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11900000016

第16章 章门弟子与中国近代文学嬗变(4)

当然,在钱玄同一系列文学革命主张中,最广为人知、脍炙人口的还是他所提出的打倒“桐城谬种,选学妖孽”的斗争口号。这一口号的最初提出,似乎是在1917年1月致陈独秀的信中,参见钱玄同:《赞文艺改良附论中国文学之分期》,《钱玄同文集》第1卷,第1页。而事实上,这一口号的提出也与章太炎有关。如前所述,章氏基于“魏晋文”立场,一向不满意尊崇“唐宋文”的桐城派;与此同时,他对崇尚“六朝文”的选学派其实也不以为然。他在1910年发表的《文学总略》中就针砭道:“昭明太子序《文选》也,……非不易之论也。……本无以自立者也。”同时,他还严正反驳了清代阮元提倡骈文之说,指出其“以为孔子赞《易》,始著《文言》,故文以耦俪为主,……借此证成,适足自陷。既以《文言》为文,《序卦》、《说卦》又何说焉?……必以俪辞为文,何缘《十翼》不能一致?岂波澜既尽,有所谢短乎?”在文章的最后,他还公开宣称:“前之昭明,后之阮氏,持论偏颇,诚不足辩。”章太炎:《国故论衡》,第51—53页。由此可见,章太炎对桐城派与选学派都持一种坚定的批判态度,而这无疑极大激励了钱玄同。关于这一点,当时便有论者观察到:“章氏对于桐城派及《文选》派都有些看不起,后来钱氏即变本加厉,谥之曰‘桐城谬种,选学妖孽’。”吴文祺:《论章太炎的文学思想》,《章太炎生平与学术》,第397页。

历史地看来,钱玄同曾一度对桐城派与选学派抱有相当浓厚的兴趣。1906年,他即曾在日记中高度评价了林纾:“小说总以白话章回体为宜,欲以文笔为之,殊难讨巧,今之能此者,仅林畏庐一人耳,林能以高雅洁净之文笔,达种种曲折之情,此其所以为佳也。”《钱玄同日记》第1册,1906年3月4日条,第71页。1909年,他在阅读清代张惠言《茗柯文编》时又称赞说:“阅其赋,庶几汉人矣,而其散文出入韩文,颇有桐城气息。”《钱玄同日记》第2册,1909年6月18日条,第749页。言词中明显流露出对桐城派文风的欣赏。而当同门朱蓬仙欲学骈体文,拟以清代汪中为榜样时,他也极表赞同。《钱玄同日记》第2册,1909年10月22日条,第832页。此后一段时间,他仍然“时而想学《文选》的骈文,时而拿什么桐城义法的鬼话去教中学校学生”。《钱玄同日记》第4册,1919年1月1日条,第1694—1695页。在《保护眼珠与换回人眼》一文中,钱玄同也说自己曾“点过半部《文选》;在中学校里讲过什么桐城义法”。见《钱玄同文集》第1卷,第279页。

而正是在章太炎的熏陶下,钱玄同对桐城派与选学派的看法发生了根本改变。1917年1月25日,他在日记中抨击:“若如近世所谓桐城派之文、江西派之诗,不特无一顾之价值,偶一见之,直欲令人作三日呕”。《钱玄同日记》第3册,1917年1月25日条,第1529页。1918年6月15日,他又在《新青年》上撰文指出:“至于‘桐城派’与‘《选》学家’,其为有害文学之毒菌,更烈于八股试帖及淫书秽画。”钱玄同:《文学改革及宗教信仰》,《钱玄同文集》第1卷,第190页。与此同时,他还论证说:“一文之中,有骈有散,悉由自然。凡作一文,欲其句句相对与欲其句句不相对,皆妄也。桐城派人鄙夷六朝骈偶,谓韩愈作散文为古文之正宗。然观《原道》一篇,起首‘仁’‘义’二句,与‘道’‘德’二句相对:下文云‘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又云‘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皆骈偶之句也。阮元以孔子《文言》为骈文之祖,因谓文必骈俪。则当诘之曰,然则《春秋》一万八千字之经文,亦孔子所作,何缘不作骈俪?岂文才既竭,有所谢短乎?”钱玄同:《反对用典及其他》,《钱玄同文集》第1卷,第6—7页。不难看出,这段文字实际上缘自章太炎《文学总略》,不仅逻辑思路一致,甚至一些语句都相同,“有所谢短”一句,更是明显沿袭了章氏的说法。参阅吴文祺:《论章太炎的文学思想》,《章太炎生平与学术》,第397页。

