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06500000030

第30章 『十年前死为完人』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清末之谴责小说》一文中,提到了“尤为世间所称”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评价不算很高。“相传吴沃尧性强毅,不欲下于人,遂坎坷没世,故其言殊慨然。惜描写失之张皇,时或伤于溢恶,言违真实,则感人之力顿微,终不过连篇‘话柄’,仅足供闲者谈笑之资而已。”

作者吴趼人(1866-1910),名沃尧,字茧人,因为常被人误解为茧仁,即蚕蛹,遂改趼人。广东南海人,居佛山镇,故自称“我佛山人”,年二十余至上海,开始他的卖字生涯,一生写作甚丰,为晚清一代的多产作家之最。

现在,他的书,除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还能够在出售古典文学的书架上找到,其他的三四十种著作,即使到稍大一点的图书馆里也难以借到。吴趼人,和他的笔名“我佛山人”,已不大为人知。

在读者的心目中,古往今来的作家,大致可分为这样几类:

一,顶好级的,不论经过多少岁月,还能家弦户诵,谈出个子午卯酉者;

二,尚好级的,作品,作者名,若干年后,仍被人知悉,但已经不常常挂在嘴边;

三,次好级的,若干年后,作品名知,作者名倒不大被人知,一下子很难说得出来是谁写的;

四,还算好的一级,作者名也许能知,但若干年后,写了什么作品,或有过什么代表作,已不为人知;

五,较不好的一级,若干年过去后,作者的名字,作品的名字,在一般读者记忆中,已无任何印象,不过,在起码有五百至一千页以上的厚厚文学史里的边缝里,能够如获至宝地找到;

六,最差的一级,还没有等若干年,就是零了,说不定作者活得好好地,作品早死了,也就毋须说了。

假定这个若干年,姑且以五十年至一百年计,吴趼人大概是属于三、四级之间的作家;要以五百年到一千年计,他还得往后靠靠。但他却是中国近代史上较早的一位以卖文为生的专栏作家,写了几十部著作,最后有一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还能将将就就,结结巴巴地存活下来,也就不简单了。作品的生命力,能维持一个世纪还要多,也就值得如今为文谋生的人艳羡。

当年在上海办报时:“又尝应商人之托,以三百金为撰《还我魂灵记》颂其药,一时颇被訾议,而文亦不传。”

在先生文中,看起来只不过记述其事,但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存焉!我们知道鲁迅先生是光明正大、嫉恶如仇的精神象征,但他的求全责备,只是他的做人准则。其实,放在当代作家眼里,可以说屁事一桩,不会在意的,说不定嫌他开价太低,便宜了商人,让人家抓了大头呢。

如今堂而皇之地见诸报刊的“广告文学”或“收费文学”,哪一篇不得万把元的进账?早先,编辑和作家,还有“逼良为娼”的感慨,后来,钱不扎手,便乐不得地干,大有越干越欢之势,凡报刊上登出来的吹捧名不见经传的厂长经理们的文章,十之八九是付费的,其中包括介绍人的回扣。这类在文坛上司空见惯的行为,早已见怪不怪了。吴趼人算什么,小儿科一桩。鲁迅先生太古典主义,一点也不通脱,时下大手笔的老板,掏钱雇两个作家写他和找两位小姐陪他,那是差不多的意思。

所以,近年来,为某企业写一篇报告文学,报酬为一辆轿车,为某老版写一部长篇小说,赏金是一幢房子,为某名流写一本文学传记,采五五拆账分红,为海外巨子写什么白手起家记,那所得几乎是一笔不小的横财,诸如此类的写作,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也是初级阶段题内之意。吴趼人的三百大洋,只有甘拜下风。说到底,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有什么关系呢?马不吃夜草不肥,人不得外财不富,只要有钱可赚就行了。但这些人不如吴趼人坦真,明明拿钱,还要撇清,本是图利,更想求名,鱼和熊掌都想要,而且都得到,就比受到訾议的吴趼人高明得多。这就不能不佩服后来居上,青出于蓝,还是现代人厉害和狡滑。

清代末年的吴趼人,很大程度上是拘于面子,答应了中法大药房老板黄某(据曹聚仁先生说,此人是上海有名的大滑头),写了一篇短文《还我魂灵记》,吹嘘其制造的“艾罗补脑汁”。说他服用此药后,如何“文思不涩”,如何“劳久不倦”,证明该药的功效非凡,共七百八十字,黄老板馈送大洋三百块,表示酬谢。写字付润笔,作文给报酬,应该说是无可厚非的一种正常的商品交换行为。

