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15700000013

第13章 游学天地(1)

灵魂的云游(下)

龙彼德

编者按:

学人周洁君云:“龙彼德先生的《灵魂的云游》(上)让人有点读庄子的感觉,意境宏大阔澜,眼界深邃神秘,意通古今,思达中西。我们读着读着便沉迷其中,感同身受。对一般读者来说,我以为是一篇有特色的文章。”本卷刊发《灵魂的云游》(下)以飨读者。

帕斯卡尔说:“而使得我们无力认识事物的就在于事物是单一的,而我们却是两种相反的并且品类不同的本性,即灵魂与身体构成的。”这就是说,复合的主体认识不了单纯的客体,无论它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我们都不能从理性上加以认识,因为我们是由灵魂与身体即精神与物质构成的,既不像日、月、星辰、山、水、林、石那样无知因而无识,也不像神、鬼、妖、魔那样虚幻因而无稽。

如前所述,我是用“灵魂”喻指“精神”的。传统意义上的“灵魂”,即能附着人体又能在人死后脱离人体的鬼魂,是不是存在呢?由于我的家乡过去盛行“叫魂”与“赶尸”,我一度相信过它的实有。

“叫魂”又名“取吓”,儿童白天在什么地方受了惊吓,神情恍惚,发烧不退,这家就安排两个人晚上去那个地方(多为旷野或坟地)叫魂。一个(往往是父亲)用秤杆挑着孩子的衣裤走在前面,以凄厉的声调呼喊孩子的名字:“小健生回来吧!”另一个拎着一盏烛光摇曳的灯笼紧随其后,用稍显平稳的声调应答:“小健生回来了。”到了地方,还得烧点纸钱,再一呼一应往回走。湘西的老一辈认为,姓名不仅是每个个体社会交往的特称,还是一个神秘的符号,人的灵魂就附在自己的名字之上。叫回来的迷失之魂会被病儿的衣裤兜起,带回家中,马上给他穿上,再呼应一遍,灵魂就归回原位,第二天便烧退痊愈了。

“赶尸”是难得一见的,不是不给人看,而是昼伏夜行人不敢看。赶尸者是一个穿道袍着草鞋的法师,俗称“赶尸匠”。他拿着一面阴锣走在前面,一面走一面敲,让夜行人避开,有狗的人家把狗关起来。跟在他后面的尸体——多是被砍头(须将其身首缝合在一起)、受绞刑、站笼毙命……客死外地需要还乡的——往往不止一个,间距均在七八尺,用一根草绳串联着。尸体都穿宽大的黑色尸布,戴高筒毡帽,脸上贴着“辰州符”(是在黄纸上用朱笔画上又像字又像画的东西,因产于辰州即古代沅陵而得名),这是吸魂符,赶尸匠靠它将孤魂野鬼的信息拘来,附于尸体之上。随着阴锣的每敲一响,尸体便向前跳行一步,在招魂幡的引导下,还会转弯、过桥、上坡、下坡……我已故的父亲看见过,究竟是奇迹还是巫术,他也说不清楚。

灵与肉的矛盾,是人与生俱来的矛盾。灵魂渴望无限,肉体只会速朽;灵魂崇尚高贵,肉体难拒诱惑;灵魂喜欢云游,肉体耽于逸乐;灵魂追求创新,肉体习惯守旧。如何解决这一近乎永恒的矛盾?成了有人以来、有史以来、有社会以来的最大难题。基督教劝导人们信奉上帝,企盼从绝对真理、拥有最高善的上帝那里分享“无限”和“永恒”;佛教鼓励人们通过参禅持戒、禁欲苦行,超脱生死轮回,由成佛来达到涅槃、永恒;道教强调人的此生此世和现时幸福,以咒语附录祈求神灵保佑,用炼丹服药使人成仙了道;哲学家们更为此绞尽脑汁,“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成为你自己”(柏拉图),“凡是思辨所及之处都有幸福”(亚里士多德),“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个体生命的“永恒轮回”(尼采),“原型的人分解于全部历史进程之中”(狄尔泰),“诗意地栖居在这大地上”(海德格尔)……主张不一而足,人生形态也因此多元多样。

无论宗教,还是哲学,都试图破解这亘古的难题,充分显示了人——这个大自然中唯一为了无限而造就的生命,力求超越自己的局限,在有限中达到无限的志气与力量。这使我想到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我以为他是人类的代表,明知不可为而为,情不自禁写下这样的诗句:

那块巨石又在山下唤他

周而复始的苦役何时结束

昂起头颅接受命运的挑战

再一次使神袛的惩罚落空

坡度压迫重量

重量压迫责任

责任压迫荣誉

未到山顶他已成为胜者

我曾经三次体验过东方的神韵——“天人合一”。

一次是在水边。为黄河壶口大瀑布的气势所震慑,我离开其最喧腾之处向下游走去,不过三十米,便找到了黄河的另一股支流。它与瀑头之水原为一河,由于骤然收缩,河槽过分窄狭,而被挤到了东岸,消失在一大片怪石之后。然而,它不贪图安逸,也不愿独善其身,念念不忘陷落于河谷的兄弟,虽然冲撞得满头是伤,仍毫不犹豫地从高崖上跳下,呼隆隆如翻倒千吨黄土,哗啦啦似飞动万个滑轮,泼得天地浊黄一片,震得木石簌簌发抖,周围的一切均沾其雨露。这时候红日失色,白云不动,飞鸟收翅,走兽潜行,我则呼吸急促,思想停摆……世间似乎什么也不存在,存在的只有这声音,这瀑布!

一次是在山上。那是加拿大洛基山之旅,时间正值下午,暮色已经来临,树林被车吞没,绿色被我和友人吞没。车登高山,只上了一个弯道,似乎是一刹那,隐退的光线骤至,我的眼界大开。境界是一般人一般时求不到的。大色块(黄金的“麦地”可供一千台康拜因收割)。大阴影(深灰的“舞台”可容一万支交响乐队演奏)。凡山峰都有雪,智慧在这儿加冕,坐拥着圣洁的光。云气缭绕,还有半环虹,如神奇之龙在凌霄乍现,见尾不见首,后面是空旷的蓝,美妙极了……我顿时忘记了自己,融入了它们之中。

还有一次是在空中。我乘坐“伊尔62”客机,从莫斯科飞往海参崴。晚八时二十分天黑,舷窗外什么也看不见,我只好就着座灯之光阅读《疯狂百年》一书,为俄罗斯的沧桑巨变、人事哀乐而慨叹扼腕。十时三十分,舱内关灯,我则难以入睡,仍在思索机翼下这片辽阔的土地的命运。十一时四十分,眼前渐渐明亮,我怀疑是乘务员开灯,以照顾失眠人和夜读者?却意外发现,那光线来自窗外——随着霞红一抹,继之白亮一片,夜海退潮了,获得解放的浪花演变成乳色的云朵,衬出了背后的天蓝……三个小时多一点,就消除了所有的界限:无主客,无内外,无日夜,无快慢,似乎也无生死,我与宇宙合为一体。

西方的生命哲学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之上的,在认识自己和体验自己、科学的思维理性方面,有其不可取代的优越性;但要化解对死亡的恐惧,达到最高的人生境界,实现真正的人生超越,尚须仰赖东方的“天人合一”思想。

“天人合一”由来已久,乃儒、道、佛三家共有的思维方式。但作为一个范畴,则是由宋代哲学家张载明确提出来的。它是一种整体观,从本源上就把天人(包括主与客)看成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区别于西方的主客二元对立。它是从整体观照局部,又从局部观照整体,其出发点与归宿点都是整体,采用的方法是非理性的直观、直觉、内省、体悟,而不是理性的概念、判断、推理、分析、综合,达到泯灭“物我”,忘怀“自我”,“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天人合一”思想与科学的思维理性,二者并无高下之分。不过,由于工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的破坏,物欲的横行又导致了人性的异化,人们的内心变得越来越空虚。于是,回归自然,使人性返朴归真的“天人合一”就显得更加紧迫,更加受到世人的瞩目。

“现在应该已经明确的是,如果我们想要探索对人类来说什么是善这一问题,不仅从实用主义或实证主义角度,而且从基础方面;不仅抽象地从哲学角度,而且具体地从存在的方面;不仅从心理和教育的角度,而且从一种无条件的义务感和总体的有效性方面出发,那我们就不能够避免涉及宗教,或者伪宗教。”这是瑞士思想家、神学家汉斯·昆为刘小枫主编《20世纪西方宗教哲学文选》所作引论《什么是真正的宗教》中的一段话。我认为,他道出了宗教的本质,不是人对神的崇拜,也不是人对超自然力量的恐惧,而是人的去恶向善。