更为关键的是,钱玄同还由此出发,进一步提出了打倒“桐城谬种,选学妖孽”的口号,“这几句口号一时远近流传,……为文学革命找到了革命的对象”。唐德刚译注:《胡适口述自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53页。

众所周知,文学革命首先是由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与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发起的。不过,这两篇纲领提出的革命对象都有欠鲜明。如胡适固然敏锐洞察到“今之‘文学大家’,文学下规姚曾,上师韩欧;更上则取法秦汉魏晋,以为六朝以下无文学可言,此皆百步与五十步之别而已,而皆为文学下乘”,胡适:《文学改良刍议》,《胡适学术文集·新文学运动》,第21页。但却没有从中提炼出一个明确的斗争口号。陈独秀尽管也看到“今日吾国文字,悉承前代之弊。所谓‘桐城派’者,八家与八股之混合体也;所谓‘骈体文’者,思绮堂与随园之四六也”,并将“明之前后七子及八家文派之归、方、刘、姚”等人形象地描绘为“十八妖魔”,陈独秀:《文学革命论》,《陈独秀著作选》第1卷,第262页。但似乎在语言凝练方面仍然有所不足。而钱玄同则鲜明揭橥了“桐城谬种,选学妖孽”的口号,精辟地概括了文学革命的对象。

就当时文坛的状况而言,桐城派虽被逐出北大,但仍具有相当影响,尤其是林纾缘于北洋军阀徐树铮的庇护,出任其创办的正志学校教务长,“一时言桐城者咸与皈依”,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中国现代学术经典·钱基博卷》,第223页。形成了一股与白话文运动相抗衡的势力,企图“力延古文一线,使不至于颠坠”。林纾:《送大学文科毕业诸生序》,转引自张俊才:《林纾年谱简编》,《林纾研究资料》,第39页。1919年,林纾更公开发表了《荆生》、《妖梦》两篇文言小说,影射辱骂陈独秀、胡适、钱玄同等人,他还专门致函蔡元培诋毁新文化运动。与此同时,选学派的势力也凭借“骈散之争”的获胜不断扩张。而且这一时期,由于白话文运动的兴起,“两派之争,泯于无形”,章太炎:《国学讲演录》,第243页。二者都竭力维护文言文,从而给文学革命的进一步深入造成了很大障碍。在这种情形下,钱玄同提出的“桐城谬种,选学妖孽”一词无疑发挥了极大的战斗作用,成为了最流行的革命口号。时至1935年,已与钱玄同分道扬镳的鲁迅仍十分中肯地评价说:“五四时代的所谓‘桐城谬种’和‘选学妖孽’是指做‘载飞载鸣’的文章和抱住《文选》寻字汇的人们的,而某一种人确也是这一流,形容恰当,所以这名目的流传也较为永久。”鲁迅:《五论“文人相轻”——明述》,《鲁迅全集》第6卷,第384页。

三、与《新青年》的合营

毋庸置疑,文学革命的成功开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缘于名校与名刊的联合,亦即以章门弟子为代表的北京大学与《新青年》的结盟,“正是这一校一刊完美结合,使得新文化运动得以迅速展开”。陈平原:《学问家与舆论家——回眸〈新青年〉丛书序》,《老北大的故事》,江苏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227页。蔡元培后来便回忆:“教学上整顿,自文科始。旧派教员中为沈尹默、沈兼士、钱玄同诸君,本已启革新的端绪;自陈独秀君来任学长,胡适之、刘半农、周豫才、周启明诸君来任教员,而文学革命、思想自由的风气,遂大流行。”蔡元培:《我在教育界的经验》,《蔡元培全集》第8卷,第510—511页。

究其源由,这一联合的达成或许与胡适一篇文章有关。1918年4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一文,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的口号,从而将文学革命与国语运动二者紧密联系起来。这显然是向长期倡议国语运动的章门弟子主动伸出了一支橄榄枝,而章门弟子自然对此表示欢迎,于是也对文学革命回报以热烈的支持。以此为契机,双方开始合流。黎锦熙后来就回顾说:“这篇文章(指胡适上文——引者按)发表后,‘文学革命’与‘国语统一’遂呈双潮合一之观。……本会(指国语研究会——引者按)底‘国语统一’、‘言文一致’运动和《新青年》底‘文学革命’运动完全合作了:这是要大书特书的一件事……而联合运动底大纛‘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已打出来了;……其间自然发生声气应求的作用:于是这两大潮流合而为一,于是轰腾澎湃之势愈不可遏。”黎锦熙:《国语运动史纲》,上海书店1990年影印版,第70—71页。