其实,中国的古代文人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讲起阿堵物来,也是很在乎,而且并不很清高的。《谭宾录》记载唐代的李邕,“早擅文名,尤长碑石,前后所制,受纳馈送,亦至钜万。自古鬻文获财,未有如邕者”。清代的郑燮,狂放不羁,愤世嫉俗,为“扬州八怪”之一,但也不耻谈钱,他在《板桥润格》里公开侃价:“画竹多于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即或是三千枚当十铜钱,也不亚吴趼人每个字值不足大洋半块的开价,比之前人,吴先生该算得上是一位君子了。

要较之时贤呢,这价码会令人笑掉大牙的。君不见近日有书商某某,斥资百万悬赏他所需要的小说,出手比之前两年某刊的大奖十万,阔绰了十倍。但文学能否因注入资金而产生类此倍数的进步,恐怕连鬼都不信的。但放心,按照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注释中所说的利润的驱动力,肯定会有作家脱得光光地,甘愿被这位书商量身订做,制造中国的马克吐温式百万英镑的故事。

这种“老板出钞票,作家出笔杆”的商业组合式的写作,不知为什么,气味有些不对,总让人回忆十年“文化大革命”,神州陆沉时,旗手号召的“领导出题目,作家出技巧,群众出生活”的手段,难免有三突出之嫌。但愿这一次不是老戏法,新翻版的障眼术,也许一不小心,又弄出一部《红楼梦》也未可知,那中国文学就有福了。

回过头来再说这位吴趼人,他虽在清代文学史上不占特殊的位置,一位泛泛而言的文人而已,但说到底,文学是一个消费市场,那些顶尖儿的大师,不可能满足全社会所有读者的需求,自然而然,就留下一些足够非大师级作家兜售自己的份额。我佛山人就属于这一类作家,不算高明,也不算不高明,他有他的读者,我就是一个。至今还能记得念中学时代,读他《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的欣快热辣,捧腹大笑的乐趣,所以,对这著作一生,风流一生,嬉笑怒骂一生的吴沃尧,颇具兴味。

德国诗人海涅说过:“文学史是一所硕大无朋的停尸场,人人都在那里寻找自己亲爱的死者,或亡故的亲友。”去年,因广东文学院招聘作家事曾到吴趼人的原籍广东佛山一走。我真是渴望在他的家乡看到些什么,知道些什么,惜未能如愿,只得怏怏而归。吴趼人甚爱自己的家乡,故笔名索性叫做“我佛山人”,但也未见故土对于这位名家有什么特别的纪念,深感文人之寂寞无闻。继而一想,倒也不是什么坏事,这样,对故去的文人,说不定反而消停些,清静些。

因为文坛,实在够闹的了。

爆炒文学,爆炒作家,是当今时尚,其实并非好事,因为在放大阁下那张漂亮脸孔的同时,尊脸上那块难看的疤痕,也同样放大了数十倍,而十分显眼。举例而言,那位炒得增值,甚于乃兄的周作人,又如何?不也同时让更多读者为之不耻乎?而唾弃之乎?难道因为到处印他的《苦雨》,能够抹煞其当汉奸的罪恶嘛!同样的道理,那些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为旗手摇旗呐喊者,为虎作伥者,进写作组做刀笔吏者,举棍子迫害文化人者,能由于时下的美化,而会使人淡忘他们身上那三种人的气味吗!

凡炒人者都有所图,或为附骥,或攀门庭,或抬人也跟着水涨船高,或垄断以作发财资本,我佛山人无人来炒,对于《中国小说史略》一书中所提到的被“訾议”的三百大洋,也就没有什么好事之徒感到兴趣,他在九泉下讨个安生,倒也不错。不像前不久一位写样板的作家逝世,马上被一窝蜂的人围上去,出现热烈盛大的场面。凡在旧社会看见过大出殡场面的人,都会感受到吃死人,实在是中国人的一种要不得的恶习。特别是吃死的名人,如蝇集蚊聚,更是热闹。于是,你也写悼词,我也写祭文,有得写的写,子午卯酉,还能头头是道,无得写的也写,就难免添枝加叶,胡说八道。写来写去,甚至把应为死者讳的一些,也写出来了。所以,无论炒死的人,炒活的人,都绝不应提倡。

