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23100000012

第12章 地理奇观(12)

“天然电磁辐射探测法”探测出周口店仍然有古人类头骨,北京猿人头盖骨是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自1929年12月2日第一块北京猿人的头盖骨发现以来,前后共发现了代表四十多个个体的猿人遗骸,其中包括完整和比较完整的猿人头盖骨化石5件,它的发现把人类历史的年代延伸了好多万年,直至1995年东非人发现,北京猿人一度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人类。

在日军侵华的时候,北京人头盖骨因为安全因素而运往美国。在途中,这件无价之宝意外失踪,从此,中国人开始了漫长的寻找北京人头盖骨的历程。如今,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对象。因此,寻找失踪的北京猿人化石成为了长期性的全世界共同努力的任务。但北京人头盖骨的下落一直是个谜,随着多数当事人和知情人的辞世或年逾古稀,寻找丢失的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的希望也愈来愈渺茫。

1999年,在北京猿人头盖骨发现70周年的时候,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高级工程师岳棋柱先生运用自己发明的“天然电磁辐射探测法”于4月和9月两次探测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得出了一个令人振奋的结论:在遗址附近地下,仍有适合头骨存在环境的疏松岩层。

这对于一直在苦苦寻找着北京人头盖骨的科学家和国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即有可能在北京人遗址处有新的发现。据岳棋柱先生介绍,“天然电磁辐射探测法”是利用以下原理工作的:地球大气中存在着天然的电磁波,这些电磁波辐射到地下时,遇到地形的变形分界处,就会有一部分回到地面,根据这些返回到地面的电磁波能画出底下电阻的柱状图,用来分析地下岩层的情况,用此种方法探测的深度可以从地下几米一直到地下几千米,并且在地质结构的纵向、横向及岩层的电性能差异方面均有较高的分辨能力。岳棋柱先生表示,用此种方法进行文物考古的探测,最大的优点是不会对文物产生伤害,因为利用的是天然电磁辐射,而不是人工电磁辐射。

岳棋柱先生两次到周口店龙骨山东部地区作探测,共在17个点上作了高空天然电磁辐射测试,较精确地绘出了地质上第四纪疏松岩层图及相应地面位置、深度范围、内部结构,此举是为了推测和研究是否还有适合头骨存在的环境。岳棋柱先生已较准确地探明了适合古人类头骨存在的地下疏松堆积层,但是否发掘还未确定。

岳棋柱先生的发现与1996年以来联合国组织专家在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进行的勘测有吻合之处。法国电力公司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中国科学院联络组织的中法合作项目“修复北京猿人遗址”项目内参加了勘测史前堆积物范围的工作。法国电力公司提供技术援助,对遗址进行了全面的地球物理勘探,并聘请了法兰西学院教授科庞斯院士为这一项目的顾问。这项勘探的目的在于进一步了解遗址的地质构造,尤其是确定目前尚未被发现的,仍掩埋在地下的史前洞穴的位置和范围。法国电力公司在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所做的地球物理勘探工作包括地磁法、微重力法、电流法等。这些方法通常被法国电力公司用来对电站和水坝等施工基地进行地质工程勘探。微重力的探测法在国际上运用较多,比如探测金字塔的情况。但这种方法并不能保证测试成功率,一般做两次测试会有一次成功,一次失败。

“地球物理探测”技术能否找到《永乐大典》

在中华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华夏子孙们创造了灿烂的人类文明,浩淼如烟的万千典籍则承载着这一文明。而明成祖朱棣编纂的《永乐大典》则是这千万典籍中的集大成者。《永乐大典》是明永乐年间编纂的一部大型百科全书。成书于永乐六年(1408年),被称为“合千载于一时,成万千于一篇”,囊括了上启唐虞,下至明初,有关中国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地理、历史、社会、伦理、法律、奇闻、逸事等丰富资料,比起法国狄德罗、达兰贝主编的百科全书和着名的《大英百科全书》都要早三百余年。全书共22877卷,目录60卷,分装成11095册,总计3.7亿余字。《永乐大典》气势之宏伟,内容之详尽,编修之精美,堪称祖国古代文化中的珍品,在人类文化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然而,这样一部宏篇巨作,却神秘失踪了五百余年。