同时值得一提的是,钱玄同的居中斡旋也功不可没。据其日记记载,1917年1月1日,他“往访尹默,与谈应用文字改革之法。余谓文学之文,当世哲人如陈仲甫、胡适之二君均倡改良之论。……二君邃于欧西文学,必能于中国文学界开新纪元”。1月7日,他又再次“至尹默处,携胡适之《论文字句读及符号》一文往。……尹默意欲用西文点句之法及加施种种符号,将以胡文所论供参考。此意我极谓然”。10月2日,他见到朱希祖,也盛赞胡适《墨经新诂》“做得非常之好”。《钱玄同日记》第3册,第1480、1495—1496、1612页。可以想见,钱玄同在同门面前屡屡举荐胡适,无非意在沟通双方。

此外,钱玄同成功说服周氏兄弟为《新青年》撰文,更是一段广为人知的文坛佳话。他自己后来回忆说:“我认为周氏兄弟的思想,是国内数一数二的,所以竭力怂恿他们给《新青年》写文章。七年一月起,就有岂明的文章。”钱玄同:《我对于周豫才君之追忆与略评》,《钱玄同文集》第2卷,第307页。而鲁迅也在其屡屡催促下,“终于答应他也做文章了,这便是最初的一篇《狂人日记》。从此以后,便一发而不可收”。鲁迅:《〈呐喊〉自序》,《鲁迅全集》第1卷,第419页。稍后,鲁迅更承认,“白话的生长,总当以《新青年》主张以后为大关键”,鲁迅:《致胡适》,《鲁迅全集》第11卷,第413页。并自谓“听将令”,鲁迅:《〈呐喊〉自序》,《鲁迅全集》第1卷,第419页。明确表明了自己支持《新青年》的态度。

《新青年》及部分编辑部成员

总之,在胡适的努力和钱玄同的斡旋下,章门弟子开始积极投身于文学革命。与此同时,《新青年》也由陈独秀一人主编,改为编辑部同人轮流主编,包括钱玄同、沈尹默、沈兼士、周树人、周作人等章门弟子也一并列入编辑成员,这无疑说明以章门弟子为首的北大已与《新青年》正式合营,以至于当时常有人“把《新青年》与北京大学混为一谈”。《〈新青年〉编辑部启事》,《新青年》第6卷第2期,1919年2月。

而正如有论者指出,“《新青年》的特异之处,在于其以北京大学为依托,因而获得丰厚的学术资源。……与北京大学文科联手,既是《新青年》获得巨大成功的保证,也是其维持思想文化革命新路向的前提”。陈平原:《学问家与舆论家——回眸〈新青年〉丛书序》,《老北大的故事》,第226—228页。确实,章门弟子在与《新青年》的合作过程中,为它的成功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看出来。

第一,钱玄同与刘半农二人的“双簧信”,扩大了《新青年》的影响。

诚如鲁迅后来指出,在《新青年》创办的初期,尽管已提出了文学革命的号召,但“那时仿佛不特没有人来赞同,并且也还没有人来反对”,《新青年》同人由是不免“感到寂寞”。鲁迅:《〈呐喊〉自序》,《鲁迅全集》第1卷,第419页。而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钱玄同与刘半农于1918年初联合上演了一出“苦肉计”:由钱玄同化名王敬轩投书《新青年》编辑部,表示对林纾等人的同情和对文学革命的敌视;该文几乎集所有顽固守旧谬论之大成,这恰好为刘半农提供了针锋相对加以批驳的对象。这出“双簧”上演后,果然在社会上激起了强烈反响,一些“崇拜王敬轩者”纷纷发表守旧言论,甚至林纾也亲自披挂上阵,最终达到了“引蛇出洞”的目的,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周作人:《知堂回想录》下册,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411页。