但据《文集》中就这三百大洋事,引《涤庵丛话》的记述:“吴趼人先生,小说巨子,其在横滨,则著《痛史》,在歇浦,则作《上海游骖录》与《怪现状》,识者敬之。不意其晚年作一《还我魂灵记》,又何说也?因作挽联曰:‘百战文坛真福将,十年前死为完人。’”这下句挽联,倒有一种振聋发聩的效果。

当然,用于吴趼人,显属夸大其辞。未享期颐之年,只不过活了四十五岁,算什么福将;收了三百大洋,写了一篇谀文,难道就不是完人了嘛?未免要求过苛。如果按照这个逻辑,阮大铖卖国,钱谦益降清,周作人作汉奸,张爱玲写反共小说,又如何?现在钱的行情相当看好,周、张两位,香火甚至更盛,膜拜供奉者恨不能将他(她)们的牌位,放在文庙里配享,那么,吴趼人区区三百大洋,算得了个屁!

不过,这副挽联中的“十年前死为完人”,倒不失为对年纪一把者十分有用的警语,我想,用在举世闻名的波拿巴·拿破仑一世的经历上,大概是最合适的了。这位科西嘉的上尉,身体力行他的格言:一个不想当元师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于1799年“雾月政变”中,建立执政府,为第一执政,接着,1804年把罗马教皇庇护七世搞来,给他加冕称帝,这还不够过瘾,1805年兼任意大利国王。1807年对英国实行“大陆封锁”政策,同年,入侵葡萄牙,1808年入侵西班牙,这时,虽然他的皇后约瑟芬没少给他戴绿帽子,但情场失意的他,赌场相当得意,骄妄跋扈,不可一世,其势力几乎扩张到整个欧洲。但是,到了1812年,他死前九年,穷兵黩武的拿破仑,大举进攻俄国,这个战无不胜的家伙,开始走华容道了。

看来,早死十年的这副挽联,有其道理。

老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写的就是这场战争。对这位法国的小个子和那位独眼的库图佐夫的较量,有着生动的笔墨。1813年,他死前八年,拿破仑在莱比锡会战中败北,1814年反法联军攻陷巴黎,他被迫宣布退位,流放厄尔巴岛。1815年,死前六年,不甘失败的拿破仑卷土重来,率军于法国南部儒昂登陆,进入巴黎,再登帝座,史称“百日政变”。但“廉颇老矣”,虽蠢蠢欲动,困兽犹斗,又能有几许作为?同年,以兵败滑铁卢战役结束他的戎马征战生涯,从此,小个子彻底完蛋,流放圣赫伦那岛,直到1821年于这个荒岛上病逝拉倒。

若拿破仑恰恰在死前十年,不在横征暴敛,东讨西伐,加剧矛盾,陷入危机的情况下,发动对俄罗斯战争的话,他未必成为一个完人,但以处于成功巅峰的光辉形象,载入史册,是毫无疑问的,绝不是后来抛弃在荒岛上,“斗败的鹌鹑,打败的鸡”那种落魄的德行。

这说明,中国老百姓常挂在嘴边的“适可而止”,“见好就收”,“八九不离十”的不求满盈的哲学体系,实在是具有科学道理的生存方式。任何事物玩到了极致程度,进入所谓的临界状态,必然要发生质的变化,并且那势头是不可逆转的。所以,拿破仑只有一百八十度地走向自己的反面,毫无转缓余地,非滑铁卢不可。如同伍子胥谢申包胥所说的:“吾日暮途穷,吾故倒行而逆施之。”他未必想如此,但又不得不如此,这就是人世间悲剧不断的原因。

话说回来,中国历史上那些赫赫扬扬的帝王将相,类似拿破仑下场的也不少。一部《二十四史》,由于最后十年里的荒谬绝伦,而毁了前半生英名者,一数就是一大把。南宋洪迈的笔记小说《容斋随笔》,其中有一篇《人君寿考》,列举宋代以前的五位高龄帝王,他们分别为69岁的汉武帝刘彻,70岁的吴大帝孙权,85岁的梁武帝萧衍,69岁的唐高祖李渊和77岁的唐玄宗李隆基,基本上都是在一生中的最后十年,把自己毁掉的。

死前十年,似乎是一个人变好变坏的大限。政治家也好,文学家也好,大人物也好,普通人也好,隐约有这样一个规律在。真是令吾等上了年纪的人,要引以为戒呢!总是要变的,这是宇宙的发展规律,尽量使自己变得不令后人生厌,就谢天谢地了。