我母亲信基督教,给我取名彼得,用的是耶稣门徒的名字;我父亲不信教,给我取名起贵,一个很俗气的名字。为什么我不叫龙起贵而叫龙彼得?(后来在“文化大革命”时将“得”改为了“德”)父母为此有没有过争论?二位老人均未提起,我只知道初中文化程度的父亲依从了没有什么文化(上世纪50年代才扫盲)的母亲,我这个中西结合的姓名也就成为我家的一个特例,走上了人生和社会。母亲对我的期望不像父亲那样高,她不要求我出人头地,只要求我做一个善人,不做恶人。她常带我去做礼拜,听赞美诗,年幼不懂事的我曾经抢过她从牧师手中接过来的葡萄汁和麦面饼,差点儿闹出笑话。1989年2月23日,母亲因脑溢血抢救无效逝世,我从杭州赶回沅陵奔丧。2月26日,入殓前开棺,让我与母亲见最后一面,想到母亲辛苦一生、善良一生、虔诚一生,我放声大哭,母亲紧闭的眼眶竟有两滴眼泪流出来,一下子把我惊呆了——这是超常态的亲情感应,还是未验证的通灵现象?

写到这里,我又想起了帕斯卡尔。他认为人需要通过某种悲观失望、忧郁、烦恼的情绪,认识自己进而走向上帝。当人感到孤独无依时,就是他要上帝援手时。2003年9月3日,我在意大利罗马的遭遇,就有点类似这一情况。

那是在古罗马斗兽场附近,由于在前一景点许愿喷泉多耽搁了一会儿,我落在团队的后面,遭到了三个吉普赛女人的抢劫。紧接着因为内急到一家商场上厕所,又与队友们失去了联系,等我跑到斗兽场后门的三岔路口——我以为就是导游指定的集合地点,却怎么也找不到我所在的旅行团的大巴。此时是十一时四十分,已超过集合时间十分钟。过往行人不少,但都是意大利人,我不懂外语,无法问讯。第二个十分钟还自我安慰:我已经在许愿喷泉许过愿,并施舍过一个残疾人,上天有好生之德,总不会抛弃我这个善心人吧?第三个十分钟便沉不住气了,从人行道边走到三岔路街心,以显目标,让三方面过往的车辆与行人第一眼就看到我。然而,车、人均礼貌地绕、躲过去,我的大巴仍未见踪影。前几天在维也纳碰到的那个偷渡者的苦脸闪现在我眼前,他因一念之差而有国难奔有家难回,难道我这个爱国者也要遭受到他那样的痛苦煎熬吗?各种念头不期而至,正午的太阳照在头顶,竟然热出了一身冷汗!突然,从斗兽场内传出了狮、虎的咆哮,它们破门而出向我扑来,我则沦落为一名可怜的角斗士,在看客的讪笑和猛兽的磨牙中接受悲惨的命运……也许只是几秒钟的幻觉,却给了我一雷击顶的清醒。不,我不能再消极等待了,必须回到与同伴失散的地方,以手势去向人求助!未等我走近那家商场,远远地就见到了举黄旗的导游,如同见到了久别的亲人……

下午去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在世界上最大的这座教堂,我见到了也许是最小的堂徽:在长宽都不过几寸的领域里,头朝下脚朝上倒挂着一个小人,一副沉重的十字架倒背在他的身上。“这就是圣彼得,是耶稣的十二个门徒之一。当耶稣被罗马帝国驻犹太总督彼拉多判决钉死在十字架上以后,他仍无所畏惧,到处传播基督的福音,多次解救苦难之人,终于触怒罗马暴君尼禄,下令将他处死。面对极刑,圣彼得十分镇定地说:“我是耶稣的门徒,不能与我主相提并论,他是正钉在十字架上,我应倒钉在十字架上。”听到这介绍,我的灵魂受到强烈的震撼!

