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11900000045

第45章 主要参考文献(2)

钱穆:《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三联书店1998年版。

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辛亥革命回忆录》第4、6集,文史资料出版社1963年版。

沈永宝编:《钱玄同印象》,学林出版社1997年版。

孙伏园等:《鲁迅先生二三事——前期弟子忆鲁迅》,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王世儒、闻笛编:《我与北大——“老北大”话北大》,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张国华编:《文史大家朱希祖》,学林出版社2002年版。

张新颖编:《鲁迅印象》,学林出版社1997年版。

钟敬文等:《永在的温情——文化名人忆鲁迅》,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周作人、周建人:《书里人生——兄弟忆鲁迅(二)》,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朱偰:《五四运动前后的北京大学》,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文化史料丛刊》第5辑,文史资料出版社1983年版。

四、研究论著

(一)论著

陈平原:《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以章太炎、胡适之为中心》,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陈万雄:《五四新文化的源流》,三联书店1997年版。

陈以爱:《学术与时代:整理国故运动的兴起、发展与流衍》,台湾政治大学历史系博士论文2001年。

陈以爱:《中国现代学术研究机构的兴起——以北大研究所国学门为中心的探讨》,台湾政治大学历史系1999年版。

高瑞泉:《天命的没落——中国近代唯意志论思潮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高天如:《中国现代语言计划的理论和实践》,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美]格里德著、鲁奇译:《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中国革命中的自由主义》,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葛信益等编:《沈兼士先生诞生一百周年纪念论文集》,紫禁城出版社1990年版。

耿云志:《胡适新论》,湖南出版社1996年版。

侯外庐:《近代中国思想学说史》下册,生活书店1947年版。

湖北文史研究馆编:《黄季刚先生诞生五十周年逝世一百周年纪念集》,湖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胡伟希编:《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思想文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美]华勒斯坦等著、刘健芝等编译:《学科·知识·权力》,三联书店1999年版。

[美]华勒斯坦著、刘锋译:《开放社会科学——重建社会科学报告书》,三联书店1997年版。

黄中模:《屈原问题论争史稿》,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李可亭:《钱玄同传》,河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李敏生:《汉字哲学初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

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刘贵福:《钱玄同思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博士论文2000年。

刘晓虹:《中国近代群己观变革探析》,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罗慧生:《鲁迅与许寿裳——从一个侧面看鲁迅》,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罗志田:《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社会与学术》,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罗志田主编:《20世纪的中国:学术与社会·史学卷》下册,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英]帕默尔著、李荣等译:《语言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彭定安、马蹄疾编著:《鲁迅和他的同时代人》,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彭明辉:《疑古思想与现代中国史学的发展》,(台北)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桑兵:《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日]实藤惠秀著、谭汝谦等译:《中国人留学日本史》,三联书店1983年版。

司马长风:《中国新文学史》,香港昭明出版社1980年版。

孙郁:《鲁迅与周作人》,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谭彼岸:《晚清的白话文运动》,湖北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陶绪:《晚清民族主义思潮》,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美]托马斯·库恩著、金吾伦等译:《科学革命的结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美]魏定熙著、金安平等译:《北京大学与中国政治文化(1898—1920)》,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王汎森:《章太炎的思想(1868—1919)及其对儒家传统的冲击》,(台北)时报文化出版公司1985年版。

王富仁:《中国文化的守夜人——鲁迅》,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王建军:《中国近代教科书发展研究》,广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王文宝:《中国民俗学史》,巴蜀书社1995年版。

汪晖、钱理群等:《鲁迅研究的历史批判——论鲁迅(二)》,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德]威廉·冯·洪堡特著、姚小平译:《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文字学辨伪集》编写组编:《文字学辨伪集》,中国工人出版社2004年版。

吴奔星:《钱玄同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吴承仕同志诞生百周年纪念筹委会编:《吴承仕同志诞生百周年纪念文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吴锐:《钱玄同评传》,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吴同瑞等编:《中国俗文学七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吴效马:《“五四”时期女性、儿童个性解放思潮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士论文1998年。

萧延中、朱艺编:《启蒙的价值与局限——台港学者论五四》,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尹斌庸、苏培成选编:《科学地评价汉语汉字》,华语教学出版社1994年版。