《永乐大典》有正本,副本之分。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宫中发生一次火灾,危及《永乐大典》,由于抢救及时才得以保全。嘉靖皇帝为了防止不测,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秋,下令重录一部《永乐大典》,历时6年完成,这样,《永乐大典》就有了正本和副本之分。

《永乐大典》的副本经历了明清交际时的第一次大量佚亡,清初疏于管理的第二次大量佚亡和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和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的第三次大量佚亡之后,至明国初年,中国境内仅存六十四册。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没有放弃搜寻散佚在外的《永乐大典》。多年来,许多学者通过这种渠道和方式,陆续从美国、日本、爱尔兰、英国找到《永乐大典》十二卷,再加上中华书局两次影印本收七百九十七卷,共计八百一十卷,不及原书内容的百分之四。

正当国人遍持悲观态度时,中华书局资深编辑张忱石先生认为《永乐大典》正本可能存在于现世,就藏贮于明嘉靖皇帝的永陵中。他给出以下理由:一、《永乐大典》是嘉靖皇帝珍爱之物,将喜爱之物作为身后随葬品是我国传统的殡葬风俗;二、正本失踪之时恰逢嘉靖下葬之际。中国社会科学院栾贵明先生也赞同张忱石先生的随葬说,但也有专家旗帜鲜明地反对“随葬说”,比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王春瑜先生。

尽管文史学界的诸多学者各抒己见,互不相让,但在文物保护上却不约而同地一致,即决不能挖陵取典,应严格遵守国家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在确保陵区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有限的无损试探。于是,自然科学家们又在探典寻典的方式方法上献计献策。

岳棋柱先生试想用“天然电磁辐射探测法”来探测永陵中是否有《永乐大典》。据他介绍,如果永陵地宫中存在大量书籍,它的电阻率完全不同于地宫空间部分的电阻率,按照不同测点所获得的电阻率绘制成图形,就可以比较清晰地反映出地宫内部物体存在的情况,但是用这种方法依然不能直接判断出地宫中内部藏的是否就一定是书。

原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长王谦身研究员的思路独辟蹊径:《永乐大典》万余册书籍,堆放在一起,约有四十余立方米,加上安放的排列支架约有近二百立方米的体积,如果“殉葬说”成立,那么在永陵的地宫中应该存在这么一个近二百立方米体积的“空间”,王谦身先生就是要想方法找到并证实这个“空间”的存在,一旦找到这个“图书馆空间”,那么就可以初步证实《永乐大典》正本确实藏在于永陵当中。地球物理探测常用的是地震、地电、地磁、应用重力四种方法,但这四种方法显然会损害明十三陵地下文物和建筑的安全,另外《永乐大典》是纸质,这四种传统方法对此也无能为力。所以,王谦身先生便建议用微重力测量的方法来探察永陵。如果在永陵的地宫中存在放置《永乐大典》的“图书馆空间”,那么通过微重力测查的参数变化是可以判读的。同时,王谦身先生指出,微重力探测方法是无损物理探测,不会损害陵区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更不会危害地下文物和地表建筑。

物探专家张治天先生认为,按照《永乐大典》总体积达40立方米这样巨大的物体来说,运用物理勘探方式勘查出其空间位置,应当说是没有问题的。但要确定是否图书典籍,目前还难以做到,因为纸制品目前还未发现其形成了一种专门信号。如果将其装入金属或木质器物中加以外保护,则也可勘测。目前从记载来看,《永乐大典》收录的书籍中采用了朱砂等矿物质作书写原料,由于朱砂具有放射性,就可以勘测出来,问题是《大典》究竟采用了多少朱砂?他认为这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课题。