我自问:在商品经济的社会,我能像圣彼得那样安贫乐道,全心全意去救人吗?在多元、动荡的世界,我能像圣彼得那样坚持信仰,一丝一毫也不动摇吗?在危及生命的关头,我能像圣彼得那样压倒一切,义无反顾英勇赴死吗?恐怕都一时难以作出肯定的回答,因为实际行动永远胜过漂亮语言,这半生没犯什么大的错误并不等于能顶住一切诱惑,不在其位不受其惑,而当今社会看得见的诱惑与看不见的诱惑实在是太多太多了,要像耶稣及其主要门徒那样打退魔鬼的试探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类的精神是共通的,各民族的文化是互补的,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从善如流,“朝闻道,夕死可矣”,对于善,特别是至善,就是要不畏艰险,追求到底!

人们之所以关心灵魂的不朽,其中一条重要原因是关心自我的不朽。是自我使个体从整个自然界中真正地脱离出来,拥有了名副其实的独立性,开始了观察对象并改变对象的过程;是自我使有限的生命获得意义,在茫茫的空间和悠悠的时间中找到他(或她)的位置,投入有利于种群、有利于自然的活动。然而,死亡会中断这一过程,终结这一活动,并造成这样的假象:历史在我出生之时方才开始,世界在我去世以后便不存在。解决的办法有二:一是以个体的消逝,换取种群的延续,你、我不在,思想还在,人类还在,现代科学已预测了地球的毁灭与人类的迁徙(外太空),我们的后代的后代的后代……将获得我们想象不到形容不出的殊遇;二是保持虚静心态,享受“瞬间永恒”,生命在此一瞬间、一刹那异乎寻常地明亮,穿透了时间与空间的障壁,去除了此岸与彼岸的分野,聚毁灭与创造于一身,集前世与来生为此生,既是他(她)自己,又不是他(她)自己,既有迅不可留的消逝性,又有联系首尾的广延性,遥想宇宙的爆炸与坍缩也不过如此而已……无论哪一个办法,都离不开自我的不断完善,灵魂的持续提纯。

在这方面,中国古代哲人的言论,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例如:“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孔子),“致虚极,宁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老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善养生者,若牧羊然,视其后者而鞭之”“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庄子),“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荀子),“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管子),“虚者之无为也,不以无为为有常。不以无为为有常,则虚;虚则德盛;德盛之为上德”(韩非子)……这些格言,至今也未过时。

同类推荐
  • 我笔下的七宗罪

    我笔下的七宗罪

    《便衣警察》《永不暝目》《玉观音》《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海岩为大众所熟知,这得归功于他笔下的这些剧。海岩是个奇人,只有小学四年级的学历,却成为高级经济师、著名作家、重点大学的兼职教授,写小说改剧本,屡屡创造收视高峰,而他的本职工作却是企业家。本书主要包括了四大部分:第一解读海岩;第二与名记者对话;第三海岩杂烩;第四网络海岩,是一部海岩的传记文集。
  • 说文解艺

    说文解艺

    杜书瀛兄嘱序于我,我先看目录,很大一部分竟是我没有读过的,于是把书稿看了一遍,有些学理性强的文章还没消化,或还似懂非懂,但我觉得应该来写这篇小序。书序可以有种种写法,有些著名的序言体文字,是就所序这一本书的中心内容或某一论点加以补充,生发开去,甚或是借题发挥,本身就形成一篇论文,限于学力,这是我做不到的。而人们近年常常批评一些人之写序,说有的是“友情出场”,有的是为了“促销”,有的通篇不过是些“感想”……总之应该列为写序之大忌的,——我现在要写的正不出这个范围。
  • 龙腾砚

    龙腾砚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
  • 道可道:晚近中国学人珍闻录

    道可道:晚近中国学人珍闻录

    本书分“天分”“勤学”“应试”“授业”“论争”“品典”等共26章,录介中国近现代以来一些学界名流的趣闻掌故,报喜特色人物的特色性格。涉及人物有梁启超、章太炎、赵元任、鲁迅、白寿彝、竺可桢、傅斯年、梁羽生等。其中多见机智谐趣。历史上有很多被有意无意丢弃的“边角料”,虽然抹去了庄严格调,却能以小见大,钩沉诸多历史的生机和真实。
  • 我与贫困生

    我与贫困生

    书中共写了五十九个贫困生,和被资助的贫困生及各家长、同事的来往书信二百三十三封文件。张世贤是个正厅级退休官员,他有优厚的待遇,有不错的居室,有贤惠的妻子,有自强自立的子女,完全可以在家享清福,颐养天年,尽享天伦之乐。而他却恰恰相反,白天,骑上一辆“侯宝林的自行车”,除了铃铛不响哪儿都响,挎上一个大提包,里面装上自己写的书、正在读的书、笔记本、一把笔、还有瓜籽、干馍片和药瓶……
热门推荐
  • 乱舞的命运