章念驰编选:《章太炎生平与思想研究文选》,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章念驰编:《章太炎生平与学术》,三联书店1988年版。

张昭军:《儒学近代之境——章太炎儒学思想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赵京华编译:《文学复古与文学革命——木山英雄中国现代文学思想论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赵逵夫:《屈原与他的时代》,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

郑师渠:《晚清国粹派——文化思想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美]周策纵:《五四运动:现代中国的思想革命》,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朱志敏:《五四民主观念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二)论文

鲍弘道:《经学大师、革命战士吴承仕》,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文史集萃》第一辑,文史资料出版社1983年版。

包红英、徐文海:《鲁迅与顾颉刚》,《辽宁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6期。

卞孝萱:《章太炎各次国学演讲之比较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8年第6期。

陈方竞、刘中树:《对五四新文学发生及源流的再认识》,《文艺研究》1999年第2期。

陈平原:《关于〈章太炎的白话文〉》,《鲁迅研究月刊》2001年第6期。

戴海斌:《袁世凯软禁章太炎事迹考》,《北京档案史料》2003年第2期。

戴明玺:《章太炎与二十世纪初中国思想裂变》,《南京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

杜正胜:《从疑古到重建——傅斯年的史学革命及其与胡适、顾颉刚的关系》,《中国文化》第12期,1995年秋季号。

龚书铎:《正确评价五四新文化运动》,《人民日报》1999年5月6日。

顾农:《鲁迅与光复会关系通考》,《鲁迅研究月刊》1999年第3期。

胡建:《中国近代“个性”价值的奠基者——析章太炎价值观中的近代意蕴》,《浙江学刊》2004年第5期。

李振声:《作为新文学思想资源的章太炎》,《书屋》2001年第7—8期。

姜德明:《鲁迅与钱玄同》,《新文学史料》1979年第3期。

姜德明:《鲁迅与沈兼士》,《新文学史料》1984年第3期。

李宝红:《胡适与庄子研究》,《安徽史学》2004年第5期。

李扬:《周作人早期歌谣活动及理论述评》,《青岛海洋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年第4期。

李宇明:《清末文字改革家论语言统一》,《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2期。

刘贵福:《黎锦熙〈钱玄同先生传〉献疑三则》,《鲁迅研究月刊》2004年第1期。

刘思源:《章太炎的白话文》,《鲁迅研究月刊》2001年第2期。

刘伟:《晚清“省”意识的变化与社会变迁》,《史学月刊》1999年第5期。

刘召兴:《朱希祖与胡适——兼及章门弟子与英美派在北大的历史关系》,《东方论坛》2006年第6期。

刘召兴:《朱希祖与“史学二陈”》,《鲁迅研究月刊》2008年第6期。

罗家伦:《蔡元培时代的北京大学与五四运动》,《鲁迅研究月刊》1990年第5期。

钱理群:《鲁迅对“现代化”诸问题的历史回应》,《文艺研究》1996年第6期。

任访秋:《章太炎与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州学刊》1993年第2期。

散木:《鲁迅与吴承仕及其它》(《鲁迅研究月刊》1999年第11期。

桑兵:《二十世纪前半期的中国史学会》,《历史研究》2004年第5期。

桑兵:《近代学术转承:从国学到东方学——傅斯年〈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解析》,《历史研究》2001年第3期。

桑兵:《近代中国学术的地缘与流派》,《历史研究》1999年第3期。

桑兵:《厦门大学国学院风波——鲁迅与现代评论派冲突的余波》,《近代史研究》2001年第5期。

桑兵:《章太炎晚年北游讲学的文化象征》,《历史研究》2002年第4期。

汤志钧:《读〈量守遗文合钞〉——黄侃与章太炎、刘师培》,《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王爱卫:《朱希祖与〈明季史料题跋〉》,《华侨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王爱卫:《朱希祖与章太炎》,《德州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汪春泓:《论刘师培、黄侃与姚永朴之文选派与桐城派的纷争》,《文学遗产》2002年第4期。

汪毅夫:《北京大学学人与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兼谈鲁迅在厦门的若干史实》,《鲁迅研究月刊》2002年第3期。

