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14600000031

第31章 昆德拉的《玩笑》(12)

如果说他们的言行仅仅是出于自利或恐惧,这对一个作家来说是不公正的。他们都是一些富有思想和才华的人,曾写出许多真诚优美的作品。我宁愿相信,他们当初对别人的批判揭发也都是非常真诚的,深信自己是在做一件正义的事。现代人的文学观念基于18世纪以来西方尤其是德国的浪漫主义思潮,它是一种完整的世界观,并与革命的俗世信仰有着天然的血脉联系,都将人看成是一种善的存在,认为人的作恶只是因为非人道的社会,因而建立一个完美社会是必须的,也是可能的。接受了现代文学观的作家们,自然会由衷支持一个前所未有的社会改造计划,面对崭新的世界,他们要么充满集体一分子的自豪感,要么充满遗老遗少的负罪感。但在这些记录里,我们却看不到一点思想的闪光,甚至看不到任何精神性的东西。因为无论出于何种动机,有些古老的正义标准,比如不能出卖他人,是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的。在这个意义上,“崇高的恶”并不比“平庸的恶”更值得谅解,毋宁说它更深刻地暴露出人性的局限。

这就是那个时代的悲剧,用昆德拉的话说,这是一种“集体的历史的境况”。制造精神产品的作家,竟都不约而同地接受了一种与权力相结合的世界观,忘记了真正的文学自古以来就是站在权力的对立面。结果他们都曾参与过迫害,也先后遭受迫害,胡风被监禁几十年,老舍在“文革”中自杀身亡。每个时代都有过迫害的事例,但在从前,迫害者与受害者的界限是很清楚的,也不涉及更多的人。让最广大的群众包括被迫害者参与到迫害中,乃是现代极权制度的发明,正是这一点真正体现了权力的整体主义特征。似乎这一制度的出现,就是为了让人类看清自己的卑微。捷克另一位作家克里玛曾将这种俗世信仰造成的悲剧称为“道德的失败”。迫害者与受害者之间的界限消失了,站在历史的面前,许多受过迫害的人发现,自己既是邪恶的见证,同时又是“污点证人”。

这一事实足以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康德的命题:人是一根扭曲的木材,从中长不出任何笔直的东西来。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克服内心的强烈反感,以最大的同情去理解那个时代的个人。正如哈维尔针对昆德拉这件事所说:“我还清楚地记得那些日子,我记得当时的气氛。偶尔回头去看,我认为自己不是很了解状况。有时我会为了自己曾经说过的话觉得讶异、羞愧。”哈维尔本人从来没有过狂热的信仰,可这并未使他采取道德绝对主义的立场,虽然他在反抗极权时曾活在英雄的价值之中,但他最终追求的却是人道的价值。在他为昆德拉所作的辩护里,包含着对人性的某种深刻理解。那就是面对乌托邦的诱惑,我们的道德感其实是很脆弱的。在三十多年前的“文革”中,千百万人不就是这样豪情满怀地投身其间,义愤填膺地批斗别人?尽管这其中有许多人是出于被迫,但也有更多人真诚地相信,他们是在为一个崇高的事业而奋斗,并从中寻求个人的人生意义。

如何对待这段荒谬的历史和个人在其中的责任,仍将是21世纪人类要面对的巨大伦理难题。但我觉得,首先重要的是,我们对历史是否有所反思,正如同法律上的分清故意和过失,因为这意味着一个人能在多大程度上回归人性。也许有人会说,这对受害者来说并没有任何区别。是的,但它却对活着的人有意义,对回归独立的思想和人格有意义。昆德拉后来的小说对这一“历史的集体的境况”作了美学的探讨,将早年的激情转化成深刻的思考,而中国许多作家的回忆却陷入个人之间的恩怨,对那个时代的本质没有任何新的认知,因而不能将身历的人性灾难转变为一种更高的意义。反讽的是,当初那种宏大叙事的视角此时却没有了,崇高的悲剧变成了平庸的悲剧。只有沈从文去世前不久对友人说的一句话:“我对这个世界没什么好说的”,让人感到一个好作家所具有的深刻思维和对人性的悲观。