对钱、刘二人上演的这出“双簧戏”,鲁迅特别赞赏,到了30年代仍称之为一场“大仗”。鲁迅:《忆刘半农君》,《鲁迅全集》第6卷,第71页。而郑振铎在为《中国新文学大系·文学论争集》作序时更是详细评述说:“从他们打起‘文学革命’的大旗以来,始终不曾遇到过一个有力的敌人。他们‘目桐城为谬种,选学为妖孽’,而所谓‘桐城、选学’也者,却始终置之不理。因之,有许多见解他们便不能发挥尽致。旧文人们的反抗言论既然无闻,他们便好像是尽在空中挥拳,不能不有寂寞之感。所谓王敬轩的那封信,便是要把旧文人们的许多见解归纳在一起,而给以痛痛快快的致命的一击的……不久,真正有力的反抗运动也便来了。”郑振铎:《导言》,《中国新文学大系·文学论争集》,上海良友图书公司1935年版,第6页。

第二,积极尝试创作,为白话文运动提供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与陈独秀、胡适二人联合后,章门弟子纷纷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文学作品,其中以鲁迅的小说和周作人、沈兼士等人的白话诗最为出色。鲁迅的小说在当时影响尤大,“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颇激动了一部分青年读者的心”。鲁迅:《〈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鲁迅全集》第6卷,第238页。傅斯年便介绍:“《新青年》里有一位鲁迅先生和一位唐俟先生是能做内涵的文章的。”傅斯年:《随感录》,《新潮》第1卷第5号,1919年5月1日。陈独秀也一再表示:“我们很盼望豫才先生为《新青年》创作小说”,陈独秀:《致周启明信》,任建树等编:《陈独秀著作选》第2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8页。“鲁迅兄做的小说,我实在五体投地地佩服”。陈独秀:《致周启明信》,《陈独秀著作选》第2卷,第153页。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精研小学的著名学者,沈兼士此时也积极尝试白话诗创作。1918年起,他在《新青年》先后发表了十余首白话诗,对“五四”时期的白话诗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在其中的两首诗写道:“我来香山已三月,领略风景不曾厌倦之。人言‘山惟草树与泉石,未加雕饰何新奇?’我言‘草香树色冷泉丑石都自有真趣,妙处恰如白话诗’”,沈兼士:《真》,《新青年》第5卷第3期,1918年9月15日。“这时候,自然的乐趣,同那活泼的小孩一样”。沈兼士:《香山早起作,寄城里的朋友们》,《新青年》第5卷第4期,1918年10月15日。此处显然是借景喻诗,表达他对白话诗的支持。

第三,鼓励《新青年》同人撰写白话文,尤其是“应用之文”。

同类推荐
  • 中外名著导读

    中外名著导读

    《中外名著导读(彩图版)》遴选了古今中外近百部优秀作品结成集子。虽然《中外名著导读(彩图版)》是一部导读书,但我们仍然力图为读者打造一个立体的、彩色的、极具文化魅力的阅读空间。中国古人云:“文为道之饰,道为文之本。”文学名著作为人类精神宝库中最灿烂的组成部分,凝聚着作家对人生、社会和时代的思考。
  • 唐代女性形象研究

    唐代女性形象研究

    唐代妇女形象的研究涉及唐几百年间生活在辽阔的土地上的众多女性,她们随着空间和时间的不同而有明显的差异。唐文人笔下的女性形象是当时妇女实际生活的集中反映,就其社会角色和社会阶层而言,可以划分为许多类型,有皇族、贵族、官僚、农妇、商妇、侠女、征妇、女尼、女道士、妓妾等,其中还包括大量以女性形象出现的精灵鬼怪。本文不可能一一论述,兹以唐代的诗歌小说和墓志为主要线索,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意义的类别形象进行分析,在社会政治和经济的背景下阐释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揭示其文化内涵,并论述唐代妇女的社会角色及其变化,以深化我们对古代女性生活的认识。
  • 读史悟玄机:中国历史中的铁血规则

    读史悟玄机:中国历史中的铁血规则

    本书将展示给您历史中的种种玄机:关于攀升的学问,关于明哲保身的计策,关于统驭天下的智谋,关于处世的哲学,关于政治与道德的关系,关于君子与小人的争斗……带给您的必是耳目一新的感受!当您掩卷而思时,您会发现这是历史、文化与智慧最完美的融合体!
  • 《龙图公案》与中国古代公案小说

    《龙图公案》与中国古代公案小说

    希望本书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也坚信我们的中华民族一定能够早日实现伟大复兴!
  • 三天读懂中国文化

    三天读懂中国文化

    这既是一本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宝典,又是休闲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实用指南;这既是提高文化修养的必备手册,又是汲取古今圣贤智慧的知识源泉!
热门推荐
  • 总裁的替身前妻