王枫:《林纾非桐城派说》,《学人》第9辑,江苏文艺出版社,1996年。

王风:《文学革命与国语运动之关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年第3期。

王煦华:《中国近来学术思想界的变迁观·后记》,《中国哲学》第11辑,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许小青:《20世纪初“非省界”与“筹边建省”思潮合论》,《史学月刊》2004年第10期。

严实:《95’黄侃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武汉大学学报》(哲社版)1996年第1期。

杨天石:《论钱玄同思想——以钱玄同未刊日记为主所作的研究》,吕芳上等编:《五四运动八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政治大学文学院,1999年。

杨天石:《钱玄同与胡适》,李又宁编:《胡适与他的朋友》第一集,纽约天外出版社1990年版。

杨天石:《振兴中国文化的曲折寻求——论辛亥前后至“五四”时期的钱玄同》,中国社科院科研局等编:《五四运动与中国文化建设——五四运动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选》下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

杨燕丽:《章太炎书赠鲁迅的条幅》,《鲁迅研究月刊》1998年第9期。

姚奠中:《山西的几个章门弟子》,《文史月刊》1997年第4期。

张吉兵:《章门弟子与新文化运动》,《江汉论坛》1999年第12期。

张杰:《鲁迅与刘师培的学术联系》,《鲁迅研究月刊》2000年第6期。

张杰:《鲁迅与罗王之学》,《鲁迅研究月刊》1999年第8期。

张新颖:《中国现代意识的发生与原有文化资源的考掘和重造——章太炎的极端性思想实验》,《东方文化》2000年第3期。

章清:《省界、业界与阶级:近代中国集团力量的兴起及其难局》,《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

钟玉发:《阮元与清代今文经学》,《史学月刊》2004年第9期。

周文玖:《傅斯年、朱希祖、朱谦之的交往与学术》,《史学史研究》2006年第1期。

周文玖:《朱希祖与中国史学》,《史学史研究》1998年第3期。

周文玖:《朱希祖史学略论》,《史学史研究》2004年第4期。

周文玖:《朱希祖与中国现代史学体系的建立》,《烟台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周兴陆:《章太炎讲解〈文心雕龙〉辨释》,《复旦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6期。

朱守芬:《吴承仕和〈文史〉、〈盍旦〉》,《史林》1999年第4期。

朱元曙:《国语运动中的朱希祖及章门弟子》,《鲁迅研究月刊》2005年第4期。

朱元曙:《章门“五王”轶事》,《文汇报》2006年5月7日。

朱元曙:《朱希祖与马氏兄弟》,《万象》2008年10月号。

朱元曙:《朱希祖与钱玄同》,《万象》2006年4月号。

朱元曙:《朱希祖与沈氏兄弟》,《万象》2009年2月号。

朱元曙:《朱希祖与他的老师章太炎》,《万象》2006年12月号。

朱元曙:《朱希祖与周氏兄弟》,《万象》2008年12月号。

庄华峰:《由旧经学向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转变——吴承仕学术成就初探》,《史学理论研究》2000年第3期。

同类推荐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三、名言警句卷——和谐处世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三、名言警句卷——和谐处世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古阿拉伯文明探寻

    古阿拉伯文明探寻

    让我们走进古阿拉伯文明,总共分七章,浩瀚沙漠中的大帝国、神权体制下的阿拉伯、庞大帝国的政治统治、光芒四射的物质文明、光芒四射的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的科学文化、阿拉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 每天读一点国学常识

    每天读一点国学常识

    “国学”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而关于国学的定义,到目前为止,严格来讲学术界还没有给我们作出统一明确的界定。名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国学是中华民族核心的价值理念和追求,是对数千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高度总结。这本书就像一部入门级的国学大辞典,以一问一答的形式,把每一个问题压缩在数百字之中,以小见大,深入浅出,让读者可以更轻松、更快速地了解和掌握知识。不仅对整个国学体系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更从中撷取精华,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完美呈现。
  • 敦煌历史文化艺术

    敦煌历史文化艺术

    敦煌,有着源远流长的古代文明,这一文明,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敦煌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特别的自然生态面貌及其演变,奠定了她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别具一格的重要历史地位。
  • 突围中的农村