平心而论,这五位高龄帝王,早年都称得上有为的英君,都曾经有其历史上辉煌的一面。即以刘彻来说吧,他即位后,采用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议,控制思想言论,加强封建统治;采用主父偃的“推恩”策,削弱侯国和地方势力,巩固中央集权;采用孔仅和东郭咸阳的冶铁、煮盐、酿酒官府专卖法规,增加朝廷的财政收入;而且开凿漕渠,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同时对侵扰不已的北方匈奴,改变汉初所使用的和亲政策,用卫青、霍去病、李广等名将,大规模出击,赶走匈奴,收复失土,开通西域。汉武帝时的中国版图,疆域之大,在历史上是少有的。

其他几位长寿皇帝,握权早期,也很有一番作为过的。譬如孙权在魏、蜀、吴三国争雄中,是个头角峥嵘的领袖人物。任命周瑜为赤壁之战的元帅,打败了曹操,委派陆逊为夷陵之战的司令,打败刘备,都是和孙权的英明决断,果敢行事分不开的。他能据有江东一隅五十二年,“国险而民附”,南辟疆土,北御强敌,碧眼儿的英武,连曹操都佩服得恨不能生这样一个儿子。

再譬如萧衍,那是一个博学多才的皇帝,与文人唱和,精通乐律,雅善书法,非一般附庸风雅者写两句臭诗,题两笔孬字可比。他当了皇帝以后,也曾勤勉政事,巡郡恤狱,劝课农桑,禁抑豪强,而且躬行节俭,连他儿子都笑话他过于寒酸。至于李渊,要不是他削平了隋末各地的武装割据势力,也无法统一全中国,创立伟大的唐王朝。而李隆基在人们心目中,虽然几乎成了个恋爱至上主义的风流天子,其实他在位前期,头脑清醒,英武明断,选贤任能,励精图治。开元之治,也是著之于史册,一直被称道的。

但洪迈对这五位长寿皇帝,是很不以为然的,他说:“即此五君而论之,梁武召侯景之祸,幽辱告终,旋以亡国;玄宗身致大祸,播迁失意,饮恨而没。享祚久长,翻以为害,固已不足言。汉武末年,巫蛊事起,自皇太子、公主、皇孙皆不得其死,悲伤愁沮,群臣上寿,拒不举觞,以天下事付之八岁儿。吴大帝废太子和,杀爱子鲁王霸。唐高祖以秦王之故,两子十孙同日并命,不得已而禅位,其方寸为如何?”如果查一查年表,简直令人骇异,这些皇帝自己制造的动乱,都是在他们死前十年里发生的事情。

刘彻在可怕的变态心理支配下,一手制造的巫蛊事件,是他死前的五年,也就是纪元前的91年,92年发生的。孙权废太子,杀鲁王,凡群臣劝谏者,无不当廷杖杀的歇斯底里大发作,是在他死前的两年,公元250年,导致东吴宫廷里一场血腥的清洗。萧衍饿死于549年,而饿死他的,正是死前两年,不顾群臣反对,非要接受东魏降将侯景。此人晚年,昏愦愚钝,受侯景降,以为得计,谁知引狼入室,作孽自毙,建康化为灰烬,而他自己,八十六岁的老汉,成为侯景的阶下囚,饥寒悔恨,也只有一死了之,随之,国也就亡了。而玄武门之变,正是李渊晚年昏愚的结果,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的夺权斗争,两子十孙顷刻间毙命,实际是他死前十年间,发生在他眼前的一次宫廷政变。而唐玄宗从752年拜杨国忠为相,755年酿成安史之乱,756年不得不仓皇奔蜀,不得不于马嵬坡杀妃的一连串的事件,都在他死前十年间发生的。

不知是作吴趼人“十年前死为完人”挽联者,善于总结历史经验,还是人老以后难逃这最后十年的恶变?古代的高龄统治者,在往生命终点走去的时候,好像难以逃脱这十年大限,必定要犯日暮途穷,倒行逆施的老年病。有的皇帝,未必高龄,也存在这种死前十年恶变的可能,如活了六十三岁的隋文帝杨坚,生性俭素,不事繁华,但在595年,他死前九年,背弃自己一贯作风,竟纵容杨素修了一座豪华盖世的仁寿宫。花费巨万,劳民伤财,供驱使的役夫民工,在酷暑下施工,死者相继,连烧尸都来不及。

所以,洪迈不禁嗟叹:“然则五君者虽有崇高之位,享耄耋之年,竟何益哉?”言下之意,这几位皇帝活这么长久,对老百姓究竟有什么用处呢?老而不死谓之贼,这个贼,就是贼害后人,贻祸下代,制造灾难,天下不宁,还真不如死了算了,老百姓少受点罪。