2001年的一天,我曾去一位邻居家造访。就在前一年,她的前夫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在她那间小屋里,她娓娓回忆起他们之间的婚姻生活,语气缓慢而平淡,像是在诉说一个与己无关的人。她父亲是一位“文革”前的大学教授,这也是促成他们婚姻的一个重要因素。说实话,我很难将眼前这位平常女人与一位大名鼎鼎的作家联系起来。我并不喜欢这位作家宣扬“尽兴活在当下”的那些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拾来的道家学说、无稽的民俗再加上时代的不幸构成了某种浪漫的“东方主义”。邻居最后提到前夫曾在1973年“文革”的高潮中入党,并成为单位里握有权力的政工组长。我没有再详问下去,对于那个年代的残酷我们都是曾目睹过的,有一种很深的感慨在小屋里氤氲,我突然想起一句听来的藏族谚语:“没有死过,但病过。”

可谁又不是如此呢?

萨米亚特:见证自由的文学

有位捷克出版界人士曾说,当代捷克文学包含三个方面:官方文学、流亡文学和“萨米亚特”文学。他说这番话是在1989年6月布拉格的一次出版会议上,在座的人全都热烈鼓掌,因为终于有人替他们说出了早已存在的事实。“萨米亚特”是一个俄语词,最早被50年代一个俄国诗人用来称自己打字装订的诗集,后来成为七八十年代波兰、匈牙利、捷克等东欧国家地下出版物的代称。按照牛津俄英词典的定义,“萨米亚特”是指那些“非正式出版的手稿复制品”。但此定义却忽略了一点:文化的创造自古以来都是采取“非正式”的形式,人类失去这个自由也只是近代的事,因此它很难反映20世纪这样一个重要现象,当一个政权禁止人民提出任何疑问,毫不在乎他们的内心信念,竭力把他们降低到只能接受谎言的水平时,自制的文本便成了作家的表达媒介,被那些渴望得到精神资源的人们看作唯一的安慰。

举世闻名的“布拉格之春”是由捷克作家为其先导的。在此之前,捷克作家一直处于社会上层,享有各种特权,路德维克·瓦楚利克(LudvíkVaculík,1926—),捷克著名记者,萨米亚特作家,著名的《两千字宣言》的起草者。但付出的代价就是必须按照政治配方,生产“拖拉机文学”。这种耻辱直到昆德拉的《玩笑》和瓦楚利克的《斧子》出版后,才开始得到洗刷。在1967年6月作协四次大会上,作家们纷纷提出创作自由的问题,他们要求除了受刑法制约外,写作应不受任何其他限制。昆德拉认为,当代社会摈弃了人道主义美德,捷克文学正在丧失欧洲的特征。克里玛发言说,检查制度必然会变质为官僚性质,成为社会进步的障碍。瓦楚利克则指出,艺术不可能放弃它对政府的批评,二者之间应制定出“客客气气的交往规则”。作家们的言论引发了社会上对改革的公开诉求。一年以后,当捷克改革面临越来越大的外部压力时,瓦楚利克又应一批科学家的请求,发表了一篇题为“两千字”的宣言,要求加速改革步伐,彻底去斯大林化。作家们的言行使苏联领导层大为震怒,以致勃列日涅夫在与捷克领导人谈判时,竟冲他们吼道:“你们的政策竟让所谓自由作家们来发号施令,这简直是发疯!”因此,当苏联军队入侵捷克后,全副武装的士兵首先包围的国家机关之一便是作家协会。

此后,在“遗忘总统”胡萨克的统治下,捷克开始了所谓“正常化”时期。许多作家失去工作,其作品也遭到禁止,仅在1982年七七宪章开列的名单中,被禁止发表作品的捷克作家就有231名!官方的目的很清楚,将他们与社会隔绝开来,让他们被读者遗忘。一些作家(如昆德拉)离开了捷克,另一些作家留在国内,但只能为抽屉写作。70年代初,一个被禁作家的小圈子开始每月一次在克里玛家里聚会,互相朗读他们的作品。他们中有捷克文学的重要作家哈维尔、瓦楚利克、格鲁萨、科赫特、克莱门特和乌德等人。后来,瓦楚利克在《施瓦森堡的挂锁》中描述了“萨米亚特”文学的产生:他们先是在朋友间互相传阅手稿,然后发展成请人把这些手稿打出来,编上号码,再按照纸张、打字和装订的成本价,出售给作者本人和那些感兴趣的读者。瓦楚利克还给这种未经许可的书取了个隐喻的名字:“挂锁的书”。他们甚至还请国营工人来装订成册,配上被禁画家的插图,使它显得像真书一样。

