灵草照样能够合成出来!高阶灵符只换物品,不卖灵石?嘿嘿,我用几百份一阶的垃圾灵符一样可以合成出来!等等……超级法宝合成器,能合成你想要的一切!
  • 爱卿微笑尽妖娆

    爱卿微笑尽妖娆

    一朝离家出走,却得知是先皇女儿!好嘛!还要女扮男装去顶替久病卧床的皇上。朝堂上,众大臣关心着皇上的"性"福!可是众爱卿,我是女儿身啊!寝宫里,文丞相你怎么这么不正经了?!**********************************文怀夙一把拉过颜七,伸手抓住腰间的绸带,一拉一扯,颜七便衣衫不整了。颜七奋力往后一缩:"我跟你说,你这样是不对的啊!我可是一国之君!"文怀夙鄙夷地看了颜七一眼,将她衣衫撩开:"可是我记得,今日在朝堂上那些大臣可是很关心皇上的闺房之乐呢,而且皇上也说很和谐不是吗?我现在只是身体力行的关心。"颜七:"……"
  • 少年仙王

    少年仙王

    大荒世界最年轻的仙王被派往地球铲除叛徒,一身仙气被散,唯剩不灭的肉身与不朽的神魂,且看他借此纵横都市,肆意花丛,横扫都市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