孙权清醒时,认识到无论如何不能重蹈袁本初、刘景升废长立幼,兄弟厮杀的覆辙,但他到了晚年,对太子们或囚或废,比袁、刘还要严酷,造成了他死后继承人的大屠杀,在魏、蜀、吴三国中,吴国宫廷里的血腥记录,最骇人听闻的了。李隆基当年为了提倡节俭,甚至烧毁宫内奢侈品,令后妃以下不服珠玉锦绣,罢去两京织锦坊。可他到了晚年,纵容杨氏姐妹的奢靡淫侈,与他早期的廉政行径,判若两人。萧衍老了以后的沉迷佛法,舍身寺院,谁都看得出来侯景的狼子野心,他却荒唐到信之不疑,至死不悟。这位咎由自取的老人,最后饿死在他的宝座上,也是活该了。

如果,这些统治者早死十年,当一个明君,英君,大概是不成问题的。多活十年,便成反面人物。

年老的统治者走向自己的反面,当然是生理的、心理的衰老,更主要的是久握权力必致腐化的结果。由于事不躬亲,偏听偏信,自然拒绝直言,喜爱奉承,由于好大喜功,贪慕虚名,自然宠用非人,群小当政,这些都是政治老人的特点。再加之纸醉金迷,声色犬马,深闭后宫,嬖幸用政,最后必定是腐败堕落,胡作非为,穷奢极欲,祸国殃民。有的,哪怕驾崩了,死了,也还贻害未来,得多少代人为他一时的荒谬,付出沉重的代价。有的,历史上写了,有的,历史上没有写,或来不及写,但并不等于不存在,或没有发生过。

现在来看吴趼人所收下的三百大洋,比之那些造祸于民的帝王遗患,不过沧海一粟而已。但为他所作的这副挽联,却实实在在道出了一个真理:老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每个人都要老。老而不背晦,不悖谬,不失态,不张狂;老而不倚老卖老,不驽马恋栈,不疯疯颠颠,不唠唠叨叨;老而不与年轻人为敌,不要总想出风头,不做损人利己,或损人也并不利己的事情,不让他人在背后戳脊梁骨……是值得时刻警惕自己的。

不一定做得成完人,但按中国人不求满盈的哲学,做一个八九不离十的人,还是应该作为奋斗目标的。

同类推荐
  • 空巷

    空巷

    海亮的诗歌,扎根于西海固那片厚实而苍凉的土地,有着对生活的敏感和发现,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细节、人物、事件,在他的笔下,都会带来诗意的共鸣。
  • 少男少女文摘修订——名人小语

    少男少女文摘修订——名人小语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马克·吐温幽默与创作的故事

    马克·吐温幽默与创作的故事

    名人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自有许多特别之处。我们在追溯名人的成长历程时可以发现,虽然他们的成长背景各不相同,但或多或少都具有影响他们人生的重要事件,成为他们人生发展的重要契机,使他们从此走上追求真正人生的道路,并获得人生的成功。
  • 羊来羊去

    羊来羊去

    透过本书我们看到了一个承载着坚韧、清洁、挺拔与希望的博大、宽厚的精神载体,看到了记录时代、紧贴大地、挖掘普通人内心世界的民间情怀,此乃源于回族作家对生活的丰厚积累和深刻洞察。这些作品,是对回族优秀文明及其精神信仰之依赖与传承,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某种浮躁之风的抵阻。因为昨天的文化自觉,回族作家开始了对自我的审视与书写;因为今天这些作品的呈现,使我们对未来的回族文学充满更多的文化自信与美学期待。
  • 中国文化之美·元曲之美:最是销魂曲中调

    中国文化之美·元曲之美:最是销魂曲中调

    本书选取了二十位具有代表性的元曲作家,用充满爱和美的笔触,如诉衷肠般通过品评曲人们的作品、思想生平,让我们了解元曲、欣赏元曲,最终爱上元曲。作者笔法清新,又不乏力量;说人说曲,两厢映照,将元曲自由活泼、质朴天成的生命力展现得淋漓尽致,不失为说元曲的美文。
热门推荐
  • 猫咪殿下

    猫咪殿下

    三个猫女进入人间大门,来到了人间,却受到狼王攻击受伤变回原形,被三个少年带回了家。渐渐的,她们对少年们萌生了爱意……人和妖能在一起吗?
  • 王爱王亲:定情树下梅花开