为了避免被抓住和被没收,这些作品都是在夜幕下的小房子里打出来的,藏在阁楼、天花板和花棚里,但作者、打字员和装订者仍时时面临警察的搜查、审问和监禁。70年代中期,“萨米亚特”作品开始流传到国外,于是官方加紧了控制,并且软硬兼施,许诺只要放弃“萨米亚特”写作,作家们就可以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当然,大多数作家没有顺从。在他们看来,出版自由是人的基本权利,精神生产是人间的法律无权干预的。瓦楚利克回忆道,有一次,国外的一个出版家协会奖给他一万马克(后来证明是误传),警察很快就知道了,询问他是否成立了一个出版社,他争辩说,“萨米亚特”不是一个出版社,而是沉默作家的一个维权行为。他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的行为,就像他在一篇文章中说的:“随他们去吧,但我决不保持沉默,决不!”

沉默的墙毕竟被打破了,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萨米亚特”,有的人还主动跟作者联系,瓦楚利克作品ACupofCoffeewithMyInterrogator封面要求被允许复制这些未经许可的东西,一些读者甚至预先付钱来订购。写作依赖于读者的阅读反应,而这种秘密的阅读才真正显示出作者与读者之间心灵的交流。后来,一些哲学家、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也加入进来。到80年代末,这类书已经出到300多种,哈维尔作品SummerMeditations封面从文学发展到宗教、政治、历史、经济学、哲学和艺术等各个方面。对于捷克作家来说,这种行动不仅是他们战胜审查制度的方法,而且是一种文化和共同体生存的不屈象征。他们再不用担心市场的需求,不用因考虑到要发表而自我审查,更不用操心能否得到官方的文学奖项,这使他们得以独立于市场和审查制度,回复到自由的元写作状态,从而在作品中展示出20世纪人类的一个核心经验:极权社会的经验。

官方极力宣扬爱国主义,并用各种福利去换取表面上的稳定,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提高,买房子,购小车,出国旅游,但剥夺人的尊严,却使整个社会处于压抑、沮丧、顺从和冷漠之中,甚至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是建立在这种恐惧和自利之上。大多数人出于无望,变得玩世不恭,即使对那些曾被斥为反人性的东西的公开复活,也很快就熟视无睹。官方文学中,则是一种平庸的美学,一种爱国主义和田园生活的抒情和满足。从那些制造出来的盛世狂欢话语中,透出某种恐怖的东西,用哈维尔的话说,这是一种“奇特的几乎是神秘的恐怖,一切都是夸张的、热情的、抒情的、悲惨的或者过于严肃的”。这种主要是由谎言造成的恐怖,促成了捷克“萨米亚特”作品中强烈的道德感。

自从19世纪捷克文学的启蒙时期,捷克作家就将文学看作是生活的捍卫者,作品中总是充满当下的严肃问题。捷克人很少有过专门为消遣而写作的作家,也不欣赏作家那种自我放任的存在奢侈。他们始终坚信一个古老的信条:写作可以使人获得自由。由于被逐出公共生活,“萨米亚特”作家被剥夺了许多直接经验的机会,但他们并没有因为被边缘化而退缩到自我封闭。“萨米亚特”作家从来不写那些虚假的东西,例如远离现实,逃避到自己从未有过的故事中,沉溺于抒情的原乡传说、伪民俗的仿制、做作的拟古或文字的技巧,而是描写时代阴影下普通的真实的人生。

这种对生活本质和人的状况的关注,发誓只说真话的艺术观,正是“萨米亚特”作家所信奉的“生活在真实中”。在他们看来,制度目标提倡的是一种反生活的方向,它迫使每个人都表现出一种双重人格。生活在真实中就是拒绝各种非个人化的权力话语,回到生命世界本身。具有独立品格的“萨米亚特”文学,应当揭示生活目标与制度目标的冲突,激励人们建立起一种不同于制度目标的平行结构。显然,这不是一场政治层面的反抗,而是一场道德层面的反抗。正如美国作家罗斯在采访克里玛时所感觉到的,在一个谎言社会,“萨米亚特”成为“真实的唯一监护人”。