    总裁的替身前妻

    生日表白,走错房间,她竟和撒旦一夜温存。他拍出她的半裸广告找她,轰动全城。一纸契约,她成为他的女人,贪心沦陷时,却发现她不过是一个替身,他的心上人再次回归,她傲然转身离去。数年后,当她怀着身孕,挽着另一男子出现时,冲他笑道,“叶先生,你gameover了!”
  • 现代品牌战略

    现代品牌战略

    本书共分四篇,第一篇概述市场竞争与品牌之间的关系。主要讨论不容回避的品牌竞争现实,中国企业要征战国际市场,就必须高扬品牌的旗帜。第二篇主要讨论品牌战略要素。首先是品牌的内在要素,包括产品质量与服务质量、技术创新与新品开发、企业信用与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文化和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资本与市场规模、企业的人才战略等等,这些构成了品牌的内在要素。第三篇主要讨论品牌战略管理的若干主要问题。首先要涉及的是品牌战略的选择,最后介绍了国际品牌,并对美国、日本、欧洲和韩国等品牌的特点进行了国际比较,为读者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参考系。第四篇是关于成功品牌案例分析。
  • 我爱巨星

    我爱巨星

    十八岁生日这天,孙雨绫独自迷路在冷清的阳明山上,她不怕黑夜、不怕鬼魅,只怕自己内心的空虚。虽然已是小有名气的地下乐团主唱,但孙雨绫不满足。她想到达的是巅峰,有谁能带领她爬上去?这一夜,她对流星许下愿望——只要能成为最红、最受欢迎的歌手,她什么都愿意。而就在这夜,她遇见杨振邦,一个改变她生命的男人。他给她住所,给她教育,给她一切成为巨星所需的栽培,于是她离开乐团,离开青梅竹马的伙伴,唱歌唱到泪流。二十岁,她初试啼声,果真一炮而红,此后五年,歌坛任她纵横,彷佛没有她得不到的东西。她彻底成功了,却一样躲不过内心的空虚——到底她追求的是什么?
  • 生活创造探源(下)

    生活创造探源(下)

    本套书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图文并茂,体系完整,有助于读者开阔视野,深化对于中华文明的了解和认识;有助于优化知识结构,激发创造激情;也有助于培养博大的学术胸怀,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从而更好地适应新世纪对人才全面发展的要求。
  • 轮回之密

    轮回之密

    在我的世界里,鬼并不是什么可怕的东西,他们只是另一个世界的“人”,可以和平相处,鬼通过轮回来到人间,人通过死亡去往地府;看似简单的一个生死轮回,但背后好像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在轮回这个虚伪的面具之下,到底隐藏着什么样不可告人的真相,轮回的目的到底是无奈之举还是另有隐情呢,小说主角带你一起探秘轮回的真相。
  • 炽山

    炽山

    指望一个新人干点什么?一步一个脚印而已。
  • 绝世狂兵

    绝世狂兵

    让校花痴情难忘,让明星欲罢不能,让千金朝思暮想!一代绝世狂兵身负神秘任务,风云回归,从此通天之路,何人敢阻?唐三说:“我这个丧家狗回来了,带着我的狂妄,还有我的倔强!”
  • 《竹本无心》

    《竹本无心》

    当我第一眼看见你的时候,我就知道我的心里再也容不下别人。如果命中注定爱你我将万劫不复,我依旧义无反顾的将全部的爱给你。竹本无心,又怎说情深?
  • 琴萝

    琴萝

    冯家嫡女黎雪落,冬日正午出生,出生时大雪纷飞,出生后满界梨花瞬开瞬落,故此得名。出生便不受喜爱,更是在七岁那年被逐出家门,被一高人收留,自此一弦一琴一盅蛊,浪迹天下,快意江湖!百里嫡子百里冥,出生时乌云布天,出生后电闪雷鸣天下红雨,竟屠杀上千百姓!但却被百里家视为天降瑞星,修行之路资源数不尽供应!而当他遇到她,当她调戏了他,这世间的平衡,还存在吗?
  • 蒙学故事(上册)

    蒙学故事(上册)

    《蒙学故事(上册)》本书囊括《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名物蒙求》、《幼学琼林》、《龙文鞭影》等十多种经典蒙学读物之精华,以故事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小读者在读故事的过程中便能了解有关品德、修养、志向、求知、为人处事和人文方面的知识,在阅读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