    乱舞的命运

    命运的齿轮分分合合,主人公们的前世今生由时间一一展示,命运的邂逅、分离、重逢,人物间的生离死别,爱恨情愁,交织着惊人的阴谋和惊天的秘密,一切都将归向千万年前的历史真相。
  • 逆世之王

    逆世之王

    主角逆世而生,由一个微子世界的古老没落家族走出,一路披荆斩棘走上逆世之路,这里有缠绵悱恻的爱情有精彩绝伦的打斗,有义气有热血,有忠诚有背叛,且看本书主角带你逆世界。
  • 王爷反穿越:恋上女学霸

    王爷反穿越:恋上女学霸

    当天朝国七王爷穿越到现代遇上身为学霸的她。且看他如何在现代校园上演一场刻骨铭心的爱情?“安沫情做我东方明熙的女人吧,不单单只是挡箭牌而已。”她轻应,“好。”其实很久之前她就想和他在一起了,不早不晚被她等到了。可当东方明熙现代身份之谜渐渐浮出水面,有情人最终又能否终成眷属呢?对东方明熙来说,安沫情就是上天赐给他最大的幸福。【此文慢热,不喜请勿入;全文免费,喜欢请收藏】群号:469490037
  • 海豹突击队体能训练手册

    海豹突击队体能训练手册

    该书是一本综合训练手册,编者包括医学专家和生理学家,他们都有在海豹突击队或其他特种部队的工作经历,在体能训练和特种兵训练方面具有权威的专业知识。该书阐述了特种兵如何达到并保持强健的体能素质,本书的编写目的是将这些经验与技巧分享给读者。
  • 走进科学·史海沉钩

    走进科学·史海沉钩

    本套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世界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不断掌握开启人类世界的金钥匙,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人。
  • 灵心劫:师傅别来无恙

    灵心劫:师傅别来无恙

    她穿越而来,只为死去的师傅报仇,却意想不到仇人竟是皇上!慕冰轩寻一颗灵心只为就自己心爱的女人,路途漫漫。一路上,叶灵被骗、被爱。他们为了自己的目的互相利用,环环相扣、步步为营。为救他,无意间冲破体内的灵力封印,他却把目标锁定了徒儿(叶灵)身上。他要杀了她,夺灵心,救爱女。她,被逼无奈,跳下万丈深渊。他,后悔莫及,却也无济于事。她再次重生了,这一次,她改名换貌,不料成了皇后的丫鬟......他还会认出她吗?这一世,她们的爱情一路坎坷,是否会走到一起?看她如何招架她的阿皇(皇上)!
  • 傲世魅影:绝世女王

    傲世魅影:绝世女王

    她是二十一世纪的女王,睥睨众生,傲世天下,一朝穿越,她是被遗忘在深山里的初生婴儿,被魔兽收养。天下风云涌动,她横空出世,一双素手翩翩,身后是嗜血铁蹄为她铺路!天下为之震动,女王归来,杀出血路,至尊之位,何人敢拦!
  • 待轮回

    待轮回

    荒山野岭的桃儿娘和一心报恩的小鬼魂孤守千年只想送出一颗桃子;观音禅寺的千年银杏下,武媚娘要去救那未有人闻的护龙人;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却是凡间种桃子的糟老头;默默无闻的孟婆竟是那十殿阎罗的大姐头......你可敢越过墙缝间那一抹黑影,去看那没看过仙女妖精,去探索被遮掩的神话秘史?
  • 御炎傲世

    御炎傲世

    天火降,天地殇,岁月流长,只叹无尽忧伤……控天火,寻因果,又谁走过,又战昨天旧烙……戮尽天下,怒战英华!御炎大陆,天火降世,毁灭后重生,带来失落新伤,也带来奇迹与蜕变!!一千年的平静,又将有一场血殇!控炎,怒声啸天下,御炎,战万千英华!!携红颜,笑傲天下,只是……谁,又将展绝代风华……
  • 仇爱总裁:我要报复你

    仇爱总裁:我要报复你

    单纯美丽的外表,内心却埋藏着复仇的种子。复仇的背后隐瞒着什么!复仇之后又怎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