    王爱王亲:定情树下梅花开

    在梅花树下被高富帅亲完,还被表白?可他为什么不用真面目对我呢,终于他用真面目面对我,原来是我的小“仇人”。我是真的爱上了曾今的“仇人”,但却真是门当户对哟!好像体验到真的爱情了,为何他仿佛要离艳梅而去!天哪,他不仅曾今刺杀了父王还叛国了,重新我和他又变成了“仇人”!“我求你回来吧,给我父王赔个罪?”他尽然严词拒绝,我和他、他、他誓不两立一一
  • 赤瞳变身系统

    赤瞳变身系统

    高一屌丝男李毅,父母双亡,仅留下50万和一套房子。一次李毅捡到一个黑色的石头,没想到那竟然是变身系统!现在我李毅成功的变成女的,唉,,望着镜子里的自己,我简直就想哭。她喵的变成呆萌的赤瞳了而且没有多牛逼的武器和力气,第二天喵的还给我弄个失忆,而且系统再也没回答我的问题。(变身虐主的,各种羞耻)(我还有学业,不能每天都更新,反正吧,我会尽量的,)
  • 邪魅冷王:神医俏妃不好惹

    邪魅冷王:神医俏妃不好惹

    作为一名优秀的神医,外兼杀手。她可以让人起死回生,枯骨生肉。还可以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痕。可是一夕之间,却一下成为穆丞相府最不受宠的大小姐。又丑又没用!怎么办?凉拌呗。那些欺负看不起我的人,看我怎么一步一步的打肿你们的脸!奇珍异兽遍地乱跑!美女帅锅不要太多!当然,家里还有一只万人迷的妖孽“笙笙,我‘二弟’又不行了,你快来看看吧”“……今天已经是第七次了,用你的五指姑娘去自行解决!!!”
  • 神画天下

    神画天下

    规则之上,谁主宰规则,天地不过是规则之神创造的牢笼,纵使千万仙王,仙主也难以成神,神画难以画天下
  • 创世帝

    创世帝

    五岁那年,他被一颗天外陨石砸中,幸运的是他并没有因此死去,只是昏迷的不省人事。更幸运的是,当他醒来之后,发现自己从一个又矮又胖又丑的小胖子变成了一个身材匀称、略微显高,长相英俊的小正太。他很惊奇于自己的遭遇,周围的人也对他的巨大变化产生了兴趣,但是调查了一番之后却只能得出那块陨石来历不凡的结果。从此以后,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成为了这个以“气”为生命动力的世界的一名天才。若干年后,他终于知道了这块来历不凡的陨石的不凡之处……宇宙再次动荡,风起云涌,神魔两界再次开战,宇宙再次变得支离破碎,濒临毁灭……他踏上战场。且看少年如何成为旷世英雄,谱写属于他的的创世录(Creationism)。
  • 喜欢你这句话我憋住了整个青春

    喜欢你这句话我憋住了整个青春

    在懵懂的青春里,总会有人让你念念不忘。你会为他哭,为他笑,为他吵,为他闹。其实,到了最后,我们也只是笑着说一句:“好久不见。”
  • 致命神刺

    致命神刺

    一个过路人,过路没活人。来自万魔横行杀人榜对神级刺客过路人的评论——————————————————————努力为大家创作出一部几乎真实的游戏小说希望让大家有惊喜
  • 俗世物语

    俗世物语

    毁灭纪元年,被称为俗世的世界,遭受了巨大的莫名力量席卷,整个世界,被一片未知的力量包裹,然而,人们没有放弃希望,因为,他们准备重建俗世!
  • 梦幻降临

    梦幻降临

    地球穿越了!来到一个万里巨兽毁天灭地,人类就有巨人、矮人、天人、凡人等等种类的蛮荒世界,核弹不过相当于三级妖兽的全力一击。幸好李昊云开启了至尊神器【梦幻圣典】,能够传输自己看过的小说、漫画、影视剧、神话传说等作品进【梦幻圣典】,然后地球人就能够召唤出作品中的角色出来帮助战斗和工作。从此,世界变成了这样:纺织工:【葵花宝典】修行合格,可召唤出东方姐姐者优先;建筑工:修行【龙象般若功】、【金刚不坏神功】、【九阳神功】、【乾坤大挪移】等合格,可召唤出相关人物者优先;厨师:刀术一级以上,能够召唤出黄蓉等人优先;清洁工:轻功一级以上,修行【壁虎游墙功】,者优先,可召唤扫地僧者无条件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