地质矿产部河北勘测大队的有关专家认为,运用遥感技术结合磁力探测,应当可以较准确地破译《永乐大典》的存世之谜。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专家告诉记者,曾用遥感技术寻找过沙漠下的古长城遗址,也利用雷达的穿透力寻找过地层下面的东西。这在寻找矿产方面已有许多成功经验。对深藏在永陵中的《永乐大典》,要考虑到较厚的土层及砖石结构,比起探测古长城遗址在地表上有一定特征来说,探测永陵有一定难度,这还要结合具体部位的物探分析来做。

1999年年底,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联名向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局提出报告,要求用微重力无损探测的方法对明永陵进行探测。寻找《永乐大典》的序幕就要拉开,高科技能否帮助人们穿透历史的迷雾,我们拭目以待。

破解马王堆女尸“复活”之谜

在长沙马王堆“沉睡”近2200年的古长沙国轪侯夫人辛追日前奇迹般地“复活”了。

人们超越时空的界限,在亲眼目睹轪侯夫人秀美面容的同时,也对轪侯夫人面容复原的全过程产生了好奇,这运用了什么技术,真实性到底如何?

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

“北有兵马俑,南有马王堆”。马王堆,长沙市东郊长浏公路北侧一个并不起眼的小山包,因史料记载为五代时期楚王马殷家族的墓地而得名,因形似马鞍,又名马鞍堆。

1972年,这个曾被误认为是马王墓的土丘因出土一具保存了,2000多年仍较完好的女尸名扬天下。经考证,马王墓其实是西汉时期轪侯家族墓地。当墓被打开时,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具沉睡了2000多年却显得十分“新鲜”的女尸:外形完整无缺,全身柔软而有弹性,其他特征完全像刚死去的人。这是世界上首次发现的历史悠久的湿尸,出土后震惊世界。此后发现的类似古尸均被考古界称为“马王堆尸型”。更让人称奇的是她装殓的华美:她的前额及两鬓有木花饰品29件,并贴涂彩金,头发编有盘髻式假发,全身包裹各式衣着、衿被及丝麻织物18层,从头到脚层层包裹,然后横扎丝带九道,上覆盖印花敷彩黄丝棉袍和“长寿绣”各一件,一共20层包裹,华贵不凡。她的随葬品多达3000件,无论是衣着服饰还是食宿娱乐用品和各种器物都足以显示墓主人的身份和地位。

当中国医科大学和湖南医科大学的专家对女尸进行解剖时发现,这位死时50岁左右的贵夫人不仅外形完整,整个内脏都基本完整而“新鲜”。

第一个发现马王堆女尸秘密的人

年近七旬的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的彭隆祥教授,是马王堆女尸解剖的主刀人。对于当年的情形,他记忆犹新。

当时的他,正好40岁,是病理教研组主任,已做过200多例解剖手术。由他主刀,既是偶然,也是必然。

马王堆女尸的发现,震惊海内外。接到女尸解剖任务后,有的人心中忐忑不安,当时的博物馆馆长侯良一锤定音:“彭隆祥,你年轻,初生牛犊不怕虎,你来主刀!”

1972年12月14日上午8时,在当时湖南省博物馆二楼靠东南的一个展厅(现在的历史馆)里,解剖开始。在手术台前的,还有神经外科的曹美鸿教授和彭隆祥的助手王福熙女士,当时的国家文物局局长王冶秋、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夏教授。彭隆祥教授说,自己当时非常专注,根本感觉不到现场是否有人说话,也记不起尸体气味是否浓烈。