近年来,中国读者已经开始熟悉克里玛,他的小说其实很能体现“萨米亚特”的主旨。在《爱情与垃圾》中,克里玛借主人公的话说,应当让生活“上升到碌碌无为和遗忘状态之上,要自己去探索,不从他人那里接受虚幻的和模仿的事物”。这可以看作是作者的一贯主题:在个人的真实生活中体验世界和存在。作者采用第一人称手法,《爱情与垃圾》封面讲述了一个人的情感经历。主人公是个作家,只能在国外发表作品。他的工作是街道清洁工,每天都与一些粗俗而有趣的人在一起清扫垃圾。他有妻子儿女,却与一个已婚的女画家偷情,小说便是围绕着这点展开。通过对周围人的观察,对布拉格的街道、河岸、郊外山坡的描写,主人公的生存状况渐渐浮现出来。他想要过一种“真实的生活”,拒绝杰尔克斯基精神(这是一种极地某部落的语言,只有250个字,可以用来表达一切事物。在主人公看来,许多生活在谎言中的人都具有这种精神),却在生活中扮演了一个说谎者的角色,不断与情人见面,又不断向妻子撒谎。最终,两人都难以忍受这种欺骗,只能选择分手。如果说,垃圾是世界物质化和道德堕落的隐喻,那么爱情则是在生活中寻找真实的象征。

短篇小说集《我的初恋》基本上是自传性的,其中的《真话游戏》描写一对情人的故事。乍一看,这好像是一场心心相印的恋爱:男人发现了多年来那种宣传的欺骗性,女人发现丈夫欺骗了她,这使他们走到一起。但当男人希望了解其情人时,却感到这个女人始终是个谜,即使他设法跟她玩相互问答的“真话游戏”,也无法看清她。作者有意留下谜团,似乎是在告诉读者,在这个社会里,即使是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也充满了种种谎言。

同类推荐
  • 美丽的谎言也是谎言:宁夏杂文作品精选

    美丽的谎言也是谎言:宁夏杂文作品精选

    杂文应该怎样写,或者怎样写才能写好杂文,于我而言,当不属“业内之功”。但我挚爱杂文、喜读杂文、推崇杂文,也写过一些杂文类的东西。如今,我们要尽力做到的,是为广大杂文作者在行进的路上捡去磕磕绊绊的石块、杂物,趟平路上的凹凹凸凸,尽其所能地为广大杂文作者搭建平台,护佑前行。譬如我们正在进行的第五届宁夏杂文大赛,以及还将举办的第六届大赛,都是旨在壮大宁夏杂文作者队伍,推动和繁荣宁夏杂文创作。还有,我们已在“银川新闻网”中开设了宁夏杂文学会网页,虽然刚刚起步,但我们有信心把它做好做出影响。以后我们还将组织广大杂文。
  • 俄苏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丛书)

    俄苏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丛书)

    《俄苏现代著名作品》从作品的时代背景、内容介绍、影响等几个方面对包括《钦差大臣》、《狼与羊》、《上尉的女儿》、《父与子》、《母亲》等在内的苏俄现代著名作品进行了剖析。是我们学习和了解苏俄现代文学概貌的良好读物,也是广大图书馆珍藏的良好读本。
  • 隐居日记

    隐居日记

    该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以时间顺序编排的图片,另一部分则以文字描述我遭遇的人物、事件与情感。前者用来表现自然生灵之神奇,后者用来体现人生滞涩的甜和美。
  •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裴多菲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裴多菲

    主要对象的通俗读物。它用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形式向读者系统地介绍从古至今世界各国著名的文学作家和他们的优秀代表作品。这套丛书将引导青年朋友去漫游一番那绚丽多彩、浩瀚无边的文学世界——从古希腊的神话王国到中世纪的骑士、城堡;从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到五光十色的繁华都市;从奔腾喧嚣的河流、海洋到恬静幽美的峡谷、森林、农舍、田庄…它将冲破多年来极左路线对文学领域的禁锢和封锁,丰富青年朋友的精神生活,为青年朋友打开一扇又一扇世界文学之窗,让读者花费不多的时间就能游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浏览各国人民今天、昨天、前天直至遥远的过去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图景,去体会他们的劳动、爱情、幸福、欢乐以及痛苦、忧伤、斗争、希望…
  •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柔石作品集(1)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柔石作品集(1)