    突围中的农村

    摆在读者面前的是—部引人入胜的书。它呈现的事实,它引发的思考,它展示的人格,都是一般书所难以具备的,并形成了其独特的魅力。逐字逐句的阅读打动了我,也相信会打动你。这部书对问题的感受为常书所不及……这部书对问题的思考为常书所不及……这部书作者的人格魅力为常人所不及……这本《突围中的农村》(李桂平编写)展现的事实,所引发的思考的价值可能远远超过那些尽管精细却似曾相识、千人一面的著作。相信你可以读后收益不少。
热门推荐
  • 冻结这空间

    冻结这空间

    如果时间可以冻结起来,那就冻结现在吧!现在就是最美好的时间了!
  • 都是姻缘惹的祸

    都是姻缘惹的祸

    堂堂扶摇神女,却因游手好闲被天帝派往人间去修复姻缘簿。紫商浅夏表示不满:难道闲也有错吗?修复就修复,只要帮那个残页上的人找到姻缘就行了吧?传言,五皇子天生红眸,面貌丑陋,是恶魔转世。紫商浅夏看着眼前这个还没有她腰高的小孩,那双妖异的红眸一看之下是有些骇人,但是也不丑啊。传言,五皇子生性凶残,只是被他看一眼都仿佛置身地狱。紫商浅夏无奈地将小孩从自己身上扒拉开,凶残?她只看到他天生就会撒娇。为了这个五皇子,紫商浅夏女扮男……哦不,是女扮太监入了宫。可是,这五皇子才这么小一点,谈恋爱怎么说也要等到成年嘛,难道,这修复姻缘簿还自带养成任务吗?
  • 成都淘金记

    成都淘金记

    走在人声鼎沸、流光溢彩的大街上,仰望着一座座高大的电脑城,我已经很难想象出磨子桥十年前的样子……看着书中的描写,我仿佛又回到那个喧嚣沸腾……
  • 盛澄华谈纪德

    盛澄华谈纪德

    纪德今日已被公认为法国乃至全欧洲最伟大的作家。他代表了以文艺复兴为传统的西欧文化演进中最后而也是最光荣的一环。这一位七九高龄的当今文坛宗师,至今仍坚贞地操守着他一生为人与为艺术的态度。他的真诚与“为良心自由,独立,反奴役”的信心使他成为今日最卓荦的中流砥柱,与一切势利的实用主义式的“现实主义”相拮抗。他属于蒙田以来那种人性而柔和,且又无微不至的散文传统;他的“我”,丰富而亲切,虔敬而舒卷自如,最足阐扬法国清明的人性批评传统。和马拉美一样,他是朴素的道德家;另一面,他又和勃朗宁,勃莱克,尼采,陀斯妥易夫斯基紧凝成一支坚强的反中庸常识的精神血统。
  • 泯天战纪

    泯天战纪

    双轨之星,跨光纪元西卡大陆上洪武当道悟洪息、踏上漫漫洪武之路“大四方”审判、宣判、圣光、仲裁“小五觉”游魂、罗鬼、修士、真觉、堕武“零时代、初时代、Xx空间、Z改...”谁能成为双轨之星,下一代“洪帝”?“创世主”?“神”?
  • 梦三国之破碎的时空

    梦三国之破碎的时空

    应龙破晓引发时空之乱,众英雄被带到异世界引发新的争斗。这个地方名曰梦三大陆。一场新的征程即将展开
  • 上学那些小事

    上学那些小事

    他生活在校园,也生活在战场,他是穿越了还是命运本该如此
  • Our Village

    Our Villag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星戒之古峰

    星戒之古峰

    战农、战者、战士、战将、战帅、战王、战尊、战神、战皇……一切都只是刚刚开始。战技、功法?我有最好的。装备?有谁可以比我炼制的更好吗?丹药?什么丹药能比我的神液效果更好呢?
  • 遗境异域

    遗境异域

    曾经的她是魔界的一代天娇,冰冷无情,如今的她,却成为了鬼界神秘组织的傀儡,被派至人界,而那里她遇见了很多的人,可又有谁能晓得,在那儿她冰冷的心是否会被融化……未来她又会怎样?又有谁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