他从尸体的胸骨上缘入刀,沿中线直至下腹,感觉古尸比一般的新鲜尸体硬一些。

胸腔打开后,他发现器官都有完整的形状,心中掠过一丝欣喜,知道上级要求的古尸病理研究任务,应能圆满完成。

当他和同事们细心保存好取出的器官,处理好供研究用的切片和一些组织时,夏教授打开了颅腔,发现只有脑膜是完整的,其他组织已粉碎如豆腐渣。

根据解剖和组织切片病理分析,彭教授当时就基本清楚了这位贵夫人的死因——人们吃饭后,一般4小时之内胃肠都会排空,而她的胃里,还残留着不少尚未消化的食物。病理分析表明,夫人生前患有冠心病、胆结石、肺结核等八九种疾病,还感染过血吸虫、蛲虫、鞭虫等。而且,她的胃内还残存有138粒半甜瓜籽。彭教授因此认为,她是在2000多年前的那个瓜熟了的夏天,吃了甜瓜后,由胆绞痛引起放射冠状动脉痉挛,以致心率紊乱而猝然死亡。

女尸出土时,身高154厘米,体重34.5千克。彭教授认为,虽然棺内环境完全密封,但在氧气耗尽之前,出现过早期腐败现象,所以身体组织有一定的损耗,加上挥发掉的水分,估计她去世时比较胖。

复原古尸面容缘自突发奇想

2002年1月11日,中国刑警学院法医系教授赵成文在江西博物馆参观一明代王墓出土文物展后突发奇想:要为朱元璋之孙——明靖王朱奠培第四夫人吴氏进行相貌复原。10多天后,500多年前的王妃栩栩如生地出现在人们面前,此举立即引起媒体广泛关注。

此时,湖南省博物馆的马王堆汉墓陈列正在筹备整体搬迁。湖南省博物馆馆长陈建明说,筹备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要充分运用高科技来装备新建陈列馆,对马王堆出土的文物进行更好的宣传与保护。

3月初,湖南省博物馆的工作人员通过媒体得知赵教授的事迹,心头一动,立刻与赵教授取得联系,提出对2000多年前的西汉女尸进行相貌复原,赵成文欣然应允。

3月底,赵成文专程飞抵长沙,两天内收集了复原所需的基础材料。4月5日,湖南省博物馆正式书面委托赵教授对去世近2200多年的辛追进行相貌复原。

“秘密武器”巧夺天工

赵成文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千年遗容进行复原,关键得益一个叫“警星CCK—3型人像模拟系统”的帮助。这个“秘密武器”,凝聚了赵成文教授大半辈子的心血。

赵成文是我国刑事相貌学的奠基人。他从1973年起开始从事痕迹学研究,可以迅速根据知情人的口述,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模拟画像。由于赵教授参与了国内多起大案的侦破,在对千年遗容复原之前,其神探的美誉早已在公安系统内部广为流传。

“警星CCK—3型人像模拟系统”实际上是赵教授实战经验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据悉,此系统通过对数万人照片进行技术处理,可以组合90亿乘以1亿个人像而不重复。

“研究表明,人的面相关键取决于颅骨的形状。也就是说,只要颅骨存在,即使被毁容,也能按照一定步骤对其原貌复原。”赵成文解释说。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争锋之路

    争锋之路

    化凡十六载,一朝风云起。群英封王会,我风骚如故。十六载间,我勉强跟众天骄比肩。十六载后,可有天骄是我一合之敌?不是我扮猪吃老虎而是天地封印不全我。就算是被剥夺了圣体又如何?我的八门神禁可以媲美排行十三的天元霸体。就算我的是人造圣体,可有圣体正面挡我?神念逆流光,拳脚碎虚空。敢问天下谁与争锋。
  • 医华

    医华

    身为维护部队军医的她竟然被盟军一枪爆头,惨!被无常大人一脚踢到了东汉末年的偏僻小村,说好的美男补偿呢,说好的荣华呢,眼看天下将乱,真当她傻么?!浑身脏兮兮,为人嫌弃,难道她真的成了一个傻儿?只是,华敷,小名佗佗……华……佗,这个名怎么听起来这么熟呢?
  • 盖世狂尊