    凄惨寒切的秋夜,时候已经在十一点钟以后了。繁华的沪埠的S字路上,人们是一个个地少去了他们的影子。晚间有西风,微微地;但一种新秋的凉意,却正如刚磨快的钢刀,加到为夏汗所流的疲乏了的皮肤上,已不禁要凛凛然作战了。何况地面还要滑倒了两脚;水门汀的地面,受着下午四时的一阵小雨的洗涤之后,竟如关外久经严冬的厚冰到阳春二三月而将开冻的样子。空间虽然有着沐浴后的清净呵,但凄惨寒切的秋夜,终成一个凄惨寒切的秋夜呀!在街灯的指挥之下,所谓人间的美丽,恰如战后的残景,一切似被恐吓到变出死色的脸来。
热门推荐
  • 网游大神你别跑

    网游大神你别跑

    乔涵是个校花,嗯......最后成了个笑话。被游戏老公抛弃,小三上位,号里的东西一洗而空,嗯?你说啥?虾米!大神要和我结婚!偶买噶!打脸文,不喜勿入。
  • 儒林劫

    儒林劫

    武林即是儒林,正因为一柄剑而在儒林中掀起了一场风雨,正是因为这柄剑让许多人哪怕失去性命也要得到它!这是一柄怎样的剑,竟让儒林中许多早已隐世的大人物现世!这柄剑究竟有着怎样的魔力!又因为这柄剑,儒林险些不复存在!那么,这柄剑是神物吗!是至高无上吗!敬请作者君来为您一一解读吧!
  • 女帝成长史:春江花月夜

    女帝成长史:春江花月夜

    风潇潇兮归远已,雪飒飒兮归冬已。泠冬已至,桃花妖。含秋毅放,不知晚。终归是化做春泥,为他人做夭。权利亦是如此。皇位之争,究竟是谁迷失了谁的心智。没有生来的皇,但唯助你为王。
  • 缘聚陌上情

    缘聚陌上情

    风打残菊,窗骤开,疑是君又至。一袭嫁衣,两人情伤,负君相思意。念君难忘,音渺茫,天涯无处觅。曲阑深处,梦醒唯见残红舞,一纸红笺朝谁寄。辗转成灰,泪撒香尘,浮生瞬息,追忆当年景。原以为与爱情会永远绝缘,没想到意外穿越到初唐,却是桃花朵朵开。一个情深似海,一个生死相随,一个爱恨交织。
  • 天使代我去爱你

    天使代我去爱你

    欧阳芊芊很衰,刚进学院就惹了学生会会长金梓墨,惹到他也就算了,还喷了他一脸的咖啡,魔王开始发怒啦,欧阳芊芊你等着吃招吧!哼!可是,怎么越到后来心越酸呢?为什么看到他难过心会不由得揪紧呢?原来啊,是种叫爱情的东西在发芽。
  • 黑道女王夺爱记

    黑道女王夺爱记

    相见亦是好的开头,凡事都有两面性,有好必有坏。她们本是黑道界的女王,常拒人于千里之外,杀人不眨眼,却唯独对自己家的两个老头没有了办法。她们无奈于家中两个老头好毫无厘头的安排,而去了玄圣贵族学院,在这里,她们遇到了他们,他们从相见到相识再到相聚,最终形影不离,却只因几场误会把他们搞得支离破碎、疲惫不堪,当他们在经历感情的重重考验之后,又一定会在一起吗?
  • 盛宠:名医庶女

    盛宠:名医庶女

    遭人白眼的庶女,嫁了人,不但独守空闺,还遭人折磨。常笑却是任人闲言碎语,我自悠闲自得。庶女如何?与夫家斗,其乐无穷,与皇族斗,乐趣丛生。烽烟四起,国恨家仇,常笑只当自己一介区区医女,却硬是被推上风口浪尖,绽放出风华耀目。--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梵语杂名

    梵语杂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创世道士之刚刚出道

    创世道士之刚刚出道

    道士是这个世界非常神秘的一个职业,他们了解各种鬼魂,符箓,咒语,仙术,法宝等等神秘之物,本书的主杨葛宇宸将带领大家领略一个神秘的鬼神故事。在非常残酷的..创世道士有4部,这只是第一部,如果好看,请你们关注,,打赏哦,如果有什么创意可以向我提意见,我们共同创作。谢谢。。。。。。。。废话也不多说了,还是看了在说
  • 少主你别拽

    少主你别拽

    他天煞孤星,凛然冷漠!受万人唾弃,就连亲人都对他弃之更欲杀之!她恬然绝美,确迷恋上了他!淡淡的爱,深深的情。美女的魅力无穷大!他不再冷漠难近,温柔深情的他愿宠她可以与天下人为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