    盖世狂尊

    地底之下,一处处的裂域空间,从何而来。一块神碑,将秦恒带入异界,这块神碑,又从何处而来。万年前爆发的凶兽于人类的战争,真的是人类赢了么?大陆之外,大陆之上,又是什么?破开层层谜团,万千世界,千丝万缕,所知的,不过是沧海一粟,冰山一角。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的眼!
  • 2500万年后,再见

    2500万年后,再见

    他和她是水火不容的冤家,在21世纪斗到时空错乱的原古时代,在那些国家里经历着2500万年前后发生的事,只为证明了那句话:星星有星星的周期,人类也有人类的周期,2500万年后还会经历现在所经历的事,遇到现在遇到的人,所以,不会在一起还是不会在一起。一切都是注定了的。
  • 四重人格:盗梦者

    四重人格:盗梦者

    如果哪天我浪够了,回来了,那我一定回去看你。青春不就是短暂的流浪吗,浪着浪着,就回来了。那一年的夏天,我第一次遇见你,没有任何顾虑,鬼知道你是PSM的人。果然,什么都不知道才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忆关北》里有一句是这样唱的“你可知道,你的名字解释了我的一生,碎了满天的往事如烟,与世无争。”白黎冬啊白黎冬,你的名字不长不短,可就像这首歌长的一样,把我的一生解释的干干净净。我的余生,也就只剩关于你的念想了吧。
  • 骷髅劫

    骷髅劫

    【起点第四编辑组推荐作品】李江是一位普通的刑警队长,因为非常偶然的原因,被卷入了“骷髅令”系列杀人案中。从此,逃亡、追击、狙杀、美女、师门、骷髅、鬼怪等接踵而致……-----------------友情推荐:《异世寻访录》,书号/82948
  • 阎帝的妃

    阎帝的妃

    本文算是正式完结,喜欢的亲们请继续关注灵儿另外本《狼妃难驯,妖孽狼王快闪开》同样幻青情不一样的题材。第一世,她是狐女,他是书生,为她他自掏心肺,她为他放弃千年道行。这一世,她是公主。家仇国恨让她对他恨之入骨。一双清澈灵眸,一个蝶形胎记,让他们之间有了纠缠。为了生存她不得不成为他的爱奴,他宠她,爱她给她可以给的一切。她对他又爱又恨心有感动,却难忘仇恨。直到那天,他全身是冰,,她只要一发簪过去就可以报了血海深仇,发簪到她喉头她却再也下不去手,“我还是下不去手,既然杀不了你,只有救你,”说着她扔下发簪直到那天,哪个长相俏似她的女子的出现,她才知终究不是他心中的“她”。于是她逃避,她躲闪,直到那天,他把她当礼物送人,长剑刺进胸口,她才知,这一生她终于还了他所有的情,他才知原来一直寻觅的人就是她……只可惜那深情的眸子依然闭上,眼前的鲜血更是淋透了他的眼……
  • 新技术·如何办好鹌鹑养殖场(新农村十万个怎么办)

    新技术·如何办好鹌鹑养殖场(新农村十万个怎么办)

    本书阐述了鹌鹑的经济价值,以及养鹌鹑的新技术,告诉大家如何培育出优质的鹌鹑。
  • 无限猎人

    无限猎人

    一个含冤而亡的年轻人,进入一个进化时空,生存促使他不断在一个个复杂的场景中进化,三国,水浒,西游,圆桌骑士,场景中的任务复杂多样,危险重重,他成功的成为了一个猎人,一个进入场景四处获得进化能力的猎人,可是他最终发现成为猎人的他不过是另一种猎物,他要怎么办呢。谁是猎人?谁是猎物?!
  • 倒影

    倒影

    本书为著名作家包光寒的中篇小说集。其中收录了《雪春》《女儿岛》《太阳鸟》《爱情解析》《倒影》等多篇中篇小说。小说内容趋向淳朴和节制,语言更接近刀刻般的礁石,没有杂草丛生。